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专业论文)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变迁与改革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变迁与改革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变迁与改革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变迁与改革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变迁与改革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叫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 闼筮学号盟q 5 q 鱼9专业 数宜史 所呈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 历史变迁与改革研究)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哟扔 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弋莲鼻标 摘要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国际性潮流。课程改革是教 师教育改革的关键和突破口,它直接关系到教师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关系 着民族的素质和未来。因此,探讨百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 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教训,研究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对完善教师教 育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百年历史演进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阶段:清朝 末年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发端;民国初期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确立; 围民政府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良;新中国后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建。 我幽教川j 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并非彬i 风顺,而是经历了多番坎坷与曲折, 其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沉重的教训。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从政策到实施各个层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 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化。然而,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面仍还存在诸多问 题,因此必须顺应国际教师教育专业化思潮,并且植根于我国教师教育的 优良传统,对教师教育课程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变革, 从而实现教师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中国教师教育课程历史发展改革 褊建师范人学i :i 校教帅m i b i 攻读f 嗍i j 学位论义 a b s t r a c t t h ec u r r i c u l u mi e f o r m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h a sb e e n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o v e m e n t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sp r e s e n t l y t h e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p l a y s ak e yr o l ei n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s ,d i r e c t l yc o n n e c t i n gt ot h eq u a l i t ya n d s t a n d a r do ft e a c h e rt r a i n i n ga n dt ot h eq u a l i t ya n df u t u r eo f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a sar e s u l t ,i th a sg r e a ta c a d e m i ca n dp r a c t i c a ls e n s e st op e r f e c tt h es y s t e mo f 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b yp r o b i n gi n t ot h eh i s t o r yo fc e n t e n a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i nc h i n a ,g e n e r a l i z i n gh i s t o r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 l e s s o n s ,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h ep r o b l e m si nc u r r e n t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o f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 t h eh i s t o r yo fc e n t e n a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 i nc h i n ac o u l db ed i v i d e dt of o u rp e r i o d s :i n c h o a t i o no ft h e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a tt h ee n do fq i n gd y n a s t y ;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t h e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i n e a r l yr e p u b l i cc h i n a ; r e f o r m o ft h e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b yt h ek u o m i n t a n gg o v e r n m e n t ;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o ft h e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a f t r a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t h e p e o p l e s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i sf u l lo f f r u s t r a t i o n sa n df l e x u r e s ,n o ta p l a i ns a i l i n g t h e r e a r eb o t hs u c c e s s f u l e x p m i e n c e sa n dh e a v yl e s s o n sw h i c hy o uc a nl e a r nf r o mi t a tp r e s e n t t h e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i r m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h a sr e l a t e d t o m a n ya s p e c t s f r o m p o l i c y t o i m p l e m e n t ,a i m i n g t o r e a l i z i n gt e a c h e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a n dh a sg a i n e ds o m ea c h i e v e m e n t h o w e v e r ,t h e r ea r es t i l l s o m ep r o b l e m si nt h e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 s ep o i n t s ,t h e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s h o u l db ei m p l e m e n t e d b a s e do ni d e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a n d o p e r a t i o n a ll e v e l s ,c o n f o r m i n g t o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r e n d so f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z a t i o na n df o u n d i n go ne x c e l l e n t t r a d i t i o n s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 ,i no r d e rt or e a l i z e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 c h i n a ; c u r r i c u l u m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 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r e f o r m 福建师范人学,翘校教师拒职攻读坝二i j 学位论义 中文文摘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国际性潮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师教 育,充分发挥其作为教育的“工作母机”的作用。对于教师教育而言,无论是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的变革,还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最终都要归结到课程改革 上来,都必须通过课程改革来加以具体体现和落实。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和 突破口,它直接关系到教师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关系着民族的素质和未来。因此,探讨 百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教训,研究当前教师教育课程 改革问题,对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及方法,为整 篇论文更加深入地探讨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演进与现状改革打下铺挚。从国际视野看, 实现教师专业化,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教师 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必须为教师教育专业 提供专业化的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从国内教育事业发 展来看,我国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变革,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必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再从教师教育体系的内部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 行的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要做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我们既要借鉴国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也要总结我国历史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 经验和教训。从当前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有着比较长 远的历史,到2 0 世纪6 0 - - 7 0 年代基本上走向大学本位的教师教育,其课程设置比较成 熟,相关研究众多;而国内有关教师教育课程研究相对历史较短,研究主要限于从实践 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来考虑和研究问题,这样做虽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但 针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方面研究还比较缺乏。若能从教育史的角度描述我国主要历史 时期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特征,并加以评析,就可以对当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 茶。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历史法、文献法、比较法,首先从历史的纵向角度对我国百年 来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了综合梳理,其次,本文从横向的角度对我国现行的教师教 育课程改革现状做了描述,结合国家教师教育改革政策、有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 革- i y , j 个案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分析说明- t t t 7 戋n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若干问题。 福建帅范人学,岛校教师谯职攻读坝i :学位论文 最后,本人从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走向、依据有关教师教育课程理论和师范大学改革 实践的经验,提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第二章描述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演变历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历时百年,从 其教育体制的演变过程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 初建,“混合型”高师体制模式的出现及发展,“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回归。按 照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以及政治运动更替,结合教师教育课程内在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百年历史演进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清朝末年的教师教育课 程体系发端;民国初期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确立;国民政府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 【辽;新巾网后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建。本章通过对中围教师教育课程变革的百年历 史回顾,考察了教师教育课程的“中体西用型”、“仿美抗同型”、“亲苏封闭型”、“改革 开放型”等各种模式,旨在说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 了多番坎坷与曲折,其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沉重的教训。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现状。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和突 破口,它直接关系到教师培养的质量与规格。本章主要探讨我国当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以一所师范大学2 0 世纪末期以来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作实证 分析,旨在教师专业化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当前我国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 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决策者作改革参考。2 l 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步伐加快,呈现出由定向型、封闭型、数量型师范教育向非定向型、开放型、质量型教 师教育转型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综合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对教师教育进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也提到议事同程之上,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着力 于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学分安排、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 力的改革,从而有效地发挥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功能。但就高等师范学校 而言,教师教育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时分配等方面依然 暴露出i - i 二多弊端和不足,这与当6 ,j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合格师资培养要求相去甚 远。鉴于教师教育课程的理念滞后、结构失衡、技能弱化、可选择性小,从根本上造成 师范生知识面单一,视角狭窄,适应性较差,使师范生的质量不能满足中等教育的发展 需要,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综合化趋势下对“通才型”教师的需要。 第四章针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横向比较探讨了发达国家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幽教师教育课程的改:! 旺剥策。首先,变革教师教育课程 v 褊处师范人学高校教师神! 职攻读硕:卜学位论文 的观念。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的大学化;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体 化等三条改变落后课程理念的措施。其次,变革教师教育的课程制度。应从颁布教师教 育课程标准;改变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模式;确立教师教育认证制度入手进行改革。最后, 提出教师教育课程的技术变革。可从拓展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倡导研究型的教师教育专 业教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三方面努力。 最后,结论部分论述了本课题研究的出发氧,并归纳、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 成果,并在整理本课题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后续点。可以说,本课题研究立 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放眼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 创新性和应用价值。但由于本人学识有限,本文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专家、学者、同 行在参阅时给予体谅,期盼提出宝贵意见。 v 第l 章绪论 1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第l 章绪论 课程是指所有学科( 教学科目) 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 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课程是教育的基本要 素之一,课程结构集中体现了各类、各层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反映了教育者的 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是向未来教师传授知识、培 养良好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教育活动中影响人全面素质提高最为直接、最 具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师范教育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于1 6 8 4 年产生于法国,可 以说师范教育至今已经有3 0 0 多年的历史。我国制度化的师范教育始于1 8 9 7 年盛宣怀 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至今已有1 0 0 多年的历史。当今,国际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日 益走向专业化、一体化、丌放化、终身化,这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与教学、 实践与评价构成了新的挑战。 当前世界范围内都在强调教师专业化,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强调教师职业教 育,在实践层面上,许多国家整合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并 不断开发国内外教育资源,以利于教师学习、合作和分享改革的思想。一些国家开发教 师教育标准,以满足教师教育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1 9 6 6 年,国 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联合建议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提到: “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训 练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 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19 9 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同内瓦召开的第4 5 届国际教 育大会,强调了“主要通过实施高水平的初期师范教育和终身职业的专业发展,创设多 样化的以适当的评价体系为支撑的职业结构,以及提高教师的物质的和社会的地位,来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的原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专业化,教 师教育培养机构必须为教师教育专业提供专业化的课程。 我国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课程变革。新一轮课程改革于1 9 9 9 年启 i | 邦佐中学优秀教师的成k j 1 岛9 巾教改之探索 m 】北京:人民教育版 t - ,1 9 9 4 7 6 教师教育课程包括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和职后课程;包括各类教师培养机构所提供的课程,本课题研究中主要界定 在探讨和研究i 音i 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 ( 印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綦础 m 】钟启泉译【:海:f :海教育i 版社,1 9 8 0 4 4 3 赵中建主编伞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同际教育火会6 0 年建议书 j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9 5 2 3 祸建师范人学高校教师硝j 职攻读硕:l :学位论文 动,经历了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后,新的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于2 0 0 1 年秋季在全国三 十余个课程改革实验区推行,到2 0 0 3 年秋已发展到有1 6 4 7 个县( 市、区) 进入新课程 改革实验,占我国县级行政单位的5 5 ,有3 5 0 0 万学生使用新课程。如此广阔的地区 和众多的学生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空前规模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实施,要求教师承担的角色使命: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教师行为、教师角 色的改变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培养者的母体高等师范院校应该 积极关注并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教师教育的模式和方向,改革教师教育课程。 现实中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面临着诸多问题。受到大学升级的影响,目前高等 师范大学普遍向综合性大学看齐,导致师范性削弱,高等师范课程存在着严重的窄、旧、 杂、空的弊端,“课程结构极不协调,其中学科专业课程比例过大,占7 2 ,而教育专 业课仅占7 ,公共基础课程占2 1 。” 这种重学术,轻师范的价值导向已严重地滞后 了师范教育的专业发展。一项关于师范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查中,持 赞同意见者,教育行政部门占8 3 3 ,部属师大占1 0 0 ,省属高师占8 1 1 ,师专占 1 0 0 ,中师占8 7 5 ,综合平均为8 5 9 。这说明绝大多数师范教育部门都对现行的 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十分不满,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1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校进行一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 据,是学校培养未来人的蓝图。课程问题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描述百年 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教训,探寻其发展规律,展望我国 目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构建密切关系着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提升民族整体素质、实 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课题之一。教育的目的只有通过课程才得以具体化,也只有通过课程 才能规范学校教育的内容,也只有通过课程才能把握学校教育的性质与方向,而课程设 置是课程论在应用层面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直接关系着未来中小学 教师的规格和质量,关系着民族的素质和未来。为了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必须对教 师教育课程进行优化和改革,使高师院校的培养对象能适应基础教育的今天和未来。要 邓志勇高等师范教育适心恭础教育渫程改革策略探析 o e e b h t t p :c q e d u b o k e e c o m 13 0 7 3 4 1 h t m i ,2 0 0 7 0 4 1 5 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m 版礼,2 0 0 4 1 4 4 1 4 8 郭朝红高师课程设置:前人研究f , f l - , j ,盘等师范教育研究,2 0 0 1 ,( 2 ) :3 7 周洪宇关于进一步推进师范院校改革和发展的调查研究【j 】教育研究,2 0 0 1 ,( 1 ) :5 4 第1 章绪论 做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我们既要借鉴国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也要总结我 国历史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从实践上讲,通过对我国各个时期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教师教育课 程的改革与发展及其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出可行的建议, 对于教师教育其他方面的改革也是大有裨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有助于教师职前教育与 在职教育的一体化。教师教育一体化不仅要在组织形式上是一体,更要在培养方案、课 程设置上真正实现一体化。普通教师教育院校与教育学院的合并仅仅是组织形式上的 “一体化”,仅仅是设置一体化课程的组织保证,更为重要的是要真正将“一体化”的 观念落到实处,真门i 体现出教师教育。体化课程的设置理念。教师教育的一体化课程有 着任何独立的教师教育院校课程所不具备的优势。 从高等师范院校内部发展来说,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是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渠 道。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可确定为:改变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 节的状况,使课程既体现未来教师与在职教师发展的不同要求,又帮助教师在终身学习 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变课程体系封闭、课程结构单一的状况,构建开放的、多样化、 重选择的课程结构体系:改变教师教育课程知识陈旧落后、技能取向和脱离教师经验 的状况,强调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性质,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使课程紧密联系教 师的经验:改变课程实施局限在课堂、以单一讲授为主的状况,倡导情境刨设,案例 分析、问题解决、经验分享、合作研讨等多种实施形式;改变以纸笔测验为主要形式, 以考察是否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为主要目的的评价方式,强调课程评价的发展性。 1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3 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有着比较长远的历史,到2 0 世纪6 0 7 0 年代基本走向大学 本位的教师教育,其课程设置比较成熟,相关研究众多,主要概况如下: 在课程设置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基本分为三大板块:一是教育 基础课程;涉及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二是学科专业课程,为未 来教师今后任教的学科而设各种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是教育类专业课程,通常开设 的课程分为教育基础理论、教育方法与技能、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习。法国的于贝尔 和米亚拉莱、阿根廷的纳西夫、西班牙的奥利维罗斯等人认为,教师职前培养内容的共 “李c 龙,陈水i9 j 教帅教育课程的网际比较【m 】:比京:教育科学版礼,2 0 0 2 4 1 4 钟启泉,胡忠闵我罔教帅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 j 】- 令球教育展掣,2 0 0 5 ,( 1 ) :3 6 3 9 福建师范人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j 卜学位论文 同科目应该包括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实验教育学、比较 教育、学校组织和教学论、教学法、普通教育学、教学史等课程。又如国际教育局、 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拉美教育局等有关国际组织也建议教师培训的共同 科目为学校卫生、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实验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校 组织方法与行政、教学论、学科教学法、普通教育学、教育史、方法指导、教育实习等。 从中看出,在教师教育课程研制方面,教育家、国际组织的观点具有共识,这也说明 教师培养过程中具有普遍规律。 在课程组织形式与结构方面,国外主要存在着并行性教师教育课程模式、整合性教 师教育课程模式和连续性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并行性教师教育课程模式”的显著特 点是将教师教育课程与学术性课程有机整合,如果学生选择教师专业,在大学的前两年 开始学习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整合性教师教育课程模式”中,学术性培养与专业性教 育不仅同时进行,而且是以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的,重点强调与教师职业相关的问题, 并力求使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一体化。“连续性教师教育课程模式 是指大学生取得学 士学位后继续学习1 2 年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将师范性课程和学术性课程 分开进行。 在教师教育课程开发方面,国外也存在着强调专业教育的观点和强调文理基础教育 的观点。强调专业教育的观点主张:四年制教师学院应为学生提供毕业后任教的学 科课程。教师学院的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是专业的。加强训练,将小学课程分为两个 或三个小组,要求在小的领域中专业化。要求分析教师工作,建立包括教师必须掌握 的准确的学科和活动课程。强调文理基础教育的观点主张:四年制教师学院的课程应 有宽广的领域,能够容纳与专业学科不同的人文学科。以两年宽广的人文学科积累作 为专业训练的基础。旧的两年制的专业训练计划,应该集中在两年学术学习之后的高 年级阶段。不同领域的教学培训的相似性大于不同性,培训教师应使用具有一定不同 性、能够适用于不同领域的核心课程。 在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方面,1 虱夕1 - 具有许多研究。例如,美国教师教育研究者认为, 评价教师教育课程计划是否卓越,涉及到以下方面的问题:教师准备课程( 如文理 苏真主编比较师范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0 3 7 9 柳海民新世纪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构想【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0 ,( 2 ) :7 - 1 2 。g i d e o n s e ,h t h eg o v e r n a n c eo f 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a n ds y s t e m i cr e f o r m e d u c a t i o n a lp o l i c y , l9 9 3 ( 7 1 :5 8 郭志明,美凰教师专业规范| :f j 史研究【m 】北京:中困社会科学版礼,2 0 0 4 2 6 5 2 6 6 。d e a n ,c b ,& l a t t e r , p a s y s t e m a t i ce v a l u a t i o nf o rc o n t i n u o u s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e a c h e rp r e p a r a t i o n :v o l u m e1 :c r o s s c a s e a n a l y s i s 。a u r o r a ,c o :m i d c o n t i n e n tr e s e a r c hf o re d u c a t i o na n dl e a r n i n g 2 0 0 3 3 4 第1 章绪论 基础课程、临床经验、专业课程等) 中的个体、团队以及构成要素如何评价? 教师准 备课程如何结合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教师准备课程如何丌展综合评价? 中小学利 益群体如何影响教师准备课程的评价? 外部因素( 如州教师资格证书要求、国家教育 专门组织等) 是如何对教师准备课程发生影响的? 用于支撑评价教师准备课程的信息 以及相关文化特征是什么? 在教师教育课程开发方面,国外也普遍重视。例如,美国有关研究者认为,教师教 育课程丌发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有:应该关注教师教育课程的质量,而不是考虑究 竟是谁开发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超越标准化考试的分数,教师的角色不应该集中 于考试分数。教师教疗课程应该与社区和叶i j 、学校紧密联系,监控师范生学习教师教 育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大学教育学院应该将教师教育课程策划能够作为一种职 责,作出承诺;否则的话,就应该取消大学的教师教育职能。 相对而言,国外对于中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关注不多,而且“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研 究大都局限于现代化的论述,过分地拘泥于对客观性的坚持,而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 向很少或几乎不加以意愿或推荐性的论述。”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教育,包括教师教 育r 益引发国外学者的关注。例如,亚洲社会副主编v i v i e ns t e w a r t 讨论中国的现 代化问题,指出了中国师生学习外语课程的积极性,教师教育课程中重视外国语学习, 并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实践者、研 究者和决策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 h o w a r dg a r d n e r ) 的多元智 力理论深深影响中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他还参与了中国2 0 世纪8 0 年代的教育改革与 决策方面的事务。 美国的k u m k u mp r a b h a k a r 实地考察了中国的北京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分析了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师教育课程概况,对中国教 师教育大学化、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包括“3 + 1 ”、“2 + 2 ”、“4 + 2 ”等模式予以评 论,作者特别关注到中国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双语教学”、“远程教育”模式并提出了 个人见解。 ”k e nz e i c h n e r r e f l e c t i o n so fau n i v e r s i t y b a s e d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o ro nt h ef u t u r eo f c o l l e g e a n du n i v e r s i t y b a s e d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j o u r n a lo f 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2 0 0 6 ( 3 ) :3 2 6 3 4 0 , 加拿大 许美德著,许洁英译中围火学1 8 9 5 - - 1 9 9 5 :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0 0 0 3 ”s t e w a r t ,v i v i e n c h i n a s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p l a n :w h a tu s e d u c a t i o nl e a d e r sc a nl e a r n e d u c a t i o nw e e k c o m m e n t a r y 2 5 ( 2 8 ) 3 7 4 8 m a r c h2 2 ,2 0 0 6 g a r d n e r , h o w a r d t oo p e nm i n d s c h i n e s ec l u e st ot h e d i l e m m a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e d u c a t i o n n e wy o r k , b a s i c b o o k s 1 n c p u b l i s h e r s 19 8 9 12 “k u m k u mp r a b h a k a r e x p l o r i n g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p r o g r a m si n c h i n a a n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a v i s i t i n gd e l e g a t e t h e d e l t a k a p p ag a m m ab u l l e t i n 2 0 0 7 7 3 ( 2 ) :4 3 4 7 福建师范人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l :学位论文 1 3 2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虽然具有百年历史,而有关教师教育课程研究相对历史较短。随着改 革开放,关于师范教育课程研究日益引起人们注意,2 1 世纪开始日益增多。笔者所检索 的研究文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专著中的章节,另一类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两相比较后者居多,特别是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论文颇多。笔者查阅了自1 9 9 4 年以来 的主要相关刊物,共检索出重点研究文章6 0 余篇。笔者通过检索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 把“教师教育课程”一词作为题名或关键词,时问从2 0 0 0 年到2 0 0 7 年6 月共检索出 文章9 7 篇,在2 0 0 0 年以前并未搜索到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的文章,但这并不能说明在此 前未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而是因为2 0 0 0 年以前人们习惯上将“教师教育课程仍称 为“高师课程”。笔者同时检索到关于“高师课程”的文章9 4 篇,发表时问则从1 9 8 9 年到2 0 0 7 年6 月。从数量上可见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关于教 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文章最多,共有5 8 篇;但研究还比较零散,不成系统。 我国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李国栋的硕士论文教 师教育课程设计初探主张,课程设计是制定课程计划、形成课程方案的过程,主要 涉及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两个方面。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即指依据教 师教育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对职前、入职和在职三个阶段的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和统 筹安排。杨青松的硕士论文我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编制模式研究认为,整个 课程领域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活动或环节主要就是三个: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就当前而已,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研究又是最为薄弱的,所以该研究主要论述的是 教师教育课程编制的问题,特别是教师教育课程编制的模式问题。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多。如许文学的试论教师教育课 程动态机制的构建认为,构建教师教育课程的动态发展机制依据是:师范教育自身 发展、教师专业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以人为本、终身教育、学科本位、校本课程等。徐银燕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 置的建构提出建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思路:改革公共基础课程、重组 专业课程、以课程群的方式开设教育类课程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万明钢的教 检索日期为2 0 0 7 年7 月2 0h 。 李国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初探 d 扬州大学2 0 0 6 杨青松我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编制模式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2 0 0 6 许文学试论教师教育课程动态机制的构建 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6 ,( 5 ) 徐银燕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建构【j 中山人学学撤论从2 0 0 5 ,( 1 ) 第1 章绪论 师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为例认为,师 范大学向综合化转型是普遍的趋势,转型改革在宏观思路上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这些共识落实到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中。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究。近年来,专家学者开始思考教师教育课程应该依据教 师教育课程标准。例如,张传燧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施主张,应当遵 循时代性和前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统一性和灵活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和专 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原则;建构与教师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依此提 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模式及其实施建议。钟启泉、胡惠闵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 标准的建构从建立以解决 见实问题为核心f 内课程改革目标、确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 基础的课程标准、形成以实践为取向的开放性的课程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 标准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论述。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这方面的专著较少,论文较多。如王泽农的中外教 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对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及中国教师 教育课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现状及问题,提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 基本框架。李其龙和陈永明的著作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 主要对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作了探讨,指出了上 述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特点和改革趋势。另外一些著作涉及到教师教育课程 比较的内容,如陈永明的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第1 3 章涉及到各国师资培养 课程的比较。在论文方面,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外 国中小学教育等期刊杂志上刊登了许多关于国外教师教育课程方面的文章,主要涉及 到一些发达阁家,如荚幽、英幽、德国、法国等,一些发展中囤家也丌始被关注。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研究。这一方面的系统研究不多,代表性的研究包括:王 健、邓宗琦的中国近代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荀渊、谢安邦的教师教 育课程的变革历程与制度建设盯,王建军的中国师范教育百年简论,刘捷,谢维 “万明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师范人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 0 0 5 ,( 7 ) ”张传燧教师教育谍程标准:i ! :2 汁j 实施 j 】湖南师范人学教育科学学报2 0 0 5 ,( 3 ) ”钟启泉,胡忠闵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j 1 全球教育展掣2 0 0 5 ,( 1 ) j e 泽农中外教师教育课程设簧比较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 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困际比较 m 】北京:教育科学f 版社,2 0 0 2 ”= l 二健,邓宗琦中国近代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j 】华中师范火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0 ,( 3 ) 苟渊,谢安邦教师教育课程的变革历程o j 制度建设【j 】高等教育研究2 0 0 5 ,( 1 2 ) e 建军中网师范教育盯年简论【i 】河北师范人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 0 0 2 ,( 4 ) 福建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 | 学位论文 和的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百年省思,勾小群的硕士论文民国时期 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研究。另外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的一些著作和文献中涉 及到历史部分。 在各类研究中,人们更多的是从实践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来考虑和研究问题,或者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研究问题,这样做虽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师教育 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针对教师教育课程编制的历史方面研究还比较缺乏。如果 能从教育史的角度描述我国主要历史时期教师教育课程编制的内容、特征,并加以评析, 就可以对当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1 4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 4 1 研究思路 为了研究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变迁与改革发展走向,本文主要采用历史研究和 现状研究相结合的思路,将论文主体部分分为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现行政策与改 革研究、问题与对策研究三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百年来的 教师教育课程政策进行了综合梳理,按照教师教育课程历史发展的时期初步划分为如下 几个阶段:清朝末年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发端;民国初期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确立; 国民政府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良;新中国后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建,从而形成 对我国百年来教师教育课程政策和制度的整体把握。其次,本文从横向的角度对我国现 行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做了描述,结合国家教师教育改革政策、有关师范大学教师 教育课程改革的个案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分析说明当下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雹存在的 若干问题。最后,本人从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走向、依据有关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理论 和师范大学改革实践的经验,提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1 4 2 研究方法 1 4 2 1 历史法 历史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历史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通过以清晰一 致的形式提供有关文化和过去教育及学校实践传播的历史文件,更进一步说,历史 是回忆、对话和不断对时代遗留给我们的东西重新作出解释。”我国教师教育的制度化 开端源于清末民初,近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教师教育课程经过多次改革。通过历史 d 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一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勾小群,民国时期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研究【d 】,陕两师范大学,2 0 0 6 俄罗斯 卡特林娅。萨里莫娃, 美 欧文。v 约翰宁迈耶主编;方晓东等译当代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主要趋势【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1 6 0 第1 章绪论 分析的方法,回顾教师教育课程变革的历史,反思教师教育课程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总 结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这对当前我国进行教师教育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