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宋经筵制度及其历史作用.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宋经筵制度及其历史作用.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宋经筵制度及其历史作用.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宋经筵制度及其历史作用.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宋经筵制度及其历史作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暑詈鼍曼詈曼詈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鼍曼鼍兽兰曼曼蔓! 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皇皇皇曼寰曼曼鼍曼蔓曼鼍曼皇m m m mm m 鼍曼! 曼曼曼寰曼璺曼曼皇皇皇曼曼曼曼曼曼! 曼皇曼曼 摘要 “经筵”指的是封建帝王为研读经史,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 经筵制度就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相对完善、全面的制度体系。它起源于 汉,发展于唐,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宋代基本达到成熟。 宋代是经筵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南宋时期,经筵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一套较 为科学的制度体系。首先,经筵制度作为皇帝制度中的一部分在对皇帝的教育及个人素 质的培养、治国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在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的宋代,经筵制度的存在是对皇权的一种约束。此外,经筵制度还为宋代皇帝提供了一 条获得群臣及民间信息的通道,一个君臣交流的平台。特别是南宋后期,在与理学结合 之后,经筵制度更是体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经筵制度对于南宋政治文化诸方面的研究 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学界对于南宋经筵制度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尤其对于经筵 制度与理学的关系问题,鲜有学者提及。 本文以南宋经筵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追溯前代探寻南宋经筵制度之源流,对照北 宋确定南宋经筵制度之沿袭。对南宋经筵制度的发展及历史作用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 讨。文章通过对经筵制度产生、发展直至成熟的几个重要时期的追溯,对经筵制度源流 进行了论述,并具体阐明了各阶段经筵制度发展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然后,从南宋经 筵制度的重建、其结构及运行机制、南宋经筵官的情况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南宋经筵制 度的建立、其管理机构及职官设置、经筵开讲的具体情况、经筵讲读的主要内容、经筵 与理学的关系、经筵官的选任及待遇等做了较为详细地论述。最后,就南宋经筵制度的 历史作用进行了讨论。其中包括南宋经筵制度对皇帝个人素质的提高及对其施政的影响 两方面。 关键词:南宋;经筵;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j i n g y a n ”i sak i n do ft e a c h i n ga c t i v i t ys p e c i f i c a l l ye s t a b l i s h e db ya n dh e l df o rt h e f e u d a le m p e r o r st os t u d ya n da n a l y z eh i s t o r i c a lc l a s s i c sa n di m p r o v et h e i ro w nc u l t u r a l a t t a i n m e n t s t h es y s t e mo f “j i n g y a n ”c o n s i s t so fas e r i e so f , b a s e do nt h i s ,r e l a t i v e l ym a t u r e a n da l l - a r o u n di n s t i t u t i o n s i to r i g i n a t e di nh a nd y n a s t y , g o t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a n gd y n a s t y a n d ,t h r o u g hal o n gp r o c e s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b a s i c a l l ym a t u r e di ns u n gd y n a s t y t h es u n gd y n a s t y , e s p e c i a l l ys o u t h e r ns u n gd y n a s t yw a sa ni m p o r t a n tp e r i o df o r j i n g y a n s y s t e mt od e v e l o p i tw a si nt h a tp e r i o dt h a t j i n g y a n s y s t e md e v e l o p e d i n t oas e t o f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s c i e n t i f i ci n s t i t u t i o n s f i r s to fa l l ,a sap a r to ft h ei m p e r i a ls y s t e m ,i tp l a y e d ad e c i s i v er o l ei ne d u c a t i n ge m p e r o r s ,c u l t i v a t i n gt h e i rp e r s o n a ls t u f fa n di m p r o v i n gt h e i r c a p a b i l i t yt or u l et h ec o u n t r y ;s e c o n d l y , i t se x i s t e n c ew a sar e s t r a i n to v e rt h ee m p e r o r s p o w e ri nt h es u n gd y n a s t yw h e n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o fa u t h o r i t yg o ti n c r e a s i n g l ys t r e n g t h e n e d ; b e s i d e s ,t h es y s t e mo f “j i n g y a n a l s op r o v i d e dac h a n n e lf o re m p e r o r so fs u n gd y n a s t yt o a c k n o w l e d g ei n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 t h ec o u r t i e r sa n dt h e g r a s s r o o t sa n dap l a t f o r m 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e m p e r o ra n dh i sc o u r t i e r s j i n g y a n s y s t e mt o o ko nd i f f e r e n t f e a t u r e s ,e s p e c i a l l yi nl a t es o u t h e r ns u n gd y n a s t y , a f t e r i t s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l i x u e ( a c o n f u c i a ns c h o o lo fi d e a l i s tp h i l o s o p h yo ft h es u n ga n dm i n gd y n a s t i e s ) t h i se s s a ym a i n l yr e s e a r c h e s j i n g y a n ”s y s t e mi ns o u t h e r ns u n gd y n a s t y , r e t r a c e si t s o r i g i n c o m p a r e sw i t ht h en o r t h e ms u n gd y n a s t yt oa s c e r t a i n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o ft h i ss y s t e mi n s o u t h e r ns u n gd y n a s t ya n dm a k e sp l e n t yd i s c u s s i o n s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o u to fi t t h i se s s a yf i r s t l ye x p o u n d st h eo r i g i no f “j i n g y a n s y s t e mb ys e v e r a l i m p o r t a n tp h a s e ss u c ha sh o wi tc a m ei n t oe x i s t e n c e ,d e v e l o p e da n dg o tm a t u r ea n di l l u s t r a t e s i t sm a i nf e a t u r e si ne a c hp h a s e ;t h e nt h i se s s a yp u t si t sh a n d si n t os u c ha s p e c t sa st h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j i n g y a n s y s t e mi nt h es o u t h e r ns u n gd y n a s t y , i t ss t r u c t u r ea n do p e r a t i n g m e c h a n i s ma n dt h e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o no n j i n g y a n c o u r t i e r so fs o u t h e r ns u n gd y n a s t yt o d i s c u s si nd e t a i l s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 j i n g y a n s y s t e mi ns o u t h e r ns u n gd y n a s t y , i t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o r g a n sa n do f f i c i a l s ,d e t a i l so n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s e r v i n gs t u d y , m a i nc o n t e n to f l l a b s t r a c t s e r v i n gs t u d y , 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j i n g y a na n dl i x u e ( ac o n f u c i a ns c h o o lo fi d e a l i s t p h i l o s o p h yo ft h es u n ga n dm i n gd y n a s t i e s ) a n dt h em e t h o d st oc h o o s e “j i n g y a n o f f i c i a l s a sw e l la st h eo f f i c i a l s t r e a t m e n t ;i nt h ee n d t h i se s s a yd i s c u s s e s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r o l eo f j i n g y a n s y s t e mo fs o u t h e r ns u n gd y n a s t y v 矿h i c hi n c l u d e si t se f f e c t sb o t ho n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t h ee m p e r o r sp e r s o n a lq u a l i t ya n dh i s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p o l i c i e s k e y w o r d s :s o u t h e r ns u n gd y n a s t y ;j i n g y a n ;d y n a s t i e ss e r v i n gs t u d y ;e m p e r o r s l e c t u r e r ;c l a s s i c s e x p l a n a t i o ni nh a l lo fv e n e r a t i o no fg o v e r n a n c e 1 1 1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圣盘盈日期:丕塑星年生月监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洞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0 。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4 ) 作者签名:墨歪歪日期:趟年上月尘日 导师签名:薹王童二笃l 日期:址旺月丝日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t 南缘矬驯应盖婪历更移阐刃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蝴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f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 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 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 学的书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 容。如果违反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墨盘丕日期:巡墨年上月丝日 作者签名:釜7 1 塾 一 导师签名:丝套鲜 日期:五丝墨年量月也日 日期:盟年二月互日 绪论 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绪论 “经筵 指的是封建帝王为研读经史,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 “经筵官”也称“讲读官”,即为皇帝讲读经史的官员。“经筵 一词最早见于宋代,但 皇帝的御前讲席早在汉、唐就已经出现。据宋人林骊的古今源流至论记载,“经筵” 始于西汉宣帝。甘露三年( 前5 1 ) ,汉宣帝“诏诸儒讲五经同异”于石渠,“太子太傅萧 望之等平奏其议。 宣帝“亲称制临决焉。”宋人林翱认为“经筵之所始乎此。 罾东汉 章帝就曾仿效宣帝故事,“命诸儒于白虎观讲五经”锄,并做成一部白虎议奏。东汉 显宗时“张酣数侍讲于御前,”灵帝时,杨赐为张酷所举荐侍讲于华光殿中,刘宽也应 诏“拜大中大夫侍讲华光殿。但是此时的侍讲“虽有侍讲之号而未以名官”勖。直至唐 开元三年( 7 1 5 ) ,唐玄宗出于“每读书有所疑滞,无从质问”的原因,提出选儒学之士 入内侍读,于是“命马怀素、褚无量更日侍读” ,并于“十三年( 7 2 5 ) 置集贤院侍读学 士、侍读直学士 卿。五代之时,由于战乱,讲读制度一度废止。宋王朝建立后,实行 重文抑武的政策,上至皇帝,下至群臣均表现出对儒学的关注。太祖曾置讲席,诏宗正 丞赵孚为其讲解周易,又曾因久闻处士王昭素之名而诏其入宫讲周易乾卦。太 宗太平兴囤八年( 9 8 3 ) 平定各割据政权后“开经帏”,任命吕文仲为翰林侍读,林骊认 为此举“实国朝经筵之始”。其后的宋代各帝均十分重视经筵制度,大多于即位之初 即开经筵。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高宗仓惶南渡,偏安一隅。然而即便是在逃亡过 程中也不忘重建经筵,此时虽然未实开经筵,却已经设立了讲读官。并于定都临安后就 迅速恢复了经筵讲学。宋代的经筵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完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宋以前的各朝虽有讲读之例,但并非常制,而宋代则将经筵讲学作为一项常设制 度坚持下来;其次,前代的讲学内容相对广泛,有时甚至连佛经都在讲读之列,而宋代 也( 汉) 班同汉书卷八宣帝纪第2 7 2 页。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 9 6 2 年版。 毽( 来) 林翱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九。台北,商务印二牿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誊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九。 毡( 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四职官八第4 9 1 页。中华书局影印万有_ 1 5 库十通本,1 9 8 6 年9 月版。 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唐纪2 7 第6 7 1 1 页。中华j t t 局点校本1 9 5 6 年6 月版。 哑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九。 乞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九。 1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十学位论文 皇量曼皇曼曼曼量曼皇曼曼鼍曼鼍曼曼量寡曼舅舅鼍量詈曼曼皇舅皇詈鼍鼍gh i 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皇曼曼舅曼寡曼曼兰皇! 曼 则主要突出了儒经的地位。宋以后的几个朝代,经筵制度逐步完善,一直持续到封建制 度瓦解。 宋代经筵制度研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宋代经筵制度上承汉唐, 下启明清,正处于制度化、完善化的关键时期。这就决定了它突出的地位。其次,经筵 制度作为皇帝制度中的一部分在对皇帝的教育及个人素质的培养、治国能力的提高等方 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整体来看,有宋一代的帝王们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文化修养 较高的君主。这与宋代帝王注重经筵讲学显然是分不开的。而被皇帝奉以“师傅”之礼 的经筵官们享有很高礼遇,与皇帝有着亦师亦臣的微妙关系,加之与皇帝接触的机会较 多,他们对皇帝的影响力自然也不可小视。第三,在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宋代,经筵制 度的存在是对阜权的一种约束。士大夫们期挈事帝可以法先王之仁政以成就高尚的君 道,便借经筵讲学之机对皇帝进行一定的规谏。第四,在讲筵之上,皇帝经常会询问经 筵官有关朝廷和民间的情况。经筵成为皇帝获得群臣及民间信息的渠道之一。第五,经 筵成就了皇帝与群臣交流的另一个平台。在讲学过程中经筵官与皇帝的交流往往不仅仅 是经文,还涉及到许多时政问题。皇帝借经筵体察下情,经筵官们也不失时机的阐述自 己的治国方略。第六,南宋的经筵制度与理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南宋后期以理学为官 学,南宋的经筵官又大多是理学家,在理学发展过程中经筵制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研究经筵制度对于研究宋代政治文化等诸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宋代经筵制度的研究,史学界至今尚未有专著出版。但论文及内容有所涉及的 著述则有不少。朱瑞熙先生的宋代经筵制度锄是唯一一篇专门研究经筵制度的文章。 其文章论述了宋代经筵官的设置、编制及管理机构,经筵官的人选和委任,经筵开讲的 时间和场所,讲读的方式和方法、讲读的内容和讲义、“故事等教材的编写,经筵官 的待遇,经筵制度的历史作用等等。这篇文章分类明确,内容涉及经筵制度的方方面面, 对我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然而朱先生的文章所介绍的是两宋经筵制度的情况,碍 于篇幅,有些问题介绍的过于简练。尤其是南宋经筵制度的内容论述的还不够详尽,这 也为我的论文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j 朱瑞熙宋代经筵制度,载中华文史论丛第5 5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6 年1 2 月。 2 绪论 朱瑞熙先生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是一部对宋代政治制度研究的较为全面, 介绍较为详细的专著。其中经筵制度被列在皇帝制度一章中,由于仅为二节,其内容只 是笼统的介绍了宋代经筵制度的情况,所占篇幅较小,叙述的问题也显然不够细致全面。 此外,在本书第三章“中央决策体制”的第二节“决策的依据和信息传递渠道”中,“经 筵官的议论”也被列入其中。将经筵制度与中央决策体制联系起来说明了经筵制度对政 治的影响力,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经筵制度的作用。这一点对我的写作是个很大的借鉴, 拓宽了我的思路。 朱先生的另一篇论文宋高宗朝的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以高宗一朝为视 角,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南宋初重建中央决策系统的情况。经筵制度作为中央决策系统信 息渠道的一种也有所提及,从而更好的展现出经筵制度对高宗朝政治决策制定中的影 响。该文虽然仅叙述一朝之制,但对于了解宋代经筵全貌,尤其是南宋经筵制度还是很 有帮助的。 龚延明先生的宋代官制辞典鬯是一部多功能又别开生面的宋代官制工具书,其内 容全面广泛,收官司、官吏名一万一千条,职官术语与典故六百余条,是对研究宋代官 制很有帮助的工具书。其中专门设有经筵官门,属皇帝制度之下。本书对经筵、经筵所 等名词,讲读官、翰林侍读、侍讲等官职按定义的格式予以说明。然而,宋代官制复杂 繁琐,本书虽一百八十余万字却也不能做到每项制度、每个官职都细致深入的研究。 杨果的中国翰林制度研究蛳一书介绍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翰林制度的源流及发展情 况,其中对宋代翰林制度的介绍尤为详细。在对宋代翰林制度的研究中也提到了翰林侍 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经筵官,并对经筵的产生及主要职责做了较为准确的分析。但 此文主要研究的是翰林制度,所以对经筵制度的研究仅限于与翰林相关的翰林侍读、侍 讲学士等,而其它经筵官及经筵制度的内容则未提及。 贾玉英宋代监察制度 一书中介绍了御史台官员及封驳官兼任经筵官的情况,但 仅仅是作为宋代监察制度相关的问题所提及,对经筵制度本身没有整体全面的论述。 。7 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1 2 月。 。2 朱瑞熙朱高宗朝的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载岳飞研究会编岳飞研究第4 辑,中华书 局,1 9 9 6 年版。 罨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j 5 局,1 9 9 7 年4 月。 4 杨果中国翰林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7 月。 辱贾玉英宋代监察制度,河南人学出版社,1 9 9 6 年6 月。 3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十学位论文 曼曼曼曼舅曼曼曼鼍鼍量曼曼曼i i 一 ; 一一一 i 詈鼍曼皇曼曼曼曼皇曼舅曼曼曼曼量量皇曼曼 陈振的宋史第十六章南宋的学术、文化与宗教中论述了南宋初年秦桧与理 学派的微妙关系,其内容涉及到南宋经筵与理学的密切关系。对了解经筵制度的作用与 影响经筵制度的因素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袁庆新的中国古代的经筵是一篇普及性文章,用精练的篇幅简单介绍了中国古 代的经筵制度。但对经筵制度的许多方面没有展开论述,也没有断代论述其演变过程。 许振兴的宋代( 三朝宝训) 篇目考 一文考证了宋代经筵讲学的教材三朝宝训 的具体篇目。该文对宋代经筵讲学内容的研究很有帮助,但并未涉及经筵的制度性研究。 其它如虞云国的宋代台谏制度研究固,孙文良的中国官制史 ,朱锡光的宋 代学士院翰林学士初探锄,唐春生的宋代翰林学士的宿直制度。等文均是对经筵制 度的某一方面有所涉及。然而却都未进行系统、详细的研究。 综上所述,就我能掌握到的材料看,对宋代经筵制度,尤其是南宋时期的经筵制度 研究至今为止尚未有专门的研究成果。但许多学者的成果对我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 用。 m 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4 月。 。袁庆新中国古代的经筵,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9 8 9 年2 月。 甚许振兴宋代( 三朝宝i j i l ) 篇目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 9 9 8 年第4 5 期合刊。 缝虞云国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1 年。 圣孙文良中国官制史,文津出版社,1 9 9 3 年。 哩朱锡光宋代学+ 院翰林! 学十初探,杭州大学学报第1 8 卷第2 期,1 9 8 8 年6 月。 o 唐春生宋代翰林学十的宿直制度,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2 期。 4 第一章经筵制度源流述论 第一章经筵制度源流述论 第一节经筵的产生汉代御前讲席的设立 御前讲席的设立 经筵是中国古代帝王为研习经史,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帝王 作为封建国家的统治者,既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又是国家最高命令的发布者。其执 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封建王朝的兴衰荣辱。因此,帝王受教育问题历来受到各个封 建王朝的重视。帝王教育古已有之,宋人编著的册府元龟中曾有记载:“神农师悉 谓,黄帝师大挠,颛顼师伯夷,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帝舜师许由,帝禹师大成挚” ,可见在宋人看来神农、黄帝、尧、舜、禹等上古明帝均有自己的老师。而他们辉煌 事业的成就与老师的的辅佐是分不开的。到了西周时期,专门负责帝王及储君教育的师、 傅、保等官职开始被设置。据周礼记载,周代君主教育主要内容为六艺之教,即: 礼、乐、射、驽、书、数。 自汉代起,儒家学说获得独尊的地位,儒经便成为君王研习的主要内容,设立御前 讲席,延师入庭成为汉代帝王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汉武帝时,儒生倪宽善治尚书, “见上,语经学。上说之,从问尚书一篇。” 武帝末年下诏求能为韩诗者,征蔡义 待诏,“上召见义,说诗,甚说之”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颇有气魄的 举措之一。正是这一举措将儒学与政治紧密连接到一起。然而武帝的诏儒学之士入内讲 经之举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并未形成经常之制。甘露三年( 前5 1 ) ,汉宣帝于石渠“诏 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乃立梁丘易, 大小夏侯尚书,毅梁春秋博士。”毽后人多认为“经筵之所始乎此。”,将其视 为经筵之始,可见此次石渠讲经的意义之重大。石渠即石渠阁,是西汉天子的藏书之所, 处于汉皇宫未央殿内。经过石渠讲经之后,诏群儒入禁庭讲论经学遂成为常制,这大概 就是称其为“经筵之始”的原因。东汉建初四年( 7 9 ) ,汉章帝仿效汉宣帝诏诸儒“会 m ( 宋) 于钦若册府元龟卷三八帝王部第4 0 1 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 0 0 6 年版。 堪汉二忙卷五八倪宽传第2 6 2 9 页。 印汉。 5 卷六六蔡义传第2 8 9 8 页。 j 汉j 5 卷八宣帝纪第2 7 2 页。 粤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九。 5 河北火学历史学硕十学倚论文 量皇量曼皇曼曼曼皇詈曼量皇喜曼量皇! 曼曼皇曼皇皇曼皇! i i_ | 1 皇曼鼍曼皇曼曼毫皇皇曼曼曼曼曼皇曼鼍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皇皇曼量曼曼曼曼鼍! 皇曼曼鼍曼曼曼皇皇曼曼 白虎观,讲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姐记 录此次讲经内容的白虎议奏也成为了儒家重要著作之一。在两汉四百余年的统治中, 帝王们一直保持着这种讲经、学经的传统。宋人章如愚的山堂考索中曾有这样一段 评论: 自汉以下异于古者三:谏员也,经筵也,史馆也古者左右前后皆通明经术之士, 如伊尹作伊训,周公陈王业援引古义以训导人主。至汉武犹有古意,从倪宽受四书, 又从欧阳生问尚书是也。自成帝置金华殿讲业,而郑宽中、张禹得以入讲经于殿中。 非讲业之官不得执经以训人主,自此经筵有常所,讲业有常人矣。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后世文人多把汉代视为经筵之始。首先,即使前代就有 帝师出现,但专门以讲经为业的实未见。其次,经筵之所以称之为“筵”,就表明其有 定时定点的特性。自汉宣帝石渠讲经后,讲经成为常制,汉成帝置金华殿专司讲经,这 些均是前代所未闻,可以说是汉代的首创。所以,虽然此时尚未有“经筵”这个词,但 经筵始于汉可以说是毋庸质疑的,而御前讲席实际上就是后世“经筵”的前身。 二汉代经筵的特点 汉代是经筵的产生时期,其制度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但是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某些 特点却影响深远,甚至贯穿了经筵制度发展的始终。汉代的经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讲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成为“官 学”,开始获得空前的发展:与政治的结合也使它受到汉王朝的极力推崇,儒学经典成 为汉代帝王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儒学的内容繁杂广泛,汉天子在研修上也有所选择。 大致来说,主要集中在春秋、尚书、诗、易、孝经等。其中春秋与尚 书因多论前代兴衰之事,明君治国之嘉言而备受尊崇。孝经在帝王之学推重德教, 主张“以孝治天下”的汉代,更是作为君主必读之书,是幼年天子向学的入门教材。 而 诗则是在西汉较受重视,易也仅仅在东汉才体现出重要性。 2 无经筵的专门官职。汉代官制中并未设置专司讲读的官职,被召入禁庭讲读经史 的儒生多被委以他职。如汉武帝朝因讲尚书悦上的倪宽被擢为中大夫。以韩诗 进讲的蔡义则被授以光禄大夫给事中。明帝朝数讲于御前的张醣虽论难甚称上意,得赐 山( 南朝)范晔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三第1 3 8 页。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 9 6 2 年版。 喜( 宋) 章如愚山堂考索后集卷二二官制门第5 9 3 页。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 :参千健汉代君土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中国史研究1 9 9 6 年0 3 期。 6 第一章经筵制度源流述论 车马衣服,并获入内教授皇太子的殊荣,但在官职上也仅被除以郎官。两汉四百年间, 御前讲经者众,但均是授以他职。汉代的宫制相对后代而言略显简单,也并没有大规模 改制之举,所以始终没有设置讲读的专司之职。 3 已形成讲读官员的赏赐机制。汉代讲读官在讲经结束后,大多会获赏赐。赏赐包 括授官及物质性赏赐。物质性赏赐主要有有金、辎车、乘马、御衣、袭衣等等。除此以 外,讲经甚得上意的,还有机会入内教授皂太子。这种殊荣也应当算作赏赐的一种。讲 读官的赏赐之制为后世所沿袭,并屡有发展,赏赐的内容级别亦有所更迭。 4 讲读官员有很高的地位。汉代尊崇经师之风蔚然而起,这一点与汉天子的大力推 动是分不开的。讲读之官讲经御前,虽是臣子,却兼得“帝师”之尊。儒家素将尊师作 为传统,所以讲读官的地位颇为尊贵。西汉辅佐宣帝的大将军霍光曾有语:“人主师当 为宰相”,而汉代贵为宰相的讲读之官有蔡义、韦贤、韦玄成、匡衡、张禹、贡禹、 孔光等数位。可见以人主师为宰相俨然已成为惯例。此外,据史载,东汉明帝朝讲读官 桓荣备受尊崇,及其病时“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 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等桓荣病逝后,“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 首山之阳。除兄子二人补四百都石,讲生八人补二百石,其余门徒多至公卿。”罾这种礼 遇非常人所能企及,后代讲读官虽也备受尊崇,但始终不及两汉。 5 君主倡导论难学风,兼任儒学裁决者。汉天子中喜好儒学者甚众,他们鼓励发展 不同的学术观点,在汉代掀起一阵“论难”之学风。不仅如此,汉天子们还乐于在论难 之中扮演裁决者的角色。石渠讲经中的汉宣帝及白虎观讲经中的汉章帝都是学术论难的 裁决者。在汉代,以论难合圣意,从而获得赏识的官员更是不可胜数。韦玄成、桓荣、 丁鸿、张酷、魏应等均是个中佼佼者。可以说汉代的经筵除了作为君主的学习课堂外, 更成为学术论坛,变成学术讨论之所。 6 讲读有固定场所。西汉的石渠阁,东汉的华光殿、白虎观都是名列史册的著名讲 经之所。讲读有定所,即自东汉白虎观讲经始。这些场所均设于禁庭。这一点在后世得 到传承,后代经筵均有定所,亦设于皇庭之内。 7 讲读官员己体现出劝谏之责。据史载,东汉肃宗曾称为其讲经的张醣“侍讲屡有 。汉书卷六六蔡义传第2 8 9 9 页。 2 。后汉书卷三七桓荣传第1 2 5 3 页。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 学付论文 谏正,阎阖侍侧出于诚心,可谓有史鱼之风。 说明至少到东汉时,讲读官员于讲经之 时已会向皇帝行劝谏事,讲读官的职责开始有新的拓展。 第二节经筵职官的出现唐代侍读、侍讲的设立 一经筵常职的设置 汉代之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乱世,群雄并起,战争不断,朝代更迭迅速。时 代的变更虽然有助于打破陈旧的格局,使先进的制度获得发展的机会。但对于某些已经 处于发展之中的制度来说,却成为一种阻碍。经筵制度即属于此列,不可避免的受到其 冲击,皇帝讲经时断时续。然而即便如此,经筵制度的演变仍然缓慢而艰难的进行着。 魏晋因循东汉之制,皇帝屡有讲经之举。至南朝时,随着入宫侍讲人数的不断增加, 开始呈现出官员专司其职的趋势。李唐统一中国后,社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帝王崇学之风复起。唐太宗继位不久即建立弘文馆,诏内学士轮番宿直以讨论经籍。开 元三年( 7 1 5 ) ,唐玄宗以“读书有所疑滞,无从质问”罾为由,诏左散骑常侍马怀素与 右常侍褚无量入内侍读。开元十三年( 7 2 5 ) ,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设集贤院 侍讲学士、侍读直学士,经筵“于是有常职矣。” 唐穆宗时,设置翰林侍讲学士、侍读 学士。“以( 韦) 处厚与司勋员多 l f l g 史馆修撰路隋并充翰林侍讲学士,召入太掖亭,命 分讲毛诗关雎、尚书洪范等篇,访以理体”。锄册府元龟中亦称:“元和 之末始建学士之职,列于内署。说明元和末年正式设立经筵官职,并有了所属机构。 朝廷对翰林侍讲学士待遇颇高,“恩礼尤重”。唐代设立经筵官的目的是“从容近对,延 访大义”,这就决定了入选者必是“强记博识,待问而不匮,守道而无邪”囝,可以启迪 圣意,对皇帝起到规劝、谏讽作用之人。经筵专门职官的出现是经筵制度化发展的重要 标志,从此经筵制度逐渐向正规化、完善化进步,慢慢踏入成熟阶段。 二唐代经筵的特点 1 开始出现经筵专门职官。唐代以前的各朝代纵使有负讲读职责的官员也仅仅授以 他职名,而唐代首次设置了翰林侍读、侍讲学士,一度还曾经出现翰林侍书学士。这说 l ( 宋) 孙逢吉职官分纪卷一五第3 5 6 页。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 9 8 8 年版。 。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唐纪2 7 第6 7 1l 页。 誊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九。 园( 宋) 干应麟玉海卷二入唐翰林侍讲学士第5 1 5 页。扬州,广陵书社影印本2 0 0 3 年版。 喳册府元龟卷五九九学校部三第6 9 0 7 页。 8 第一章经筵制度源流述论 明经筵制度在经过漫长发展后,终于开始向着制度化、规范化迈进。 2 经筵官隶属明确。唐代的翰林侍读、侍讲学士等均隶属于翰林学士院,虽然翰林 侍读、侍讲学士的职责与翰林院学士草诏之职大相径庭,但经筵官有了隶属机构也不能 不说是一种制度上的进步。可以说这为经筵管理机构的出现提供了一种试探的道路。 3 经筵官地位的变化。唐代经筵官一般具有较高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他们受尊敬的 程度较以往有所提高。马怀素、褚无量任侍读时每次进宫讲学,皇帝不但安排他们乘坐 肩舆进入,每每宴会还以师礼迎送,可以说是非常荣耀的待遇。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朝代, 皇帝注重发展文化,文人一般较易受到礼遇。唐代经筵官不像汉代那样位列宰执,但在 皇权日益被提升,中央集权日益加强的时代,他们所享受到的待遇,受到的尊敬已远远 超过同列官员。 4 唐代的经筵官设置时间较短,仅在唐穆宗、唐文宗、唐武宗三朝,时间上也不过 二十余年。但是它在中国古代经筵制度发展史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经筵制度从汉 代的初现到宋代的成熟与完善,唐代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将二者串联的作用。经筵 官职及隶属机构的确立,使得唐以后的各朝代在发展经筵制度时有例可循,对经筵制度 的发展、成熟、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三节经筵制度的成熟阶段北宋经筵的规范化发展 一经筵制度的成熟之路 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使人伦纲常受到严重冲击,臣弑君、子弑父的情况屡见不鲜, 皇帝之位不过是“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而以尊崇儒学为前提条件的经筵制度的发展也 同样陷入低谷。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赵宋王朝为稳定自身的统治基础,需要重序儒家的 三纲五常来树立天子威严,约束臣民的行为,于是儒学重新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 宋代重文抑武的统治方针为经筵制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宋太祖在平定诸割据政权的过程中就表现出对儒学的浓厚兴趣。据史料记载,宋太 祖“建隆三年( 9 6 2 ) 六月召宗丞赵孚讲易于后殿。嘉其讲说精博。开宝三年( 9 7 0 ) 召王昭素,赐坐便殿讲乾卦。 宋太宗喜欢在“听政之暇同阅经史,”却常常“患顾 问阙人,”于是在“太平兴国八年( 9 8 3 ) ,始用著作佐郎吕文仲为侍读,”并令其与侍 l 玉海卷二六建隆开宝讲易第5 1 9 页。 2 职官分纪卷五第3 5 5 页。 9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十学位论文 ! m 一。i i i i 量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鼍曼量曼曼曼鼍基曼曼曼皇曼曼 书王著,书学葛湍更直禁中。每当太宗闲暇时便召其讨论经史或笔法字学。此举被宋人 视为“国朝经筵之始”。然而虽然太宗以吕文仲为侍读,但“名秩未崇 。真宗即位后 于“咸平二年( 9 9 9 ) 以兵部侍郎兼秘书监杨徽之、户部侍郎夏侯峤并为翰林侍读学士, 国子祭酒邢呙为侍讲学士,翰林侍读兵部员外郎吕文仲为工部郎中充侍读学士班秩 次翰林学士,禄赐如之,设直庐于秘阁。侍读更值,侍讲长上,日给尚食珍膳,夜则迭 宿,令监管馆阁书籍。自此经筵制度的职官体系初步建立起来,讲读官的官名、班秩、 禄赐、职掌、甚至连办公场所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仁宗朝又增加崇政殿说书为讲读官, 并将经筵分为春、秋两讲,即“春以二月中至端午罢,秋以八月中至冬至罢,” 景祜二 年( 1 0 3 5 ) ,仁宗置迩英、延义二阁为经筵讲读的固定场所。神宗元丰改官制“废翰林 侍读、侍讲学士不置,但以为兼官,然必侍从以上乃得兼之。其秩卑资浅则为说书。 将经筵官改由其他官员兼任。哲宗“元祜七年( 1 0 9 2 ) 复增学士之号, 鼢元符元年( 1 0 9 8 ) 又再省去,从此不再增设。经过几代宋帝的发展,经筵制度逐步演变出一套较为系统、 完善的体系,终于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二北宋经筵制度的完善性体现 北宋的经筵制度无论在职官体系还是运作流程上与前代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完善。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职官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 北宋经筵首先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职官体系,设置了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 士、崇政殿说书等一系列讲读官职,并规定了其相应的班秩、俸禄、职掌等等。虽屡有 变更,但始终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经筵制度亦成为皇帝制度中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 2 较为严格的经筵运行机制。 纵观北宋以前各代的经筵发展,不难发现它们无一例外的具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 经筵时断时续,讲读内容缺乏系统性。而自北宋起,这种情况得到改观,经筵的开讲时 间、结束时间、讲读内容及方法、管理机构,甚至连教材的编写都有了较为明确的准则 d 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九。 职官分纪卷一五第3 5 3 页。 誊( 宋) 范镇尔斋纪事卷一。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多( 元) 脱脱宋史卷一六二职官二第3 8 1 3 页。北京,中华二持局点校本1 9 7 7 年版。 1 0 第一章经筵制度源流述论 规范。 3 皇帝对经筵重视程度的提高。 北宋的皇帝均重视经筵。宋太祖在尚未统一全国之时,就常常召饱学之士入宫讲读。 宋太宗“自开宝以后好读书,尝叹日:宰相须用读书人。 哪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还时常 劝宰相等官员研读经史。更是数次赴国子监听讲,召儒臣入讲之举更是屡见不鲜,此外 还正式任命吕文仲为侍讲。真宗设立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官职,将经筵制度推向制度化。 其后的诸帝大多于继位初即开经筵,经筵讲学逐步成为他们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4 经筵的政治作用明显体现。 北宋经筵的政治作用逐步加重。首先经筵官获得留身奏事、宿值禁中的权利,这使 他们与皇帝的关系更为密切,亦使其获得了更大的政治主动权。其次,经筵之上,经筵 官往往借古论今、开陈己见。不同政见的讲读官甚至会在讲筵之上争执不休。如熙宁年 间任讲读之职的保守派司马光与变法派吕惠卿就曾在讲筵之上展开激烈的辩论,以前代 之兴衰论及本朝变法之利弊。可以说,经筵成为不同政治观念官员的另一个辩论台。 :( 宋) 范讥禹帝学卷三。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j 转本。 l l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二章南宋经筵制度概述 第一节南宋经筵制度的重建 靖康元年( 11 2 6 ) ,金兵挥师南下围攻开封。不久,开封城破,徽钦二帝及众多赵宋 宗室、文武百官被俘,北宋政权自此灭亡。宋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于靖康二年( 1 1 2 7 ) 五月在南京应天府( 今河南商丘) 登上帝位,是为高宗。当年改元为建炎元年,建立起 南宋朝廷。南宋政权虽已建立,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金兵一路追逐,尚未定都的 南宋朝廷在宋高宗的带领下开始了逃亡之路。 建炎元年( 1 1 2 7 ) 十二月,宋高宗下诏日:“朕朝日延见大臣咨访庶务,群臣进对随 事尽言,退阅四方奏牍,少夕则披览载籍,鉴观前古。独于讲学久未遑暇念,虽羽檄交 驰,巡幸未定,亦不可废。其以侍从四员充讲读官,万几之暇就内殿讲读。这段材 料说明宋高宗在建炎元年就开始着手重建经筵制度,并将经筵官的名额定为四人。次年 ( 1 1 2 8 ) 三月,宋高宗在扬州首开经筵,当时的讲读官有侍读周武仲、朱胜非,侍讲王 宾、杨时。讲读内容则主要是资治通鉴和论语。同年四月“诏讲读官:故事, 端午节谢节料毕罢经筵,至八月再开,可勿罢。”眢宋代惯例经筵一年两讲,端午节后因 天气渐热而罢讲,至八月中秋之后再开。但宋高宗认为自己“以寡昧遇兹艰难,知学先 王之道为有益方孜孜讲史。若经筵暂辍则有疑无质,徒费日力” 因此有不罢经筵之举。 宋高宗此举虽不免有刻意树立自己勤学形象之嫌,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朝中上下 对经筵讲学的看重。然而由于尚在逃亡途中,此举并未得到很好的实施。建炎四年( 1 1 3 0 ) 八月,宋高宗接受参知政事谢克家的建议“诏经筵日,令侍从官一员,具前代及本朝故 事关涉政体者一两事进入。”同年十一月又令学士、两省、讲读官轮日进故事,恢复了 始于北宋哲宗的“进故事 制度。宋高宗的经筵讲学因躲避金兵追击而屡屡中断。直至 绍兴二年( 1 1 3 2 ) 二月才正式御讲殿开讲。同年十一月,高宗令讲读官于住讲同隔同轮 官供进春秋口义一篇,至开讲日如旧进读。绍兴八年( 1 1 3 8 ) ,宋高宗终于结束数 年的逃亡生涯,定都临安。宋金对峙局面逐渐形成。南宋虽偏安一隅,但暂时的稳定为 0 ( 宋) 李心传,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