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总汇《人口与城市》课件.ppt_第1页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总汇《人口与城市》课件.ppt_第2页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总汇《人口与城市》课件.ppt_第3页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总汇《人口与城市》课件.ppt_第4页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总汇《人口与城市》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届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总汇,第12讲人口,1.人口自然增长(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变化)(1)人口的增长:是指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3)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长状况不同。(4)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20世纪以来,(5)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国家之间的差异,2、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决定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类型及特征,(3)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二战以后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流向: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点: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迁移方向:这一时期我国人口的净迁出地区主要是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影响因素:A计划经济;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政策限制农民进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点:A人口迁移日趋活跃;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B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目的:务工、经商、学习)迁移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影响因素: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B.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提供了契机。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原因(4)中国“民工潮”现象成因: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B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C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D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大。E城市吸引力大,城乡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悬殊。F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特点:A流动的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地农业人口多的省是民工主要的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主要的输入地。B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体,“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C流动不稳定。D文化素质偏低。,影响:A利:a有效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B弊:a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城市就业压力;b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并不确定,比如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消费水平等不断变化,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估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1)资源:正相关(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2)科技发展水平:不确定当多开发的资源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3)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特点: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由于对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外国文化与人口(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婚俗,()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的增殖。,10、中国文化与人口,第13讲城市,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1)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2)明显的功能分区和稠密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3)各功能区连片分布,界线模糊。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3.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1)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2)地域结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3)城市地域结构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1)城市化是指由非农产业在某处形成集聚所引起的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特征比较,、世界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见下表:,、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城市规划中常见工业的布局原则,()合理布置功能区:工业区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区位进行布置,以降低生产成本;轻度污染的工业布置在近郊,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严重污染的工业宜布置在远郊,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方向及与季风相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用防护带隔离,防护带主要指城市绿地,也可以利用水面、河流。,10、城市化发展的方向:生态城市1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