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末,散文创作空前繁荣。其中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小散文”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消解了文学的审美性,而呈现出一种所谓的“散文的消费性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也有人把它归纳成一种模式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上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上模糊不清的小感悟,给在快节奏、重功利、轻人情的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一种廉价的抚慰。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所谓“明星写作”。它因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而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不过,就整个发展趋势看,“小散文”也好,“明星写作”也好。轰动的热潮都不会维持很久。相反的,那些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的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倒是有着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它们或者采用平实、自然的话体风格,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使人感受到冬天炉边闲话、夏日豆棚啜茗的艺术氛围;或者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流露着一种浓酽的文化乡愁;或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文化散文的兴起,有其现实的、社会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意识、探索意识、批判意识、超越意识大大增强,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艺术的含义与功能随之也发生了转换。文学观念趋向多样与宽容,各种文学话语、理论话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放弃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文学的扭曲,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终于使散文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由于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也好,读者也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这构成了今日散文繁荣兴盛的基础。(节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1.下列关于“小散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散文”具有情感化、软化、细化的趋向,其特点是侧重于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B.“小散文”虽然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它同时也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和文学的审美性。C.“小散文”的“消费性格”表现为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其共有模式是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加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模糊不清的小感悟。D.“小散文”能给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带来廉价的抚慰,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它和“明星写作”一样,所引起的轰动热潮不会维持太久。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具有思辨化、大型化特点的“大散文”是上世纪末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之一,但它却不及“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B.“明星写作”能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既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又是因为它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C.“大散文”选材多样,可以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可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也可以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D.因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和读者中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之所以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是因为它们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能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们审美趣味、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等都对文化散文的兴起产生了影响。C.以往的散文创作追求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受到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的扭曲,而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D.对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的探索,使散文能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乱世才子郁达夫唐宝民 如果要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选择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来,恐怕非郁达夫莫属了。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剧的出生”。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多年以后,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童年的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黄仲则慨叹“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而郁达夫则抒发了“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这样的情怀。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似,黄仲则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岁的壮年客死他乡;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他们是同样的清醒者,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了盛世的哀音: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郁达夫则在暗夜中叹息: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们塑造了“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则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的努力如出一辙。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河山两戒重光日,约取金门海上盟”。罗素曾经提出过支撑人生活下去的三种动力,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郁达夫即是这样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一个充满强烈悲悯意识的过程,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恰恰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丝毫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他为她筑下了象征着爱之永恒的风雨茅庐,并发出了“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这样的感慨。然而,正所谓“浓情生爱,因爱生怖”,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结局。1945年8月29日20时许,在印尼苏门答腊家中与朋友聊天的郁达夫被一个土著青年叫出去,从此神秘失踪。后有消息证实,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彼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也等到了祖国抗战的胜利,然而,尚未来得及欢呼,就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做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郁达夫曾经历“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困窘,也因此感受过世人的白眼。B.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惊世骇俗的婚恋,最终以分手告终,皆因“风雨茅庐”不能使爱永恒。C.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悲剧,为郁达夫的传奇人生抹上了最后的悲壮。D.本文围绕文风、婚恋、结局组织材料,写出郁达夫极其传奇的名士风采。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乱世才子郁达夫”作为标题有总领全文的作用,既交代了郁达夫生活的背景,又点明了他的才情,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B.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二人都生于乱世,而且他们的情怀、经历和结局也都相类似,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C.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他的创作充满强烈悲悯意识和人道主义的情怀。D.郁达夫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虽然走到了一起,但最终却不得不承受灼伤之痛。E.本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作者大量使用侧面描写,并通过对比的手法给读者介绍了郁达夫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3.文章说郁达夫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荷叶韩开春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或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太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刺刺”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子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入水底, 浮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 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 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发出“叭”的一声。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 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选自2010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段中,成年的“我”见到残荷,被残荷吸引,联想到“雨打残荷”的诗意美,对宏村产生了留恋之情。B.初中时的“我”,没有林妹妹聪明,无法理解林黛玉寄人篱下,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的痛楚。C.第段运用了拟人手法,写蜻蜓和豆娘被荷塘满目的绿迷住,迟迟不肯离去的情态,衬托了荷塘的美丽。D.第段先写荷叶可以煮成色、香、味、功效俱佳的荷叶粥,再写荷叶还可以用来包裹食物,别有风味。2.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3.文章与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相比,描写的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榦曰: “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曰:“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鞠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曰:“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 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答声,盖狱吏受赇, 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 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顰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选自宋史张洽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包括诗经书经礼经易经乐经春秋。C.“嘉定”是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真正使用,更改年号称为“改元”。明清以后,年号也常用来指称皇帝,如万历、 康熙等。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等处,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 他跟从朱熹学习,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施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囚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异变故, 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 他就喜形于色。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2)都吏者,州之巨蠢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亥年残秋偶作 鲁迅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注】亥年,即乙亥年,公元1935年;鲁迅于翌年去世。残秋,秋末冬初。此诗于同年12月5日,书赠好友许寿裳。千官:众多的官员。菰蒲:菰,一种水生植物。蒲,一种水生植物。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写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 阑干:指星斗横斜貌。比喻夜将尽,天将破晓。1.下面对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标题“残秋”既写出当时自然环境的特点,又喻指当时时局。B.首联中的“春温”指的是春天的消息,和“秋肃”形成对比。C.颈联表达年老归去水畔和菰蒲一起的梦想也不能实现的痛苦。D.全诗情感与“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题)一句有共通之处。2.本诗是鲁迅先生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情感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有哪些情感。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陆游游山西村中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是用来展现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的名句是“_,_”。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了荆轲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的一句话是“_,_”。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_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_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钤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庄严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忽然, 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自天而降,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_,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 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 没有北风那样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趋之若鹜 急于求成 纷纷扬扬 盛气凌人B.争先恐后 迫不及待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C.争先恐后 急于求成 淅淅沥沥 盛气凌人D.趋之若鹜 迫不及待 纷纷扬扬 咄咄逼人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田野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B.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 显得庄严而又沉思了。C.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D.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天空是暗的,但雨在倾诉着;田野是静的,但雨却闪着光B.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C.田野是静的,但雨却闪着光;天空是暗的,但雨在倾诉着D.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8、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生物有多种节律,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节律,_。大雁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时钟花早上开花晚上凋谢;人有呼吸节律、心跳节律、昼夜节律等。昼夜节律是人们所熟知的。_,那是因为:到了夜晚,人大脑中的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增多,可以帮助人安然入睡;_,会让人以饱满的精力去工作。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春天,我等待漫山遍野的绿意,因为盎然绿意才是生命的灵魂。材料:冬天 夏天 秋天 幽幽怨怨 惊天动地 纷纷扬扬纷纷落叶 热烈雷雨 皑皑白雪本性 真我 归向10、请以“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朱自清的月色荷塘,郁达夫的秋光故都,陆蠡的春藤生命,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要求:(1)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2)描写要抓住特点,抒情要有真情实感,议论要有条理。(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A; 3.C解析:1.以偏概全,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2.说“大散文”“不像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于文无据。3.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意味着散文还没能完全摆脱外在影响,达到彻底的自觉,所以说“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过于绝对。 2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CD; 3.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悲剧的出生:家道中落,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爱情失意。解析:1.A项,“感受过世人的白眼”错,原文无依据;B项,“皆因风雨茅庐不能使爱永恒”错,作者认为“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D项,文章还提到了郁达夫的出身对文风的影响(第二段)及郁达夫、黄仲则几方面的相似(第三段)。2.A项,“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强加因果;B项,“二人都生于乱世”错,原文说“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E项,“对比的手法”错。 3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引出下文, 为写荷叶做铺垫,同时映衬了残荷之美。3.描写的时间不同:选文是阳光下的荷塘,朱文是月下荷塘。描写的对象不同:选文描绘的是一幅夏日新荷图,重点写了蛙、鱼等动态景物,还有人的活动:朱文描绘的是一幅月夜荷塘图,重点写了荷花、 荷叶等静态景物。营造的意境不同:选文意境明面、充满生机,朱文意境矇胧而静谧。寄托的情感不同:选文的情感是快乐、欢喜,朱文是既有淡淡的喜悦,又有淡淡的哀愁。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不是“没有林妹妹聪明”,而是年龄、环境、心境等不同带来的认知差异。2.表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分析首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内容方面:首段描写的地点是宏村,季节是深秋;景物特点,从“层林尽染,草黄枫红”等描写可以看出,这里自然风景非常优美,从“古徽州”“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等内容可以看出,这里的景物有古典风韵。结构方面:从下文“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看,宏村景色已经很美了,但吸引“我”的却是残荷,用正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残荷之美,可见首段有引出下文、为写残荷做铺垫并突出残荷之美的作用。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梳理本文写荷的内容,再回顾朱自清荷墙月色的内容,然后对比分析作答。从题干看,比较的重点是“描写的景物”,景物描写的异同比较,可以从景物本身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等角度作答。就本题而言,两文描写的景物都是荷叶、荷塘,它们的不同,可从时间、地点、荷的特点、意境氛围、景中蕴含的感情等方面比较。本文实写荷主要是在第两段,写的是夏日的新荷,重点写了荷塘中的动物,如蜻蜓、豆娘、青蛙、鱼等,还写了孩子在荷塘中的活动。从作者的描写看,本文的荷塘明快、欢乐,生机勃勃,蕴含着作者的快乐、喜爱之情。 4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A; 3.C; 4.(1)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译出大意给1分;“讼于官”“以”“孰与乎” “全”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都吏是这个州的大蛀虫,他曾经想插手粮仓未能如愿,因此用这种办法来中伤掌管粮仓的官吏。(译出大意给1分:“蠹”“ 者,也”“干”“中”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现察原文,前两句以“者,也”为标志表判断,所以应该在“者”之后断开,据此可排除A、B两项,“已丰于昔”构成独立的句子,而“由是观之”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中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D,原文标点为:君之藉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现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十八岁举行冠礼后”错,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而非“十八岁”。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 “他亲自审讯”错,原文说“洽以白提点刑狱”:另外,“将二人杀掉”也不准确,原文只说“盗闻之,自伏”,并未说他也被杀掉。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讼于官: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官讼”。以:连词,表目的,来。孰与.乎:怎么比得上呢?全: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蠹:蛀虫. “者,也”:判断句式。干:干涉.插手。中:中伤。【参考译文】张洽字元德,是临江郡清江人。张洽小时候聪慧过人,跟从朱熹学习,从六经传注开始,都要探究典籍的宗旨所在,至于诸子百家、 山鋟地志、老子佛家之类的书,无所不读。朱熹赞赏他志向坚定,对黄榦说:“我寄望于保持道统永远传续,像你们这样的人没有几个啊。”当时施行社仓法,张洽向县里请求,借三百石常平仓里的米,在里中设立粮仓,六年之后将所借粮米归还官府,乡里人因此而受益,嘉定元年,张洽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松滋县尉。湖右的土地分界不清,弊端日益严重,张洽请求施行推排法.县令将此事交给了张洽。 张洽于是责令百姓自己核实自家的土地边界和产业的数目,将结果投放在柜子里,他就查验核算依次排列,(这样)官吏的奸行就无从隐藏了。十多年以后,打官司的人还援引为证据。张洽改任袁州司理参军。有一个大囚犯,一审讯他就认罪,不久又变卦,而且有能力使官吏动摇,案件多年没有判决,因之逮捕关押的人很多。张洽将此事禀告了提点刑狱,杀掉了囚犯。有一个盗贼特别狡猾,用言辞不能将他驳倒。恰逢有兄弟二人争夺财产的案件,张洽劝导他们说:“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言辞语气恳切,打官司的兄弟为之感悟。那个盗贼听说了这件事,自愿服罪。郡守因为粮仓空虚,将二十多家掌管锒仓的宫吏没入官籍,让张洽来审问,张洽査访得知这些人是被都吏出卖的,都吏是这个州的大蛀虫,他曾经想插手粮仓未能如愿,因此用这种办法来中伤掌管稂仓的官吏。张洽考虑到太守的锐气正足不可触犯,就暂且先把这些官吏拘捕起来,而暗地里派人核计稂仓的收入去禀报太守说:“您把二十多家没入官籍,是因为都吏的缘故。现在核查几年当中粮仓的收入。已经比以前丰足了,由此看来,都吏所言是虚妄的。您一定不会忍受都吏的虚妄,将无罪的人家没入官籍。如果能治都吏的罪,那么过失就可以免除了。”太守醒悟,于是罢免了都史,并宽免了被没入官籍的人家。张洽任永新县知县。有一天他去请假,听到监狱中有鞭打的声音,原来是狱吏受了贿赂,于是利用机会审讯被囚禁的人让他无辜认罪。张洽大怒,马上将狱吏捉拿,送逬监狱,第二天上报给郡守,将他施以黥刑。张洽从小就致力于恭肃奉事,所以他用“主来命名自己的书斋,平常与一般人没什么两样,等到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无人可以阻夺。赋闲时不谈论朝廷的事情,有时因发生灾异变故,就会闷闷不乐,等到听说有一个君子得到进用,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他所交往的都是有名的人士,大家都尊敬仰慕他。 5答案及解析: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501-2025工业机器人三维视觉引导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 出售房屋居间合同
- 工程担保借款合同
- 家庭房屋装修合同协议
- 幼儿园装饰装修合同
- 山地出租合同协议
- 甲乙合同股份协议
- 自媒体免责协议合同范本
- 办公室场地出租合同协议
- 核酸检测协议合同
- 2025年03月如东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槟榔合作协议合同
- 欢乐购物街(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9物一模】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Unit5Whatwereyou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SectionB1a-1d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2025年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9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45255-2025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规范
-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试题(含答案)
- 能源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主题班会课件-《花开应有时》预防早恋男女交往
- 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