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课件.ppt_第1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课件.ppt_第2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课件.ppt_第3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课件.ppt_第4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课件,临川十六中周琨玉,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人口的变化,数量变化:人口增长,空间变化:人口迁移,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迁移过程,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第一节,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大约经历的时间,2005年3月7日1016,2005年3月7日1015,美国人口普查局国际项目中心推算:,2006年2月26日8时16分:全球人口突破65亿,2012年10月19日4时36分:70亿,2050年:90亿,人口爆炸,8亿,25亿,缓慢增长,加速增长,迅猛增长,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死亡率高,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死亡率很低,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人口迅速上升,60亿,工业革命前,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口增长快慢直接取决:,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人口增加,=0人口持平,0人口减少,人口出生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一定地区出生的活产婴儿与该地区当年平均人口数的比率。,人口死亡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一定地区死亡人数与该地区当年平均人口数的比率。,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1.85,0.12,【P2“活动”1、2、3】,1、请计算两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2、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埃及和日本的人口增长速度快慢。,3、2000年,埃及和日本自然增长的人口各是多少?,2000年埃及和日本的人口统计资料,埃及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一些。,200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为118.36万,日本为15.22万,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多一些。,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判断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B、C、D、,C,【课堂练习】,三个时间,人口数最多的是(),人口最少是(),a,C,【课堂练习】,1、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相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活动探究阅读教材P3,思考,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出生率下降,不是经过社会或政府有计划的干预,而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并最终导致生育行为变化的结果,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物质文化生活和自身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多子多福仍是人们普遍的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总结:,一、人口自然增长,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有些发达国家的总计死亡率略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么呢?下表中的数据也许能帮助我们进行分析。,其实,有些发达国家在各年龄段中,死亡率均低于发展中国家,但总计下来其死亡率要略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比重大!,0.93,0.81,按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0岁到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妇女受教育程度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赤脚医生,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是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生育观念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早生早育,生男生女,世界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12日刊登调查报告说,自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已有65.5万伊拉克人死亡。根据这份调查报告,伊拉克战争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伊拉克总人口的2.5%,也就是说伊拉克战争以来,每3分钟就有1个伊拉克人死亡,每40个伊拉克人中就有1人死亡。这份报告提出的伊拉克死亡人数比此前所有的估计数字都高出10倍。,战争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权威报告揭示伊战惊人死亡人数,现在世界人口增长的一半来自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孟加拉。欧盟所有25个成员国在整个2003年增加的人口是印度在同年5天内的人口增加数。印度到2050年将会增加额外的5亿人口。,人口政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对人口增长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经济发达程度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多生,贫穷,少生,富裕,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负担重,子女养老,负担轻,不需子女养老,影响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社会保障等,生物学规律,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特点,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率下降开始的;到率的下降而最终实现;而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是。,死亡,出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点:1.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2.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3.人口增长缓慢;,分布地区: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高高低”模式,“高高低”模式,“高高低”模式,二、人口增长模式,材料: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从现存的唐代墓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95个唐代妇女的初婚年龄情况。(上表)1.据此材料,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是多少?2.唐代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比我国现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大一些还是小一些?,活动探究:,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据此可以看出,唐代妇女初婚年龄(18.35岁)比现行法定初婚年龄小。,18.35,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自然增长,二、人口增长模式,3.初婚年龄与人口出生率有什么关系?4.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有什么作用?,活动探究:,3初婚年龄小,意味着初次生育时间提前,生育期长,就容易造成出生率升高。,4以唐代妇女与现代法定婚龄相比,同样是用180年的时间,从理论上说,唐代妇女约可生育10代人,而现代妇女只可生育9代,这样少生一代人,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缓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压力。,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自然增长,导读思考: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造成人口锐减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黑死病”造成中世纪欧洲人口锐减的事例说明,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人口的增长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没有能力抵抗疾病对生命的威胁。,1347年,在中亚草原发生了淋巴腺鼠疫.随后,这种疫病被一支来往于古丝绸之路的商队带到了克里米亚的卡法(今属乌克兰)一带.鼠疫从法卡传到地中海沿岸的各主要港口只用了几个月.随即,鼠疫经法国再传播到北海地区.1348年,鼠疫在英吉利海峡两岸肆虐,接着,横扫了英伦诸岛和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进入波罗的海东岸.最后,鼠疫几乎蔓延到欧洲的每一个角落.中世纪欧洲人对疫病的抵抗力非常弱,对传染性极强的淋巴腺鼠疫更无丝毫抵抗能力.结果,地方性疫病变成波及全欧洲的瘟疫,造成了当时被称之为“大死亡”、今天的史学家称之为“黑死病”的灾难。欧洲人口的14到13死于13471353年的这场传染病.鼠疫等传染病是遏止中世纪欧洲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高-低-高”模式(工业革命),特点:1、人口死亡率下降;2、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3、人口增长迅速;,形成原因: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代表国家:世纪年代,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尼日利亚,2、“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过渡型,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人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是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讨论分析:发展中国家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快,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应采取何种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快速增长,极易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破坏资源、环境污染、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思考:,阅读,截至2005年10月1日,日本的总人口约为128亿,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最低(占人口总数的13.7%),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最高(占人口总数的20.1%),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出现了新的人口增长模式,“低低低”模式(现代型),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负增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接近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低-低-低”,“低-低-低”模式,1.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很低,大致相同,趋于稳定;2.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零甚至为负;3.人口总数基本稳定,有些甚至减少;主要分布国家: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特点:,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应采取何种对策?,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慢劳动力紧缺: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影响经济的发展兵源不足,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老龄化现象严重:增加社会保障和青壮年人的生活负担老年人生活孤单,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鼓励生育、吸纳移民,思考:,阅读:“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1、我国人口增长模式?2、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哪些?3、问题4、基本国策,2、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二、人口增长模式,我国历史人口数量的变动,活动探究:根据下表,总结我国历史人口数量变动的特点和趋势,我国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快,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慢新中国建立前,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建立后,人口增长迅猛;20世纪八十年代后,人口增速减慢.,人口数量呈波动增长的趋势,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自然增长,1970年代以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大跃进”政策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加速增长,负增长,高速增长,减速增长,波动增长,低速增长,现代社会中的原始群体,青年型,老年型,成年型,工业革命前的人类社会,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18、19世纪的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目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前半叶发达国家,中新韩、巴阿古、土等,目前的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前生产力低下,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完成,经济发展慢,环境压力大,社会问题多,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重,(1)高增长阶段:,1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2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3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2过渡模式:,2过渡模式:,1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2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3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2)增长下降阶段:,3“三低”模式:,1这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什么特点?2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3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人口金字塔,第一、二阶段,第二、三阶段,第四阶段,读下图“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出现较大人口就业压力的国家是。,(2)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3)目前社会养老压力最大的国家是。,(4)最近曾有战争发生的国家是。,活动,甲图,乙图,丙图,丁图,丁图,丙图,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对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印度的人口压力,人口金字塔,第一、二阶段,第二、三阶段,第四阶段,经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资源、环境等压力巨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同时也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福利保障开支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等。,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增长下降,高增长,过渡模式,高高低模式,原始低增长,工业化开始,工业革命前,2各大洲之间的差异:,高增长,增长下降,低增长,过渡,三低,过渡,增长下降,过渡,增长下降,过渡,低增长,三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人口少生了3个多亿,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进入到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我国人口仍将以每年800万至1000万的速度递增,人口形势不容乐观。,未来几十年,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相继到来,我国人口面临巨大压力。,中国人口变化模式,2000年,三角坐标,2、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看谁快】,1、因人口老化、年轻人不愿多生育,新加坡政府1984年创立了官方婚介机构社会发展部,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