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虽建业煎鑫生亟堂僮论塞 内容提要 韩非是一个杰出的修辞思想家。他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化用先秦时期文史哲方面 的智力资源来表达法家思想、宣传法家学说,其修辞思想和技巧在当时甚至现代都很 有影响。 、奉文以韩非子的说理修辞为研究对象,从辞格及篇章结构的角度,采取从局 部到整体的研究思路,动态地揭示韩非子说理修辞的艺术魅力。 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动态与静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和第 二章运用修辞学理论,结合具体文例,分别揭示比喻、征引这两种辞格的类型、功能 和特征。第三章运用篇章修辞学和语用学理论,分析不同文章结构在说理修辞效果的 形成机制中的作用。从中我们发现:在修辞产生功效的过程中,切都处于转换变化 之中,应看到这点并积极主动地加以利用,在变化中灵活应用各种修辞手段,获得预 期的修辞效果,进而探讨如何更准确、更有效、更生动地表达思想,并探索从传统修 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韩非子比喻征引篇章结构 一一主菖建龋夔态堂亟堂僮迨塞 a b s t r a c t h a n f e i z ii saf a m o u sr h e t o r i c i a n h ed i g e s t e d ,t h e nm a d eg o o du s eo f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r e s o u r c e sf r o m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a n dp h i l o s o p h yt op u b l i c i z et h el a w i s tt h e o r y t h i sp a p e r , f o c u s e do nt h er h e t o r i ca sr e a s o n i n gm e t h o d s ,s t u d i e st h ef i g u r e sa n d s t r u c t u r ei nt h ed y n a m i cp r o s p e c t ,i no r d e rt od i s c o v e rt h ea r to f r h e t o r i c i nc h a p t e ro n e ,w ea n a l y z et h r e em e t a p h o ru s a g ei nh i sr e a s o n i n gw h i l ea n a l y z i n g h a n f e i z i s t e x t :m e t a p h o ri na n a l o g i s m , m e t a p h o ri nd o u b l e - o r i e n t a t e dr e a s o n i n g ; m e t a p h o ri ns t e p - u pr e a s o n i n g i nc h a p t e rt w o ,a n a l y z ef o u rq u o t a t i o nd e p l o y m e n t si nh i s r e a s o n i n g :q u o t a t i o ni np a r a l l e l i s mr e a s o n i n g ,q u o t a t i o ni nc o m p a r a t i v er e a s o n i n g , q u o t a t i o ni na l t e r n a t i v ep e r s p e c t i v er e a s o n i n g ,a n dq u o t a t i o ni ns t e p u pr e a s o n i n g i n c h a p t e rt h r e e ,w ea n a l y z et h ef u n c t i o n so f t e x ts t r u c t u r ei nt h er e a s o n i n g t h r o u g ht h es t u d y , w em a yk n o wh o wt om a k eo u re x p r e s s i o nm o r ee x a c t ,m o r e e f f i c i e n ta n dm o r el i f e l i k e a n dw em a ya l s of i n dan e wr o a dl e a d i n gt ot h e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 c l a s s i c a ir h e t o r i ct om o d e r nr h e t o r i c k e y w o r d s :h a n f e i z i ) ,m e t a p h o r ,q u o t a t i o n ,t e x ts t r u c t u r e i i 揖建哑范太堂亟堂僮论室 中文摘要 本文以韩非子的说理修辞为研究对象,从辞格及篇章结构的角度,采取从局 部到整体的研究思路,动态地揭示韩非子说理修辞艺术的魅力。 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我们运用修辞学理论,结合具体文例,分别揭示比喻、征 引这两种辞格的类型、功能和特征。在第三章中,我们运用篇章修辞学和语用学理论, 分析不同文章结构在说理修辞效果的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韩非子一书现有的研究,就说理修辞艺术而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辞格 的巧妙运用和文章结构的严谨。 一、辞格之于说理论证 现有的研究对韩非子一书中各种辞格的运用作了大量细致的分析,涉及有对 偶、排比、顶真、比拟、连珠、双关、夸张、反复等;同时也对辞格的种类及功能作 了细分。研究重点集中在比喻和征引这两个辞格。值得注意的是,学界已经关注到辞 格与说理修辞机制的形成的重要联系。 二、从篇章结构着眼论及韩非子犀利峻峭的风格,进而揭示其论说方法与技 巧 逻辑论证的方法与严谨的结构相结合,是韩非子这一修辞文本的重要特征。 也有学者从修辞传统和当代实践的观念对韩非子的论说技巧作了新的解释,认为韩非 子所处的年代,以及他的接受对象,使事实的构建与说理修辞的策略相互协调。这种 协调性或者说调节性使韩非子文章结构表现出强烈的说服力。( 刘亚猛2 0 0 4 ) 对于前人的研究,我们觉得以下两个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1 、在韩非子一书中,辞格是说理的支配性因素之一,但不同的辞格建构和 说理修辞效果的形成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2 、篇章结构对于说理修辞力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韩非子这一文本 中,结构的修辞功能机制是怎样运转并奏效的?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韩非子一书的说理修辞 作为研究对象,从辞格及篇章结构的角度,运用修辞学、语用学等基本理论,动态地 分析说理修辞力量的形成过程,从而揭示韩非子文本中辞格以及篇章结构的说理 修辞功能。 通过韩非予一书的说理修辞研究,我们可以致力于探讨如何更准确、更有效、 i l l 福建短范太堂亟堂僮论塞 更生动地表达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具体辞格的认定、分类研究,对篇章结构 的研究将有助于探索出一条从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发展之路。 第一章是对韩非子比喻说理的研究。在比喻说理中,韩非以比喻这一辞格作 为自己的建筑材料,在此基础上搭建起一个复杂却又自然、“外弛内张”的修辞结构, 从而达到了修辞力度和修辞审美的完美统一,整个文本也因此具有了一种奇特而隽永 的魅力。 类推喻理,简言之,是将一个较高的或者更复杂的存在领域以通常用于描述一个 较低的或者不那么复杂的存在领域的词汇表达出来。类推喻理的基本策略是:用具有 形体而且可以触摸的事物来表达不具形体、难以捉摸的事物,如用“心”这一实在的 器官来传达“情感”这一概念所表达的意思,用“水”和“剑戟”这类存在的实体来 传达“道”这一抽象的概念所寓含的深意。 正反喻理,也就是从两个相反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或问题,从而确立一个特征体的 真实性。正反喻理通过在形式和内容、字面和实意之间构建起一个并不协调却浑然一 体的关系,并通过这一关系产生一个将相互冲突的“分视角”轭联起来的“总视角”,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合理的新观点。作为比喻和对比两种辞格的组合:对比喻理是将 不同事物或事件发展所形成的对立,用比喻的方式,构筑起有关语言、话语、意义、 认知等的思想观念的根本区别,并通过对比衬托的方式加以具体化和形象化;对举喻 理则是在同一事物或事件因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导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比较中, 修辞受众发现正确、有利的做法 反复喻理的两种具体方式则有着较明显的分野。同样作为两种辞格的综合应用, 多方喻理是指在构筑表达时,用并行和比喻的组合方式,将一主体分别比作多个同义 或反义喻体,从而形成互相平行的几个比喻。在层层喻理中,则使用了递进和比喻这 两种辞格。韩非先用第一层中的喻体形成平行的比喻。接下来他将在这些比喻中充当 喻体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它们的功能由喻体转化为主体,从而构筑了属于另一个层 次的比喻。甚至,这第二层次的比喻再次以层进的方式串联起来,按照几个概念共有 的核心语义,构成一个总的比喻。 在上述三种比喻说理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比喻这一辞格在运用中关键词语的 语义发生了变化,因而可以将之看成一种转义辞格。在比喻辞格运用中,体现了相似、 接近、对立等自由联想原则,后者正是语言结构的原则。在修辞产生功效的过程中, 一切都处于转换变化之中,应看到这点并积极主动地加以利用,在变化中灵活应用各 i v 揎建嘘蒸太堂亟堂僮监塞 种修辞手段,获得预定的修辞效果 第二章是对韩非子征引说理的研究。事实是修辞效果的基石和载体,征引这 一辞格使韩非子一书的说理论证因为有了坚强的基石而具备了优化的修辞效果 可以说,韩非子一书不仅在整体上体现了高超的修辞造诣,而且在每一篇中,也 不乏精雕细琢,画龙点睛式的字句。其中许多成语和典故至今仍不时被引用和借用, 历久弥新,在当代话语中不断发挥其强劲的修辞后效。 我们根据征引的运用方式,归纳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工作机制,即平行并列式、双 项对比式、左右引申式和层层递进式。在这一部分,我们通过具体文例的分析,揭示 出征引这一辞格在修辞互动中的布局、结构、步骤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平行并联式:将各种事例并列在一起,排比成篇,借此分析彼此问的关系, 得出认识。在这种说理机制中,史实成为说理修辞的坚强基石,以奠定说理的基础, 从而为之后的修辞构建,即后文的进一步深入阐释作了铺垫。韩非通过这种排列论述 的方法,使事实成为修辞说理中存在着的各种确定性的源头,来达到说理详尽透彻、 论证严密的修辞目的。 二、双项对比式:正反征引以说理,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例子加以说明,通过强 烈的反差对比,深刻地揭示主题。在双项对比式的征引说理中,两类性质相反的事例 互相配合、制约,在一个共同修辞目标下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成为一个融合一致的 统一体韩非把哲理的探索、现实的思考与文学的表现手法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正反 两方面构筑自己的论点,以此作为修辞说理的基本设定。 三、左右引申式:以一个熟知的事例或事物为出发点,从另一角度切入略加变动, 将其包含的意义引申、转化为一个新的概念。任何一个史实的既定意义都可以看成一 个充满各种修辞冲突和互动过程的产物,因而,在其内涵中不可避免地保留着构成该 过程的交锋和论辩遗留下来的各种遗痕。韩非从这个立场出发,另辟蹊径,跳出思维 定势,结合他的法家学说观点,对二十多个史实进行了再分析。 四、层层递进式:用递进深入的方法把事例连缀起来,使之成为步步叠加、层层 深入的整体。环环紧扣,一层深似一层,又成一浑然整体。修辞具有突出的动态特征。 在韩非子这一修辞文本中,征引这一辞格的作用及其修辞效果,通过在不同理解 层次之间形成一种张力得以实现。从总体构思、细节设计到具体实施的整个修辞过程, 都可以发现该种征引说理机制所特有的递进式、渐强式修辞效果。 在上述四种征引说理中,我们可以看出修辞具有突出的动态特征征引这一辞格 v 揖建l 匝菹太堂亟堂僮逾室 的作用通过在不同理解层次和角度之间形成一种紧张冲突的局面得以实现,其修辞效 果通过转移、置换、冲突、离合等机制产生和实现。这些不同形式的转换变化,贯穿 于从总体构思、细节设计到具体实施的整个修辞过程。 第三章的研究对象是韩非子的篇章结构。韩非子中的文章以其说理的清 晰,论辩的透辟,逻辑的周密,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说理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先秦 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传统修辞学一般如此认定篇章结构的成分:开篇引言一事实 陈述一要点分列一观点论证一反论批驳一收篇总结。在韩非子这一修辞文本中, 这一结构又表现为不同的变体。在这一章节,我们通过对文本的深度分析,揭示其构 筑方式。 一、解释式。以一定的理论原则为指导,对经验材料进行概括和分析,从而揭示 事物的本质。它说明事物的起因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在解释式结构中,中心论点和 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顺序,文章的推理等,都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来组织安排。 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解释性结构来分析焦点、说理前提、语篇组织情况、论据和论 证或驳斥的论点如何联系,等等。而这一过程中,修辞作为说理的理性工具,作为一 种复合言语行为的实施,在语篇中或隐或显的修辞模式各种辞格也得以整合,形 成一种修辞力度和修辞隐形度的完美结合。 二、演绎式。推演阐发,运用一般原理分析和说明特殊或个别对象、现象。主 道、有度、制分、孤愤、八说、显学等篇,可以归入演绎式,而又有表 示演绎过程和表示矛盾对立的不同;从主道到制分,有的着重分类,有的从 分析到综合,有的从综合到分析,都用法术的概念作为出发点,因此它们都属于前者 从 孤愤到显学,则揭露了相同相似的矛盾现象,并运用了相关事例和说理来 体现 三、归纳式。归纳论证式,是指对所论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述分论点的基础上 先分说,后总说,归纳出总论点韩非子内外储说六篇,每篇分“经”“说”两段, 论题叫做“经”,举例叫做“说”。前段列出“经”逐条作出说明,文字较详,每一条 “经”和相应的“说”结合为一个论式。六篇共有三十三则论式,每则论式均有“经” 和“说”两个部分大体包括两个步骤;( 1 ) 列出论旨,相当于论题并解析。一( 2 ) 列 举大量历史事件或故事,证明引申出的判断是成立的。在论式中解析和例证论据之间 构成归纳式推论这种结构可以通过主旨把零散的材料熔铸成一个整体,使其从不同 角度表现主旨。 v i = :一: ! 揖建哑莲太堂亟堂位i 金塞 四、问答式。在文章中以问答的形式布局成篇的结构,也称作对话式。简明扼要、 条理清晰,是问答式结构的突出优点。在韩非子中问答式带有强烈的辩难色彩, 如难一、难二、难三、难四,难势。“难”即辩难,有诘问、辩驳的意思。 问辩、问田和定法等篇,也可以归入该式。问答式文章往往就一个问题深 入论述,辞旨简洁爽利。 在修辞史上,对话式体裁代表着人们对语言应用技巧和效果的一种朦胧的追求。 韩非在这一形式中显示了对修辞实践的理解和探讨达到很高的思辨水平。韩非的对话 体虽然是以探讨法家学说的面目出现,但在强烈的辫难、诘问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 以韩非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对“问答体”的厚爱,以及在这种体裁中表现出的高超修辞 技巧 作为先秦四大散文之一,辞格的综合运用使韩非子产生了强大的逻辑思辨力 量,辞格和说理手法近乎完美的结合形成了一股张力,使整个文本呈现出开阔的修辞 阐释空间。通过韩非子一书的说理修辞研究,我们可以致力于探讨如何更准确、 更有效、更生动地表达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具体辞格的认定、分类研究,尤 其对辞格功用的分析也将有助于探索出从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发展之路。而篇 章修辞学作为近年来语言学的一个热点,也将在古典语篇的分析中迸一步发掘出汉语 修辞的特点。 v 引论 一、本文深入研究的内容及文章的结构 本文以韩非子这一文本的说理修辞为研究对象,从辞格及篇章结构的角度, 采取从局部到整体的研究思路,动态地揭示韩非子一书中说理修辞的艺术魅力。 第一部分( 引论) 提出研究内容和文章结构、研究理论和方法、已有的相关研 究以及选题价值。 第二部分( 第一章至第二章) 分别从比喻和征引两个辞格入手,探讨韩非子 说理修辞艺术。 第三部分( 第三章) 从篇章结构的角度分析韩非子的说理修辞艺术。 第四部分( 余论) 二、本文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 一) 本文在广义修辞学的理论背景下,运用当代语言哲学、篇章修辞学、语用 学基本理论,研究韩非子这一文本中说理修辞的艺术特点。 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我们运用修辞学理论,结合具体文例,分别揭示比喻、征 引这两种辞格的类型、功能和特征。在第三章中,我们运用篇章修辞学和语用学理论, 分析不同文章结构在说理修辞效果的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 二) 本文对韩非子说理的研究,运用描写与解释、动态与静态、分析与综 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充分描写了比喻、征引等辞格的类型和特征,然后就说理修辞效果形成机制, 进行修辞学、语用学的分析,试图解释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 篇章修辞学的特点决定我们在研究篇章结构的修辞功能时,总是运用动态的观点 观察语言事实,总结规律我们对篇章结构的研究始终贯彻描写和分析综合的方法, 力图揭示相关现象的差异。 三、已有的相关研究 韩非子从产生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关韩非子的专题文章有 七百多篇,专著上百种,还有各种研讨先秦问题的论著也大多涉及韩非子。韩非 的生卒年代考证,韩非子的学术思想、文学成就、史学价值的探讨,韩非子的 揖建哑菹太堂亟坐焦i 金塞 校勘、注释、选读和翻译,韩非子的编集探讨、版本董理、真伪考辨、语词索引 编著,韩非子参考资料的辑录、论著索引的编排,均有学者从事过。 韩非子一书现有的研究,就说理修辞艺术而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辞格 的巧妙运用和文章结构的严谨,二者水乳交融。 ( 一) 辞格之于说理论证 现有的研究对韩非子一书中各种辞格的运用作了大量细致的分析,涉及有对 偶、排比、顶真,比拟、连珠、双关、夸张、反复等;同时也对辞格的种类及功能作 了细分。研究重点集中在比喻和征引这两个辞格。如傅丽英( 1 9 8 8 ) 对韩非子中 比喻的运用技巧作了分析,并总结出几种运用方式:比喻和议论结合、比喻与衬托结 合、比喻和对比结合等。韩非子中的比喻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喻体源 于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剖析,符合社会生活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逻辑。章沧授( 1 9 8 7 ) 指出韩非说理详细例举,多方立论,条分缕析,把事理阐述得一清二楚、透彻明了: 或单项列论,针对某种问题,着重剖析,集中展现,达到深透的说理效果;或多面排 比列论,既例举表现又分说原因,既条析危害又尽陈措施,说理论事,周全彻底,表 现出应变不穷的思辩能力,文章一气呵成。 学界认为辞格与说理修辞机制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联系,并结合辞格的运用对韩文 的说理论证进行了分析解读。杨福生( 1 9 9 8 ) 指出,深于比兴、深于取象是韩非文章 的重要论辩特征。在论证中,说理针对读者进行通俗化的要求主要通过比喻和征引两 种辞格来实现。韩非用喻,或巧或拙,都极生动,往往具有超出本义之外的意义,比 喻鲜明,形象生动。在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难一等篇中集中 了大量的史实和传说,取材广泛。韩非从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据事以类 义,援古以证今,总结出法治的理论依据,提出治国安邦的措施,从而阐述法家的政 治主张。朱宏达、莫名( 1 9 8 1 ) 认为征引部分紧紧扣住主线,直接用来说明所要论证 的道理,在结构上既富于变化又十分严谨,形成文气的连贯和跌宕,增强了文章的说 服力和生动性,是说理论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 二) 从篇章结构着眼论及韩非子犀利峻峭的风格,进而揭示其论说 方法与技巧 逻辑论证的方法与严谨的结构相结合,使韩非子凸显出峭刻犀利、劲急有力 的风格特征。谭家健( 1 9 8 6 ) 对此作了较好的论述:先秦长篇专题说理文,到韩非 子中,体制宏大壮阔,结构严密复杂,文风犀利恣肆,辩说剔抉精微,带有鲜明的 2 论战性和总结性。短篇则多就某一个问题深入生发,辞旨简明爽利,议论开门见山, 首尾一气呵成,新颖别致,活泼有趣。张觉( 1 9 9 1 ) 也指出,韩非文章,既多宏伟长 篇,又有精巧短篇。其文章结构,既雄伟壮观,又精细绵密,秩序井然,行止自如, 森严壁垒的阵容,和宏伟缜密的结构,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说服力。 此外也有学者从修辞传统和当代实践的观念对韩非子的论说技巧作了新的解释, 认为韩非子所处的年代,以及他的接受对象,使事实的构建与说理修辞的策略产生了 所谓相互协调性这种协调性或者说调节性使韩非子文章结构表现出强烈的说服 力。( 刘亚猛2 0 0 4 ) 对于前人的研究,我们觉得以下两个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l 、在韩非子一书中,辞格是说理的支配性因素之一,但不同的辞格建构和 说理修辞效果的形成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2 、篇章结构对于说理修辞力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韩非子这一文本 中,结构的修辞功能机制是怎样运转并奏效的?,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韩非子一书的说理修辞 作为研究对象,从辞格及篇章结构的角度,运用修辞学、语用学等基本理论,动态分 析说理修辞力量的形成过程,从而揭示韩非子文本中辞格以及篇章结构的说理修 辞功能。 四、选题价值: 作为先秦四大散文之一,辞格的融合运用使韩非子产生了强大的逻辑思辨力 量,辞格和说理手法近乎完美的结合形成了一股张力,使整个文本呈现出开阔的修辞 阐释空间。通过韩非子一书的说理修辞研究,我们可以致力于探讨如何更准确、 更有效、更生动地表达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具体辞格的认定、分类研究,尤 其对辞格功用的分析也将有助于探索从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发展之路。而篇章 修辞学作为近年来语言学的一个热点,也可能在古典语篇这一现代汉语修辞源头的分 析中进一步发掘出汉语修辞的特点。 摄建哑燕厶堂亟堂位论塞 第1 章韩非子比喻说理研究 运用比喻来阐述事理,是韩非子一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说理方式。为阐述和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韩非选取人们熟知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历史故事作为喻 体,巧妙融于议论之中,紧紧围绕所要阐述的主张观点,层层推理,使抽象的道理具 体化,深入浅出。 在韩非子一书中,比喻的喻体往往源于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剖析,符合社会生 活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逻辑。作者在使用比喻这一辞格时表现出独特的匠心和巧妙的 构思,显示出对修辞工作机理的深刻理解。根据其修辞实践,我们把韩非子一书 中的比喻说理分为类推喻理、正反喻理和反复喻理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类型的修辞 结构体现了修辞力度和修辞隐形度的完美统一,使文章的表达上升到一个很高的修辞 境界,并从根本上体现了说理修辞所具有的那种奇特而隽永的魅力,整个文本也因此 具有了很强的修辞效果。 意义是通过语言符号在一个符号系统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尤其是它和邻近各符号 的相互关联,而被确定的。同样,辞格也在上下文语境中得到定位,从而获得自身的 形状和体态,并进一步获得内在的活力。我们把比喻这一辞格看成是说理修辞的一个 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认为,比喻的修辞功能、特征也应该在整体文本语境中加以分析、 归纳。下面我们借助图表及例子来详细说明这三种类型的修辞结构的形式、功能和特 征。 1 1 类推喻理 作为比喻说理的基本形式,类推喻理可以让人发现比喻和事理之间的密切联系,从 而推导出它们的共性,使难以说清的事理,浅易畅晓,令人深思。“1 类推喻理,简言之,是将一个较高的或者更复杂的存在领域以通常用于描述一个 较低的或者不那么复杂的存在领域的词汇表达出来。类推喻理的基本策略是:用具有 形体而且可以触摸的事物来表达不具形体、难以捉摸的事物,如用“心”这一实在的 器官来传达“情感”这一概念所表达的意思,用“水”这类存在的实体来传达“道理” 这一抽象的概念所寓含的深意。 i ”章沧授论韩非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刀阜阳师院学报,1 9 8 7 ,( 2 ) p 4 8 5 1 咖赡 4 !:筮! 童! 魅韭王丝喻说堡型究 借助图一我们可以看出类推喻理的工作机制: 以喻起兴比喻c = = = = o 一事理 以喻作结事理e 2 2 2 2 0 比喻 喻议结合事理= 2 2 今比喻= = = = = 事理 ( 图一) 1 1 1 以喻起兴 观行篇开头以“用镜观面”的日常生活现象作比喻,进而引出“以道观行” 即“以客观规则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这一议题: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 罪,道无明过之怨嘲” “以镜观面”这一比喻的起兴,引发出所要阐述的事理。喻体虽然源于日常生活, 在作者巧妙的构思中,却极为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读来让人深深感叹先人 思想的精遽和修辞技巧的纯熟。 五蠢篇以“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比喻起兴,进而提出“多资之易为工” 的议题,顺理成章,显得自然形象: 鄙谚日: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故治强易为谋,弱乱 难为计伽” 修辞说理应与其所发生的文化社会中所适用的规范相统一。谚语象征着古人对社 会和生活的思考结晶和集体意识。韩非用为人们广泛接受的谚语开头,以“舞者、“贾 者”这两个当时社会中较为常见的形象,来展开说理,使修辞文本和修辞参与者在这 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互动,一下子就奠定了论辩说理的基础,并确定了读者良好的 情感心理状态。同时也使这段说理修辞具备了一种确定性,为修辞效果的产生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1 1 2 以喻作结 说难篇作者先从事实上分析了说服君主之难的具体表现,接着从理论上总 【2 】韩非子校注组韩非子校注【z 】南京;扛苏人民出版社,1 9 8 2 ( 文中凡引文未另加注释的均出于该书) 揖建师莲太堂亟堂僮论塞 结原因人主爱憎决定说服之难,最后,作者又用比喻加以形象化: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有人婴之者,则必 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入主之逆鳞,则几矣“” 以龙比人主,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当时进谏之人所面i 临的境况:有婴龙之逆鳞者必 杀人。形象生动,与开头“说之难”相呼应,紧扣文章的主题。贤能法术之士进言之 难,遭难之危,也就显而易见了 在修辞文本构筑者和理解者之间的交流中,听者通常会做出一系列关于说者的设 定。例如,说者带着哪些信念,说者认定听者在着手解读时将带有哪些信念( 包括说 者认定听者会持有的哪些有关说者的看法,等等) 。在韩非子一书中,比喻这一 辞格常常与设定、认知相结合,步步深入,打动受众。在说难篇中,韩非用比喻 这种辞格,结合“逆鳞”的喻体,让读者深刻地了解进说的困难。与此同时,我们可 以想象到韩非为法家学说的传播和法制主张的实行所付出的种种努力。迸一步地,我 们对韩非在文章中所阐述的论点,至少在情感层面,即使不能接受,也对其观点的偏 激表示理解。而当我们从文本整体来看时,一个观念也由此产生:修辞这一说服的艺 术,在于区分听众的类型,判断哪种修辞手段对不同的听众更具说服力,并充分考虑 到在说服时哪些因素和过程在说理语言的应用上更为重要。 这又使我们想到,辞格的基本效用之一是在说者和听者之间催生出一种不同寻常 的密切关系。在本章节的比喻说理和下一章节的征引说理中,都可以见到韩非运用辞 格时这个预期的修辞出发点。 解老篇: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万物得之以死, 得之以生;万事得之以败,得之以成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 之即生;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福成嘲o 先从道的定义入手,进而阐明其作用及特征,最后用“水”和“剑戟”两个比喻 作结,使抽象的“道”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嘲 道同万物的理相适应,道和水一样,落水的人喝多了就会死,干渴的人喝得适量 就可以生存;也如剑戟一样,愚蠢的人拿来行凶泄愤就会闯祸,聪明的人用来除暴就 会造福。通过比喻说理这一修辞机制,道“柔弱和顺、应时变化”的特性得到了说明。 1 3 原文下有:“故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之以败,得之以成”对此,王先慎解释道:“故”下当有。日。字 “得之以死”四句,老子各本无,盖佚文也我们在此按照王先慎的观点,引文把“故得之以死”四句作为佚 文处理参见 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2 0 0 0 4 1 3 6 筮! 重! 鲢韭王丝噬邈型班窿 老子笔下抽象的道,和现实中可触摸的水及剑戟一起,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有度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厘,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 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 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 “负薪而救火”的比喻,结合前文中荆楚庄王、齐桓公、燕襄王、魏安厘王使国 强而终又亡国的历史事实,举史实以明理,有力地说明奉法国强、违法国弱的观点。 振聋发聩,令人深省。 五蠹: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 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 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 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o “2 实证事实应当以理论为依据,而理论又依赖于构成理论基础的世界知识、模式和 文化前提。在韩非的类推喻理中,我们可以看出观念是怎样以系统的方式组织起来 的,以及这些观念怎样可以利用在说理之中。在上文中,韩非举史实以明理,采用了 “构木为巢”、“钻木取火”、“鲧禹决渎”、“汤武征伐”、“尧舜禅让”等历史资料,并 结合守株待兔的比喻,充分说明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 主题,旁征博引,先议后喻,层层深入 1 i 。3 喻行议中,喻议结合 ( 观行篇: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 身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 也故明主不穷鸟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因可势,求易道, 故用力寡而功名立啪纰7 。o 乌获以干钧的东西为轻,以自身的重量为生;离朱能看到百步以外的毫毛而难于 看到自己的眉毛和睫毛。这里,先提出议题,4 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进而用了 两个说明人的能力有限的比喻,合于情理却又让人倍觉新鲜可喜,凸显了善用形势和 4 1 r - f 爱致伦著,张树学译批评性论辩:论辩的语用辩证法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p 3 8 7 掘建哑垂友堂亟堂僮垃室 法则的重要性。从事理到比喻再到事理,比喻和事理结合得恰如其分,具有很强的修 辞效果。 解老篇: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 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 和氏 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 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1 廿” 先指出礼是内心情感的描绘,文彩是内在本质的修饰。然后,形象地引进不待雕 饰而质地美的和氏之壁、隋侯之珠这样生动的比喻,来论证重质情,轻貌饰的主张。 大体篇: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 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 海而国家富。0 1 9 ” 先以辽阔天地作比喻,指出正因为其宽广,故能覆盖万物,包容万象;紧接又用 巍巍的太山和宽广无际的江海作比喻,指出了山之所以高,海之所以深的原由。然后 轻点出事理:君王要想使万物齐备,使国家富强,就要有天地那样的胸怀,遍覆毕载: 又要象山海那样,不立好恶,不择细流。用比喻而后稍加议论,使所要阐述的道理清 晰可见,简洁明了。 ( 解老篇: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慈母之于弱 子也,务致其福;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 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圣人之于万 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嘲”5 人之于功业,一如慈母之于弱子:坚定不移生于慈爱。人们要建功立业,对事情 一定要象慈母为弱子打算一样,殷切关心,一丝不苟,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坚 定果敢。 先以一组排比句引出要阐述的事理,接着用慈母爱子的比喻,结合顶真的修辞, 层层延伸,最后再回到主题。短短数行,却把类推喻理的修辞效果体现得淋漓尽致。 1 2 正反喻理。 正反对比用喻,结合正反两方面的议论,突出中心议题旧。根据比喻和待说明事 5 l 傅耐英。博喻之富”的韩非子 【j 】河北师院学报,1 9 8 8 ( 2 ) p 一2 6 :。一1 一l l 8 筮! 童i 整韭王比喻说理班宜 理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分为对比喻理和对举喻理两种对比喻理是两种事物正反设喻, 对举喻理是用同一事物正反对比设喻。其工作机制分别如图二、图三所示。 比喻1 事理 ( 图二) 比喻2 事理 0 比喻 o 事理 ( 图三) 1 2 1 对比喻理 对比喻理实际上是比喻和对比两种辞格的组合。韩非往往诉诸某词、某事件的源 超,加以具体化、形象化,重新表述为一种修辞形体或格式。与此同时,他又将事物 发展的对立两极,也就是用以构筑起有关语言、话语、意义、认知等的思想观念的根 本区别,也同样用对比衬托的方式加以具体化和形象化,把对立概念之间的观念性判 别和内部张力重新形象地表述为不重合的两极。 瑶喻老篇: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日:“天 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日:“图 难于其易也,为大予其细也”千文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 烟焚故日: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 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o ”。 文中正反比喻兼用,先以有形之类的“大”和“小”、行久之物的“族”和“少” 正面设喻,说明“欲制物者于其细”;再用“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 隙之烟焚”从反面喻明“敬细以远大”。同时加以正反两方面的议论,把道理讲得头 头是道,无懈可击,清楚告诉人们要善于看清事物出现的苗头和发展趋势,突出了“圣 人早从事”的中心议题。 备内篇揭示君主的心腹内患,其后妃、夫人、太子欲君早死,原因何在? 韩非子用“匠人”“舆人”两种类型的人物形成正反喻理: 9 揭建哑垂左堂亟堂位i 金塞 故舆人成舆,则欲入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 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1 p 1 5 7 - 1 s s ) 造车的人造好车子,则希望别人富贵;匠人做好棺材,则希望别人早死。并不是 造车的人仁慈而做棺材的人狠毒,而是因为利益就在别人的死亡上通过正反两方面 的比较,喻明“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 五蠹篇: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群易牧者, 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 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是以赏莫如厚而 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很少的布帛,平常人也不会把它丢掉;相反地,即使是正在熔化的金子,就是盗 跖也不敢去捡。以“十仞峭城之于楼季”和“千仞夷山之于跛胖”、“布帛之于庸人” 和“铄金之于盗跖”两组相反的事例进行比喻说理,正反两方面设喻,强调信赏必罚 的重要性,比喻明确,推理谨严,明快有力。 1 。2 2 对举喻理 透过比喻对相关事物的观察和描述,比起该事物的非比喻性本义,一般地说要来 得更加具体、生动,更加有助于对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举更是让受众在同一事 件在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比较中,发现正确、有利的做法。 对举一词,通常意味着不同的效果和状态的互相替代和描述;比喻,在该修辞工作机 制中被用于指称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内容、符号与指示物、材料与成品、原因和效果、 类和种之间相互转换而实现的互相替代。这样,比喻这种辞格通过盘旋穿越于正然、 负然状态之间那条似乎不可逾越的边界,以及彼此间互相渗透、附着而发挥修辞功能。 所有这些转换都表达了一个含义,即所涉的两个项目具有不可互相分离的整体性和相 互替换性。而在这一比较体现出的修辞转化中,我们也可见到老子“福兮祸所伏,祸 兮福所倚”的思想对韩非的影响。 扬权篇:腓大于股,难以趣走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 将为狗主不蚤止,狗益无已。虎成其群,以弑其母为主而无臣,奚国之有? 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法刑苟信,虎化为人,复反其真 埘p 船 施法与不施法,铲除与不铲除,两种结局用同一事物“虎”来正反对举设喻,形 1 0 筮l 童! 齄韭王丝喻说堡班究 象而深刻地写出奸臣对君王的直接危害,同时也写出君主集权的施行的必要文章首 先用“腓大于股,难以趣走”来比喻君主的权力分散、旁落,就要使自己调度不灵而 寸步难行。进而又把阴谋篡权的臣子比喻成虎,君主施法,奸臣就会胆怯而不敢生事: 主上不实施法治,奸臣就会危害君权。鲜明地对比喻理,其结论不言自明。 二柄篇: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 则虎反服于狗矣入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释其刑德使臣用之,则君 反制于臣矣2 “ 论述人主制臣之术在于刑赏,否则将为臣所制。作者用猛虎为喻,虎之有无爪牙 而导致能服和被服。用同一事物“虎”来正反对举设喻,突出了人主刑赏之得失的重 要性。 扬权篇: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问, 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圉。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 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公子既众,宗室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 其根本,本乃不神。填其汹渊,毋使水清探其怀,夺其威主上用之,若电若 雷埘” 同一样,用“木枝”来正反对举设喻,以木枝来比喻大臣和他们的党羽,用“木 枝扶疏”、“木枝外拒”来比喻大臣势力的壮大及向外扩张;用“枝大本小”的“本” 来比喻君主,用“不胜春风”来比喻君主经受不了政治风浪的冲击,而受到臣下的危 害。最后又用“掘其根本,木乃不神,填其光渊,毋使水清”两组比喻,将“根本” 比作臣下的公子的势力,将“汹渊”比喻为雄厚的奸党势力,用以说明对危害君权的 势力,要刨根断源,彻底铲除。这种比喻和对比相结合的写作方式的运用,为韩非子 中央集权制主张的阐述和宣扬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 3 反复喻理 层层用比,反复喻理,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来阐述论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比喻 说理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多方喻理;从不同程度、不同层次进行比喻说理的方式,我 们称之为层层喻理。在反复喻理这种方式中,我们可以为韩非的表达所具有的那种长 盛不衰的修辞魅力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这种方式往往是辞格的高度“浓缩”、 叠加和合成的产物。 ,! ! ! 擅建哑莲太堂亟堂僮诠塞 其工作机制如图四、图五所示。 比喻1事理3 o 比喻n ( 图四) 事理l 口0 比喻1比喻2 ( 图五) 事理2 1 3 1 多方喻理 在这一修辞说理的构筑表达中,韩非往往使用排比和比喻两种辞格的组合,将一 主体分别比作多个喻体,从而形成互相平行的几个比喻。作为促成、推动和支撑发生 于这些基本成分( 包括修辞参与者修辞文本修辞形势等) 之间的互动过程的众多手 段之一,比喻这种辞格的运用,使韩非的表达在诸子百家中引入瞩目。 ( 功名篇: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入主之 患在莫之应,故日: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日:右手画圆, 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故日: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车,事若马。故 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乜1 ” 用“独掌难鸣”这般的语句来比喻君王治国不可无辅佐之臣。用“右手画圆,左 手画方,不能两成”来比喻臣子不能专于一职,君功也不能实现。最后又用“君若桴” 和“臣若鼓”、“技若车”和“事若马”的比喻,来说明长期安乐局面的出现,有赖于 君尊臣忠。名与实,是一个整体的组成:形与影,是一个整体的组成;桴与鼓,是一 个整体的组成;车与马,又是一个整体的组成。在这部分与部分的合成转化中,我们 可以看出两个项目不可分离的整体性。多个比喻随着说理层次的展开,有机地错置其 问,从不同的角度透辟地阐明事理:君主建立功名必须具备“天时、人心、技能、势 位”等条件。 用人篇:夫人主不塞隙穴而劳力于赭垩,暴雨疾风必坏不去眉睫之 祸而慕贲,育之死,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不用近贤之谋而外结万乘之 交于千里,飘风一旦起,则贲育不及救,而外交不及至,祸莫大于此【2 】p 2 9 4 箍l 童i 叠韭王丝堕说堡班宜 这里用排比句式,连用一连串的比喻:不塞隙穴而只着力于墙壁表层的粉饰;不 去下力铲除眼下的祸患而幻想有勇士为自己卖命;不严防内部的祸患,而在边远的境 地修城筑垒;不信任和采纳左右贤臣的忠言,而去千里之外结交大国,那么动乱的政 治风暴一旦来临,就要墙倒祸至一筹莫展。文中所用的一连串比喻,表明内因与外因 的关系,指出君主用人与处事的原则,既形象、具体,又符合社会生活和事物发展的 规律。 安危篇: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以动则胜,以静则安 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 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 争鄙起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t 2 m 7 6 - 2 伽 用“仪表”、“权衡”比喻国家法令,说明国家法令的重要性。随后又以“号令者, 国之舟车”的比喻开始新一轮喻理,进而用“饥而食”、“寒而衣”两句形象地说明: 安国之法是符合人们意愿的。 1 3 2 层层喻理 修辞具有突出的动态特征。辞格的作用通过在不同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微型硬盘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开槽机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废弃资源行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及未来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人造毛绳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万辉咳必灵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EVA橡胶油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穿管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课程设计通风特性曲线
- 湖北省各地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北张家口市2025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副省级卷-解析
- 2024年银行考试-招商银行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附试卷分析
- 服务营销《(第6版)》 课件 第5章 服务产品与服务品牌
- 甘肃省庆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模拟试题
- 2024年高考政治考试题海南卷及参考答案
- 食品供应商遴选制度(一)
- 吉林旅游外宣翻译策略探析
- 六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 广告宣传物料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