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体现.doc_第1页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体现.doc_第2页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体现.doc_第3页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体现.doc_第4页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体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体现 鲁迅先生曾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可见,德育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形地体现在美术教育中。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美术教育中美的内容和形式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让它与教学原理相结合,能使这种吸引力变成巨大的教育力量。 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渗透德育,不但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让德育之苗遍地开花,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制定一系列课堂常规,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师生问好,坐站姿势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又如工艺美术课中,如何正确使用剪刀,对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培养学生爱同学、爱班级、讲卫生的习惯。 二、营造课堂氛围,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增强情感体验 教师教学时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美术是无声的语言,如何让它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相互关爱的纽带,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教师作为组织者,要创设一种和谐、自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自由作画,进而激发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在授课中应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里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教师作为引路者,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唤起他们的作画兴趣,以科学的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他们灌输新的内涵,并针对生活中的新发现以及所见所闻所感去分析美、丑、善、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教师作为辅导者,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相互信赖,使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下乐意向教师靠拢,与教师真诚相处,自愿接受教师的教诲与指导。如命题画北京的桥,我凭借多种媒体,与学生共同感受,欣赏各种造型的桥。动人的画面,独特的造型,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按学生的意愿,指导、鼓励学生构成画面。对照画面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在美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走进大自然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我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和一些画家的名作,让学生感受身边的自然美,初步感悟“美无所不在”的道理。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文明意识。在上给妈妈过生日、我爱老师时,我特意把这课这两课安排在母亲节和教师节前夕,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母亲之爱、教师之恩,从而使学生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美术新课标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特殊的、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反映形式,它既是审美的动力、中介,又是审美的体验、效应。如果没有审美需要唤醒的驱动的情感,审美就是一种被动的活动、不能形成深刻的体验、深层的领悟、主动的创造。在美术教学中,发掘教材本身包含的思想内容,运用情感教学手段,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达成德育目标。在讲授小鸡找妈妈一课时,我借鉴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创设了一个请同学们帮小鸡找妈妈的情境,在一次次找妈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也随之跌宕起伏,在这堂课中,孩子们即学到了绘画技法,又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 三、依托不同课型,全面渗透德育。 工艺课是美术实践操作性较大的课业,一点碎布,几张彩纸,一个塑料瓶,一本挂历,通过精心的设计,巧手制作,便会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其强烈的反差性,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但在准备阶段,不少学生在购买材料时,往往一买就是很多,制作时又不懂得节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浪费现象更加严重。我发现后,就及时进行教育,在班上树立勤俭节约的好榜样,指导他们合作购买材料,怎样使用材料可尽量避免浪费。我还鼓励学生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多采用一些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对多数孩子来说,环保概念既熟悉又陌生。小学生社会阅历少,认识水平有限,纯理论或口号他们并不一定能接受和理解。我就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以动手制作的形式,参与到认识材质并利用材质的过程中,即在“玩”中学到了环保知识。我鼓励学生积极寻找身边一些视为“废弃”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和有机组合,用废旧纸盒做玩具,用纸杯做小企鹅,用饮料瓶做装饰品,用废纸拼贴风景画。这些“变废为美”课业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了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放眼生活,传统的文化艺术之美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竹节,一团泥巴,几根木头,在劳动人民手中都被赋予了艺术生命。这些风格各异的艺术,蕴藏着劳动人民永不竭止的创造力,浓缩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启发着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如剪纸是我国流行最广,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形式。劳动人民凭着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创作出许许多多为生活增彩添喜、生动活泼,受群众欢迎,极富艺术情绪和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在剪纸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剪刻,不仅懂得了剪纸艺术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也懂得了剪纸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美化环境,装饰物品,了解了人们用剪纸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美术欣赏教学中所选择的美术作品都具备健康有益的思想内容和较完美的形式,有着客观、真实而又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题材。在教材中有展现祖国锦绣河山的山水画、风景画;有展现中外文明史的历史画;有给人美感的人体雕塑和城市雕塑;有凝聚几个世纪无数人民心血的工艺美术作品;还有经历许多沧桑的中外建筑。这些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蕴含着艺术家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崇高的审美思想,对启迪学生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由于艺术作品题材多种多样,类别有所不同,欣赏教学形式也因此而异。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课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小学美术课本中每一册都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欣赏,中国画雕塑欣赏,西方绘画雕塑欣赏,有中国的民间剪纸、农民画、年画等民间艺术欣赏,还有中国的书法绘画、园林建筑的欣赏等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中学生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 如十二册的吉祥图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就会了解到中华文化传统,但仅凭课本上的几幅图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欣赏需求,于是我在课堂上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详实的图片,再加上几件精美的实物结合生动形象的讲解,学生对中华文明,工艺美术的源远流长就会一览无余,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