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关于我国金融创新的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关于我国金融创新的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关于我国金融创新的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关于我国金融创新的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关于我国金融创新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回顾国外金融发展历程可知,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受 到世界各国推崇。然而金融危机的出现却暴露出金融创新的巨大风险,我国处于金 融开放的重要关口,是否应该继续创新、怎样创新成为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金融创新进行研究。宏观方面首先列示我国金融创 新的发展现状,其次基于金融创新角度分析2 0 0 8 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得出金融创 新发展的启示,最后提出我国金融创新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除此之外,还以沪 铜期货和股指期货为例,从微观角度对我国金融创新进行研究和展望。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危机,期货,监管,风险 a b s t r a c t r e c a l l i n gt h eh i s t o r yo ff o r e i g nf i n a n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w ec a ns e et h a tf i n a n c i a l i n n o v a t i o nw a sp r a i s e di nal o n gt i m e h o w e v e r ,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f i n a n c i a lc r i s i s e x p o s e dte n o r m o u sr i s k so f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 ,o u rc o u n t r yi sa tac r i t i c a lj u n c t u r eo f f i n a n c i a lo p e n n e s s ,w es h o u l dc o n s i d e rw h e t h e rt oc o n t i n u e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a n d h o wi n n o v a t i o n i nt h i sp a p e r , 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w a sr e s e a r c h e df r o mm a c r oa n dm i c r oa s p e c t s f i r s t ,a tt h em a c r oa s p e c t ,t h es t a t u so fc h i n a s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w a ss h o w e d ; s e c o n d ,t h er e a s o n so ff i n a n c i a lc r i s i si n2 0 0 8w a sa n a l y s i s e dw h i c hb a s e df r o mt h ea n g l e o f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 ;t h i r d ,t h e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a n ds o l u t i o n si nf i n a n c i a l i n n o v a t i o nw a sf o l l o w e d i na d d i t i o n ,a l s ow i t hs h a n g h a ic o p p e rf u t u r e sa n ds t o c ki n d e x f u t u r e sa se x a m p l e s ,r e s e a r c ha n d p r o s p e c tc h i n a s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 c h e nh u i y u a n ( p o w e rp l a n tt h e r m a lp o w e re n g i n e e r i n g ) d i r e c t e db yp r o f c h e nz h a o j i a n g k e yw o r d s :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 ,f i n a n c i a lc r i s e s ,f u t u r e s ,r e g u l a t i o n ,r i s k 华北电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引言1 1 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1 1 2 国内外研究动态2 1 2 1 国外研究动态2 1 2 2 国内研究动态3 1 3 课题研究内容4 1 4 研究方案及工作不足5 1 4 1 研究方案5 1 4 2 工作中的难点及不足5 1 5 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6 第二章金融创新理论概述7 2 1 金融创新的含义7 2 2 金融创新成因分析理论7 2 2 1 约束诱导理论7 2 2 2 规避管制理论一8 2 2 3 制度改革理论8 2 2 4 交易成本理论8 2 3 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9 2 3 1 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9 2 3 2 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1 0 第三章中美金融创新现状比较研究1 1 3 1 金融制度创新比较1 1 3 1 1 金融组织体系的比较1 1 3 1 2 监管制度比较1 4 3 2 金融市场创新比较1 6 3 2 1 货币市场的比较分析1 6 3 2 2 资本市场的比较分析1 7 3 3 技术创新比较2 2 华北电力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3 4 金融产品创新比较。2 3 第四章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反思金融创新2 5 4 1 金融危机的产生及演变过程2 5 4 2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基于金融创新角度2 7 4 2 1 金融创新产品的过度使用2 7 4 2 2 政府监管不力2 7 4 2 3 风险防范不足2 8 4 2 4 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2 9 4 3 金融危机对金融创新的启示2 9 4 3 1 正确看待金融创新的两面性2 9 4 3 2 增强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意识3 0 4 3 3 继续推进金融创新的发展3 0 第五章我国金融创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 2 5 1 危机后我国继续发展金融创新的必要性3 2 5 2 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3 3 5 2 1 政府主导作用显著3 3 5 2 2 金融创新层次单一3 3 5 2 3 金融监管发展滞后3 5 5 2 4 技术创新不足3 6 5 2 5 金融创新面临巨大风险3 6 5 3 我国金融创新的政策取向3 7 5 3 1 金融创新的原则3 7 5 3 2 我国金融创新的对策3 8 第六章我国金融创新的案例沪铜期货市场研究4 4 6 1 沪铜期货的市场定位及功能4 4 6 1 1 沪铜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定位不同4 4 6 1 2 沪铜期货市场的功能4 5 6 2 沪铜期货市场的制度环境4 5 6 3 沪铜期货市场交易分析4 6 6 3 1 市场干预因素4 7 6 3 2 对比和趋势分析4 7 6 4 3 法律监管手段落后5 4 6 4 4 市场风险不断增大5 4 6 4 5 丰富我国的期货市场交易品种5 5 6 4 6 调整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5 5 6 4 7 加强我国期货市场相关制度建设5 6 6 5 本章小结。5 6 第七章我国金融创新的案例股指期货研究5 7 7 1 股指期货的特征5 7 7 1 1 现金交割5 7 7 1 2 杠杆比率高。5 7 7 1 3 不能无限期持有5 7 7 1 4 交易成本低5 8 7 1 5 允许卖空。5 8 7 1 6 强制平仓5 8 7 2 股指期货推出的必要性及现实条件5 8 7 2 1 股指期货推出的必要性5 8 7 2 2 股指期货推出的现实条件5 9 7 3 股指期货的推出面临的风险问题6 0 7 3 1 股指期货市场基础风险。6 0 7 3 2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特有风险6 l 7 4 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6 l 7 4 1 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6 1 7 4 2 加强股指期货的知识宣传和风险教育6 2 7 4 3 建立跨市场的监管体系6 2 7 4 4 建立突发风险的管理机制。6 2 7 4 5 完善股票现货市场建设6 3 7 5 股指期货推出的预期及展望6 3 i v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6 4 参考文献6 5 致j 射6 9 附录7 0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7 3 v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引言 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叙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确立了文章 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是全文研究的基础。 1 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从中外金融发展的历程来看,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永恒的主题,金融创新不仅 可以增加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数量,降低交易成本,满足投资者和金融机构 的需求,而且还能降低单个投资者的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同时增加金融 机构的渗透力,对加快经济发展,促进资本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2 0 0 7 年2 月至今的金融危机的产生和蔓延,使被公认为拥有世界上相对最完善 的金融市场,最发达的金融创新的美国这一“神话 破灭。金融危机的根源是金融 创新工具的过度使用。贷款机构在发放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后,先将其转化为住房抵 押贷款支持证券( m b s ) 后出售给投资银行,然后投资银行再把它们多次重新分割包 装,转化为多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后出售给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投资者。通过 “资产证券化,贷款机构成功地将风险转移,形成风险分散链条。由于此链条完 全是建立在未来预期收益的基础上,没有丝毫实际资产做基础,在高杠杆率的作用 下形成了庞大的虚拟经济泡沫,一旦泡沫被刺破,殃及整个风险链条,再加上全球 化步伐的加快使各国相互依存加深,金融危机通过“蝴蝶效应”殃及全球。金融危 机暴露出美国金融创新的缺陷,如金融监管体制存在漏洞,导致监管空白;对信用 评级机构监管不力;风险防范不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脱离等。 在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股份制改革、外资金融机构大量介入都 迫使我国加快创新步伐。我国金融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开发出大量创新产 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但在市场环境、金融管制和产权因素的制约 下,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如我国金融创新的政府主导作用明显,金融工具品种少、 结构简单,金融服务手段创新不足,金融市场结构仍相对落后,金融监管制度创新 滞后于经营制度创新等。 我国与美国金融创新阶段有本质不同,当前国内间接融资比重远大于直接融资 比重,居民储蓄率过高、金融创新产品过少都反映出我国金融创新严重滞后的形势, 面对金融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和我国金融创新的严重不足, 对金融创新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已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我国金融机构一方面应该坚持金融创新的步伐,另一方面要针对我国现存 1 华北电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金融创新问题采取对策,同时总结美国金融创新的经验教训,把风险控制放在首 位,注意法律制度监管的匹配,稳妥的推进我国的金融创新进程。 1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 2 1 国外研究动态 c h e c k t e c kf o o ( 2 0 0 8 ) 【l 】回顾了美国自1 9 9 3 年起到2 0 0 7 年1 0 月的次级衍生 品市场的发展历程,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汲取有关国际金融的战略教训。文章以通俗 易懂的语言总结了次贷危机的教训,包括“不要把所有的坏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需求与风险和回报平衡 、“创新的成果,贪婪和政治问题”、“银行做银行该做的 事情 “解决危机需要完善的体制 。 m a x i m i l i a nj b h a l l ( 2 0 0 8 ) 【2 j 表示2 0 0 7 年英国抵押银行在寻求接管失败后, 转而求助英格兰银行,但仍未能平息金融恐慌。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这些非常 事件的发生背景及原因,指出次贷危机的严峻性并提出了改革意见和建议。 f a r z a dr ,g o l d s t e i nm ,h e n r yd ,p a l m e dc ( 2 0 0 7 ) 【3 】描述了被卷入次贷危机 的美国金融机构是如何反思高风险的次级住房贷款的,文章描述了金融机构的现 状,概括了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指出由于体制透明度的缺乏和借贷的复杂性,使 金融市场遭受影响的严重程度难以预计。 t h ee c o n o m i s t ( 2 0 0 7 ) 【4 】对近期经济危机中中央银行的角色进行了分析,文章 探索了中央银行在信用危机和清理残局中的作用,并认为信用危机是中央银行面临 的最大挑战。文章提出虽然银行提供了更多的金融创新工具,使更多人获得信贷机 会,但市场的监督作用也逐渐减弱。 l a r s e npt ,w h i t eb ( 2 0 0 7 ) 【5 】探讨了金融市场动荡的原因,文章认为近来巨 大的利润已经导致了信贷泡沫和银行不断增加的投资欲望,而不是有利的长期结构 性改变,并研究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下投资银行和信贷业务结构陷入崩溃 的过程。 c o y p ( 2 0 0 7 ) 【6 】回顾美国和全球经济以低通货膨胀率稳步增长的过去20 年历 程,着重探讨如何开始改变当前美国的经历萧条和次级贷危机,提出经济稳定发展 的建议,探讨了股票市场管理的改良方案,指出明智的货币政策和谨慎的金融创新 是经济稳定的前提条件。 r a p h a e lk a k a m a v i t7 】全面深入的进行理论探讨和现有的金融产品的框架分析。 调查分析了金融创新产品的发展进程,并确定了重大的缺陷和漏洞( 例如,利益相 关者的参与,客户和支持单位的角色) 。 o t z f e l d m ( 1 9 9 4 ) 【8 】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追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2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者之间必然产生矛盾。政府此时将在保持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弹性和维持长期信用 之间进行平衡,以决定是否选择保卫其钉住的汇率。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本来可 以不出现的危机,但可能因为对市场的不好预期而导致一场危机的爆发。 c h e n ,d e m a n g e ( 1 9 9 5 ) 【9 】主要研究金融中介发行新证券的金融创新机会和激励, 假设创新者使其新产品发行销售收入的效用最大化,当金融市场上的资产结构处于 均衡状态时,有金融创新的机会。 r a h i ( 1 9 9 5 ) d o 建立了线性框架下的证券设计,这类模型采用标准的线性框架 分析证券市场的创新。建立了具体的最优性标准,用于评估由容量最大化的期货交 易所进行的创新。 p h i l i pm o l y n e u x ( 1 9 9 5 ) 】提出群体压力假说并认为,群体压力中这样一个扩 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机构采用( 拒绝) 创新不是由于他们对创新收益和效 率的单个评价,而是由于已采用此项创新的公司的净数目所造成群体压力。 1 2 2 国内研究动态 1 ) 关于金融危机原因的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大体上分为两类,宏观原因和微观原因。宏观原因 主要包括美国政府的利率政策,资金流动性过剩等,微观原因主要包括监管不严, 道德危机,金融机构虚假评级等。周军,李泽广( 2 0 0 8 ) 0 2 1 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原因 是金融创新机制中内含的道德风险和自循环机制,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根源是全球 性流动性过剩、过度的融资套利和松弛的风险控制;韩振亚( 2 0 0 8 ) 【l3 】认为导致次 贷危机影响严重的原因是全球资金供给过剩,在此背景下,贷款机构通过次贷证券 化获得充足的资金,而房价的持续上涨使其忽视了风险,肆意降低了贷款审核标准; 康国红( 2 0 0 8 ) 【1 4 】认为次贷危机的本质是道德危机,其结果是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 舒适,李佳( 2 0 0 8 ) 【i5 】认为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是美联储1 7 次加息政策;符浩东 ( 2 0 0 8 ) 1 6 】认为金融危机的原因在于忽略了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规模及其信用评 级的监管,放大了信用风险,失去了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蓝庆新( 2 0 0 8 ) 【1 7 】 认为金融危机的诱因与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问题相同:房价虚高,房地产泡沫不断膨 大,利率不断调高;汤世生( 2 0 0 8 ) 0 8 】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资产证券化本 身,而是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市场约束力下降,相关市场主体都违背了“注重 风险控制”的原则。 2 ) 关于金融创新风险和监管的研究 风险是金融创新产品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而监管是为了预防风险而存在的。柯 海松( 2 0 0 8 ) 1 9 】分析了金融创新面临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风险、政策法律风险、 金融风险、运作风险、交易结构风险、信用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并对资产证券化业 3 华北电力火学硕士学位论文 务提出了创新和改良措施;刘晓曼( 2 0 0 8 ) l z u j 分析了金融危 产证券化、对冲基金的加入和次级债市场非理性膨胀,提出 对我国启示;陈兵建( 2 0 0 8 ) 2 1 】详细阐述了美国次贷危机对 远影响,指出次贷危机在住房贷款信用风险、房地产开发商 门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三方面对我国的启示,并结合际情 融监管的相关措施;郭娇( 2 0 0 8 ) 2 2 】分析我国金融创新风险 和微观方面提出加强金融创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措施;郑丽 国金融监管首要条件是完善金融立法;廖岷( 2 0 0 8 ) 2 4 】分析 特点并总结次贷危机所暴露出的美国在金融监管方面的主要 任何一个国家的监管体制必须与其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开放的 现代金融体系里,无论风险管理手段多么先进、体系多么完 避免因为机构内部原因或者市场外部的变化而遭受风险事件 3 ) 对于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研究 综合大家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可以总结出我国要坚持金融创新的 步伐,不能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拒绝创新。汤世生( 2 0 0 8 ) 1 8 j 认为:第一,我们 应当肯定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意义,不能因噎废食,仅因美国金融危机就 得出中国应暂缓金融创新的结论。第二,在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同时,不能否定美 国在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些有益经验,金融监管改革、资产证券化等;许海英【2 5 j ( 2 0 0 8 ) 描述了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指出我国金融创新虽然已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绩,但已有的金融创新还远远不能满足既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又处在经济发展 过程中的金融体系的发展需要。雷鸣( 2 0 0 9 ) 1 2 6 】认为我国的金融创新要符合我国国 情,不可盲从国外的金融创新产品和金融创新体制,必要时做出修正。 由此可见,国内外对次贷危机的研究表明金融危机主要来源于资产证券化的非 理性发展、信用分级的缺陷和松弛的风险监控,对美国以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不良影 响。同时认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关键时机,不能因为次级贷危 机而放松金融创新脚步,应该在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金融监 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进金融的市场化改革。 1 3 课题研究内容 文章首先研究了我国和美国的现状对比,为全文做出铺垫;其次探讨金融危机 的演变历程,从金融创新角度探讨其产生原因,对金融创新进行思考;再次结合我 国金融创新的发展阶段,提出金融危机后继续创新的必要性及我国金融创新现存的 问题,然后结合对金融危机的思考和创新现状提出解决对策;最后,除了从宏观角 度进行分析外,还以案例的形式从微观角度对金融创新进行分析。 4 第三章中美金融创新现状比较研究。本章将从金融创新的内容即金融制度创 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技术创新四个方面比较中美金融创新现 状。 第四章从美国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的金融创新问题。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 容,首先,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及演变过程;其次,基于金融创新的角度,分 析金融危机的原因,最后通过思考美国金融危机,提出如何看待金融创新的进一步 思索。 第五章我国金融创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本章首先研究了我国在金融危机后 继续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其次提出我国金融创新现存问题,最后结合上章对金融危 机的思考,提出我国金融创新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我国金融创新的案例一沪铜期货市场研究。本章在微观角度上对已有 金融创新进行分析,包括沪铜期货市场的功能、制度、交易相关因素、与宏观经济 的关系,并从微观角度提出期货市场的不足和解决对策。 第七章我国金融创新中的股指期货研究。本章在微观角度对即将发行的金融 创新产品进行分析,重点研究股指期货可能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提出股指期 货推出的预期及展望。 第八章结论。本章总结了论文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1 4 研究方案及工作不足 1 4 1 研究方案 1 )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国和美国的金融创新现状进行研究,为分析我 国创新现存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2 ) 以案例的形式,从微观角度进行金融创新的研究。 3 ) 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沪铜期货市场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 4 2 工作中的难点及不足 1 ) 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宏观角度分析,对微观角度研究不足,在案例分析中, 由于金融创新的特殊性,某一产品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金融创新,有一定的片面性。 5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 本文主要偏重于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稍显不足。 1 5 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1 ) 通过中美国情对比,阐述我国金融创新面临的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分 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的启示。 2 ) 金融创新的政策中,提出监管体制改革的新框架。 3 ) 在案例分析中,通过趋势图对比和实证分析的方式分析沪铜期货市场的 状。 华北电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金融创新的含义 第二章金融创新理论概述 关于金融创新,理论界还没有一种能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有关金融创新的 定义,大多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 j o s e p ha l o i ss c h u m p e t e r ,1 8 8 3 1 9 5 0 ) 的观 点衍生而来。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 t h e o r y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 一书中 提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 合,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 ) 新产品的生产;( 2 ) 新的生产方法的采用;( 3 ) 新市场的开辟;( 4 ) 新原料或新的供给来源的获得;( 5 ) 新的企业经营方式的实现。 由此衍生出来的金融创新定义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金融创新 是指发生在金融领域中任何形式的创新活动,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和市场创新;狭义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产品是金融创新的核心内 容,也是金融机构规避利率、汇率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工具。金融产品创 新不仅包括最简单的股票、债券等基础工具的创新,还包括比较复杂的期权、期货 等金融产品的创新。 2 2 金融创新成因分析理论 金融创新起源于2 0 世纪6 0 年代,并在8 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为金融体制以 至世界经济带来了深远影响,也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研究兴趣,尤其对金融创新原 因的探讨更是众说纷纭,其中代表性的理论【2 7 1 主要有: 2 2 1 约束诱导理论 这一理论以西尔柏为代表,该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是金融机构为了 摆脱或减轻内部和外部的压制。金融机构的内部制约来自于增长率、资本率、流动 资产比率等管理指标;外部制约来自于金融当局的各种管制、制度以及金融市场上 的一些约束。这两个方面的金融制约,特别是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金融制约时, 金融机构将创造各种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服务类型等来摆脱面临的各种内部 和外部压制。 西尔柏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企业行为进行分析,主要侧重于解释金融 企业的“逆境创新 ,而对于金融市场,与金融有关的其他企业,以及由于宏观经 济坏境变化而引发的金融创新皆不适用。 7 这一理论由希克斯与尼汉斯提出,该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 交易成本。 他们把金融创新的发展归结于科技进步引起的交易成本的下降,认为 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否具有实际意义。他们认为: 科技进步引起交易成本降低,从而促使货币向更为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产生新 的交换媒介、新的金融工具;不断降低交易成本就会刺激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业务。 交易成本理论把金融创新的动机完全归因于科技进步引起的交易成本下降,而 忽略了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竞争等其他因素引起的交易成本变化,有很大的片面性。 除此之外,有关金融创新成因的研究还包括货币促成理论、财富增长理论、技 术推进理论等。货币促成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出现主要是与货币有关的因素导致, 如2 0 世纪7 0 年代的金融创新,主要推动力来自汇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波动不定; 财富增长理论认为财富的增加导致人们对金融资产和金融交易的需求加大,人们要 8 2 3 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 2 3 1 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 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如表2 1 所示。 表2 - i 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 时间创新动因背景 代表产品 逃避各 国、各地英美等国为了避免国际收支逆差, 2 0 世 以资产型居多,包括外币掉期、 纪6 0 区严格的纷纷实行资本管制,限制商业银行 出口信用、平行贷款、可转换债 金融管的业务范围;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 年代券、自动转账、可赎回债券 制,增加出现,削弱了银行的利润收入。 利润空间 防范和转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 外汇远期、外汇期货、物价指数 嫁利率、制:两次石油危机引发全球性通货 2 0 世 相关的公债、浮动利率票据、浮 汇率、通膨胀:持续的通货膨胀提高预期通 纪7 0动利率债券、利率期货、联邦住 年代 货膨胀率货膨胀率,带动市场利率居高不 宅抵押贷款、资本适宜度管理、 相关的风下,除此之外,金融机构还面i 临经 自动转账服务 险 营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 防范和转各国普遍放松金融管制,纷纷取消货币互换、利率互换、零息债券、 2 0 世 嫁风险,了金融机构的分工限制,鼓励金融远期利率协议、欧洲美元期货期 纪8 0 扩大融资一体化经营,客观上也放大了金融权、期权交易、债务保证债券、 年代 渠道创新的风险。 股指期货、动产抵押债券 防范和转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及网络信息 金融创新呈现出四大趋势:金融 2 0 世产品创新多样化;金融创新产品 嫁风险, 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这一时 纪9 0 衍生化:金融市场一体化;融资 年代 扩大融资期的金融创新逐步向低成本、高效 渠道 率的证券融资方式转化 方式多样化;表外业务规模不断 扩大 ( 资料来源:根据李健金融创新与发展整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 0 0 3 年版) 9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3 2 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创新的起步晚,在2 0 世纪8 0 年代才产生了股票、 债券等基础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金融业,不断完善各要素市场,建 立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制定了银行法、证券法、信托法 等法律,初步建立了金融体系,由于我国金融发展时间较短,主要在第三章讨论我 国金融发展现状。 1 0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中美金融创新现状比较研究 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制度、产品或服务上,金融创新都主要首先发生在西方发 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西方金融体系也经历了重大变化,进行了广泛的制 度创新、工具创新,建立了新的金融市场,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研究和分析 我国的金融创新,有必要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本章在会融创新的四个领 域列示了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并与美国现状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金融创新 现存的问题,美国金融创新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金融创新的政策取向。 3 1 金融制度创新比较 金融制度创新是与金融活动相关的一系列规则、惯例和组织安排的变化。主要 包括两个方面:组织制度创新和监管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包括单个金融组织创 新和金融组织结构或体系的创新;监管制度的创新包括各种规章、指引、意见和劝 告,其作用为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保证金融交易安全、高效运行。 3 1 1 金融组织体系的比较 中美两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如图3 - 1 、3 - 2 所示。 f 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傩系 lr 联邦储备委员会 ll 金融监理局 l 金融监管机构气证券交易委员会 ll 州保险厅 ) 、f ,国民银行 l厂商业银行t 卅i 立银行 ilr 储蓄机构 ll 非银行金融机侧契约型机构 l|l 金融公司 金融经营机构气 l 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 l lf _ 房屋住宅金融机构 l 政府金融机构_ 农业信贷机构 l 其他政府信贷机构 图3 一l 美国金融组织体系结构图 1 1 美国金融组织体系 华北电力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中 国 金 融 组 织 体 系 图3 - 2 中国金融组织体系结构图 1 ) 中央银行比较 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我国和美国的中央 银行都具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可以代表政府调整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负责销 售政府债券等,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央银行的性质 及运作方式也有不同。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所有制结构 美联储为私有制结构,由各区私人商业银行通过购买联邦储备银行股票取得所 有权,中国人民银行为公有制结构,归国家所有。 体系结构 美联储为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中央和地方两级机构相对独立,非隶属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为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地方机构为中央机构的分行,权力垂直隶属。 独立性 联邦储备委员会有权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总统未经国会批准,不能对 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指令;中国人民银行由国务院领导,属于政府部门之一,独立 性较弱。 1 2 华北电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履行职能手段 美联储借助多样化的金融资产形式和金融市场,主要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对金 融体系进行调节;中国人民银行调节方式更偏向于政府干预等行政手段。 2 ) 经营方式比较 1 9 9 9 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进入了混业经营时期,即在 金融机构内部,某一行业的金融机构可以经营其他行业的业务,如商业银行除了银 行业务外还经营信托、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而我国目前仍以分业经营为主,近 几年才刚出现形式上的金融控股公司,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混业经营时期。 3 ) 行业结构比较 我国银行业比重过高,截止到2 0 0 7 年7 月,商业银行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 比重为7 2 ,远远超过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租赁业的份额,以间接融资为主 的金融体制导致直接融资不发达。截止到2 0 0 7 年,我国直接融资比例仅为1 8 , 而美国高达8 8 t 2 8 1 。 4 ) 组织机构发展的推动力比较 美国组织机构的发展是市场力量自下而上推动的,是经济金融本身不断积累和 成熟的结果,而政府将其职能主要定位在制定运行和监管规则上;而我国的政府干 预特别明显,国家对金融业实施严格的政府管制政策和审批制度,如禁止进入异地 任意开设分支行,禁止任意扩大营业范围等,这些措施使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严重 滞后。 5 ) 金融机构质量比较一以银行业为例 产权制度归属 我国金融机构国有成分比例偏高,我国四大银行中国家占据绝对控股地位,而 在一些股份制银行中,国有资本也占很大比例,如财政部持有交通银行2 6 4 8 的股 份;美国的产权归属多元化,美国银行多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产权主体在数量上 和股东身份上呈现多元化,如花旗集团5 1 1 8 亿股被1 2 万股东掌控,金融危机前最 大股东持有比例仅为4 5 t 2 9 1 。 0 所有权和经营权 我国由国家代表人民来行使管理金融机构的权利,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而美 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两部分权利由银行出资者和经营者分别行使,这种产权 制度既保障了出资者的权利,又给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 经营模式。 o 产权转让性 我国法律规定国家控制的银行产权部分禁止转让,美国商业银行出资人以持有 1 3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股份的方式取得所有权,股权的自由转让是银行的必要运作机制,通过股权转让, 出资者能对经营者业绩做出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资本充足率。美国的银行资本充足性都很高,每家银行都达到最高级的“资 本很充足”标准,平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 1 6 和8 1 。 表3 1 我国上市银行2 0 0 7 年资本充足率 银行名称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 交通银行 1 4 1 7l o 0 5 工商银行 1 3 6 71 1 8 3 中国银行1 3 3 9 1 1 3 2 建设银行 1 1 3 49 4 3 招商银行1 0 9 89 2 3 民生银行 1 0 8 47 6 4 华夏银行 9 0 94 5 4 浦发银行 8 4 65 0 3 深发展银行 3 8 83 8 6 ( 数据来源:各银行2 0 0 7 年度财务报告) 比较而言,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如表3 1 所示。全部 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 1 和6 4 ,大大低于美国 同业的水平。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因为刚刚上市,资本充足率明显超过 其他银行;招商、民生和华夏银行虽然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较高,但由于 资本杠杆率都小于4 ,也属于资本不足一类;浦发和深发展资本杠杆率小于3 , 资本不足程度严重。 不良资产比率。据统计,截至2 0 0 5 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 3 1 3 3 6 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8 6 1 ,4 家美国银行的平均不良资产比率仅为0 3 2 ,不 到我国银行的十分之一。2 0 0 7 年末,五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总计4 3 7 亿元, 比上年增加7 0 亿元,同比增长1 9 2 0 ;各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都明显上升, 其中,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上涨速度最快,达4 5 1 9 ,净增1 1 亿元;深发展 的不良贷款净增额最大,2 0 0 7 年年末达到3 0 亿元。 3 1 2 监管制度比较 1 ) 监管机构设置比较 中美两国都采用分业监管体制,即由机构监管人分头对各个行业进行监管,但 1 4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美国采取双线多头的监管模式,存在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金融监管机构,见图3 3 , 即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条线对金融都有监管权,具体来说就是成立金融控股公司, 对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控股,由联邦储备体系负责监管。 图3 3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结构图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机构监管制度,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对银行业、 证券业、保险业实行监管,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 货币政策实施等行为则由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监管,各个机构之间建立定期磋商制 度,见图3 4 。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 银监会 银行类 金融机构 保监会 丌一 过 保险类 金融机构 证监会1f 中璺民 证券市场】【垂雯嚣霎薯 图3 4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结构图 2 ) 监管原则比较 中美监管原则存在着本质的原则,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我国采取严格监管限制 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和业务活动自由度的监管原则,通过限制金融机构 的活动来预防风险。而美国的监管原则是尽量减少对金融业务的限制,鼓励金融自 由化,细化金融监管。 3 ) 监管人才建设比较 美国金融监管部门聚集了众多人才,尤其是研究美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模型的专 业人才,保证了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快速的了解金融市场的创新业务,顺利地推行新 1 5 的风险监管技术和标准。相比我 3 2 金融市场创新比较 3 2 1 货币市场的比较分析 1 ) 交易主体比较 我国的交易主体 我国交易主体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非银行机构、 人民银行、中央政府、企业和居民。截止2 0 0 8 年底,银行间市场主要资金供给者 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比重分别为3 8 7 2 ,3 1 1 5 和2 7 4 5 ; 主要资金需求者为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联社、外资金融机构,比重分别为4 1 0 3 、 2 7 7 2 和1 0 7 5 t 3 0 1 。我国对市场参与者限制较多,大量的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 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及企业和居民都没有真正进入到货币市场。 美国的交易主体 美国的交易主体包括美联储、各地区联邦储备银行、商业银行、互助储蓄银行、 储蓄协会、外国银行分行、证券交易商、财政部、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其他 有关机构、工商企业、非金融公司、居民个人和外国居民等,交易主体数量和种类 相对较多,对市场参与者限制最少,基本上任何个人、机构和团体都可以进入到货 币市场进行交易。 2 ) 市场结构比较 市场类型比较 美国的货币市场以国库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联邦基金市场、大额可转让定 期存单市场( c d s ) 为主,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回购协议市场、联邦政府机构短期 证券市场和市政短期证券市场为辅,各子市场各司其职,市场体系较为完备;我国 的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 期证券市场四个子市场,与美国相比,市场种类较少,且票据贴现市场发展严重滞 后,市场结构严重不均衡。 1 6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各市场间关系比较 美国货币子市场专门经营自己金融的业务,各个子市场之间相互关联,其经营 的所有金融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替代的。相比较而言,我国货币市场种类较为 单一,各子市场相互封闭,局部性、区域化特征比较明显,无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 2 2 资本市场的比较分析 1 ) 融资结构比较 美国融资结构 美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规模基本匹配,截至2 0 0 7 年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