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旧城区开放空间的控制引导研究.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旧城区开放空间的控制引导研究.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旧城区开放空间的控制引导研究.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旧城区开放空间的控制引导研究.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旧城区开放空间的控制引导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意图与操作管理的中间环节,在我国的城市 规划体系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而控规对于旧城改造的控制引导作用更是 不容忽视,旧城一般区位较好,在改造中受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因此旧 城更新中,开放空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本文通过对控规控制引导 体系的研究,总结控规在旧城改造中的相关经验,分析其中所面临的问 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建议及设想。 论文首先明确选题的背景、目标、意义、范围及方法。然后从理论 上对旧城开放空间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研究。对丌放 空间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在理论下对旧城区开放空间的组成因素和特 色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说明旧城开放空间值得保留的价值所在,并进 一步探讨了现在旧城空间出现的问题。对我国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内容、编制方法以及对下一层次规划的控制指导作用进行了全面考察, 深入讨论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控制引导旧城区开放空间的意义所在。 其次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控规在旧城更新中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 叙述了实例从前期的经济可行性研究到后期的结构系统,绿化系统的确 立,最后到将图面化的规划转化成为控制性指标的过程。 最后在方法和内容上对控规控制引导旧城区开放空间提出了建议。 并分别对其中最重要的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可行性对策方面、 引导性对策方面、控制性对策方面和政策性对策方面。在对前文进行分 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展望,以期对今后的规划实践 有所帮助。 关键词:开放空间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b e i n g a s a c o n n e c t i n g l i n kb e t w e e n p l a n n i n gc o n c e p t a n d a d m i n is t r a t i o n , r e g u l a t o r y d e t a i l e dp l a n n i n gp l a y sas i g n i f i c a n tr o l ei n c h i n e s e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s ys t e m r e g u l a t o r yd e t a i l e dp l a n n i n gh a st h e i l n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i nt h er e n e w a lo ft h eo l dc i t y b e i n gs u b j e c t e dt ot h e e c o n o m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i n f l u e n c eb i g g e ri nt h er e f o r m a t i o n ,s oi nt h eo l d ci t y ,o p e ns p a c et ou s u a l l yc a nn o tg e tt h eg o o da s s u r a n c e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 b yr e v i e w i n go n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r e g u l a t o r yd e t a i l e dp l a n n i n gi nc h i n a ,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so fp r a c t i c e s ,e x p l o r e st h e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b r i n gf o r w a r dt h ea d v i c e s f ir s t l y ,t h ec o n t e x to ft h et e x ti n c l u d e sb a c k g r o u n d ,t a r g e t ,m e a n i n g , s c o p ea n dm e t h o d s ,af o l i op u t st h eb a s i ct h e o r i e so ft h eo p e ns p a c e 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f a c t o ro fo p e ns p a c ei nt h eo l dc i t ya r e au n d e rt h et h e o r i es , e x p l a i nt h eo p e ns p a c ei nt h eo l dc i t yh a v ew o r t ht or e s e r v e a n a i ys e si t s pr o b l e m s c o n c e r n i n gt h ec o n t e n t ,t h em a k i n gw a y ,t h ea p p r o v a la n d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c u r r e n tr e g u l a t o r yd e t a i l e dp l a n n i n gi nc h i n a ,a n a l y s e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r e g u l a t o r yd e t a i l e dp l a n n i n ga n do p e ns p a c ei nt h e o l dc i t y s e c o n d l y ,i n t r o d u c i n gp r a c t i c e sw h i c ha r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o fr e g u l a t o r y d e t a i l e dp l a n n i n gi nt h eo l dc i t y ,d e s c r i b e dt h ei t e mp r o c e s sf r o me c o n o m i c p o ss i b i l i t ys t u d yt ot h es t r u c t u r es y s t e m ,g r e e ns y s t e m b r i n gf o r w o r dt h e m e a s u r eo fr e g u l a t o r yd e t a i l e dp l a n n i n gi no l dc i t y d e s c r i b est h em e a s ur e f r o mm a i n l yt h r e ea s p e c t s ,a s p e c to ft h ee c o n o m i cp o s s i b i l i t ys t u d y ,a s p e c t o fc o n t r o l l i n g ,a s p e c to fl e a d i n ga n da s p e c to fp o l i c y b e i n g a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w h o l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 g i v es s o m e 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s ,w h i c hm i g h tb eu s e f u lf o r t h ef u t u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r a c t i c es 1 【e y w o r d s :o p e ns p a c e ,o l dc i t ya r e a ,r e g u l a t o r yd e t a i l e dp l a n n i n g 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 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蒿硝0日期:加5 年易月胛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南理工大学可以将 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锅琳日期:啊年 月纡日 导师签名:龇漫1 日期:沙够年月7 日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与目标 1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1 9 8 0 年,美国女建筑师协会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带来了一个新的概 念一一土地分区规划管理。1 9 8 2 年在黄富厢的主持下,上海市编制了虹 桥开发区规划,成为中国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控规) 的开河之作。 随后我国规划界开始对控规进行探索实践。近2 0 年来,控规的实践和理 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我国规划体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1 9 9 1 年建设 部颁布实施了第1 2 号部长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控规的编制 内容和要求;1 9 9 2 年底又颁布实施了建设部令第2 2 号城市国有土地出 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出让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 应当制定控规;1 9 9 5 年建设部制定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 规 1 9 9 5 3 3 3 号) 进一步明确了控规的编制内容。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城市经济飞速发展, 城市建设势不可挡。城市土地管理方式的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的转 变、人本主义的复萌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普及使控规编制体系越来越 不适应城市的建设,而矛盾的焦点又主要集中在旧城区上。旧城更新所 带来的级差效益使房地产商“趋之若骜”,巨大的经济效益逼使控规编制 的指标体系“节节突破”。并且,在旧城更新中,越来越受关注的渐进式 规划和小规模改建方式却使控规传统的编制体系“无所适从”。 作为直接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控规,如何更好适应旧城区的发展, 保存整治好旧城区的开放空间已经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对 它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作一个总结,并进一步研究国内外相应的理论 及实例,提出解决的方法。因此,本文以此主题展开研究。 1 1 2 研究目标 控规在中国发展总共不过2 0 多年的时间,主要以规划实践为主,缺 乏相关的总结与整理。本文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对控规在中国的发展做一次梳理,了解其发展的过程,把握其发展 变化的脉络与节奏。这样的一次总结与梳理可以作为控规的基础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并期望为今后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借鉴。 在旧城区控规实例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一定的认识,总结正反两个方 面的经验教训,研究控规在编制体系上如何更好的适应旧城的发展更新, 如何更好的控制引导旧城开放空间的发展。并提出目前控规的控制引导 指标体系在保护整合旧城开放空间中需要积极完善的几种设想,为新时 期旧城区控规编制方法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1 2 相关概念界定 1 2 1 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 开放空间: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开放空间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 包括自然风景,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等等。”还有学者认为: “开放空间是空间限定因素较少的空间;是指向大众敞开的为多数民众 服务的空间;不仅指公园绿地这些自然景观,而且城市的街道,广场, 庭院都在其范围内。”这些定义多注重开放空间的物质要素组成,重点在 于它的空间开放性。 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 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活动交往的开放性场所,为大 多数人服务;同时,它又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 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被称为城市的“起居室”。由于 担负着城市的复杂活动和多种功能,它是城市生态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 体;城市公共空间还具有文化,美学,传统习俗等与人密切相关的精神 生活的内容,是人与城市之间连接的纽带,是人认知城市的桥梁。它的 定义不但强调空间的开放性,更注重“为人民服务”的公共性。 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是对城市空间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而 产生的不同的两个概念。开放空间注重物质的开放性,公共空间注重对 人的开放性,但因为“开放”一词所具有的多重含义,有时城市公共空 间和城市开放空间又是通用的,都用来表述公共性的,向公众开放的城 市空间。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有时也用它们来表述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相同的内容。 1 2 2 旧城区 旧城区:本文所指的旧城区是指城市由于历史发展形成的现存环境 2 第一章绪论 :要是指物质实体环境。对旧城区“旧”的认识不能仅局限在建筑年代 久远、建筑外观破旧。“旧”主要是指其整体功能不能满足社会政治、经 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而需要通过旧城改造,对其物质环境进 行科学的完善、更新,调整原有用地结构模式,规划人口分布,以提高 城市整体功能。 1 3 研究范围与方法 1 3 1 研究范围 1 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旧城区开放空间,研究的重点落实在开放空 间上。基于研究的是旧城区开放空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空间范围 上,没有选取特定的地域旧城区进行研究。在案例的选择上也是选有比 较典型的案例,并不针对某个地域。 2 研究手段的范围界定 文本研究的手段主要是控规,从控规的层面上对旧城区开放空间进 行控制引导研究。控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从控规的程序上可分为:编 制、审批、实施、反馈;从控规的体制上可分为:编制、管理、监督。 本文主要从控规的编制体系方面进行研究,从一个规划编制人员的角度, 研究控规编制体系对旧城区开放空间的控制引导作用。 1 3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理论和实践统一的研究方法。实例研究 为主,理论研究为辅;国内研究为主,国外研究为辅。 1 实例研究 具体研究海口市秀英街区控规; 2 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控规编制体系的理论,旧城更新的理论以及开放空间的相 关理论; 3 国内研究 控规是我国特有的规划层次,因此研究控规对旧城开放空间的控制 引导,主要针对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4 国外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与控规处于相当层次的国外规划层次,如美国区划,以寻求借 鉴意义。 1 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 4 1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叙述本文选题的背景、目标、意义、范围及方法。 第二章对开放空间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在理论下对旧城区开放 空间的组成因素和特色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说明旧城开放空间值得保 留的价值所在。并迸一步探讨了现在旧城空间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通过对我国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编制方法以及对 下一层次规划的指导控制作用的全面考察,深入讨论了控制性详细规划 对控制引导旧城区开放空间的意义所在。 第四章主要通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控规在旧城更新中的实例的分 析研究,叙述了实例从前期的经济可行性研究到后期的结构系统,绿化 系统的确立,最后到将图面化的规划转化成为控制性指标的过程。 第五章在方法和内容上对控规控制引导旧城区开放空间提出了建 议。并分别对其中最重要的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可行性对策方 面、引导性对策方面、控制性对策方面和政策性对策方面。 第六章对前文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 路和展望,以期对今后的规划实践有所帮助。 1 4 2 研究框架 4 第一章绪论 蓬瓣黧隰缝囊眷j 1 r 鬣壤麟攀露臻蓦; | ; i t 强渗 蓠。; 篓l | | 纛黧簿瀚醮域陵辩壤燮嬲;。+ , 。:一一j ;簇嫠蓊g 簿l 遴韵j 簿题;“i曩,| :;+ 囊j ;:5 理论|寻求解决之道 t , ,;控溅概谴 l 爹。i 控规律翔 。i 豢糕,谚1 躐 期健镣缫l l 瓣划一j ;i ;。 实践f寻求解决之道 , 。嚣童”鬻海强舞骥锈逮餐虢i 。j i 上 :j :臻| | ; 麓;舞l 稿遵瑟l 瓣嗡建! 泼”“i 一 上 誓霆 ,;绸蘸l 萋i i 鳞谚0 灌,鋈8 ”纛嘎& 。;|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章注释 引自:城市规划资料集第4 分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2 6 第二章旧城区开放空间要素解析 第二章旧城区开放空间要素解析 2 1 开放空间的概念 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的出现,大约是始于英国 伦敦1 8 7 7 年制定的大都市开放空间法( m e t r o p o l i t a n o p e n s p a c e a c t ) , 其中开放空间定义为“任何围合或不围合的土地”,这是对“开放空间” 最早的有法律依据的定义。从出现“开放空间”一词以来,各国的法律 和学术界对它的定义及范围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开放空间是城市地区的土地和水不被建筑物所隐蔽的部分 s t a n l e y b t a n k a l 开放空间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类,自然景观包括野生地,海洋, 山川等;人为景观则包括农场,果园,公园,广场和花园。 一e c k b o 开放空间不但包括大尺度的自然容貌,亦包含在拥挤城市开放的 人工地面。不论其尺度或形式如何,都应该以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为目的。 a u g u s t h e c k s e h e r 开放空间是城市发展中最有价值的开放空间,它一方面可为未来 城市的再生长作准备,一方面可提供城市居民户外游憩的场所,且有防 灾和景观上的功能。 一c h a p i n s t u a r t 开放空间可阻止城市蔓延所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提供宁适的居 民生活,维护公共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一r ic h a r d d o b e r 我国部分学者认为:“开放空间是空间限定要素较少的空间;是指向 大众敞开的为多数民众服务的空间;不仅指公园绿地这些自然景观,而 且城市的街道、广场、巷弄、庭院都在其范围内。”这种定义一方丽注 重开放空间的要素组成,另一方面注重“为公众服务”的目标。 以上定义所包含的内容差别很大,这是因为每一种解释都由于定义 者的出发点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大相径庭。本文中的开放空间一般 是指城市中除了建筑实体外,与其相对的外部空间。开放空间中的“开 放”一词含义很多,首先是指建筑实体以外向天空四周开放,其次还可 以指向公众开放,此外还可以指视觉的开放性、行为的开放性等。因此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开放空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 人工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商业步行街,建筑物或建筑群附近 的外部空间,庭院,屋顶花园以及建筑周围的灰空间。 2 自然空间:公园,滨水区以及各种形式的城市绿地,水面,山地 3 人的活动因素:空间只有与人的活动相关才有意义,人的活动, 风俗习性等同样是城市开放空阳j 不可分割的要素。 与开放空间相似的概念尚有公共空间、建筑外部空间等等。建筑外 部空间泛指建筑以外以及相互之间的空间形态和物质构成,这一提法属 形态建构上的。公共空间主要是指提供公众进行一定社会活动的空间, 其意义主要在于公共性。 2 2 旧城区开放空间的主要组成因素 2 2 1 街巷 传统旧城空间最主要的空间特性便是空间的宜人性,符合市民生活 逛街,购物和娱乐等的心理活动,完成一些多功能积聚后所产生的自发 性活动。传统中最富活力,公共活动最为集中的公共空间,是以“街巷” 为主的空间形式,形成动态连续和活跃的开敞空间。这种以“街巷”为 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今天仍是旧城内的主导空间形式,并作为公共空间 支配着市民的空间感受。因此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复兴历史传统的人性化 空间,是延续传统社会生活的内在秩序的重要方面。 不同地方的旧城街道空间构成有所不同,略加比较,就不难理解其 中的不同之处。如上海的里弄不像北京胡同那样“疏密相间”,开合有致, 而是显得更加公共化,群体化。弄堂里的路呈鱼骨式交叉,一般是直角, 宽度由城市街道到弄堂到宅前通道依次变窄。与胡同体系比较而言,住 宅与弄堂的关系更为贴近。这些道路形式规整,既用于通行又用于交往 联络。街巷根据线形空间的不同,主要分为直街、斜街和弯街。直街一 般是带有规划意识的街巷,整体上看是平面工整,布局严谨的线性空间, 但线性空间也结合具体需要而在内部出现了一些收放空间,这样打破了 直线的单调感,形成颇有特色的空间韵味。斜街一般是结合地形环境产 生的。这些斜街通常与东西、南北走向的街道在交汇处形成锐角和钝角 空间,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弯街与斜街不同,这种街巷不再是直 线空间,而是曲线空间。当行人沿着弯街向前移动时,他前面的景象是 不断变化着的,弯道通常使人明显感到空间的不规则,使行人感到空间 8 第二章旧城区开放空间要素解析 的动荡或刺激。由于街巷空间特殊,不像直线空间那样能被人立刻识别, 因而能产生迷离、期待和耐人寻味的效果。 对中国大多数旧城而言,除了保存有意义而又可能保存的历史建筑 和地区外,首要的是强化原本存在的作为城市肌理的重要街巷空间和广 场空间,其次是界定一个理想的街廓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基本街廓的 量体形态以及空间尺度,一方面要能适应现代城市的功能,反映现代生 活,符合开发方式;另一方面要能延续城市传统的肌理形式。前者是公 共空间的骨架,后者是城市的肌理。 2 2 2 广场 在西方城市发展史上来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起源于古希腊时 代。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广场”是这么解释的:“古希腊城市 中作为市民各种活动聚会的露天场所”。”1 而在中国,大型的广场多半为 皇帝大臣所用,真正为居民所用的开放空间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些定 期开放的庙会广场、寺院前广场以及少量的自然类型空间;另一种则是 街巷所形成的结点空间。这些空间多不大,但它们常常是市民休闲、聚 会等室外活动的场所,所以本文借用广场这一词来描述这类空间。中国 传统的广场,除少数都市内的广场与主体建筑一起经过严整规划外,大 部分是由于使用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这些广场大都依照当地的自然气 候、地理风貌、生态结构等环境特点,结合相邻建筑形成,空间形式自 由活泼,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人们的社会生活也融入其中,因而传统 的广场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民众性。具有以下特点: 1 结合地开蔓逐渐形成 我国多数传统广场是结合地形逐渐形成的,传统广场的形成结合了 场地的地形、植被、水体的自然形态、景观构成、气候等特点。在总体 关系的把握上,他们是整个城市聚落生态环境结构的一部分。广场空间 没有西方广场那么严整,虽不像西方广场通过轴线关系和几何构图将建 筑与广场空间联系起来,但我国传统广场周边建筑高度呼应,体量协调, 形式统一,其细部处理以人为尺度,与空间尺度适宜,使得广场空间宜 二f 步行。建筑在广场周边虽然布局灵活,经过与广场空间多年的磨合, 相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与职能建筑结合紧密 传统广场可以看作是扩大的院落,起到衬托与之相邻的主体建筑的 作用。自然形成的广场大多依托某一建筑发展而来,其建筑的功能性一 华南理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般较强,如茶馆,酒楼,庙宇寺院。建筑成为了它们的标志物,周边建 筑对它的围合相对较弱,其形态自由,空间围而不隔,只强调领域感, 一些周期性的庙会、集市、其边界线就更弱了。 2 2 3 骑楼 中国传统城市的空间组织,基本上是以街道路网为骨架,不同性质 与功能的建筑群组合在严密的街道网络构架中。而这种街道路网,正是 依赖“中介空间”过渡和衔接空间的内与外,公共与私密,典型的则是 以岭南的骑楼著称。有人将骑楼归为中介空间,本人考虑到骑楼空间与 街道空间的连通性和对人的开放性,将其归于开放空间。 骑楼空间的“内外二重性”特点,使其能够成为相对公共与私密生 活融合的媒介。在此空间中,人们进行公共交往活动,感觉处于“自家” 群组建筑之外,具有安全性:而同时,人们又把公共的街道空间也视为 私有而使用,在街道两侧开设作坊,店铺,酒楼等等,这样公共与 私有在骑楼空间中相互融合,显现出多样化而暧昧的空间体验。这种“亦 公共亦私密”的空间,使个人的生活得以自由地延伸,同时居民生活环 境与城市活动也能获得柔顺的过渡。骑楼空间的模糊性,矛盾性,连续 性使人性的生活空间多样而富于变化,展露出蓬勃的生机。 2 3 旧城区开放空间的特色 2 3 1 城市历史的沉淀 一般而言,城市历史的载体集中于 城市的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点( 见图 2 1 ) ,普通的旧城区作为历史街老城区 则是这些精粹存在的土壤与环境,割裂 两者的关系无异于对文化形成背景的遗 忘,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历史的割断。 笔者始终认为普通的旧城区存在更多尚 待发掘的文化内涵与底蕴。我们不能一 方面热衷于谈论文物古迹、历史典故、 图2 1 旧城区历史沉淀 文化渊源等“高等文化”,另一方面对现 ( 资科来源:h t t p :,。t 。) 存的“大众文化”给以冷漠的对待。 1 0 第二章旧城区开放空间要素解析 在旧城的保护中,多数做法是对于集中城市历史的单栋历史建筑的 保护,而忽略了其周围街区的保护。但失去文化土壤的历史建筑不能很 好的反应城市的历史。旧城区的民俗活动、街巷文化同样是城市历史的 沉淀,它存在于街区之中。 2 3 2 社交情感的丰富 图2 2 老城区居民社交情感 ( 资料来源:自拍) 城市并非树形系统,城市是包容 生活的容器。”3 在城市的生活中, 人们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类 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 会性活动。“1 人们通过这些活动互 相接触,产生社交情感( 见图2 2 ) 。 老城区居民大多对于现在的居 住社区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尽管现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都 很不理想,但邻里之间的和睦交往 成为维系居民之间情感的重要纽 带。对于新迁入居民,原居民大多 持欢迎的态度,并以自己积极的行动来“同化”迁入者。尤其在老居民 中,他们将在日常生活中帮助邻居看成是一种应该的行为。 2 3 。3 文化底蕴的丰厚 历史街区或文物古迹点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精粹所在,并且大 多年代久远。与之相比,普通旧城区则是城市近代历史、民间文化的载 体。旧城区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反映出城市的过去, 而且与城市的现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物质形态方面,有街巷尺度、建 筑风格、色彩、装饰等;在意识形态方面,有风水意识、民俗礼节、生 活方式等:在城市历史方面,有老地名、老会所、老市场等;还有民间 手工艺、民间娱乐活动、民间曲艺文化等等。尤其在城市历史的人文方 面,旧城区的老艺人、老居民、老作坊有着丰厚的等待挖掘的内容。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4 旧城现状中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 2 4 1 私有空间逐渐侵蚀开放空间 城市的开放空间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属于公共的资产。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城市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极易发生为了个体利益或小团体利 益侵占公共资产的事件。”1 住宅拥挤,房屋破旧是旧城区非常严重的问 题。住宅拥挤,越来越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的需要。长期的住房短 缺导致大量临时搭建房屋的出现,这种无序的临时搭建房屋方面低水 平地维持着居民的居住条件,一方面严重的影响到开放空间( 见图2 3 ) 。 住宅的拥挤不但使开放空间的物质方面受 到侵蚀而且在人文方面也受到侵蚀。居民将 原有的私有生活逐渐外移,在街巷上晒衣, 做饭,放杂物,甚至摆摊开店,原本的开放 空间活动遭到破坏。 图2 3 私建用房侵占空间 ( 资料来源:自拍) 图2 4 交通需要侵占空间 ( 资料来源:自拍) 2 4 2 传统空间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街道作为传统的城市开放空间形式,在 理论上讲,满足交通的需要是其重要的任 务,在作为承载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载体的 过去也是如此。而目前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使 得这种空间形式在满足交通和承载居民社 会公共生活两个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在这 种情况下,旧城区的街道空间一方面满足不 了城市现代交通的冲击带来的要求,另一方 面也不能满足社会公共活动的需求。而在目 前的阶段,由于城市道路面积严重不足,城 市对街道空间的发展侧重于解决曰益严重 的交通问题,许多街道已经变成不适宜人活 动而专供机动车行驶的汽车道路( 见图 2 4 ) 。 第二章旧城区开放空间要素解析 2 5 旧城更新中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 2 5 1 经济利益导致开放空间锐减 进入1 9 9 0 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和房地产开发业的兴起, 位于城市中心的旧城区土地的价值突出地显现出来,旧城改造成为有利 可图的投资热点。国家在1 9 9 1 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 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推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政策,鼓励发 掘和利用城市土地的经济价值,大力推动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兴起 和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旧城改造在各地兴起。 但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了旧城改造 中房地产开发的一种急功近利的现象。具体 反映为片面追求局部经济效益,急于求成, 忽视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这种价值观 体现在城市建设上必然形成一种缺乏整体 有机联系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这几年来, 在旧城改造中,高强度的开发往往集中在环 境较好,建筑品质也较好的城区内,许多优 秀的历史建筑或者被拆除,或者其生存的人 文环境受到破坏。大量的高层建筑几乎是无 序地高密度地分布在全市的各个地方,对原 图2 - 5 旧城区高密度开发 有和谐而又具有特色的城市天际线形成了 ( 资料来源:自拍) 巨大的破坏( 见图2 5 ) 。在城市开放空间的 保护和发展中,表现为对城市丌放空间的忽 视,开发商想方设法增加建筑面积,在突破建筑控制高度的同时,建筑 密度也大幅度提高。这种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整体利益和长远 利益的作法同时也表现在各级政府的决策中。 2 5 2 过度商业化使积极外部空间丧失 在旧城更新中,随着地块容积率的增大,大型综合体集聚和单一模 式的城市开发引起开放空间的一系列问题:开放空间商业化、开放空间 尺度扩大化。这些问题造成积极外部空间的丧失。1 外部空间功能商业化,原有开放空间由于侵占而数量减少,商j 皿功 华南理工大学硕+ 学位论文 能集聚造成环境恶化。由于旧城改造投资较大,开发商要收回成本往往 会致力于商业建筑的建造,因此开放空间也多位于商业金融用地内。商 业区内的开放空间往往被看成室内商业的辅助空间,旧城改造中大量的 开放空间或被商业占用或被大量用于停车,不能用于市民的公共活动。 在旧城区的改造中由于商业建筑的体量巨大,相应导致开放空间的尺度 扩大,加之空间处理简单平淡,建筑立面零碎,积极外部空间逐渐丧失。 2 5 3 开放空间的社区归属感模糊 传统开放空间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居民社区和商业设施,各种人流和 社会活动汇集,以丰富的社会邻里结构和生活空间形成具有生机和活力 的外部空间。旧城改造中,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往往大规模兴修商业设 施,大量外迁居民,各种活动趋于分散,社区生活气氛和归属感逐渐消 失。 旧城更新落实到物质空间上就是完成土地资源的再配置,这就需要 大量旧区居民动迁。如果从物质环境的改善上来看,动迁对许多居民来 说无疑是好事,无论是异地安置还是回迁原处,居住条件都得到了不同 程度的改善。但是,传统的居住文化圈被打破,而新的居住人文环境义 很难在短时间建立起来。人们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始怀念原来的邻 里关系、安全感和交往环境。商品房的开发所导致的社区结构衰退并非 物质环境的改善所能弥补,很多居民被暂时或长期安置在远离原住区的 地方,而旧城多数居民的愿望是就地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这也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 2 6 本章小结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开放空间的概念;旧城开放空间的组 成因素;旧城开放空间的特色;旧城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本章主要是 从本文的研究对象一一旧城区的开放空间这方面进行理论的阐述和分 析。 一,开放空间的概念阐述是为了明确本文研究对象的宏观意义:二, 开放空间组成因素的分析是为了细分研究对象,本文将旧城区开放空间 的主要组成因素划定为街巷空间和广场空间。它们是传统中最富活力, 公共活动最为集中的公共空间。三,对旧城区开放空间特色的研究是为 了说明研究对象值得保护的价值所在,旧城区历史悠久,拥有丰厚的文 第二章旧城区开放空间要素解析 化底蕴和社交情感,这些城市历史文化的存在有力的说明了旧城开放空 问值得保留和研究的原因。四,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提出旧城区丌放空 间存在的问题,并从两方面探讨了现在旧城空间出现的问题:从旧城现 状方面和从旧城更新方面。 本章注释 引自:王鹏城市公共空间得系统化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译编。简明不列颠百 科全书,第3 卷。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1 9 8 5 ,p 5 2 3 引白: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城市不是一颗树 引自:扬盖尔交往与空间 引自:邹德慈城市设计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3 引自:王佐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携治机械工业出版社2 0 0 2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控规对旧城区保护和发展所起的意义 3 1 控规的概述 3 1 1 控规发展历程 1 控规产生的时代背景 1 9 7 0 年代末1 9 8 0 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城市 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势不可挡。但最直接导 致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原因是新体制下关于城市土地管理上的和城市 开发方式的转变。 ( 1 ) 政府对城市土地管理方式的转变:零星分散划拨用地变为成片划 拨用地;无偿使用土地变为有偿使用土地;单纯行政手段管理用地变 为以经济、行政、管理并用的手段。 ( 2 ) 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的转变:零星改造变为成片开发:政府主导的 公益建设转变为多元经济要素投入的房地产开发。 ( 3 ) 城市经济、产业、社会等结构大调整:商品经济发展,第三产业 猛增,促使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出现了大调整。这就提 出在城市建设中必须深化城市整体规划,合理调整城市用地布局,并落 实到每块建设用地上进行控制的要求。 基于以上的变化,就要求在进行土地划拨、有偿转让时,提出明确 而详细的规划要求和各项控制指标,既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又作为土 地有偿出让使用的一种衡量标准,避免出现在多种经济要素投入的房地 产开发中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现象出现。这种 对详细规划的新要求直接导致了新型详细规划的产生,这就是控制性详 细规划产生的时代背景。 2 控规的规划实践 我国对外开放促进了规划思想的解放,并且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技 术和管理经验。1 9 8 0 年,美国女建筑师协会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带来了 一个新的概念,即土地分区规划管理。从此我国规划学术界开始了对国 外特别是欧美区划技术的研究,借鉴并应用于我国城市规划实践,以适 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1 9 8 2 年在黄富厢的主持下,上海市编制了虹桥开发区规划,成为中 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河之作。规划采取国际惯例的做法,借鉴美国区 1 6 第三章控规对旧城区保护和发展所起的现实意义 剐技术编制了土地出让规划,首先采用八项指标对用地建设进行规划控 制。即每块基地的使用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后退、建筑密度、 建筑高度、出入口方位、停车位数等八项要素做了定性定量规定。 1 9 8 6 年,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在桂林中心区详细规划中 引入区划思想,借鉴虹桥开发区的做法,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 初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方法。 1 9 8 6 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开始进行上海市土地使用区划管理 研究的部级课题研究。在考察了美国、加拿大、香港、英国等地的规 划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应该实行区划与规划相融合的土地 使用管理模式,并编制了上海市土地使用区划管理法规。 1 9 8 7 年,广卅l 市开展了覆盖面达7 0 平方公里的街区规划。该规划是 在广州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在实践中更好地实施总体规划 而编制的用于具体指导和管理控制的规划技术,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 理的基本手段和依据。该规划在规划层次上和内容上更加接近于国外的 分区制。 1 9 8 7 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苏州桐芳巷规划中进行了土地区 划苏州旧区。该规划对用地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区划,即街坊现状综合评 价性区划、街坊改造开发经营意向性区划和街坊改造开发控制管理区划。 它将物资空间规划与改造实施的经营管理控制性规划结合起来,对旧街 坊改造做了投入产出分析,为开发提供了依据。 1 9 8 9 年在温州规划局的组织下编制了温州旧城改造控制规划,综合 融汇了当时该方面规划经验,成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规划实践。 1 9 8 9 年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接了江苏市古城街坊控制性 详细规划研究的课题,在广泛地研究了国内各城市控规实践经验的基 础上,对现状调查的内容、方案编制的内容合成果作了相应的阐述合规 定,并据此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 建议稿) 3 控规的制度化探索 从解放后到1 9 8 0 年代中期,我国规划界沿袭前苏联的模式,基本上 一直采用“总体规划一分区规划一详细规划”这样一个模式; 1 9 9 1 年建设部颁布实旅了第1 2 号部长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 确了控规的编制内容和要求; 1 9 9 2 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搞好规划,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城市土 地出让转让和开发活动的通知,对温州市编制控规引导城市国有土地出 让转让的做法进行推广; 1 7 华南理 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9 9 2 年底颁布实施了建设部令第2 2 号城市国有土地出让转让规划 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在出让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前应当制定控规: 1 9 9 5 年建设部制定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规 1 9 9 5 3 3 3 号) 进一步明确了控规的编制内容; 国务院2 0 0 2 年13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 知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设部于2 0 0 2 年6 月下发了城市规划监督管理强制性条文,该 条文在强制内容上仅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层面。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 地位。 正在修编的城乡规划法将要明确的两个法定规划类型,一是城 市总体规划,二是控制性详细规划。 3 1 2 控规的引导控制体系 1 控规控制体系的构成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的核心是规划控制的综合指标体系,其 控制内容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设施配套和行为活动四个方面。” ( 1 ) 土地使用 土地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 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作出规定、其控制 内容为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的相容性、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 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城市良好的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 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其控制内容为容积率、建筑密 度、人口容薰、绿地率等。 ( 2 ) 设施配套 包括公共设施配套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 设施配套是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保证,即对建设用地内公共设施和 市政设施建设提出定量配置要求。公共设旌配套包括文化、教育、体育、 医疗卫生设施和商业服务业等配置要求。市政设施配套包括机动车、非 机动车停车场( 库) 及市政公用设施容量规定,如给水量、排水量、用 电量、通讯等。设施配套控制应按照国家和地方规范( 标准) 作出规定。 ( 3 ) 建筑建造 包括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建筑建造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 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作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其控制内容为 1 8 第三章控规对旧城区保护和发展所起的现实意义 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等,还包括消防、抗震、卫生、安全防 护、防洪及其他方面的专业要求。 城市设计引导是依照美学和空间艺术处理原则,从建筑单体环境和 建筑群体环境两个层面对建筑设计和建筑建造提出引导性综合设计要求 和建议。 ( 4 ) 行为活动控制 行为活动控制是从外部环境要求出发,对建设项目就交通活动和环 境保护两方面提出控制规定。其控制内容为:交通出入口方位、数量, 规定允许出入口方向和数量;交通运行组织规定地块内停车泊位数量和 交通组织;装卸场所规定装卸场地位置和面积。 表3 一l控规控制体系的构成内容 用地面积 用地使用控制用地边界 用地性质 土地使用相容性 土地使用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环境容量控制 居住人口密度 绿地率 规 空地率 划 建筑高度 控 建筑建造控制 建筑后退 制 建筑间距 指 建筑体量 标 建筑建造 建筑色彩 体 城市设计引导 建筑形式 系 其他环境要求 建筑空间组合 建筑小品设置 给水设施 排水设施 市政设施配套 供电设施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交通设施 其他 教育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 设施配套 商业服务设施 规 公共设施配套 行政办公设施 划 文娱体育设施 控 附属设施 制 其他 指 交通组织 标 交通活动控制 出入口方位及数量 体 装卸场地规定 系 噪声振动等允许标准值 行为活动 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环境保护规定 水污染物允许排放浓度 废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固体废弃物控制 其他 注:资料来源于城市规划资料集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2 0 0 2 ) 2 控制方式 针对不同用地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采用多手段的控制 方式。 ( 1 ) 指标量化 指标量化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指标对用地的开发建设进行定量 控制,如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这种方法适用于城 市一般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 ( 2 ) 条文规定 条文规定是通过对控制要素和实施要求的阐述,对建设用地实行的 定性或定量控制,如用地性质、用地使用相容性和一些规划要求说明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规划用地的使用说明,开发建设的系统性控制要求以及 规划地段的特殊要求。 ( 3 ) 图则规定 图则标定是在规划图纸上通过一系列的控制线和控制点对用地、设 第三章控规对旧城区保护和发展所起的现实意义 施和建设要求进行的定位控制。如用地边界、“六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