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汪氏小苑是扬州保存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之一。“园林多是宅”是扬州住 宅园林化的追求,汪氏小苑以住房为主,小苑为辅,房屋布局规整,是扬州民居建筑艺术发展 到清末民初的一个典型个例。汪氏小苑承袭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延续了扬州传统 民居的地方风格。同时,由于异地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汪氏小苑也在建筑装饰、建筑材料以 及设施配置匕吸纳了外来建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某些特征。由于住宅的主人是徽商,这些建筑 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徽派建筑的理念与技艺,表现出徽式建筑与扬式建筑相融合的一种特殊风 格,此外,一些外国的建筑装饰手法也被吸收利用,这些元素共同形成了汪氏小苑多元化的建 筑装饰风格。清代扬州建筑明显地加重了文化内涵,许多建筑物不事雕饰,讲究儒雅,力求清 新明快,能体现出高度的修养和气质。在汪氏小苑的时代,由于当时动荡的时代背景,加之盐 商已不复昔日的辉煌,因此,整座住宅的装饰风格更显得低调内敛,藏富不露。但是,主要建 筑仍然装饰雕琢精湛,这些雕饰工艺圆熟,形象生动,寓意吉祥,与装修、墙面、地面巧妙结 合。同时在汪氏小苑的建筑装饰中从整体到细节处处体现着儒学文化和民间俗信的深厚影响, 这与盐商的业儒传统和传统文化以及地方风格的传承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建筑装饰艺术汪氏小苑装饰之道艺术启示 a b s t r c a t w a n g s h ix i a o y u a ni so n eo ft h ei n t a c tr e s i d e n c e so fs a l tm e r c h a n t sd u r i n gt h e l a t e - q i n ga n dt h ee a r l ym i n g u oi ny a n g z h o u t h ep u r s u i to f r e s i d e n c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 y a n g z h o ui s t oi n t e g r a t et h er e s i d e n c ew i t ht h eg a r d 印 w a n g s h ix i a o y u a ni sa t y p i c a te x a m p l eo f t h er e s i d e n c e si ny a n g h z o u a tt h a tt i m e ,o r d e r l yp o s i t i o nw i t h m a j o r h o u s e sa n dm i n o rc o u r t y a r d a d o p t e d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 w a n g s h ix i a o y u a ni sa l s oa b s o r b e dl o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y l ei ny a n g z h o u b e c a u s eo f t h ec o n t i n u a lc u l t u r ee x c h a n g e , t h e r ea r es o m ec h a r a c t e r so ff o r e i g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u l t u r ea n d1 i v i l l gs t y l ei nd e c o r a t i o n s ,b u i l d i n gm a t e r i a l sa n df i x t u r e s t h em a s t e ro f t h er e s i d e n c ec a m ef r o ma n h u i t h e s eb u i t d i h g sa r e u n i q u e , w h i c hi si n t e g r a t e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fh u i z h o uw i t h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fy a n g z h o u , w i t ht h ea d o r 嫩o no fc o n c e p t a n dt e c h n i q u eo fh u i z h o ua r c h i t e c t u r em o r eo rl e s s i na d d i t i o n , s o m ef o r e i g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a r ea l s ou t i l i z e d i t sah a r m o n i o u sb l e n do f a r c h i t e c a w a ls t y l e s i nq i l l gd y n a s l y ,t h e r e r ei n c r e a s e d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s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 y a n g h z o t lw i t h o u tm a n y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s c u l p t u r e s ,p e o p l et h i n kal o to fs i m p l ea n d e l e g a n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os h o wt h e i rc u l t u r ea n ds u b l i m i t y b u i l ti nt i m e so ft u r b u l e n c e a n dn om o r e r e f u l g e n c eo f s a l tm e r c h a n t s t h ed e c o r a t i o ns t y l eo f 雠w h o l eb u i l d 堍i s r e i n t oh o w e v e r , t h e r ea r ce x q u i s i t ea r c h i t e c a n a ls c u l p t u r e si nm a i nb u i l d j l l g s t h e s ep r o p i t i o u ss c u l p t u r e sa r ev i v i da n di n t e g r a t e dw i t ho t h e rd e c o r a t i o n s ,w a l l sa n d f l o o r s t h ed e c o r a t i o no fw a n g s h ix i a o y u a ni s d e 朗p l ya f f e c t e db yt h ec o n f u c i a n c u l t u r ea n df o l k - c u s t o m 昏o mt h ew h o l ec o n s 岫1 c 6 0 nt 0 也ed e 切i i s i t ,sc o 虹e l a d v ew i m t h et r a d i t i o no f s a l tm e r c h a n t1 i l d i 培c o n f u c i a n i s md e a l i n g ,w a d i f i o n a lc u l a z ea n dl o c a l s t y l e k e yw o r d s :d e c o r a t i o na r t s 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 w a n g s h ix i a o y u a n t e c h n i q u eo f d e c o r a t i o nr e v e l a t i o no f a r t s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 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 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 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日期: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1 绪论 第一节近代扬州经济、文化概述 一、扬州的经济发展状况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南临长江,北踞蜀岗。这旱风光明媚,环境优美, 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京杭大运河纵横扬州南北,擅舟楫之便;地灵人杰,文化发达,得人文 之胜。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扬州历汉唐而至明清长期是江淮水 运交通的枢纽和南北货运的集散地,是繁华的商业都会和文化名城,自古即有楚尾吴头、江淮 名邑之称。 古城扬州从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开始在历史上几经兴衰。汉代,汉高祖封刘濞为吴王, 建都广陵,第一次把扬州带向繁荣。隋代,传说隋炀帝为了看琼花而凿运河,数次到扬州,使 扬州成为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代,扬州是江南漕粮、淮南盐运和对外贸易交 往的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十七、十八世纪的扬州是东南盐业的转运中心,盐业的 带动使扬州经济达于鼎盛。康熙三巡扬州、乾隆六下江南五到扬州使扬州更是名嗓一时,享誉 中华。 古代扬州最繁盛的时期除了唐代就是清代中叶,而扬州的繁荣总是和当时扬州盐务的兴旺 分不开。唐代扬州是淮盐的集散地,设有盐铁转运使,官员多至数十人。清初实行的是“盐引 制度”。“盐引”是一种交易证券,商入们向盐运司衙门申请取得盐引以后每年按引纳税,凭盐 引贩运食盐。有了盐引就可以占据盐岸,长期行盐,甚至子孙相承,世袭其业。到清代初年, 以扬州为中心,地处江苏沿海淮河南北的两淮盐场己成为清代十一大盐场中占地面积最大,行 销地域最广的盐场,是我国长江流域好多省份的食盐供给基地。两淮盐场同时也是课税最重, 盐引额最高,报效银两最多的盐场,有“两淮盐课甲天下”之说。两淮盐场每年上缴的年税占 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有的年份还不止如此,如康熙三年全国盐税达2 7 4 万余两,而两淮 盐场则达到了1 7 6 万余两,占全国的6 4 5 ,可谓“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1 作为两淮盐业 的中心,扬卅i 的位置非常重要,两淮盐政的衙门设在扬州,两淮盐商也集中在扬州。盐业的带 动使得扬州的经济空前繁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是扬州盐业的极盛时期,城里盐商云集, 水上赫船如援。当时总揽扬州盐业的称“总商”或“商总”,他们利用垄断盐业的特权巧取豪 夺,积聚起大量的财富,总资本大约有七、八千万两,个人积累的资本金额最高达千万两,最 少的也有一、二百万两,俗称扬州有“八大盐商”,富比皇室,其实“八”只是一个象征性的 数字,以此来说明扬州盐业的巨商豪富之多。 康金华汪氏小苑塬汁原妹盐商佳司扬州:2 0 0 33 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扬州盐奇一方面在生活上穷极侈糜,恣意挥霍。黄钧宰在金壶浪墨中对盐奇残酷的剥 削手段和骄奢淫逸的生活有一段记述:“场价斤止七文,加课银三厘有奇,不过七文。而转运 至汉口以上,需价五六十不等。愈远愈贵,盐缶j 愈杂,霜雪之质,化为缁尘。乡睦贫民,有积 r 累旬坚忍淡食者矣。由是侈麋奢华,视会钱如粪土。而张天容园为最著。一匡之中, 规模各异。书画尊彝,琏时更易。饰以宝玉,藏以名香,笔墨无低昂,以名人赏鉴者为贵; 古玩无真赝,以价高而缺损者为佳。会钗十二,环侍一拳。梨园数部,承应园中。掌上一 呼,歌声响应。岁时佳节,华灯星烂,厨措至万数千斤。”另一方面,他们向封建帝王逢迎讨 好,不惜钱财。乾隆南巡每次经过扬州其浩繁的开支均由总商负担。总商又大兴园林风景、画 舫歌台,形成“三十里楼台,二十四景”的壮观风景带以博取封建帝王的欢心。此外,扬州盐 商还多次捐银报效朝廷,支持清朝政府镇压农民起义和其他方面的经费支出。因此,封建帝王 对扬州盐商很赏识,乾隆、嘉庆年间曾多次给予扬州一些大盐商以赏赐,如盐商江春因捐银报 效朝廷有功曾先后被赐给奉宸苑卿、布政使衔,赏戴孔雀翎,并被赐五次福字,江春将福字勒 于堂中,并将私宅取名“五福堂”。 清代嘉庆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冲击中国的封建经济,满清赣廷不得不放弃食盐专卖制度。 由于盐法改变,改引为票,加之淮南麓场产赫开渐减少,盐业中心同益北移等多方面的原因, 扬州的盐业每况愈下,日益衰落,盐商纷纷破产,他们的“黄金时代”也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他们拆屋售料,拆山售石,大批建筑遭到严重破坏。道光十四年,阮元发出“楼台荒废难自客, 花木飘零不禁樵”的黍离之叹。 2 一- - 、扬州盐商与扬州文化 扬州文化昌盛,名贤辈出,向来以人文荟萃而闻名于世。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诗人、词 人、画家、学者都曾在扬州留下足迹,写下传世的名篇佳作。扬州学派、扬州画派、工艺美术、 花卉盆景、维扬菜肴在全国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扬州是两淮盐业的中心,当时商贾云集。扬州盐商“行者以商,处者以学”,成为扬州的 文化赞助人。扬州盐商的富有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豪华的建筑和精湛的艺术,并推动了扬州文化 的发展。 商人们在扬州大兴土木,“增假山而作陇,家家住青翠城闰,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 楼阁”。扬州园林既有北方之雄又有南3 - 2 秀,园因景盛,景因园异,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康乾南巡又使扬州园林的声誉扶摇于苏州园林之上,乾隆年间李斗借刘大观语云:“杭州以湖 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 2 在这座当时的大都市里,广 大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些富商大贾们附庸风雅,以竞相收藏书、画、文物为能 事,绘画作为商品获得了广泛的市场。扬州画派把诗、书、画、印结合在_ 起,北抗京师,南 媲吴门,开一带画风,在我国画坛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扬州的书院发展极盛,知名的有广陵 书院、安定书院、梅花书院等,其中的梅花书院就是扬州盐商马日珀在梅花岭崇雅书院的基础 上建造起来的。由于盐商的富足,这些书院的经费来源大都来自盐务,有“膏火来源总是盐” 之说:此外,扬州的藏书、刻书也闻名遐迩,马日珀、马日璐两兄弟于东关街筑别墅“街南书 2 吴建坤,赵立昌,王章涛扬州名宅- 旧宅萃珍【m 扬州:广凌书社,2 0 0 5 3 第一章鳍论 屋”,又称小玲珑山馆,馆后建藏书楼两建,藏书百橱,计八力- 余卷,乾隆三十八年,清朝廷 编写四库全书,马日瑁之子马振伯献书七百多种,获赏古今图书集成。另有扬州鲍氏盐 奄,家有世袭古书夸“安素轩”,珍藏历代文物图书极为宏富,其中不少是唐、宋、元、明诸 名家的书法墨迹与拓本,舅家在文化传播方面最大的贡献是鲍漱芳主持镌刻的安素轩法话, 这是清代后期一部内容丰富、镌刻精良的丛帖,共收集唐、宋、元、明名家书法计十二卷,镌 石三百余方;扬州经济文化的繁荣为扬州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基础, 清代扬州是全国雕版印刷的中心之一,曹雪芹的祖父营寅磐奉康熙帝钦命在天宁寺刊刻全唐 诗等,受到世人珍重。另外,扬州的戏曲、曲艺、工艺等方面的发展也和盐商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的名字令多少骚人墨客为之向往。这一时期 不仅扬州产生了许多著名文人,外地文入学者也云集扬州,如诗人袁枚、长生殿作者戏剧 家洪升、儒林外史作者小说家吴敬梓、海国图志作者著名学者魏源等均多次往来扬州, 有“海内文士,半在淮扬”之说。大诗人王士祯、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名书法家伊秉绶等 均在扬卅1 做过官,他们对扬州的文化繁荣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3 近代扬州盐商的住宅 一、盐商的民居群落 1 组群布局 清代扬州盐商住宅建筑规整紧凑,其组群布局基本上为单元组群,多是三间两厢的一宅数 进。这决非盐商们的财力不够,而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所致,历代政府对平民百姓的服 装、住宅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可途制。商人们的财力虽富可敌国,但也只有少数能跻身于官 场阶层,大多数还只是庶民百姓,因此在房屋的规模上不得不受到限制。其民居的大特色是 “总门”的运用,非常灵活地组成一个整体,在坊巷中大中藏小、集散成整,以适应聚族而居 的生活方式。 3 2 民居风格 扬州盐商多是徽州人,f 电 门的经济实力远比江南地主雄厚。徽商带来徽州的建筑匠师,使 徽州的建筑技术和艺术融入扬州建筑之中。同时,盐商为了迎接銮驾,孝敬皂帝,赢得恩宠和 赏识,又在建筑上参酌了京师款式。加上扬州地处南北之间,交通畅达,四商杂处,形成北方 官式风格与江南民间风格杂糅的建筑风格。 盐商们不惜一掷千金,兴建园林,极池、石、台、榭之美,由此催生了大批石工、土工、 木工、会工、漆工等能工巧匠,及砖雕、石雕、木雕等精良的建筑艺术。清人钱泳评论:“造 珠从周扬州置林和住宅吾林丛淡s 3 东南丈学硬学位论文 屋之工,当以扬州为第一。如作文之有变换,无雷同,虽数间之筑,必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 盖厅掌要整齐,如台阁气象;书斋密室要参差,如园亭布置”,这样形容清晚期以前的扬州盐 商住宅并非过誉。“扬州建筑与园林,j x l 格则多雅健”,扬州麓亳住宅的| x i 格,基本上体现在青 砖黛瓦的高墙大屋,雍容大度的磨砖门楼,简繁得宜的砖稚装饰和与住宅完美结合的园林中。 从墙面上看:扬州毪商住宅建筑的墙分为山墙、建瑶、槛簧、隔断墙和封火墙。扬州传统 建筑墙面多为青砖垒砌,为青灰丝缝断砖墙,清水原色,露出砖缝,质朴无华。清水做青砖墙 为江南建筑所常见,徽州所见的多为青灰丝缝整砖墙,青灰丝缝断砖墙是扬州传统建筑砌墙的 特色。山墙的顶端是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即封火墙。封火墙般为五山屏风式,一折一折由低 到高的上升,再一折一折由高到低的下降,每一折看似相同,其实有所变化,规整中蕴含着飞 动,宏大中镶嵌着小巧。:4 :槛墙则多由六角水磨砖贴面构成。匪墙亦由水磨砖或素面镶贴或 雕刻文饰。而隔断墙则多体现在室内的建筑中,起分割空间、增加功能、加深层次的作用。 从门楼上看:盐商住宅大门的门框一般都用青砖砌筑,上有门罩门楼,门楼多用青砖水磨 对缝扁砌,平整光滑,棱角整齐,狄缝横平竖直,缝细如丝,其研磨之精,叠砌之巧,令人叹 为佳绝。门罩多讲究双角起翘的小挑檐,下伸檐椽头,上覆小瓦,门楼砖雕配景简洁对称,刀 法精细。 从屋顶上看:屋顶均为青瓦,排列均匀整齐,屋脊厚重,有立瓦实脊也有透空花脊,屋面 坡度由其上升程度而定,舒缓适宜。无论与徽派建筑相比还是与苏南建筑相比,都显示了扬州 建筑的独具一格。 二、汪氏小苑 1 汪氏家族概况 汪氏小苑地处扬州东圈门历史街区地官第1 4 号,是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清末民初的盐商 住宅。 汪氏祖籍安徽旌德,祖传以制造销售皮货为业,嘉庆年闻在旌德地区颇有声望。咸同兵燹, 汪氏产业付之炬,汪氏先祖来扬投入盐号,到第二代汪竹铭时在盐业经营上已卓有成效。 汪竹铭生于咸丰十年,卒于民国十七年,享年6 8 岁,3 0 岁时任“乙和祥”盐号经理。取 得外江口岸江宁、浦口、六合的食盐专销权,并在仪征十二圩设有“乙和祥”分号。汪竹铭生 有四子二女。 长子汪泰阶,字伯平,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卒于民国2 4 年,主要负责“乙和祥”盐号外 事销售联络。 次子汪泰磷,字仲石,生于清光绪十八年,卒于1 9 6 6 年,主要负责“乙和祥”盐号内务, 后在上海从事房地产业。 4 - - 子汪泰科,字叔盈,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曾在南京继承汪氏皮货祖业。 四子汪泰第,字季高,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从事金融业,抗战前曾任中国银行扬州分行 行长,抗战中又迁扬州银行驻上海分理处负责人,1 9 4 2 年被“歹人”绑架后撕票。 康金擎汪氏小苑- 原汁原殊盐商住宅【、q 扬州:2 0 0 3 4 第章绪论 扬州沦陷后,汪氏家族离丌扬州逃难于上海。汪家的又一代人多为学有所成的高级知识分 子,有留美博士,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等。:;: 2 汪氏小苑的平面 “汪氏小苑”位于扬州东匿门历史磐区地富第1 4 号,是清朝末敷教商汪竹铭购买扩建的, 民国初年其长子汪泰阶率诸兄弟二次扩建,小苑占地面积三千平方米,建统面积一千七百多平 方米,是扬州保存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之一。 组群布局规整是汪氏小苑的特点。在汪氏小苑一千七百多平方米的建筑中,九十七问房屋 布局非常合理。进入大门是门房,与大门相对的是砖雕福裥,两侧是仪门、火巷。汪氏小苑的 建筑分为三路,作南北向排列。每一路又分为三进,互相连通。在分合自如,打开相互贯通, 关上自成一体的原则下,东、中、西三纵又有区别,但都是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每 进门门相对。三纵中东纵第一进为“春辉室”,中纵第一进题为“澍德堂”,而西纵第一进则称 “秋娉轩”,都是接待宾客的地方,而“澍德堂”居中为堂,东西两侧则为室为轩,这些都体 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住宅与庭院之间比例均衡,通胍采光充足,体现科学合理的人居环 境。 汪氏小苑除三纵三进主屋外,仆人居室、浴自j 花房、书斋花厅、轿房火巷等相关配套设施 也一应俱全。小苑后面紧靠书斋的后花厅,既可待客家宴,又可赏花休闲;既可协商议事,又 可品诗论赋,可算是一个多功能厅。小苑的花园,不象个园和何园那样与住宅分开,而是分布 于住宅四周,厅前屋后辟“可栖”、“小苑春深”、“迎曦”小苑,使住宅与小苑融为一体,曲 折多变,打破了传统的前宅后园的格局,形成了汪氏小苑鲜明的特色。 在汪氏小苑整体建筑中设计最独到之处应数船厅,她既依附于小花园,又单独成为一只非 常形象的船。汪家由于地势的原因,除了房屋建筑和四角花园外,在西界则余一块三角地带。 因此主人巧妙利用花园一角构成了船头,而越来越窄的地势便成了船尾,由于扬州当时盐运主 要靠船,那么建造一座船型休闲厅的寓意便不难理解了。 3 汪氏小苑的风格 汪氏小苑以住房为主,苑则为辅,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表现出徽式建筑与扬式 建筑相融合的种特殊风格。汪氏小苑与扬州其他古民居一样,每一进都有一个天井,虽与徽 式风格相似却又有不同之处。天井圆周主屋、厢房、耳房的房搪置有水槽,雨水顾槽导入造型 为金4 钱的地漏,意为“四水归堂”,亦有财源不断之意。一条通往后院的深幽火巷,两面墙上 摆布均匀的铁耙子和屋脊上错落有致的封火墙,都反映了扬州古民居的特点。 汪氏小苑的风格又是藏富不露。我们从外面看,既无铜环朱门,又无石狮把守,普通的墙 院普通的门,普通的青砖普通的瓦,而进入小苑之后,那就是又一番景色了。装修鼹琢精湛, 木跬、砖雕、石雕与装修、墙面、地面巧妙结合。交相辉映。用料取材珍贵,有会丝楠木、柏 木、杉木、花旗松、紫檀、花梨等。技法多样,有阴刻、平浮雕、浅浮雒、深浮雕、单面透雕、 双面透雕等。题材丰富,有几何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5 康金华汪氏小苑_ 原汁原珠盐商住宅【m 扬州:2 0 0 3 2 5 2 7 东寓大学硕学位论文 吉祥如意。文史蕴含深厚,门楣、石颤、雁额、楹联包含书法“楷、隶、行、草、篆”等,均 出自名家手笔。用典精巧,耐人寻味,且与小苑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汪氏小苑的建筑反 映了主人的治家j x l 格,既严谨、朴实,又不失大家之气,既讲究居住环境的舒适、方便、合理, 又终无大靛青的奢华、富丽之风。 第二章汪氏小苑的建筑装饰 j 、第二章汪氏小苑的建筑装饰 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功能,在精神功能的表现上,建筑与绘画、雕塑不同,它 不能彼描绘或塑造成任意的形象,而只能依靠群体的布局、空间的大小变化、房屋的整体形象 表现出一定的精神境界。 6 6 如果要迸步表现某种理念,那么就得依靠建筑装饰,依靠附 属于房屋上的雕刻、绘画、色彩等等,所以建筑上的装饰可以说是建筑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它直接记录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装饰作为纯粹艺术因素,一般为建筑所常需。中国 古代建筑的装饰范围很广阔,从各部的构件到各个局部,甚至到一个整体都体现出它的独特性。 在民居建筑中,无论是大门入口,还是过厅大堂:无论是屋脊山墙,还是梁架柱枋:无论是门窗格 扇,还是檐板栏杆,只要条件许可,都施有精美的装饰。同时,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又是 立体化的、浓郁的、多姿采的。民居装饰是利用当地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特长,因地制宜,就地 取材,通过石雕、砖雕、木雕、陶塑、灰塑、彩画等形式来体现装饰艺术美。其材料和制作方 法的区别,形成了质感、纹理、韵味、风格等各种效果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北方的四合 院到南方的天井民居不但施以彩画灰塑,木材上施以雕饰,而且充分运用了传统的石雕、砖雕 等工艺做法,结合当地的技艺特色,使民居呈现出丰姿多彩的风貌。 第i 汪氏小苑砖雕装饰 我国古代建筑,在装饰艺术方面有“三雕”,e p 砖雕、木雕、石雕。因为这三种材料都是 素面的,本身没有什么花纹,中国古建筑用这三种材料作为建筑主要构件,在建筑主要部位、 突出之处进行雕刻,达到美观的效果。他们在建筑中,或是单独出现,或是综合运用,既各具 特色又能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砖雕是从石雕发展而来的,它比石雕省工、经济,又吸取了木雕的工艺做法。在表现风格 上,砖雕既克服了木雕那种温和的面貌,又能像木雕样精细刻画;既能表现石雕的刚毅质感 又改变了石雕那种笨重的凿刻,形成了一种刚柔结合又质朴清秀的独特风格,故在民居中采用 较多。在建筑之中进行砖雕,这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法,必须要有能工巧匠来操作,般来看, 凡是建筑匕的砖雕,都是手制安装的构件,是在工地或工棚里制作完成后安装到建筑物上的。 砖雕安放的位置要能使主人或往来的人容易看得到,这就是要在完美处进行睢刻,在民居中, 砖雕般用于门楼、照壁、山面墙、窗楣、脊头、瓦檐、迟头、博风等处,庭院及祠堂中也常 用砖雕通花漏窗。 我国古代建筑e 的雕刻要选材完美才能进行,不能随便雕刻、安置。凡是要进行雕刻的砖, 6 楼庆西乡士建筑装饰艺术p 川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 0 咂前言 一7 一 东南大学硬上学位论文 都要预先特殊烧制,用于砖雕的砖质量要求高,需选用色泽白亮目质量上乘的青砖,并且要砖 泥均匀,砖的质地要细腻,表面平整,空隙较少,没有蜂窝和麻面,这样才合适。砖雕的工艺 方法是先用砖刨将砖刨平和刨光,然后进行雕刻与打磨,遇到空隙则需用油灰填补,边填边磨, 以保证色泽均匀,经久不变。砖雕采用锯、刻、凿、磨等多种工艺方法,在青砖上刻出各种人 物、花卉、鸟兽及图案花纹,最后将制好的面砖用粘接、嵌砌、勾挂等方法固定到所需部位。 砖雕有立雕、浮雕、透雕三类。砖雕最早用于嵌面的贴面砖,采用浮雕等石雕工艺做法, 多取砖作砍琢。立雕常见于屋顶脊饰,多窑作预制。花窗、漏窗多透雕。透雕则兼而有之,雕 琢砍削、砂磨水洗、砌接组装,做工精细考究、极势d 力。民居砖雕题材,以人物、动物、山 水、植物、有规律性的图案花纹为主,层次丰富,艺术表现力也较强。明清时的砖雕非常繁复, 而又精美,工艺也极精湛。 扬州传统住宅彩绘很少,石雕不多,木雕有些,在在可见的,则是青砖雕饰。扬州人选 择了简朴沉寂的砖雕,这未尝不是一种文化的选择。扬州地处平原,当地不产石材,这也是扬 州建筑中石雕不多而砖雕大显身手的原因之一。扬州砖雕不同于北方砖雕的壮硕雄放,也与闽 粤砖雕繁复细腻有别。它接受徽州砖雕的影响又自有个性:精巧决不纤弱,而表现为浑厚与洗 练、秀丽与健劲兼而得之。扬州砖雕明明花色奇巧,却不见铺陈堆砌,喧炽热烈:明明意匠生 新,却不露斧斤痕迹。从大至丈余的山花,到小不盈尺的挂牙、垛头,以图案装饰见长,纵有 人物画面,也少主题性大画。工艺以高浮雕为主,参以浮雕、线刻和镂雕,而以高浮雕尤为见 长,图象突现在开光中或地子上,构图饱满,主体突出,配景简约,层次十分清晰,空间感很 强。几何纹样多剔地浅起,棱线健劲,峭拔精神;花树人物则在高浮雕匕线刻,浑厚中不乏秀 丽清劲。圆雕和线刻作为高浮雕的辅助手段,镂雕只用在关键部位。 一、砖睢装饰的基本纹样 1 动物、植物 在动、植物形象中,汪氏小苑的砖雕使用了龙、鸱吻、凤、猴、蝙蝠、大象、牡丹、卷草、 柿子等,都具有特定的寓意。 龙在中国被认为是最大的神物,是神武和力量的体现,是超自然力的象征,是最高祥瑞的 艺术形象,为万物之长。u 7 传说它“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能“兴云雨,利万 物”,“注雨以济苍生”。龙能为老百姓做这样多的好事,自然受到老百姓的尊敬、爱戴、崇拜。 在汪氏小苑建筑的装饰里,龙象征着神圣,被雕刻在福祠上,有夔龙和草龙两种。夔龙初见于 古代铜器上,但是这里的夔龙是将龙头刻画得更形象,个小小的龙头也有嘴有眼,而将夔纹 加以简化,简化得如同回纹一样,回纹拐来拐去,形式非常自由,所以这样的夔龙可以放在不 同形状的构件上做装饰。回纹因其形象又称拐子纹,因此夔龙在民间又称为“拐子龙”。卷草 纹与龙头相结合组成的龙体称为“草龙”,由于卷草的形态比回纹更接近龙身,所以草龙更具 有龙那种奔放腾跃的神态,在形体上它也比拐子龙更为自由,更能适合装饰在建筑各种形状的 构件上。 7 叶笃毅,叶淑琴,叶应燧编绘中华吉祥图州b 京:中国旅游出版社,0 1 1 0 0 第二章汪氏小苑的建筑装饰 凤凰是传说中的一种瑞鸟,是鸟中之王。传说风凰为五行中离:k 臻化为精而生成的,它的 头像天,目像日,背像月,翼像风,足像地,尾象纬,是天地之灵物。“风穿牡丹”是汪氏小 苑每进主屋后f j | 1 楣上的砖雕装饰,风与牡丹花同是一种祥瑞图案形象。人们对它那优美、生 动、华丽的姿态非常喜爱,因此较多地应用、美化在各种各类装饰物上,象征着美好、快乐、 幸福的含义。 鸱吻是龙的第二子,龙头,阔口,身短。其性好望景色,好吞物品。另传说它有灭火的特 异功能,因此,常装饰在建筑屋脊两端,用它来镇火避灾。 8 8 在汪氏小苑的砖雕福祠上,其 顶上屋脊两端雕鸱吻,是仿殿堂屋脊两端做法。 蝙蝠的名字后一个字“蝠”与“福”字同音,因而蝙蝠也就成了“运气“幸福”的吉祥 象征。在汪氏小苑建筑的砖雕装饰里,蝙蝠的形象出现在福祠、门雀替、漏窗等局部。 “象”与吉祥的“祥”字谐音,所以象成为吉祥之物。象形体庞大,力气惊人,但却性情 随和,滤l d c 尔雅,安详端庄,知恩必报,它与人样有羞耻感,常负重远行,是兽中“德高望 重”者。象的形象出现在汪氏小苑的砖雕漏窗上。 “柿”与“事”谐音,人们办各种事都有一个愿望,希望顺利、顺心、顺畅。因此“柿” 也就成了“事”的代表,成为吉祥物的图形。柿的形象也出现在汪氏小苑的砖雕漏窗上。 2 器物 在汪氏小苑砖雕装饰题材里,常见的器物纹样是双钱。 2 几何形纹样 几何形纹样是指由直线、曲线组合而成的抽象图形,它不是任何动物、植物、器物、文字 的形象。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这种j 1 t g g 往往和其他纹样组合在起,或者让几何纹组合成一 种有规律的图案,成了几何纹样中种固定的式样。 在建筑装饰中,最常见的几何纹是回纹。比较讲究的还在回纹中间加各种动、植物的雕花 做装饰。在汪氏小苑的砖雕装饰中,回纹出现在仪门雀替和福祠上。 有种大方格组成的式样,四周加一点雕刻花饰,很象灯笼的外罩,被称为“灯笼罩”。 在汪氏小苑砖雕福祠的仿桶扇装饰上用了“灯笼罩”纹样。 大量的几何纹样并没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但是为了制作方便,多采取有规律的式样,因此 这种纹样具有一种形式美。 二、砖雕构件的空间应用 1 磨砖门 ( 1 ) 大门 座建筑的大门好比个人的脸面,脸面不但显示美与不美,而且从中还不同程度地能反 映出个人的性格,甚至于气质。大门也一样,它是人们进出建筑首先见到的形象,所以大门 叶笃毅。竹淑琴,叶应燧编娉中华吉祥图m j 七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 0 0 1 1 2 0 东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也被当作座建筑的门面或门脸,正象人的脸需要化妆、打扮一样,建筑的大门也要装饰,它 往往能反映出这座建筑的不同功能性质与艺 术上的不同风格,显示出建筑主人的财势与声 望。 古代把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家庭的名望成 为门望,凡选媳择婿都要选择对方家庭在财势 上与自家相当者,称为“门当户对”,可见门 在建筑上重要地位,它已经不是一座单纯供人 们出入建筑的大门,而成为个家庭、家族的 代表与象征了。 图2 - 1 古巷老宅 在我国南方地区,住宅大门常常做个门 罩,这是南方古建筑方面特有的种式样,而 且在大型住宅中更多。而南方的门罩,主要运 用贴砌墙壁之法。在南方的大型住宅,大门常 做墙门,门上做门罩,一方面是为显示大门的 重要性,使其更加突出、更加豪华,另外大门 有门罩还可以防雨,有重要的实用功能。一般 没有什么钱的人家,大门罩往往做得极其简 单,有钱人家的大门的门罩做得十分豪华。 图2 _ 2 大门 汪氏小苑的风格是藏富不露。我们从外面看,汪氏盐商名宅门前的门楼、墙面建筑极为普 通,如同寻常人家民居,既没有水磨砖雕的高大门楼,也没有朱漆铜钉的大门,又无石狮把守, 普通的墙院普通的门,普通的青砖普通的瓦。小苑大门面南,门头装饰及其简化,出檐很小, 仅以砖砌出平行线条,两端简练地仿照屋脊作砖雕鸱吻装饰。门内上方两角略做弧线勾勒,简 洁大方,不饰雕琢,质朴无华,不引人注目,其实是藏富不露。这是由于昔日社会背景下而形 成的,因为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事不断,从事盐业的盐商大贾如落日黄昏,不能与清 中叶相比,不过在落日中亦能透出几分辉煌。( 图2 1 ) 盐商汪氏的大门在外表上看和扬州古民居寻常人家大门形式差不多,对开实拼木门,外加 铁皮包镶,钉饰“五福盘寿”图案,旁置汉白玉雕饰石鼓一对,较高i , 1 c - i - 1 坎道。而入内留神 看细节却有与众不同之处,就门杠而言,设置就有三道不同形态的门杠,竖杠设两道,横杠设 道,丁字形的f 4 掌顶杠一道,这还不安全,在两扇对开门上再加匕道铁栓,其木杠直径有 小碗口粗,真是“铁将军把门,万夫莫开”。在门坎旁边方砖地面上,有两块汉白玉制作的“轱 辘线”( 古铜钱声0 ,平嵌在门杠下端窝中,门杠窝在扬州老房子较常见,但用汉白玉平嵌在 门杠窝中,唯往氏小苑独有。( 图2 2 ) ( 2 ) 仪门 中纵轴线进入汪氏大门,迎面是福祠,福伺左为仪门,右是火巷,这是扬州坐北朝南的传 第二章汪氏小苑的建筑装饰 统民居,一迸大门的常见形式。仪门为 水磨砖对缝砌筑,较大门考究,在白色 粉墙的映称下,更显得古朴雅致。按扬 州传统民居大门常规砌筑应比仪门要考 究些,而盐商汪氏大门却不如仪门考究, 这体现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汪氏藏富不 露的心态。 仪门门头也较简略,出檐较小,仅 以砖贴出简洁平行线条,两端以砖雕鸱 图2 3 仪门 吻装饰。内门上端有一组仿木作砖雕夔 龙纹雀替,线条亦劲健大方。下设门枕石一对。( 图2 - 3 ) ( 3 ) 穿门 汪氏小苑的每道穿门也都磨砖对逢砌筑, 门头亦飞檐翘角,仿屋顶形制。门内一对砖雕雀 替分别刻有一只倒飞的蝙蝠。青灰色的砖雕穿门 与白色的粉墙相映称,形象更加鲜明。( 图2 - 4 ) ( 4 ) 庭院门 汪氏小苑庭院门形式多样,有八角形( 图2 - 5 、6 ) 、 圆形( 图2 - 7 ) 等,皆为磨砖门宕。其中,正圆形的,如同一 轮满月,又被称为月亮门。月亮门本身也是园林的个景观, 在墙隔挡之中,突然出现个月亮门,人们望去,便看到门 内的景观。 图2 _ 4 穿门 图2 - 5 “遗庵”八角门 东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图2 - 6 后院“惜余”八角门,为佣人所住的 房间 图2 - 7 “一酣西褥”圆门 2 福祠 步入汪氏门内,迎面看到的是倚壁而置的磨砖雕饰福祠,俗称土地祠,是早、晚烧香敬神 及婚丧喜庆用的。在其他地方的民居中是看不到这种样式的福祠的,它是扬州古民居中特有的 形式。该福祠雕刻精美,图案讲究。其项上两端雕龙头、阔口、短身之神兽称“螭吻”,即传 说中龙生九子之第二子,海兽,生性好望景色,好吞物品,另传说它有灭火的特异功能,因此, 常装饰在古建筑屋脊两端,用它来镇火避灾去邪恶,该福祠仿照了这种做法。福祠屋脊由砖雕 卷草连绵缠绕至中间形成牡丹花,卷草象征着生生不息,牡丹象征着富贵,意为富贵连年不断 之意。滴水檐上有一排猴脸型雕刻,是希望他家的子孙后代光宗耀祖、世代封侯、加官晋爵。 福祠上飞檐磨砖砖檐下端两仿木作楞枋浮雕由新添配的夔龙花锦组饰,而下端两仿木作楞枋由 夔龙纹组成,其下仿木作隔扇雕宫式锦,整幅砖雕给人有繁富的感觉。( 图2 8 ) 第二章汪氏小苑的建筑装饰 图2 - 8 福祠 3 字额 在我国古建筑中用文字作为装饰题材的做 法是及其普遍的,建筑匕出现的文字最主要的功 能是赋予建筑个名称,这些文字都放在建筑物 比较醒目的地方,这个名称通常是以匾的形式挂 在门楣上,在门的两边还佐以对联来说明此建筑 的用途。这为数不多的字常常是请当时的名流或 当地的书法家撰写,请当地最好的工匠来篆刻, 制作十分精美讲究,最后演变成建筑物的一种富 2 - 9 居易 于文化品位的装饰。在民间居住建筑方面有“诗书 传家久,礼义振家风”之说。汪氏小苑里象这样的 字额比比皆是,楷( 图2 - 9 ) 、草( 图2 - 1 0 ) 、隶( 图 2 1 1 ) 、行、篆( 图2 _ 1 2 ) 皆有,精致的水磨砖砌 边框配以这样的文人题额,给 风雅的感觉。由此 也可以看出,用书法、文字来作为建筑中的装饰, 是我国古建筑的一种传统装饰方法,而且这装饰 方法已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图2 1 0 垲谦 东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图2 - 1 1 调羹 4 磨砖窗 汪氏小苑的磨砖窗主要以院墙窗为主,因为 窗的两面都在室外,为防雨雪的侵蚀,院墙窗多 用砖筑造。扬州学者朱江把花窗分为三种类型: 洞窗、漏窗、花窗。所谓“洞窗”就是通常所说 的“月洞窗0 也叫“空窗”,没有窗棂,是在砌 墙时砌出来的,这就等于个固定的取景框。所 谓“漏窗”即是以几何图案构成的“透漏窗”, 能起到使两院之间又隔挡又通透的设计构想。漏 窗的式样很多,它的花格与纹样也特别多。( 图 图2 - 1 2 挹秀 2 _ 1 3 、1 4 ) 所谓“花窗”是一种在壁洞内用支架堆塑成花草、树木、鸟兽画面的“壁窗”。民 间则一概呼之为“花窗 在小苑东纵三进的房屋与后园之问用道花墙进行了分割,花墙上有五扇砖雕漏窗,构图 各不相同。中间一扇窗户内容尤为丰富:整扇漏窗在规则的纵条纹中横贯三条砖雕装饰带,上 下两条装饰带均以方胜簇拥一只蝙蝠,一只倒飞蝙蝠,意为“福到”,一只正飞蝙蝠对着门意 为“福气临门”。居中的装饰带上以数只蝙蝠簇拥一只大象,大象寓意“吉祥”和万象更新。 整个窗户在房子后面的墙壁上,又为“必有后福”。整扇漏窗雕工及其细腻,且形象生动,呼 之欲出。( 图2 - 1 5 ) 第二章汪氏小苑的建筑装馋 图2 - 1 4 后墙漏窗 5 天井四周墙下阴窗 小苑三纵中每一进的天井四周墙下阴窗均 有砖雕图案,或福、禄、寿( 图2 - 1 6 ) 、禧等, 或双钱( 图2 - 1 7 ) 、花卉等,美好意愿隐含其中。 图2 - 1 5 “必有后福” 图2 - 1 6 寿 东南大学硕学位论文 图2 - 1 7 双钱 6 槛墙清水砖拼六角景 槛墙为槛窗下面的墙,汪氏小苑的槛墙常以 六角形水磨砖贴面装饰。( 图2 - 1 8 ) 7 庭院花墙 庭院里波浪起伏的花墙,使小苑凭添了许多 生动和灵秀的韵味,南方园林常用。墙头的滴水 均刻花卉。( 图2 - 1 9 ) 第二节汪氏小苑木雕装饰 图2 - 1 8 六角铸 图2 1 9 花墙 中国传统建筑木装修主要分为内檐装修和外檐装修两大类。内檐装修是根据需要将建筑物 第二章汪氏小苑的建筑装饰 的内部分为若干个大小空间的间隔物,以及内部的陈设、装饰等,具体包括室内隔扇、屏风、 罩、橱和天花、藻井等。外檐装修则是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间隔物,如门、窗等,它不但具 有挡寒暑、遮风雨的功能,还可以解决室内的通风、采光等。 木雕是民居用得最多的一种雕饰。木雕的种类很多,有线雕、隐雕、浮雕、透雕、混雕、 嵌雕、贴雕等,以浮雕、透雕为主。多施在建筑内檐的藻井、天花、梁架、木隔断和外檐的门、 窗、护栏等木装修中。木材质地柔软,易于加工,因而可以雕成各种粗、细、直、曲、凸、凹的 纹样图案,一般木面多不施彩画和油漆,只是素面或涂素油露木纹。利用不同的材质和雕琢技 法,在不同的部位采用各种丰富变化和精细的图案,充分体现木雕的艺术特征。 一、木雕装饰的实用领域 1 房屋门 这是指单幢建筑的门,人们通过它们才能真正进入到室内。统观民 居建筑房屋的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成排的隔扇门( 图 2 - 2 0 ) ,另叫是单座的木门。 隔扇门就是安装在两根柱子之间,成排相连的门,中国木结构建筑 2 - 2 0 隔扇fj 由立柱和梁枋构成房屋的框架,在柱子之间填 以墙体和门窗围合成室内的空间。安装在两根 柱子之间的隔扇门多为扇接着扇,视两柱 的间距而定,有的分为四扇,大开间也有分为 六扇的,但总是双数,以保证同时开的两扇能 够居中。这样的隔扇门平时只需开启中央开问 的中心两扇,人多时可以开启中央开间的所有 隔扇,遇到宾客满座的特殊时日,也可以打开 图2 2 1 裙板几个开间的隔扇门,所以在使用上很灵活。其 次在制造上因为隔扇形式统一,制造起来也省工省料,比较方便。隔扇门的基本形式是由木料 构成长方形框架,框架内分隔为上部的梅0 和下部的裙板( 图2 - 2 1 ) ,- 老- 2 _ 问有块绦环板。 如果隔扇太高,则在上、下两端还可以各增加一块上绦环板和下绦环板。裙板和绦环板都是实 心木板。 隔扇门和建筑的大门样,也需要进行装饰。扇隔扇门,上下各部分都可以进行装饰。 下面的裙板因为属于格扇下部,不是人们视线的中心,所以往往装饰较简单,木板e 有些浅浮 雕的花纹,或者只有一些几何纹组成的边框。隔扇中段的绦环板离人的视点最近,光线也亮, 又加以这里是块木板,可以任意雕刻,所以成了隔扇装饰的重点。如果隔扇的上下两头都有 绦环板,由于它们的位置距人的视点较远,所以板面的装饰比较简单,多不用有情节的木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