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调研 厦门六中 周光辉关键词:课改 效果 问题 对策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推进。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之中。2000年小学、初中课改启动,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高中课改启动,2006年9月开始,江苏和福建也将加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行列。与新课改相伴的各省(区)自定的高考方案也将提上日程。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的推进带给我们这样的感悟: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等,而传统的在职培训、学历达标等继续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挑战的需求。教师们普遍感到原有方式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师专业的提升效果不明显。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师训政策,落实经费,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教研部门重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坚持“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对教师进行“三步走”的培训:第一步是对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性质是启动培训;第二步是对全体教师的通识和学科培训,性质是全员培训;第三步是在新课程实施后结合具体实践对教师进行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培训,性质是后续培训。同时,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上课、说课、互动式评课、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引领全体教师“走进新课程,推进新课改”,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艺,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市教育学院教研员做到植根学校,服务教师,指导教改,深入课改基地,宣扬先进理念,引导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规律,指导课改教学实践。通过开展课改观摩、教师论坛、教学研讨、交流展示等活动,帮助教师学习课改精神,实施课改方案,反思课改实践,研究课改对策,为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增设了新的平台。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着悄然变化。许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了,成为名牌教师。(二)、课改前后课堂的变化:(1)、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2)、学生实验活动得到落实。实行课改后,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这样,老师的手脚一下子就放开了,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另外厦门市还把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考试作为中考的一部分,促进同安和翔安两区的许多农村中学的办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实验室设备得到大大改善。(3)、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效果。传统教学往往只是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这也是本次课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4)、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改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学生能够亲眼看到,体会到的东西都包含着很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课堂中加与体会,从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5)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新课改之后,学生的评价不再仅以学业成绩为标准,要评价思想品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多个方面。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有所改变,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独立思考、主动质疑、亲身实践、动手实验、小组学习、相互启发等,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学习计划,引导主动参与探究与实践。(三)、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例如试行的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要求江苏所有高中必须开设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共8个领域,合计116个学分,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选修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选修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课改后,普通高中学制仍为三年。学生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学分。每个模块通常为36个学时,相当于2学分。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题研究,计15学分;社会实践共2周,2学分;社区服务按照工作日计算,10个工作日计2学分。学校制定课程计划时,允许特殊原因的学生跨年级选课,也允许部分课程跨年级安排。学校应当保证学生选修课程的选择权,不得指定科目、指定模块;高三下学期也要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老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学校可以为学生在校三年指定导师,选择专业课程的时候,由专业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咨询,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必然会打破行政班为主的授课方式,出现行政班、教学班并行的情况。多数必修课一般按照行政班安排课程;选修课则应当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组织教学班。编排教学班级时,班级人数以班级平均生额(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是80%)为准。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由学校自己开发与实施。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每学年安排一周,社团活动建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小组,学校要认真组织、检查,并争取社区的最大配合。另外学分认定权在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对学校学分认定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行监督。(四)、课改推动高考的重大变革。2004年秋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山东省,正式出台2007年高考方案。明年山东高考将自主命题,拟采用“3X1”模式。作为新的高中教育指挥棒,这一方案将直接影响正在推进中的高中新课改。根据方案,在科目设置上,“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3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学习领域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悉,所有考生都要参加基本能力考试。试卷结构方面,增加选做题。各科试卷分卷I和卷II,卷I是必做题,以选择题型呈现,主要考查必修内容;卷II含必做题和选做题,以非选择题型呈现。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基本能力考试的必做题主要涉及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4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选做题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部分,内容分别涉及这两个领域的必修内容。为防止偏科现象,方案规定,文史方向的考生只做科学部分的题目,理工方向的考生只做人文与社会部分的题目。山东省教育厅提出了2007年高考命题五大原则 :首先是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对于必修内容,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选修内容,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能力、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试卷结构尽力做到科学合理。必做题与选做题相结合,涉及选修内容的试卷采取长试卷命题,考生从中选做规定分值的题目。第三,体现公平性。要实现试题素材和解答要求对于所有考生的公平性,避免偏题、怪题,尽力考虑城市和农村不同教学条件和能力,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第四,提高考试的有效性。尽力做到试题设计与评价目标相一致,努力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试题的解答过程反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五,重视考试和评卷的可操作性。命题要有利于评价和阅卷工作的实施,尽量降低考试成本,努力实现试题结构和容量的科学、合理、适度。在全国尚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出台这个方案是一个创新。山东省教育厅的指导意见说,本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一个省率先改革与大环境的接轨问题,充分体现了“减轻学生负担、纠正文理偏科、适当加强外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核”等改革意图。一些高中教师认为,方案借鉴了“3文综(理综)”的做法,增加的“1”(基本能力),恰恰是新课程标准中内容与能力的新颖之处,但在具体命题上还有待研究。新方案将选修课作为考试内容确定下来,将有利于目前高中学校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开设课程。二、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的负担加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体会到,课改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但人们也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到人们支持的同时,很多学校加班加点、体罚学生、学生违法犯罪等现象却屡屡见诸报端。“我们上午搞应试教育,下午进行素质教育”的语言也已见怪不怪。教室里贴的时间表是给检查用的,学生的桌子上写的时间表是实际执行的;墙上贴的课程表是假的,学生文具盒里贴的课程表才是真的。教师公然教学生撒谎,应付各种检查,并能找到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且这些还能被学生所接受。如此等等,不胜枚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在被很多人忽视,那就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解放教师。新课程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既要备课本又要备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既要研究与传统教材有了很大变化的新教材,又要了解学生对新课程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并且想出应对措施;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师就要花大量心思琢磨怎么个用。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要跑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寻找很多课本以外的包括文字、图片、老照片、录像带之类的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新课程对教学手段有新要求,教师就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做课件,还要发明并动手制做新教具。新课程要求课堂不能总是“满堂灌”,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小组讨论、做游戏、演课本剧、做实验、户外观察、社会调查等等。新课程要求作业也要花样翻新,不能老是机械训练,教师就要在这上面动脑筋,设计出形式活泼、又能巩固知识的各种作业模式。近两年,新课程的设计者提出要开展“校本科研”,即把教学科研的工作下放到学校,下放到教师。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完成上述教育教学任务,每年或每学期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很多学校把它量化为一定数量的论文写作,教师的负担明显加重了。 (二)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贯彻了新课改理念,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主要有五种:(1)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我们看到,在语文课上,不论课文是小说,还是诗歌,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课文,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的涉及。课后,进行测试,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解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2)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表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更严重的是,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他们习惯了感官刺激,就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有的课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有的课堂俨然成了“网吧”,学生各自为阵。(3)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大行其道。这主要表现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泉水一样汩汩冒出,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之类的话真是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也表现了教师的虚伪,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4)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不仅语文课、历史课要分组讨论,而且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也要讨论,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问题提得过易过多,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混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5)教学情境过多,教学方法杂乱,让学生目不暇接。有的老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合唱等等,把课堂搞成杂乱的“集市”;有的教师则运用了幻灯片、多媒体影象放映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视听画面过杂,晃动频繁,让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情境多和教学方法杂,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设置“综合实践活 动”课的意图,指导思想没有得到充分地全面地贯 彻。2001年秋在全国大部分省市施行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将原来的“活动课”发展为由专题研究、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4个 部分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研究即研 究性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最显眼 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这四个组成部分在“综合 实践活动”课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忽视这其中 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不 完整的。然而,自新的高中课程方案施行以来,我 们有不少学校只重视其中的专题研究,而忽略了 其他的三个组成部分;我们的一些教育理论工作 者和课程研究专家对“研究性学习”研究十分感兴 趣,而对如何开展好“社区服务”和高质量搞好一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的研究就兴趣不高。况且,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已把“社区服务、社会 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到必开课程的位置,已不同于以往组织学生简单地搞搞社区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和组织学生到农村、车间去劳动一两天。既然“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也 是课程,那就应有相应的规范教材和教学时间安排,那就应配备专职的教师,那么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就应备课和认真地组织教学。然而,又有多少学校把“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作为课来上的呢?仍仅限于搞搞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仅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不重视 一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开 设,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课程的教育教学 质量,使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设置“综合实践活 动”课的意图,指导思想没有得到充分地全面地贯彻。(四)、高中课改后学生负担加重。“改来改去,反倒是加快了教学速度,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引起消化不良。而且加大了学习负担郁闷啊!”一名高一学生通过网上留言表达对课改的不满。教学进度为何比课改前还要快?厦门六中李钢老师带领教研组长在海南进行了为期3天的高中课改新教材调查,走访了几所高中,与100多名参与课改的高一老师进行了座谈。“新版教材量太大,不科学,一个模块6篇文章,一学期50多篇课文,还不包括写作、测验的课时,感觉编书的人真是不懂教学。”一些高一老师的发言非常尖锐。新教材与习题的不配套也成为学生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以前每讲完一节内容,相应的习题学生们基本上都会做,而现在却是大部分不会做”,海南文昌中学的一位化学老师提到的这个现象,正是由于练习与教材不配套造成的。所谓的不配套,就是教材是新课标的教材,而习题仍是以前的习题,甚至是往年的高考题,如“上海卷1998”等等。 练习的难度没有降低。教材上已经删掉的有些内容,练习上还有,学生们做练习时常常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上课明明认真听了,怎么还是不会做题?”这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多了,学生的自信受到打击,心理压力增加。这种无形的负担更让人担忧。另外课改试点已进入了第三学年,2007年,试点的高三学生将参加高考。目前,海南省针对课改的2007年高考方案仍然没有出台。这让很多新高三老师感觉不摸底,毕竟,在课改进程中很大程度还要套用现行的高考方案,老师盲目地针对高考教学无形中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负担。“现在讲课,只能跟着感觉上课。”文昌中学的一位化学老师无奈地说。因为跟课改配套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导致了课标模糊,不像传统的教学大纲在知识点后面注明“了解”“掌握”“理解”“运用”等字样,老师对教学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几位来自海口市一中、实验中学的地理老师认为:高考方案没出来,教学的目标就不明确,在讲课过程中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高考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点,只好都讲一遍。而这又导致另一个问题,上课时间不够用,“总感觉课很多,上不完”。他们还认为,因为升学压力存在,对新课程总也放不开手脚,不敢大刀阔斧。(五)、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改存在的困难。(1)农村中小学教师缺少课改中的过程培训。如果说农村中小学教师上岗前的培训是“未雨绸缪”,那么上岗后的过程培训则是“雪中送炭”。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享受雪中送炭的机会太少。教师在岗前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一接触到课堂实践,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往往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2)班级教学设施条件简陋。一费制的实施和教育经费拨付的不到位,直接导致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紧张,除了购置必须的办公、教学用品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已没有其他能力添置电教设备、教学挂图、投影片和课改资料等教辅设备。 “四机一幕”进教室成为可望不可及。(3)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在课下,一说起新课改,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4)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不够。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很好,但能否落实还要看教师的水平。目前教育部门规定每个教师每周必须完成1012课时的工作量。由于课改后每个班级每门主课的课时为4课时,主课教师每学期得带3个班级才能完成任务,这对一些老师来说工作量很大,不太可能完成,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教师兼带上一些选修课。“选修课也不是那么好开的,要开选修课,教师得有相关资质,要经过培训,即使能开也要看有没有学生选上你的课,因为按照规定满25人才可开课,所以教师要吸引学生还得有他的特长,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三、建议与对策(一)、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只有将教师从沉重的负担下真正解放出来,我们才能真正解放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健康发展。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其状况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才可能有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有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解放教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的首要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教师是课程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中小学生心理辅导》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武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基本乐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专题产品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人工智能》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践指导》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警察现场救护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沈阳理工大学《光电子学》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德语国家社会与文化》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精神科护理学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论青少年合理怀疑精神的培育
- 机关干部礼仪培训课件
- 安徽省合肥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附答案】
- 成都铁路局招聘2024届高校毕业生663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剪映专业版:短视频创作案例教程(全彩慕课版)》 课件 第2章 剪映专业版快速入门
- 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经典大全集高分
- DB11T 854-2023 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
-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模拟卷
-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模拟电子技术说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