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ppt课件_第1页
乳腺疾病ppt课件_第2页
乳腺疾病ppt课件_第3页
乳腺疾病ppt课件_第4页
乳腺疾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房疾病,1,部位,成年女性的乳房位于胸壁浅筋膜前后叶之间上起前胸第2肋骨下至第6肋骨内侧止于胸骨缘外侧达腋中线,2,每一乳房有15-20个呈轮辐状排列的腺叶lobe腺小叶lobular腺泡小乳管小乳管输乳管(15-20个)输乳管窦乳头,腺叶,乳管,3,A:输乳管B:乳腺小叶C:输乳管窦D:乳头E:脂肪组织F:胸大肌G:肋骨腺体放大示意图A:正常腺体细胞B:基底细胞膜C:腺体中央,4,输乳管窦乳管内乳头状瘤好发处,乳房悬韧带(Coopers韧带):每个腺叶周围有纤维束与皮肤和胸大肌筋膜相连。,5,妊娠及哺乳期,乳腺增生腺管延长分泌乳汁,绝经后,腺体萎缩,脂肪组织代替,乳腺,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激素,卵巢,乳房的生理,6,淋巴引流lymphaticdrainage,淋巴网非常丰富;胸大肌外侧缘腋窝淋巴结内侧淋巴液胸骨旁淋巴结双侧乳房交通淋巴网流向对侧乳房深部淋巴腹直肌鞘肝镰状韧带肝,7,淋巴液输出途径,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外侧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部分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继续流向锁骨上淋巴结;一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一侧乳房的淋巴液可流向另一侧乳房;乳房深部淋巴网可与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巴管相通,从而可通向肝。,8,乳房的检查方法,视诊扪诊特殊检查自我检查,9,乳房检查,(一)视诊细致的视诊可获得很多有诊断意义的体征。1一般观察2乳头3乳房皮肤(二)触诊了解乳房有无肿块及其性质。,10,视诊,双乳的大小、位置和外型是否对称;乳房表浅静脉有无扩张一侧,常是晚期乳癌或肉瘤的象征;双侧,常是妊娠、哺乳或颈部静脉受压。局限性凹陷(localizedretraction),外观,11,局限性隆起-较大的肿块存在,局限性凹陷-深部肿瘤或脂肪坏死灶侵及Coopersligaments并使之收缩,12,乳头,双侧对称,指向前方并略向外下。乳头凹陷先天性、乳头深部Ca。乳头皮肤湿疹样病变:Pagetsdisease乳头凹陷Pagetsdisease,乳头凹陷,13,乳房皮肤,乳房皮肤发红化脓性炎症,皮肤大范围的发红、充血、水肿超过整个乳房1/3以上炎性乳癌可能。皮肤暗红慢性炎症橘皮样变(lapeaudorange)皮下淋巴管阻塞所致(Ca)橘皮样变炎性乳癌,14,炎性乳癌inflammatorybreastcancer,15,触诊Palpation,重点了解乳房有无肿块及其性质检查时用手指掌面循序轻扪乳房内上、外上(包括角状突出)、外下、内下、中央(乳头、乳晕)各区。禁忌用手指抓捏乳房组织区域淋巴结,16,腋窝淋巴结检查,17,乳头溢液(nippledischarge),溢液来自哪一个乳管、有无肿块触及。溢液的性质和可能的原因鲜红色血性溢液多见于乳管内乳头状瘤,少数为乳管内癌棕褐色溢液乳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8,乳头溢液(nippledischarge),黄色或黄绿色溢液多为乳腺囊性增生偶见于乳癌血性溢液乳头状瘤或乳癌乳样溢液终止哺乳后,药物或肿瘤使泌乳素升高浆液性无色溢液正常月经周期、早期妊娠或乳腺囊性增生病,19,特殊检查,1乳头溢液2乳房X线钼靶检查3其他物理性检查4活组织病理检查,20,特殊检查,乳房X线钼靶检查可早期发现90%以上的乳癌,能在比摸到肿块更早发现乳癌,21,唯有病理诊断才是确诊的金标准,22,急性乳腺炎,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产后哺乳的产妇,发病多在产后34周。,23,急性乳腺炎,病因:1乳汁淤积乳头发育不良;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乳管不通。2细菌入侵乳头破损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口含乳头而睡或婴儿患口腔炎也有利于细菌直接侵入乳管。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4,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身体状况三.心理-社会状况,25,临床表现,最初感乳房肿胀疼痛;患处出现有压痛的硬块,表面皮肤红热;同时可有发热等全身表现。炎症继续发展,则上述症象加重,此时,疼痛呈搏动性,病人可有寒战、高热,脉率加快。患侧腋窝淋巴结常肿大,并有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炎块常在数天内软化而形成脓肿,表浅脓肿容易发现,深部脓肿常需进行穿刺才能确定。乳房脓肿可能是单房的,但较多呈多房性;穿破乳管而自乳头流出脓液。,26,诊断,1.有乳头创伤或乳头发育不良史,开始有发冷、而后高热、寒战、头痛、乳房胀痛或搏动性疼痛。2.早期乳房肿胀,局部硬结,进而红、肿、热、压痛;形成脓肿则有波动感,感染表浅者可自行破溃;患侧腋窝淋巴肿大、压痛。3.全身反应有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寒战,可并发败血症。4.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27,治疗,1.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排空乳汁。早期休息,暂停患侧乳房哺乳,清洁乳头、乳晕,促进乳汁排泄(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2.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理疗。3.早期可采用青霉素80万100万U加1%2%普鲁卡因10ml溶于等渗盐水1020ml中,在肿块周围封闭注射。,28,治疗,4.全身应用抗生素。为防治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5.中药清热解毒剂。6.脓肿已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口一般以乳头、乳晕为中心呈放射形,乳晕下浅脓肿可沿乳晕做弧形切口,脓肿位于乳房后,应在乳房下部皮肤皱襞12厘米做弧形切口。,29,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2.体温过高3.知识缺乏,30,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饮食护理,卧床休息2.对症处理二、病情观察三、治疗配合1.防止乳汁淤积,暂停哺乳,排空乳汁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散、局限3.控制感染4.对症处理5.切口护理四、心理护理,31,五、健康指导1.指导产妇正确哺乳2.保持乳头和乳晕清洁3.纠正乳头内陷4.处理乳头破损5.预防或及时处理婴儿口腔炎症,32,预防,关键在于避免乳汁郁结,同时防止乳头损伤,如果乳头已有破损或皲裂时,应暂时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待伤口愈合后再行哺乳。并保持清洁。妊娠期应经常用温水、肥皂洗乳头,纠正乳头内陷。如果有乳头内缩者,应将乳头轻轻挤出后清洗干净。,33,乳腺癌,34,乳腺癌是全世界妇女第一位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每年约以2%的速度递增,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地区,每7-10个妇女中有一人在其一生中会患乳腺癌,其发病率约为亚、非、拉美地区的4倍。近年来新病例数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超出全球1至2个百分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妇女第一位恶性肿瘤。,35,病因,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数,其中又以4549岁(更年期)和6064岁为最多,这说明发病与性激素变化有很大关系。更年期妇女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以致垂体前叶的活动加强,促使肾上腺皮质产生雌激素。在6064岁左右,肾上腺皮质又可产生较多雄激素。这些激素的变化都可引起乳房腺体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36,病因,通常认为乳癌发病的易感因素包括乳癌家庭史(尤其是生母或同胞姊妹患有乳癌),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晚于52岁,40岁以上未孕,第一胎足月产晚于35岁,另一侧乳房曾患乳癌,上皮增生活跃的乳腺囊性增生病等。此外,有人认为高脂饮食也是乳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37,乳腺良性疾病: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移民到美国的日本妇女及出生于美国的第一代日本移民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当地妇女没有区别*肥胖:脂肪组织中的雌激素增加电离辐射:斗蓬野照射后,38,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年龄40岁雌激素暴露时间长者如:月经初潮早、绝经晚者。雌激素替代治疗者。终身不孕者家族史:发病可高出2-3倍肥胖和脂肪饮食对侧乳房患病史,39,病理类型,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及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此型均属早期,预后较好。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原位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未超越小叶范围)。此型仍属早期。,40,病理类型,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髓样癌),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此型一般分化高而预后尚好。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者),单纯癌,腺癌等。此型多分化低而预后差。5其他罕见癌。,41,转移途径,1直接浸润直接侵入皮肤、胸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2淋巴转移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个输出途径扩散。其中主要途径有二: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癌细胞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以后可通过同样途径侵入静脉血流。,42,转移途径,3血运转移以往认为血运转移多发生在晚期,这一概念已被否定。研究发现有些早期乳癌在临床发现肿块之前已有血运转移。癌细胞除可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侵入血循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在骨骼依次为椎体、骨盆、股骨。,43,护理评估,44,临床表现,乳癌最早表现是患乳出现无痛、单发的肿块。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因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未出现肿块的隐性乳癌或微小乳癌并无临床征象,常系普查中借X线检查发现的。,45,体征早期:小肿块质硬,活动度稍差;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生长速度快。乳头内陷/偏斜、表面皮肤凹陷“酒窝征”。淋巴结肿大散在、质硬、无痛、可被推动、数目少晚期:皮肤的桔皮样变,皮肤多个结节,肿块局限性隆起;淋巴结多、粘连成团,上肢肿胀,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变硬,46,患侧单发、无痛小肿块皮肤改变:酒窝征、桔皮样改变晚期肿块可固定,皮肤破溃,易出血腋窝淋巴结肿大或融合、固定转移至肺、肝、骨时出现相应症状,47,转移症状骨转移:骨痛,病理性骨折,行走不便。肺转移:胸膜转移无症状胸闷,呼吸困难,痰中带血肝脏转移:早期可无症状,后期肝脏肿大,肝脏有大小不等的结节,一般状况迅速恶化。脑转移颅内高压症状,失语等。,48,诊断,乳癌在乳房肿块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不少良性肿块又有恶变可能。所以,对女性乳房肿块应倍加警惕、仔细检查,以防漏诊或误诊。如果临床表现典型,多数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因表现不典型(尤其是早期病例)而误诊为良性肿块者并不少见。为此,要注意进行鉴别,各种特殊检查方法,特别是活组织切片检查,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9,诊断diagnosis,认真查询乳腺癌易患因素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过早或闭经过迟、大于40岁未育、一侧乳房曾患癌。对乳腺出现的任何异常均应查明原因乳头溢液、乳房腺体局限性增厚、乳房痛、不明原因的乳晕皮肤水肿、乳头糜烂经反复局部治疗无效、乳头回缩、皮肤局限性凹陷乳癌的鉴别诊断乳腺囊性增生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房结核等,50,乳腺癌临床分期,1988年修订的方案已纳入我国卫生部编订的乳癌诊治规范,简要内容如下:T0:原发癌瘤未查出。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T1:癌瘤长径2cm。T2:癌瘤长径2cm,5cm。T3:癌瘤长径5cm,炎性乳癌亦属之。T4: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51,乳腺癌临床分期,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52,乳腺癌临床分期,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组合,可把乳癌分为以下各期:0期:TisN0M0;期:T1N0M0;期:T01N1M0,T2N01M0,T3N0M0;期: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期:包括M1的任何TN。,53,辅助检查,1乳头溢液2乳房X线钼靶检查3其他物理性检查4活组织病理检查,54,临床体检(月经来潮后第911天)乳腺X线摄影:可以早期发现1cm以下的肿瘤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在80%-85%组织学检查,辅助检查,55,治疗,长期以来,人们对临床未有转移的乳癌认为是一个局部病变,故以根据解剖原则进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近年有人认为乳癌一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即使是无淋巴结转移的第一期病例,仍有10%16%死于血运转移。所以,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并不能提高疗效,尽管手术仍属治疗乳癌的主要手段。当前在治疗中采用的方针是尽早施行手术,并辅以化学抗癌药物、放射、激素、免疫等措施的综合治疗。,56,手术,化疗,放疗,激素免疫疗法,治疗Treatment,57,治疗原则treatment,个体化乳腺癌外科治疗。个体化全身性综合治疗,,58,手术治疗,适应证:I、II期;III期禁忌证:主要器官严重疾病、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有远处转移,59,(一)手术治疗,乳癌根治切除术自1894年问世以来,长期都是治疗乳癌的主要手段,并取得一定疗效。根据大量的病例统计,乳癌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50%,10年自下而上率约为30%。近年,早期尚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施行根治切除术的5年自下而上率已逾80%。根治术的要求是将整个患病乳腺连同癌瘤周围至少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胸肌和其筋膜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整块切除之。手术范围上至锁骨,下至腹直肌前鞘上段,外至背阔肌前缘,内至胸骨旁或中线。,60,1、乳腺癌根治术(radicalmastectomy)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extensiveradicalmastectomy)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odifiedradicalmastectomy)4、全乳房切除术(totalmastectomy)5、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lumpectomyandaxillarydissection),手术方法,61,乳腺癌手术方式的演变,60年代乳腺癌根治术,70年代乳腺癌扩大根治术,80年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90年代乳腺癌保乳根治术,90年代后期保乳保腋根治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目前的主要术式,研究的热点,6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63,(二)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后长期随访发现,凡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5年内仍将有2/3病人出现癌复发。如受侵犯的淋巴结达到或超过4个,则复发率更高。这些情况提示大多数病人在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时,实际上已有血运性播散存在,只是未被发现而已。为此,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64,(三)放射治疗,除少数手术前应用外,通常用于手术后,以防止局部复发。一般认为其疗效是肯定的。但对确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癌,不必常规进行放射治疗,以免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如手术时已有转移,应于术后23周,在锁骨上、胸骨旁或腋窝待区进行放射。放射治疗对于孤立性的局部复发病灶,以及乳癌的骨骼转移灶均有一定姑息性疗效,但作用限于照射部,且受设备条件的限制。单纯放射治疗效果不满意。,65,(四)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乳癌是非治愈性的,但对于激素依赖性乳癌却可收到不同程度的姑息疗效。癌细胞胞浆和胞核内雌激素受体(ER)含量愈多,其激素依赖性也愈强。而且应牢记,闭经前发生的乳癌与闭经后发生的乳癌在治疗上有所不同。,66,护理诊断,(一)体像紊乱(二)躯体活动障碍(三)潜在的并发症(四)缺乏保健知识,67,护理措施,一手术前护理二手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2病情观察3治疗配合4心理护理,68,预防Prevention,乳腺癌是与生活方式有关的一种肿瘤,合理的生育计划及饮食习惯可能降低乳癌的危险。90%的乳癌是由患者本人发现的,定期自我检查及对高危人群的普查,有助于早期发现。,69,自我检查,90%的乳腺癌是由患者本人首先发现的,定期自我检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疾病的有效手段。,BeforeAMirror,70,洗澡时,71,躺下,72,乳房良性肿瘤,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房囊性增生病,73,乳房纤维腺瘤,青年妇女和女孩的常见肿瘤发病年龄2125岁最多见15%病例是多发性纤维腺瘤病因:雌激素水平过高临床表现:乳腺单发的肿块,乳房肿块活动度大,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无疼痛,可有压痛。经期后肿瘤大小无改变。,74,临床表现,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胀痛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它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胀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典型的表现,但缺乏周期性并不否定其存在。2.肿块常为多发性。肿块呈结节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并无粘连而可被推动,但与周围组织的分界并不清楚。,75,治疗,乳房纤维腺瘤虽属良性,但有恶变可能(上皮部分恶变为癌,结缔组织恶变为肉瘤),一旦发现,应予手术切除。手术可在局麻下施行。显露肿瘤后,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切下的肿块必须常规地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76,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见于任何年龄的成年妇女,4050岁发病者最多75%发生在乳晕下方的输乳管内单个的导管上皮增生性肿瘤瘤体很小、质软,带蒂而有绒毛,极易出血常不易被触及。,77,临床表现乳头分泌血性液体,轻压乳晕区,可见乳头溢出血水,有时可及质软的肿块,可伴疼痛(较大的肿瘤堵塞乳管),一但积血排出,症状消失。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症状和体征,导管造影/导管镜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