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趋势与内涵(一).doc_第1页
浅论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趋势与内涵(一).doc_第2页
浅论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趋势与内涵(一).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趋势与内涵(一)作者:檀梅婷马彦丽纪连贵论文关键词:商品流通模式局限性创新论文摘要:传统商品流通模式的局限性制约了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网络直销、新型纵向一体化的发展和供应链的重新整合都是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具体表现。排除形式上的细微差别,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核心在于流通观念、流通主体和“三流”运转模式的创新,同时,流通模式创新必须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新技术、新观念与传统商务的结合。传统商品流通模式及其局限性商品流通模式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由流通主体、流通渠道、流通环节以特定的组合来完成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转移,从而最终完成商品交换的方式。在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商品流通专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两个阶段;从流通渠道看,可以表述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模式(中间环节可多可少);商品的所有权及商品实体从生产者出发,经过各类中间商逐级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货币则由消费者逐级转移到生产者手中;各类商品经营者共同承担流通任务,分享流通利润,经营者之间以及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是相互竞争关系;各类中间商由于其天然的中介地位集聚了大量的供求信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成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20世纪后半期开始,面对经济全球化、消费者的个性化和产品多样化,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狭隘的商品流通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商品流通观念是与卖方市场态势相适应的。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生产者占据有利位置,消费者的选择权和议价能力受到制约,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中介的商业企业成为生产企业的附庸,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末端。但是随着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先后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产品全面供大于求,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是否能够销售出去成了生产者成功经营的先决条件。此时商品销售处于社会再生产的主导地位,商品流通的任务不再仅仅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中介”,而是要“协调”商品的生产与消费。这里的“协调”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全面协调,这种协调仅靠传统的商品流通产业在狭隘的商品流通观念下是无法完成的。其次,传统商品流通模式中的竞争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生产者、经营者各自为战,把交易对象当作获利的源泉,竞争多,合作少,这种竞争方式在今天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在巨量的商品流通任务面前,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和消费都显得势单力薄,不可能独立完成流通功能。没有交易各方之间的合作,就难以把社会再生产整合为一个流畅的过程,而传统的竞争观念影响了合作的发展,阻碍了流通效率的提高。再次,传统的“三流”运作模式阻碍了流通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三流”运转的根本特征是沿着流通链条逐级传递。随着流通环节越来越多,流通渠道不断加长,商流、物流、信息流逐级传递的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多次商品所有权转移直接提高了交易成本;物流过程中的重复运输、迂回运输,提高了商品的损耗和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信息流动过程中的信息耗减、信息失真、信息梗阻更加严重的影响了商品流通的成本和效率。所谓的“牛鞭效应”,就是由于信息失真,企业按照错误的信号大量生产,最终造成产品滞销、库存积压的现象。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趋势由于传统商品流通模式制约了流通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再生产的协调运行,所以必须要促进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目前,从世界范围看,商品流通创新的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直销模式迅速发展在传统的流通模式中,中间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生产者必须依赖中间商才能完成商品的销售。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的利益和偏好成为决定生产者经营决策的关键因素,为掌握市场的变化,生产商产生了跨越中间环节直接控制分销渠道的客观要求,但是没有技术上的支持,这种要求就难以实现。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生产商直接参与流通活动成为流通主体的梦想成为现实。制造商可以越过中间商直接从事网上交易,消费者也可以从互联网上直接向厂家选购自己中意的商品,各类电子商店和电子购物中心不断出现,市场份额增长迅速。纵向一体化模式发生改变纵向一体化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途径。流通领域传统的纵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生产企业产品自销和零售企业自采。但这种一体化有明显的缺陷:首先,这种一体化需要大量的投资,无论是收购、兼并还是独立建设都需要大量投入;其次,一体化的速度较慢,要经过一定的运作和建设周期之后才能逐步实现,这样企业就可能丧失市场机会;最后,一体化损害了专业化,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越来越复杂,企业需要支出越来越庞大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由专业化分工而带来的效率。新型的纵向一体化是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电子商务与原来的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传统一体化不同的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推动的垂直一体化无需耗费巨资来控制上下游企业,而只是通过网络与最终零售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投资少,见效快,还可以保持专业化分工的高效率。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新型纵向一体化迅速发展。供应链的重新整合新型纵向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就是供应链的重新整合。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模式。它把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有效链接和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从而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在这个链条中,企业不再拘泥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是与其它企业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它突破了狭隘的流通概念,把流通推广到了除生产车间之外的整个经济领域。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内涵由于商品流通的复杂、多变,很难说有一种统一的、固定的新的商品流通模式来取代旧的商品流通模式。排除形式上的细微区别,商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内涵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流通观念创新从狭隘的商品流通到“大流通”从把商品流通当作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末端环节,由生产决定,到把流通看作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从认为商品流通就是一个买进卖出的过程,到认为商品流通应当贯穿从发现顾客需求到设计、开发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的全过程,这就是从传统流通观念向大流通观念的转变。商品流通模式创新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重组流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它要求企业必须以大流通观念为指导,用更开阔的视角看问题。从竞争走向合作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充满了零和博弈。流通领域中的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互不信任,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把交易伙伴当作获取利润的来源,在交易中封锁信息,相互抬价或压价。在生产、流通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市场上的不确定性也相对较小,零和博弈的存在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商品流通模式创新是为了将商品流通过程整合成为一个流畅的链条,客观现实要求企业间更紧密的合作,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从竞争对手转向合作伙伴关系,双方间的博弈从零和走向双赢。流通链中不同企业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