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马克思的文本中,他并没有直接使用现代性这个术语,但他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 判、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完全可以被看作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马克 思批判现代性的原则高度可以用“生存论”一词表示。生存论是相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 知识论而言的,它关注的对象不再是表象世界和意识的构造物,而是生活世界,关注盼 是“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命运问题。马克思的生存论突破了理性主义的樊篱,扭转了哲 学的方向,使哲学的出发点实现了从“我思”向“现实的个人”的移居。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了现代性问题及其实质,揭示了现代性的 形而上学本质是意识现代性,现代性的现实呈现是资本现代性从而指出了现代性的问 题和症结所在。第二部分主要是写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畦存论观点对现代性进行反思 与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内在矛盾,探索历史的运动和人类的出路。并揭示出 人是一种现实的、感性的、矛盾性的、自由超越性的存在。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走出现 代性困境的可能性条件和一些现实途径,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科 技的和谐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现代性”更合乎人的“本性”的需要。 “现代性”问题是一个为哲学所广泛关注的问题,这种关注首先是由于现代性问题 本身的重要性。其次是由于它受后现代理论的广泛批判更重要的,它是与我们的生存 命运休戚相关的。现代性的核心和中心话题就是人的主体性问题,或者说是人的主体命 运问题。所以对现代性的反思是事关整个当代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存命运的重要的现实闯 题。自觉的运用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来反思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内在困境和危机, 寻求现代人的意义危机和价值迷失的根源问题,无疑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实践;生存论 a b s t r a c t i nm a r x st e x t , h ed i dn o tu s em o d e r m t yd i r e c t l y , b u th i s c r i t i q u e t ot h er a t i o n a l m e t a p h y s i c s ,t ot h ea l i e nl a b o u r ,t ot h ec a p i t a l i s m ,m a yr e g a r da st h ec r i t i q u et om o d e r n i t y d e f i n i t e l y 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t h ec r i t i q u eo fm o d e r n i t yi nm a r x st h e o r yc a n b ee x p r e s s e dw i t h t h e ”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 ”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i sr e l a t i v et ot h ee p i s t e m o l o g yo f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t a p h y s i c s , a n di td o e s n to d n c e m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t h ew o r l da n d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a w a r e n e s s i t v o n c c r l l st h el i f ew o r l da n dt h es u r v i v a lo f ”r e a l i s t i ci n d i v i d u a l ”m a r x s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h a s b r o k e nt h ef e n c eo fr a t i o n a l i s ma n dr e v e r s e dt h e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d i r e c t i o na n dm a d et h e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s t a r t i n gp o i n tm i g r a n tf r o m ”t h i n k i n go f m e ”t o r e a l i s t i ci n d i v i d u a l 。 t h i sa r t i c l ei n c l u d e st h r e ep a r t s :p a r tii n s p e c t st h ep r o b l e ma n dt h e 鹤, s c n c co fm o d e m i t y , 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n a t u r eo fm e t a p h y s i c so fm o d e m i t yi sa w a r e n e s s - m o d e r n i t y , a n dt h a t t h er e a la p p e a r a n c eo fm o d e r n i t yi sc a p i t a l i s m - m o d e r n i t y t h i sp a r ta l s op o i n t so u tt h e p r o b l e ma n dt h ec r u xo fm o d e r n i t y 耽em a i ni d e ao f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t h a tm a r xb a s e do n t h ev i e w p o i n to ft h ep r a c t i c e 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t oc r i t i c i s em o d e r n i t y h er e v e a l st h en a t u r ea n d i n n e r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o fc a p i t a l i s m h ep r o b e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m o t i o na n dt h ew a yo fh u m a n b e i n g a n d , h er e v e a l sh u m a nb e i n gi so n ek i n do ft h ee x i s t e n c et h a ti sr e a l ,p e r c e p t u a l ,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a l , f r e ea n de x c e e d i n g t h e p a r ti i id i s c u s s e sm a i n l ys t e p p i n go u to ft h e p r e d i c a m e n to fm o d e r n i t y o nc o n d i t i o n so f p o s s i b i l i t ya n da t i t t l er e a la p p r o a c h e s , t oa c h i e v e t h eh a r m o n i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a m o n gh u m a nb e i n ga n dn a t u r e ,h u m a nb e i n ga n ds o c i e t y , h u m a nb e i n ga n dh i m s e l f , h u m a nb e i n ga n d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m a k e ”m o d e r n i t y ” a c c o r dw i t ht h en e e do fp e o p l e s ”n a t u r e ” t h ep r o b l e mo fm o d e m i t yi sa ni s s u eo fw i d e s p r e a dc o n c e r ni np h i l o s o p h y t h i sc o n c e r n i sp r i m a r i l yb e c a u s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m o d e r n i t yi t s e l f a n di ti sw i d e l yc r i t i c i z e db yt h e p o s t m o d e m i s m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l y , i ti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o u rd e s t i n yo fs u r v i v a l t h ec e n t e ro f m o d e r n i t ya n d t h ec o r eo ft h ei s s u ei ss u b j e c t i v i t y ,o ri st h ed e s t i n yo fs u b j e c t i v i t y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r e f l e c t i o nt om o d e m i t y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r o b l e mt h a tc o n t 埘 n st h ed e s t i n yo fs u r v i v a l w e a p p l ym a r x sc r i t i c a lt h e o r yo fm o d e r n i t yt or e f l e c to nt h ei n h e r e n td i f f i c u l t i e sa n dt h e c r i s e s o fo u rs o c i e t y w es e a r c ht h er o o to fm e a n i n gc r i s i sa n dl o s tv a l u eo fm o d e r n t h a ti s u n d o u b t e d l yi m p o r t a n tf o rh u m a nb e i n gi na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k e yw o r d :m a r x ;m o d e r n i t y ;p r a c t i c e ;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裢! 豳:罕日期:巫2 :生:兰;学位论文作者签名:c 里! 幽车日期:z 7 胛f :生:兰5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 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翘:豳辇指导教师签名:到荛趔 日 期:殛i :车:马日期:幽! i :二;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在现代性的理性精神和自由进步精神的指引下,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提 高,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物质生活水准来看,现代的物质财 富恐怕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最奢望的想象,而且人类所显示的征服、改造自 然界的力量,也同样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英雄时代或巨人时代最伟大的崇高。但同 时现代性也带来了各种危机和困境,如工具主义和理性主义危机,道德文化危机和意义 危机,消费异化和科技异化。这些危机都使人类生存陷入困境,所以对现代性的反思与 批判实质上就是对现代人生存命运的反思和批判,对于揭示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内在困 境,具有重要意义。 何谓现代性? 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因为不同的理论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西方 自启蒙运动以来并通过世界历史进程扩展至全世界的现代社会的特征对于卡尔马克 思来说,它是具有强制性扩张趋势的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对埃米尔迪尔凯姆来说,它 是指自然界被改变的工业化世界:对马克斯韦伯来说,它的特征表现为现代官僚体系 下组织起来的社会。总的来说:“现代性”是指从文艺复兴,特别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 西方历史和文化。其特征就是“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 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主义都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但他们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启 蒙精神的批判,对“元叙事”的批判;对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等几个方面,主要集 中在意识形态领域。而马克思通过实践观点批判和反思现代性,也就是从人类生存方式 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一种独特的存在论批判,从而深深切入现代性问题论 域。按此存在论的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所标示的资本主义,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危机 和政治危机,而首先是一场“人的本质的灾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性的批判,正 是要把“人”从“抽象”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从“物”的普遍统治中解放出来,从“资 本”的普遍统治中解放出来,把“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变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 一、现代性问题及其实质 “现代性”已成为当今中西方思想理论界关注的重大课题。“现代性”是一个包容 性极大的文化范畴,很难从单一的层面加以界定。它已成为一个普适性的全球通用词汇, 这样,也遮蔽了现代性的本真意蕴,所以澄清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 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现代性的问题及其实质。 ( 一) 现代性问题的考察 1 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 提到现代性,迎面而来的是如下一些概念:现代化、现代、现代主义、前现代、前 现代性、后现代、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侧重点。俞 吴金先生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作过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说明,认为现代性指的是现代社 会生活的价值观念层面。刘小枫认为,讨论现代现象,首先遇到术语上的困难。何谓“现 代”什么又是“现代性”。 “现代”( m o d e r n ) 一词出现的较早,公元5 世纪就出现了用基督教化的现代 ( m o d e r n ) 与古罗马异教的古代( a n t i q u e ) 相区分据考证这个词,源于拉丁语单词 “m o d e r n u s ”,其本义是“现在”、“当今”等。从语义方面分析,“现代”总是与“古代” 相对,两者构成了一种生存性的张力。就现代概念的原初意义而言,每个时代的人都可 以立足他的时代,称他所处的时代为“现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有新的事物涌 现,原来所指的“现在的、当下的、新的”马上就变为陈旧的、过时的所以,这样理 解的现代,并没有特定的所指。因为,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间区域都曾经属于“现 代”,而任何一个曾经被称为“现代”的时间区域都将成为“往古”或。过去”显然, 要解析“现代”现象的结构与机理,就必须超越单纯的时间规定。于是“现代性”这一 概念便显得至关重要了。 从形式上看,“现代性”一词是以“现代”一词为词根加上表示“性质”、。状态”、 。程度”等意义的后缀“i t y ”构成的。因此,如果说“现代”一词本是一个时间分段 概念,那么,“现代性”则更多的是一个表达现代时期的社会生活所具有的品质或状态 之类涵义的概念这是两者的原初区分。但是随着现代性的扩张,不同的理论家对现代 性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吉登斯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现代性。他写道:“何为现代性, 首先,我们不妨大致简要地说: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 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哈贝马斯把它看 做是一种新的社会知识和时代,现代性这样一个时代的特征与贡献,是个人自由。福柯 把现代性界定为一种态度,他说:“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 种由特定人民所做的志愿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方式,也就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 2 方式,在一个和相同的时刻,这种方式标志着一种归属的关系并把它表述为一种任务 无疑,它有点像希腊人所称的社会的精神气质。”脚按照福柯的这种解释,现代性主要 指的是一种与现实相联系的思想态度与行为方式。由于现代性本身的歧义性和复杂性, 不同的理论家对现代性有不同的界定是正常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代性是不能言 说的黑暗之地。 相对于。现代”和“现代性”,“现代化”(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是一个晚近的学术概念。 这个概念直到2 0 世纪中叶才被提出来,但它旋即在风行一时的“现代化理论”中得到 了广泛运用。按照一般的看法,“现代化”一词有某种“动态”意涵,它通常被用来描 述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现代性”看作“现代 化”所要达成的目标,而把4 现代化”看作是“现代性”目标的实现或展示过程两者 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很多学者也认为,现代化不是社会生活某个领域的现代化,而是 社会生活全方位的现代化。罗荣渠先生也指出:“现代化一词中的现代则是具有 时代性的概念,化的范围要广泛的多,远远超出文化、政治范围,不仅涉及经济方 面,而且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俞吾金先生认为,“现代化的可感知的要素如下: 第一,工业化;第二,民主政治;第三,市场经济;第四,先进的科学技术;第五,合 理化、世俗化和都市化。”嘲如果说,现代性目标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某种普适性,那 么,追求并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途径却富有民族特色,因而是相异的和多样的 2 现代性的内涵和特征 这种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其内涵是什么呢? 从哲学层面来理解,现代性指的是“启 蒙现代性”,是指从文艺复兴特别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及基本原则。 现代性的特质就是由启蒙运动以来所倡导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精神。 现代性观念的核心是理性及主体性。自启蒙运动开始,人们就用理性来替代上帝, 不再屈服于权威和传统,自由地运用自己韵理性来评判一切。理性成了人们判定一切现 存事物的标准。西方哲学的理性概念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哲学那里,在“逻各斯”、“理 念”等概念和思想下展现出的对世界秩序的把握,即已体现了理性的精神。到了近代, 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之父”,更是以理性的自我意识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我思故我 在”成了理性主义哲学的一个标志性哲学命题。不仅确立了理性的地位,而且也高扬了 人的主体性。作为其后继者康德,更是以推崇理性为己任,理性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 在全面批判和确证理性的过程中,也真正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黑格尔发展了康德的 理性概念,把理性规定为人的本质,从而也把人的主体性强调到了极端现代性正是以 张扬理性和主体性作为其典型特征。沈语冰指出,。现代性的本质在于:人上升为主体, 世界则沦为客体。” “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根本价值。自启蒙运动开始,人们就开始高呼:“人是生而自 由的”,代表了启蒙哲学对人的根本权利的理解。“自由”在康德的道德哲学里得到了体 现,康德把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解释为: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能够与所有的自由并存, 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力。他强调了人的自由权利的具有性和原生性。在黑格尔那里自 由也是其哲学的重要理念。他把“自由意志”作为人的本质。而且提出了现代世界的“自 3 由原则”。他说“一般说来,现代世界是以主观性的自由为原则的,这就是说,存在于 精神整体中的一切本质的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中达到它们的权力”旧正是启蒙思想家 们对“自由”价值的高扬,现代社会才会打上自由的印记。哈贝马斯曾经这样刻画现代 性的。自由”特征;“现代性首先是一种挑战,从实证的观点看,这一时代深深地打上 了个人自由的烙印,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作为科学的自由,作为自我决定的自由,还有 作为自我实现的自由。”嘲 现代性表现为世俗化的“祛魅”的过程。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 人性的复归,重回世俗的生活世界人们的世俗趣味开始高涨,人们所追求的幸福不再 是超验的和彼岸的,而是现世的和感性的。现代文明的演进用韦伯的论断来概括,就是 一个世界的祛魅过程。他说:“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 要的是因为世界已被祛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 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进了个人之间直接的私人交往 的友爱之中”忉随着世界被一步步祛魅,那些终极的、最高的价值和理念,已经隐退 神秘的宗教世界图景也已经瓦解。随之而来的是以人的自由为核心的诸多权力价值的肯 定。 ( 二) 现代性问题的实质 1 现代性的形而上学本贡意识现代性 现代性的形而上学本质就是意识现代性,也就是意识哲学意识哲学主要指的是从 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近代形而上学。其根本特点是对理性和主体性的强调,意识哲学是现 代性的哲学基础哈贝马斯指出:“对海德格尔而言,现代开始的标志是笛卡尔提出的 意识哲学。”嘲 “意识哲学”就其实质而言,依然归属于理性哲学的传统理性主体性原则是意识 哲学的基本原则。意识哲学它的整个提问方式和问题框架是在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范 围之内进行的,根本旨趣在于获得确定无疑的知识和真理。就其特点而言,意识哲学遵 循的是本质主义、还原主义的思路。意识哲学的理性主体性原则通过笛卡尔的“我思故 我在”来宣布其出场时,由康德进行了全面的奠基,最后完成在黑格尔哲学之中笛卡 尔“我思故我在”的真正奥秘就在于把理性思维作为主体存在的依据,把“我思”作为 主体性的集中表现,用高扬“我思”的主体性,重新审视世界的一切而真正确立人 的主体性地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提出了先验范畴主体性理论“人是目的本身而 不是手段”的著名论断根本点就是第一次从哲学高度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原则。康德把他 的主体性原则直接宣布为,人不仅为自然立法,也为自身立法,他通过批判哲学来为人 这个立法者作论证和辩护。黑格尔提出了抽象精神主体性理论。典型口号是:“理性 是世界的灵魂”。他沿着康德的道路在两个方面走向了极端:一是以绝对理念的抽象形 式,把人的主体性强调到了极端;二是以泛理性主义、泛逻辑主义的精神把人的理性因 素在主体性中的作用也强调到了极端。 意识哲学这种以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模式把世界的存在物归为两类:思维的东西 4 和具有广延的东西,进而把自我设定为主体,而把世界上一切具有广延的东西设定为自 我的对象即客体。主体是主宰,人作为主体在自己的对象中印证自己的存在,在对客体 的征服中体现自己的能力,并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实现自己作为人的本质。所以近现代西 方哲学对主体性的张扬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由此也产生了现代性的难题。在这种意识哲 学中,理性作为审判一切的法官,陷入一种循环论证的窘境,即意识哲学从理性中推演 出规范,然后又用这些规范来证明它自己知识的合法性。然而这里的悖谬是显而易见的, 理性是一切的标准,但又无法证明自身是这样的标准。意识哲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 此它是失败的。 2 现代性的充分展现资本现代性 在生产方式和制度规范层面上,现代性表现为技术强制和资本原则的泛化流行。一 方面,技术强制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人要求通过自己的力量主宰一切,尤其是征 服和控制自然。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提高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要求。 人们相信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的进步和福祉。可是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导致了人的物 化和自由的丧失。如果说上帝,这闪光的货币,是人的- “粗鲁的迷信”,那么科学,这 无形的价值,就是人的“精致的迷信”既然这个世界已被科技主宰,那么,人,在科 技面前也自然和万物一样,只是作为一个存在物而存在,因而人的真正本性就被歪曲了。 技术和生产组织的改进使工人成为一种畸形物,成为一种局部的人,片面的人不仅各 种局部劳动分配给不同的个体,而且个体本身也被分割开来,成为某种局部劳动的自动 工具。科学技术的负效应在双重意义上伤害了人的质朴本性。一方面,科学的发展使人 的精神家园荒芜。人们的精神世界萎缩于科技的桎梏下,“消失在嘈杂的市场中”。另一 方面,知性思维的盛行,技术规则的推广,专业分工的细化,使人成了束缚于无生命的 机械组织中的一个碎片。人从具有内在生命丰富性的存在变成了没有活动和精神的存 在,成为技术的奴隶。 在技术的泛化流行下,资本原则构成现代生活的统治力量。生活世界经过理性的抽 象和提炼之后,还原和简化为一个逻辑的枯燥的抽象世界,一个被设想为具有内在规律 的合理化世界。而且资本增值现在不仅仅可能,进而已经到达了这样的程度,使得人的 一切目的性活动颠倒为生存的手段。资本具有了内在的自我生长的生命力,成为现代世 界支配和控制一切的决定性力量。资本世界的最大特征是目的和手段的颠倒。此种颠倒 的表现是人的物化。丰富的生活世界抽象化。成为单一性的可以量化计算的货币关系。 就其实质而言,货币乃是一种物化了的社会关系。世界的货币化也就是社会关系的物化 物化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只能以物以物的方式表达,人的尊严和价值若不能得到物的表达 和实现,就是没有意义的。货币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使得资本增值成为可能。资本 主义作为历史生成的商品经济的社会形式,是现代性的代名词。现代性的实质就是资本 现代性。 5 ( 三) 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 1 现代西方哲学对“内在性”的瓦解 内在性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进入哲人们的思考中了,只是到了近代才置于哲 学思考的核心地位。所谓内在,就是向内的、在内的,而不是超越于意识之外的,它属 于纯粹思维的领域。内在性原则要求从自身出发来判定一切。近代哲学奠基于笛卡尔的 思维原则,黑格尔明确指出:。笛卡尔事实上是近代哲学真正的创始人,因为近代哲学 是以思维为原则的。”从自身出发的思维,就是哲学的内在性。内在性原则不承认僵死 的外在性权威,要求从自身出发判定一切,这是“真正的哲学”的“重新开始”。笛卡 尔为这种“真正的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西方近代哲学思维内在性的存在论原则,由 笛卡尔最先提出,经由康德到黑格尔才真正完成了理论建构黑格尔曾经称赞笛卡尔是 近代哲学的“创始”,使哲学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这主要是指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 我在”原理,把。从自身出发的思维”亦即。内在性”当作哲学的基本原则康德提出 “人为自然立法”,从而倒转了主体和对象的关系所谓“哥白尼革命”的哲学寓意就 在于此。至此,笛卡尔开启的近代哲学被发挥成为一种彻底的主体性原则。结果陷入了 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沼泽之中。黑格尔立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把否定性原则作为他 的哲学的根本原则,破天荒地第一次使僵死的概念和范畴流动起来他在表面上似乎一 劳永逸地解决了主体和客体的抽象对立,瓦解了内在性,然而事情的实质并非如此。他 仍然陷入了内在性的困境之中。 那么,认识主体如何击穿内在性的局限切中外在的认识对象呢? 整个现代西方哲学 都是在努力冲破内在性的禁锢,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过程。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 学”,要求以科学的标准研究哲学,实质上放弃了哲学的神圣使命,取消了内在性问题。 人本主义试图寻找一条拒斥理性主义哲学的道路,走出近代主体性哲学的阴影,踏上了 非理性的坎坷之旅。唯意志主义者尼采的批判则更具代表性,他宣布“上帝死了”,。上 帝”在尼采那里意味着超感性的世界、形而上学的世界。这个世界从高处、从外部规范 着尘世的生活。现在,这个超感性领域由于丧失其构造力量而发生了本质性的崩塌。尼 采意识到“一个超感性的、约束性的世界的不在场。”嘲尼采关于上帝之死的寓言,已 被人们反复解读过。按照一种代表性看法,这个寓言所表达的,乃是一种重估价值的尝 试。尼采看到了近代以来由于理性泛滥导致的种种问题,因而极力要求破除西方的逻各 斯传统,破除理性的神话,树立非理性的权威。但是有一点,尼采还是未能彻底走出内 在性的困境,依然未能超越西方旧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只有胡塞尔传承了笛卡尔一 康德的思路,他提出“回到事情本身”,这一口号决不可被天真地理解为转向外在世界 的客观现实,相反,它要以现象和问题本身作为其出发点。它反对本质和现象的二元对 立的反思方式,不承认在现象背后还有什么东西,“现象”就是“事物本身”。他要求进 行认识批判,它所遇到的最大难题还是如何穿破意识的内在性,切中外在的超越之物。 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批判切中要害:“胡塞尔挽救了对象然而其方式却是,把对象 嵌入意识的内在性之中。”“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优于存在者,一切存在者皆因存在 而存在,他断言,领悟“此在”是领悟“存在”的切入点在他看来,如果我们要想通 达本真的存在,那就必须放弃科学认识而深入到主客未分的所谓“源始状态”之中去, 这种所谓的“源始状态”就是此在之“在世界之中存在”或日“在世”。此在的存在就 是“在世”,从来没有一个与世隔绝的作为认识主体的“我”与一个在“我”之外的作 为认识对象的“世界”相对而立从根本上说,“我”作为此在与“世界”乃是浑然一 体的。海德格尔由此带来的革命性交革是,主体与客体的僵硬的抽象的对立关系消解了, 意识和外部世界、内在与超越的尖锐矛盾消失了。“于是内在性就被贯穿了。州“1 可见, 从尼采到胡塞尔、海德格尔,他们都在为走出传统形而上学做出可贵的努力。 2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重建 面对着现代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后现代主义 以“非哲学”语言反对现代性,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反对任何体系和任何“主义”;反 对同一性,认为既不能把主体还原为客体,也不能把客体还原为主体;反对总体性,要 向总体性开战,激活差异并为差异正名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理性主义哲学将知识的合法 ! 性建立在“元叙事”之上的规范模式提出了挑战。归结起来,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乃至 整个现代哲学的批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启蒙精神的批判什么是启蒙? 康德的答案是:“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 的不成熟状态中挣脱出来。所谓不成熟就是指没有别人的指引,他就不能运用他自己的 悟性。”嘲启蒙意味着人类要依靠自己的理性而不求助于或臣服于任何权威。它本来意 在使世界清醒,用知识代替神化的思想运动,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导致的却是新的神 话。它张扬人的“主体性”,将人视为自然的主人、世界的中心,然而在后现代主义看 来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在高扬“主体性”的同时,存在的意义却被忘却,人实际上沦为 技术的附庸。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任务就是终结关于人的神化,就是祛除启蒙思想中 的人类学之梦。 第二,对。元叙事”,即现代性的。合法性”的批判。利奥塔将“后现代”定义为 “对元叙事的怀疑”,也就是说,对现代理性主义哲学将知识的合法性建立在“元叙事” 之上的规范模式提出了挑战。启蒙制造出一些作为真理的话语,它们作为形而上学的理 念,被用来引导现代性事业,并赋予现代性的思想、制度与行为以合法性因此,元叙 事在现代性那里,是具有合法性功能的叙事。元叙事以真理的名义讲话,真理是一切知 识之为知识的基础,获得永恒真理是启蒙的基本理想之一真理在各种话语中占有一种 优先和特权的地位利奥塔强烈拒斥“元叙事”,把将真理置于优先地位称为“真理的 白色恐怖”;罗蒂批评启蒙哲学追求。大写的真理”,主张追求。小写的真理”;福柯剥 掉了“真理”的神圣外衣,将真理与权力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等等所以这些都是后现 代主义对“元叙事”,即现代性的“合法性”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并不意味着现代性真的被判处。死刑”。试图为现代 性辩护的人大有人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面对后现 代主义激烈的现代性批判,哈贝马斯认为,后现代理论强调现代性的消极性、否定性方 面,全盘否定现代性,是错误的。在他看来,现代性首先是一种挑战,它指的首先是这 7 样一个社会和时代,其中预设的模式和标准都已经分崩离析,因此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只 好去发现属于自己的模式和标准虽然现代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自由竞争带来失业 危机,工具理性的扩张导致人的生存状况受到威胁,但个人自由却是现代社会结构中的 弥足珍贵的财产。因此现代性本身具有进步和贡献、压迫和破坏双重性,我们应当对其 采取辩证的态度,一方面看到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体制性的内在危险,另一方面又要看到 现代性仍然包含有规范的、令人信服的内涵。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性的本质是要实现 真、善、美的融合,即努力发展出客观的科学、普遍的道德和法律,以及自主的完备艺 术。而要实现这一“未完成的规划”,哈贝马斯的解决方案是把生活世界从科学技术的 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恢复其作为“公共领域”的本来面貌哈贝马斯最终强调的是: 现代性是一项未竞的事业。 8 二、生存论视域的彰显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反思和批判现代性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完全可以被看作对现代性的批判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 原则高度可以用“生存论”一词表示。生存论是相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知识论而言的。 它跃出了知性范围的抽象思辨和概念构造,从笛卡尔的“我思”移居到“现实的个人” 它的主要特征是生成性,即不是把现存事物理解为现成的不变的存在物。马克思生存论 诉诸于感性对象性活动,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扭转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实 现了哲学范式的变革。 ( 一) 实践马克思生存论视域的彰显 1 何为生存论 生存论是相对于传统知识论而言的,它敞开了一种新的视域,使哲学关注的焦点从 超验世界转向。感性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从“寻求最高原因”转向 探究人的生存现实活动吴晓明先生指出:“知识论路向的性质是概念的、逻辑的和反 思的,而生存论路向的原则却要求自身达于使得概念的、逻辑的和反思的世界得以成立 的更具本源性的领域,因而其性质是前概念的、前逻辑的和前反思的。”“”这一说法准 确地揭示了生存论的实质和基本精神。 生存论的基本立场与传统本体论完全不同。传统本体论的致思路向是知识论的,通 过逻辑的、思辨的、概念的方式,把世界把握为一个体系大全。并形成了两种生存观, 即超验生存观和自然主义生存观。超验生存观把人的生存看成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的生 存。自然主义生存观则对人的生存采取了简单还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藐视了人生存 的神圣性。这两种生存观都把人看成是一种既定的、静态的“存在物”,一种被理解、 被认知的客体。 传统本体论理解的生存,显然歪曲了生存的本意。何谓生存? 我们可以从海德格 尔的论述中得到启示:“此在这样或那样地与之相关的那个存在:总之此在无论如何总 要以某种方式与之相关的那个存在,我们称之为生存。这个存在者的本质规定不能靠列 举与事情相关的什么来进行。”o ”也就是说,生存是一种可能性的谋划,是向未来 的展开,它的本质总是体现为动态性质的“有待去是”,而不是现成的存在者。人的生 存状态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韵建构和改变之中。生存的本质规定说明了人是 一种生成性的存在,不是完成了的存在,不是被规划好了的存在。而永远展现为一个动 态的生成过程。 2 感性对象性活动马克思对实践的本质规定 感性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对实践的本质规定。实践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处于核心和 基础的地位。如果说费尔巴哈是由于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才使历史中的人抽象化的话, 9 马克思恰恰是由于对实践的重视才真正置换了哲学的理论基点,从而实现了哲学的重大 变革。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旧唯物主义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咆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 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 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 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嘲 在马克思的视域中,感性活动、对象性活动、实践几个概念处于同一层面和高度。在马 克思看来,感性活动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物质性的活动。人本身也是感性的存 在,并感性地活动着。人的实践活动若没有感性的表现,就不是一种感性的活动,就会 成为脱离现实的抽象思辨。对于生存这样一种感性的现实活动的理解当然不能以客观的 或直观的方式,而应该是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自我理解 马克思提出实践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认为主体对象化必须通过对象性活动才能实 现。主体对象化是主体对象性活动的结果生产活动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为什么说实 践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呢? 马克思在手稿中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上述的深刻思 想,肯定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重要的是“对象性的存在物气肯定“人的本质力 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即实践是对象性活动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存在 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因而是“能动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他必须把。天 赋”、“才能”等自然力、生命力,即本质力量对象化,化为在他之外的对象,以。表现 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因而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人必须把自身的本质力 量对象化,化为“现实的、感性的对象”,“创造对象世界”,通过人与对象、主体与客 体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和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表现和确证自己是现实的人,真正 的人因此,对象化是对象性活动的结果,对象性是人同自己所创造的对象的“现实的 关系”没有对象化就无所谓对象性。人只有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才存在着人与 自己对象的“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我们也只有通过这种“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 才能理解和把握现实的人的现实本质。 3 马克思的实践观所蕴含的生存观 实践论和生存论内在统一的理论根源在于,实践作为人的生存方式,本身就内蕴着 人的生存论结构,揭示着人的生存状态。脱离实践的所谓人的生存,不过是一种抽象的 生存观。实践是人的特有的生存方式传统哲学只是以客体的方式去看待生存,生存只 是一个被感知、被认识或承担的对象,马克思则从现实活动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即从 人的实践活动本性也即自由自觉的类生活本性出发,把人的生存与一般生命存在物的生 命活动区别开来,把生存的主体直接定位于现实活动中的人,把生存看成是属人的意义 范畴,通过生活及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去理解人的生存活动,从而揭示出了人生存的全面 而丰富的内涵。生存与实践的关系,也就是生存和生存方式的关系。人通过自己的生存 实践活动,不但创造了属人的自然界,而且创造了人本身。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质,是 人的生存的根本维度。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 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 1 0 怎样生产一致”“”由此,“马克思确立了“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生存论原则。立足于 “现实的个人”,而不是由“现实的个人”派生出来的“我思”,扭转了哲学的方向,率 先揭示了生存论路向。这种生存论路向,国内有的学者把它表述为。前概念的、前逻辑 的、和前反思的。”马克思指出,彻底改变形而上学的立场,放弃有凌驾于自然界和人 之上的存在物的想法,这样将不再拘泥于内在性,承认人和自然界的实践的、感性的、 直观的性质,必然转向生存论路向。 总之,马克思的生存论思想,开拓了束缚人类思维的近代形而上学之缰绳,敞开了 一个新的理论地平线,实现了哲学的根本转换,即从注重用抽象的知识解释世界转换到 注重现实的实践改变世界。从而彻底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从抽象的思辨转向 重视人的物质性生存,转向实践思维方式。这种“生存论转向”,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 的历史进程。从总体上看,现代西方哲学“所力求的目标就在于领悟人的现实境况下的 那个实在”,在一定程度上开显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生存论转向”的当代意义。马 克思哲学所实现的“生存论转向”推动着现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这就是马克思哲学所 实现的革命变革的根本内容和当代意义之所在。 ( 二) 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生存论观点对近代哲学的现代性批判 x 近代启蒙哲学,由笛卡尔首先开启了“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性转向,通过康德的 “哥白尼式革命”,实现了主体人对自然的“立法”。从此,主体主义理念成为人类走向 现代性历史的总的启蒙理想。康德之后,经过费希特的自我哲学与谢林的同一哲学,到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哲学,最终实现了主体主义的自我完成。然而近代哲学却陷入了困境, 原因在于意识无法超越自身,切中外在的超越之物。意识与外在之物始终不能统一。追 根溯源,意识哲学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逻辑出发点和前提假设。黑格尔哲学 是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分水岭。超越近代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和超越。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意识哲学,指出黑格尔并没有贯穿内在性。黑格尔哲学的 体系从纯粹的思想开始,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又回归到自我意识的绝对精神。在绝 对精神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逻辑学起着精神货币的作用。它表现为逻辑范畴的人和自然 界的抽象规定性,表现为脱离了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的抽象思维。自然界就是这种 抽象思维的异化形式和外在状态。当抽象思维意识到自然界不过是具有感性外壳的抽象 思维时,就扬弃了自然界而返回自身。马克思讽刺地指出,哲学家从抽象思维进入直观, 是由于寂寥和对内容的眷恋,然而当他把自然界从自身释放出去时,他实际上从自身释 放出去的只是这个抽象的自然界,只是名为自然界的思想物绝对精神自我展开、自我 外化、自我认识的过程,只是在意识之内的巡游,根本没有触及外部世界。,自我意识通 过自己的外化所能创立的只是物相,亦即只是抽象的物,抽象之产物,而不是现实的物。 物相对于自我意识来说,并不是什么独立的、本质的东西,而只是纯粹的创造物,是被 自我意识创立的东西。 在马克思看来,“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i i 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 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n ”因此,马克思要求把对。彼岸世界”的批判引向对“此岸 世界”的批判马克思指出,“此岸世界”则是现实的、人的世界。现实的个人根本不 是一个抽象的精神性的存在,而直接地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并 具有能动性和受动性两个方面。现实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