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doc_第1页
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doc_第2页
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doc_第3页
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第24卷 第4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O08 Vo124 No4 J0unla1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non 新形势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炊遂堂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国当代农村体育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建设农村体育的构想与建议。关键词:农村体育;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oo8)o4001102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According to New Situation Cuan Suitang (sch of physical Education,h0y蛐g Normal College,Luoyang,471022,Herum,Claim)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literature,lo西c analysis,expert interview,the author explores the rural sports,ar puts for*d the idea ar 剐g目esti0n ofdeuelopingtonal sports the basis ofthe 8l ofbuilding a n socialism countrysideKey words:rural s:orts;problem;suggestions1 前言农村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是构建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农村体育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重新审视新农村体育发展问题,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增强农民的身体素质,如何使农村体育资源最大化,如何发挥体育的更大作用,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将农村体育发展置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与新农村建设进程联系在一起,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农村体育现状21 农村体育人口比例失调在农村,我们常常看到,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的多为青少年和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而中年人由于受经济状况和生活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参与人数所占比例较小。此外,受“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残余思想影响,女性除劳作时间外,其他时间都用来操持家务,辅导子女,很少有时间进行身体锻炼,导致男女比例失调,还有农村参加体育的人口比例也远不如城市。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显示,城镇人口中有5123的人参加过体育活动,而农村人口中只有897的人参加过,说明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22 农村体育地域差异大一是沿海农村体育比内地农村体育发展程度较高。据统计,东部地区(包括农村)平均每人拥有健身器材比中部要多159件,比西部多267件;中部又比西部多108件1。二是在体育消费上的差距,内地农民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体育服装鞋帽和体育报刊杂志上,很少参加观看需消费的体育比赛和进行体育培训,并有近3成的居民没有体育消费,而沿海农村由于具备一定的条件,体育消费比较均衡。三是在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上,两地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沿海地区农民在重视体育的健身功能外,还重视体育的娱乐功能、情绪调节功能和交际功能,而内地居民对体育健身功能较重视,忽视体育的娱乐、情绪调节和交际功能,这也反映出两地农民的体育意识的强弱不同2。23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不足。运动项目单一 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差,当地政府又不够重视,造成体育场馆设施严重缺乏,健身项目普遍单一。即使有的地区拥有场地和设施,活动场地也小,设备也较陈旧,且大多数实行封闭式管理,有偿开放。据统计我国现有7O余万个各类体育场馆,其中占国土面积的165和人口的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7918,而占国土面积的8315并拥有6l左右的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却只占2012的体育场馆资源。3 农村体育的发展机遇31 北京2OO8年奥运会的举行我国申奥成功以后,国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加大了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人们对体育的观念已经大大改变。2OO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将会掀起一股体育热,激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加快落后地区体育的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体育的整体协调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许多乡镇政府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广大农民的体育锻炼热情大大提高,对体育活动的锻炼价值逐渐认同,这一切都为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3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将推动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步伐,提升广大农民的需要层次,使他们逐渐由温饱需要向健康需要和享受需要的转变。33 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例普遍下降。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我国加快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农村人口“市民化”后所具有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结效应及融合效应将为进一步普及农村体育、扩大农村体育人口发挥重大作用。4 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建议41 发展农村体育应立足于村落农村体育,顾名思义,是指在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参与对象的身体锻炼活动。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体育是以乡镇为重点来加以推进的,小城镇体育因此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而村落作为绝大多数农民的聚居地,其体育基础还依然薄弱。在实践中,农村体育局限于县城、乡镇,村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以扶助落后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雪炭工程”为例,在已经实施的三批“雪炭工程”中,大部分都是在县城建设体育场、体育馆和健身中心。所以,我们要打破唯“重点论”的思想。农村体育工作的重心应该下移,农村体育发展的根基应该在广大村落。只有解决好农民身边的体育场地、建设好农民身边的体育组织和开展好农民身边的体育活动,农村体育也才真正落实到实处。由于大多数农村地区交通不是很便利,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还是以居住地为主,如果让村民经常去集镇进行体育活动,这不仅不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也不太现实。因此,发展农村体育,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具体的工作,都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农民实际,立足于村落,切切实实让农民享受到体育。42 发展农村体育。主要是发展乡土体育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和农民生活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是发展农村体育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说文化有“雅”、“俗”之分,那么体育运动项目也有“时尚”与“乡土”之别。如今很多地方实施的体育下乡、体育入村活动,如果没有找准与当地文化的契合点,或是只“播种”不“培育”,其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农村体育建设形式要多元化,内容要体现农村和农民特点。农村体育活动内容可以根据农民的兴趣,结合农村生活的特点,选择乡土特色的项目,给每个农民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因此,农村体育要深入发展,必须做好“农”字文章,树立特色观念,不断研究乡情、分析乡情,推广更多富有浓郁本土文化气息,集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性于一体,植根于百姓、易于开展、易于推广的新型特色健身项目。4。3 发展农村体育,应注重乡镇文体站的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在机构改革进程中,体育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作为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将越来越紧密地与文化结合在一起,未来农村体育的管理模式走体育与文化结合的路子是切实可行的。加强基层乡镇文体站建设,是发展农村体育的着力点,也是农村体育健康长远发展的可靠组织保证。当前,农村体育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层乡镇政府理应广泛宣传发动,让“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文化和体育相结合,让农村体育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体育是公益事业,农村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农村体育也确实需要有人员去组织和指导。在我国大多数乡镇没有独立的体育组织和专职体育干部的情况下,文化站应担当起体育组织和管理的职责,所以说,乡镇文体站建设至关重要。4、4 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国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投资小、见效快,农民直接受益的一项为民工程。它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整个农村,这是政府为广大农民办的一件实事。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是在每个行政村建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既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健身条件,也为农村体育组织的建立健全和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真正造福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它必将有效地推进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基本的体育服务,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广大农民的体质健康状况,为提高农村生产力和生活质量服务;而农村体育的整体水平也切实能得到提高,体育的功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会得到充分发挥。参考文献:1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OO5,28(3)2周传志,等我国东南沿海和内地农村体育的比较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1)3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