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都市闲逛的精灵都市闲逛的精灵 试析女性在消费文化中的地位及意义试析女性在消费文化中的地位及意义 姓名:仇萍 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研究方向:欧美文学 导师:犹家仲 年级:2005 级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本论文试图从性别角度入手对生活这样一个由物品包围的“白色神话”般的消费社会 里的女性进行观照。在这样的一个连空气中都弥散着消费气息的时代里,消费社会和消费 文化的形成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还影响到了家庭生活及 其中的性别关系。而传统家庭生活之外的女性似乎更早的和消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 作为消费社会典型特质的大型购物广场以及对消费文化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的广 告媒体中,女性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正是在由男性掌控的消费社会的“缺席” 、 “边缘” 、 “被压抑”之中,女性利用自身的“弱者优势”寻求种种利于自己发展的小小空间,实现 其存在的意义。 全文由“引言” 、 “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三章。 引言 主要是对国内外的消费社会以及消费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旨在说明本论文 写作的目的、涉及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理论意义。 第一章 从消费社会形成的社会物质成因入手,指出我们生活的消费社会实际上是一个被 物包围的社会。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同时也影响了家庭生活以及其中的性别关系。 第二章 着重考察了正统家庭之外的女性与消费的关系,引入了巴塔耶的“耗费”理论, 为重新审视因一直与带有否定色彩的消费、浪费联系在一起而遭至否定的女性提供了一种 新的角度。广告为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奏响了凯歌,当代消费社会中,铺天盖地的 电视广告媒体,我们看到的是影影绰绰的女性身影。 第三章 女性购物,既有着社会传统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和合 理性。闲逛的她们更多的是在享受着视线消费以及脱离家庭繁琐生活带来的购物乐趣,通 过购物,她们找到了进入公共领域的新途径。 结语 结论:女性作为消费购物的主力军,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中,她们的身影得到了 凸现。女性本质比男性有着更加强烈的流动性质,融化于日常生活要求的性质,针对纯粹 个人生活的性质,正因为这样,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适应这个被物包围着的社会,女精灵们 附身于商品,与商品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商品的一部分,在被认为仍由男性掌控的消费社 会的“缺席” 、 “边缘” 、 “被压抑”之中寻求种种利于自己发展的小小空间。 关键词:消费社会;消费文化;女性;闲逛;视线消费 ii idling female witches in the urban female in the position of consumer cul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name:qiu ping majo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orientation: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grade: 2005 tutor: you jiazhong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hesis deals with female who live in consumer society that be surrounded of the objects from the gender perspective. it is the time that the consume flavor spread everywhere. consumer society and consumer cultur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cio-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formation of capitalism, it is also affecting the family life and gender relations. females who beyond traditional family life seems to be earlier and more closely than the housewives in consumption . as a consumer society in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scale shopping plaza,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sumer culture play a role in adding fuel to the flames of advertising in the media, females, presence is everywhere.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that controlled by male, in the “absent”、 “marginal”、“suppression”, female use their “weak advan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avorable in their own limit space and the meaning of their existence. the thesis is comprised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main” and “conclusion”, of which the “main”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introduction sorts out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consumer society and consumer culture from both home and abroad, seeks to clarify that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thesis, involving the scope of related fields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methods, as well as theoretical iii significance. chapter 1 from the causes of social and material, we found that we live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is actually being surrounded of the objects. consumer society and consumer cultur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cio-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formation of capitalism, it is also affecting the family life and gender relations. chapter 2 discusses strong in relations between females who beyond traditional family life and consumption. introduced georges bataille “expenditure” theory, to re-examine female who have been denied because of been linked to eroticism、expenditure and waste with a negative attitude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dvertising for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formation of consumer culture are a paean. in contemporary consumer society, the overwhelming television advertising and media, we can see that the presence of women everywhere. chapter 3 both traditional social impact of external factors, we can see that the female shoppers everywhere. it has own need for its existence and rationality. flaneuse break away from domestic tedious life and enjoy the shopping experience consumption. finally they found in the public domain new ways. conclusion female as the main force in shopping,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 their presence has been highlighted. female have a more intense nature of liquid than male, more nature of melting of the request in daily life. this is the reason why female adapt to the consumer society more easily than male. female witches are intertwined with commodities as part of the commodities.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that controlled by men, in the “absent”, 、 “marginal” 、 “suppression” , female use their “weak advan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avorable in their own limit space and the meaning of their existence. key words: key words: consumer society; consumer culture; female; idling; gaze 32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仇萍 日期: 2008. 4.14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 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 (包 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仇萍 日期: 2008.4.14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引引 言言 眼下正在发生着什么?我们正在遭遇着的是什么?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这个 时期、此时此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福柯 主体与权力 今天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连空气中都弥散着消费气息的社会里,无论从属于哪个阶 级,无论贫穷或是富有,也无论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都 离不开消费,不管我们是否愿意都已经被消费以及由其带来的各种衍生物裹挟着双脚不沾 地的前行。 消费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大众消费文化早在 18 世纪就开 始在欧洲形成了,而有的社会学家还论证说消费文化其实在 16 世纪就开始在欧洲发展了。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到 18 世纪晚期,现代消费文化已成雏形。一般认为,消费是在欧洲 的先驱们有钱有地位的贵族的带领下,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的经济实力的不 断提升,最终美国后来者居上。今天,美国仍然处于消费文化的繁荣时期,不少发展中国 家纷纷步其后尘,正迈入或者已经迈入了消费社会的时代。 对消费问题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凡勃伦(t.veblen) 、齐美 尔(g. simmel)等人,但他们作为社会学家,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对消费社会进行的研 究。进入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汇聚到了这个领域,他们来自不同的 学科,如伦理学、历史学、人类学、妇女研究、传媒研究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考察现 代消费的各个方面,使消费社会、消费文化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从大体的研究范 式来说,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社会分析和符号解读。这两种研究范式并不仅仅是一般 意义上的方法的不同,而是研究者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差异。用鲍德里亚的话来说,前者通 常是与“市场、意识形态、利润和乌托邦”相联系,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与“非现实和思辨 以及生产、利润和进步等概念的缺乏”相联系。 社会分析研究方法,是把消费社会视为资本主义商品逻辑演绎的结果,视为西方现代 性建构过程中的产物。他们坚持从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出发,揭露异化现象 在消费领域中的蔓延,深入分析商品化逻辑所引起的社会文化后果。目前学界出现的很大 一部分的论文和学术著作运用的都是这种社会分析的方法,他们从消费心理、消费伦理等 层面统一了这样一种观点:消费社会给人们呈现出的是一种假象,其实它是资本主义对人 异化这一永恒主题的又一新表现,它让广大民众安于现状,满足于物质极大丰富的生活, 从而失去了质疑和反抗的精神。 符号解读形成了两种批判诉求:一是从积极的意义上寻求颠覆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机 会和动力;一是着力描述消费所引起的“主体死亡”和“社会终结” ,最终走向悲观主义 和虚无主义。但是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衷于符号学方法,偏重对消费文化的符号 意义的解读。从这个视角出发的研究者试图在去主体化、不稳定、易变、破碎性等后现代 2 特征中发现新的概念和方法来阐释经典理论家没有涉及的符号消费和消费符号问题。鲍德 里亚就是对消费文化进行符号意义解读的典型代表, 他的 消费社会 、象征交换与死亡 、 完美的罪行等著作都是运用了符号分析的方法对消费社会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而目前 学界另一部分属于符号解读这一后现代视域研究方法范畴的成果则基本上是围绕着或是 基于鲍德里亚思想所进行的阐述和分析,随着文化研究的兴盛,已经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 著作成果,比如戴阿宝的终结的力量鲍德里亚前期思想研究 、仰海峰的走向后 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 、迈克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等。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本来只是一个抽象的政治名词,但是随着不断的多元化理 论的发展,使得这一抽象的单数名词有了复数的意义和形式,即 feminisms。形形色色的 “主义们”汇集在了女性主义的旗帜之下自由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心理 分析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今天的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数的多元化的概 念。严格来说,女性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学科,曾被称为“只有观 点,没有理论,没有方法的非学术政治” ,因此,女性主义也被定位为“流动的” , “没有 固定边界”的跨学科。正是这种跨学科的性质,女性主义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理论,将其他 理论的长处采取“拿来主义”的对策,不断丰富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目前学界性别消费文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女性与广告关系的角度出发 认为,消费实际上是为女性再造了一个神话,一个由男性借助广告、媒体等多种手段打造 的让女性不由自主、心甘情愿去追逐的神话苗条的身材(减肥) 、出众的容貌(整容) 、 华美的时尚(购置品牌)等等。这方面的成果有何静的女性消费心理与广告中的女性形 象 、 试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彭小华的消费文化背景下媒介女性符号解读 、傅守祥 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广告女性形象探析等。二是从商业消费心理的角度对女性消费心 理进行研究分析,比如高小华的女性消费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 、周蓉的浅谈女性消 费心理与行为 、岑丽阳的女性消费行为探微等。此外还有武汉大学的苏昉的博士论 文法国奢侈品产业与女性文化 。 三是将性别消费文化研究与女权运动联系在一起,这 一点在国外很受女性主义者们的看重,在国内已经有了中文的译文集,比如苏红军,柏棣 主编的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 。孙桂荣的博士论文后女权主义:消费社会的女 权走向则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消费性伦理形态在性别领域进行了分析。张念的持不 同性见者用一种文化随笔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当下女性在消费社会中的“幽灵般”的姿 态。另外一些文化研究理论大家的著作中的其中一个章节对女性与消费文化有论述,比如 费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中的第二章购买的快乐 。 本文正是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女性与消费的关系予以了宏观上的把握和深 度的分析,力图从性别消费的角度在消费文化的视域中对女性的地位及存在的意义进行分 析。从文化研究入手,重新审视女性与消费,与百货公司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女性消费的不仅仅是物品本身,重点是在“逛街” “试穿”的过程中,遵循 着“文化经济”的原则,在这样一个“自由空间”中享受消费所带来的快乐。正如特里伊 3 格而顿所言: “相信普遍价值的可能性虽然不错,但允许普遍价值繁荣的那种物质条件尚 未形成。 ”消费社会的女精灵们就是在合理的消费文化的外套下,利用其中出现的“悖论、 问题、僵局或者盲点” ,游荡着在其间隙,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享受她们应得的一 切。 4 第一章 第一章 消费社会与家庭生活消费社会与家庭生活 生活在消费社会中的我们被大量的物品所包围,丰富的物质生活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水 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也都 发生了变化,置于其中的家庭生活关系也受到了影响。家庭,这一传统观念中女性发挥主 要作用的场所,也正在悄然发生着某些变化。 第一节 第一节 由物包围的消费社会由物包围的消费社会 福特主义作为大工业时期推崇的生产方式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也为大规模商品的消费奠定了物质基础。此后的后福特主义则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内的一次必要调整,进一步扩大了消费的范围,全面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形成,也为当代 消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消费社会的总体特征是物品的极大丰富, 在我们的周围, 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这种增长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 变化,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 今天, 在我们的周围, 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 服务和物质财富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富现象, 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 受到物的包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 我是说在以往所有的文明中, 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 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和消亡的缺失我们自己。1 令人目不暇接的物品使原来单调而匮乏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 得到了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体系都发生了 变化。消费,被当成了一个白色的部落神话“中世纪社会还曾经围绕着魔鬼组织了一 些异端邪说和黑色戏法教派,而丰盛社会中我们自己的戏法是白色的,不可能再有异端邪 说。这是一个充斥着预防性白色的饱和了的社会、一个没有眩晕没有历史的社会、一个除 了自身之外没有其他神话的社会。 ”在这个白色部落神话社会中, “消费是一种积极的关系 方式(不仅物,而且于集体和世界) ,是一种系统的行为和总体反应的方式。 (而)我们的 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2 )在这样一个“通过消费及对其解释来建立 平衡”的社会里,物品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实体供人们使用而存在,更多的时候它带 来的是一种无法克制的欲望和社会等级划分的新的标准。鲍德里亚通过对人与物在消费社 会中的关系从而为我们描绘了当代消费社会的全景图式,并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指出: “消 费已成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伦理。它正摧毁人类存在之基础,摧毁自古希腊以来欧洲思想一 直在神话根源和逻各斯世界之间维持的平衡。 ” 消费的气息时刻都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我们的日常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组织都成了消 费的场所,在这里, “消费之神或恶魔都汇集于此” ,在这里,不仅是工作,甚至是季节都 消失了,工作、娱乐、自然、文化、冲突这一切零散的“在现实生活中,在古老的无政府 城市里,滋生出复杂和焦虑的东西”都被混杂在了一起,忧虑越离越远,幸福唾手可得。 三层楼的结构围绕中心的玛伊而建,有主轴线和两层宽阔的通道。大小商店融汇在一起,现代 5 节奏与昔日的闲逛融汇在一起。 这些商店的诱惑一览无余,连一个橱窗的屏障都没有。步行闲逛其中,会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 感。玛伊一面朝和平街,另一面朝香榭里舍大街,装饰着喷泉、矿物树、报亭、长凳,完全摆脱了季节 与反常的气候:一个例外的空气调节系统,只要有个十三里长的空气湿度调节罩之后,永恒的春天便常 驻于此。 人们不仅那在里能买到所有的东西,从一双鞋到飞机票,在那里看到保险公司、电影院、银行、医 务所、 桥牌俱乐部和艺术展览馆, 而且人们不再是时间的奴隶。 和其他任何街道一样, 玛伊街一周七天, 日夜均可前往。3 在这里,人们忘记了忧愁与烦恼,尽情的选择,似乎只要沉浸其中就能获得最大的快 乐和满足。在这些沉浸购物带来的满足感的人群中,我们发现,女性占据了大部分,她们 闲庭信步于各大商场和卖场,并把这种闲逛的乐趣视为最终的快乐源泉。传统观点认为, 家庭才是女性体现自身价值的主要场所,而在这充斥着白色神话的消费社会里,各种大型 购物广场为原本只能围绕着家庭忙碌的女性提供了机会,传统的家庭生活角色定位正在发 生改变。 第二节第二节 消费与家庭生活消费与家庭生活 “从哲学家的观点来看,女人只是男人的配偶,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从精明的广告主 的观点来看,女人是秘密世界的女皇,是私房钱的女主人,是一卷卷钞票的持有者,是好 色之徒的追逐对象,也是金钱的支配者” 。 著名广告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在 1901 年如是说 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在宏观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 此同时,在微观上也影响了社会组成基本元素的家庭以及其中的家庭生活性别关系。消费 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在建设现代家庭过程中的家庭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学者甚至认 为,家庭经济结构的一系列变化的结果已经导致了彻底的社会重组,而这种重组带来的效 应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重组效应很相似, “从洗衣店转变为洗衣机和从手织机转变为 电动织机,两种变化是同样的深刻从使用泵抽水到自来水的变化,和从人工计算到电 6 子计算的变化对传统习惯的破坏性是一样的” 。4 然而,家庭革命和消费文化兴起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并不意味着历来管理家庭王国 的妇女,已经成为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中介。因为尽管女性普遍承担了家庭责任,但她 们却并不处于统治地位,所以,她们只能是消费文化的“工具” ,却不是其历史发展的代 言人。家庭对于女性来说总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当我们看到为购物而疯狂的女性时,应该 同时想到,这是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她们的经历相似,对于她们的优秀表现还有着一个专 属称谓“家庭主妇” 。 女性的经历越来越相似,至少在这方面她们是一致的:所有女性都忙于与自己家庭相关的消费活 动,于是和这些消费活动相关的技能已经成为定义女性气质的特征。从大约 19 世纪 90 年代起“家 庭主妇”这个新术语就变成了一个反应这一新的现实状况的跨越社会等级地位的术语。5 铺天盖地的商品充斥着整个消费社会,一方面使得女性所承担的家务劳动量的减少, 她们得以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进入到劳动力市场中;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实则是 加重了她们的家务量越来越多的家务事开始和商品相关,购物也成为了家务活的一个 日益重要的方面。因为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商品太多,过去两个小时可以完成的购物现在或 许需要整整一天,即便是有一些个性化的购物行为,此外的在个性化的基础上,购物仍然 普遍地由女性替男性来完成。 购物本身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且有价值的活动,女性获得了家庭管 理员的新角色,通过她们的选择和服务来指导整个家庭的消费,购物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 作,而且还是每一个家庭女主人对其家人表达爱意和关怀的方式。家庭主妇们奋力地经营 着她们的家庭,尽可能为家人提供经济而实惠的食物和衣服,通过购物和选择性消费体现 出她们对整个家庭的深切爱意。 “一个女人和她的家的关系要是不像巢之与小鸟,花萼之 与鲜花,壳之与软体动物,她就被认为是有某种缺陷的女人。要么她不是这个家庭的真正 女主人;或者即便是的话,她也缺少所属物展示其个性的女性魅力” 。6 7 第二章第二章 必要的奢侈与功用性色情必要的奢侈与功用性色情 现代家庭中的女主人所扮演的角色是我们熟知的,但除了这一社会正统的角色外,女 性还扮演着其他的角色,如妓女,这一社会角色虽不为世人所齿,但德国古典经济学家德 尔纳桑巴特与为耗费特别是不计成本的耗费证名的巴塔耶有着共通之处,他把奢侈与资 本主义的高速发展紧密联系,并进一步认为,女性(妓女或情妇)对奢侈行业的发展功不 可没。而到了充分体现消费精神的广告这一平台时,女性又被演绎为了另一种形象。 第一节 第一节 奢侈品、妓女和代理消费奢侈品、妓女和代理消费 对于妓女来说, 她们是在黑夜中发现城市的秘密, 是在城市的沉睡中发现城市的秘密, 她们不仅在窥视城市本身,而且在窥视整个城市的梦境。 妓女及其背影,构成了城市中心的秘密本身。她们黑夜的偶然漂流,是城市的一个永 恒秘密,是充满好奇的城市的最强烈的对象秘密。 汪民安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妓女、情妇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与女性在从父系社会开始逐步被定性的社会地位有着 很微妙的关系,女性在以父权制为主导的社会体系中,通过代理消费来展现家庭男主人的 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从而获得自己的存在意义;情妇也基本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她们 通过的是奢侈的耗费形式,因此,她们也成为了奢侈品的代名词。在消费社会中,这种奢 侈受到了另一层面上的关注,女性被等同于原先她们所代理的消费,这种消费在巴塔耶看 来是必须的。因此,女性在消费社会中的地位是有别于原先的代理地位的。 女性主义者历来所痛斥和批判父权制度的核心是男性对女性的绝对主导和控制,而这 种对女性的所有权大抵可以从对女性俘虏的争夺开始。以战利品的形式对女性的占有促成 了“占有制婚姻”的形成,并最终夸大为以男性为主导的家庭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所 有权概念从对女性的占有扩展到了对女性劳动果实以及一切事物的占有,而女性也从此处 于受支配的从属地位,在消费上,同样也不例外。男性的职责就是消费女性生产的劳动成 果,而女性的消费仅仅是作为一种鼓励她们继续劳动的手段;男性不从事基本的生产但却 享有使用一切消费品的权力,其中包括例如酒类或刺激品等奢侈品的消费,女性却是被严 格的排斥在奢侈品消费的行列之外的,她们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她们只能消费一些生活的必 需品。 女性作为男性的一件“动产”在未开化的社会里成了一种财富的显示“拥有很多 的妇女,还有为主人服务、为主人生产财货的其他奴隶” 。随着主人财力的增加,他开始 需要有人脱离经常性的生产工作,而转向替他展示自己的财富,代理有闲者或者代理消费 者就出现了,这一角色往往是从他的妻子或正妻开始的。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有闲 和消费都是属于主人的,在其过程中产生的荣誉也都全部归为主人。所以,妻子仍然还是 丈夫的动产,只是形式上变成了“为了礼仪上的要求而执行消费的人” ,惯于执行代理有 闲和代理消费是无自由的仆役的一个永久不变的标志。 8 在这个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的整个等级制度中,实施着一个统一的规则:有闲和消费必须以一定的 方式, 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 背负着一定的标记进行; 而这种方式、 条件或标记必须清楚地向主人表明, 这种有闲生活与消费活动归属于谁、 随之产生的荣誉归于谁。 这些人的消费和有闲所体现的是其主人或 保护人的投资,目的是为主人或保护人增进荣誉。7 ( 执行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的女性享有的只是一种派生的价值,间接的价值。 “女性只 是为了更好地作为争夺对象进入男性竞争才被卷入自我满足之中的” 。她们从来不参与直 接的竞争,而只是通过“那种贵族式或资产阶级游手好闲派生出来的名望功能”来体现她 们丈夫的名望,女性不从事生产,不被视作生产力,因而对国民经济没有影响。正是她的 无用性,她的“受人供养”的隶属地位使她委身于名望力这样的价值,她在支配着家庭物 品等二级标志的同时,自己依然是一种标志。 与凡勃伦的这种女性在消费中所处的从属的代理地位的观点相比,桑巴特则认为,女 性在消费中起到的是一种促进的作用。维尔纳桑巴特在其代表作奢侈与资本主义中 力图通过大量的原始资料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形成有赖于宫廷中的贵族阶层以及后来的早 期资产阶级,即那些拥有财富但却没有世袭的贵族称号的新贵族们的消费,特指的是对奢 侈品的消费。此外,桑巴特特别关注了女性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女性这一总属, 他进一步细分为制度中的女性和制度外的女性,前者指的是正式婚姻制度中的妻子,后者 则指的是一种沉浸在“不承认法律界限”的“自由爱情”中的情妇或者妓女。 “上帝这一 神圣的存在要么是世俗的爱情被赋予宗教奉献意义而被引向神圣的目标(就像对圣母 玛利亚的崇拜) ,要么爱情被制度化,而这种(婚姻)制度由于出自上帝的旨意得到上帝 赐福而被确认。所有的未获批准的和非制度化的爱情都被打上了罪恶的耻辱记号” 。8 桑巴特认为,主要是“不承认法律界限”的情妇或者妓女对消费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得不承认,在婚姻中,姻亲关系和财富至少与个人魅力和漂亮是同等重要的,就像 早期的资产阶级与旧贵族的结合。 对于那些拥有一定财富的资产阶级来说, 通过这一结合, 他们可以世袭贵族的勋位和官职借此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以求更多的攫取财富;对于那些 旧贵族来说,联姻则使他们“从社会下层获得了使其褪色的纹章重放舍光所必需的大量钱 财。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是为了建立某种婚姻关系而结婚,于是,在体面而神圣的婚姻 制度中,纯粹的爱情被或多或少的摒弃了。爱情,是基于纯粹的享乐主义审美观上的,是 与制度化监管下的婚姻相对的不可调和的对立物。根据其自身性质,爱情是自由的,不合 规范的,甚至是超越法律界限的,而爱情中的女人才会变得有“女人魅力、漂亮和可爱的 才能” ,并且“丝毫不会因为像婚姻这样任何人为的社会制度而增减其渗透能力” 。婚姻和 爱情“几乎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具有同等权力、共同存在的明确实体的观念” 。9 桑巴特指出,制度化外的女性或者说是男性对不被“高尚目的和宗教制度”束缚的爱 情的追求促成了消费的不断扩大化。一方面,对基于纯粹享乐主义审美观上的“自由爱情” 的追求使得他们愿意付出一切的代价,具体的表现就是大量财富的耗尽特别是奢侈品的耗 尽。比如,路易十四对其宠幸的女人路易斯德拉瓦利埃的爱推动了他在凡尔赛建造新 9 的宫殿, “在那儿,在林木茂盛的小山上,最心爱之人将看到她所属之人用魔法变出的城 堡” 。对路易十四来说, “每一次新的爱情就是开始一次新的超越过去的纵情消费的信号” 。 10)另一方面,身处制度化外的情妇和妓女(高级妓女)们为了保持爱情的常新确保男人 对他们持久的兴趣,她们就必须花费大量的金钱在穿衣打扮上,以使自己更风情万种,并 且还要努力培养某些兴趣爱好,以使自己更文雅和时尚。例如,流行一时的“沙龙”的前 身正是 15 世纪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士在意大利名妓家中的聚会。此外,在不经意间,那些 文雅的高级妓女对社会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某种影响,在时尚方面,有产者们的妻子成为 了她们的追随者,虽然这种追随不是直接的。品行端正的妻子们不得不开始自我调整,不 然她们会有被从社会生活中挤出去的危险。于是,制度之内的妻子们和“自由爱情”中的 情妇们展开的竞争,并且一直竞争到了今天。 (甚至)在今天受人尊敬的中产阶级中,有稳定职位的妇女也在研究巴黎春季竞赛中那些轻佻女人 所穿的服装式样。一切与时尚、奢侈、华丽、挥霍相关的怪念头首先都是由情妇们在实践中尝试,使其 在某些方面变得平和之后, 它们才最终为受人尊敬的妇女接受。 高级妓女在其有限的范围内自然而 然地发挥着影响力,人们比今天更深入更直接地感受到它的存在。11 ) 当社会对这些与奢侈和浪费联名的女性持批判态度时,继承了尼采思想衣钵的法国著 名哲学大家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却对浪费或者说是不计成本的耗费大唱赞歌。 巴塔耶针对迄今为止的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极其批判,都是从很狭隘的角度来考察 有限的资源在社会生活再生产的能量循环过程中如何才能得以最有效的利用,提出要从普 遍的视角来考察宇宙当中的能量利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认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也都发 生了变化:不再是如何利用有限资源的问题,而是如何消耗过剩的资源。也就是说,巴塔 耶从普遍经济的角度认为,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主义的增长加之道德的规训和对奢侈的憎 恨, 增加了生产无法耗费的剩余财富, 而一旦剩余的财富不能以荣耀的方式被消费掉的话, 灾难的浪费形式就成了唯一的替代方案了。有限经济若完全在其狭隘的轨道中运行的话, 整个世界的能量链条将会崩断,因而,之前一直在禁欲主义严格控制下被人们排斥的耗费 其实有着深刻的必然性。 巴塔耶的“普遍经济” (general economy)是针对有限经济提出来的。巴塔耶认为,有 限经济是一种“生产”和“攫取”性的经济,在这一经济体系之内,所有的实践活动都被 纳入到“有用”的功利性范畴中,都必须转入到一个利润生产的链条中。而普遍经济则是 一种“耗费”和“缺失” (loss)性的经济,它不权衡利弊,不要求目的性的回报也无意导 致一个增殖性的局面。从有限经济到普遍经济的转变也被巴塔耶称为“哥白尼式的变革” 。 无须多等,我要简单地表明,经济增长本身的扩展要求要求经济原则颠倒过来,也要求以经济原则 为基础的伦理学颠倒过来。 从有限经济学到普遍经济学的观点变化, 实际上完成了某种哥白尼式的变革: 思想的逆转,伦理的逆转。如果部分财富(经过粗略估计)注定是要毁坏的,或者注定是要没有任何利 益地被非生产性地使用的话,那么不要求返还地放弃某些商品是合乎逻辑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12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看来, “生产、流通、分配、消费” 的四大环节涵盖了整 10 个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体系,巴塔耶则进一步指出,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消费模式:生产性的 消费和非生产性的消费。前者指的是一种以生产为目的的消费,这种消费模式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更大程度上的占有和积累;后者则是一种纯粹性的消费,其目的也仅仅是其自身, 巴塔耶称其为“耗费” 。这种以耗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模式包括“奢华、战争、哀悼、宗 教膜拜、豪华墓碑的建造、游戏、奇观、艺术、反常性行为(不以生殖为目的的行为)等 等” 。13 )与前一种生产性的消费相比,巴塔耶显然更为看重后者,他甚至认为,非生产性 的耗费才是人类活动的最初动力,缺失性的耗费是生产性消费的起源。 马塞尔莫斯通过人类学的考察在其著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一 书中为我们详细描述了夸富宴(potlatch)这一古代交换的广泛形式。夸富宴通过公开的礼 物馈赠,通过财富的缺失来获取荣光,而受赠者为了自己乃至整个氏族不蒙羞,就必须耗 费更多的财富来回击对方。在夸富宴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对峙与竞争,人们必须倾其所有, 分文不留。可以说,夸富宴就是馈赠者与受赠者之间的一场消费与毁坏的竞赛,在这里, 消费与毁坏是没有限度的。 这些部落生活在岛屿、海岸或落基山脉(rocheuses)与海岸之间,极其富足,一到冬天便用接二 连三的节日、宴会和集市来打发时间,这些活动同时也就是整个部落的盛大集会。尤其值得一提的 是,竞争与对抗原则贯穿于所有这些仪轨。一方面,人们甚至会发生争斗,甚至会导致参加争斗的首领 或显贵丧命;另一方面,人们为了压过与之竞富的首领极其盟友,甚至会不惜将自己积攒下来的财富一 味地毁坏殆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这是一种总体的呈献(prestation totale) 。对于这种制度,我 们建议保留“夸富宴”的名称,同时,我们也提出一个更顺畅、更精当,不过字数也更多的名字:竞技 式的总体呈献(prestation totale de type agonistique) 。14 就此,巴塔耶指出在最初社会的交换中,财富的运作并不是通过贪婪攫取的方式获得 的,而是在无限的缺失中,为挥霍和缺失的动力所宰制, “财富完全转向了缺失,仅仅通 过缺失,荣誉和光辉才和财富相连” 。这种为获得荣光而不计较成本的无限损耗和缺失发 展到后来就成为了对奢侈品的占有和消费。 资本主义一向奉承的清教徒般的克己节俭的观点遭到了来自法国的巴塔耶的普遍经 济理论的反击,他坚持认为资本主义长存只有通过消费、耗费,而这种观点在原始氏族社 会中的广泛存在的夸富宴和具有毁坏性的消费中得到了印证,但在其中女性的性别特征却 没有得到体现或者说是重视。不管是在凡勃伦的消费经济理论中,还是在桑巴特为奢侈证 名的理论体系中,女性要么是处于永久没有自由的代理有闲或代理消费的从属地位,要么 是被认为是男性为其大肆消费的“红颜祸水”的角色,再不然就是为争宠而力争出位。社 会经济发展到今天,在如今的连空气中都弥散着消费气息的社会中,广告成为了消费思想 展示的舞台,女性在这支凯歌中又演绎出了不同的旋律。 11 第二节 第二节 功用性色情:当代广告中的女性功用性色情:当代广告中的女性 铺天盖地的广告渲染使我们愈发的关注消费化、图像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研究 消费社会,广告一定是不得不提及的,而提及广告,映入我们眼帘的则是身材苗条、年轻 貌美的女性,而整幅画面则充斥了性暗示的气息。在这些建构在女性基础上的美学/色情的 弥天神话般的广告中,女性被诸如“性欲,就是女性,因为这是天性使然”的理由,而被 同性欲、色情划上了等号。女性烘托了商品的价值,同时商品的价值也渗透进了女性主体 当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部广告发展的历史,始终与女性形象怎样被当作一种特殊的 商品来生产和消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2007 年 9 月 19 日,继 7 家广播电台播出的违规节目被国家广电总局责令停播后,又 有宁夏、江西、山西三省电台的 4 套广播节目因播出涉性节目,被国家广电总局叫停。同 时,国家广电总局再次发文,明令禁止制作播出渲染性生活的节目。9 月 25 日,广电总局 再次严令禁播八类涉性药品、医疗、保健品广告及有关医疗资讯和电视购物节目。国家广 电总局的这一系列的重拳举措得到了广泛的民意支持,据统计,96.4的受访者对总局封 杀重庆电视台的低俗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的举动拍手叫好。然而,大刀阔斧的封杀和 禁播的是那些出位的电视节目或电台节目,而那些充满了挑逗性的广告仍旧是铺天盖地, 比如,一则丝袜的广告:一个长发女郎坐在沙发上, “啪”地甩出一条修长的秀腿,旁边 的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立刻眼睛都拉直了,意味深长的广告词此刻应声响起“浪莎丝袜, 不止是吸引” 。从被禁播的 cannon 的全智贤的撕衫广告,到西门子 8008 的“谁说最美的部 位只属于手机”的手机广告,无一不挑逗着电视机前的观众的神经。消费社会里,色情在 逐步膨胀和升级,性欲成了头等重要的大事。 一切给人看和给人听的东西,都公然地被谱上性的颤音,一切给人消费的东西都染上了性暴露癖。 当然同时, 性本身也是给人消费的。 在越来越按照商业化并工业化了的物品及信息来评估性欲的同 时,物品及信息偏离了它们的客观合理性,而性欲亦偏离了其膨胀的合目的性。就这样,社会与性的变 化正在为得到实现而开辟道路,而“文化”及广告的色情即是这些道路的试验地。15 这种膨胀,这种激增使得性欲的表现在消费社会里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女性正是这一 泛性化的社会里的主角。从报纸杂志等各种平面媒体到网络电视等视觉媒体,充斥着大量 的以女性唱主角的广告,而这些广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展现女性的躯体来给人以某种 心理暗示,例如,西门子 8008 的手机广告就是把手机置于身着低胸晚礼服的女模特的颈 部,一句“谁说最美的部位只属于钻石”的广告词使人浮想联翩;又如,联想的某款手机 利用了代言人徐熙媛大 s 中的“s” ,将其与女性最佳的体态以及这款手机的轻盈、灵动巧 妙的结合了起来。某手机广告:一具看不清面目但却凹凸有致的女性躯体,随着曼妙的音 乐,幻化成了一款手机,她的曲线融化在手机的边缘,圆润、通透、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积分入户协议书
- 测绘人员涉密协议书
-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产权转让分割协议书
- 管道施工施工协议书
- ab股权公司协议书
- 房屋赠与小孩协议书
- 单位租用汽车协议书
- 别墅投资协议书范本
- 房屋装修协议书样本
- GB 21258-2024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全国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雷雨》 课件
- DB11-T808-2020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预算报表填写说明
- 《流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 05 Maxwell-RMxprt参数化与优化设置
- 七下:欧洲西部
- 净水器项目计划书(参考模板)
- 设计院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 学校经费支出预算表
- IPC-6012C-2010中文版刚性印制板的鉴定及性能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