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的原则及做法.doc_第1页
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的原则及做法.doc_第2页
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的原则及做法.doc_第3页
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的原则及做法.doc_第4页
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的原则及做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的原则及做法2013-11-05 00:19专业分类:路桥隧道浏览数:3171 1、长束和短束。应该是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假如反过来的话,当长束张完后,则短束的预应力损失太大,效率太低。 2、纵束、横束、竖向束。应是纵束、横束和竖向束。纵束是主要钢束,是根据当时施工进度而必须张拉的。横向束次之,有时一期作用下不张拉受力都通得过。竖向最后。 3、同一截面。首先要根据施工方法相应的受力要求确定。对于可同一工况张拉的同类型钢束(例如都是短束、或都是长束),应遵循对称,由内向外的原则。例如先张拉腹板束,再张拉顶底板。其实对于直线桥,截面张拉顺序对应力影响不大,可灵活调整。但是对于弯桥,研究证明,遵循对称张拉的大前提下,宜先张拉外侧腹板束,再张拉内侧腹板束。原因是外侧钢束会使曲率降低而内侧钢束则会增大曲率,即“外侧安全内侧危险”。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旧规范)一、预应力系统安装:1、波纹管、锚垫板和连接器安装: (1)、波纹管安装 :预应力用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波纹管严格按设计图纸位置和要求安装,并要以定位筋将波纹管固定牢固,在直线段约为0.3米一道“”字形架立筋固定,曲线段加密,以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产生移位,影响钢束对箱梁混凝土的压力,如果管道和钢筋发生冲突,应以管道位置不变为主。(2)、锚垫板安装:在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安装对应型号和规格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并将锚垫板喇叭口底端和波纹管连接牢固,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模板上。要使垫板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锚下螺旋筋及加强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设置,喇叭口与波纹管道要连接平顺,密封。对锚垫板上地的压浆孔要妥善封堵,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漏浆堵孔。安装锚垫板时,对于两端张拉的锚具,需注意压浆端进浆孔向下,出气孔向上,对于一端张拉的P锚、H锚应把张拉端作为进浆孔,且向下,以保证压浆的密实。(3)、连接器安装: 从第二孔箱梁开始,在前一段已张拉完的群锚连接体上安装连接器,并进行钢绞线接长。2、钢绞线安装: a.钢绞线下料: 钢绞线必须在平整、无水、清洁的场地下料,钢绞线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应考虑孔道曲线长,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及外露工作长度等因素,预应力筋地切割宜用砂轮锯切割,下料过程中钢绞线切口端先用铁丝扎紧,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b.编束:编束时必须使钢绞线相互平行,不得交叉,从中间向两端每隔1m用铁丝绑紧,并给钢绞束编号。束成后,要统一编号、挂牌,按类堆放整齐,以备使用。 c.穿束 穿束前应检查管道是否畅通,如果出现堵塞孔道现象,必须采取措施疏通。 钢绞线端头必须做成锥型并包裹,可利用人工或卷扬机进行牵引,并在浇砼之前穿束(跨大堤悬浇箱梁在浇筑后穿束)。 穿束时在管道内穿入一根引索,利用引索将钢丝引出,将钢丝另一端与钢束拖头连在一起,用卷扬机将钢束拉出。3、横向预应力安装 横向预应力钢绞线及波纹管在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完毕后安装。采用人工穿束,把钢绞线一头用扎花锚锚固,另一头慢慢穿入扁型波纹管道内。固定端挤压头:挤压器型号GYJA型,配用油泵ZB4-500型。二、预应力体系张拉: 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预应力筋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对所用钢铰线应进行检查,保证其无锈蚀、无硬伤,钢铰线下料时应先在切口两侧各5cm处用铅丝线扎好,以防散开。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是保证预制梁质量的关键工序,张拉前需对试块的强度进行检验,只有砼试块达到90%以上,且其具有7天以上的龄期方可进行张拉。操作者要经过培训、考核,要求持证上岗。 在进行张拉作业前,对千斤顶、油泵、压力表进行配套标定,在张拉前应有专人检查油表所对应的千斤顶,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校验。有几套张拉设备时,对张拉设备进行编组,不同组号的设备不得混合。2、锚具或连接器安装: 进行第一孔箱梁施工时,在箱梁伸缩缝端相应位置安装固定端锚垫板、锚具和钢绞线,并与波纹管连接紧密,从第二孔开始在锚固端安装连接器和钢绞线。根据设计图纸给出的位置,固定锚固端,张拉端的锚垫板、喇叭管、螺旋筋;注意锚具位置正确,且牢固;波纹管及喇叭管连接处用胶带密封,以防止浇筑砼浇筑过程中,进入波纹管排水孔位置,矗立在波纹管最高点,同样排气孔与波纹管连接处用胶带密封。3、张拉工艺: (1)、钢绞线和波纹管:30m预应力现浇箱梁设纵、横两向预应力。预应力钢绞线采用j15.24,技术标准符合ASTM416-97规定, 1860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采用一端张拉。 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纵向预应力16#束采用圆形波纹管,7#束和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扁形波纹管,预应力钢束直线段每0.3m设置一“U”字形架立筋进行固定,曲线段架立筋间距要适当加密。(2)、纵向预应力设置和张拉:纵向束的张拉采用一端锚固、一端张拉的方式进行,采用穿心式大吨位千斤顶整体张拉。第一孔腹板束14采用j15.24-19钢绞线,梁端锚固采用15-19P型锚,张拉端采用15-19群锚,并用15-19连接器接长;底板束5采用j15.24-19钢绞线,锚固端、张拉端均采用15-19群锚;底板束6采用j15.24-19钢绞线,同样锚固端、张拉端采用15-9群锚;顶板束7采用j15.24-19钢绞线,锚固端采用15-19H型锚,张拉端采用15-19群锚。 30m、45m箱梁钢束张拉顺序为:先张拉纵向束,后张拉横向束;纵向束张拉顺序:先张拉腹板束再张拉顶板束,最后张拉底板束。顶、底板束张拉顺序为先中间后两边,张拉时应以箱梁中心线为准对称张拉。 悬浇箱梁钢束张拉顺序为:先纵向钢束,后向横向钢束,最后张拉竖向钢束 纵向束张拉顺序为:先张拉腹板束再张拉顶板束,最后张拉底板束。顶、底板束张拉顺序为先中间后两边,张拉时应以箱梁中心线为准对称张拉。 钢束张拉时砼养护天数不应小于七天,且砼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90。 (3)、横向预应力束张拉: 横向预应力束采用单端张拉,张拉端采用BM15-4H型锚具,非张拉端采用H型锚具,在顶板中纵向按50cm布置。 砼浇筑完毕达到设计强度90且龄期达七天后利用翼板的支架搭设工作平台,在张拉端采用YCN-25型穿心式千斤顶张拉,张拉时对称桥墩横向中心线张拉,先中间后两边。横向预应力筋张拉工艺: 0 初应力15%CONCON(持荷2分钟锚固) 、竖向预应力束张拉: 竖向预应力体系由32mm精轧螺纹钢筋和专用锚具组成,在每道腹板纵向按50cm间距布置,张拉时对称桥墩横向中心线张拉,先中间后两边。张拉竖向预应力筋千斤顶:YC80竖向预应力筋:0CON(持荷2分钟锚固)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值。竖向预应力筋下端为固定端,浇筑砼前要采取措施防止锚头松动而造成张拉脱锚。为保证竖向力的有效性,在第一次张拉后20天进行2次复拉。 (4)、合拢后纵向顶腹板束的张拉:纵向顶腹板束的张拉的原则: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并两端对称同时张拉。 在张拉过程中要注意梁体特别是顶腹板砼的变化,必要时,派专人进行观测。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张拉,并查明原因,以便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处理。 4、张拉程序:(1)、程序 张拉程序按设计要求进行,其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划标线)100%持荷2min-k(锚固)(群锚张拉)锚固后读一次伸长量,计算夹片回缩值;0初应力(划标线)103%-k(锚固)(单根张拉);锚固后读一次伸长量,计算夹片回缩值; 钢铰线按照设计张拉力对称进行,采用张拉力及引伸量双控制的方法检查张拉的质量,施工中应做好各项记录,以备检查。张拉力校核: 预应力钢材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应以张拉时的伸长值进行校核。 (2)、理论伸长值计算: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公式如下:Lp1-e-(KL+)/ (KL+) Ay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截面积mm2,取140 mm2。 L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cm)Eg预应力筋弹性模量MPa(N/mm2),取2.03105Mpa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L从张拉端至计算机截面孔道长度(m)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预应力筋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15 (3)、实测伸长值: 在初始张拉力15%K状态下作出标记,钢绞线张拉15%K作为初应力,初应力伸长值采用理论推算伸长值, 15%K100%K的伸长值作为实测伸长值。 (4)、偏差处理: 箱梁预应力的张拉采用双控,即以张拉控制为主,以钢束的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否则应停止张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