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中庸思维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中庸思维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中庸思维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中庸思维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中庸思维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访谈研究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与编写大学 生中庸思维初始问卷的题项,并对问卷的题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 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然后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中庸思维问卷和已有的应对方 式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进行测查,考察大学生中庸思维的现状,探索大学生中庸 思维、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 1 ) 自编的大学生中庸思维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问卷包括和谐性、变通性、 多面性、折中性四个维度,经检验问卷可作为研究使用。 ( 2 ) 大学生中庸思维在年级、不同家庭所在地、是否学生干部三个变量上存在 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中庸思维总体水平高于大三学生;城市出生大学生的中庸思 维总体水平高于农村出生的大学生;任干部大学生的中庸思维总体水平高于非学生 干部。 ( 3 ) 大学生中庸思维总体水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且中庸思维对积极应 对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 4 ) 中庸思维总体水平与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总体主观幸福感都呈显 著正相关;而中庸思维总体水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变通性与和谐性对整体 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中庸思维对积极情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变通性对消极情感有负向预测作用;变通性与折中性对总体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 向预测作用。 ( 5 ) 消极情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总体主 观幸福感与积极应对都成显著正相关。总体主观幸福感和整体生活满意度对积极应 对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消极情感对消极应对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中庸思维;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 a b s t r a c t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i n t e r v i e wr e s e a r c ha n dh a i fo p e n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u r v e y t 1 1 i s r e s e a r c hc o l l e c ta n dc o m p i l et h es u b j o c to fi n i t i a l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o fc h o n g - y o n gt h i n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p r o c e e dp r o j e c ta n a l y s e s 、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r e l i a b i l i t ya n dv a l i d i t y a n a l y s e s a n dt h e np r o c e e ds u r v e ya d o p t i n g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o fc h o n g - y o n gt h i n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o fc o p i n gs t y l ea n dt h e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o f s u b j e c t i v ew e l l - b e i n g , i n v e s t i g a t e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o fc h o n g - y o n gt h i n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e x p l o r et h er e l a t i o no ft h ec h o n g - y o n g n l i 玎k i n 2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c o p i n gs t y l ea n ds u b j e c t i v e w b l l b e i n g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 ( 1 ) n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o fc h o n g y o n gt h i n k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h a sg o o d r e l i a b i l i t y a n d v a l i d i t y , i n c l u d e df o u rd i m e n s i o n s :t h e h a r m o n y ,f l e x i b i l i t y , 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 ,c o m p r o m i s e ( 2 ) t h e r ei sn o t a b l ed i f f e r e n c ei nc l a s s ,d i f f e r e n t f a m i l y , f u n c t i o n a r y a n d n o n f u n c t i o n a r yo ft h ec h o n g - y o n gt h i n k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t h ec h o n g - y o n g t h i n k i n go ff r e s hi sh i g h e rt h a nj u n i o r ;t h ec h o n g - y o n gt h i n k i n go fc i t y b o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i sh i g h e rt h a nc o u n t r y - b o r n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t h ec h o n g - - y o n gt h i n k i n go f f u n c t i o n a r y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i sh i g h e rt h a nn o n f u n c t i o n a r y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 3 ) t h e r ei sh i g hc o r r e l a t i o no ft h ec h o n g y o n gt h i n k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a n d p o s i t i v ec o p i n gs t y l e s ,t h ec h o n g - y o n gt h i n k i n gi sag o o dp r e d i c t o ro ft h ep o s i t i v e c o p i n gs t y l e s ( 4 ) n e r ee x i s to b v i o u sp o s i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o n g - y o n gt l l i n k i n ga n d s a t i s f a c t i o no fl i v i n g ,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 ,w h o l es u b e c t i v ew 色l l b e i n g t h e r ee x i s t o b v i o u sp o s i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o n g - y o n g 撇k i n ga n d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 h a r m o n ya n df l e x i b i l i t ya r eo b v i o u sp o s i t i v ep r e d i c t o ro ft h es a t i s f a c t i o no fl i v i n g , t h e c h o n g y o n gt l l i n k i n gi sao b v i o u sp o s i t i v ep r e d i c t o ro ft h e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 f l e x i b i l i t y i sao b v i o u sn e g a t i v ep r e d i c t o ro ft h e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 ,c o m p r o m i s ea n df l e x i b i l i t ya r e o b v i o u sp o s i t i v ep r e d i c t o ro ft h es u b j e c t i v ew e l l b e i n g ( 5 ) t h e r ee x i s to b v i o u sn e g a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a n dp o s i t i v e c o p i n g ,n e r ee x i s to b v i o u sp o s i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a t i s f a c t i o no fl i v i n g ,p o s i t i v e e m o t i o n ,s u b j e c t i v ew 色u b e i n ga n dp o s i t i v ec o p i n g ,w h o l es u b j e c t i v ew e l l b e i n g a n ds a f i s f a c t i o no fl i v i n ga r eo b v i o u sp o s i t i v ep r e d i c t o ro ft h ep o s i t i v ec o p i n g , n e g a t i v e e m o t i o ni sao b v i o u sn e g a t i v ep r e d i c t o ro ft h ep o s i t i v ec o p i n g k e y w o r d s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 ;c h o n g y o n gt h i n k i n g ;c o p i n gs t y l e ;s u b j e c t i v e w e l l - b e i n g m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中庸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成分,是国人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中庸思维是指由 多个角度来思考同一件事情,在详细地考虑不同看法之后,选择可以顾全自我与大 局的行为方式n 1 。当代我国文化环境变化剧烈,考察大学生中庸思维的状况,对了 解和分析传统文化对该群体思维特点及行为方式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从心理学角 度看,一般认为持有中庸思维有助于人们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个体的主 观幸福感,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目前,心理学界关于中庸思维的研究其整体实证 研究颇显单薄,对中庸思维、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未有研究。 本研究拟以此为问题,力图较深入探究中庸思维的内涵,考察其与应对方式和主观 幸福感的关系。并试图据此为增强大学生中庸思维水平、调整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提 供新思路,进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促进其社会成熟。 本研究从四大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第1 部分: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本部分对中庸思维、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 已有研究做了综述,重点概述了中庸思维的相关概念,当代台湾心理学家对中庸思 维的理解,以及中庸思维和其他变量的研究等。然后针对前人研究的缺陷提出本研 究的研究构想与理论假设。 第2 部分:大学生中庸思维问卷的编制,本部分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参考台湾学 者关于评定中庸思维的资料,初步确定本问卷的整体框架,然后通过访谈法和问卷 法了解大学生对中庸思维的认识和理解,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信息,并参考现有量表 编制出大学生中庸思维初始问卷。实施预测后,根据预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 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然后正式施测,根据正式施测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检验问卷的结构模型并确定大学生中庸思维正式问卷。结果表明:( 1 ) 大学生中庸思 维问卷的结构符合原有的理论构想,包括和谐性、变通性、多面性、折中性四个维 度。( 2 ) 大学生中庸思维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可用于大学生中庸思维方面的研究。 第3 部分:大学生中庸思维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本 部分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中庸思维问卷和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严标宾修 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测查大学生中庸思维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性别、年级、专 业、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等人口学因素对大学生中庸思维的 v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影响,以及中庸思维、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之间的关系。本部分得出以下结论: ( 1 ) 大学生中庸思维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年级、 不同家庭所在地、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年级上看:大一学生的和谐性 与中庸思维总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变通性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 大四学生的多面性显著高于大三学生;从不同家庭所在地看:城市出生大学生的中 庸思维总分高于农村出生的大学生,城市出生大学生的变通性和折中性高于农村出 生的大学生;从是否学生干部上看:学生干部大学生的多面性和中庸思维总分高于 非学生干部; ( 2 ) 大学生的积极应对在年级、专业、不同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 著差异,但在性别和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较男生更多地采用积极应 对,学生干部大学生比非学生干部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应对; 大学生的消极应对在性别、年级、不同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 干部上无显著差异,但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文科大学生比理工科、医科大学生更 少地采用消极应对,理工科大学生比医科大学生更少地采用消极应对: ( 3 ) 大学生的整体生活满意度不存在专业差异,但在性别、年级、不同家庭出 生、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地说:男生的整体生活满 意度高于女生;大一学生的整体生活满意度高于大二学生,大四学生的整体生活满 意度高于大二学生;城市出生大学生的整体生活满意度高于农村出生的大学生;独 生子女大学生的整体生活满意度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的整体生活满意度高于 非学生干部; 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 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积极情感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 大学生的消极情感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 但在专业、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地说文科大学生比医科大学生的消 极情感少,理工科大学生比医科大学生的消极情感少;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大学 生的消极情感少: 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 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地说,大一学生总体主观幸 福感高于大二学生,大二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低于大四学生;文科大学生比医科大 学生有更高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理工科大学生比医科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高。 v i 中文文摘 ( 4 ) 结果表明:中庸思维总分、各个维度与消极应对无显著相关,但中庸思维 总分、各个维度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中庸思维水平越高的大学生面对生活问 题时,越倾向于采用积极应对。中庸思维的变通性、折中性、多面性正向预测大学 生的积极应对。 ( 5 ) 中庸思维总分与整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总体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 关,而中庸思维总分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中庸思维水平越高的大学生的整体 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总体主观幸福感越高,而中庸思维水平越低的大学生的消 极情感越高。中庸思维的变通性与和谐性正向预测整体生活满意度,中庸思维总分 正向预测积极情感,中庸思维的变通性负向预测消极情感,中庸思维的变通性与折 中性正向预测总体主观幸福感。 第4 部分:结论,本部分对整个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指出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之处,对不足进行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v 引言 引言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历代以来的伦理道德观念,是 一种思维方式。近几年由于本土心理学的发展,中庸思维的研究从哲学领域逐渐扩 展到行为科学与心理学领域。 香港大学心理学系杨中芳和赵志裕最早开始了有关中庸的心理学研究,1 9 9 6 年 他们参与了张德胜主持的“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 的研究计划,从中构思出一个以 中庸为主题的心理学研究。这一研究领域可能对人际或国际冲突的和平解决,对人们 的心理健康作出贡献,并从另一侧面表现传统文化与社会科学结合的积极价值。 在中国这个重视和谐的社会里,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大 学生的中庸思维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与别 人发生冲突时采取极端行为方式,最终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例如马加爵事件。 当代大学生可能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缺少必要的人生哲学( 如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 的指导,在面对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诸多压力时,一些人往往采取消极的应 对方式,从而干扰和破坏了自身生活和生存环境。而中庸思维强调的是适当约束自 我、顾全大局、考虑他人及思考后果等,运用它来处理人际冲突,会对人际和谐起 一定的作用。所以应提高大学生的中庸思维,对大学生群体中可能存在的不良的应 对方式进行调整,有助于提高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 目前中国大陆心理学界对当代大学生中庸思维的研究不多,对中庸思维、应对 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未见相应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探讨三者之间的关 系,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 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1 中庸思维的相关研究 1 1 1 中庸的概念界定 1 1 1 1 什么是“中一 “中 的思想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刑罚之中 。 尚书吕刑里的“士 制于百姓于刑之中”等“中 字,是指执行刑罚要严格地中于法律( 刑书) 制定的 标准。而正因为“中 有符合一定的标准的意思,所以标准有时也称为“中 圈。 早期“中 只指方位,无道德之义。尚书里的“中 主要是指合宜合适,首次 将“中德”两字并用,始有德行之义嘲。春秋易书里的“中 有道德的内涵。 礼记中庸里的“中”指人的本性“诚 。孔子认为“中 是以“仁一为 核心,以“礼”为外在形式的伦理道德观念。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h 1 古典文献里“中”是指不偏不倚或合宜合适, 由行“中道者依他当时所处情境决定什么是不偏不倚或合宜合适嘲。有德行的人 须在两个几乎对立的行为特性中取一个平衡点,此平衡点即非两者的中点,也不是 一个定点,因而不是行德者的固定行动标准。例如“刚而柔”的人并非以“刚和 “柔”的中点做为处理事情的准则,而是在该“刚”的事情上“刚 ,该“柔 的 事情上“柔 ,所以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刚柔并济”的人。徐克谦指出“中 贯通 了儒家的“内外之道 。内在的“中 指人内心的某种主观态度;外在的“中弦指 表现于外的行为的“中节 、合于礼嘲。本研究认为“中刀的实质在于崇尚和谐, 以求协调和统一。 1 1 1 2 什么是“庸” “庸 在先秦典籍中多指用的意思。说文指出“庸,用也。一庄子齐物 论指出“庸也者,用也。一“庸 字之义仍有争论,但大体认为庸的原义为某种器 物,正因器物常被人们使用,所以“庸有用和常之意盯1 。汉代郑玄的解释是:“名 日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刀郑玄在其礼记中庸的君子中庸 章说“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 礼记中庸指出“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 邦玄注礼记中庸孔颖达疏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和。 此“和 即指“庸嘲。台湾学者杨中芳认为“庸有用及普遍性之意m 。 1 1 1 3 中庸的概念 其实,古希腊的传统思想就是中庸思想。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事情,中庸是最 好的,此中庸指真、善、美的标准n o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就是适度、适中和执中, 也即无过无不及的境界,他称中庸为中道n 1 1 。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最先提出中庸的概念并进行较详细地探索。他称中庸为“至 德 。孔子的中庸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无过无不及的处世方法,孔子提出中 庸的反面是过与不及;二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即中庸的标准和实质是礼。 孔子之孙子思认为只有君子才能行中庸之道,君子要靠中庸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而小人就要安分守己,服从君子的中庸之道。子思在中庸里,既把中庸 看成是善恶两端不偏不倚的中间选择;也把中庸看成是恶之两端过与不及之间善的 原则选择,他把调和折衷与善的原则混在一起,其中庸观动摇不定。三国时魏的思 想家刘劭,曾尝试改变传统的中庸维护封建统治为最高道德,他认为最高道德 是性格和才能的全面发展。隋唐时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以中庸为持家准则, 他提出一切都应取“中 :地主应当中等,官应当中品,为人处事不要过与不及, 但颜之推把中庸看成数学线段的绝对中点,是彻底的调和折衷。文革时中庸完全成 了调和折衷的代名词,遭到全盘否定。其实中庸是人类思维与人类精神发展到一定 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精神,它有很多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恢复中庸的本来面目,使其在当代中国的伦理精神建构中发挥作用。 中庸社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中庸的基本含义及精神是:执两端而允中 1 2 o 这句话 有丰富的内涵。第一,它是理解问题的一个模式:看到任何事物的一体两面,以及这两 个面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对立但非逻辑上相矛盾。第二,它是一个“以中为美 的价值观,中国文化特有的世界观( 包括宇宙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延续着中庸。第 三,它涉及“用 时采取的原则,中庸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的层面无处不在,特别是 在处理内心及人际冲突时,最能显现中庸。因为冲突事物的两端对立性较强,更突显 以和谐方式来化解冲突的重要性。 吴佳辉、林以正认为中庸是指:在团体中大家有不同意见时,由多个角度来思 考同一件事情,在详细地考虑不同看法之后,选择可以顾全自我与大局的行为方式 n 羽。也即人们面对不同的意见情境时,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解决方案的思考模 式,他们的中庸主要指个体的处事经验及思考习惯,并非个体的中庸价值观。 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王飞雪和李华香认为中庸是指:在面临人际冲突时,人们希望尽可能维护和谐, 能够自我克制,寻求不偏不倚、合情合理的行动方案n 町。 杨中芳认为中庸是指引个体在为人处事时,注意哪些要点,思考哪些因素,要 达到什么目标,怎么理解问题,以及要用什么准则来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其中庸是 一套较大、较广的多元心理层次的思维体系n 司。 周兴茂认为中庸是指人们要始终遵循宇宙自然、人与人间、乃至万事万物间都 存在着的那种最佳的和谐至善状态。他认为中庸的真正内涵是本体论、最高的道德 境界和最佳的处世方法三者的统一。本体论的中庸即“中和 :反映万事万物间存 在着的对立统一的客观必然,它尚和崇序,天人一体:道德境界的中庸即“中道 : 要求人们率性尽性,择善固执;方法论的中庸即“中行 :要求人们求适执中,无 过无不及。可见中和是天人合一,人我合一;中道是人性本体的内外合一;中行是 道德行为的体用合一,这三者合一即是中庸天人合一的最佳理想模式和实践模式n 6 】。 综上所述,中庸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指德行也即修德的最高目标。二指行德的 方法。丽行德的方法又分为中庸之“思 及中庸之“用”,前者指在一个具体情境 中如何决定用什么行动方案;后者指在决定方案后如何去执行方案达到最大的效果。 中庸的第一层含义涉及价值观的问题,不是本研究的出发点。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庸 行德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影响。 1 1 1 4 中庸思维的概念 杨中芳认为中庸思维是指:个体在处理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时,对要采取什么 行动策略及要怎么执行该策略所进行的思考要点及过程。重点在于“用弦时“要做 什么 和“怎么去做”的策略及执行方式的问题,是一套元认知的实践思维体系n 7 1 , 这一思维体系包括个体在生活事件中对场景细节的感知和理解、对行动方案的选择 与执行、对行动后果的预期和评估、以及事后对行动的反省和修正等。 林以正认为中庸思维是指:由多个角度来思考同一件事情,在详细地考虑不同 看法之后,选择可以顾全自我与大局的行为方式n 羽。 本研究的中庸是指思维层次,而非道德良善的层次。本研究强调中庸思维如何 影响个人在情境中整合外在条件与内在需求,采取一个合适的行动的思维方式,不 涉及个体思考的内容与行为的善恶。而林以正的中庸思维探究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 权宣表现,而非跨情境的道德标准的衡量,和本研究有相通之处,所以本研究采用 林以正的中庸思维定义。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2 中庸思维的相关理论研究 1 1 2 1 中国古代哲学层面的探讨 影响中国文化至深的儒家、道家和佛家,都强调修身正己,强调入的道德修养, 以求社会和谐、治国平天下。在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上,三家都追求无欲、无私、 无我的境界,也即超越世俗、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 在中庸实践过程中,“自我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首先就是从“自我 开始,儒家的中庸思想即自我的修养,儒家要求个 体超越以“私己为中心的我,时刻注意自我修身,此修身是在正心、诚意基础上 的道德修养。儒家学说的中心是“仁”,仁就是“爱人 ,要做到爱人,就必须有“克 己”的自律精神,才可能自觉地把这个“私己 的“我 ,纳入道德行为规范中。 可见儒家的修身学说,隐含着积极的超越自我的私欲,而对社会、国家充满“仁爱” 和“忠信”的精神。 道教的中庸思想即超越物我,倡导个体要超越物质世界,超越自我而进入“物 我两忘 的虚无境界,达到自我与宇宙合而为一的境界。要达到这种精神境界,个 体就要做到“无已、“无功 、“无用 ,顺应自然,把自我融入宇宙中,获得 主体精神的解脱,个体便可与宇宙合一。道教思想中的“阴阳观 即中国传统的阴 阳对立( 此对立并非是逻辑上相互矛盾、有其一而不可有另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关系。) 倡导人们以整合协调的方式,使两个对立面组成一个“最佳组合,达到 “相辅相成 的效果。 佛教的中庸思想即向善除恶、去邪归正,使人从精神上超越一切私欲产生的烦 恼,超越自我,心灵得到净化。佛教学说关于超越自我的探索体现在“破二执中, 二执是指因个人的私欲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各种欲望,为满足无限的私欲而产生无 穷的烦恼。对那些在物质和名利诱惑面前感到无限烦恼以至陷入罪恶深渊的人而言, 佛家要求他们能“自觉 、“自度”,回头是岸、立地成佛。总之,佛教学说对净 化人的心灵,消除人的私欲,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很有积极意义。 总之,儒家思想的“致中和”,道教理念的“天人合一”,佛教教义的“与人 为善”都包含着“和谐 理念,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庸思想。 1 1 2 2 杨中芳的中庸实践思维体系 杨中芳及赵志裕最早提出中庸的社会心理学构念化,并将中庸建构为一套元认 知的实践思维体系,元认知即认知方式或思维方式,指人们用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一 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种心理架构。实践思维是指“用”( 人们在处理日常生活事件) 时,对要采取何种 行动、如何执行、如何事后反思等做的思考。体系是指在运用中庸的生活实践中, 个体反映了其所生活文化的集体思维特色,以及他自身在认知、动机及信念和价值 观等的心理。这一体系包括行动的终极目标( “中) ,处世时选择行动方案( “用 ) 的原则,及具体行动的技巧( “术 ) 等。 杨中芳认为中庸实践思维体系的集体文化思维层面是个体心理思维层面的基础, 为个体心理思维层面的三个部分( 生活哲学、个别事件处理、事后反思) 提供了进行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依据。 1 集体文化思维层面 本土心理学的中庸研究重点是将中庸放在中国人的文化氛围中来研究问题。所 以,杨中芳认为个体的中庸思维与其所处文化的特殊世界观相连。此世界观包括“阴 阳、五行动态平衡 的宇宙观,“天、地、人相互依存 和“人、我相互依存的人 观,以及“一分为三 的以“中 为“极”的价值观町。 2 个体心理思维层面 个体心理层面的中庸实践思维包括三部分内容: ( 1 ) 生活哲学 看人看事( 感知) 。中庸感知有两个特点:一是“全局思维”,指个体会将时空 拉长拉大来看问题,从而跳出“自己”更客观的理解事理;二是“阴阳转换”思维, 指个体能看到任何问题的“一体两面”,并认识到这两个面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生活目标( 动机) 。此生活目标指个体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包括理解幸福、追 求生活质量、避免焦虑等。中庸的生活目标是“中 ,指维持内心安宁及人际和谐。 处世原则( 信念及价值观) 。中庸做人处事的原则是要遵守“顾全大局 、“以 和为贵、“不走极端 、“恰到好处 等价值观。 ( 2 ) 个别事件处理 中庸作为一套实践思维体系,主要是看其如何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 杨中芳依据人们处理个别事件的程序,提出三组子构念嗍: 择前审思。择前思考指个体在处理生活具体事件时的特点。包括:先仔细观察 事态发展,再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时空内审时度势,跳出“个我或“小我 意 识,将自己采取行动的可能后果向两极做假设,然后由这些假设中,寻找最能顾及各 方需求和利益的最佳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策略抉择。寻求最佳方案时,中庸的原则有“合情合理 、“公私兼顾、“虚 实并济、“和而不同 等。这些代表了日常生活中会引起内心或人际冲突的困境 “情理 、“公私、“虚实 、“和不同 。它们均是原则上的指导方 案,用在不同的具体事件中,会启发不同的解决策略。 执行方式。“中庸的执行方式指依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地采取不同的 委婉手段。包括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促使对方自动退出、以退为进的迂回方式等。 无论多么全面的方案,在执行后难免会有受伤害或委曲的一方,中庸的特色之一是事 后平衡。如果他人受到伤害或委屈,就要对他们做适当的补偿;如果是自己,就要调 控自己的负面情绪。 ( 3 ) 事后反思 加入事后反思和矫正的心理过程是中庸实践思维体系的特色。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事件反省 对当前事件的反思检讨,以求以后在策略技巧上做到“无过、 无不及;二是“自我提升 - 在具体事件中产生对自我和中庸生活哲学的再认 识,从而提高修养,让自己在道德和处世方砸都能接近“中 道。 1 1 3 中庸思维的相关实证研究 1 1 3 1 中庸思维的相关实证研究 中庸实践思维体系中的“以和为贵刀提供了以“和谐 来化解内心及人际冲突 的方案,所以中庸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究人们如何用中庸之道来化解各种心 理冲突。 杨中芳、赵志裕研究发现:中庸者在处理人际冲突时倾向采用兼顾的方式乜。 王飞雪、伍秋萍曾做过中庸思维与遇人际冲突时所用的解决策略之间关系的研 究。结果发现:面对人际冲突时,大学生更多地使用合作型策略,较少采取竞争型 策略,高中庸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合作性应对策略,而低中庸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 妥协性应对策略。可见考虑问题比较全面者具有整合性思维,在处理冲突事件时, 会采取合作性策略,找到能双赢的最佳方案嘲。 王飞雪和李华香研究大学生在人际冲突情境中与冲突对方的关系如何影响中庸 行动的选择。结果发现:被试在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中比与自己关系疏远的人表 现出更高的中庸行动。在不同对象的冲突情境中,他们会用不同的中庸行动来应对。 其中圆滑性在疏远长辈关系中表现最低,克己性在亲密长辈关系中表现最高,自主 性在疏远关系中表现显著低于亲密关系。其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不同的冲突对象会选 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用不同的中庸行动策略嘲。 吴佳辉曾测试台湾大学生以探究中庸思维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中庸思维对整体生活质量有正向预测效果,路径是先提升社会自信,再间 接增进个人的社会生活质量,最后增进个人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嘲。 汪风炎认为人们在追求并达到“中 的自我及人际和谐时,也达到了个人内心 的安宁及舒适,所以是个人心理健康的最佳态势啮1 。个体运用中庸思维来处理日常 生活事件,如果做到内外和谐,会促进心理健康;相反,会引发检讨及反省。中庸 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标准反映在个人内心即是一种平衡状态;表现在与人的关系方面 即是和平共处;表现在个人性格层面,则既不过分外向也不过于内向;表现在对事 物的态度方面,讲究平衡,典型语句是“他的观点正确,你的观点也没错”。从心 理健康的角度看,虽然中庸不是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但处于中庸状态的个体比处 于两个极端的个体更易保持心理健康。 1 1 3 2 中庸思维的测量工具 1 中庸实践思维量表。由杨中芳和赵志裕1 9 9 7 年编制,有1 6 题8 个维度。8 维度 包括静观其变、以和为贵、两极思维、大局为重、合情合理、以退为进、着重后果、 不走极端。此量表维度太多,测量每一维度的题目过少( 只有两题) ,加上其信、 效度至今尚未建立,所以目前只能用来做探索性研究。 2 中庸行动思维量表。赵志裕2 0 0 0 年根据人们如何处理具体事件编制一个1 4 题的3 维量表:( 1 ) 行动目标一中和;( 2 ) 感知方式一顾全大局及认清复杂的互动 关系;( 3 ) 执行行动一执中( 辞让、避免偏激) 。在其建立信效度的过程中进行 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只有一个主要因子,可见测量的是中庸的一个重要维度。 3 :中庸整合思维量表。吴佳辉、林以正2 0 0 5 年编制了一个1 3 题的3 维度的自陈式 量表:( 1 ) 多面性一多方面思考问题;( 2 ) 整合性一做决定时整合自己及大家的 意见;( 3 ) 和谐性一着重以和谐的方式处理冲突。他们也为该量表建立了信、效度 的数据分析。但他们的研究也表明这三个维度有合成为一的倾向( 也即因素分析时 表现为单一因子) 。 4 中庸行动特色量表。李华香2 0 0 5 年在人际冲突情境中编写了1 2 题的3 维中庸 行动问卷,包括:( 1 ) 圆滑性;( 2 ) 克己性;( 3 ) 自我( 主) 性。主要测量人们 在化解人际冲突时,中庸行动所表现的特性,要被试假想冲突的对方与自己是亲密 平辈,疏远平辈,亲密长辈,疏远长辈等四种不同关系时,他们会采取三种中庸行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动方案中的哪一种。 5 中庸处世信念价值量表。黄金兰、林以正、杨中芳2 0 0 8 年修订中庸实践思 维量表减为9 题,维度包括:顾全大局、以和为贵、辞让宽容、不走极端等。在建立 信效度中,数据显示该量表得分与多项心理健康指标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显著。 1 2 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1 2 1 应对方式概念的界定 1 2 2 1 应对的定义 关于应对( c o p i n g ) 的定义目前有很多。l a z a r u s 和f o l k m a n 认为应对指:为了处 理来自内部或外部的被个体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生活事件,个体做 出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嘲。 龚耀先认为应对是:个体对付难题,使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情境的过程,是人 们用来控制应激事件或对它们的反应的对策啪1 。 c o m p a s 等认为应对指:个体调节情绪、认知、生理和环境以应付应激事件的有 意识的意志努力嘲。 r i c e 认为应对指:任何一种健康或不健康的,意识或无意识的努力来预防、减 弱或消除应激源或用最小的痛苦来承受应激带来的效应嘲。 梁宝勇认为应对是指:个体在处理那些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情境时,所作出的 认知与行为的努力嗍。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应对是应激源和人的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机制,采取好的 应对方式时,有益心理健康;反之,则有害心理健康。研究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 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 3 3 ,为普通 人群危险度的四倍b 。 虽然对应对的概念表述不尽相同,但综合上述定义,其核心都是个体在应激状 态下如何处理应激源与其影响的过程。 1 2 1 2 应对方式的概念 梁宝勇认为应对方式( c o p i n gs t y l e ) 是人们为了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和相关情绪 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或策略,即个体在面对挫折压力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称 为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驺幻。 王淑燕认为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做出的恒定的认知和 行为努力啪1 。 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本研究认为应对方式可理解为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 的应对方法、手段或策略。 1 2 2 应对方式的相关理论研究 1 2 2 1 防御机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遇到外部刺激时,为了保护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免受伤害,个体会无 意识地用否认、压抑、投射、升华等防御机制来应答,产生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个 体对外部刺激的应对不仅是防御应激反应,应该包含有目的、有意识的认知和行为 的努力,这些可以降低焦虑、缓解情绪紧张、调节行为表现、维持心理平衡。目前, 应对领域研究的防御机制倾向于个体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性应对,且注重意识领域 的研究。 1 2 2 2 人格特质论 该理论认为稳定的人格特质决定个体在应激情景中的应对方式,无论情境怎样 变化,同一个体的应对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此理论指出了应对行为的内部动力, 忽视了具体环境对应对行为的影响。当环境刺激的意义不明确,或在特定环境和时 间下,测量人格可以较好地预测相应的应对方式。但很难在具体情况下根据个体人 格预测他所采用的应对方式。 1 2 2 3 情境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所处的情境决定了其应对方式,强调不同应激情境中个体应对 方式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适应效果。此理论忽视了人格特质和个体差异性,不能 说明同一应激情境下不同个体的应对行为的差异;也没考虑到时间因素,不能解释 在不同的时间,同一个体在相同情境下应对方式的不同,另外,该理论也不能对客 观情境的应激与主观体验到情境的应激做区分,即客观上无大危害而个体却体验到 巨大威胁的刺激,所以对应对缺乏一定的解释效力。 1 2 2 4 现象学相互作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影响应对方式的因素包括具体的人、具体环境和具体时间,认为环 境、个体对环境的认识以及个体所拥有的心理资源等决定个体的应对行为。为了进 行有效应对,个体有时积极主动的采取行动成功地克服困境,有时调整对环境的认 识降低威胁感。对于直接行动无法解决的困境,有人采取生理或心理放松技术,有 人则置之不理或改变自己的承受力。此理论既考虑到个体差异和时间变化,又顾及 到情境变化,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格特质论和情境论的缺陷,为多数研究者研究的 理论基础。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2 5 终生发展论 此理论的研究重点和以上理论有较大差异。从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婴儿、青少年、 中年人、老年人的应对活动进行纵向研究,其时间跨度大。它关注的是人一生中应 对行为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关心个体发展过程中应对资源( 如自尊、同一性、自 我效能感等) 的变化。 1 2 2 6 社会生态学理论 此理论认为个体的应对活动与其社会文化环境相关,个体应对受社会资源的影 响。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宗教、习俗、教育等因素可提供解决问题、应对困境的 方法:二是家庭、政府、社会网络、公共服务机构等可提供认知指导、情绪情感的理 解和支持,此理论拓展了应对研究的范围,对完善社会和文化建设很有现实意义。 1 2 2 7 动物学理论 此理论的研究者用动物做实验得出应对由逃跑、回避等可观察动作组成,且伴 有自主神经、肾上腺活动等心理生理反应。此观点对了解人的原始应对活动有一定 作用,但不能解释人类应对活动的复杂性和高级性。 综上所述,应对是个体面对应激情境时的一种复杂活动。从活动形式看,有生 理的、认知的、情绪的和行为的等各种表现;从心理层次看,有意识的和潜意识的; 从影响因素看,有个体、环境、应激源、社会文化等因素;从状态看,它是个体与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变化性嘲。 虽然对应对的分类形式多样,但原则有- - :一是为研究方便,二是为理论服务, 三是能有效解释现实。本研究遵循这三个原则把应对行为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 1 2 3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相关实证研究 1 2 3 1 国外关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相关实证研究 2 0 世纪7 0 年代后期以来应激和应对问题是国外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国外对大学 生应对方式的研究颇多而且范畴广。 l a z a r u s 与f o l k m a n 研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 拒绝、退缩、回避) 和抑郁呈正 相关,积极应对( 解决问题) 和抑郁呈负相关。 c h a r l e ssc a r v e r 等( 1 9 8 9 ) 对美国大学生应付活动的研究得出了4 种主要应对 方式:一是直接行动、计划、抑制无关活动;二是寻求社会支持、情绪专注与疏泄; 三是否认、心理与行为解脱;四是接受、克制、乐观性解释。 d a v i dpcs e h i e rja ,r u d o i fh m ( 1 9 9 4 ) 研究得出:如果个体认为事件具有 较大的可控性,会更多地采用面对、主动和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反之则采用回避 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和针对情绪的应对方式。 p m u r i s ,h m e r c k e l h a c h 和s b 6 9 e l s ( 1 9 9 4 ) 以1 9 5 名医学院的大学生为被试,研 究其应对、防御和恐惧之间的关系,发现大学生主要采取三种应对防御机制:即不 成熟的问题回避型应对防御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