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前期南衙禁卫军统帅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前期南衙禁卫军统帅研究 中国古代史专业 研究生:李训亮指导教师:谢元鲁 卫统帅在唐代前期由于具有宿卫京师、对外征讨的重要职掌也就决定了帝 王对其人选的慎重选择。各帝王根据自身稳定政权、巩固边防的需要选用相应 的卫统帅,卫统帅的构成在唐代前期也因之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通过对卫统帅 这一特定群体构成特色的考察,可以为理解诸如“关陇集团”、“山东豪杰”、“蕃 将”等命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随着唐玄宗对宿卫结构的调整以及唐代前期边 防形势的变化,开元时期,卫统帅形成了虚官化、寄禄官化的局面。本文采用 考证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内容展开论述。在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 依据、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 本文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对唐代前期的南衙禁军和卫统帅的地位进行总体评价。 第二章论述唐高祖朝的卫统帅与“关陇集团”的关系。其中第一节归纳“关 陇集团”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对唐高祖朝卫统帅的出身进行综合分析,并指出 与唐高祖关系亲近与否是高祖安置高级武将的主要依据,而非以“关陇集团” 为主。 第三章论述唐太宗以“山东豪杰”作为核心卫统帅完成政权巩固的过程以 及唐太宗重用“山东豪杰”的原因和方式。其中第一节叙述“玄武门事变”后 唐太宗进行卫统帅人事调整的过程。第二节就唐太宗重用“山东豪杰”的原因 和方式展开讨论,指出高祖朝高级武将的构成特点是李世民重用“山东豪杰” 的主要现实原因,而他笼络、吸纳“山东豪杰”的方式则是旋以重金。 第四章论述唐高宗朝卫统帅的构成特色与时代风尚变迁的关系。其中第一 节归纳指出以前朝旧将为主是唐高宗朝卫统帅构成的显著特色。第二节对出现 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高宗时期社会尚武风尚开始消退,军功入仕渐 为世人所不齿,良将匮乏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社会现实,而前朝旧将以丰富的 战争经验和武勇见长的性格特点成为了唐高宗朝卫统帅的最佳人选。 第五章论述蕃将在武则天i 临朝期间选用的卫统帅中的突出地位,并对武则 天重用蕃将的原因和蕃将的命运结局作出分析。第一节分析武则天临朝期间卫 统帅的构成特色并对蕃将事迹进行考述。第二节分析指出武则天临朝期间重用 蕃将是她革唐为周政治的需要。不同蔷将由于地位不一造成他们最终命运结局 的相异。 第六章论述唐玄宗时期卫统帅的实际地位及其造成卫统帅地位下降的原 因。其中第一节对唐玄宗朝执掌禁军统领大权的卫统帅进行出身分析,并指出 哥福顺、王毛仲二人统领禁军大权并非是他们卫统帅职能发挥的体现。职掌禁 马的闲厩使一职在唐玄宗朝的宿卫中占有突出地位。第二节着重分析玄宗一朝 卫统帅地位下降的原因。基于府兵亲从性格的缺失及其府兵在宫廷政变中的向 背等因素,唐玄宗即位后着手从“兵”和“将”两方面进行宿卫重组。与之相 伴的是南衙卫统帅领番上府兵宿卫的模式被打破以及卫统帅宿卫职能的萎缩。 节度使体制的确立又取代了卫统帅的对外职能。卫统帅虚官化、寄禄官化的局 面形成。 第七章总结全文内容形成结论,并从西魏北周以来府兵最高统帅的构成和 地位两方面对唐代卫统帅的历时地位提出看法。 关键词:唐前期卫统帅构成展开地位寄禄官原因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a p t a i n so ft h es i x t e e nw e i i ne a r l y - - t a n g d y n e s t y m a j o r :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y g r a d u a t e :l ix u n l i a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x i ey u a n l u t h ec a p t a i n so ft h es i x t e e nw e i ,d u et o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f u n c t i o n sb o t ht h ei n n e r d e f e n d i n ga n dt h eo u t e rc m s a # n g , w e r ed i s c r e e t l ya p p o i n t e db yt h ee m p e r o r si nt h e e a r yt a n gd y n e s t y t h ee m p e r o r sa p p o i n t e dt h ec a p t a i n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s p e c i f i c n e e d s ,a n dt h e r e f o r et h ec o n s t i t u t e so ft h ec a p t a i n ss h o w e dd i f f e r e n tf e a t u r e s an e w a n g l e 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n g s u c h s u b j e c t sa s “g u a n l o n gg r o u p ”、s h a n d o n g h e r o ”、a l i e na d d i t i o nr a c eg e n e r a l s c a nb ea c q u a i r e dt h r o u g ht h er e v i e wo ft h e c a p t a i n s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c o n s t i t u t e so ft h ec a p t i o n s w i t ht h ea d j u s t m e n to ft h e d e f e n d i n gs t r u c t u r ec a r r i e db ye m p e r o rx u a n _ z o n ga n dt h ec h a n g i n go ft h ef r o n t i e r s i t u a t i o n ,t h es t a t u so ft h ec a p t a i n sb e c a m ew o r t h l e s sa n du n s i g n i f i c a n ti nt h ep e r i o d o fk a i y u a n t h ew a yo f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a n di n d u c t i o nw i l lb eu s e di nt h i st h e s i s i nt h ep a r to f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s o m eb a s i cc o n c e p t sw i l lb ed e f i n e d ,t h er e l a t e d s t u d i e sw i l lb ei n t r o d u c t e da sw e l l t h e r ea r es e v e nc h a p t e r s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c o n t e n t si n c l u d e : c h a p t e ro n ei sat o t a le s t i m a t eo nt h es t a t u so ft h es i x t e e nw e ii ne a r l y _ t a n gd y n a s t y c h a p t e rt w o i sa b o u tt h er e l e a t i o n s h i pb e t e e nt h ec a p t a i n si nt h ep e r i o e do fe m p e r o r g a o z ua n d “g u a n l o n gg r o u p 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i n gt h ec o m p o s i n g o ft h e c a p t i o n s ,w ef i n dt h em e m b e r so f “g u a n l o n gg r o u p d i dn o tp l a yt h em a j o e i t y , s ow e 十 d m a k ea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 “g u a n l o n gg r o u p ”d i dn o te x i s ti nt h ee a r l y _ t a n gd y n e s t y c h a p t e rt h r e ei sa b o u tt h er e l e a t i o n s h i pb e t e e nt h ec a p t i o n si ne m p e r o rt a i _ z o n g p e r i o da n d s h a n d o n gh e r o t h ep r o c e s si nw h i c ht a i _ z o n gp u t “s h a n d o n gh e r o ” i n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w i l lb ed i s c u s s e da sw e l la st h er e a s o na n dt h ew a y c h a p t e rf o u ri sa b o u tt h er e l e a t i o n s h i pb e t e e nt h ec a p t a i n si ne m p e r o rg a o _ z o n g p e r i o da n dt h ef l u xo ft h ea g ef e a s h i o n t h ef e a t u r eg a o _ z o n ga p p o i t e dt h ec a p t i o n s i nw h i c hp r e _ c a p t i o n sg a v ep r i o r i t yi sr e l e a t e dt ot h ef a a d e a w a yo fa d v o c a t i n gf e a t c h a p t e rf i v ei sa b o u tt h er e l e a t i o n s h i pb e t e e nt h ee m p e r o rw uz e t i a na n d “a l i e n a d d i t i o nr a c eg e n e r a l s ”t h r o u g ht h et e x t u a lr e s e a c h ,w ef i n d a l i e na d d i t i o nr a c e g e n e r a l s ”w a sp u ti n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a tt h i st i m e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p e r i o d o fh e rp r e _ e m p e r o r t h ep o l i t i c a ln e e di st h em a i nr e a s o n c h a p t e rs i xi sd i s c u s s i n gt h ea c t u a ls t a t u so ft h ec a p t a i n si ne m p e r o rx u a n z o n g p e r i o d w i t h t h ea d j u s t m e n to ft h ed e f e n d i n gs t r u c t u r ec a r r i e db ye m p e r o r x u a n _ z o n ga n dt h ec h a n g i n go ft h ef r o n t i e rs i t u a t i o n ,t h es t a t u s o ft h ec a p t a i n s b e c a m ew o r t h l e s sa n d u n s i g n i f i c a n ti nt h ep e r i o do fk a i y u a n c h a p t e rs e v e nb r i n g st h ew h o l et h e s i st oa n a t u r a lc o n c l u s i o n ,a n dm a k e sas t a t e m e n t o i lt h es t a t u so ft h es i x t e e nw e if r o mx i _ w e id y n e s t yi nw h i c hf u _ b i n gs y s t e mw a s b u i 】t k e y w o r d s :t h ee a r l yt a n gd y n e s t yc a p t a i n so ft h es i x t e e nw e i c o n s t i t u t e s e x p a n s i o n s t a t u s u n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r e a s o n s 5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谢元鲁先生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 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2 ) 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 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阅读、浏览。 论文作者签名豸沙忘 2 0 0 5 年4 月4 日 导论 禁军是“古代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唐代禁军因屯驻地点的不同 分为南、北二衙,即南衙禁军和北衙禁军。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隋唐部 分“南衙北司”条对南、北衙禁军有这样的描述:“唐代前期把驻在玄武门附 近保卫宫城北部的禁军如羽林军、龙武军等叫作北衙禁军,而把由十二卫掌握 以保卫宫城南部及皇城内百官衙门的禁军( 由府兵番上) 叫作南衙禁军,都是 因它们所在的位置而得名的。”。新唐书兵志( 以下简称兵志) 称:“夫 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北衙 禁军在唐前期经历了由“元从禁军”到“北门四军”的发展演变。兵志所云 南衙( 禁军) “诸卫兵是也”,有两层含义: 第一,这里的兵系指府兵。府兵是西魏以迄隋唐封建王朝重要的兵种之一。 隋唐时代的府兵有两种渊源:西魏、北周以来的二十四军统领系统和乡兵等州 兵系统 。张国刚说唐代府兵一身三任,三位一体,即府兵既是中央宿卫军队, 又是地方戍守军队,还是边疆防御军队。其中宿卫京师是府兵最为固定化和经 常化的任务 ,且为首要任务 。在唐代番上宿卫京师的府兵称为“卫士”,言侍 卫天子。因此,府兵也属于禁卫军的范畴。 第二,府兵隶于诸卫。所谓“卫”,是指南衙十二卫。十二卫是府兵番上宿 卫时的中央统领机构。十二卫加上沿袭隋代传统不领府兵的左右监门卫、左右 千牛卫。合称南衙十六卫。十六卫虽有领府兵、不领府兵之分,但其最高统帅( 大 将军) 宿卫、征讨的职掌却具有相似性”,所以唐人杜牧在樊川文集卷5 原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小版社1 9 9 1 年版,第9 2 6 页。 o 中国:= 百科全书中国历时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1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9 9 2 年版,第7 3 0 页。 o 见张国刚:唐代府兵的渊源与番役载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论集,文律出版社1 9 9 4 年,第l 1 1 页。 ”张国刚:唐代禁卫军考略,载南开学报1 9 9 9 年第6 期,第1 4 6 1 5 5 页。 o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卜海人民出版社1 9 6 2 年版,笫1 5 页。 o 参岑仲勉:隋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0 7 页: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 汉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4 1 7 页、第4 2 1 页、第4 2 2 页;唐耕耦:唐代前期的兵募,载历时研究 1 9 8 1 年第4 期,第1 5 9 一1 7 2 :孙继民:唐代行军制度研究,文津 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3 页;谷霁 光认为将府兵两个功能硬分先后,并无必要,但在接下来的论述中也承认府兵是以宿卫为主。参谷霁光: 前揭书,第1 7 4 页、第1 7 5 页。张国刚在前揭书中谈到了番上府兵存有地域区别,参第1 1 2 5 页。 o 隋书卷2 8 百官下,第8 0 0 一8 0 l 页。 o 谷霁光认为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较之十二卫,职掌更为重要。参谷霁光:前揭书,第1 1 9 页。本文 不作此细分,而将十六卫视作一个整体进行考察。 十六卫中径称:“内以十六卫畜养戎臣,外开折冲果毅五百七十四以储兵伍。” 南衙十六卫包括左右卫、左右晓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干牛卫。十六卫的名号自西魏以来至隋唐经历 过一个变化,此不赘述。根据唐六典等相关典籍的记载,各卫有将军、长 史、录事参军等职官,其中名号最高,地位最宠者称大将军,每卫设大将军一 人,正三品,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方便起见,我们将十六卫各大将军统 称为卫统帅,更具体一点讲,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卫统帅系指南衙十六卫各大将 军。本文对卫统帅的考察集中在唐立国( 6 1 8 年) 到安史之乱爆发( 7 5 5 年) 的 唐前期。 兵制研究在唐史研究中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2 0 世纪以来,无论是基础性 的研究还是对具体问题的探讨,学界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唐长孺唐书兵制 笺正( 科学,1 9 5 5 年) 是对唐代兵制史料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是关于整个 唐代兵制的基础性研究。张国刚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论集( 台湾文津,1 9 9 4 年) 除序言外,收录了作者的1 6 篇研究论文,内容涉及了府兵渊源与番役、兵 募制度、健儿制度、蕃兵与蕃部、神策军、北衙六军、藩镇军将职级、藩镇行 营、阶官与职事宫的阶官化、府兵“随身七事辨”等,是近年来研究唐代兵制 的重要著作。孙继民敦煌吐鲁番文书所出唐代军事文书初探( 中国社科,2 0 0 0 年) 展示了敦煌吐鲁番文书学和唐代军事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 唐代通常被史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转折时期,兵制变化则是唐代 一系列制度演变和整个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滨口重国从府兵制到新兵 制( 史学杂志4 1 :1 1 、1 2 ,1 9 3 0 )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武 大,1 9 9 2 年) 第三篇第三章“军事制度的变化”、孟彦弘唐前期的兵制与边 防( 唐研究1 ,北大,1 9 9 5 年) 均是研究唐代兵制变化的力作。 唐代兵制研究的成果还体现在对府兵之外的其它兵员( 如兵募、健儿、团 结兵、蕃兵等) 、中央禁军( 特别是北衙禁军) 以及边军和行军的研究上。 2 0 世纪学术界对府兵制的重视构成了隋唐史研究的一个鲜明特色。滨口重 国上揭从府兵制到新兵制和府兵制度的起源( 史学杂志4 6 :7 ,1 9 3 5 ) 在日本史学界被推为研究唐代府兵制的古典式大作。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 。参胡戟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第1 2 5 1 3 3 页。 2 论稿( 三联,2 0 0 1 年) 第六部分兵制更是探讨府兵制渊源流变的力作。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 上海人民,1 9 6 2 年) 是迄今有关府兵制度最为系统 的专著。作者根据翔实的史料,考证了府兵和魏晋以来的军府领兵制度以及拓 跋部族兵制的渊源继承关系,对府兵制中有争议的问题,如初期府兵的军备给 养,唐折冲府数量,邺侯家传的可信性等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书对府 兵制度的内容、性质及其与其它制度的关系,对府兵制形成以至破坏的整个过 程,均有精详的考证和独到的见解,并力图从中国封建政治社会史的全局来剖 析府兵制度。综合性论述之外,学术界对府兵制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折冲府 的辑考和数量、府兵性质以及府兵的负担、资装和职任等方面的探讨上。 卫统帅是府兵制下的一个军职,爱岩元唐代府兵制的一项考察折冲 府武官官职分析( 中国中世史研究续编,京都大学学术出版界,1 9 5 5 年) 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仅有的对府兵制下的军职进行研究的专文。该文广泛收 集以墓志为中心的石刻史料,考察了折冲都尉以下的中下级武官的具体情况和 府兵制度上的变化、瓦解过程。该文调查了连续出任隋朝的鹰扬府武官到折冲 府武官的人数,指出隋唐两代的兵制继承在人才方面有直接的连续性。从折冲 府武官的出身来看,北朝系统武家色彩浓厚的家系占压倒多数,蒙祖、父官荫 任子出身的比例极高:另外,出身于庶人阶层有显赫战功的,在靠近本贯地的 折冲府任武官的例子也有,这部分庶人阶层出任折冲府武官,是造成折冲府武 官被视为浊官的一个原因。 卫统帅还是一个由特定官职的人所构成的群体。人物研究在唐史研究中历 来为学者所重视,自唐宋以来,宰相有表,郎官有柱,御史有碑,登科有记, 复有吴廷燮方镇年表,严耕望仆尚丞郎表,可谓蔚为风尚。而有关军将、武官 的研究特别是中央高级武将的研究,则有稍存缺漏之嫌。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 主要集中在对行军统帅、蔷将和十二军军将的考察上。宁志新唐代行军总管 考略( 河北师院学报1 9 9 1 4 ) 、孙继民唐代行军统帅( 魏晋南北朝隋唐 史资料1 1 ,武大,1 9 9 1 ) ( 后汇入他的唐代行军制度研究一书中。文滓, 1 9 9 5 ) 对行军统帅进行了论述;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上海古籍,1 9 9 7 年) 、论唐代的蕃将与府兵( 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2 0 0 1 年) 、章群唐 。参胡戟等主编:前揭书,第1 2 2 1 2 5 页。 代蕃将研究( 联经,1 9 8 6 年) 是唐代蕃将研究的代表作;雷加骥在中国中 古史研究上发表的唐初十二军及其主帅杂考论( 兰台,2 0 0 4 3 ) 一文对十 二军的统帅进行了考论。至于对卫统帅的研究,学界则鲜有涉及。特别是将卫 统帅作为一个特定的由人构成的群体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笔者疏漏,还未曾 看到。玉海卷1 3 8 兵制“唐十六卫”条注文中曾对卫统帅的人员有过罗 列,但数量极少且未曾作出分析。章群在唐代蕃将研究一书中将唐代的蕃 将进行了汇总,但毫无疑问,职任卫统帅的汉将并非章氏的研究所在。至于学 者所统计的行军统帅、十二军军将与这一时期职任卫统帅的人员相比更是相异 多于重叠之处。但不管怎样,上述研究成果还是为我们统计唐代前期的卫统帅 以及对卫统帅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诸多便利。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 唐代前期的卫统帅进行整理并作一初步探讨。 我们依据两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全唐文、全唐文补遗 等传统典籍和墓志对唐前期1 0 0 多年的卫统帅进行了粗略的汇总,主要以时间 为限,将我们所搜集到的近3 0 0 位卫统帅附在庸前期各相应帝王之下,制成“唐 朝卫统帅统计表”表格,作为对此进行研究的基础。由于这一时期卫统帅 在诸卫内部迁转频繁,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段内卫职并不一致,( 如柴绍武德元年 任左翊卫大将军,武德四年任右晓卫大将军。参附表一) 不同典籍对同一人物 卫职的记载也不尽相同( 如两唐书、唐会要、资治通鉴对侯君集在唐 太宗即位后的卫职记载是左卫将军,而册府元龟的记载却是左卫大将军。 参附表二) 特别是卫大将军职分左右,对左右的记载史书本易偏误,故给我们 进行卫统帅准确的定位造成了较大困难。本文的原则是,尽量将同一人物在不 同时期的不同卫职体现在表格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于各典籍对卫统帅 的不同记载,比较容易考订的,我们进行考订,不能考订或暂时较难考订的, 我们在表中列出,以备进一步研究之用。考虑到卫统帅在唐玄宗时期演变为寄 禄官,而北衙禁军统帅明显宠重,为对比研究的方便,我们又将玄宗一朝的北 衙禁军统帅( 左右羽林大将军、左右龙武大将军) 进行了统计,制成附表八。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我们采用书籍的有限,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将唐代前期 所有任过大将军的卫统帅统计进去。即便我们采用过的书籍,肯定同样会有遗 漏。但我们相信,我们统计出的卫统帅应当占这一时期卫统帅的绝大部分,因 此我们的研究应当是有一定依据的。 唐代前期的卫统帅涉及到的问题很多,要想在短时问内将卫统帅作全面系 统的研究实属困难。基于此,本文仅对卫统帅的构成,即各帝王选用什么样的 人来作卫统帅,各帝王选用的卫统帅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我们理解唐代前 期的政治和社会有怎样的启发作重点论述,并对卫统帅在玄宗一朝呈现出虚官 化、寄禄官化的原因稍作分析。至于卫统帅的迁转、职掌等问题,本文不作重 点论述,如有可能,将在后续研究中予以补充。 第一章唐代前期南衙禁军和卫统帅地位的总体评价 本章主要对南衙禁军在唐代前期整个中央禁卫军体系中的地位作一简要论 述,进而可使我们对南衙禁军的最高统帅即卫统帅的地位有一初步认识。至于 卫统帅在玄宗一| 幸月呈现出虚官化、寄禄官化的情况,本文将在第六章中论及。 元和十二年( 8 1 7 年) 十一月,“以唐、随兵马使李祜为神武将军,知军事”。 胡三省说:“唐制:诸卫将军、大将军、上将军,类加以名号而不掌兵;知军事 则掌兵矣。”。如果说胡三省的注文反映的是唐代中后期( 安史之乱后) 的情况 则近于史实,但若以此视为整个唐代包括唐前期的通则则不尽实情,此为治唐 史者所习知。那么,唐前期卫统帅的地位到底怎样? 我们不妨从各典籍对卫统 帅职掌的记载和南北衙禁军地位的消长变化两方面入手来作简要说明。 新唐书卷4 9 上百宫四上( 唐六典卷2 4 、卷2 5 诸卫、通典 卷2 8 职官十、旧唐书卷4 4 职官三略同) 略云: 左右卫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凡五府5 _ 2 - 及折冲府骁 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职。皇帝御正殿,则守诸门及内厢宿卫使。左 右晓卫,掌同左右卫。凡分兵守诸门,在皇城四面、宫城内外,则与左右 卫分知助铺。左右武卫,掌同左右卫。左右威卫,掌同左右卫。凡分兵主 守,则知皇城东面助铺。左右领军卫,掌同左右卫。凡分兵主守,则知皇 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城诸门。左右金吾卫掌宫中、京城巡警,烽侯、道 路、水草之宜。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及门籍。左监门卫将军# , l z - ,右监 门卫将军判出。左右千牛卫掌侍卫及供御兵仗。 据上可知,南衙禁军的部分职掌均与宫禁宿卫有关。 检校史籍,南衙禁军宿卫宫禁( 包括北门重地) 的职掌并非虚言。如长孙 顺德,玄武f q - g 变后“每宿内省”,在未被唐太宗借“坐与李孝常交通除名”前 。,长孙顺德一直任左晓卫大将军,属南衙卫统帅。左卫大将军李大亮的情况更 为典型。李大亮“贞观十七年兼领太子( 李治) 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 三职,宿卫两宫,名( 旧传记为甚) 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帝 常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宵安卧其见期( 任) 如此”。资治通鉴卷 o 资治通鉴卷2 4 0 宪宗元和十二年,第7 7 4 6 页。 。旧唐书卷5 8 长孙顺德传,第2 3 0 8 页。 。册府元龟卷9 9 帝王部亲信,第1 1 8 6 页。 1 9 9 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条载:“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李君羡直玄武门”,胡三省 注日:“左、右武卫将军乃南衙诸卫将军;直玄武门,则掌北门宿卫。”由此可 见,在未有专职北门的军政机构以前,南衙职司本兼掌宫廷侍卫工作。同时, 南衙军府为体现府兵制的番值原理,仍然按时定次轮番宿卫9 。 陈寅恪首倡北门之说,他以为唐代前期宫廷政治革命成败的关键“实系于 守卫宫城= i l l 7 禁军之手,而北门之重要实由于唐代都城建置形势使然”,“唐代 之北军即卫宫之军,权力远在南军即卫城之军之上”,“唐代历次中央政治革命 之成败,悉决于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事之胜负”,“太宗之所以得胜,建成、元 吉之所以致败,俱由一得以兵据玄武门即宫城之北门,一不得以兵入玄武门故 也”。上述论断对我们认识唐代前期的宫廷政变无疑极具启发意义。北衙禁军 在唐代前期宫廷斗争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北衙禁军的实力却有前后之别。陈 寅恪对“玄武门政变”中北门作用的评价,学术界颇有异议与修正。事实上, 唐代前期南北衙禁军虽然有屯驻地点的不同,但却一直不存在“皇朝置南北衙, 文武区分,以相伺察”的隔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北衙统帅例由南衙兼任, 北门屯军的地位是低于南衙诸卫的。 北衙禁军的创立起始于唐高祖朝的“元从禁军”。受“玄武门政变”中北 门狼狈局面的刺激,唐太宗即位后,着力加强北门禁军的构建。,北衙禁军的地 位日趋重要。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是北衙禁军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标志之一系 龙朔二年( 6 6 2 年) 羽林军的成立。但这一时期的羽林军仍在南衙管辖之下, 突出表现在羽林军虽设,但无相应职官,其首脑仍为南衙卫统帅兼任,还没有 建成像十六卫那样独立的军事行政领导机构。天授二年( 6 9 1 年) 二月,改左 。赵雨乐:唐前期北衙的骑射部队从“北门长上”到“北门四军”的几点考察,载陕西师范大学 学报2 0 0 2 年第2 期第7 4 8 1 页。 o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5 舻0 4 。 。黄永年:敦煌写奉常何墓碑和唐前期宫廷政变中的玄武门载唐代史事考释,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 9 9 8 年版,第3 7 5 6 页:刘蓬春:铲玄武门之变”伏兵考释载四j i i 师范人学学报第2 5 卷第4 期, 1 9 9 8 年1 0 月,第1 1 4 _ 一1 2 1 页;孙英刚:唐代宫廷革命研究载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七卷,2 0 0 1 年,第2 6 3 2 8 7 页。 o 全唐文卷3 7 1 李揆:清罢选羽林骑士各巡检疏,第3 7 7 2 页;旧唐书卷1 2 6 李揆传,第3 5 6 0 页;资治通鉴卷2 2 1 肃宗乾元_ - 二年,第7 0 7 2 页。 o 参宁志新:说唐初“元从禁军”,载河北师院学报,1 9 8 9 年第3 期,第3 l 3 7 页。 o 参唐长孺:前揭书,第4 5 0 一4 5 1 页。 o 参宁志新:唐代羽林军初探,载河北师院学报,1 9 9 0 年第4 期,第8 8 9 4 页;张国刚:前揭文, 第1 4 6 1 5 5 页:张国刚:前揭书,第1 4 7 一一1 4 8 页。 7 右羽林军为左右羽林卫,以武攸宁为大将军。,标志着北衙始脱离南衙管制,走 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武则天天授二年以前,南衙禁军地位一直占据 明显优势。谷霁光就指出这一时期的南衙禁军“在宿卫中居于极重要的地位”。 其后,北衙禁军持续发展:膨胀。唐中宗时改北门“千骑”为“万骑”,形成羽 林军、万骑营并存的局面。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7 3 8 年) 从羽林军中析出左 右万骑营,另立龙武军,二十七年( 7 3 9 年) 龙武军设官署。至此,北衙四军 即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格局形成。 诚然,在整个禁军体系中,武则天时期北衙禁军实力上升,并逐渐取得了 压倒性的优势,固然是长期以来帝王对可直接控制的亲卫军的需求发展的结果, 也是南衙对女主临朝未必尽心支持现实下的产物。然而,南衙禁军的地位是否 就毫无重要性可言了呢? 这一点仍有值得探讨的必要。 首先,与北衙禁军相比,南衙禁军一直占据人数上的优势。据宁志新分析, 羽林军初创时人数有2 0 0 0 人左右。,武则天垂拱元年( 6 8 5 年) 扩大为6 0 0 0 人, 天宝七载( 7 4 8 年) 定额1 5 0 0 0 人。,加上左右龙武军,至天宝末四军合计不过 三四万人。而宿卫京师的南衙禁军常多达十几万人o 。武则天神功元年( 6 9 7 年) 四月,“铸九鼎成,徒置通天宫( 中略) 令宰相、诸王帅南北牙宿卫兵十余 万人并仗内大牛、白象共曳之”。,说明南衙禁军当时宿卫京师的人数当不下十 万人。唐玄宗先天二年( 7 1 3 年) 的骊山讲武曾“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 余里,戈铤金甲,照耀天地,列大阵于长川”9 这2 0 万兵士中的绝大部 分也是府兵。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 2 3 年) ,取京兆、蒲、同、歧、华府兵、白 丁及潞州长从兵十二万,组建“长从侍卫”。“番上”虽为招募所取代,然 而府兵为皇朝宿卫主要依赖力量的事实却没有改变。至于府兵在高宗、武后时 o 唐会要卷7 2 京城诸军,第1 2 9 1 页。 o 谷霁光:前揭书,第1 2 8 页。 。庸睦孺:唐书兵志笺正,科学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9 2 9 3 页。 ”宁志新:前揭文,第8 8 _ _ 9 4 页。 o 唐会要卷7 2 京城诸军,第1 2 9 1 页、第1 2 9 3 页。 o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第4 5 5 页。 o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5 1 2 页。 8 资治通鉴卷2 0 6 则天后神功元年,第6 5 1 7 页。 。册府元龟卷1 2 4 帝王部讲武,第1 4 8 5 页。 o 新唐书卷8 0 兵志,第1 3 2 6 1 3 2 7 页。 期就逃亡略尽的看法,孟彦弘在唐前期的兵制与边防一文中已辨其非。 其次,府兵仍是宫廷政变中一支难以被忽视的力量。中宗崩,“( 韦) 后惧, 密不发丧,引所亲入禁中,谋自安之策”。所谓“谋自安之策”无非为法武后故 事开辟道路,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征诸府兵5 万人屯驻京城,分为左右营,令诸 韦分押。在稍后唐玄宗诛讨韦后、太平公主的兵变中,府兵的身影依然活跃, 府兵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 详见本文第六章第二节) 再次,自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至唐玄宗统治初期是唐代中央政局最为动 荡的时期,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各派政治势力为夺取或巩固政权不遗余力, 而伴随这一现象同时并存的是宗室、外戚成员普遍受到重用、分掌军权,其中 宗室、外戚成员分占卫统帅的现象尤为突出。如诸武子弟、中宗诸子、韦后一 族、睿宗宗室成员都在相应时期职任卫统帅。( 参附表四、附表五和附表六) 这 说明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室、外戚成员在夺取或巩固政权中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也说明了南衙禁军作为维系皇权的重要力量在唐前期一直为帝王、乃 至各派政治势力所重视。 据上,对唐代前期卫统帅的地位,我们不妨作出如下评论: 第一,从制度上看,南衙禁军有宿卫宫禁的职掌;武则天天授二年以前, 即北衙禁军尚无专职军政机构以前,南北衙交叉管理,兵将相互渗透,北衙军 将例由南衙兼任,北衙尚未脱离南衙而独立存在,南衙在宿卫中占据主导地位 的事实明显。 第二,武则天天授二年,正式升格羽林军,以武攸宁为大将军,标志着北 衙开始脱离南衙,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其后北衙禁军的地位日渐宠重,并逐 步呈现压倒性的优势。这一时期由于南衙禁军人数占有明显优势,在当时的宫 廷政变中仍是一支难以被漠视的力量,故南衙禁军的地位仍然不容忽视。宗室、 外戚成员分占卫统帅的现象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毫无疑问,唐代中央的南北衙禁军一直存在此消彼长的变化,但这一变化 经历了个相当长的时期。我们不否认唐代前期北衙禁军特别是在宫廷政变中 发挥的关键作用,但我们同样难以忽视南衙禁军在宿卫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在 。盂彦弘:唐前期的兵制与边防,载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第2 4 5 2 7 6 页。 。1 日唐书卷5 1 后妃上,第2 1 7 4 页:资治通鉴卷2 0 9 睿宗景云元年,第6 6 4 2 页。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后,府兵仍然以”氏从侍卫”的名号在继续发挥着作用。南 衙禁军徒具象征意义,北衙禁军占有决对优势地位应是安史之乱之后的事情, 特别是帝王将军权交给宦官以后的事情。 最后,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的是:卫统帅与府兵制、唐代前期兵制变迁及 政治斗争的关系问题。卫统帅是府兵制下的卫统帅,因此它首先表现为对府兵 制的依赖,换句话说,卫统帅地位的消长变化与府兵制是有关联的。从这个意 义上说,对卫统帅的考察实际上是府兵制研究中的一个层面。然而卫统帅作为 一具有特定官职的群体,其活动范围远远超过了府兵制本身固有的内容,并且 由于其特殊的军事地位,使其难免不与当时的兵制变迁、政治斗争紧密相连并 在兵制变迁和政治斗争的影响下起伏消长。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 军权是国家权力系统中的主要构成。在封建社会,军权尤其是国家权力系统中 对皇权生死攸关的决定因素,控制军权从来就是保障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先 决条件。南衙禁军由于在包括府兵制在内的整个唐代兵制乃至政治斗争中都有 着重要地位,因此也就决定了其最高军事统帅即卫统帅对于皇权的稳定与否起 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唐代前期中央政局动荡的局面下更是如此。 1 0 第二章从唐高祖朝的卫统帅看“关陇集团说” 第一节“关陇集团”的主要特征 “关陇集团”又称“关陇六镇集团”或“关陇胡汉集团”,是2 0 世纪4 0 年代初陈寅恪根据北周、隋、唐三代政权均出自北周创业集团的事实而提出的 重要见解,其要旨为: 关陇集团是一个“以关陇地域为本位之坚强团体”。 李唐自高祖至高宗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为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结 集之后裔 。 宇文泰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以创霸业,隋唐皇室及佐命功 臣大都西魏以来此关陇集团中之人物,所谓八柱国即其代表,李唐初期此集团 之力量犹未衰损,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系统及阶级。 汪强在唐室克定关中一文中又对“关陇集团”作了重要补充,指出: 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八柱国及十二大将军家又为关陇集团之中心。 据上可知,“关陇集团”首先是一具有地域性的集团;其次这个集团是以大 统十六年( 5 5 0 年) 以前的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家为中心的,是宇文泰在特定 历史时期打造的融冶关陇胡汉民族有武力才智者以图霸业的一个创业集团;其 三,唐初主要文武大臣大抵为这一集团之后裔。 因此,分析唐初将相文武大臣的出身是否符合上述关陇集团的主要特征, 是认识唐初是否依旧存在“关陇集团”的主要参考。 第二节唐高祖朝卫统帅构成的主要特色及其与“关陇集团”的关系 唐高祖朝的卫统帅有2 6 人( 见附表一) ,其中夏侯端、陈智略二人不知属 十六卫中具体哪一卫,但二人均为卫统帅可无疑,故在下面的分析中将二人考 虑在内。除张瑾、桑显和、马三宝、杨屯( 毛) 、陈智略五人未知确切籍贯外, 高祖朝的卫统帅确知属于关陇地域者共有1 9 人,他们是:李孝常、长孙顺德、 刘弘基、李安远、庞玉、窦琮、窦抗、李神通、李世民、李元吉、柴绍、安兴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0 1 页。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第1 8 页。 。同,第4 7 页 。唐长孺、吴宗国等编:汪簋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2 2 5 页。 1 1 贵、安修仁、姜宝谊、李高迁、李( 罗) 艺、杨恭仁、丘和和李粲。占已知籍 贯的2 1 人的9 0 5 ,占高祖朝所有卫统帅的7 3 1 。确知属山东、江南地域者 各一人,即李勋和夏侯端二人。可见,在唐高祖朝的卫统帅中,来自关陇地域 者占绝大多数。 其中在高祖一朝所有的2 6 位卫统帅中,来自原北周创业集团的共计1 2 人, 分别是:长孙顺德、窦琮、窦抗、李神通、李世民、李元吉、安兴贵、安修仁、 杨恭仁、柴绍、丘和和李粲。长孙顺德、窦琮、窦抗、李神通、李世民、李元 吉、安兴贵、安修仁、杨恭仁等人皆系高门显贵,苟可不论。柴绍祖烈,周骠 骑大将军,历遂、粱二州刺史o :丘和,河南洛阳人。父寿,魏镇东将军。汪 琏以为柴氏“本为西魏、北周以来关陇集团之将门”,丘氏亦为“关陇集团之家 族”。按柴烈、丘寿周书、北史无传,似非显贵,至于他们是否果为宇 文泰所融冶之有武力才智者,似可进一步探讨,在这里我们先将二人视为关陇 集团成员。旧唐书卷9 8 李元统传、新唐书卷1 2 6 李元统传均记: 李元统,其先滑州人,后世居京兆万年,本姓丙氏。曾祖粲,仕隋为屯卫大将 军,高祖与之厚,及兵入关,以众归,授宗正卿、应国公,赐姓李。为左监门 大将军,年八十,听乘马按视宫禁。新唐书卷7 2 上宰相世系表二上载: “后周有信州总管龙居县公明,明生粲,唐左监门大将军、应国公,高祖与之 有旧,以避世族名,赐姓李氏。”丙( 李) 明,周书、北史无传。上述记 载均言李粲与唐高祖关系亲近,但李粲是否系关陇集团之后裔,似难断定,这 里我们不妨也将之视为关陇集团成员。可视为关陇集团后裔的这1 2 人,占高祖 朝所有卫统帅的4 6 2 ,尚不足一半,优势并不明显。且这1 2 位关陇集团成员 中大多数为高祖宗室、外戚成员,共7 人,占所有关陇集团成员的一半以上。 因此,若从卫统帅的角度来看,唐初高祖朝依旧存在关陇集团的说法,理由并 不充分。 更而析之,在高祖朝所有2 6 位卫统帅中,其中元从功臣有9 人,他们是: 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李世民、柴绍、姜宝谊、李高迁、杨毛和李元吉, 占总人数的3 4 6 。杨毛、李元吉二人在旧唐书刘文静传、新唐书裴 o 旧唐书卷5 8 柴绍传,第2 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铝资本及所属公司社会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以德掩言以行见理-【2022年暑假预习】云名著《世说新语》之“德行”卷
- 2024中移铁通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社会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案2
-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北京教学设计1 中图版
- 初中浙教版第十课 表格的应用表格教案设计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 12.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中国葛洲坝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社会成熟人才公开招聘4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23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培训
- 粤教版四年级劳动与技术 第二单元 小泥巴变变变 活动2 泥塑杯子 教案
- 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附参考答案】
- 新解读《JTG 5120-202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 机房维保巡检服务报告
- 二手房公积金贷款合同书范本(2024版)
- 2024-2029全球及中国柚子果实提取物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河南省鹤壁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公共部位装修合同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1-国开(ZJ)-参考资料
-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2024届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