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专业论文)mmp6及vegf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pdf_第1页
(外科学专业论文)mmp6及vegf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pdf_第2页
(外科学专业论文)mmp6及vegf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pdf_第3页
(外科学专业论文)mmp6及vegf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pdf_第4页
(外科学专业论文)mmp6及vegf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外科学专业论文)mmp6及vegfc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1 i i l l l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t l lttlllll ll i t i i i i i i i l 。1 , y 19 017 2 0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3 研究论文m m p 一9 及v e g f c 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前言5 日l j 舌。) 材料与方法6 结果9 附图1 1 附表1 7 讨 仑2 0 结论2 4 参考文献一一2 5 综述m m p 9 及v e g f c 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2 8 致谢4 0 个人简历4 1 中文摘要 m m p 。9 及v e g f c 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据w h o 统计,原发性肝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 发病率超过3 7 1 0 万,为全球之首,最为严重的是,肝癌的发生率仍在持 续上升。尽管现代诊断及治疗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但是肝癌的预后仍就不 容乐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肝内的侵袭性播散、肝外的转移,造成 肝癌切除困难以及术后复发,所以寻找准确评估肝癌原发灶转移能力和预 后的肿瘤标记物,对肝癌的诊断、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有研究表明m m p 9 及v e g f c 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和肝癌 的进程迅速有关。但二者在肝癌中的联合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临床相关 指标的联系尚无报道。本课题通过对m m p 一9 和v e g f c 在肝癌中的表达 情况的研究,近而探讨m m p 9 和v e g f c 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 其意义。 方法:收集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肝胆外科2 0 0 9 年1 月2 0 1 0 年1 2 月4 0 例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以及相应的临床资 料,l o 例肝外伤肝组织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进行任何抗癌治 疗。采用免疫组化( s p ) 法检测4 0 例h c c 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 m p 9 、 v e g f c 的表达情况。应用s p s s17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 m p 9 及v e g f c 的表达,以及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应用x2 检 验,m m p 9 和v e g f c 的相互关系应用s p e a r m a n s 相关性分析,p 0 0 5 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免疫组化检测m m p 9 蛋白在肝癌中的阳性率为6 5 o ( 2 6 4 0 ) ,明 显高于癌旁( 2 0 o ,8 4 0 ) 及对照组( 2 0 ,2 1 0 ) ,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癌 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 p o 0 1 ,p 0 0 5 ) 。并且m m p 9 的表达 与静脉癌栓形成、t n m 分期、肝内外转移明显有关( p o 0 5 ) 。 2 免疫组化检测v e g f c 蛋白在肝癌中的阳性率为6 0 o ( 2 4 4 0 ) , 中文摘要 明显高于癌旁( 1 7 5 ,7 4 0 ) 及对照组( 1 0 ,1 l o ) ,癌组织与癌旁组织、 癌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o 0 1 ,p 0 0 1 ) 。肝癌中v e g f c 蛋 白阳性表达与静脉癌栓形成、肝内外转移、t n m 分期、肿瘤大小明显有 关( p 0 0 5 ) 。而在组织学分级、瘤结节多少、是否合并肝硬化、a f p 表 达、有无h b v 感染间未见明显差异。 3m m p 9 和v e g f c 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1 ) ,并经s p e a r m a n s 相关性分析( p o 0 1 ) ,证明两者表达存在正相 关性。 结论:m m p 9 和v e g f c 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 为估计预后的指标,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 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m m p 9 ;v e g f c ;免疫组化 英文摘要 c l i n i c a ls t u d y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e x p r e s s i o no f m m p 一9a n dv e g f ci nh e p a t o c e u u i a rc a r c i n o m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 ( h c c ) i so n eo ft h em o s tc o m m o n m a l i g n a n tt u m o r s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i n gi n c i d e n c er a t ei no u rc o u n t r y ,a n dt h e a n n u a li n c i d e n c ei sm o r et h a n37 10 0 ,0 0 0 a l t h o u g hm o d e mt r e a t 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h a sb e e ni n c r e a s e dg r e a t l y , l i v e rc a n c e rp r o g n o s i si ss t i l ln o tv e r y o p t i m i s t i c o n eo ft h em a i nr e a s o n si si n t r a h e p a t i ci n v a s i v ed i s s e m i n a t e da n d d i s t a n tm e t a s t a s e s ,w h i c hm a k si td i f f i c u l tt or e s e c tl i v e rc a n c e ra n de a s yt o r e c u r r e n c e s ol o o k i n gf o ra c c u r a t et u m o rm a r k e r st oe v a l u a t et h et r a n s f e r e n c e a b i l i t yo fp r i m a r yl i v e rc a n c e ra n dp r o g n o s i si so f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f o rl i v e r c a n c e r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 m m p 一9a n dv e g f - ch a v eb e e nr e p o r t e dt o p l a y 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i nt h eo c c u r r e n c e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c e s s o f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 t h i sm a yb er e l a t e dw i t ht h er a p i d l yp r o c e s so fl i v e r c a n c e r b u tt h ec o e x p r e s s i o n ,a sw e l la st h e i rc l i n i c a la n dp a t h o l o g i c a la n d r e l e v a n ti n d i c a t o r so fc o n t a c to ft h et w oi n d i c a t o r sh a v en ob e e nr e p o r t e d i n t h isw o r k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m i v i p 一9a n dv e g f ci nl i v e rc a n c e rw e r e s t u d i e d ,a n dt h e i rf u n c t i o n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a l y s i so fm m p 一9a n dv e g f ci nt h eo c c u r a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w e r e e x p l o r e d m e t h o d s :4 0c a s e so f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 p a t i e n t ss u r g i c a le x c i s i o n o fs p e c i m e n sa n d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c a n c e ra d j a c e n tt i s s u ea n dt h ep a t i e n t s c l i n i c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10c a s e so fl i v e rt r a u m ap a t i e n t s t i s s u ea sc o n t r o lg r o u p w e r ec o l l e c t e di nt h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l i v e ra n dg a l l s u r g e r yo fh a r r i s 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p e a c eh o s p i t a lo fh e n g s h u ic i t yf r o mj a n 2 0 0 9t od e c2 010 a l l p a t i e n t s w e r en o tc o n d u c t a n yp r e o p e r a t i v e a n t i - c a n c e r t h e r a p y ;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s pm e t h o dw a su s e dt oe x a m i n e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 m m p 9a n dv e g f ci n4 0c a s e so fh c ct i s s u ea n dn o n c a n c e r o u s a d j a c e n tl i v e rt i s s u e t h ed a t aw e r ea n a l y z e db ys p s s 17 0 ,s i g n i f i c a n c ew a s 3 英文摘要 s e ta tp 0 0 5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d e g r e eu s es p e a r m a n s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 1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r e v e a l e dt h a t ,t h ep o s i t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m m p - 9i n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 ( 6 5 o ,2 6 4 0 ) 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 t h a nt h o s eo f a d j a c e n tl i v e rt i s s u e s ( 2 0 o ,8 4 0 ) a n d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 ( 2 0 o , 2 1 0 ) ( p o 0 1 ,p 0 0 5 ,r e p e c t i v e l y ) t h e r e 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m m p 一9w i t hv e n o u st u m o re m b o l if o r m a t i o na n dl i v e ri n s i d ea n d o u t s i d et r a n s f e r ( p o 0 5 ) 2 t h ep o s i t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v e g f ci n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 ( 6 0 o ,2 4 4 0 ) 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t h o s eo fa d ja c e n tl i v e rt i s s u e s ( 1 7 5 ,7 4 0 ) a n d 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1 0 o ,1 1 0 ) ( p o 0 1 ,p 0 0 1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 h e r e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v e g f cw i t h v e n o u st u m o re m b o l if o r m a t i o n ,t u m o rs i z ea n dl i v e ri n s i d ea n do u t s i d e t r a n s f e r ( p o 0 5 ) 3 t h e r ew a sa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i nt h ee x p r e s s i o nl e v e li nh c c b e t w e e nl v i m p - 9a n dv e g f c ( p 6 6 为4 。将和两项评分相加, 4 分为阳性( + ) 。 6 统计学处理:应用s p s s l 7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 2 检验,以p 0 0 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用 s p e a r m a n s 相关分析,以p 0 01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肝癌中m m p 9 蛋白的表达情况 m m p 9 蛋白阳性细胞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和( 或) 胞膜内,呈棕 黄色或棕褐色颗粒状改变。本组肝癌高倾向转移组1 9 例标本中,1 6 例有 m m p 9 蛋白阳性表达,占8 4 2 ( 1 6 1 9 ) ,肝癌低转移倾向组2 1 例标本中, 7 例有m m p 9 蛋白阳性表达,占3 3 3 ( 7 2 1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x2 = 1 0 5 6 6 ,p 0 0 1 ) 。本组肝癌t n m 分期i i i 期组2 1 例标本 中,1 3 例有m m p 9 蛋白阳性表达,占6 1 9 ( 1 3 2 1 ) ,肝癌t n m 分期i i i 期组1 9 例标本中,1 8 例有m m p 9 蛋白阳性表达,占9 4 7 ( 1 8 1 9 ) 。两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 = 4 4 2 7 ,p o 0 5 ) ( t a b l e 1 ) 。 2 肝癌中v e g f c 的表达情况 v e g f c 阳性信号位于癌细胞胞浆和( 或) 胞膜内,小条索状或散在 分布,在癌间质中也有少量表达,某些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偶见阳性表 达,为棕黄色云雾状或粗细不一颗粒。本组肝癌高转移倾向组1 9 例标本 中,1 8 例标本m m p 9 蛋白阳性表达,占9 4 7 ( 1 8 1 9 ) ,肝细胞癌低转移 倾向组2 1 例标本中,1 3 例标本中v e g f c 蛋白阳性表达,占6 1 9 ( 1 3 2 1 )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 = 4 4 2 7 ,p 0 0 5 ) 。本组肝癌t n m 分期 i i i 期组2 1 例标本中,7 例有v e g f c 蛋白阳性表达,占3 3 3 ( 7 2 1 ) , 肝癌t n m 分期i i i 期组1 9 例标本中,18 例有v e g f c 蛋白阳性表达,占 研究论文 9 4 7 ( 1 8 1 9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 = 1 0 5 6 6 ,p _ 5 c m2 3 例标本中,2 1 例标本中有蛋白呈阳性表达,占 9 1 3 ( 2 1 2 3 ) ,直径 5 c m17 例标本中,1 0 例标本中有v e g f c 蛋白呈 阳性表达,占5 8 5 ( 1 0 2 7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 = 4 1 9 8 ,p o 0 5 ) ( t a b l e 2 ) 。 3 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的肝脏组织中m m p 9 和v e f c 表达分析 免疫组化显示m m p 9 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为5 7 5 ( 2 3 4 0 ) ,而在其癌 旁组织中的表达为2 0 0 ( 8 4 0 ) ,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性( x := 1 1 8 4 , p 0 0 1 ) 。正常的肝脏组织中m m p 9 表达为2 0 0 ( 2 1 0 ) ,在统计学上有 明显差异性( x 2 = 4 5 0 ,p 0 0 5 ) ( t a b l e 3 ) 。v e g f c 在肝癌组织的表达率为 7 7 5 ( 3 1 4 0 ) ,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为1 7 5 ( 7 4 0 ) ,在统计学上有明显 差异性( x z = 2 8 8 7 ,p 0 0 1 ) 。正常的肝脏组织中v e g f c 表达为1 0 0 ( 1 1 0 ) , 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性( x := 1 3 0 3 ,p o0577 多结节 9 728 肿瘤大小 +一 _ 5 5 c m c m2 】3 71 9 4 9 6 0 ;琵 o 2 5 1 o058 5 2 o05963 6 6 无 7 a f p + - 器薏 3 42 1 1 3 6 1 鬟 o 7 2 4 o05624 3 3 阴性 3 h b s a g + 器藿 3 52 2 1 3 6 2 盏 1 7 6 8 o055 142 0 阴性 0 t n m 分期 + - i i i 期 2 11 38 6 1 9 誓4 4 2 7 o 0 5 i i i 期 1 9 1 819 4 7 侵袭转移 +一 寰墓碧 2 1 9 1 1 7 81 1 49 4 3 3 考笺1 0 5 6 6 o 0 5 4 1 9 8 0 0 5 1 4 9 0 0 5 2 4 7 8 0 0 5 1 0 5 6 6 0 0 1 4 4 2 7 0 0 5 1 8 - 8 1 6 3 - 2 7 - 5 4 6 3 - 6 3+加+筋6+扒加+拍5+勰3+凹2 勰坦 孔9 ” ”9 6 弘5 扒侈 侈扒 研究论文 t a b l e2t h ee x p r e s i o no fm m 一9i nn o r m a ll i v e rt i s s u e ,a d j a c e n tl i v e rt i s s u e s o f h c ca n dh c c 分组 1 1 m m p - 9 阳性率( ) x 2p 值 分组 i s l = l 性翠( )值 癌组织 4 02 3 1 75 7 5 癌旁组织 4 0 83 22 0 o 1 1 8 4 0 9 1 对照组 1 0 282 0 0 4 5 0 o 0 5 t a b l e4t h ee x p r e s i o no fv e g f ci nn o r m a ll i v e rt i s s u e ,a d ja c e n tl i v e rt i s s u e s o f h c ca n dh c c 分组 n v g 阡5 号譬亍x 2 p 值 癌组织 4 0 3 19 7 7 5 癌旁组织 4 0 73 3 1 7 5 2 8 8 7 o 0 1 对照组! q1 21 q :q 墅 ! ! :q i三q :q ! -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 _ _ _ - -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 - 一一 r = 0 5 0 6 p 0 o1 1 9 研究论文 讨论 肝细胞肝癌( h c c ) 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 第7 位( 男性) 第8 位( 女性)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的高发区之一,其死亡 率仅次于胃癌居第2 位。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肝细胞肝癌发病率和死亡 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近3 0 年来我国肝癌的防治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 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肝癌治疗后复发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肝 癌切除术后5 年内复发率仍高达6 0 以上,即使是预后较好的小肝癌其5 年复发率也高居4 0 5 0 ,所以术后复发已成为影响肝癌患者长期生存 的关键。肝癌侵袭外周肝组织,在远处器官的转移是多步骤、多因素参与 的复杂的癌细胞与宿主之间,以及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寻 找准确评估肝癌原发灶转移能力和预后的肿瘤标记物,对肝癌的诊断、制 定合理有效地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肝癌的发生、 发展和转移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肝癌组织内,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内皮细胞、巨噬 细胞、基质细胞等均可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产生血管生成因子,作用 于内皮细胞调节血管形成,包括诱导血管新生的因子v e g f 、b f g f 、h g f 诱导淋巴生成的因子v e g f c ,v e g f d ,参与粘附的分子v c a m 1 、 i c a m 1 、c d 4 4 l a m i n 受体,溶基质和基底膜的金属蛋白酶( m m p s ) 等 4 1 。 肝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途径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血道转移和淋巴道转移。 肝癌的转移与肿瘤血管发生有密切关系,肝癌转移过程中的血管生成是一 个多因素、多因子参与的连锁反应过程,其中包括血管生长因子的调控、 细胞外基的降解与在塑、内皮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以及微血管腔的 形成等复杂过程。肝癌细胞周围血窦丰富,生长活跃,侵袭性强,极易侵 袭血管和包膜,导致肝内转移和肝外转移。肝癌侵入门静脉系统自血道进 入肝内导致肝内转移,常常形成多个“卫星结节。肿瘤细胞通过趋化、溶 解基质和基底膜等一系列步骤侵入门静脉系统在肝内播散,到达一定部位 后通过诱导血管形成新的病灶。对于血管生成的机理,h a n a h a n n 巧6 1 等 人提出血管生长因子分泌增加,或抑制因子减少的理论。肝细胞癌除了经 过血道转移,还通过淋巴道转移。肝癌组织有大量淋巴管的增生及扩张, 为肝癌淋巴道转移提供了有力条件。另外大多数瘤细胞首先转移到肝门处 淋巴结,沿肝门淋巴结转移至他出。淋巴管因其结构和功能的特征,不仅 研究论文 参与维持肿瘤的生长,而且是肝癌瘤细胞扩散的主要途径。目前发现 m m p 9 及v e g f c 的表达与h c c 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有 关。提示m m p 9 及v e g f c 的表达与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 移有关,但目前关于m m p 9 及v e g f c 致血管及淋巴管增生及浸润的机 制,以及其相互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 m p 9 及v e g f c 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肝癌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 作用,为肝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1m l v l p 9 在肝癌中的表达特点和意义 m m p s 是一组重要的具有许多共同生化性质的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 蛋白水解酶酶,因含有金属离子( 锌、钙) 而得名。目前发现至少有1 9 种, 它们的细胞来源不同,所降解的底物亦不相同。在正常稳定状态组织中, m m p s 表达量极少,而在炎性细胞因子、激素、生长因子刺激下表达量上 升,与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有关,如炎症、胚胎发育、血管生成、肿 瘤的浸润转移等 1 ,其中m m p 9 属于明胶酶类( 明胶酶b ) ,因能降解基底膜 和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而倍受关注。 m m p 9 是i v i v p s 中分子量最大的成员,也是被研究较多的胶原酶, 是由w i l h e l m 首次在s v 4 0 转化的人胚肺纤维细胞和正常人巨噬细胞证实 其分泌并鉴定出完整的基因序列。m m p 9 以酶原形式分泌,被激活后主要 降解和破坏明胶、基底膜胶原( i v 型胶原) 、v 、i x 型胶原,然后肿 瘤细胞沿着缺失的基膜向周围浸润,最终导致肿瘤的侵袭和转移8 1 。结构 和功能上具有以下特点9 1 :含有氨基末端的前肤序列,可被裂解为不可 逆的活性酶;催化机制主要在活性中心的锌;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 酶原能被蛋白酶或有机汞活化激活;属于钙依赖性中性蛋白酶家族; 其活性能被m m p 的抑制物t i m p ( 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n 齐i j ) 抑制。 日本学者a r i l 等仉1 2 1 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细胞中和肿瘤组织的边缘 部分中的m i 、佃9 蛋白表达,结果发现其免疫活性较强,尤其是在后者中, 提示脚9 参与肝癌的浸润和扩散过程。国内研究表明t 1 3 1 在伴肝内转 移的病例中,l v i m p 一9 的阳性率高达7 5 o ,与不伴肝内转移的病例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肝癌术后五年生存率m m p 一9 阴性组明显高 于阳性组,差异据有显著性。m a a t t am 等4 1 研究发现,在肝癌患者血 浆中m l v i p 9 的表达水平也有明显增高,尤其在伴有门脉侵犯的患者中明 研究论文 显,但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a f p 、组织分级程度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 通过有效治疗后血浆中m m p 9 的表达水平也无显著改变。s h i r a b e 等们 的研究发现m m p 9 表达阳性的患者淋巴结的转移更为常见,说明m m p 一9 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h a y a s a k a 等1 以 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 0 0 例肝癌,结果说明浸润性肝癌的m m p 9 浓度明显 高于无浸润性的肝癌,其浓度的高低与癌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比。 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研究了m m p 9 蛋白在肝癌中的 阳性率为6 5 o ( 2 6 4 0 ) ,明显高于癌旁( 2 0 o ,8 4 0 ) 及对照组( 2 0 , 2 1 0 ) ,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o 0 1 ,p o 0 5 ) 。本组肝癌t n m 分期i i i 期组m m p 9 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 1 9 ( 1 3 2 1 ) ,肝癌t n m 分期i i i 期组m m p 9 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9 4 7 ( 1 8 1 9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m m p 9 蛋白表 达在高转移倾向组的阳性率为8 4 2 ( 1 6 1 9 ) ,而在低转移倾向组的阳性率 为3 3 3 ( 7 2 1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 ,结果表明m m p 一9 蛋白表达与肝癌转移倾向呈正相关,进一步说明了m m p 9 蛋白在肝癌的 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v e g f c 在肝癌中的表达特点和意义 v e g f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是恶性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 v e g f 最明显的生物学效应是可以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组织中 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及进展。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特 异性有丝分裂原,v e g f 能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 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形成。v e g f 另一生物学功能是增加血管通透性。 这种作用可导致血浆蛋白包括纤维蛋白原外渗,形成纤维素网络,为毛细 血管芽延伸生长提供良好基质。v e g f 的这种渗透活性在血管炎症发生、 肿瘤转移及其他病理发展过程中作用十分重要。 v e g f c 是v e g f 家族中一类特殊的成员,属v e g f 和血小板源性生 长因子( p d g f ) 家族,其受体有v e g f r - 2 和v e g f r 3 两类,被公认为是 针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最高、促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管内皮增殖作用最 强的有丝分裂原之一1 1 8 1 ,主要通过与受体v e g f r - 2 及v e g f r 3 结合发 挥作用1 1 9 1 。v e g f c 作用机理与v e g f 相似,但较v e g f 作用持久。 研究论文 v e g f c 不仅通过v e g f r 2 诱导肿瘤血管生成,还通过v e g f r 3 诱导肿 瘤外周形成新的淋巴血管,进而促进癌细胞通过淋巴血管转移到淋巴结。 崔晓楠等2 用组织微阵列前瞻性研究v e g f c 在3 7 例肝癌病例中 的表达,发现v e g f c 在伴有肝内侵袭转移的肝癌组织内与不伴肝内侵 袭转移的肝癌组织内的表达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肝癌血管转 移过程中v e g f c 起着重要作用。李晓东等眨n 研究发现,在4 3 例肝癌 组织中v e g f c 与c o x 2 的表达研究发现两者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 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者关系密切,可能c o x 2 促进了v e g f c 的产生,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作用途径,对了解肝癌的侵 袭、转移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v e g f c 还可以通过对淋巴内 皮细胞的激活,促进趋化因子的释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向淋巴管内运动。 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研究了v e g f c 蛋白在肝癌中 的阳性率为6 0 o ( 2 4 1 4 0 ) ,明显高于癌旁( 1 7 5 ,7 4 0 ) 及对照组( 1 0 , 1 1 0 ,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o 0 1 ,p o 0 5 ) 。肝癌中v e g f c 蛋白阳 性表达在组织学分级、是否合并肝硬化、a f p 表达、有无h b v 感染间未 见明显差异。而肝癌中v e g f c 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 p 0 0 5 ) , 与静脉癌栓形成、肝内外转移明显有关( p 0 0 5 ) 。本组肝癌t n m 分期中 在i i i 期组v e g f c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 3 3 ( 7 2 1 ) ,肝癌t n m 分期i i i 期组中v e g f c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 4 7 ( 1 8 1 9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 0 0 1 ) 。v e g f c 蛋白在高转移倾向组的表达阳性率为 8 4 2 ( 1 6 1 9 ) ,而在低转移倾向组的阳性率为3 3 3 ( 7 1 2 1 ) ,两组比较据有 统计学意义p 0 0 1 ) ,表明m m p 9 蛋白表达与肝癌转移倾向呈明显正相 关,进一步说明了m m p 9 蛋白在肝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 3 肝癌组织中m m p 9 、v e g f c 表达相互间的关系 v i v i p s 在基质重塑、迁移及新生毛细血管床的建立方面起重要作用, 它们作为复杂调节子而不仅仅是促进子或抑制子,m m p s 调节细胞外基质 相关v e g f 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导致血管密度、直径、分布的改变,使 血管扩张,直径增大,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1 2 2 1 。且有研究表明v e g f 能刺激内皮细胞产生 v i v i p s 或通过调控m m p s 及其抑制物即基质金属蛋 白酶组织抑制剂( t i s ) 的平衡,从而激活了基质降解的瀑布式反应, 研究论文 使肿瘤细胞易于穿透,影响肿瘤的浸润、转移。眨3 2 4 1 另一方面,对肿瘤 血管形成机制的研究则表明,m m p 9 是动员被扣押的v e g f 及肿瘤新生 血管的形成所必需的1 2 5 1 。用人重组v e g f 孵育体外培养的小鼠系膜细胞, 证实v e g f 可提高小鼠系膜细胞m m p 2 和m m p 9 蛋白表达并增加其活 性1 2 6 1 。v e g f c 是v e g f 家族的新成员,其与m m p 9 的联合表达研究较 少,本研究发现4 0 例h c c 中,v e g f c 、m m p 9 均表达上调,经连续切 片,免疫组化检测对比分析,2 3 例m m p 9 表达阳性者中,v e g f c 表达阳 性有2 2 例,1 7 例m m p 9 表达阴性者中,v e g f c 表达阴性有8 例,经 过s p e a r m a n 分析表明m m p 9 和v e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