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摘要 自从w e g n e r 等人在1 9 8 4 年对思维抑制( 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 i o n ) 的现象进 行研究以来,对思维抑制的种种相关的研究从未中断过。但目前为止,尚未有人 对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及影响作用进行过研究。因此,本文利用思维抑 制的实验范式和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对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和注意偏向问 题进行了研究。拟在对社交焦虑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本研 究包括有两个实验。实验一的研究目的:社交焦虑个体在对他人的评价进行思维 抑制后,是出现即时增强效应还是反弹效应。即时增强效应是指,在个体对某一 思维进行抑制的同时,该思维的出现频率就立即增多;反弹效应是指,在个体对 某一思维进行抑制完以后的一段时间,该思维的出现频率才开始增多。在实验一 中,使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5 0 0 份,按照6 的比率,取 高分组被试3 5 人,低分组被试3 8 人,共计被试7 3 人。同时将被试指定入高社 交焦虑组和低社交焦虑组。让两组被试均先参加一项情绪启动的模拟面试。然后 让被试随机接受两种实验条件,即思维抑制条件和控制条件,其中,抑制组3 6 人,控制组3 7 人。从而形成四个组:思维抑制高焦虑组、思维抑制低焦虑组、 控制高焦虑组、控制低焦虑组。随后,让四组被试均进行三个阶段的实验,每 阶段3 分钟。在第一阶段里,抑制组的被试被要求“去想任何事情,控制组的 被试也被要求“去想任何事情”;在第二阶段里,抑制组的被试被要求“不要想 到别人对你的任何评价 ,控制组的被试被要求“去想任何事情”;在第三阶段里, 两组被试均被要求“去想任何事情 。同时,被试在每一阶段中出现的与他人评 价有关的思维次数都被记录下来。结果显示,在思维抑制条件下,被试并未在第 1 v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二阶段马上出现即时增强效应,而是在第三阶段才出现了反弹效应。即社交焦虑 个体在思维抑制条件下出现的是反弹效应。即在思维抑制解除后,会更多地想到 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低社交焦虑的个体在思维抑制条件下未出现思维的反弹效应 和即时增强效应。在实验二中,让实验一的被试继续参加实验二。即在进行完实 验一的任务之后,让被试参加点探测的实验任务。要求他们在思维抑制条件下对 负面评价词、情绪词、中性词进行反应时的按键反应。结果显示,在思维抑制条 件下,高低焦虑的被试均会出现对负性评价词的注意偏向,对情绪词和中性词 则未表现出注意偏向。并且,对负性评价词的反应时和出现的与评价有关的思维 次数之间出现了负相关,高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次数( 与他人评价有关的思维) 越多,对负性评价词的反应时也就越快,越容易出现对负性评价的注意偏向。这 表明,在社交焦虑个体中,思维抑制和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在是存在的。思维抑 制可能是社交焦虑个体焦虑状态和对负性评价的注意偏向得以引发和维持的一 个重要因素之一。希望以后能有相关的研究能对如何调节和减少思维抑制对社交 焦虑个体的干扰作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社交焦虑注意偏向思维抑制反弹效应即时增强效应 负性评价思维的矛盾效应 v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t h ep a r a d o x ic aie f f e c to f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io na n dt h e r eia tio n s hipb e t w e e n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io na n da t t e n tin ai , bia sa m o n gs o c iaia n xie t ys u b j e c t s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o u g h tw e g n e r , s c h n e i d e ,c a t e r , a n dw h i t e ( 19 8 7 ) t h e r e h a sm o r ea n dm o r es t u d ya b o u tt h ei r o n i ce f f e c to f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 i o ni nc l i n i c a l p o p u l a t i o n s b u t t h e r eh a sn os t u d ya b o u ts o c i a la n x t i t yi nt h i sf i e l dy e t t h ep r e s e n t s t u d yh a v ee m p l o y e dt h ep a r a d i g mo f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 i o na n dt h ep a r a d i g mo f a t t e n t i n a lb i a st os t u d yd e l i b e r a t e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 i o ni ns o c i a la n t i e t y t h ep u p o s eo f t h ep r e s e n ts t u d yw a st oe x t e n dt h er e c o g n i z a t i o no fc o g n t i v t i v ep r o c e s s i n gi ns o c i a l a n x i t y i ne x p e r i m e n t1 ,i tw a se x a m i n e dw h e t h e rs u p p r e s s i o no fap e r s o n a l r e l e v a n t , e v a l u a t i v ew o r dr e s u l t si ns u p p r e s s i o nw h i c he x c u i t e db ya ni m m e d i a t ee n h a n c e m e n t o rar e b o u n de f f e c t i m m e d i a t ee n h a n c e m e n te f f e c tm e a n st h a ta t t e m p t st os u p p r e s sa t h o u g h tc a u s ea ni m m e d i a t ei n c r e a s ei nt h eo c c u r r e n c eo ft h et h o u g h t ;r e b o u n de f f e c t m e a n st h a ta t t e m p t st os u p p r e s sat h o u g h tc a u s ead e l a y e di n c r e a s ei nt h eo c c u r r e n c e o ft h et h o u g h t i ne x p e r i m e n t1 5 0 0p a r t i c i p a n t sw e r ea d m i n i s t e r e dt h ef n ea n d l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c o r e s p a r t i c i p a n t sw e r ed i v i d e di n t oh i g h l o ws o c i a la n x i t y g r o u p s ( h = 3 5 ,l = 3 8 ) p a t i c i p a n t sw e r ea l s oa s s i g n e dt oo n eo ft w ot h o u g h tm o n i t o r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 i o no rt h o u g h te x p r e s s i o n f o u ru n e q u a ls i z e dg r o u p so f p a r t i p a n t sw e r ef o r m e d :t h o u g h ts u p r e s s i o n s o c i a la n x i t yh i g h ,n = 17 ;t h o u g h t s u p p r e s s i o n s o c i a la n x i t yl o w , n = 1 9 ;t h o u g h tc o n t r o l s o c i a la n x i t yh i 曲,n = 1 8 ; 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 i o n s o c i a la n x i t yl o w , n = 19 t h e n ,s u b j e c t si nb o t hg r o u p sw e r e i n s t m c t e d t o t h i n ka b o u ta n y t h i n g , d u r i n gt h es e c o n dp e r i o d s u b j e c t si nt h e s u p p r e s s i o ng r o u pw e r ei n s t r u c t e d n ot ot h i n ko f e v a l u a t i o n ,w h e r e a ss u b j e c t si n 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w e r ei n s t r u c t e dt o t h i n ka b o u ta n y t h i n g d u r i n gt h et h i r d p e r i o d ,s u b j e c t si nb o t hg r o u p sw e r ei n s t r u c t e dt o t h i n ka b o u ta n y t h i n g t h en u m b e r o fe v a l u a t i v e - r e l a t e dt h o u g h t sw a sr e c o r d e df o re a c hp e r i o d r e s u l ts h o w st h a ti tf a i l d t o s u p p o r ta n i m m e d i a t ee n h a n c e m e n te f f e c tb u ts u p p o r tar e b o u n de f f e c t i n e x p r i m e n t2 ,i tw a sh y p o t h e s i z e dt h a t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 i o ni sc a u s a l l yi n v o l v e di nt h e e m e r g e n c eo fa t t e n t i o n a lb i a s a f t e re x p e r i m e n t1 a l lg r o u p st h e ne x e r c i s ee x p e r i m e n t 2 ,ad o t p r o b ea t t e n t i o nt a s ki n c l u d i n ge v a l u a t i v ew o r d ,g e n e r a le m o t i o nw o r d s a n d n e u t r a lw o r d s r e s u l ti n d i c a t e dt h a ta l lp a r t i c i p a n t si n s t r u c t e dt os u p p r e s se v a l u a t i v e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w o r dt h o u g h te x h i b i t e da l la t t e n t i o n a lb i i l l st o w a r de v a l u a t i v ew o r dw o r dp a i r s 硼1 c s a m ep a r t i p a n t sd i dn o te x h i b i ta na t t e n t i o n a lb i a st o w a r dg e n e r a le m o t i o n a lw o r d s a n dn e u r t r a lw o r d s m o r e o v e r , t h e r ew a sa s i g n i f i c a n tn e g a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e v a l u a t i v ew o r da n dp r o b ed e t e c t i o nl a t e n c y r e s u i ls u p p o r tt h ec a u s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 i o na n da t t e n t i n a lb i a sf o re v a l u a t i v e w o r dr e l a t e d t h o u g h t 1 1 l e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c l i l l i c 出i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t h e s ef i n d i n g sa r ed i s c u s s e d k e yw o r d s :s o c i a la n x t i t y a t t e n t i n a lb i a s 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 i o nr e b o u n d e f f e c t i m m e d i a t ei n c r e a s e n e g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v ew o r d p a r a d o x i c a le f f e c t v l i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盼措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此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协 抛义作有登铂: d 死i 、 日期:瑚年6月j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南师范大学有关收集、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南师 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检索、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虎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范围,在年后解密适用 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 书。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叼黟年 导师签名: 影稚、 b - - - - t 期:沙扩年6 月y 日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 1 焦虑现象的研究 1 1 1 焦虑的认知研究 第一章前言 近年来,从认知加工的角度对焦虑症( a n x i e t yd i s o r d e r s ) 的研究逐渐增多。 在这方面的研究一般从两个角度进行:一种角度侧重于研究焦虑个体的思维内容 ( 如:认知活动的产物) ,另一种角度则侧重于研究焦虑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如: 认知活动的过程) ( l a v y & v a nd e nh o u t ,1 9 9 4 ) 。侧重于思维内容的临床研究发现, 许多焦虑个体报告他们经常会出现一些使他们适应困难的想法( l a v y & v a nd e n h o u t ,1 9 9 4 ) 。当他们体会到焦虑加重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内容中都会出现一些与 他们个人有关的威胁性的想法。对于这些不愉快的想法,个体常常会使用各种手 段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监控和调整,以保持自己愉快的心境。而思维抑制( t h o u g h t s u p r e s s i o n ) ,即抑制自己不要去想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就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个 手段。侧重于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则发现,许多焦虑个体对威胁刺激会表现出一 定的注意偏向。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慢性疼痛、恐怖症等( l a v y & v a nd e n h o u t ,1 9 9 4 ) 。 , 如何解释焦虑个体的这种注意偏向呢? 除了以往关于注意偏向产生机制的 几大主要理论,如:注意成分说、图式理论说、注意资源理论和p d p 模型四种观 点,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焦虑个体的思维内容和思维过程之间似乎是相互影响、 存在一定关系的。比如,“认知回避会引发注意偏向( l a v y & v a nd e nh o u t ,1 9 9 4 ) 这一观点,就是在此种前提下做出的又一可以解释注意偏向产生机制的重要假 设。研究者们认为,注意偏向很可能与认知回避的发生是联系在一起的。焦虑或 其它消极情感所产生的强烈的认知回避的动机,足以使机体产生注意偏向。相关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的研究发现,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的记忆比正常人要差。这种较差的记忆能力 可能就是焦虑个体对威胁刺激的认知回避所造成的( f o a ,& k o z a k ,1 9 8 6 ; m a t h e w s ,& m a c l e o d ,1 9 8 7 ) 。这种认知回避的的目的则在于中断对威胁刺激的继续 加工( w i l l i a m s ,w a t t s ,m a c l e o d ,& m a t h e w s ,1 9 8 8 ) 。其作用可能在于减轻焦虑水 平。为了能从实验的角度来检验这种假设,研究者通常使用? 思维抑制 的范式 研究认知回避( l a v y ,h o u t ,1 9 9 0 ;w e g n e r ,s c h n e i d e r ,c a r t e r ,& w h i t e ,1 9 8 7 ) 。 1 1 2 焦虑和思维抑制的关系研究 以往对于认知回避和注意偏向的研究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很少。因此,近年来 、 的研究也逐渐趋向于研究有情绪障碍的临床人群。比如吸烟人群、节食人群、以 及恐怖症人群,并且研究结果都有力地支持了其二者之间的存在关系。然而对于 焦虑个体的研究则较少。为检验注意偏向和认知回避对焦虑个体的共同影响,本 研究将两种实验范式结合起来,用以研究对社交焦虑个体的影响。注意偏向的实 验范式采用点探测实验任务;认知回避的实验范式将采用“思维抑制 的实验任 务( l a n v y & v a nd e nh o u t ,1 9 9 0 ;w e g n e r ,s c h e i d e r ,c a r t e r ,w h i t e ,1 9 8 7 ) 。在思维 抑制的任务中,被试被要求在一定的时间里刻意地抑制某种思维内容,这种思维 抑制会产生一种矛盾效应,即被试会对先前所抑制的思维内容反而更加注意 ( l a n v y & v a nd e nh o u t ,1 9 9 0 :w e g n e r ,s c h e i d e r ,c a r t e r ,& w h i t e ,1 9 8 7 ) 。根据一项 检测,证明在思维抑制的实验范式中,被试的确试图抑制了他们的思维( l a v y & v a n d e nh o u t ,1 9 9 0 ) ,即该实验范式是有效的。研究者们假设思维抑制这种实验范式 为认知回避提供了一种相关的研究模式。同时也有研究假设,实验中的思维抑制 也可以引起注意偏向。在v a nd e nh o u r 和e d i t hh l a v y l 9 9 4 年的研究中发现,让 被试对一组数字进行思维抑制后,相比控制组,思维抑制的被试s t r o o p 任务中, 对数字表现出了显著的注意偏向。而在t a m e ri f a w z y 和j e f f r e ye h e c k e r 和 j a m e sc l a r k 在2 0 0 5 年的研究中发现当被试在刻意抑制了与蛇有关的思维后,在 接下来的点探测任务中,被试对与蛇有关的词汇表现出了注意偏向。 2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1 1 3 用思维抑制对对焦虑现象进行研究的实践意义 患有情绪障碍的个体常常受到自己一些特殊想法的困扰,这些想法进一步加 剧了他们的不良情绪和负向行为。他们通常也会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之间的 相互影响,因此,他们通常都会对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进行一定程度的“监控 。 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提醒自己不要去想那些可能会引发自己不良情绪或负 向行为的事情。并有意地去控制自己的相关想法。有研究者认为,认知回避是焦 虑个体的典型特征之一。d s m 一一r 对于创伤后压力障碍个体的诊断标准之一就 是“个体试图努力地去避免与伤害有关的思维一( a m e r i c a np s y c h i a t r i c a s s o c i a t i o n ,1 9 8 7 ) 。同样对于强迫症等其他焦虑个体来说,他们也都常常使自 己避免产生会引发自己焦虑的想法( r a c h m a n & d es i l v a ,1 9 7 8 ) w a t t s ,s h a r r o c k , 和t r e z i s e 在1 9 8 6 年的研究表明,恐惧症患者也会表现出对所恐惧的对象的抗 拒。因此,焦虑个体所汇报的这种认知回避的策略和我们实验中的思维抑制的模 式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可以利用思维抑制来研究认知回避现象。( l a v y ,v a n o p p e n & v a nd e nh o u t ,1 9 9 4 ) 。 然而个体为了逃避威胁刺激而采用控制自己思维的这种做法究竟是有效的 还是无效的呢? 这种刻意抑制自己思维的做法究竟能不能达到它起初的目的? 就本研究而言,社交焦虑个体常常在社交情景中,由于注意到了别人对自己的评 价,从而感到焦虑不安,给他们的正常社交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这些社交焦虑 个体通常在意识到了自己的这种特点之后,常会有意地去控制自己不要去想别人 对他们的负面评价。然而这种控制对社交焦虑个体是否有所帮助昵? 通过对思维 抑制和注意偏向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我们到底需要不需要刻意抑 制自己的某些想法,或是在多大程度上刻意抑制一个人的想法可以真的有效地管 理他的行为和情绪? 这些都是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问题。此外,在行为治疗中,关 于思维抑制的理论观点正在得到运用和完善。因此,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 我们可以运用这一思维特点,来扩展和加深治疗的技术和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思维特点,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本研究希望能进 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思维抑制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进一步了解它对社交焦虑个体的 3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影响。从而具体地了解思维抑制的矛盾效应是否也存在于社交焦虑个体之中? 社 交焦虑的高低焦虑个体的在思维抑制下的注意偏向有何特点? 2 思维抑制的研究 2 1 思维抑制的定义 思维抑$ 0 ( t h o u g h ts u p p r e s s i o n ) 最早是由w e g n e r ,s c h n e i d e r ,c a r t e r ,和 w h i t e 在1 9 8 7 年首次提出的。思维抑制是指一种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维不要 去想某件事的思维管理策略。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管理我们的思维 和情绪,但它常常也会适得其反,当我们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去想某件事时,这件 事在我们脑海里出现的频率反而会更高,反而促进了那些思维更多地进入我们的 意识当中,从而使我们更难摆脱它们给我们造成的困扰。 在思维抑制的试验任务中,被试被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努力使某种思维不 要出现在自己的意识中。这种被抑制的思维通常是那些我们不愿意出现在自己脑 海的想法( u n w a n t e dt h o u g h t ) ,即个体极力抑制,不愿意自己想到的念头。比 如说,失恋了,我们对对方的思念;减肥者产生的任何会引起食欲的想法;戒烟 者出现的会产生烟瘾的任何念头;失眠的人,出现的会影响自己入眠的任何念头, 等等。我们之所以抑制它们,是因为这些想法一旦出现以后,很可能又会对我们 的情绪产生更大的困扰,从而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 2 2 思维抑制的相关理论 研究者们通过众多的研究发现,在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中,有许多观点都在 强调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思维来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比如,西格蒙德弗 洛伊德认为,将消极的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是一种保持自我感觉良好的有效途 径之一。人们可以通过无意识的遗忘或者有意识地努力来达到这种效果。而通过 有意识地去控制消极思维的做法也是近些年来心理治疗方的基本观点之一。在认 4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问的关系 知疗法中,有许多技术都是用来训练人们如何调控自己的消极思维的( b e c k , 1 9 7 6 ;e l l i s ,1 9 6 2 :k e n d a l l & h o l l o n ,1 9 7 9 ) 而由c l a r k 和i s e n ( 1 9 8 2 ) 以及 k l i n g e r ( 1 9 8 2 ) 提出的观点认为,人们可以直接通过改变注意力的方向来避免 消极思维的出现。根据调查显示,这种自我注意力转移的方法的确是人们在对付 强迫思维和焦虑思维的常用方法( r a c h m a n & d es i l v a ,1 9 7 8 ) 。由此可见,“刻意 使自己不要去想某事”的“思维抑制 这一手段的确是我们调控自我情绪的的常 用方法之一。 最早对思维抑制进行研究的是w e g n e r ,s c h n e i d e r ,c a r t e r ,a n d w h i t e ( 1 9 8 7 ) 。在他们的实验中,被试被分为两组,抑制组和表达组。同时,让 所有的被试都用语言报告出他们的思维想法并用录音机记录下来。在实验的第一 个阶段,要求抑制组的被试尽量去抑制对白熊的所有想法,另一组表达组的被试 则要求去表达对白熊( w h i t eb e a r ) 的所有想法。实验的第二个阶段,将实验的指 导语反过来,即要求先前的抑制组去表达对“白熊 的任何想法,( 如:由在五 分钟的抑制时间内“尽量不要去想白熊变为在五分钟的表达时间内“尽量去想 白熊。) 而先前的表达组变为去抑制任何关于“白熊的想法。结果表明,在第 一阶段就要求抑制关于“白熊的想法的被试不能够完全地按照要求抑制他们的 想法,并且相比之下,他们在随后的第二阶段的表达阶段出现了更多的关于“白 熊 的想法。这种现象被命名为思维反弹效应( r e b o u n de f f e c t ) 。即,刻意 地去抑制一种想法反而会在随后造成被抑制想法的一种反弹性地增多。也就是 说,思维抑制并不总是有效的,它往往会引起一种很矛盾的结果,反而使我们陷 入一种本来想避开的尴尬局面之中( w e n z l a f f & w e g n e r ,2 0 0 0 ) 在以往的研究中 发现,不仅仅是普通人群,对于抑郁症,焦虑症( b e c k n e re ta 1 ,1 9 8 8 ) ,强迫 症患者( s a l k o v s k i se ta 1 ,1 9 9 5 ) ,恐怖症的人群,也发现了他们都会经常受 到这样的困扰,当他们越是努力抑制自己的一些想法时,却越经常受到这些想法 的干扰。比如,在w e g n e r 的早期实验中,发现当被试刻意地去抑制一些痛苦的、 不愉快的想法或者是尽量去抑制对自己所失去的一位亲人的相关念头时,一但被 试的思维抑制结束后,那些被抑制的想法在随后的出现频率都明显增多了。随后, 大量对思维抑制的相关研究开始出现。研究者们还利用这个范式研究了思维抑制 对一些神经症患者的影响作用。比如说,对思维抑制在强迫症患者中的影响作用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 t o l l i n ,a b r a m o w i t z ,p r z e w o r s k i ,& f o a ,2 0 0 2 ) ,抑郁症的相关研究 ( w e n z l a f f ,w e g n e r & r o p e r ,1 9 8 8 ) 以及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p t s d ;s h i p h e r d & b e c k ,1 9 9 9 ;2 0 0 5 ) ,以及在减肥人群中也发现,刻意抑制对食物和与吃有关的 想法,也会引起与食物相关的想法的增加( b a r b a r as o e t e n s ,c a r o li n eb r a e t , 2 0 0 6 ) 。w e n z l a f f ,w e g n e r ,和r o p e r ( 1 9 8 8 ) 发现抑郁的个体在抑制对一个悲伤的 故事的情绪时要比那些非抑郁的个体要困难得多。同样的,c o n w a y ,h o w e l l ,和 g i a n n o p o u l o s ( 1 9 9 1 ) 发现躁狂症被试与非躁狂症被试相比。在抑制消极思维上要 更困难,而抑制积极思维时则不那么困难。在k o s t e r ,r a s s i n ,c r o m b e a ,和 n a r i n g ( 2 0 0 3 ) 的研究中发现,被要求对即将到来的疼痛的电刺激进行思维抑制的 被试,在自我报告中的焦虑水平和焦虑思维都明显增多。同时,在w e g n e r 等人 早期的研究中发现,对一种目标思维的刻意抑制会出现这种思维的两种形式的增 多:( 1 ) 即时性增强效应。即,在思维抑制的同时,目标思维就会立即增多。( 2 ) 反弹效应。在思维抑制结束后一段时间,目标思维才出现增多。 c l a r k 等人( 1 9 9 1 ) ,使用与w e g n e r 等人相似的实验范式,发现试图抑制另一 种中性的,非感情色彩的主题( 如:“绿兔子 ) 时,也会引起随后的与绿兔子有 关的想法增多,并且是一种“即时增强效应一( i m m e d i a t ee n h a n c e m e n te f f e c t ) 。 l a v y 和v a nd e nh o u t ( 1 9 9 0 ) 也研究了这种思维抑制的效应。他们把被试随机分 为两组:思维抑制组和控制组。思维抑制组的被试被要求“尽量不要想到车, 同时,控制组的被试则要求他们“可以随意想到任何他们想到的东西,包括车 。 结果显示出一种“即时增强效应,抑制组的被试在思维抑制的同时比控制组的 被试更多地提到了“车 。 但是,k e l l y 和k h a n ( 1 9 9 4 ) 在一项实验中发现,反弹效应只出现在对中性 思维的抑制中。w e n z e l 等人( 2 0 0 3 ) 也发现在对中性材料的思维抑制作用并没 表现在对情感材料的思维抑制上。一些研究认为,思维抑制的矛盾效应可能只存 在于对中性刺激的思维抑制的条件下,对于与个体自己有关的情感刺激可能会有 所不同。m u r i s 等人( 1 9 9 2 ) ,把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一组的被试 对半分开,一半被试阅读一篇带有情感色彩的文章,另一半被试则阅读一篇中性 情感色彩的文章,然后所有的被试都进行5 分钟的思维监控过程,在第一阶段里, 抑制组的被试被要求“尽力不要去想任何与刚才阅读到的故事有关的东西”,而 6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控制组则被要求“可以随便想任何东西,在第二个阶段,所有的被试都参加一 个2 0 分钟的转移注意力的实验任务,比如,看一个中性情感色彩的小短片。最 后,在第三个实验阶段,两组被试均被要求“想任何事情 。结果显示,在控制 组条件下,在阅读了中性色彩的故事后,被试显示出了一种即时性增强效应,而 在阅读了带有情感色彩的故事后,他们并未出现反弹效应。因此他们认为反弹效 应不存在于与个人情感有关的思维当中。 但是,在s h a r o nb z e i t l i n ,k a t h ya n e t t e n 等人在1 9 9 5 年的的实验中。 他们研究了被试对与蜘蛛有关的恐惧思维中,采用思维抑制的方法,是究竟会出 现反弹效应呢还是即时增强效应? 在研究中发现,被试并未出现即时增强效应, 在第三阶段,被试出现的才是即时增强效应。这显示了反弹效应也存在于与个人 情感有关的思维当中。 但是,除了大量的理论支持和实验研究证明思维抑制的这种矛盾效应之外, 也有一些实验研究的结果不支持这种说法。事实上,与w e g n e r 的理论模式相反, 在初始阶段对焦虑抑郁思维的表达也会引起在随后的表达阶段的思维频率的增 加。r o e m e r 和b o r k o v e c ( 1 9 9 4 ) 在非临床被试上比较了对焦虑、抑郁和中性思 维的抑制。结果显示,在抑制阶段和随后的表达阶段并没有出现这种反弹效应。 尽管有许多不一致的研究相继出现,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思维抑制所造成 的矛盾效应现象在与个人无关的思维研究中( k e l l y & k a h n ,1 9 9 4 ;w e g n e r & g o l d , 1 9 9 5 ) 和与个人相关的思维研究中( s m a r i ,b i r g i s d o t t i r b r y n j o l f s d o t t i r , 1 9 9 5 ) 中都被证实是存在的。 思维抑制的反弹效应也不仅仅出现在抑制解除之后,在被试处在压力或精神 负担过重的工作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w e g n e r 和e r b e r l 9 9 2 年的实 验中,让被试进行一项智力活动( 比如,听一长串的电话号码) ,并试图尽量不 要去想一个目标词语,结果发现被试在目标词语出现时识别颜色的的任务就会慢 下来。这似乎是因为这些词语要先于颜色进入被试的头脑里,并且干扰了对它们 的命名。 随着研究的进展,w e g n e r 等人提出这种反弹效应可以用来对一些情绪紊乱 的临床病症的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可用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持续受到那些糟糕想 法的困扰。因此,思维抑制实验范式是研究思维干扰和以及它们在精神病理学中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所起的消极作用的最主要的研究范式。( a b r a m o w i t z ,t o l i n ,& s t r e e t ,2 0 0 1 ; w e n z l a f f & w e g n e r ,2 0 0 0 ) 。研究表明,在情绪紊乱的症状中,思维抑制对于该症 状的维持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对思维抑制的研究如今已从早期的研究路线, 即多是通过对中性材料的思维抑制来研究思维抑制的矛盾效应是否存在而进行 的研究,而转向了与临床神经症有关的相关研究,利用思维抑制来研究这些症状 的发生与维持,以及思维抑制的产生机制,是将来研究思维抑制现象的发展趋势。 3 注意偏向的研究 3 1 注意偏向的定义 注意偏向( a t t e n t i o n a lb i a s ) 即个体对外界某一线索的优先注意,它主要 发生在对外界信息的知觉编码阶段。在对注意偏向的研究中发现,个体总是选择 那些与自身情绪意义相关的信息进行注意,发生注意偏向。即,在某种情绪下, 个体容易注意到那些与自己情绪状态相一致的信息。通过对情绪障碍个体的观察 中发现,他们先前那些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在后来进行了成功的行为治疗功 后就消失了( w i l l i a m s ,m a t h e v s & m a c l e o d1 9 9 6 ) 。这说明注意偏向在情绪障碍的 个体中的确是普遍存在的。 3 2 注意偏向的研究及解释 以往研究表明,个体在对外界信息进行知觉编码的时候,倾向于选择那些与 当前情绪状态相匹配的信息,因此,患有情绪障碍的个体如果对某一特定威胁格 外担心的话,他就会对与此有关的内外线索格外关注,并不断地搜寻有关问题的 威胁性方面的信息,而忽略其它方面,所以这种选择性的编码过程会使那些陷入 情绪困扰的人保持或加重已有的情绪状态。 在p o w e l lm 和h e m s l e y dr ( 1 9 8 4 ) 的研究中发现,当词语或图片以很快 的速度呈现在被试面前时,抑郁症患者很容易将中性词语确认为消极词语,这表 8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现了抑郁症患者在编码上与正常人有显着的区别。m a c l e o d 和m a t h e w s 认为,焦 虑症或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将词语理解为与自身情绪相匹配的含义。m a c l e o d 等人 还发现,临床上患有焦虑症的个体比非焦虑症患者更容易关注威胁性的刺激,尤 其是当所提供的刺激与个体当前所关注的问题相一致时,这种选择性注意的效果 会更明显。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注意偏向呢? 在对注意偏向的理论解释中,m o g g 等人 提出了与焦虑有关的认知理论“警觉回避 假说。该理论认为,焦虑个体对威 胁性刺激的加工在最初阶段是一种警觉反应,紧接着则是逃避反应。从生存适应 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防御功能。其意义在于:焦虑个体最初对威胁刺激的短暂 过度警觉往往引发焦虑,而警觉之后的逃避反应又降低了个体去适应威胁性刺激 并进行客观评价的可能,威胁性意味的信息容易被认定为威胁,焦虑状态则得以 保持。因此,认知回避很可能是焦虑状态持续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些观点则认为,情绪信息的加工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带有情绪色彩的 刺激更能吸引注意或者占用注意资源,引起注意偏向( 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 。 3 3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研究情绪信息引起注意偏向的常见的实验范式有情绪s t r o o p 范式,视觉搜 索范式、负启动范式、g a m e r 范式、线索一靶子范式。其中,大部分对情绪障碍 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s t r o o p 范式。s t r o o p 实验范式在g a d ( m a t h e w s & m a c l e o d ,1 9 8 5 ;m o g g ,g a t h e w s ,& w e i n m a n ,1 9 8 9 ) ,创伤后应激障碍( p t s d ) ( f o a ,l l a i ,m c c a r t h y ,s h o y e r j & m u r d o c k ,1 9 9 3;l a v y ,1 9 9 0 ) ,o c d ( f o a ,l l a i ,m c c a r t h y ,s h o y e r ,& m u r d o c k ,1 9 9 3 :l a v y e t l ,1 9 9 4 ) 都得到了实 证性的运用。 在对焦虑个体的认知模式的实验研究中,不仅仅表明了焦虑个体对负性刺激 会产生快速的高度警觉的反应。而且也显示出焦虑个体也更容易受到负性刺激信 息的干扰,比如,m o g g 等人采用了情绪s t r o o p 实验范式进行实验,在阈下知觉 水平呈现刺激信息,在不能明确肯定词义的情况下,与正常被试相比,广泛性焦 虑障碍组被试在进行命名时受到的负性词的干扰要高于中性词。同时,研究也发 9 社交焦虑个体的思维抑制特点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 现,焦虑个体并非对所有的负性信息都表现出注意偏向。他们通常只对那些与自 身有关,容易引发自身焦虑的刺激信息产生注意偏向。比如- ,在阈上水平的情绪 s t r o o p 实验和点探测实验中,社会性焦虑水平高的被试对负性社会评价刺激词 ( 如,无能、白痴) 会表现出一定的认知偏向,而对躯体性的威胁刺激词( 如: 生病、受伤) 却没有显着的认知偏向( m a t h e w sa ,m a c l e o dc 。1 9 8 5 以及m o g g k ,m a t h e w sa e s e n c km 1 9 9 2 ) 。 在以往对焦虑和抑郁、恐惧的注意偏向的研究中,一般常常采用情绪s t r o o p 任务和点探测( d o tp r o b e ) 任务。对注意偏向的最主要的实验范式是情绪s t r o o p 任务( w i l l i a m se ta 1 ,1 9 9 6 ) ,该范式通过考察同一时间内选择性注意对不同 刺激的认知资源竞争确认个体的注意分配品质。情绪s t r o o p 任务被用于探讨正 常人群和临床人群的注意偏向特性,并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即个体对与其相 关的线索存在显着的注意偏向。采用情绪s t r o o p 范式对临床患者注意偏向的研 究结果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对其病症及一般负性情绪刺激存在显着的注意偏向。 r i c h a r d s 等人( 2 0 0 0 ) 以青少年为被试( 1 6 - 1 8 岁的学生) ,采用b e c k 焦虑量 表区分出低焦虑者和高焦虑者,然后执行情绪s t r o o p 任务,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化学试题(含答案)
- 天津面试模拟58
- 浙江申论模拟140
- 福建公务员面试模拟121
- 2020年黑龙江申论真题(乡镇类)
- 黑龙江公务员面试模拟23
- 教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 二年级上书法教案
- 2015年6月28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 江苏公共基础知识C类模拟23
- 拆除桥梁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 新雳切割喷墨绘图机说明书
- 抗美援朝精神(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 集团公司五年战略发展规划
- 防造假管理程序文件
- 光的反射(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 全面设备管理(TPM)培训课件
- 智能化煤矿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 【基于PLC的物料检测与分拣系统设计研究7900字(论文)】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知识考试参考题库(350题)
- 肖申克的救赎中英双语字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