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益阳方言介词及相关句式.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益阳方言介词及相关句式.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益阳方言介词及相关句式.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益阳方言介词及相关句式.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益阳方言介词及相关句式.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益阳方言介词及相关句式.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益阳方言介词及相关句式 摘要 益阳地处湘中偏北。益阳方言和长沙话历来被归于同一个次方言 下,可以作为湘语的代表方言之一。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重点 描写了益阳方言的介词系统和相关句式,并运用比较法,把益阳话与 现代汉语普通话进行共时和历时比较,进一步揭示了益阳话介词系统 和相关句式的特点。并对方言中同一个介词表“处置和“被动 的 情形进行了比较深入探讨。 本论文具体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引言,简单介绍了益阳的地理、历史等状况;说明论文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等等。 第二章是益阳方言的介词。讨论益阳方言介词和普通话介词的异 同,并对一些重要的介词进行了描写。 第三章是益阳方言的被动介词及相关句式。介绍了益阳方言被动 句的特点,重点描写了“着 字句和“把字句。 第四章是益阳方言的处置介词及相关句式,重点对益阳方言的 “捉 字句和“把 字句作了探讨。 第五章是“把 表“处置”和“被动 的探讨。先对各方言中“把 表“处置 和“被动 的情形进行了例举,然后从历史角度和各方言 中“把的动词义着手,对方言中“把,的来源进行了论证,并针 对近代白话文献中“把字充当“给予义动词和表“被动的现象 进行了比较深入探讨。 关键词:益阳方言处置被动 o nt h ep r e p o s i t i o na n dr e l a t e d s t r u c t u r eo f y i y a n g d i a l e c t a b s t r a c t y i y a n g i sl o c a t e di nn o r t h c e n t r a l h u n a n y i y a n gd i a l e c t a n d c h a n g s h ad i a l e c th a v ea l w a y sb e e na t t r i b u t e dt ot h es a m es u b d i a l e c t s ,a s 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h u n a nd i a l e c to ft h el a n g u a g e o nt h eb a s i so ff i e l d r e s e a r c h ,t h i ss t u d ym a i n l yf o c u s e so nad e s c r i p t i o no fy i y a n gd i a l e c t p r e p o s i t i o ns y s t e m sa n dr e l a t e ds t r u c t u r e ,a n dc o m p a r e sw i t hy i y a n g d i a l e c ta n ds t a n d a r ds p o k e nc h i n e s ef r o mt h es y n c h r o n i ca n dd i a c h r o n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h a s f u r t h e r p r o m u l g a t e dt h ey i y a n g d i a l e c tp r e p o s i t i o n s y s t e m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r e l a t e ds t r u c t u r e m o r e o v e r , t h e r ea r e s o m ep r e p o s i t i o n sw h i c hh a v e d i s p o s i t i o n a n d p a s s i v e m e a n i n g si n t h ed i a l e c t ;t h i sp a p e rc a r r i e so nt h eq u i t et h o r o u g hd i s c u s s i o nt ot h e s e t w os i g n i f i c a n c e so fo n ep r e p o s i t i o n t h e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f i v ep a r t s c h a p t e r i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s i m p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g e n e r a lc o n d i t i o n s o fy i y a n g ,s u c ha sg e o g r a p h ya n dh i s t o r y ;d e s c r i b i n g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 p u r p o s ea n dt h en e c e s s i t y ,a n dt h em e t h o d so f t h ep a p e r c h a p t e ri i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p r e p o s i t i o n s y s t e mo fy i y a n gd i a l e c t d i s c u s s e s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o ft h ey i y a n gd i a l e c tp r e p o s i t i o n a n dt h es t a n d a r ds p o k e nc h i n e s ep r e p o s i t i o n ,a n dh a sc a r d e do nt h e d e s c r i p t i o nt os o m ei m p o r t a n tp r e p o s i t i o n s 、 c h a p t e r i i id e s c r i b e s s o m e p a s s i v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sa n dr e l a t e d s t r u c t u r eo fy i y a n gd i a l e c t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p a s s i v e s t r u c t u r ei ny i y a n gd i a l e c t ,e m p h a t i c a l l yd e s c r i b e sz 乃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 b a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h a p t e r 1 vd e s c r i b e s s o m e d i s p o s a l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a n dr e l a t e d s t r u c t u r eo fy i y a n gd i a l e c t e m p h a t i c a l l yd i s c u s s e sz h u o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b a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h a p t e r vd i s c u s s e st h et w o g r a m m a t i c a lm e a n i n g s o f b a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d i s p o s a la n dp a s s i v e f i r s t l y , l i s t st h ee x a m p l e sw h i c h b o t hh a v ed i s p o s a la n dp a s s i v e sm e a n i n g si ne v e r yd i a l e c t t h e nc a l l st h e t u mt ob e g i nw i t ht h ev e r bm e a n i n go f b a i ne v e r yd i a l e c tf r o mt h e h i s t o r yp e r s p e c t i v e ,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o r i g i n a lo f “b a l ,a n db a s e do n h a a c t e da st h e g i v e v e r ba n d p a s s i v e p h e n o m e n o ni nt h em o d e m v e m a c u l a rd a t e st oc a r r yo nt h eq u i t et h o r o u g hd i s c u s s i o n k e yw o r d s : y i y a n gd i a l e c t ;d i s p o s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a s s i v e 1 1 1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 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 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 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论文作者签名: 琴z 艮 s 年6 具j | e l 厂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布时间: 即时发布口解密后发布 (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黼:弘使一名:孙彳州年月日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益阳方言介词及相关句式 第一章引言 1 2 益阳的地理位置及方言分区 益阳地处湘中偏北,山丘区有资江南北贯通,平原地带河网纵横、湖泊星罗 棋布。水路经洞庭湖外通长江,内联湘、资、沅、澧水道,向有灌溉、航行之利。 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滨湖平原由河流冲积而成,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 是粮、棉、麻、油、糖的主要生产基地,苎麻产量居全国首位,是全国著名的鱼 米之乡。 湘方言的分区历来有分歧。袁家骅先生的汉语方言学概要将湘语分为新 湘语和老湘语,益阳方言划归于新湘语。目前多数学者认可的是三分法,益阳方 言属于其中的长益片。此外还有四分法,将益阳方言归于长益土语群( 详见崔振 华1 9 9 8 ) 。但无论哪种分法,益阳方言和长沙方言都是在同一个次方言下。显而 易见,益阳方言和长沙方言一样,作为湘语的代表方言应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本 文所指的益阳方言主要指分布于益阳老城区的话,同时也兼顾它周边一些点的语 法特点。 1 2 选题来源 湘方言的研究成果颇多,语音研究方面可以说是成绩斐然。就益阳方言而言, 语音系统研究方面已有很多专书出版,但语法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相对来说比 较少。近年来,湘方言的语法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相当有分量的专著和专题 论文集业已问世。伍云姬( 1 9 9 8 ) 主编的湖南方言介词对湘方言内部十六个主 要方言点的介词作了比较全面的描写,为湘方言的专题语法研究开了先河。其中 收录了崔振华先生的一篇论文,崔先生对益阳方言介词作了一定的描写。但由于 这本书出版得比较早,崔先生文中的许多描写还比较简略,缺乏横向和纵向的系 统比较,尤其是其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因此益阳方言介词的研 究还有很大空间,本文力图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它方言的材料以及 汉语史的有关语料,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新的视角对益阳方言介词展开系统研究, 以期能更好地揭示益阳方言介词的语法特点。 1 3 价值和意义 ( 1 ) 南方方言中的介词“把”大多表示“给予 义。桥本万太郎( 1 9 7 8 ) 在 这方面举例较多。笔者也收集到了一些方言语料,如湖南湘乡话、汝城话、邵东 话、临武话、湖北黄冈话、孝感话、河南叶县话、江西武宁话、安山话、山西神 木话都存在这种情况。益阳方言的“把与之类似,“把( 得) 我 就是“给我 之意。一些研究湘方言的学者如崔振华、伍云姬在提到益阳方言的“把 和“把 得 时,认为它们既能充当“处置 标记,又能充当“被动 标记。这种情况在 业已发表的方言调查报告和方言语法专著中也屡见不鲜,如詹伯慧( 1 9 8 1 ) 在浠 水方言纪要“一文提到鄂东浠水方言( 属于湖北黄冈市) “把”字身兼“把籼被 两职,结果使句子的意思模棱两可,混淆被动和主动的界限这只能通过具体的 语言环境来进行判断了。另外,位于兰银官话与西南官话过渡地带的白龙江上游 迭部地区也与此类似。( 它的语序受藏语的影响,为宾一动结构) “他我阿打了 可以理解为“他把我打了 ,也可以理解为“他被我打了。早期的学者如赵元任 先生( 1 9 7 8 - 1 6 9 ) 还提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给 既能表处置又能表被动这种 情况,他用动作的朝向来解释这种现象,当动作的方向朝里时,介词表示被动, 动作朝外时表示处置。朱德熙先生( 1 9 8 2 :1 7 9 ) 是这么解释的:“给”的作用是引 出与事,“把 的作用也是引出受事,有时候我们可以把受事当作与事来看待。 并举了例如“警察给他抓走了“小偷儿给他捆起来了 可以有两种理解,既可 理解为“处置句”又可以理解为“被动句。然而对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给 表“处置 和“被动的情形,绝大多数学者是持反对意见的。抛开现代汉语中 的“给字不讲,方言中“把 同时表“处置 和“被动 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 是同一个介词具有两种相反的语法功能,还是不同的介词由于语音合流而导致字 形混同了呢? 本文力图从汉语史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剖析。 ( 2 ) 益阳方言的介词缺乏全面系统的描写和整理,益阳方言究竟有多少介 词? 与普通话介词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对应规律? 这都还没有人完整描写过,从 q 转引汪化云鄂东方言研究 ,巴蜀书社,2 0 0 4 - - 2 2 2 页 2 现有的研究中还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对于一些业已作过的描写其中也不免有错 误和疏漏之处,益阳方言的被动标记“被”来源于普通话,它与普通话的介词“被 不仅语义上有差别,( 一般只表示不幸或不如意的事。) 而且也有句式上的差异。 如:“我被他骂咖一轮死的。( 我被他狠狠地骂了一次。) 这种句式不见于普通话。 崔振华( 1 9 9 8 ) 把类似于“骂咖一轮死的 分析为状语后置,并指出这种句式有三 个特点:一是动词必须带有表示动作完成的动态助词“咖一。二是数量短语不能 省略。三是动词必须表示动作行为。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骂咖一轮死的 句末的“的 字短语语义固然指向谓语,但不能由此就说是状语后置。如普通话 中有“吃食堂“吃大碗”这样的句子,“吃食堂可以理解为“在食堂中吃饭”, 但能不能因此就说“食堂 是作“吃”的状语呢? 显然不能。益阳方言中可以说 “我要吃多的,不要吃少的。 ( 我要吃多的那一份,不吃少的那一份) “你不要 吃独的,有家伙( 东西) 吃的时节要把一点把印侬吃。( 你不要独自一个人吃东西, 有东西吃时要分一点给我们吃。) 可见“的 字短语是名词性成分在句中是作为 宾语成分,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吃食堂 “吃大碗 。还有益阳方言中被动句的主 语比普通话要复杂得多,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与事,如“印侬着他吃咖一升米。 ( 他吃掉了我们一升米。) 也可以是工具、处所、材料、主事等。这些都是本文将 要详细描写的地方。益阳方言有一个词“哒”,它既可以作介词,又能作持续体 和完成体的标记,同时还能作语气词。对于它的来源,有几种说法,伍云姬认为 是来源于“解 而罗自群则认为来自于近代的“着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为合理 一些? 或者还有其它的来源? 本文将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 3 ) 在益阳方言中一些学者作过的研究中亦有值得可疑的地方。如益阳方言 的被动标记有“被 、“把( 得) 一、“送( 得) 、“投 这四个。崔振华( 1 9 9 8 ) 认 为益阳方言中表被动的介词“投 来源于表示“按、压”义的动词“投 。这个 字的本字是否为“援笔者表示怀疑。在近代汉语语料方面,笔者在检索各个历 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后仅在从中找到2 3 个关于“援用例,其中还有四 个例子是重复出现的,显然缺少虚化所需要的频率基础。沈家煊先生( 2 0 0 5 ) 说: “实词的使用频率越高,越是容易虚化,虚化的程度又提高了使用频率,以分布 来讲,虚化的程度越高,分布的范围就越广。一虽然高频不是虚化的唯一原因, 但却是虚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按 除了缺乏必要的频率基础外,也没有出现在 3 可以诱发动词虚化的句法环境中。很难想象,一个在近代汉语口语里极少使用的 动词在一个方言里会一下子语法化为表被动的重要介词。 1 4 其它 1 4 1 资料收集 益阳方言的资料由笔者亲自去进行田野调查。笔者在益阳土生土长,益阳方 言为笔者的母语。中师毕业后,笔者一直在益阳从事教学工作,没有离开过家乡, 对于家乡话是比较熟悉的。笔者曾利用寒暑假到几个有代表性的方言点作过专项 语法调查,并记录了大量的日常谈话。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还一直和发音合作人 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用例句都经过仔细核对。其它方言的资料均通过图书馆和 期刊网站获取。 1 4 2 写作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比较法。作为语法调查,同样的材料,有时可能会得出迥 然不同的结论。有的学者比较重视语言的横向比较,但缺乏纵向的视野。有的过 分关注历史文献资料,而忽视活的语言的证据。这两种作法都不太可取。本文力 图在写作过程中将方言的调查与历史文献资料紧密结合起来,以期能得出相对客 观的结论。 1 4 3 符号说明 文中“ 为两可符号,表示前后两项在用法上没有差异,可以并存或相互 替换。 “口一是有音无字现象的代用符号。 4 第二章益阳方言的介词 2 1 普通话中的介词 一般来说,方言的研究总是以普通话作为参照对象的,那么普通话究竟有多 少个介词? 这个问题是不大容易回答的。现在通行的教学参考书、工具书、虚词 词典收词也各不相同,这是可以理解的。介词本身一直和动词纠缠不清,与连词、 助词也有纠葛,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介词与动词、连词、助词划分得清清楚 楚。收词的差异反应了对介词的定义、划分标准的差异。汉语中的介词都来源于 动词。如果将介词与动词看作一个“连续统 的话,典型的介词和典型的动词则 分别处于“连续统”的两端。然而有许多词处于中间过渡状态,很难说它就是动 词或介词,如下面例子中的“到 。“她明天到北京开会 。“遇上问题要多到群 众中去讨答案。( 马真2 0 0 4 ) 然而介词毕竟是一个封闭的词类,从理论上说是可以列举完的。虽然列举的 范围见仁见智,但差异也不至于过大。张小克( 2 0 0 2 ) 统计了六部现行的工具书 与虚词词典: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本) 、胡明扬主编的词类 问题考察、北京大学1 9 5 5 ,1 9 5 7 级语言班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侯学超 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武克忠主编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张斌主 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从上述六本书中,他总共找到了1 5 1 个被认为是介 词的词。笔者在张先生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加入了周一民北京口语语 法词法卷、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留同存异之后得到了1 6 8 个词,虽不能说是最全,但作为方 言语法调查的参照应是没有多大问题了。这1 6 8 个词只能作为样本,还需要对它 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这又牵涉到了介词划分的标准问题。划分词类有的先生主张 功能的标准,如张斌( 2 0 0 5 ) 提到“不能单纯依据意义划分词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天然的性别是词类的依据,语法的性别却另有标准,总之,依据不等于标准,名 词、动词、形容词等等都有事理的基础,分类的标准是功能。 有的先生则主张 从形式上区分。然而笔者认为单纯从形式或功能上划分出来的词类未见得真能让 人信服,我们先回顾一下其他学者是怎么看待介词的划分标准的。 朱德熙( 2 0 0 3 ) 指出:纯粹的介词只能用在连谓结构里,不能单独作谓语。这 5 样的介词数量极其有限只限于“被、把、对于、关于 等几个。“在兼属动词的 介词里,作为动词,有的可以重叠,可以带了、着、过等后缀。可是作为介 词在句子里出现的时候就不能重叠,不能带了、着、过一。不过朱先生的划 分也太过于绝对化了。例如赵元任( 2 0 0 5 ) 就认为介词能够带“着、了、过 。带 与不带只是一个程度问题,并举了这样的例证:。风向标的箭头正朝着南呢? “风向标的箭头已朝了南。m 大门以前朝过南,后来改朝了北。赵先生没有给“介 词 下定义,而只是从形式和功能的角度列举了介词的一些特点和介宾短语的主 要功能如:1 、缺少态的变化。即介词一般没有尝试的重叠,不能带表示开始的 起来,不能带表示不定过去的“过,很少带完成态的“了一,少数带进行态的 “着 。2 、介词一般不作谓语中心。3 、介词宾语不能省略,等等。赵先生的研 究可以说是非常深入了。金昌吉( 1 9 9 6 ) 应该说是把“介词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 的高度。他提出了介词的五项核心功能,并区分了介词的核心功能与一般功能: 介词是定位附着词,它主要附于名词、代词以及名词性词语之前。表示这些词语 与句中其他成分的时间、关涉等关系。介词不能单独使用。介词短语不能单独作 谓语。介词所附着的词语绝对不能外移或省略。介词后面绝对不能允许再出现另 一个介词短语。( 转引自陈昌来2 0 0 2 ) 。然而这也很难说是完美无缺,要为动词 和介词的区分找一个令人满意的便于操作和的说明和标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深 入研究,这也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因此本文只有前人论述的基础上,综述各家, 从形式和功能方面列出一个相对可操作的区分依据。以便对上述的介词进行进一 步的筛选。 1 、动词能带“着 、“了、“过,能重叠,能带表开始的“起来;介词一 般很少带“着、了、过 不能重叠,不能带表开始的“起来 。 2 、动词能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可以带补语;介词不能,介词短语可以 作主语。 3 、介词在遑动式里作v 1 修饰v 2 ,动词的宾语可以省略,而介词的宾语不 能省略。 4 、动词可以构成联合结构,可以带补语,介词不能构成联合结构,介宾短 语做补语限于“到、在、给。 据此我们可以把上述个别词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普通话介词的一个大致的列 6 举了。 近代汉语遗留语( 6 个) :即、如、逐、俟、上、下。只用于书面语( 1 3 个) 本、并、除却、待到、赶到、及、及至、较、较之、令、亏、同着、一 任。方言词( 1 0 个) 帮、奔、奔着、从打、从解、从起、较比、解、起、自 打。归为动词的( 5 个) 捱、冒、冒着、逐、合。 据此我们可以按音序给普通话的介词做一个大致的归类,排列如下: 挨、挨着、按、按着、按照 把、被、本着、比、比较、奔、奔着、本、并、帮、 朝、朝着、趁、趁着、冲、冲着、除、除之外、除以外、除开、除 去、除掉、除却、除了、从、从打、从起、乘、乘着、 当、当着、到、等、等到、对、对于、代、打、打从、对着、待、到、 给、跟、根据、关于、归、管、赶 和、 基于、鉴于、将、叫、借、借着、尽、尽着、经、经过、就、就着、据、 距离、距、即、教、及、及至、较、较之 靠、亏、 离、遵、连同、临、论、令、连带、 拿、 凭、凭着、齐、 起、 让、任、任着、任凭、如、 顺、顺着、随、随着、使、使得、上、俟、 替、通过、同、听、听任、同着、 往、为、为了、为着、问、握、望、围绕、 限于、向、向着、循着、沿、沿着、循、像、 依、依着、依据、依仗、依仗着、仿照、以、因、因为、用、由、由于、 于、与、一任、犹如、 在、仗着、照、照着、针对、针对着、正当、直到、至、至于、自、 自从、遵照、作为、自打、作为。 7 2 2 益阳方言的介词: 依据普通话介词表,经过实地田野调查,归纳整理出益阳方言的介词。益阳 方言共有7 8 个介词,参照太田辰夫关于介词的详细分类,将它们分为二十一类, 具体如下: 1 、引入时间:从、自从、当、当时节、当哒、到、等、赶、赶哒、隔、 在。 2 、引入处所:靠、靠哒、对、在、从、由。 3 、引入方向:对、对哒、向、往、照。 4 、引入经由:在、从、经、骋哒、顺哒、沿、沿哒、由、照、照哒。 5 、引入终点:到、在、哒、得。 6 、引入距离:隔、离。 7 、引入处置:把。、捉。 8 、引入施事:投、着、被、送、送得、把:、把得。 9 、引入依据:按、照、照哒、从、根据、据、靠、靠哒、凭、借、顺哒、 依、借哒、依哒、由。 1 0 、引入工具材料:把、靠、靠哒、拿、用、搞。过 1 1 、引入方式:通过、用、由。 1 2 、引入条件:趁、趁哒、就、就哒、经、冒、冒哒。 1 3 、引入原因:为、为哒、为得、因为。 1 4 、引入目的:为、为哒、为得。 1 5 、引入共同:和、同、跟、搭。 1 6 、引入比较:比、比起。 1 7 、引入排除:除哒、除咖、除。 1 8 、引入代替:搭、替。 1 9 、强调:迪。 2 0 、引入对象:拿、对、替、代、当、当哒、搭、对、对哒、问。 2 1 、引入方面:讲、照哒、照、至于。 8 2 3 益阳方言介词与普通话介词的比较及其特点: 2 3 1 益阳方言介词与普通话介词的比较 益阳方言的介词与普通话的介词比较,不及它的五分之三,相对两者的数目 来讲,似乎悬殊较大,仔细比较起来似乎又没有这样大。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下面 的分类来说明。 一、益阳方言和普通话都共有的介词( 4 0 个) 按、比、从、趁、除、当、到、等、代、赶、隔、离、跟、根据、经、 据、借、就、边、拿、凭、沿、以、通过、同、替、往、为、向、由、依、 用、因为、自从、照、至于、和、靠、尽、问。 二:益阳方言所独有的介词( 1 6 个) : 把:、把得、比起、骋哒、授、着、搭、哒、讲、送、送得、为得、捉、 搞、过、找。 三:益阳方言和普通话中存在对应关系的介词( 1 5 ) : 趁哒、除哒、冒哒、为哒、就哒、当哒、赶哒、借哒、就哒、顺哒、沿 哒、靠哒、凭哒、除咖、当时节。 四:益阳方言与普通话中形式相同,但存在着用法上的差异( 7 ) 把。、被、对、对哒、得、在、听。 2 3 2 益阳方言介词的几个特点: 益阳话介词与其它方言介词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在许多情况下,句子一般不 用介词表达,以不用介词为常如处所短语和时间短语置于句子前单独使用,即 时间和处所等背景成分充当话题,形成一种话题句,就不需要使用介词 今朝子我要到兰溪去。我要在今天去兰溪 学校里明日子要放两场电影。明天在学校里要放映两场电影。 如果这两个句子在前头加上“在反而显得不自然。益阳话也有自己一些比 较明显的特点: 1 、介词的附着性强,在语音上遑读与分读有比较确定的规则,如果介词位 于动词后一般要与之逵读( 表示分读) 如: 9 坐得i 凳高处。坐在凳子上 坐在j 凳高处。坐在凳子上 如果语法结构上没有直接关系的成分可不逵读如: 爹爹i 在i 禾场i 哦里i 晒谷。爷爷在晒谷坪那里晒谷。 但代词或常用的副词常与后面的介词连读。 你【寻我i 的时节,我i 正好在l 树脚下i 看书。你找我的时候,我正好在树下看书。 2 、介词一般和后面的介词宾语分读,如以上各例,但如果以不重读的人称 代词作为介词宾语,则要和介词迪读。 我i 留把他l 一笔钱。我留给他一笔钱。 他l 昨日子i 搭我l 借点子i 钱。他昨天向我借一点钱 3 、益阳方言的介词还能带助词“哒 。普通话中以“x 着 形式的双音节介 词在益阳方言中相应地变成了“x 哒 形式的双音节介词,只有个别例外,如“向 着 在益阳方言中相应的形式是“向哒 。但这个词不是作为介词而是作为副词 出现的。 4 、表时间、地点的介词短语中的名词在多数情况下要带方位词语,有时名 词可以省略,但方位词语却不能省。 5 介词短语后面能有停顿,有时能插入表停顿的语气词“啊 。 今朝子比昨日子啊哦要热得多。今天比昨天热多了 2 4 一些比较重要的益阳方言介词 l 比 b i l l 比起 b i l l 】 t a i l l 一、比 作为介词主要是引入比较的对象,例如: 他比我细些。他的年纪比我的小 咯只鱼唧比哦只要长些。这只鱼比那只要长一些。 咯只妹唧比原先子要乖咖蛮多。这个女孩子比原来漂亮多了 他哦口水比村长还强些。他的口才比村长的还好。 他侬爹爹比起汤老倌来要英雄得多。他爷爷的身体比起老汤来要硬朗得多 咯回子唧,啊日子一天比一天长咖哒。现在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了 1 0 二、为了协调音节,“比 字的后面一般可以跟助词“起,意思不变。上面 例子中的“比 都可以自由换成“比起 。 益阳方言的“比 字句不是很发达,在许多( 普) 用比较的句式中,益阳方 言根本不用。最后一例常说成“咯回子唧,啊日子一天天长咖哒。 现在白天的时间 一天天长起来了 又如普通话中“大儿子比, j 、j l 子聪明一些。 这句话在益阳方言中可以有三 种表达方式a :大伢唧发数些。b :小伢唧有得大伢唧发数。c :大伢唧比小伢唧发 数一点。这三种说法在益阳方言中都能说,但前面两种表达方式比第三种要常用 一些,也要自然一些。 2 骋哒 t s “o n 4 1 t a “骋哒一介绍出动作经过的路线,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沿着、顺着。 你骋哒咯条路笔直对头前走,不调转脑壳,就到得学校。你沿着这条路一直 往前走,不掉头,就到了学校 到兰溪去,你骋哒河边头走是的。到兰溪去,你沿着河边往前走就可以了 你骋哒咯条路去,头前就是公社。你顺着这条路直,前面就是乡政府 我骋哒哦条河划咖大半天的船,才到得凤凰湖。我的船顺着那条河划了大半天, 才到凤凰湖。 “骋哒与“沿着 有几点差异: a 、“沿着 的宾语可以是抽象意义的名词,如沿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 不断前进。此处就不能用“骋着 替换,因为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条具体有形的 路线,而是通过比喻表达出来的一种抽象意义,故不能用“骋哒 来替换。 b 、“沿着 可以兼表“经过 时遵循的方向。“骋哒不能表示方向。 c 、“骋哒 是一个双音节介词,结合紧密,去掉“哒 就不再是介词,而“沿 着 去掉“着 之后仍然还是介词,而且意义和用法与原来大致相同。 3 问 u o n l l “问 原是动词( 例略) ,作为介词主要是引出源点或来源,即通过某种方 式或手段从此人处获得东西,“问 对后面所修饰的动词有限制,一般只能是借、 要等少数几个取得义动词 。 你问南妈唧去借几斤米来。你向南妈借几斤米来 问他要双筷子。向他要一双筷子 问你侬翁妈去要一碗坛子菜去。去向你奶奶要一碗坛子菜 “问 与“向 在引进言谈对象时是相通的,最早用例见于唐五代唐代。以 下是冯春田( 1 9 9 1 ) 所举的例句。 为问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书。( 李益:送贾校忆东归寄振上人, 全唐诗,3 2 1 9 ) 所谓信者,真见得这道理是我底,不是问人假借将来。( 朱子语类,7 1 3 ) 4 在 t a i 儿 1 a i l l 】 益阳方言的“在 与普通话中的“在刀有三个主要的区别: 1 、普通话中的“在一可以作为动词、介词、副词。益阳方言中的。在 没 有副词的功能,在益阳方言中“水在流 就不能说,可以说“水在哦里流尽管 “哦里一( 这里) 的意义已经很虚了,但并能省略。作动词与普通话无异。 2 、“在 在益阳方言中有两读,这与“在在句中的位置和词性无关,由“在 的宾语来决定,如果“在 的宾语为双音节或多音节,读 t a i l l 或 1 a i l l 皆可, 但以读 t a i l l 为常如: 他两个崽都在学校里教书。他两个儿子都在学校里教书 他寻哒一只好路,在乡政府哦里煮饭。他找了一个好差使,在乡政府那里当厨师 如果“在 后没有宾语或宾语为单音节时就只能读 1 a i l l ,如: 他侬爹爹、翁妈都还在,只是他侬娘老子不在哒。他的爷爷、奶奶都还在世, 但是他的妈妈却去世了 他今朝子还在,有回去。他今天还在这里,没有回去 “在 ,蟹开一、哈韵、从母上声,在益阳方言中有一部分从母字读 1 , 1 a i l l 是符合语音演变的规律的, t a i l l 这个读法来历不明。 1 2 3 、“在 还能引出动作行为的起点或经过的场所。 你在何至个屋里来哕? 我在你侬翁妈屋里来。你从谁的家里来? 我从你奶奶家 里来。 我今朝子刚在兰溪回来。我今天刚从兰溪回来。 你今朝子在兰溪过身啵? 你今天从兰溪经过吗? “在的这一种用法在近代汉语有其例,据马贝加( 2 0 0 2 ) “在一表示起点, 明代见到用例: 钱已道:“好自在话,我特在井里救你出来,是我的人了,我怎肯送你 家去! ( 二刻拍案惊奇卷2 0 ,5 3 7 ) 因为我在家中来,中途不见了,庵主必到我家里要人。( 拍案惊奇卷3 4 , 6 2 9 ) 5 对 t e i 秘 t i l 3 一、对待,涉及( 某方面) 引出发表意见的对象或问题。读 t e i 轴 ,此处用 法和普通话的相同。 老师对他教育咖一轮。老师对他进行了一次教育。 爹爹对于咯只路气得要死。爷爷对于这件事情非常生气。 他对咯只路迪问都有问。他对这件事情逗问都没有问 吃烟咯对身体逵不好。抽烟对身体不好 对他的大人子,他硬是分得别个有得讲的。对于他的父母,他的做法让别人无可 挑剔 对于咯只路,你看何至个错咖哒? 对于这件事情,你认为是哪一个错了? 二、“对 可以表示动作行为方向,相当于“向“冲“朝 。读音为 t i l 3 。 这一种用法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 你今朝子是对哒我来的。你今天是冲着我来的。 咯只贼牯子对哒哦边跑的。这个小偷是朝着那边逃跑的 你对咯边看,好多人哕! 你朝这边看,好多人啊! “对 也可以表示“静态 的方向,例如: 门对南边开哒。门朝南面开着。 他对马路边衙哒。他向马路那边站着。 6 讲 k 丘n “讲表示根据某个方面来谈,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论。 讲年纪,他有三十几哒。说到年龄,他有三十几了 讲钱,他不比别个少,讲相貌子也不比何至个索。说到钱,他不比别人少多少 说到长相,他也不比别人差到哪儿去 讲做事,有得几个有他咯勤快的。说到劳动,没有几个人比他更勤快 7 除咖 t g y 培 k a 5 5 除哒 t g y 培 t a 一、表示排除特殊的情形,强调其它都是一致的。 除咖阳阳,大家都来哒。除了阳阳没来之外,其他人都来了 二、表示排除已知的情形,补充其他的情况,常与“还 “也 连用。 学校里打篮球厉害的,除咖他还有好几个。学校里打篮球技术好的人,除了他还 有好几个人 他除咖数学考得不好外,其他哦几门都上哒九十几分。他除了数学考得不理 想之外,其他的几门功课都在九十分以上 除咖李老师,王老师和张老师都要退休哒。除了李老师外,王老师和张张老师都 快要退休了。 三、与“就是 连用,表示二者必居其一。 咯几天,除咖刮风就是落雨。这几天除了下刮风就是下雨。 他咯几天除咖吃饭就是阳。他这几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 以上各句中的“除咖 都可以换成“除哒 ,意思没有区别。 8 搞 k a u 4 1 1 4 “搞 在益阳方言中兼作动词与介词。“搞+ 名词组成的介宾短语修饰动 词,可以引入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手段或方式。“搞的宾语与动词存在 以下三种关系。 一、名词为动作的工具,例如: 搞高压锅煮饭吃好吃些。用高压锅煮饭,煮出的饭好吃一些 搞海碗吃也要得。用大碗吃饭也可以。 二、名词为动作的手段或方式:例如 : 你莫搞些大道理来吓我。你不要用一些大道理来吓我。 咯只条幅搞大字写。这个标语用大字写 三、名词为动作行为的材料,例如; 搞块红布来做只袋公。拿一块红布来做一只袋子 搞块砖来垫得咯啊水巴里。拿一块砖头垫在这个水坑里。 9 拿 1 a 驺 过 k u ” “拿作介词有两个功能: 一、拿表示对待、处置,一般和“当 连用,例如: 他拿他崽硬是有办法。他对他的儿子无计可施 你莫拿哒我的家伙不当数。你不要把我的东西不爱惜 咯只大宝拿哒他侬堂客不当人搞。大宝这个人把他的妻子不当人看待 二、充当工具介词例如: 你拿只桶捉哒咯些鱼唧装一家伙。你拿一只桶来,把这些鱼用桶装了 我要拿只大篮子才能捉哒咯些菜一回搞起回去。我要拿一只大点的篮子才能够 把这些疏菜一起带回去 “过 主要是作为工具介词,相当于“用 ,如: 他吃饭筷子都不要,干脆过手抓。他吃饭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着吃 咯样多谷,干脆过车子拖是的。这么多稻谷,干脆用车子运回去 咯啊塘里的鱼要过啊大网来拖。这个池塘里的鱼要用大网来围捕。 在益阳方言中工具介词有“把、过、拿 ,但这三个工具介词有明显的区别, 1 5 “过 强调的是一种不循常规、不按常理的做法,而“拿”则与之相对。而“把 字充当工具介词的场合极其有有限,只是近代白话的一种遗留。 你要吃饭,拿一只大碗来装。你要吃饭,就拿一只大碗来盛饭。 你要吃饭,过大碗装算哒。你要吃饭,干脆用大碗盛好了 把根根子撑哒门拿一根根子挡着门 用“拿表明这是一种经常、一贯的做法,并不出格。用“过”则表明这不 是通常的做法,可能是吃饭的人吃的多,主人替吃饭人考虑怕他用小碗嫌麻烦, 或者是主人家里没有小碗了,只好委屈吃饭的人了。或是平时主人家根本不用大 碗吃饭,反正是不循常规或常理的做法。“把 作为工具介词的用法则只是近代 汉语用法在方言里的一种残留现象,实际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上述用“拿 “过 的地方就不能用“把 字来替代。而所有“把 字几乎无一例外可以用“拿 字 来替代。 1 0 得 t a 4 5 n 一、“得 一般用于“v + 得+ l 格式中,l 为处所词或时间词,当v 为静态 动词时,“得 相当于“在,表示人或事物所处的位置, 阳阳坐得屋里哭脸。阳阳坐在家里哭。 袋公挂得墙高处。袋子挂在墙上 他坐得门槛高处吃饭。他坐在门槛上吃饭 书搭我放得桌子高处。书给我放在桌子上 当v 为动态动词时,“得 表示动作到达的时间或处所,相当于“到 如: 他一黑雾天光就跑得街上去哒。他一大早就跑到城市里去了 咯几只鬼在咯里一直吵得断黑。这几个人在这里一直吵到天黑 崔振华( 1 9 9 8 1 3 8 页) 认为“得和“哒 是“在 “到 的弱化。持这种观 点的还有冯春田冯春田( 2 0 0 0 ) 指出“得”或“的 又有介词的用法,这大概是 “到 的语音变式。 就把那心都使得这上头去了。不问道理合与不合,只拣他爱的便做。( 鲁 吴福祥先生认为这里的。得”不是介词,极有可能是体助词的一种延伸用法先生的看法值得认真考虑 在这里暂存疑,留待以后再做探讨! 1 6 斋遗书,1 2 页) 你带几个伴当来,明日带得里头来,见了去。( 遇恩录,2 3 4 页) 冯先生所指的“得 的介词用法就是“得 充当动词的补语,后面接处所宾 语,和益阳方言中“得 的用法一样。不过冯先生认为这是“到 的语音变式, 笔者不太赞成,“得不在可能是“在 或“到的弱化。吴福祥先生( 2 0 0 2 ) 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状态补语标记“得 最早见于唐代: 二将当时夜半越对,唬得皇帝洽背汗流。( 敦煌变文集,3 6 页) “得 本为“获得义动词,汉魏六朝时期,在非“得义动词之后虚化为 表示动作已实现( 完成) 并有结果的动相补语: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史记项羽本纪) 。 入唐以后,用作动相补语的“得”继续虚化,一是在动态动词后变成完成体 助词:我令之罘归,失得柏与马。( 韩愈:招杨之罘,全唐诗,3 8 0 8 页) : 二是在静态动词之后演化为持续体标记: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白居易:九日寄行简,全唐诗, 4 8 5 5 页) 。 唐代,“得又由完成体助词演化成补语标记: 驱禽养得熟,和叶摘来新。( 白居易:与沈杨二舍人阖老同食敕赐樱桃 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韵,全唐诗,4 9 4 3 页) 并概括出“得”的语法化历程: 。获得义动词 动相补语完成体助词 补语标记 持续体标记 唐代以后,“得 同时具有完成体助词、持续体标记、补语标记三种用法的 状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明清时期仍有用例。现代一些方言里仍保留着 “得的三种用法。益阳方言中“得”的这种用法应该是继承了近代白话的用法。 “得 由动相补语到处所补语是功能的一种扩展和延伸。 1 1 为得 u e i l l 儿t 9 为哒 u e i l l t a “为得 表示目的或原因,相当于“为了、为着、因为 。由“为得 组成 1 7 的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主语,它的宾语可以是名词性或谓词性成分,也可以 是小句。 为得崽女读书,他日日夜夜在外头做工夫。为了子女读书,他在外头没日没夜地 干活。 为得看电视咯只路,他着他侬娘老子打咖一餐。因为看电视的事情,他被他妈 妈打了一回。 为得打群架咯只路,他着学校开除哒。因为打群架这件事,他被学校开除了 以上各句中的“为得”都可以换成“为哒”,二都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 1 2 搭 t a 4 5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