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重估科学的价值——论尼采对科学的批判.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重估科学的价值——论尼采对科学的批判.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重估科学的价值——论尼采对科学的批判.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重估科学的价值——论尼采对科学的批判.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重估科学的价值——论尼采对科学的批判.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重估科学的价值——论尼采对科学的批判.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估科学的价值 论尼采对科学的批判 摘要 自苏格拉底以来,科学便成为人们不断求索的目标。它用理性逻辑的 方式把天神上帝从神学的祭坛上拉了下来,从而建立了以逻辑思辨为主导 的理性主义科学思潮。这一思潮为欧洲的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开辟了大片 疆土,亦为现代科技发展创设了良好环境。然而就在科学发挥得如火如茶, 如日中天的时候,尼采给了整个欧洲思想界以致命的打击。他预言科学对 天神上帝的注销必然导致人们对原有真理信念的怀疑,并进而质疑生命本 身,丧失生存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走向否定生命的虚无主义;而科学取代 神学建立理性世界,无疑是同属神学的另一种形而上学形式,它把人定制 在机械的数理模式中,取消人的感性直觉和创造精神。为了保存人的生存 意念,重拾人的生命价值,尼采从生命的视角对科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 重估,提出“用艺术家的眼光考察科学,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艺术 。尼采把 科学置于艺术的基础上,从审美的视角审视科学真理,用狄俄尼索斯的艺 术精神修缮科学方法,藉生命所特有的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破除虚无的生 活方式,创设出了全新而富有激情的生命形式。尼采的科学批判摧毁了自 苏格拉底以来的科学理性本体论,为现代西方的存在主义、分析哲学和法 兰克福学派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启发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解构 及强调身体在意识统摄中的意义,唤醒自然科学重回返人性。但是,尼采 对生命意志的过度强调易使人们走向另一个极端人本主义。因此,对 尼采的科学重估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 关键词:尼采科学批判艺术生命 r e v a l u et h ev a l u eo ft h es c i e n c e o nt h ec r i t i c i s mt os c i e n c eb yn i e t z s c h e a bs t r a c t s c i e n c eh a sb e e nm em a i l lt a 玛e ta r e rs o c r a t e s i tp u l lm e g o dd o w n 丘o m t h eh i 曲e s tp l a c ea n dt l l e nes 协l i s h e dt h es c i e n t i f i ci d e o l o g i c a lt r e n d 、) 恤c h1 a y t l l ef o u l l d 撕o no ft 1 1 e e u r o p e se i d i g h t e i u i l e ma n dt h es c i e n t i f i cr e v o l u t i o n h o w e v e r ad e a t h b l o wh a sb e e ng i v e nt 0t h es c i e n c eb yn i e t z s c h ed u r i n gi t m o v eo n w a r da n d u p w a r d h ef o r e t e l lt h a tt h es c i e n c ed i s 印p e a ro f t 1 1 eg o dw i l l l e a dt o1 0 t so fp r o b l e m s ,s u c ha sd o u b t i n gm et r a d i t i o n a lb e l i e l o s tt 1 1 e c o n f i ( 1 e n c ea n dc o u r a g eo fl i v i n g ,g ot 0t h en i h i l i s mw h i c hi g n o r em el i f e s c i e n c ei sa n o 1 e rf o l mo fm e t 印h y s i c s b o mo fn l e md i s r e g a r dt h ei i l l l o v a t i o n o f h u m a n i 够i i lo r d e rt 0p r e s e r v ep e r s o n ss u i v a lm o u g h ta 1 1 da s c e n dp e r s o n s 1 i f ev a l u e ,n i e t z s c h ec a l lf o ro b s e r v i n gt h es c i e n c e 劬mt h ea r t i s t s p e r s p e c t i v e a s 、e ha so b s e n r i n g 狐仔o ml i f e 1 1 1t 1 :1 i sw a yh ed r a wt l l es c i e n c el o g o s ,、h i c h o n c ep u r s u ea b s o l u t et n 曲b e y o n d 廿1 e1 i f ew o r l db a c kt oi t ss o u r c e _ 一i f ei t s e l a n dm ep e r s p e c t i v e ,an e ww a yo fc o m p r e h e n ds c i e n c eh a v eb e e n 酉v e n n i e t z s c h e ss c i e n c e 嘶t i q u eh a sb e e nc l e a ru pt h ef o u l l d a t i o no ft 1 1 es c i e n t i f i c r a t i o n a lo n t o l o g y 、v h i c hs t a r t 丘o ms o c r a t e s a n dm e nl a yt h ef o u l l d a t i o no ft h e e ) 【i s t e n t i a l i s m ,a n a l y t i cp h i l o s o p h m f r a m ( f h r ts c h o o l ,i ta l s o i 1 1 s p i l e t l l e p o s t m o d e mp m l o s o p h e r st od e c o n s 协- l c tm em o d e mp h i l o s o p h y a w a k e nt 1 1 e s c i e n c eb a c kt 0 吐1 eh u 】 1 1 a i l i 够h o w e v e r ,n i e t z s c h ee m p h a s i st h eh u m a n i t yt o o m u c ht ol e a dt oa n o t h e re x t r e m e ,t h a ti sh l 肛i 】a n i s m a ni i la l l ,w en e e dt or e g a r d n i e t z s c h e sv i e w sd i a l e c t i c a l l y k e yw o i s :n i e t z s c h e ; c r i t i q u eo fs c i e n c e ;a r t s ;l i f e m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 陆科学的价值一论尼采对科掌的批判 岛吉 寸目 尼采与科学似乎总保持着一种欲拒还迎,欲迎还休的嗳昧关系。 他在著述中曾多次对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科学精神发起猛烈地攻击,指责其毁灭了 古希腊的神话,破坏了人们的精神家园,让人变成无家可归的游子;而后它又乘人之危 建立起自己形而上学的世界,并假仁假义地收容那些深受其苦的游子,让人能在它的不 怀好意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然而精神缺失的人们却把科学的乘人之危和不怀好意看成 大恩大德,他们心甘情愿,感恩戴德的把科学理性奉为新一轮的万能主宰,认为它可以 解决一切问题,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和规范性。但尼采却认为,科学的主宰与基督教的统 治具有同构性,它是承接基督教上帝的另一个形而上学信仰,在这种信仰下人们并没有 摆脱被奴役的命运,并没有获得欧洲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真正自由。而且人们所信奉的科 学万能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科学并不是万能的,当遇到人的意识问题和人生问题时,所 谓的科学理性便走进了难以释疑的死胡同,变得无能为力。另外尼采还批判科学的计算 方法,认为用计算方法处理一切问题太过简单、太过粗陋。他说:“你们以为对世界的 解释只有一种是正确的,你们也是以这种解释指导科学研究的,而这解释仅仅依靠计数、 计算、秤重、观察和触摸啊,这种方式即使不叫它是思想病态和愚蠢,那也是太笨拙和 天真了。 1 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人们常会把有生的事物机械化,把事物原有的情感体验 定制在僵死的算术公式上,让一切有灵魂的事物都变成了被数字和公式包裹的木乃伊。 对尼采来说,不但计算的科学方法是有问题的,科学常遵循的因果律也是经不起考验的。 他说我们追本溯因的方法实际上是因果颠倒,本末倒置。人们常把刚接触到的事物当作 结果,由此寻找与过去经验的和常用规律相契合的部类;人们常把瞬间出现的偶然现象 假设为万物存有的规律,用它来规范普遍的世界。 由此可见,尼采似乎不承认科学的统治地位,不屑于科学对人类的作用,似乎是个 非理性主义的反科学者。但正如我国科学哲学家范岱年所说,尼采并非反科学、反理性, 他只是反对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其实尼采在他的著作中亦有很多称颂科学的地方。 在快乐的科学中尼采便高呼“向物理学欢呼致敬”,他认为现今的一切价值、理想 和创造都必须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上;人们应该钻研物理学知识,并试图成为物理学家, 1 ( 德) 尼采著,黄明嘉译,快乐的科学 m ,漓江出版社,2 0 0 7 年,p 3 l o - 3 1 1 l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n 古科掌的价值一论尼采对料掌的批判 这样才能实现生命价值的重估和理想家园的建立。尼采批判科学逻辑理性的数理方法, 但亦认为科学方法是破除迷信的最有效的手段,在科学方法的解剖下,上帝和众神不过 是个虚幻的外壳。因而他断言:“科学精神基于对它的方法的洞察,如果失去了科学方 法,一切科学成果都不能阻挡迷信与胡说再度取得胜利。 1 我们曾说尼采极度厌恶科学 取消了人的信仰而把人陷于颓废的虚无主义中;但他也表示科学所追求的虚假真理是人 们赖以生存的条件,它可以把人从消极的虚无主义泥潭中拉回积极的人类生活中。他说: “最虚假的判断( 包括先验综合判断) ,对我们来说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承认逻辑 的虚构,不用纯粹由人类发明的绝对并自我同一的世界来衡量实在,不用数字对世界作 持续的篡改,人类就无法生存 ,“在科学的明晰、严格的要素中,人们有了他的整个 力量;在这儿他能够飞翔! 2 而且他相信世界是流变的,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但人为 了生存必须要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信仰作支撑。而科学就是人所需要的信仰。通过这种信 仰人们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重拾欢乐的世界。他说:“我们为了自己安排一个我们能 在其中生活的世界假设了物体、线、面、原因与结果、运动和静止、形式和内容; 没有这些信仰的条目,现在就没有人能够坚持生活! ”“科学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它 必将照亮欢乐的新世界! ”3 。尼采不仅信奉科学对人和社会的作用,而且其自身亦受当 时科学思想的影响。他的权力意志,他对社会等级的力量划分无不透着物理学上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的原型。他一向强调的永恒轮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流行的能量守恒的影 响。再有他提出的超人,这是打破末人而产生的一种超越于常人的人种,其无疑受到达 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尼采与科学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科学思想也逐渐在科学哲 学界萌芽和发展,有关著作相继问世,如m c l a r k 的尼采的哲学和真理,b e b a b i c h 的尼采的科学哲学从艺术和生命的根源上反思科学,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中 心出版的尼采与科学( 两卷本) ,b e b a b i c h ,d b b e r g o f f e n 和s v g 1 y n n 共同编 写的科学哲学中大陆的和后现代的思想,s d h a l e s 和r w e l s h o n 的尼采的透视主 义及t h o m a sh b r o b j e r 的尼采与科学。而我国也在范岱年先生的倡导下于2 0 0 1 年开始了对尼采科学哲学的研究,相关的几篇论文亦在国内一些刊物上出现,只是有碍 于某些方面的限制,尼采的飓风未能我国科技哲学界掀起。 对于已有的关于尼采科学思想的材料,笔者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领域,即在 1 范岱年,尼采与科学哲学【j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2 0 0 1 年 2 范岱年,尼采与科学哲学川,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2 0 0 1 年 3 范岱年,尼采与科学哲学【j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2 0 0 1 年 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晴占科学的价值一论尼采对科学的批判 英美分析哲学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欧陆人文主义思潮探讨透视主义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 识的确定性。尼采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透视完成的,如生理透视、 情感透视和种族透视等等。透视的视角越丰富,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他在论道 德的谱系说:“世上只有透视的看,只有透视的认知;我们越是允许更多的情感来谈 论我们的事物,我们越是善于让更多的眼睛、各种各样的眼睛去看同一事物,我们关于 此事物的概念,我们的客观性就越加全面。但是如果要削除意志、扼制、甚至 排除情感这难道不意味着阉割智能吗? 1 这似乎是以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方式获知事 物,但国外尼采研究专家巴比契指出,尼采的透视主义认识论与传统相对主义认识论有 一定差别。传统相对主义认识论把世界分为主客两方面,对客体的不同认知是由主体的 相对视角完成的;而尼采透视主义认识论完全抛弃主客二分的观点,把世界完全看作人 的意识构造,是从人这个点展开的多样化图示。以此为基础,巴比契结合西方解释学观 点“世界没有真理,只有解释 进一步分析尼采以人为基准的流变真理观。而范岱年先 生也说,尼采的透视主义认识论与他的真理观相关,从他多样化的人类透视视角可以看 出尼采的透视主义认识论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它以人类认识状态的差异性为 前提追寻真理,必会看到不同的“真理”,但多样化的透视并不是相对的,多元的“真 理”也并不是各种透视的叠加,它是一切透视的综合。有学者在对巴比契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尼采用透视主义( p e r s p e c t i v i s m ) 来说明认识的本质,一方面表示认识取决于认 识者的生存条件、生存实践需要,正如透视画面取决于画家的位置、视角等:另一方面在 于强调认识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既表现在范围上认识是有界限的,就像透视画面是有 地平线的一样,也表现在性质上认识如同透视画面一样是错觉,而不是对现实的镜子式 的直接反映。2 学界对尼采科学思想的知识论研究的另一方面是科学知识的确证性问题。 在尼采的哲学中处处闪现着他对传统科学知识的颠倒。科学知识的确证性论述就是有力 代表。尼采批判传统科学知识对绝对真理的追求,他认为世界是变化相对的,没有什么 先验前提。雅斯贝尔斯在描写尼采科学真理和哲学真理时就说,尼采科学的本质性标志 是方法,方法可以为我们带来真理的可靠性;而对于尼采的课题遵循方法的态度, 也是需要明确性。这种明确性不是来自真理的先验性,而是源于后验的证明真理方式。 尼采在其的著作中曾提到怀疑的科学精神,即对任何知识不能一味地吸收,而要对其价 值进行评估。哈贝马斯认为,尼采对知识批判不再以主体的先天有效的为先决条件,而是 1 范岱年,尼采与科学哲学川,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2 0 0 1 年 2 朱彦明,尼采的科学哲学述评 j ,自然辩证法研究,2 0 0 6 年 3 n 古科掌的价值一论尼采对科学的批判 以知识的可能的客观性为主观条件。他把科学看作为一种认识过程,这种过程把特定的 的思维方式强加在实体的解释上。从根本上说,哈贝马斯把尼采所理解的科学知识看作 是先验确证的,这虽非尼采的本意,但在尼采的诸多著作中他确实陷入了形而上学式的 科学怪圈。 在尼采科学哲学的研究中,人们除了关注尼采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确证性外,也开 始着手尼采的科学思想与具体科学的研究。w c h z i 砌e r l i 的综述性论文“尼采对真理 和科学的批判 指出了尼采思想受热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的永恒轮回的学说 是以对唯能论的批判反思为基础的,尼采的求力意志学说除了受马基雅维列和叔本华的 影响之外,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原理也是重要的理论基础,而r l c l w e l s h o n 把物理学思想 带入尼采思想的研究,他认为尼采的力量子,通过接合、排列或组织,可以形成小到原子、 分子,大到星系这样的事物。w e i z s c k e r 也从尼采与达尔文主义的关系中研究进化论与 “超人,热力学与尼采的“永恒轮回 的关系。在尼采与科学( 两卷本) 中,学者 h c a y g i l l 以尼采和原子论为题论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与尼采权力意志的关系。 在g r e g o r ym o o r e 和t h o m a sh b r o b j e r 编的尼采与科学中g r e g o r ym 0 0 r e 谈论了 尼采,医学和气象学、d u n c a nl a r g e 论述尼采的化学概念。这些研究虽然未能深 入到具体实证主义科学领域,但以尼采科学思想与具体科学类比研究的方式是值得探讨 学习的。 随着对尼采科学思想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他的科学批判研究也开始在科技哲学 领域彰显。尼采的经典著作悲剧的诞生不仅为人们展现了其对放荡不羁酒神精神的 称颂,而且为人搭建了反思苏格拉底科学精神的平台。多年来,诸多专家学者在尼采与 苏格拉底乐观主义科学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尼采的其他哲学思想对其科学批判进行了一 定程度的研究。据已掌握的资料看,专门在这方面研究的虽然不多,但在尼采与科学的 各种研究中都有提及。可见这项研究在尼采科学哲学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当代法国哲 学家、哲学史家吉尔斯德勒兹在他的尼采与哲学中用“差异”哲学研究尼采对科 学的批判。他说:“尼采与科学背离的是他的本性与思维方式。无论对错与否,尼采坚 定地认为科学对待量的方式总是倾向于等同它们,即弥补一切量的不等值。作为科学的 批判者,尼采从不援用质的权力来反对量,而是援用量差的权利来反对等同,援用不等 的权利来反对量的等值化。 1 的确,尼采批判科学,认为科学总是一味追求量的等同, 追求量的平等,这无形中否定了差异,以致否定了生命、贬低生存,是一种虚无主义思 1 ( 法) 吉尔德勒兹著,周颖、刘玉宇译,尼采与哲学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1 年,p 6 7 4 , 1 古科掌的价值一论尼采对科掌的批判 想。德勒兹对尼采科学批判的研究很深刻,他把尼采科学批判的聚点放在科学对平衡的 追求上,进而看到了它否定生命的虚无主义本质。而雅斯贝尔斯对尼采的科学批判也有 过简要表述。他说:“任何心平气和的科学工作实质上都在否定彻底的求知欲与认识的 欲望。而如今,科学那未经之质疑的前提却受到某种本源性的、无拘无束的求真激情的 冲击。 1 这似乎在讽刺科学的矛盾事实。科学一方面是否定求知欲,另一方面又为求真 的欲望所冲击。但笔者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篇叫论科学的文章中读 到,尼采并非抨击科学在求知欲上的矛盾,而是批判科学在恐惧中滋生的思想。他认为 恐惧只是科学滋生的一个例外情形,勇敢才是科学生长的真正所在。此外,一些学者还 从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和理性批判中研究他的科学批判思想。如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石 永泽在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就明确指出了尼采的科学亦是一种形而上学。他 虽然“剥除了形而上学真理的神秘性,但依旧保留对真理价值的形而上学信仰。棚它推翻 了基督教的神学价值,却为人类社会重新拟定了物权的价值,但这种物权价值是一种否 定生命的虚无主义价值观。尼采批判基督教和科学的形而上学性,试图重估一切价值。 但可惜尼采自己也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漩涡。所以海德格尔说他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 家 ,他在规定形而上学的同时建立了“权力意志”的形而上学体系。 自尼采思想引入科学哲学界以来,各派系专家学者纷纷对其投入于无限热情。多年 来,对尼采科学哲学的研究日趋详实深入,特别是知识论层面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从 尼采科学问题的解决到尼采科学真理的转换,从尼采科学观的单向研究到尼采科学观与 具体科学的结合,这些无不显示出对尼采科学研究日渐成熟。但对学界来说这项研究尚 属新领域,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上还不够全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对文化影响的关注太少。一些作者虽然注意到并研究了各种科学思想如达尔 文进化论对尼采科学观的影响,但却很少注意到当时社会文化特别是德国文化与法国文 化对他科学思想的影响。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1 9 世纪到2 0 世纪世纪科技中心由法国 转向德国。按常理分析,身为德国人的尼采应该对德国文化推崇备至,对科技文明有着 无限的热情。但出人意料的是尼采不但没有推崇德国文化,而且在他的看哪这人中 把德国视为欧洲的低地,极度批判贬低德国精神而追崇自由浪漫的法国精神。笔者认为 这种反常是研究尼采科学思想特别是科学批判的关键。 ( 2 ) 对尼采科学哲学研究的视角还存在开拓的空间。统观尼采科学哲学研究的文 1 ( 德) 卡尔雅斯贝尔斯,尼采其人其说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1 2 石永泽,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7 ( 1 1 ) 5 h 古科学的价值一论尼采对科掌的批判 献资料不难发现,众多学者的研究思路多集中在知识论或者更保守地说是在认识论上, 在其他角度上的研究很少。国内的不说,就国外出版的几本比较有代表性的集著看,它 们标明的是知识论研究,但在内容上还只局限于认识论上,对科学知识的本源等未见论 述。实际上尼采的科学哲学或者科学批判研究除知识论研究外还可以从人文主义等其他 方面研究,这对尼采科学哲学来说是一种丰富和超越。 ( 3 ) 没有对尼采科学批判的最终目的作专门研究。科技哲学界的专家学者对尼采 的科学批判作了不少分析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没把尼采科学批判的最终目的当作重点加 以分析。要知道,一个学者并不会毫无缘由的对一项事物进行批判。以往科学批判的目 的主要是把人和社会从科学的异化中拯救出来。那尼采的科学批判目的又是什么呢? 从 他对价值的重估和权力意志的建立来分析,他对科学批判的目的必与他人有别。就此来 看,对尼采科学批判目的的分析是其科学批判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试图以苏格拉底主义的科学观与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斗争为基点,从生命哲学的 视角审视科学与艺术、艺术与生命、科学与生命的关系,从而对科学的价值进行重估, 并在此基础上用艺术的特殊视阈修缮科学,让科学在艺术与生命的触动下获得更好的发 展。在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尼采科学批判的研究厘清尼采的科学思想演进、现代实证主 义科学的危机及后现代哲学批判的思路,以此丰富尼采的思想及科学审视的视角。 第一章尼采对科学的诘难 在探究一个事物的时候,人们总会先问它是否符合科学,是否符合科学的标准,人 们已习惯于把科学当成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标准。而作为价值尺度的科学是不容置疑 的,因为一旦这个尺度受到怀疑或否定,以它为基础的事物便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一 切以科学为标准构建的世界便会坍塌。但有着意识反叛倾向的哲学家尼采却打破由苏格 拉底建立的科学权威,认为科学本身是有问题的,“科学第一次被视为成问题的、可怀 疑的东西。”1 那么科学自身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说它是可疑的东西? 1 ( 德) 尼采著,赵登荣等译,悲剧的诞生 蝴,漓江出版社,2 0 0 7 年,p 4 6 1 n 古平弗的价值一论尼采对乖垤堂的批判 1 1 尼采的“科学问题 尼采除了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科学本身的问题 几个字外,并没有为其下过明确的 定义。但我们可以从他在悲剧的诞生的言说中发现其“科学问题 的蛛丝马迹。 当我们试图探讨“科学问题 的时候,我们不免先问“科学是什么? 一般地,人 们会从古希腊开始挖掘科学的内涵,这是苏格拉底教给我们的追本溯源的方法和为科学 而科学的终极目标,然而尼采说,“科学问题不能在科学的基础上被认识 1 因为“没有 一门科学能够凭它自己的科学手段对自身作什么陈述”,当我们试图说明和论证科学的 内涵时,我们所沿用的并不是科学的手段,而是采用了科学以外的论证思维,即没有实 现为科学而科学的目的;所以当我们询问“科学是什么 ,它俨然不是个科学的问题, 我们不能从这个问题挖掘科学的本质。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手段认识科学,或者说探 究它本身的问题? “置于艺术的基础之上”3 ,即是说从艺术的角度,以艺术为手段认识 科学。那么艺术呢,它该从何认识? 人生! 而对人生的问题是无以追问的。因为人是认 识的旨归,以人为目的的认识是最真实、最纯粹的认识,这在德尔菲神庙有名的箴言“认 识你自己”中就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所以,“用艺术家的眼光考察科学,用人生的眼光 考察艺术 4 是探究“科学问题 的必然途径。这在1 8 8 6 年尼采为悲剧的诞生 重作的序已经被明确提出。 问题产生于矛盾,尼采所批判的科学问题也不例外。读过悲剧的诞生的人都知 道,悲剧的诞生主要向我们阐述影响希腊甚至影响现代文明的两类矛盾。一类是以 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为代表的艺术内部的矛盾。日神阿波罗静穆、伟岸、智慧、 有原则,其主光明,代表了一切美丽、幻化的造型艺术,表现为雕塑;而酒神狄俄尼索 斯放荡、野蛮、无度、有激情,其主生命,代表了一切本能、狂放的非造型艺术,表现 为音乐。这两者在艺术形式或艺术精神上存在着巨大的对立,静穆庄严的阿波罗显然与 放荡不羁的狄俄尼索斯格格不入,但希腊人却把他们有效的融合了,从而把希腊悲剧艺 术推向了巅峰。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阿波罗艺术是狄俄尼索斯艺术的外在表现,“悲 剧神话只能理解为狄俄尼索斯智慧借阿波罗艺术手段达到的形象体现,而“阿波罗幻 ( 德) 尼采著,赵登荣等译,悲剧的诞生 m ,漓江出版社,2 0 0 7 年,p 5 ( 德) 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尼采( 上、下卷) m , 商务印书馆,2 0 0 2 ,p 3 6 3 ( 德) 尼采著,赵登荣等译,悲剧的诞生 m ,漓江出版社,2 0 0 7 年,p 5 ( 德) 尼采著,赵登荣等译,悲剧的诞生 m ,漓江出版社,2 0 0 7 年,p 6 ( 德) 尼采著,赵登荣等译,悲剧的诞生 m ,漓江出版社,2 0 0 7 年,p 9 2 7 , 1 古科掌的价值一论尼采对科掌的批判 觉的作用在于使我们不致承受无比强大的狄俄尼索斯冲击。另一类矛盾是苏格拉底的 知识论命题与古希腊悲剧艺术及其生活的矛盾。这是全书的主要矛盾。苏格拉底在希腊 异常动乱、人们生活极其艰苦的年代,为了救人于水火之中而提出了“知识即是美德 。 他认为在纷繁复杂的自然界中,在混乱不堪的人类意识中存在着普遍的意义和共同的原 则,这就是善。人们可以通过概念的分析,澄清各种知识,从而获得德性的普遍意义。 这种通达至善的过程便是理性的活动,它让人在思辨和澄清中通往幸福的彼岸;然而具 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理性却“凭借以概念为中介的模仿2 淹没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内在本 质和意志本身,把它变为一种现象,一种外部世界的模拟画面,从而剥夺了艺术所具有 的创造精神。因此,尼采评价苏格拉底,说其是个不懂艺术,催生颓废文化的侩子手。 在悲剧的诞生两大矛盾的探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狄俄尼索斯与阿波罗的矛盾 虽然鲜明,但在古希腊悲剧的彰显中已到达到完美融合,故不存在反常科学的产生;而 苏格拉底的科学理性与古希腊悲剧艺术的矛盾却在认识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极大地相 斥,这种相斥就是在今天仍难以调和。可见,尼采所谓的“科学问题”是指自苏格拉底 以来的科学理性主义的问题。这种科学理性以普遍同一性为追求目标,以概念逻辑与精 确量化为叙述方法,以乐观主义为情感导向建构了一个彼岸的世界。对于人的生命存在 而言,执着于虚无世界会导致病态,它最终使人走入消极、否定的虚无主义。 1 2 尼采对科学的诘难 1 2 1 对科学动机的质疑 文艺复兴以后的几个世纪,科学在人们的崇敬与簇拥中逐渐摆脱哲学的母体,走向 世界思想的中心。人们把科学当作获得一切价值合理性的工具,认为在科学的作用下世 间诸多问题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解释。尼采也认为,科学在它产生之日,在它“尚未成为 一种风习和一种本能的科学”3 之时,它的确是一种工具,其最初的动机在于“效忠于实 践利益一。它“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希望用科学对上帝的善意和智慧做最佳的理 解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相信知识的功利,尤其相信知识可与道德和幸福结合 起来再方面,是因为人们认为,在科学中可以获得并喜爱某些无私、无害、无 1 ( 德) 尼采著,赵登荣等译,悲剧的诞生 m ,漓江出版社,2 0 0 7 年,p 9 2 2 ( 德) 尼采著,赵登荣等译,悲剧的诞生 m ,漓江出版社,2 0 0 7 年,p 7 7 3 ( 德) 尼采著,李瑜青编,王耀伟译,尼采经典文存 m ,上海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p 1 8 2 8 竹占科学的价值一论尼采对科掌的批判 辜,使自己满足的东西,它们根本不掺杂人的恶欲,1 纵观整个欧洲科技史我们可以发现,早期西欧的科学与宗教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 系。许多科学研究都笼罩着宗教的影子,许多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宗教徒。科学探索的主 要任务是通过科学发现和理论论证对上帝的意旨和智慧进行最有效的解释。波兰天文学 家哥白尼经过观察实验得出的“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所创立的“地心说”,从根本上 颠覆了基督教的宇宙观,致使他受到教廷的长期压制。但他提出日心说并非想要颠覆基 督教的传统,相反,他的全部工作在于更好的解释上帝的智慧。据他在其天体运行论 中称,他之所以不断探索宇宙体系乃是因为托勒密所提出的本论、均轮和等距偏心点的 行星运动说明过于复杂,这完全不符合上帝的意旨;集万千智慧于一身的上帝理应创造 一个完美和谐的宇宙。哥白尼“日心说”的追随者开普勒用圣父、圣子和圣灵的观念构 建宇宙的三位一体学说,他认为科学探求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上帝所赋予外部世界的合 理秩序。近代自然科学的开拓者,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也是位虔诚 的基督徒。他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直言不讳地说,该书写作的目的在于“向 思索着的人们灌输上帝存在的信仰。 2 而他的科学研究亦是对上帝智慧的注脚。他认为, 无实体却始终存在的最具智慧的上帝是事物的第一因,他从一开始就把我们的世界设定 好了,物质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各个行星的位置及其运行轨道、天体的最终推动力及 世界的秩序都是上帝有目的的创造,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解释上帝的创造。 可见,人类促使科学发展的最初动机是从生活的现象中发掘神的指示和真理,“根据生 生息息的诸种现象来考察上帝。”3 尼采认为促使科学发展的第二个动机是人们相信知识与道德存在一定的联系,知识 与道德的结合可以促使人达到幸福的彼岸。苏格拉底最初提出“知识即是美德”的命题 就是希望通过理性的方式引导人获知自身所享有的“善 本质,而后通过实践行善,从 而实现自身内在的道德潜能,最终达到人所追求的“至善 ,走向幸福快乐的生活。然 而科学知识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如它所宣称的幸福。相反,它以其逻辑理性和因果证明不 断推翻人们一直信奉的神话世界,让人在不断的怀疑与否定中走入生活的绝境,科学的 目的完全是对生命的剿灭。所以尼采说:“苏格拉底是一个误会;整个劝善的道德,包 括基督教道德,都是一个误会耀眼的白昼,绝对理性,清醒、冷静、审慎、自 ( 德) 尼采著,黄明嘉译,快乐的科学 m ,漓江出版社,2 0 0 0 年,p 7 4 ( 日) 大沼正则著,宋孚信等译,科学的历史 m ,求实出版社,1 9 8 3 年,p 1 0 9 。 ( 奥) 瓦尔特尔霍利切尔著,孙小礼、汤侠生等译,科学世界图景中的自然界 m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6 5 年, 9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阿占科掌的价值一论尼采对科掌的批判 觉、排斥本能、反对本能的生活,本身仅是一种疾病,另一种疾病全然不是通往德 行、健康、幸福的复归之路必须克服本能这是颓废的公式。 1 而启蒙运 动的发起者之一,尼采曾称之为“精神大贵族 的思想家伏尔泰亦相信知识的功利性, 相信知识与道德的结合可以达到思想的最终目的。他用知识理性的眼光审视宗教和自 然。在牛顿自然观的影响下主张理神论或自然神论,认为上帝作为宇宙的第一推动者、 物质的赋予者和自然秩序的定制者是必然存在的,只是他在创生完成后便不再干预宇宙 活动了;除此以外,他通过思考认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类道德的建立需要上帝的存在, 即使上帝不存在,我们也要创造一个上帝,因为人们只有在信仰,在对上帝信仰的基础 上,才会自觉地遵守道德的规范,社会的秩序才能形成,人们才可以由此走向幸福的生 活。因而有学者称,伏尔泰在知识理性的基础上,批判宗教,却不取消宗教,他需要理 性与宗教道德的结合来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促使科学发展的第三个动机在于那时的许多科学家把科学看得异常神圣,认为在神 圣的科学中可以找到至纯、至真、至善的东西。斯宾诺莎就是最有力的代表。斯宾诺莎 是名虔诚的宗教徒,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人类寻找自由和幸福;而他对数学,特别是几何 学又极其忠诚,认为用几何学为模型的理性演绎法可以把人导向幸福,达到至善的神人 同性境界。他指出正确的几何学理性演绎法需要首先确立一个确信明白的真观念,然后 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规范进行演绎推导,最终形成一套观念体系。而人们在真观念的寻找 和确立中可以认识自身的知性素养,可以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理解和控制自身的情感和 欲望,使人摆脱激情与欲求的束缚,尽情感受神所赋予的爱,并在此基础上认识神、理 解神、从而达到最高的道德,达到至善,走向幸福的世界。斯宾诺莎的观念是把对神的 追求和敬仰放在理性的思维中,通过知识理性思维找到人所向往的神性,通过知识理性 的指引逐步走向人们所追求的自由和幸福。 这三种促使科学发展的动机无疑都与宗教相关联,一种是用科学证明神的力量,解 释世界的构成;一种是通过理性把握神的道德,规范人的行为;一种是用知识呈现神的 至善世界,实现人的幸福追求。而科学也在这种与宗教、德性的结合中获得了长足的发 展,但尼采认为“这是三种错误的动机! ”2 因为此时人们对科学的追求完全是出于一股 强烈的宗教热情、出于对基督教道德的追求。他们把科学当作提升宗教价值的工具,违 心地给科学扣上理性合理的帽子,其实在基督教的骨子里根本就看不起科学,只是把它 1 ( 德) 尼采著,周国平译,偶像的黄昏 m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p 2 0 2 ( 德) 尼采著,黄明嘉译,快乐的科学 m ,漓江出版社,2 0 0 0 年,p 7 4 l o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砰占科掌的价值一论尼采对科掌的批判 当作宗教统摄下的奴隶。他指出,科学并非只是一种工具,更不是宗教体制下的奴隶; 科学即使没有宗教的赞扬,“即使没有新的热情我指的是追求知识的热情科学 照样得到促进,发展壮大。 1 科学的壮大完全取决于一种现状,一种把科学当成人类好 奇心满足的风俗和习惯。在这种习俗和需求中科学即使不能演绎得轰轰烈烈,也能平稳 而有效地发展。 1 2 2 对科学前提的拷问 从科学的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科学是从哲学的母腹中独立出来的,而哲学起源于惊 讶( w o n d e r ,亚里斯多德语,也多译为好奇) 。之所以惊讶,是因为对于不确定的事物, 既存在着一种对不可预见的危险的恐惧,同时又激起了克服恐惧,把握住这一事物的求 知欲。科学的发展就源出于对确定性之把握。尼采说:“这种古老、长久的恐惧最后变 得精细起来,变成思想理性了,我想,他在当今已被称为科学了。”2 对确定性的追求这 一思维路向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即今天我们沐浴其中的科学文化、或道德和宗教文化。 在尼采看来,苏格拉底是这种文化的形象代言人。不仅因为他终其一生都在以一种确定 性的方式教导青年:“水木是什么? ,还因为“赴死的苏格拉底的形象他借助知识和 论证不知死亡之恐怖为何物就成了科学大门上的徽记,提醒每个人,科学的使命在 于,使生存显得可以理解,因而是合理的。 3 自苏格拉底之后,科学文化作为绝对的主 流在西方世界蔓延开来,对此,尼采说道:“我们整个现代世界陷于亚历山大文化之网 中,只知道一个理想:具有最高度的认知能力、为科学效劳的理论型的人,其原型和始 祖是苏格拉底。 4 科学的繁荣体现的是对确定性,对绝对之真的追求,它既是理性主义 的,同时也是乐观主义的。尼采说:“看见苏格拉底文化骨子里到底是什么时,请不要 躲避! 那是自命不凡、以为无所不能的乐观主义! 5 然而,当人们对绝对确定、对客观 之真执着向往且一往无前的时候,同时也导致了对确定性及客观之真何以可能的前提一 一生命本身的遗忘。在我们沉湎于科学文化所创造的客观世界之时,我们忽略了生命内 在的意义和价值。由于科学的发展从根本上遗忘了其渊源,所以尼采认为科学的发展本 质上是虚无主义的。 生命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哪呢? 就在科学产生的源头之处在惊讶与恐惧 ( 德) 尼采著,黄明嘉译,快乐的科学 m ,漓江出版社,2 0 0 0 年,p 1 4 9 ( 德) 尼采著,黄明嘉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m ,漓江出版社,2 0 0 0 年,p 3 2 9 ( 德) 尼采著,赵登荣等译,悲剧的诞生 m ,漓江出版社,2 0 0 0 年,p 9 l ( 德) 尼采著,赵登荣等译,悲剧的诞生 m ,漓江出版社,2 0 0 0 年,p 1 0 6 ( 德) 尼采著,赵登荣等译,悲剧的诞生 m ,漓江出版社,2 0 0 0 年,p 1 0 7 旰古科掌的价值一论尼采对科掌的批判 的体验中,在克服恐惧的勇气中。一句话,就是在对现存状态的超越中。“关于生命的 判断、价值判断,对生命的肯定或否定,归根到底绝不可能是真的;它们仅仅作为征兆 而有价值,它们仅仅作为征兆而被考察,”1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不断的超越,对生命的 研究也不可能持科学实证主义的观点,也不可能是完全的乐观主义的态度。“在一切时 代,最智慧的人对生命都作了相同的判断:它毫无用处- 无论何时何地,从他们 嘴里听到的总是同一种声调,一种充满怀疑、充满忧伤、充满对生命的研究的声调。 2 生命是科学的极限,科学的方法不可能对生命予以诠释,因为诠释必定涉及概念,而诸 如点、线、面等概念是人为设定的,用一些设定的去诠释活生生的生命,怎么可能昵? 对此,尼采下结论说:“把科学视为事物的人性化,这就够了。3 因为诸如点、线、面等 科学假设都是由人设想出来的,一切科学规律也都是由人推断出来的。科学虽然把人们 的生活细分成不同的、不连续点,但这些不同与不连续在生命的解释中都是等同与连续 的。因而以明晰精确的确证性抹杀人类生命的前提无疑是科学的异化,它不仅无法获得 科学所追求的确证性,而且蒙蔽了科学前提一生命的本性。 1 2 3 对科学方法的批判 科学最为人称道的是一种以理性所构建的科学方法,它用计算和丈量的方法为人们 呈现出一个精确可知的世界;又用等价因果的逻辑方式为人类的探知提供普遍有效的合 理性本源。然而尼采却指出:引理性是我们窜改感官证据的根源,它在人们处理感 性性论据的时候注入了假象和谎言,而且它用概念、数字、公理处理感性事件时俨然把 活生生的东西变成了僵死的木乃伊。因而崇尚意志、崇尚生命的尼采依然对计量和因果 的科学方法进行了严厉地批判。 人们历来对严格精密的科学方法推崇备至,认为它可以通过计量、测算、推演等方 式解决未知的问题,并对即将出现的情况作出预测和评判。但尼采却对科学的这套方法 产生了重大的怀疑。尼采认为“仅仅依靠计数、计算、秤重、观察和触摸等 5 解释世界, “即使不叫它是思想病态和愚蠢,那也是太笨拙和天真了。”6 他曾在快乐的科学中 说到,如果人们用特定的公式从一部音乐中算出一大堆数字,并通过这些数字去衡量这 ( 德) 尼采著,周国平译,偶像的黄昏 m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p 1 4 ( 德) 尼采著,周国平译,偶像的黄昏 m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p 1 3 ( 德) 尼采著,黄明嘉译,快乐的科学 m ,漓江出版社,2 0 0 0 年,p 1 4 ( 德) 尼采著,周国平译,偶像的黄昏 m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p 2 4 ( 德) 尼采著,黄明嘉译,快乐的科学 蛔,漓江出版社,2 0 0 0 年,p 3 1 0 - 3 1 l ( 德) 尼采著,黄明嘉译,快乐的科学 m ,漓江出版社,2 0 0 0 年,p 3 1 0 3 l l 1 2 阿占科掌的价值一论尼采对科掌的批判 部音乐的价值,那是多么荒谬可笑。因为对一部音乐的场景感受,情感领悟和意境体验 是无法用数字理解的,即使它能准确测算出音符的平仄高低,声调的起伏涨落。可见, 科学的逻辑演算在遇到意识问题时便无能为力。 在这里,也许很多人会反对,因为现代的测谎仪已经明显让我们看到计算机可以通 过一定的程序测算出人的心理变化。但这些能说明什么呢? 无非是些规律的假定和数量 上的等同。无非是研究人员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很多人在说慌的时候血液流动会加速, 血压会提高到到一定的数值,而在不说谎的状态下血液流动平缓,血压没有明显的变化; 随后根据众多相似的偶然性总结出一定的原理或公式,以此来衡量人的说谎状态。但事 实证明,并非所有谎言都能通过这台仪器和这些公式测出。毕竟对于一些老奸巨猾的人 来说,很多心理活动、血液状况可以自行控制;而对一些生性胆小的人来说,一点风吹 草动都可能引起他心理的变化,所以即使他没说谎,血液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升高。所以 对现代的刑事侦查来说,测谎仪测出的数据只能作为一种参照而不能成为一项定性的数 据。因而,尼采质疑科学等量计量的方法是有道理的。 尼采除了质疑科学等量的方法,还认为追本溯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