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摘要 社会公平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学者们对它有大量的探讨,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 学等领域。其研究历史也源远流长,早自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成为了学者和政治家们 的思考对象。然而关于社会公平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理论的探讨。本文尝试从心理学 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为背景,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索社 会公平感的心理结构。 研究过程分为4 个步骤: 步骤一:通过对心理学中组织公平感结构的研究和社会公平理论文献的梳理, 总结出社会公平感维度的理论假设。 步骤二:从实际出发,通过收集词汇和词语评级问卷,用统计软件自下而上地 分析出社会公平感的探索结构。结合之前的理论假设,确立社会公平感的心理结构。 步骤三:以第二阶段完成的社会公平感结构为依据,参考组织公平感结构问卷 等相关问卷,编制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心理结构的预测问卷,并进行预测。通过 项目评估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筛选和删减项目。最后,确定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 的正式问卷。 步骤四:对问卷进行正式施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问 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之前假设的因素结构,并对受测群体的社会公平感进 行描述,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因素对青少年社会公平感受的影响作用。 本研究共发放4 批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1 7 2 1 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 1 ) 在中国的政治和历史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对社会公平的认知和评价表现 出5 个维度,它们分别是:制度公平、权利公平、弱势公平、互动公平和分配公平。 ( 2 ) 青少年社会公平感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 3 ) 从总体上看,中国青少年的社会公平感较高,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均高 于问卷的中点。在各维度的得分中,互动公平和权利公平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几个 维度的得分。 ( 4 ) 个体的家庭经济状况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公平感产生显著的影响,家庭经 济水平较差的个体,其社会公平感会显著低于家庭经济水平一般和比较富裕的个 体。 ( 5 ) 个体的学龄段对青少年社会公平感有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龄越高, 社会公平感越低。 。 ( 6 ) 青少年的社会公平感得分存在来源地的差异,来自地县级城市的青少年 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省会城市的青少年社会公平感得分。 ( 7 ) 青少年的社会公平感与一般生活满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社会公平感;青少年;心理结构;问卷编制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s o c i a lj u s t i c ei sac o m p l i c a t e di s s u ew h i c hm e a n sag r e a td e a l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o u rs o c i e t y t h e r ea r ep l e n t yo fr e s e a r c h e sr e l a t e dt oi tf r o mp h i l o s o p h y ,p o l i t i c s , e c o n o m i c s ,s o c i o l o g yt oe t h n i c sa r e a s a t t e n t i o no fs o c i a lj u s t i c ec a nb et r a c e dt oo l d g r e e c e t h ei d e o l o g i s t st h a tt i m eh a dn o t i c e d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i sp r o b l e m h o w e v e r , m o s to fr e s e a r c h e sa b o u ts o c i a lj u s t i c ea r ej u s tt h e o r e t i c a ld i s c u s s i o n s t h i sr e s e a r c hw i l l p e n e t r a t ei n t o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p e r c e i v e ds o c i a lj u s t i c eb y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m e t h o d t h ec o u r s eo fw h i c hi sd i v i d e di n t o4 s t a g e s : s t a g e1 :s u m m a r i e st h et h e o r i e sa n dr e s e a r c h e sr e l a t e dt os o c i a lj u s t i c e s t a g e2 :c o m p i l i n ga n dp a c k i n gu pv o c a b u l a r i e sd e s c r i b i n gp e r c e i v e ds o c i a lj u s t i c e a n de v a l u a t i n gt h ev o c a b u l a r i e st oe x p l o r e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p e r c e i v e ds o c i a lj u s t i c eb y e x p l o r a t o r y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加ms p s s s t a g e3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t r u c t u r ee x p l o r e di ns t a g e2 ,d e v e l o pt h es o c i a lj u s t i c e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e x a mf o r m a l l y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a m p l ec o n v e n i e n c ep r i n c i p l ea n df o r m t h ef i n a l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s t a g e4 :c o n f i r m i n gt h et h e o r yf r a m eo ft h ep e r c e i v e ds o c i a lj u s t i c eb yc o n f i r m a t o r y f a c t o r sw i t hl i s r e l 1 1 1 em a i nc o n c l u s i o n si sa sf o l l o w s ( 1 ) 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t h ea d o l e s c e n t s a p p r a i s e sr e l a t e dt o t h es o c i a lj u s t i c ec o g n i t i o na r el i n k e dt ot h e5d e g r e e s :r e g u l a t i o nj u s t i c e ,r i g h tj u s t i c e , a f f i r m a t i o n j u s t i c e ,i n t e r a c t i o nj u s t i c e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j u s t i c e ( 2 ) t h ec o n f i r m a t o r y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i n d i c a t e st h a tt h ef r a m e w o r ko fp e r c e i v e d s o c i a lj u s t i c es c a l ea n dt h e o r yf r a m eh a sg o o df i t t i n gd e g r e e ,a n dt h es c a l ea l s oh a sh i g h l y i n t e m a lc o n s i s t e n c yv a l i d i t y ( 3 ) a saw h o l e ,c h i n e s ea d o l e s c e n t st h i n kh i g h l yo ft h es o c i a lj u s t i c e t h e i rs c o r e s a r ch i g h e rt h a nt h em i d d l ep o i n ts c o r eo ft h es c a l e f o rt h es c o r e so f5d e g r e e s ,s c o r e so f i n t e r a c t i o nj u s t i c ea n dr i g h tj u s t i c ea l en o t a b l yh i g h e rt h a nt h eo t h e rd e g r e e s s c o r e s ( 4 ) f a r n i l ye c o n o m i cs t a t u sc a l li n f l u e n c ei n d i v i d u a l sa p p r a i s a lo ns o c i a lj u s t i c e i n d i v i d u a l sw i t hal o w e rf a m i l ye c o n o m i cs t a t u ss c o r el o w e rt h a nt h eo n e sw i t ha l l a v e r a g eo rb e t t e rf a m i l ye c o n o m i cs t a t u s ( 5 ) e d u c a t i o n a ll e v e lc a l li n f l u e n c ei n d i v i d u a l sa p p r a i s a lo ns o c i a lj u s t i c e t h e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h i g h e ri n d i v i d u a l s e d u c a t i o n a ll e v e la r e ,t h el o w e rs c o r et h e yg e t ( 6 ) s o u r c ep l a c eo fs t u d e n t sc a l li n f l u e n c ei n d i v i d u a l sa p p r a i s a lo ns o c i a lj u s t i c e i n d i v i d u a l sf r o mt o w n sn o t a b l ys c o r eh i g h e rt h a ni n d i v i d u a l sf o r mc i t i e s ( 7 ) a d o l e s c e n t s p e r c e i v e ds o c i a lj u s t i c ea n dg e n e r a ll i f es a t i s f a c t i o np r e s e n ta p o s i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p e r c e i v e ds o c i a lj u s t i c e ;a d o l e s c e n t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o f p e r c e i v e ds o c i a lj u s t i c e ;s c a l ed e v e l o p i n g v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蚤纽缆 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徽 v ,v ,l 日期:年月 目 导师签名: 日期:年 月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意途塞握交卮进屋;旦坐生;旦= 生i 旦三生筮查! 作者签名:缎 日期:年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年 月 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1 问题的提出 1 引言 自古以来,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最高理想。公平和公正作为一种 最高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指导着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规范。通过合 理的社会安排,能使社会成员受到公平的对待,这样能够减少公众的不满和矛盾, 可以说,这对于每个社会阶段而言都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首要条件。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一个非常不平等的社会,会损害公民的利益进 而降低它的生产力,这反过来又会损害到社会的发展本身。此外,社会的不平等还 会威胁到社会的凝聚力,并能够造成其他的些人们所不愿看到的社会后果( 吉登 斯,2 0 0 0 ,p p 1 4 0 )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的社会动乱都来自社会的过度不公和失 衡。一个社会只要能够提升它的公正程度,那么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社会问题,其 出现的种类与强度都会得到减弱,与此同时,社会也可以增强解决已经出现的社会 问题的能力( 吴忠民,2 0 0 4 ,p ,2 ) 。可以说,社会公正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 志,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矛盾的指导思想和锐利武器( 朱文兴,2 0 0 5 ) ,是维护社会 团结的深层次基础。 社会公平还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因为社会公平是协调社会各个 阶层相互作用的一项基本准则,它使社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一项措施或政策不 符合公平的原则,就无法得到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就无法实现, 社会成员就失去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虞云耀,2 0 0 5 ,p p 2 9 3 0 ) 。 此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之一的公平正义,对我国 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凡的意义。 由于公平正义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学者们早已纷纷对它进行了探讨,学科 领域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伦理学等领域。从心理学的角度 来讲,公平之所以可以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在于人们的主观认识。只有人们感觉 到了公平,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也只有通过人们的这些感受, 才可以知道公平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效果到底是怎样? 因此,心理学对公平的研究主 要是对“公平感 的研究。 中国期刊网中,对公平感进行搜索,可以发现不下1 0 0 0 篇与它有关的文献,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 1 s 然而这其中有9 5 以上的文献,它们研究的公平感都只锁定在组织领域中,即“组 织公平感”。很少有关于个体对社会公平程度的感知,即“社会公平感”的研究。在少 量的关于社会公平感受的研究中,对社会公平感的测量也多处于较为模糊的感性层 面,没有对社会公平感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也没有统一而稳定的测量工具。 组织领域中的公平感是指个体或者团体对组织对待他们的公正性的知觉( 周 浩、龙立荣,2 0 0 7 ) 。可以看到,这一概念的核心是组织中的个体或团体,他们以 组织对待自己的情况作为依据,进而产生公平与否的判断。而组织是如何对待其他 人? 一个公平的组织应该是什么状况? 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 这类的问 题,并没成为人们的评判依据。 根据对相关概念的查阅和辨析,本研究认为社会公平感应该是人们以“应有的 社会状况 为标准,对社会是否符合这一标准而做出的“公平与否的判断。一个 公平社会的“应有的社会状况”就不仅包含了社会如何对待做出评判的个体,还包 括了如何对待同在这一社会中的他人,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调节等多方面的内 容。可以说,组织公平感对于社会公平感的研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社会公 平感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 因此,本文试图在组织公平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西方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论 和研究,对中国人社会公平感的心理结构进行初步的探索,制作出相应的测量工具,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1 2 社会公平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公平 在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意义。在哲学方面,公平通常被看作是个人权 利和义务的平衡,是劳动和报酬、功绩和它们被社会承认的程度、罪与罚等方面的 一致;在经济学上,公平指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在政治学上,公平表示各种社会 共同体的生活地位平等与不平等的程度( 杨玉凤,2 0 0 0 ) 。在社会学上,公平指的 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消费水平、社会地位较为接近而没有过分的差异;在法学上,公 平则是指是人们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人们的获得与他们的责任和贡献的一致性; 在伦理学上,公平指的是人人拥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以及机会( 庞元正, 2 0 0 5 ) 。 此外,公平还有许多相近的词,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中。在汉语中,与公平 相关或相近的词有公正、平等、平均、正义等;在英语中,表达公平含义的词有j u s t i c e 、 f a i r n e s s 、e q u i t y 、e q u m i t y 、p a r i t y 和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等。这些近义词一方面反映出人们 对公平研究的普遍关注,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公平的概念至今仍模糊不清,歧义丛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生。因此,有必要对公平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与辨析。 1 2 1 公平、公正 公平也叫公正,虽然从字面上感觉两者仍有差异,但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两者 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并将这两个词当作一个来使用。辞海中便提过“公正,亦 称公平;在辞源中,对公正与公平的解释也都是“不偏私、不偏袒”。 其中,辞海( 1 9 8 9 ) 对公正的解释为:“人们从既定的概念出发,对某种现 象的评价。亦指一种被认为是应有的社会状况。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作用和地位、行为和报应之间的某种相应关系。公平观念和标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 制约,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笔者认为,这一解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认为公正是一种“评价”。涉及到评价,就必然涉及到评价者。可见公平、 公正带有感受的含义。 二、认为公平是一种“应有的社会状况,这种“应有的”状况给人们以标准, 便于他们进行评价。因此,公平还有规范、准则的含义。 1 2 2 平均、均等 “平均、“均等 的概念比较容易与公平区别开来,它主要是指人们在利益的 分配上应享有完全相同的份额( 王一多,2 0 0 5 ) 。辞源( 1 9 8 3 ) 对平均的解释是 “齐一 ,即相同、同等的意思。 平均是公平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公平在有的时候并不等同于平均。例如,一群 人进行了相同的劳动,获得了相同的、平均的收益,这是公平的;但如果这群人中, 有的人劳动得多,有的劳动得少,仍然是平均分配收益,但就不能说是公平了。 1 2 3 平等 一般情况下,“平均 涉及的对象是利益的分配,而“平等 的对象是权利,中 国百科大辞典对平等的解释是,人们在社会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平等的含义要比公平宽泛,公平是从属于平等的,它是一 种特殊的平等。有学者( 吴涌汶,2 0 0 8 ) 认为公平的观念实际上是平等观念的异化, 它所要解释的是不平等的合理性问题。公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平等的认同;平 等是公平的理想境界,是最高意义上的公平( 朱冬英,2 0 0 1 ) 。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 1 2 4 正义 相对于平等、均等的概念,正义一词与公平的含义更加相似。事实上,两者意 思确实非常接近,很多人将“公平”“正义”拿到一处,在英文中“s o c i a lj u s t i c e 和“s o c i a lf a i r n e s s 都是社会公平的意思,甚至“s o c i a li u s t i c e ”被使用得更多。然 而,正义属于伦理学的范畴,它是对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 恶的一种道德认识和评价;作为一种道德概念,它既是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 行为,又指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利益的一种指导原则,即“一视同仁”和“得所当 得”( 王一多,2 0 0 5 ) 。 而公平则是指人们对人际之间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的一种评价,它主要表达的是 人们对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合理性的认同。可以说,正义带有很强的情感意 味,它要表达的是“是与非”,“善与恶”的问题。而公平要表达的是“合不合理 的问题。 实现社会的正义是公平追求的目标,正义的社会必然是公平的,然而,只有公 平,并不代表就实现了社会正义。正义与人的尊严、价值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有着崇高、神圣的意味,体现了世间真、善、美的内涵。正义可以说是人们追求 自身本质的一种最高理想,是人的世界、人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与公理, 是人类逐步发展与完善的根本价值追求( 洋龙,2 0 0 4 ) 。 1 2 5 社会公平感 通过对公平相关概念的梳理和辨析,笔者认为,社会公平感是个体对社会公平 程度的感知和评判。即人们以“应有的社会状况 为标准,对社会是否符合这一标 准而做出的“公平与否 的判断。这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和判断,而“应有的社会状 况 反映的是处于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公平社会的共识。人们通过将现实与这种 共识进行对比,判断两者的符合程度,从而得到对社会公平程度的感知和判断,即 社会公平感。 。 此外,关于社会公平感的研究,本研究假设:( 1 ) 拥有相同的经济关系和文化 背景的人们,他们用于评判社会是否公平时使用的评判依据有其必然的共性。( 2 ) 社会公平感会在某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产生显著的差异。 这些都是本研究希望去解答的问题,而要解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前人关于 社会公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1 国外的社会公平研究 2 理论回顾 2 1 1 古代社会公平理论 早在古希腊,思想家们就开始了对公平的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就 是其中之一。在分配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有两种公平,分别是“数量公平”,即 不考虑不同分配者的能力和贡献,每个人分到的东西是完全相同的,这是一种平均 主义的分配方式;另一种公平叫做“价值公平”,即根据不同个体的能力、贡献和 需要,分配与之相称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二种分配方式是公平合理的。他认为,分配的证义就是“给 予平等者平等的分配,给予不平等者不平等的分配 ( 原宗丽,2 0 0 8 ) 。虽然,亚里 士多德对个体进行价值评判的标准带有明显的不公平色彩,如血统、财富、身份等。 但他对分配公平的关注具有进步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徒弟柏拉图对公平正义的贡献在于他对人们权利的探讨和论述。 他著名的理想国便是他对人们权利分配的观点。在理想国中,人们被分为三类: 统治者、军人、商人和平民。决定一个人成为统治者、军人还是平民的是神在铸造 他时在他身体中加入的金属元素,被加入黄金的极少数人可以成为统治者,被加入 白银的个体则能成为军人,而被加入了铜、铁元素的入只能成为商人和平民。不同 类别的人们拥有不同的职责,享有不同的权利,人们只有遵从自己与生俱来的职责, 各得其所,不要越位,才是最大的社会公平。 2 1 2 近现代的社会公平理论 社会制度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使得社会公平问题成为了近现代政治、哲学、社 会学和经济学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在近现代出现了许多关于社会公平的 理论,其中不乏经典的思想观点。 ( 1 ) 功利主义的分配公平理论 功利主义的分配公平理论,主要由其创立者边沁提出,他将最多数人的幸福和 利益作为社会公平的最高指标和最基本的原则,优先考虑将社会的整体福利做到最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大的方案。这是一种为了经济效益而放弃通常意义上的“公平 的做法,它更加关 注的是分配后带来的利益结果,因此,为了使利益结果最大化,可以放弃通常意义 上的均分、扶弱等原则。这也是边沁他们被称为功利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 2 ) 罗尔斯的正义论 罗尔斯是公平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于1 9 7 1 年提出的正义原则不仅肯定了自由、 机会平等的重要性,还谈及了如何处理分配差异的问题。他在虚构的“正义的环境 的条件下提出了他的正义原则。该原则有两条:第一条是“最大平等自由原则”, 他认为,社会的公民首先应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包括参政自由、言论自由、良心 自由以及人身自由等;其次,每个人享有的自由应该是完全平等的( 成谢军,2 0 0 8 ) 。 第二条正义原则又分成了“机会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 。机会平等原则涉及人 们权利的分配,他提出人们所从属的公职和职位应该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对所有的 人开放,有同样才能的人应该具有同等的从政机会。 第二条正义原则的另一个部分“差别原则”体现了罗尔斯理论的独到之处, 这一原则具有强烈的平等主义倾向,其意图在于从分配上保护受益较少者的利益。 根据差别原则,当社会和经济出现不平等时,如果这种不平等是有利于“最少受惠 者 的最大利益的,这些不平等就是允许的。通俗地说,就是如果给一位年老体弱 者一份相当于年轻力壮的人工作所得的报酬,虽然从道理上讲是不公平的,但却是 人人都可以接受的,那么这种不平等就允许存在。 另一方面,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试图通过一种既能确保个人的绝对平等自由,又 可以减少权利和贫富之间的悬殊,从而达到一种事实上平等的目的( 刘金伟、杨桂 宏、胡建国,2 0 0 6 ) 。在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论与现实的平衡中,进行一次较为成功 的尝试。 罗尔斯的公平理论提出之后,引起了学术界关于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的激烈讨 论,其中就有作为新自由主义代表之一的诺齐克,他于3 年后发表了无政府、国 家和乌托邦一书,对罗尔斯的公平理论做出了评价,针对罗尔斯的正义二原则, 提出了自己的正义三原则。 ( 3 ) 诺齐克的权利正义理论 诺齐克的公平理论被称为权利正义理论,他的三原则由两条主要的原则:“获 取原则,“转让原则 以及为了弥补前两条原则的不足而存在的“矫正原则 组成。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获取原则是用于定义人们获得无主事物的权利的原则,诺齐克提出只要他人的利益 或状况没有因为个体对无主事物的占有而遭受损失或恶化,个体便被赋予了对这个 无主事物的占有权利。 转让原则的提出源自于社会中的大部分事物都是有主的,事实上人们对事物的 占有来自互相之间的转让,而什么样的转让是公平正义的? 诺齐克认为是“自愿” 的转让。他对于什么是“自愿 也有定义,即个体的利益没有受到他人行为的损害, 且这种行为也没有给个体的选择带来约束和限制。 根据前两个原则,可以说只要个体具备对事物或物品的持有权利,他的这种占 有就是公平正义的。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不公平的情况,矫正原则就是用于对不 公平结果的修补和矫正,可惜,诺齐克本人对此并无清晰的界定,由于缺乏实际的 操作性而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可以看出,诺齐克的权利公平理论实际上也是对分配过程的一种强调,他更加 重视的是程序上的公平而不是实际结果的公平。 ( 4 ) 米勒的社会公平理论 来自牛津大学的戴维米勒教授通过将人们的相互关系分成三个基本类别,并 分别对每种关系模式提出相应的公平正义原则来组成他的社会公平理论。这三个基 本关系模式以及对应的公平原则分别是: 模式l :团结的群体;这种群体一般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稳定的群体认同。 对于这种模式的群体,满足他们的“需要”便是社会公平。米勒对这种“需要”也 有相应的定义,即“使得人们在他们的社会中过上一种最低限度的体面生活的那些 条件。”( 王广、杨峻岭,2 0 0 6 ) 模式2 :工具性联合体:这种群体常见于处于经济关系中的人们。对于这部分 人,按照“应得”原则进行分配便是公平正义的。而“应得 分两种,分别是“主 要应得 ,即根据个体的实际行为和工作绩效做出应得利益的判断;“次要应得, 即根据个体潜在的,具有预见性,但未转化成现实的才能进行应得利益的判断。根 据这两种判断进行结果的分配就是公平正义的。 模式3 :公民身份:除了前面说的两种群体外,人们是以公民的共同身份而联 系在一起的。对于这种身份,平等原则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现。米勒对平等有两 种定义,第一种是对某种利益如金钱、权利等以人人均等的方式进行分配;第二种 是一种社会理想,在这个理想中人与人之间完全没有地位、等级的差别。 米勒的社会公平理论根据人们的人际联系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论述,使得社会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 公平的实现更具可行性。 2 1 3 公平感的实证研究 国外关于公平感的实证类研究几乎为组织公平感的研究,除此之外,与公平感 直接相关的研究非常少。这些关于公平感的研究虽然也称为“s o c i a li u s t i c e ”但却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 ,只是对某一特定事件或实验操作的公平判断“j u s t i c e j u d g m e n t 。 k e e s ( 2 0 0 3 ) 将公平判断作为结果变量,对影响它的因素进行探讨。他研究了 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情绪对人们的公平感的影响作用。他认为,在那种情况下, 人们通常会依靠他们对事件的感觉来进行公平感判断,这使得他们的公平判断极大 地受到情绪的影响。实验的结果也显示,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的公平判断 会变得非常主观,他们甚至会依靠于跟事件本身没有什么逻辑关系的情绪感受来做 出判断。 公平感还可以作为影响因素,如k e e s ( 2 0 0 5 ) 考查了个体的公平感经历对人际 关系的影响。他以公司为背景,假设下属会以前任上司带给他们的公平或非公平的 经验为基础来评判新上司,其中,与前任上司的公平经验会对下属有更大的影响力。 结果显示,与前任上司有公平经历的下属对于新的上司会有更加积极的反馈,而与 前任上司有不公平经历的下属对于新的上司会有更加负面的反馈。 这些研究虽然与我们讨论的社会公平感有一定差距,但仍然可以为我们研究社 会公平感提供各种指导。 2 2 中国的社会公平研究 2 2 1 中国古代的社会公平思想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虽然社会公平和公正是一个现代概念,但 早在中国古代,就产生了古老的社会公正意识,并有了较为明确的思想表达。 中国古人对社会公平的思考最早起源于战国末期,身处乱世的思想家们面对各 种社会矛盾开始了寻因性质的思考,同时也表达出了对理想公平社会的向往。 墨子的社会公平理论就源自于对两种“乱 的思考。墨子口中的“乱 其实就 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他认为世间有两种乱:第一种乱源自于人的天性,人们各 自执着于保证自己的利益而排斥他人,由于没有统一的正义观念而产生了相互之间 各执己见的混乱情况,进而演变为人与人相互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墨子认为对于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这种乱,需要通过统一思想或者说规则的方式来实现。他提出“上天 是大家统一 的标准,人们应该根据“天 的指示,建立相应的社会规范和制度,并严格遵守, 各司其职,才能使社会不乱,才是公平和正义的。 根据第一种乱而建立的社会结构如果没有被人们利用好,就会产生第二种 “乱”,它就会表现为“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 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 张红安,2 0 0 8 ) ,事实上,是一种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 墨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相爱、相容之心,因此,需要通过“兼爱 的方式来解决。事实上,墨子对第一种乱的解决之道是一种较为理想化的模式,因 此他使用“兼爱”的方法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墨子的社会公平思想体现了他对社会规范和制度的重视程度,试图通过一种分 类的方式将不同的人性进行整合,使人们达成共识、服从统一的社会规范,进而达 到解决社会问题、国家稳定的目的。这种在权利方面的各安其分的思想还出现在苟 子的社会公平思想之中。 苟子在王霸中两次提到了这个问题:“然后农分田地而耕,贾分货而贩, 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予 共己而止矣。出若如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而礼法之大分 也( 王先谦,1 9 8 6 ,p 1 4 ) 。”就是说,如果农夫、商贾、百工、士大夫、诸侯、天 子都能够各安其分的话,那天下就是一个稳定、太平的理想社会。 此外,苟子的社会公平思想还体现出了对弱者的人性关怀。他希望统治者能够 成为圣明之君,懂得体恤和关怀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在王制中提出“五疾, 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 天德,王者之政也( 转引自:杨豹,2 0 0 9 ) ”。即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政府和国家 应该予以照顾,使这些人民能够得到休养生息,这样才是天德之政。 对弱势群体的关照事实上体现的是对人民的重视,中国各大思想家都表达了利 民、惠民以及富民的主张。孟子反对征收过重的赋税与摇役,于是提出“制民之产”, 希望建设一个财富均平的社会,以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得到温暖的供养。韩 非子则是第一个使用了“均贫富的概念的人。他在韩非子六反中有记载: “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使民以力得富, 以事致贵,以过受罪次帝王之政也( 陈奇酞,1 9 7 4 ,p 9 5 2 ) 。一韩非子明确提出 “均贫富”是“帝王之政 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 孔子在他的礼记礼运中描述了一个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 t e r st h e s i s 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帝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者,不必为己;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丽不做,是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挣这个大同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的 平均主义社会。它主张的不仅仅是分配方面的公平,还有对政治、人性道德方面的 讨论。因此,也成为被后世人所推崇、经常被引用的理想社会模型的理论之一。 2 2 2 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理论 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理论,基本上是建立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之上,将马克思 的经典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公正观,从理论到实践 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理论。 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公平理论便是这方面的良好典范。在政治领域,他 主张人民应当具有基本的权利,如生存的权利、劳动的权利、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 言论、出版、集会、信仰、居住、自由的权利等。他还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有针 对性地提出了“性别平等、妇女解放”的具体号召。 在分配领域,他既反对两极分化,也不支持不现实的平均主义。他指出:“反 对平均主义,是正确的;反对过头了,会发生个人主义。过分悬殊也是不对的。我 们的提法是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过分悬殊( 毛泽东文集,1 9 9 9 ,p 1 3 0 ) 。”他非 常关心农民的收入问题,强调“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 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 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 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 毛泽东文集,1 9 7 7 ,p 1 8 7 ) 。这也是毛泽东在我党历史 上首次正式提出“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念。 邓小平在毛泽东提出的“共同富裕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它的实现途径应 该是先富带后富,而不是同时同步平均富裕,并提出共同富裕的实质应是使人民普 遍地、共同地富裕起来,贫富差距不大。他的理论更加贴合中国的国情,从某种程 度上平衡了公平与社会发展效率的闯题。从实践来讲,中国的快速发展也验证了他 的理论的正确性。 作为党的现任领导人,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强调“注重社会公平,合理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 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他还提出建立“四位一体一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突破了仅从分配领域谈公平 问题的狭隘视野,认为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 2 2 3 中国的公平感实证研究 由于社会公平问题的复杂性和稳定测量工具的缺乏,我国关于社会公平感的实 证研究较少。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实证类研究中,对社会公平感受的民意调查是较为 常见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调查的被试量都较大,且覆盖地域较广。然而使用的调 查工具多为调查者自编民意调查表,并非具有稳定的信效度,可以反复使用的量表。 薛洁于2 0 0 6 年进行了公民公平感的调查,内容涉及较为宽泛,包括:不公平 的社会现象、医疗、贫富差距、住房与房价、司法信任、户籍制度、纳税意愿等。 通过此次调查,她获得了公民心中的,引起不公平感的主要社会因素,以及解决问 题的期望等民意结果。 郑功成于2 0 0 7 年在我国十个城市进行了“中国社会公平状况”的调查,共获 得数据4 2 6 4 份。问卷询问了公民对公平的重视程度、公平感、关注的方面以及人 们对每个社会公平关注方面的满意感等内容,并讨论了性别等人口学变量在这些选 择上的差异。 人民论坛杂志社于2 0 0 8 年与新浪网合作推出了“公众公平感调查”,获得了6 2 2 7 人的数据。该问卷一共有六道题目,分别是涉及人们对社会贫富差距的态度、自身 收入与付出的评价、增加公众不公平感的现象、社会不公平现象的突出表现和未来 5 l o 年的变化趋势以及改善社会公平现状的建议。结果均使用频数百分比的形式表 示。 此外,也有少数研究尝试着用简易的方法研究了跟社会公平感相关的因素,并 探讨了它的影响作用。 史耀疆,崔瑜( 2 0 0 6 ) 的研究就探讨了公民的个人特征和个体对个人状况的主 观感受对个体的社会公平感的关系。结果显示,个体的民族和受教育年限对社会公 平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少数名族的社会公平感更高;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 社会公平感则较低。个体在同与自己教育程度相同的个体比较时,若认为自己不如 他人,会产生不公平感。该研究还探讨了社会公平感对个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 果显示,机会公平对个体的生活满意感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张香萍等人( 2 0 0 7 ) 采用内容分析的方式,探索了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社会公平 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大众媒体由于在信息渠道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其内容的偏 差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社会公平感受。 陈成文、张晶玉( 2 0 0 6 ) 以社会公平感为影响因素,探讨了个体的社会公平感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t e s i s 对公民纳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性别、政治面貌、过程不公平感、分配不公平感 对公民的纳税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总的来说,国内关于社会公平感受的实证研究方法都较为简单,多是采用民意 问卷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调查工具,且问卷的内容较少和零散,调查内容之间并无 结构上的联系。在社会公平感的相关因素方面,研究也显得不够深入,社会公平感 作为因变量的操作化也较为简单和不够统一 2 3 组织公平感的研究 对于公平感的结构探讨,组织公平领域有丰富的研究,且通过多年的积累,形 成了较为统一的意见。另一方面,“组织”这一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概念 较为一致,因此对组织公平感的结构研究的梳理对于研究社会公平感有很大的借鉴 意义。 1 9 6 5 年a d a m s 的开创性研究,开启了组织科学对公平的探讨。他在社会交换 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人们对公平进行判断时,不仅会看收入的绝对数量,更重要的 是,还会与参考对象进行比较。当员工发现自己所付代价与所得报酬之比同他人所 付代价与所得之比相等时,就感到所受待遇是公平合理的;反之,则会产生不公平 感。a d a m s 提出的公平感涉及的是人们对资源配置结果的感受,因而被人们称为分 配公平( d i s t r i b u t i v ei u s t i e e ) 。 1 9 7 5 年,t h i b a u t 和w a l k e r 在他们出版的,关于法律程序公平问题的著作中提 出了程序公平( p r o c e d u r a li u s t i c e ) 理论( 即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