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历史建模研究.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历史建模研究.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历史建模研究.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历史建模研究.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历史建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i l l l ll l l l p i i i i i i t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删 里塾麴 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o fc h i n a adi s s e r t a t i o nf o rd o c t o r sd e gr e e ahis t o r ic a ima t hem a t ic a imo de i r e s e a r c ho n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e c o n o m i c s o c i e t y a u t h o r sn a m e : s p e c i a l i t y : s u p e r v i s o r : f i n i s h e dt i m e : z h a n gd o n g p h i l o s o p h yo f s c i & t e c h p r o f e s s o rc h e n gx i a o f a n g a p r i l ,2 0 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 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 作者签名:绻蛞、签字日期:型呈。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 提交的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囱么开口保密( 年) 作者签名:盘盗 签字日期:刭2 。 导师签名:雍选整 摘要 摘要 选择生活质量、资源、资本、劳动和社会力五个参数,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 历史模型。模型中不同符号的配比,对应着经济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揭示出经 济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全资源发展模型为基础,围绕经济活动的开展,演绎研究 了资源与社会形态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社会形态发展时序的规律及其本质原因。 通过经济社会形态的时间分段实证研究,揭示:在农业经济社会中,与再生 资源相关的天文学和地学得到优先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转型 的过程中,与非再生资源相关的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得以勃兴;进入工业经济社 会后,物理学和化学明显地成为自然科学的研究主力。对模型进行演绎的结果表 明:实证研究揭示的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受控于人类对改善生活质量的若干种方 式的选择。 自然科学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充当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不是从 2 0 世纪开始的。通过对模型的演绎和对数千年自然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史的考 察和推导发现: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自然科学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 程中的作用始终是先导性的。 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经济社会进步的不同时期,却表现为迅速进展和相对衰退的交替,这也是事实。 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推导和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考察和演绎,不但揭 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也揭示出科学能否推动经济活动新方式的出现,直接 地影响到科学知识的进展或衰退。 模型还揭示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诞生与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制度较早 的完善有关。中国农业社会过早地建立了较高的社会力,致使在农业社会向工业 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为了促进经济活动的新方式的出现,必须下调社会力数值, 然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社会力数值必须提高,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得中国长期 徘徊在农业社会,因而没有产生发展近代科学的经济需求,近代科学的诞生更是 不可能。 关键词: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数学模型 摘要 i i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f i v ee s s e n t i a lf a c t o r s :t h eq u a l i t yo fl i f e ,t h el a b o r , t h er e s o u r c e s ,t h ec a p i t a la n d t h es o c i a lf o r c ea r es e l e c t e d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h i s t o r i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m o d e lo ft h e e c o n o m i cs o c i e t y m a t c h i n gt h ed i f f e r e n tp a r a m e t e r si nt h em o d e l ,t h ep h e n o m e n ao f e c o n o m yi sm a p p e d ,s y n c h r o n o u s l y , t h el a w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i sr e v e a l e d b a s e d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m o d e lo fr e s o u r c e s ,f o c u s e do ne c o n o m i c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r e s o u r c e sa n ds o c i a lf o r m a t i o n si sd e d u c t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l a wo ft h es o c i a lf o r m a t i o na n di t si n t r i n s i cc a u s a t i o ni sa l s or e v e a l e d t h r o u g ht h e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o ft h ee c o n o m i cs o c i e t ys h a p ep a r t i t i o n e db yt h e t i m e ,ac o n c l u s i o ni sd i s c o v e r e d ,t h a ti si n 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 e c o n o m ys o c i e t y , a s t r o n o m ya n dt h eg e o s c i e n c e sr e l a t e dt ot h er e n e w a b l er e s o u r c ed e v e l o pf i r s t l y ;i n t h er e f o r m i n gp r o c e s si nw h i c h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c o n o m ys o c i e t yt u r n st ot h ei n d u s t r y e c o n o m ys o c i e t y , t h ep h y s i c sa n dt h ec h e m i s t r yr e l a t e dt ot h eu n r e n e w a b l er e s o u r c e g r o wv i g o r o u s l y ;a f t e re n t e r i n gt h ei n d u s t r ye c o n o m ys o c i e t y , t h ep h y s i c s a n d c h e m i s t r y b e c o m eo b v i o u s l yt h er e s e a r c hm a i nf o r c eo ft h e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m o d e ld e d u c t i o n :t h el a w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 w h i c hi si n d i c a t e db yt h e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yi sc o n t r o l l e db yt h ew a y si nw h i c hh u m a n i t y 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o fl i f e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f a c i l i t a t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c o n o m i c s o c i e t y ,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a c t sa sap i l o t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e c o n o m i cs o c i e t y , n o t f r o m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m o d e ld e d u c t i o na n dt h e i n s p e c t i o no ft h o u s a n d sy e a r s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h i s t o r yo ft h e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a n d t h ee c o n o m i cs o c i e t y :t h r o u g h o u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s o c i e t y ,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f a c i l i t a t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c o n o m i cs o c i e t yt h ef u n c t i o n o ft h e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i sp i l o t e da l lt h et i m e i t ss e l f - e v i d e n tt h a ts c i e n t i f i ck n o w l e d g ei st h eb a s i sf o re c o n o m i cs o c i e t y , w h i l e i n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 so fe c o n o m i cs o c i e t y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c i e n t i f i ck n o w l e d g e p r e s e n t st h ea l t e r n a t i o nb e t w e e nr a p i dp r o g r e s sa n dr e l a t i v er e c e s s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d e r i v a t i o no ft h e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a n dt h es u r v e yo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n a t u r e s c i e n c ea n dt h ee c o n o m i cs o c i e t y , t h er e s e a r c hr e v e a l sn o to n l y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l a w o ft h en a t u r es c i e n c e ,b u ta l s ot h ef a c tt h a tw h e t h e rt h es c i e n t i f i ck n o w l e d g ec a n p r o m o t e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n e wf o r m so fe c o n o m i ca c t i v i t i e s o rn o ta f f e c t st h e i i i a b s t r a c t p r o g r e s so rr e c e s s i o no fi t s e l fd i r e c t l y t h e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a l s or e v e a l st h er e a s o nf o rw h i c ht h em o d e ms c i e n c e w a sn o tb o r ni nc h i n ai st h a t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o c i a ls y s t e mo fa n c i e n tc h i n ah a db e e n e s t a b l i s h e dp r e m a t u r e l y ah i 醇- l e v e ls o c i a lf o r c e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i n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o c i e t y , b u ti nt h er e f o r m i n gp r o c e s si nw h i c h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c o n o m ys o c i e t yr u m s t ot h ei n d u s t r ye c o n o m ys o c i e t y , t h en u m e r i c a lv a l u eo ft h eh i 曲- l e v e ls o c i a lf o r c e m u s tb ed e c r e a s e dt op r o m o t e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n e wf o r m so fe c o n o m i ca c t i v i t i e s , w h i l es o c i a lf o r c eh a st ob ei n c r e a s e dt o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o fl i f e 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h a sl e dt ot h a ta n c i e n tc h i n aw a n d e r e di n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o c i e t yf o ral o n gt i m e ,t h u s t h ee c o n o m i cd e m a n do fd e v e l o p i n gm o d e ms c i e n c ec o u l dn o tg r o wu p ,t h eb r o t ho f t h em o d e ms c i e n c ei si m p o s s i b l e k e y w o r d s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a l ;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 i v 目录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l 章绪论一1 1 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 1 2 主要概念4 1 2 1 科学知识4 i 2 2 知识社会。6 1 2 3 社会形态。8 1 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8 1 3 1 研究主要内容。8 i 3 2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9 第2 章数学模型的构建1 1 2 1 数学模型的建立1 1 2 1 1 模型主要参数一1 1 2 1 2 建模的基础:供需平衡1 6 2 i 3 建模的切入:经济活动1 7 2 1 4 两种经济活动。1 8 2 1 5 模型的支撑:资源1 9 2 1 6 模型中的量化与非量化参数1 9 2 2 模型中数学符号与相关经济社会现象的对应2 0 2 2 i 发展模型中数学符号与经济社会现象的对应2 0 2 2 2 全资源发展模型中数学符号与社会发展现象的对应2 2 2 。3 模型演绎可解决的问题2 2 2 3 1 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关系。2 2 2 3 2 经济活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2 3 2 4 本章小结2 5 v 目录 第3 章模型下的经济社会形态2 7 3 1 现象表征2 8 3 2 全资源发展模型下的经济活动3 0 3 3 两种类型的经济活动与劳动3 2 3 3 1 偏微分经济活动中两类资源改善生活质量的数值比较3 3 3 3 2 经济活动中认知与劳动的时间特质3 4 3 3 3 经济活动中全微分劳动和偏微分劳动的规模效应3 4 3 4 资源改善生活质量的模型演绎3 5 3 4 1 经济活动的发轫与社会力的发迹3 5 3 4 2 不同资源改善生活质量的实际演绎3 6 3 4 3 数值排序下模型揭示的经济活动效果3 7 3 5 经济社会形态:数学上的定义、揭示和阐释3 7 3 6 本章小结4 0 第4 章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联4 1 4 1 现象表征4 2 4 2 模型阐释4 4 4 2 1 资源是联结纽带4 4 4 2 2 从资源看规律4 5 4 3 实证的支持4 6 4 3 1 重要时问点的划分4 7 4 3 2 历史材料的支撑4 7 4 4 本章小结。5 3 第5 章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先导作用5 5 5 1 现象的表征5 5 5 2 史料的阐释5 6 5 2 1 时间点切分5 6 5 2 2 “先导”命题的阐释5 7 5 3 新的困惑与解释5 9 5 3 1 新困惑6 0 5 3 2 模型的解释6 0 v 1 目录 5 。4 模型的矛盾与揭示6 2 5 5 本章小结6 4 第6 章经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6 5 6 1 现象的表征6 5 6 2 模型的阐释6 6 6 2 1 模型符号及其数值与经济社会的对应关系6 6 6 2 2 科学进展与当时经济活动发展的关系一6 8 6 2 3 模型的揭示7 0 6 3 本章小结i 7 5 第7 章模型对李约瑟之谜的探讨7 7 7 1 李约瑟之谜。7 8 7 ,2 模型准备8 0 7 2 1 关于资源发展模型。8 0 7 2 2 转型的约束条件、必要条件和终止条件。8 2 7 2 3 转型的研究方法。8 2 7 2 4 资源类型与经济社会转型,8 3 7 3 社会转型的模型分析8 4 7 3 1 模型。8 4 7 3 2 运作8 8 7 4 社会转型与李约瑟之谜9 1 7 4 1 “马尔萨斯陷阱”和“李约瑟瓶颈”9 1 7 4 2 转型期东西方社会状况的模型分析与结论。9 2 7 5 本章小结。9 4 第8 章总结与展望9 5 8 1 总结9 5 8 2 展望9 6 参考文献9 9 致谢1 0 3 v 1 i 目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1 0 5 v i i i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k a r lh e i n r i c hm a r x ) 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 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1 弗兰西斯培根( f r a n c i sb a c o n ) 则认为,数学是通向科学大门的钥匙。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伽利略伽利雷( g a l i l e o g a l i l e i ) 说:自然界的伟大的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华罗庚说:“宇宙之大, 粒子之小,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命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 学。”2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 l b e r te i n s t e i n ) 曾说过“理论物理学家越来越不得 不服从于纯数学的形式的支配”。1 9 9 2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里约热内卢郑重 宣布:“2 0 0 0 年是世界数学年”,并明确指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 及其发展的一把主要钥匙”。3 如今,数学正在向所有学科中渗透已经成为知识 (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发展的重要表征。本文即是运用数学之方法对科学、技 术及其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的一种尝试。 1 。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 面。如果科学也可以划归社会意识范畴,那么科学也应当由社会存在决定。即使 把科学划归为生产力的范畴,科学的发展也应当受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和 影响。 卡尔曼海姆( k a r lm a n n h e i m ) 所主张的知识社会学致力于研究知识与存 在的关系,以及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这科,关系的各种表现形式,认为思想决定 于社会存在,而非决定于“内在法则”或者“内在辩证法”。“知识社会学的主要 观点是,有一些思想方式,只要其社会根源是模糊的,那么它们就不可能得到恰 当的理解。5 知识社会学所致力于理解的是处于历史环境的具体背景下的思想。” 真理与谬误的终极标准的确是在对客体考察中发现的,知识社会学也无法取 代这一点。但是,对客体的考察不是_ 个孤立的行动;它发生于环境之中,而环 1 保尔拉法格1 9 7 3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 m 北京:人民出版社,7 2 华罗庚1 9 8 4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3 3 7 3 转引于:方延明2 0 0 1 关于数学文化的学术思考 j 自然杂志,2 3 ( 0 1 ) :5 1 - 5 8 4 恩格斯1 9 7 1 自然辩证法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6 2 5 曼海姆2 0 0 7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m 姚仁权译北京:九州出版社,5 6 曼海姆2 0 0 7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m 姚仁权译北京:九州出版社,7 1 第1 章绪论 境是会打上价值的以及无意识的意志性冲动的烙印的。”1 “曼海姆主要通过扩充马克思的存在基础的概念而从马克思那里推导出自 己的理论。”2 “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把精确科学和形式知识看作不 是由存在决定的,而把历史、政治和社会科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看作是 由存在决定的。3 ,例如2 + 2 = 4 这个命题,我们不能从这个命题中看出它属于哪 个时代。曼海姆把“精确科学”放在社会过程影响之外进行考察,自然也没能考 察自然科学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罗伯特金默顿( r o b e r rk i n gm e r t o n ) 认为曼海姆没有明确给出关于“存 在决定思想”的命题中的“思想”的范围。“曼海姆在这方面的失败导致了他的 某些原理与专门的经验探讨之间的严重脱节。知识常常被看作是一个含义非常广 泛的概念,包括从民间谚语到严谨的实证科学的所有主张和所有思想方式。 这种缺陷不利于人们去搞清自然科学和物理科学的地位。倘若曼海姆能够系统 地、明确地澄清他在这方面的立场,那么,他就很少会倾向于认为物理学完全不 受非理论因素的影响,同样,他也很少会倾向于主张惟有社会科学受到非理论因 素的影响。”4 “默顿的科学社会学把科学当作一个纯粹的社会系统,利用那些当时流行的 独立于偶然的社会因素之外的客观规律及理性主义方法论( 主要是逻辑实证主义 的观点及方法) ,研究影响科学家的行为,科学共同体形成的社会价值和规范。” 5 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兴趣在2 0 世纪4 0 年代前后发生过转变。默顿2 0 世纪4 0 年代之前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体现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一 书中,旨在探讨科学“同其外围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之间的互惠关系”,试图说明 科学在当时当地开花结果的原因,认为经济和军事是1 7 世纪英格兰科学革命的 重要原因。清教主义也在无意之中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恰巧是清教而不是 其他可以想象的功能替代物,通过为科学的合法性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 推动了科学的制度化。”6 | 2 0 世纪4 0 年代之后默顿的科学社会学旨趣转向了科学共同体,“不再一般 性地论述社会文明环境中的科学,而是聚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科学即科学共同 体的内部规范结构,特别是从事科学活动的人即科学家的行为规范结构,完全从 科学体制内部考察作为共同体的科学何以自洽和自主运行的问题”j ,把科学看 作是只有个别科学家专门从事的事业,因而被英国的爱丁堡学派视为科学家的社 1 曼海姆2 0 0 7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m 姚仁权译北京:九州出版社,1 1 2 默顿2 0 0 6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m 唐少杰,齐心等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6 9 5 3 默顿2 0 0 6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m 唐少杰,齐心等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7 0 3 4 默顿2 0 0 6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t i m 唐少杰,齐心等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7 4 3 7 4 5 5 孔祥1 9 8 8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和默顿的科学社会学评介 j 哲学研究,( 0 4 ) :5 5 - 6 1 6 默顿。2 0 0 3 科学社会学( 上、下) m 鲁旭东,林聚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4 9 7 张雁,柏瑞平2 0 1 0 贝尔纳与默顿:科学社会研究的两种进路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0 7 ) :5 - 9 2 原 、 , j 此页 原 、 , j 此页 第1 章绪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p l a t o ) 认为“真实的信念加上解释( 逻各斯) 就是知 识,不加解释的信念不属于知识的范围。 1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b e r t r a n d a r t h u rw i l l i a mr u s s e l l ) 认为“知识是属于正确的信念的一个次类:每一件知识 都是一个正确的信念”2 。这种把知识奉为正确信念的观点在近代科学的诞生和 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独特作用,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 0 世纪。 弗里兹马克卢普( f r i t zm a c h l u p ) 指出:“我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概念是非常 宽泛的。因此,生产知识就不仅仅是向已知的知识存量加入知识,而且是在任何 人的脑海中所创造的一种认知状态。”3 李醒民认为“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世 界所得到的信息、技艺、诀窍、真理、原则等及其集合。”4 他们所认为的“知识” 范围己不再局限于“真”或者“正确”判断标准,而是包含了人类所有的认知状 态。 李醒民认为科学知识是知识的一部分,“知识的形式多种多样,只有特定形 式的知识才是科学的”5 ,“科学知识是科学家对自然( 乃至社会和人) 进行系统研 究所得到的成体系的知识,它构成一个庞大而井然有序的知识王国。科学知识不 是零散的和纯粹经验性的常识,而是基于经验和理性之上的理论知识彻头彻 尾、彻里彻外的理论性知识。”6 可见,他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等同起来,把不 成系统的经验性知识排斥在科学知识之外。 “知识经济”中所说的“知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 创造的所有知识。7 汪丁丁认为“经济学所关心的知识概念首先是所有可以 使生产率增长的知识,或者所有可以改变生产的技术特性的知识。其次,经济学 也必须关心那些可以改变生产的制度特性的知识,或者制度性知识。”8 本文 所研究的知识也是经济学角度所关注的“知识”,只不过本文限于对人类在开发 利用资源过程中获得的,能够促进生产实践的自然科学知识的研究,并不涉及“制 度性知识”。然而,本文中的科学知识的概念又不同于李醒民先生“成体系”的 “科学知识”,而涉及到在整个人类发展历程中所有能够促进生产实践的关于自 然界的认识。 “人类科学知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甚至可以说,人类科学知识演 变的历史与人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今日的常识的一部分是昨日的 1 柏拉图2 0 0 3 柏拉图全集啦 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7 3 6 2 罗素1 9 8 3 人类的知识 m 张金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1 3 参见f r i t zm a c h l u p 19 6 2 t h ep r o d u c t i o n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k n o w l e d g ei n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19 6 0 19 8 0 , p r i n c e t o n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4 李醒民2 0 0 8 知识、常识和科学知识 j 北方论丛,( 0 1 ) :1 2 3 1 3 0 5 李醒民2 0 0 8 知识、常识和科学知识 j 北方论丛,( 0 1 ) :1 2 3 1 3 0 6 李醒民2 0 0 8 知识、常识和科学知识 j 北方论丛,( 0 1 ) :1 2 3 1 3 0 。7 刘磊等1 9 9 8 知识经济第三次经济革命 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3 8 江丁丁1 9 9 6 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问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0 7 9 李正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演变 d : 博士 北京:清华大学,1 5 第1 章绪论 科学研究的结果。科学,简言之,是从常识中成长起来的,科学研究开始于日常 经验和日常思维不能解决的,甚或不能提出的问题。”1 如果把科学知识看作是成 体系的近代理论科学,那么科学知识的演变历史是否也与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一样久远? 追溯科学知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 学。如果把科学看作是认识世界的活动,把技术看作是改造世界的活动,追溯到 原始社会早期,就会发现这两个概念很难再做明确的区分。如果说制造和使用工 具标志着人类的诞生,那么科学技术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诞生之时,然 而,我们并不知道人类诞生之初先有认识世界的活动还是先有改造世界的活动。 本文部分内容试图追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并不是在近代理论 科学体系的意义上使用科学知识的概念,把工匠技艺等也纳入到其中,追溯到人 类诞生之初则以科学技术的概念统称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这样做的 依据是“现代科学具有双重的起源。它既起源于巫师、僧侣或者哲学家的有条理 的思辨,也起源于工匠的实际操作和传统知识。”2 史蒂芬芬尼梅森( s t e p h e n f i n n e ym a s o n ) 也认为“科学主要有两个历史根源。首先是技术传统,它将实际 经验与技能一代代传下来,使之不断发展。其次是精神传统,它把人类的理想和 思想传下来并发扬光大。”3 从人类诞生到古希腊时期还有着漫长的岁月。在这段岁月里,很少有文献资 料,人们仅能凭借考古学的零星发现推断原始人类掌握的科学知识。本研究借助 数学模型追溯历史和预测未来的独特功用,探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以及改造世界 的活动。在后文中,“科学知识”的概念多指代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及认识结果, “科学技术”则统称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用数学符号么及其微分予 以表示。( 此处无法区分谢,触。因为追溯到远古时期,我们难于界定此时的 科学技术是自由探索的,还是被普遍接受的。) 1 2 2 知识社会 1 9 9 6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 r g a n i z a t i o nf o re c o n o m i c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t h ek n o w l e d g e b a s e de c o n o m y ) 的报告,知识经济的概念逐渐开始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对知识社 会的研究。然而时至今日,“学术界迄今仍然没有一个严格界定、获得公认的知 识社会概念,对知识社会还存在着诸多不同的理解和判断。”4 彼得费迪南德鲁克( p e t e rf e r d i n a n dd r u c k e r ) 提出:知识社会的主要或 1 m a r i oa u g u s t ob u n g e 1 9 9 8 p h i l o s o p h yo f s c i e n c ef r o mp r o b l e mt ot h e o r y 【m n e wb r u n s w i c k :t r a n s a c t i o n p u b l i s h e r s 3 2 贝尔纳1 9 8 6 科学的社会功能 m 陈体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4 9 3 梅森1 9 8 0 自然科学史 m 上海:译文出版社,1 4 吴永忠2 0 0 8 知识社会的概念拷辩与理论梳理 j 自然辨证法通讯,( 0 3 ) :2 8 4 2 6 第1 章绪论 者说基本的经济资源将是知识,而不会再是资本、自然资源或者劳动力。在知识 社会中,“知识工作者”成为主要的社会团体。他们是知道如何把知识用于生产 的知识经济人员、知识专业人员、知识雇员。1 他认为知识社会是一个依赖于知 识资源和知识工人的社会;在知识社会中获得工作和社会地位的首要条件就是获 得知识。 约翰奈斯比特( j o h nn a i s b i t t ) 认为在知识社会中,知识是最为重要的工 业,它生产经济所需的中心资源。“知识生产力是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 关键因素。”2 阿尔温托夫勒( a l v i nt o f f i e r ) 认为在未来社会,获得知识与知 识的分配将成为权力斗争的中心30 知识社会中的知识经济不会“回到官僚和体 力型的经济”。4 丹尼尔贝尔( d a n i e lb e l l ) 指出“后工业社会是围绕着知识组织起来的”。 5 工业社会是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其主要结构特征是资本和劳动,而后工业社 会则是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其主要特征是信息与知识6 。在后工业社会中,理 论知识将变成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战略资源。 我国学者庞跃辉认为,知识社会以知识型的人力资源为社会主体,是一种深 刻认识并充分利用知识的价值的社会形态。整个社会,“通过大力学习、传递、 利用、创造、共享知识的社会取向和社会机制,深入开发、利用知识价值,以实 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加快发展。”7 尚勇认为“知识社会实质上是知识要素在经济 和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较之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的核心特征,是知识 和人才取代自然资源、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本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成为创造财富的第一资源,知识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创新成为发展的 主要动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因素。”8 金吾伦曾经指出:“知识社会是知识为主要资源、知识工作者为主导的社会。” 9 知识经济不是工业社会而是知识社会的经济形态。”1 0 “知识社会的兴起表明 了人类正在日益远离他所起源的动物界,从生物进化提升到知识进化和文化进化 的高度。”n 本研究认为知识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知识资源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导资源,也 1 参见彼得德鲁克1 9 9 8 后资本主义社会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4 2 约翰。奈斯比特1 9 8 4 大趋势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4 一1 5 3 阿尔温托夫勒1 9 9 1 力量转移 砌北京:新华出版社,1 1 8 4 阿尔温托夫勒,海蒂托夫勒1 9 9 6 创造一个新的文明 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5 5 丹尼尔贝尔1 9 9 7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m 北京:新华出版社,2 l 6 丹尼尔贝尔1 9 9 7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m 北京:新华出版社,9 7 庞跃辉2 0 0 2 从哲学视角透视知识社会 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3 1 ( 3 ) :8 - 1 3 8 尚勇2 0 0 9 论知识社会 j 中国软科学,( 0 8 ) :卜1 2 9 金吾伦2 0 0 1 知识管理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5 1 u 金吾伦1 9 9 8 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 j 社会学研究,( 0 6 ) :1 - 1 0 “金吾伦1 9 9 7 知识社会的兴起 j 科普研究,( 0 2 ) 7 第1 章绪论 就是说知识资源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超过其他一切自然资源,创造大部分社会财 富。所谓知识资源就是区别于传统自然资源的一种人类资源,它是脑力劳动的结 果,建立在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身的所有知 识基础之上的知识。作为一种资源的知识能够“提供知识以找出应用现有知识的 创造效益的最佳方法。”1 1 2 3 社会形态 马克思所使用的“社会经济形态2 这一概念的德语表达是“o k o n o m i s c h e g e s e l l s c h a f t s f o r m a t i o n ”,其对应的英语表达是“e c o n o m i cf o r m a t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