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酸败以及现有油脂的检验方法的综述.doc_第1页
油脂酸败以及现有油脂的检验方法的综述.doc_第2页
油脂酸败以及现有油脂的检验方法的综述.doc_第3页
油脂酸败以及现有油脂的检验方法的综述.doc_第4页
油脂酸败以及现有油脂的检验方法的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脂酸败以及现有油脂的检验方法的综述1.概述1.1油脂酸败的定义油脂久置或者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炸,经生物、酶、空气中的氧的作用,而发生变色、气味改变等变化,使得油脂发生聚合或者裂解,甚至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蛤败味的过程。酸败不仅可导致油脂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而且也可以使其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1.2酸败方式的分类11.2.1自动氧化型主要在脂肪碳链中的不饱和键上进行,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部分受到空气中氧的作用,氧化成过氧化物,后者继续分解或进一步氧化,产生有臭味的低级醛或羧酸。过氧化氢再氧化其它脂肪分子,形成连锁反应。过氧化氢氧化油脂后,并不含有令人厌恶的酸败臭味。但很不稳定,随时可分解为短链的醛及酸,如甲酸,乙酸,丙酸及异戊酸;甲醛,乙醛及高级的醛,它们之中的一些具有强烈的令人厌恶的臭味。其微量存在亦可被感官测定出。食用油脂自动氧化的影响因素:A)参与反应的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链及在双键邻近有亲水过氧化物形成。B)自身氧化的速率首先由脂肪酸的未饱和程度决定。C)所有脂肪的氧化速率均受外部因素影响。所谓氧化强化剂(原氧化剂):一种可以促进自身氧化的物质(其包含微量金属元素,铜,铁,钴及生物催化剂及各种形式的光辐射特别是紫外线及短波可见光线)可加速反应速率。反之,有些抗氧化物质(如:一定的多酚化合物)的存在(即便是很小的含量)将降低氧化反应的速率。D)高温加速氧化E)除过氧化物(其构成主要的油脂氧化因素)外,一定的二级产物独立地与过氧化物并存。F)油脂氧化产生的令人厌恶的臭味与亲水过氧化物的程度无关,而与二级反应产物及打断过氧化物产生的降解物质有关。1.2.2(酮基型)氧化这类氧化通常作用C5C14的直链饱和脂肪酸,主要原因是由于微生物或酶的作用引起的。油脂先水解为脂肪酸,脂肪酸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下发生p氧化,即羧酸中的p碳原子被氧化为羰基,生成-酮酸,后者进一步分解则生成含碳较少的酮或羧酸。此酮酸经脱羰酶作用失去C02而成为烷基甲基甲酮,该反应会产生脂质腥味。如果椰子油因氧化而变质,会产生肥皂味。此种类型的酸败大都由霉菌产生的,如黑曲菌和青霉菌的感染就易产生。1.2.3油脂水解 在合适的条件下,油脂经历水解变化,主要被油脂水解酶作用,例如脂肪酶。该作用导致自由脂肪酸形成,双及单甘酯及甘油脂形成。只有当油脂中的脂肪酸的碳氢链低于14个碳原子时被水解,令人厌恶的臭味才会产生。这样的油脂(如黄油)水解酸败较容易,因为其易释放出上述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己酸及癸酸,这些物质非常易于产生令人厌烦的味道。植物油主要含有有限的未饱和的C16及C18,在自由脂肪酸被水解1%3%时不易产生不好味道,除非被氧化。 总之,油脂氧化酸败主要受到温度、光线、空气、水分、微量元素催化及微生物的影响,在储藏的过程中应尽量注意避免以上因素,提高油脂的储藏品质。衡量油脂品质好坏的指标主要包括水分、杂质、酸值和过氧化值等,这些指标数值的增大说明油脂品质下降,因此,储藏过程中应当定期检测以上指标,以便于及时监控油。1.3酸败的特性 (1)植物油脂的酸败慢于动物油脂一般来说,动物性油脂含有多量的饱和脂肪酸,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而植物油含有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发生氧化。但是植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卵磷脂和维生素E,这些物质对于油脂的保存具有一定的意义,所以植物油的酸败过程慢于动物油。 (2)饱和油脂的酸败慢于不饱和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不饱和键,导致不饱和脂肪酸的稳定性比较差,更加容易发生氧化酸败,形成氧化物、过氧化物。 (3)常温与煎炸的差别油脂酸败的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升高则油脂的酸败速度加快。温度每升高10,酸败速度一般会加快1倍。同时,常温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无论从量上还是从毒性上都要低于煎炸条件。 (4)光和射线 光会促进游离基的产生,氢过氧化物的分解,(、射线)辐射油脂时,会促使游离基的产生,使得氧化速度加快。所以油脂宜避光保存。 (5)金属离子 重金属离子是植物油脂发生氧化酸败的催化剂,金属离子既可以加速氢过氧化物的分解,还会促进氧活化成单重态氧和自由基,金属离子的作用速度大小为:Pb2+Cu2+Sn2+Zn2+Fe2+Al3+。 (6)空气 油脂的自动氧化是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在氧气分压低的时候,氧化速度随氧气分压的加大而加快;在氧气分压较高的时候,氧化速度则与氧气分压无关。所以油脂应该密封保存。另外,氧化速度还与油脂的比表面有关,比表面积越大,油脂越容易发生氧化。 (7)贮藏时间 随着贮藏时间的加长,油脂逐渐发生氧化,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会加速氧化酸败的进行,所以贮藏时间越长,油脂的氧化速度越大。1.4酸败油脂的危害 (1)感官发生改变 油脂水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可产生强烈的不愉快气味,如:蛤败味、辛辣味、肥皂样和刺鼻气味等,以致影响食品的感官质量。 (2)引起急性中毒一般急性毒性症状为呕吐、腹泻、腹痛等。引起中毒的物质因油脂的种类、加热方式、酸败过程或食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等情况不同,有毒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也不一样。新鲜油脂在长时间、高温加热时,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经高温脱水生成丙烯醛可引起轻度中毒现象。同时,酸败产生的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氢过氧化物直接作用于消化道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 (3)导致慢性中毒 此外,脂肪酸包括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还能发生聚合作用,其聚合物的毒性较强,引起慢性中毒,可使动物生长停滞,肝脏肿大,肝功能受损,有的还有致癌作用。 (4)破坏营养成分已经酸败了的油脂会破坏食品中的维生素;降低蛋白质中的有效赖氨酸含量;酸败产生的二羰基化合物还能在蛋白质肽链之间发生交联作用阻碍消化道酶的消化作用,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油脂经高温氧化产生的聚合物也具有妨碍营养素消化和吸收的作用,使食品营养价值下降。可以使得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比如:不饱和脂肪酸、VE。1.5酸败产生的物质1.5.1分解产物 (1)酸败水解导致脂肪酸链断裂,形成双及单甘酯及甘油脂。(2)不饱和碳链氧化,双键部分受到空气中氧的作用,氧化成过氧化物,后者继续分解或进一步氧化,可产生短链的醛及酸,如甲酸,乙酸,丙酸及异戊酸;甲醛,乙醛及高级的醛,它们之中的一些具有强烈的令人厌恶的臭味。其微量存在亦可被感官测定出。(3)水解后的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即羧酸中的碳原子被氧化为羰基,生成-酮酸,后者进一步分解则生成含碳较少的酮或羧酸。1.5.2聚合产物 油脂在加工、煎炸或储藏过程中甘油三酯氧化形成带有一个或多个含氧基团的甘油三酯单体(oxidizedtriglycerides,ox-TG)。食用植物油中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是以氧化甘油三酯二聚体和寡聚体为主混合物,可分为极性聚合物和非极性聚合物。极性甘油三酯聚合物是由氧化甘油三酯单体通过C-C、C-O、O-O等共价键相互聚合而成,称为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TGP),其主要包括氧化甘油三酯二聚物(oxidizedtriglyceridesdimmer,TGD)和氧化甘油三酯寡聚物(TGO),其分子量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单体2倍至数倍不等。非极性甘油三酯聚合物,是TG单体在无氧受热条件下仅通过C-C键相互聚合而成。2. 我国现行对油脂的10种检测2.1油脂的水分以及挥发物的测定22.1.1仪器与用具:电热恒温烘箱、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天平:感量0.0001克、称量皿(烧杯100ml)2.1.2试验方法 (1)把洗净的称量皿(或烧杯)于1032烘箱内烘干1.5小时。 (2)取出后放于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称量W1。 (3)再把称量皿放于烘箱内烘20分钟。 (4)取出后放于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称量。 (5)如两次称量绝对误差不超过0.0004克,即表示器皿已恒重。 (6)称量混匀试样约10克(W,准确至0.0001克),105烘箱内烘90分钟。 (7)取出后于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称重W2。 (8)再烘20分钟,直至前后两次重量误差不超过0.0004克为止。如后一次重量大于前一次重量,则取前一次重量W2。2.1.3结果计算: W1+W-W2水分及挥发物(%)=100% W式中:W1空杯重(克) W样品重(克) W2烘后样品加杯重(克) 双试验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0.04%,其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2.2油脂的酸价、酸度测定32.2.1定义 酸价又名酸值,是表示油脂等物质含酸量的一种形式,是中和1克油脂等物质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新鲜的或精制品中,酸价都较低,储藏或处理不当,酸价会增高因此酸价既是油脂的质量指标,也是其卫生指标。酸度:游离脂肪酸所占油脂的百分含量。油脂中脂肪酸的类型见表1油脂种类表示的脂肪酸名称摩尔质量,g/mol椰子油、棕榈仁油和月桂酸含量高的油类月桂油200其他油脂油酸282注:当结果写的是“酸度”而又无详细说明时,这个“酸度”通常是用油酸来表示。2.2.1指示剂滴定法 (1)一般情况 本方法更适用于颜色不很深的油脂。 (2)原理试样溶解在乙醚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然后用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滴定存在于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 (3)试样 本标准所列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乙醚(HG3-1002)与95%乙醇(GB679)溶剂按体积比1:1混合。使用前每100mL混合溶剂中,0.3mL指示剂(4.3.3)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4.3.2)准确中和。 氢氧化钾(GB2306)95%乙醇标准溶液,c(KOH)=0.1mol/L或必要时c(KOH)=0.5mol/L。使用前必须知道溶液的准确浓度,并应经校正,使用最少五天前配制的溶液。移清液于棕色玻璃瓶中贮存,用橡皮塞塞紧。溶液应为无色或浅黄色。 酚酞(GB10729)指示剂溶液:10g/L的95%乙醇溶液。 (4)仪器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锥形瓶:250mL。滴定管:10mL,最小刻度0.05mL。 (5)分析步骤 试样制备按GB/T15687进行。 试样根据预计的酸价,按表2取样表2试样取样表预计酸价试样量,g试样称量的准确值,g1200.0514100.024152.50.0115750.50.001750.10.0002准确称重后的试样放到250mL锥形瓶中(4.4.2)。 测定:将试样(4.5.2)加入50150mL预先中和过的乙醚-乙醇混合液(4.3.1)中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钾溶液(4.3.2)边摇动边滴定,直到指示剂显示终点(酚酞变为粉红色需最少维持10s不褪色)。注:如果滴定所需0.1mol/L氢氧化钾溶液体积超过10mL时,可用浓度为0.5mol/L氢氧化钾溶液。同一试样进行两次测定。(6)分析结果的表示 酸价 V*c*56.1酸价= - (1) m 式中: V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mil/L; M试样的质量,g; 56.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g/mil。酸度:酸度可从酸价的测定结果计算得到。 V*c*M 酸度(%)= (2) 10*m 式中: V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mil/L; M表示结果选用的酸的摩尔质量,gmol/L; m试样的质量,g; 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2.3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4 (1)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为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的进一步分解主要有1.烷氧游离基的生成,2.醛、酮、酸、醇的生成,3.丙二醛的生成。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2)试剂1、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必要时微热加速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现用现配。2、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3、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或3g无水硫代硫酸钠),溶于1000ml水中,缓缓煮沸10分钟,冷却。放置两周后过滤备用。4、1%淀粉指示剂:称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现用现配。 (3)测定步骤精确称取23g混匀的样品,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因为纯品对光敏感,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可加入0.6%1%的乙醇作稳定剂。能与乙醇、苯、乙醚、石油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油类等混溶),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1.00ml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塞好瓶塞,并轻轻振摇0.5min,然后在暗处放置5min,取出加75ml水,摇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同时作空白试验。 (4)测定结果的计算与分析:1、计算:X=(V-V0)N0.1269/m式中:X样品的过氧化值,%。V样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V0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麾尔浓度,mol/L。0.12691N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碘的克数。2、分析:油脂新鲜,其过氧化值不应大于0.15%。氧化物的毫摩尔数来表示。POV只是适用于油脂的氧化初始阶段。氢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主要有:烷氧游离基、醛、酮、酸、醇、丙二醛。2.4浸出植物油中溶剂残留含量检测方法52.4.1术语和定义溶剂残留含量: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的油脂加工过程中使用六号溶剂作为浸出溶剂生产的植物油中的六号溶剂残留含量。用每千克样品含六号溶剂残留的毫克数表示。2.4.2原理加入内标和试样的密封瓶在80下加热使密封瓶中气液相达到平衡。用气相色谱测定顶空部分的挥发烃含量。2.4.3试剂除非特别说明所使用试剂均为分析纯。(1)六号溶剂:成份与工业过程中使用的相类似。(2)六号溶剂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六号溶剂1.000g,用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并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的浓度为10mg/ml。(3)内标:正庚烷(色谱标准级)。(4)载气:氮气或氦气,要求完全干燥,含氧量少于10mg/kg。(5)辅助气:氢气(纯度99.9%,不含有机杂质)和干燥空气(不含有机杂质)。(6)空白植物油:新鲜压榨的没有被氧化的植物油,溶剂残留含量可以忽略或在室温下经超声波脱气的植物油。该植物油应该不含有有可能分解产生挥发性物质的过氧化物或其他成份,否则在实验中会与碳氢化合物发生混淆。2.4.4仪器实验室通用设备以及下列特殊设备:(1)密封瓶:容积20毫升。(2)密封垫和铝帽:由对脂肪和溶剂呈惰性的例如丁基橡胶或不含碳氢溶剂残留的红橡胶的材料制成,质量合格的产品在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膨胀。铝帽同密封瓶和压盖钳一起配套使用。(3)压盖钳:内径20mm。(4)注射器:普通型5l、10l、25l、50l、100l容积,气密型500l容积。(5)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配有积分仪或记录仪。色谱柱:a)玻璃填充柱:2米到4米长,内径大约3.2毫米,填充物为涂覆了10%(W/W担体)角鲨烷的粒度为150m到180m的酸洗硅烷化的硅藻土担体。b)毛细管柱:30米长,内径0.3mm,涂覆了层厚0.2m的甲基聚硅氧烷。其他非极性或弱极性柱也适用。气相色谱测定条件:进样口的温度为100,检测器的温度为150,柱温箱温度为50。如果使用毛细管柱,分流比为100:1。(6)加热箱:一台恒温温度设为802,一台恒温温度设为602。(7)分析天平:一台感量为0.01g,一台感量为0.0001g。(8)启盖钳。2.4.5试样制备按照GB/T15687制备试样。制备过程中样品要保证没有溶剂残留的获得或损失。2.4.6操作步骤2.4.6.1标准系列样品(1)分别称量5克空白植物油(5.6),精确到0.01克,放入七个密封瓶(6.1)中。用密封垫和铝帽(6.2)密封密封瓶。用普通型注射器(6.4)向六个密封瓶中的加入表1中所示量的溶剂,以获得标准浓度样品。第七个密封瓶为空白样品。已加过溶剂的密封瓶室温下用手在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充分混合密封瓶中的物质。植物油不能接触到密封垫,如果有接触,需重新配制。(2)振荡结束后,用普通型注射器(6.3)透过密封垫向七个密封瓶中加入5l0.1l内标(5.3),用手振荡混合1分钟(同8.1.1)。将密封瓶放入80加热箱(6.5)中,时间约601分钟,使气液相之间达到平衡。警告:如果在密封垫上有植物油,当抽取顶空气体时它将污染针头而且这种污染可能被转移到色谱柱中。表1-标准样品中的六号溶剂量加入六号溶剂标准储备液的体积l510255075100标准样品中六号溶剂含量mg/kg102050100150200(3)用在60加热箱中加热的气密型注射器(6.4)从在80加热箱加热了一个小时的密封瓶中抽取500l的气体迅速注入气相色谱仪。(4)根据空白样品的色谱图,计算出空白样品中六号溶剂含量AC,以峰面积的百分比表示。(5)从对应于加了溶剂的密封瓶所得到的色谱图,按公式(1)得到校正因子。(1)其中:Ac空白样品六号溶剂的计算含量。Ais加过溶剂的校准植物油中内标的含量,用峰面积百分比表示。At加过溶剂的校准植物油中总烃量包括内标,用峰面积百分比表示。Wh加过溶剂的校准植物油中的溶剂的含量,用mg/kg表示。Wis加过溶剂的校准植物油中的内标的含量,用mg/kg表示,正庚烷为680。结果保留三位小数,计算F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校正因子。2.4.6.2样品测定(1)称量5克试样,精确到0.01克,装入密封瓶(6.1)中,迅速用密封垫和铝帽(6.2)密封密封瓶。(2)用普通型注射器(6.4)穿过密封垫注射5l0.1l的内标(5.3)。用手在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充分混合约一分钟。植物油不能接触到密封垫,如果有接触,需重新配制。将密封瓶放入80加热箱,时间约601分钟。(3)用加热到60的气密型注射器(6.4)从在80加热箱加热了一个小时的密封瓶中抽取500l气体迅速注入气相色谱仪。(4)根据色谱图,通过测量由六号溶剂形成的色谱峰,测定六号溶剂残留的含量。2.4.6.2测定次数同一样品要进行两次重复测定。2.4.7结果的表示样品中六号溶剂残留的含量w,单位mg/kg,由公式(2)计算得出:(2)其中:Ais样品中内标的含量,用峰面积的百分比表示。At烃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包括内标,用峰面积的百分比表示。F校正因子的平均值。Wis样品中内标的含量,用mg/kg表示,比如正庚烷是680。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仪器对同一样品连续进行两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满足重复性要求的两次检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如果不满足重复性要求,结果要弃用,重新用同一样品做两次新的检测。2.5总砷的测定62.5.1原理食品试样经湿消解或干灰化后,加人硫脉使五价砷预还原为三价砷,再加人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使还原生成砷化氢,由氢气载人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为原子态砷,在特制砷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砷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2.5.2试剂(1)氢氧化钠溶液(2g/L)。(2)硼氢化钠(NaBH,)溶液(10g/L):称取硼氢化钠10.0g,溶于2g/L氢氧化钠溶液1000mL中,混匀。此液于冰箱可保存10天,取出后应当日使用(也可称取14g硼氢化钾代替10g硼氢化钠)。(3)硫脲溶液(50g/L)。(4)硫酸溶液(1+9):量取硫酸100mL,小心倒人水900mL中,混匀。(5)氢氧化钠溶液(100g/L)(供配制砷标准溶液用,少量即够)。(6)砷标准溶液:砷标准储备液:含砷0.1mg/mL。精确称取于100干燥2h以上的三氧化二砷(As2O3)0.1320g,加100g/l氢氧化钠10mL溶解,用适量水转人1000mL容量瓶中,加(1+9)硫酸25mL,用水定容至刻度。砷使用标准液:含砷1ug/mL。吸取1.00mL砷标准储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液应当日配制使用。(7)湿消解试剂:硝酸、硫酸、高氯酸。(8)干灰化试剂:六水硝酸镁(150g/L),氯化镁、盐酸(1+1)。2.5.3仪器原子荧光光度计。2.5.4分析步骤2.5.4.1试样消解湿消解:固体试样称样1g-2.5g,液体试样称样5g-10g(或mL)(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置人50mL-100mL锥形瓶中,同时做两份试剂空白。加硝酸20mL-40mL,硫酸1.25ml,摇匀后放置过夜,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若消解液处理至10mL左右时仍有未分解物质或色泽变深,取下放冷,补加硝酸5mL-10mL,再消解至10mL左右观察,如此反复两三次,注意避免炭化。如仍不能消解完全,则加人高氯酸1mL-2mL,继续加热至消解完全后,再持续蒸发至高氯酸的白烟散尽,硫酸的白烟开始冒出。冷却,加水25mL,再燕发至冒硫酸白烟。冷却,用水将内容物转人25mL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加人50g/L硫脉2.5mL,补水至刻度并混匀,备测。干灰化:一般应用于固体试样。称取1g-2.5g(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于50mL-100mL增锅中,同时做两份试剂空白。加150g/L硝酸镁10mL混匀,低热蒸干,将氧化镁1g仔细覆盖在干渣上.于电炉上炭化至无黑烟,移人5500C高温炉灰化4h。取出放冷,小心加人(1十1)盐酸10mL以中和氧化镁并溶解灰分,转人25mL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向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加人50g/L硫脉2.5mL,另用(1+9)硫酸分次测洗柑祸后转出合并,直至25mL刻度,混匀备测。2.5.4.2标准系列制备取25mL容量瓶或比色管6支,依次准确加人1ug/mL砷使用标准液0、0.05、0.2、0.5、2.0、5.0m1(各相当于砷浓度0、2.0、8.0、20.0、80.0、200.0ng/mL)各加(1+9)硫酸12.5mL,50g/L硫脲2.5mL,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测。2.5.4.3测定(1)仪器参考条件:光电倍增管电压:400V;砷空心阴极灯电流:35mA;原子化器:温度820-850;高度7mm;氢气流速:载气600mL/min;测量方式:荧光强度或浓度直读,读数方式:峰面积;读数延迟时间:1s;读数时间:15s;硼氢化钠溶液加人时间:5s;标液或样液加人体积:2mL。(2)浓度方式测量:如直接测荧光强度,则在开机并设定好仪器条件后,预热稳定约20min。按“B键进人空白值测量状态,连续用标准系列的“0”管进样,待读数稳定后,按空档键记录下空白值(即让仪器自动扣底)即可开始测量。先依次测标准系列(可不再测“0管)。标准系列测完后应仔细清洗进样器(或更换一支),并再用“0管测试使读数基本回零后,才能测试剂空白和试样,每测不同的试样前都应清洗进样器,记录(或打印)下测量数据。(3)仪器自动方式:利用仪器提供的软件功能可进行浓度直读测定,为此在开机、设定条件和预热后,还需输人必要的参数,即:试样量(g或mL);稀释体积(mL);进样体积(mL);结果的浓度单位;标准系列各点的重复测量次数;标准系列的点数(不计零点),及各点的浓度值。首先进人空白值测量状态,连续用标准系列的,“0”管进样以获得稳定的空白值并执行自动扣底后,再依次测标准系列(此时“0”管需再测一次)在测样液前,需再进人空白值测量状态,先用标准系列“0”管测试使读数复原并稳定后,再用两个试剂空白各进一次样,让仪器取其均值作为扣底的空白值,随后即可依次测试样。测定完毕后退回主菜单,选择“打印报告”即可将测定结果打出。2.5.5结果计算如果采用荧光强度测量方式,则需先对标准系列的结果进行回归运算(由于测量时“0”管强制为0。故零点值应该输人以占据一个点位),然后根据回归方程求出试剂空白液和试样被测液的砷浓度,再按式(1)计算试样的砷含量:(C1-C0)*25X= (1) M*1000式中:X试样的砷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或mg/L)C试样被测液的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q试剂空白液的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m试样的质量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5.6精密度湿消解法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2.5.7准确度湿消解法测定的回收率为90%-105%;干灰化法测定的回收率为85%-100%。2.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的测定72.6.1原理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365nm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含量。2.6.2试剂(1)三氯甲烷。(2)正己烷或石油醚(沸程30-60或60-90)。(3)甲醇。(4)苯。(5)乙睛。(6)无水乙醚或乙醚经无水硫酸钠脱水。(7)丙酮。以上试剂在试验时先进行一次试剂空白试验,如不干扰测定即可使用,否则需逐一进行重蒸。(8)硅胶G:薄层色谱用。(9)三氟乙酸。(10)无水硫酸钠。(11)氯化钠。(12)苯-乙睛混合液:量取98mL苯,加2mL乙睛,混匀。(13)甲醇水溶液:55+45。2.6.3仪器(1)全玻璃浓缩器。(2)玻璃板:5cmX20cm,(3)薄层板涂布器。(4)展开槽:内长25cm、宽6cm、高4cm.(5)紫外光灯:100W-125W,带有波长365nm滤光片。(6)微量注射器或血色素吸管。2.6.4分析步骤2.6.4.1提取称取4.00g试样置于小烧杯中,用20mL正己烷或石油醚将试样移于125mL分液漏斗中。用20mL甲醇水溶液分次洗烧杯,洗液一并移人分液漏斗中,振摇2min,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甲醇水溶液移人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再用5mL甲醇水溶液重复振摇提取一次,提取液一并移人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在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加人20mL三氯甲烷,振摇2min,静置分层,如出现乳化现象可滴加甲醇促使分层。放出三氯甲烷层,经盛有约10g预先用三氯甲烷湿润的无水硫酸钠的定量慢速滤纸过滤于50mL蒸发皿中,再加5mL三氯甲烷于分液漏斗中,重复振摇提取,三氯甲烷层一并滤于蒸发皿中,最后用少量三氯甲烷洗过滤器,洗液并于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通风柜于65水浴上通风挥干,然后放在冰盒上冷却2min-3min后,准确加人1mL苯-乙睛混合液(或将三氯甲烷用浓缩蒸馏器减压吹气蒸干后,准确加人1mL苯-乙睛混合液)。用带橡皮头的滴管的管尖将残渣充分混合,若有苯的结晶析出,将蒸发皿从冰盒上取出,继续溶解、混合,晶体即消失,再用此滴管吸取上清液转移于2mL具塞试管中。2.6.4.2测定(1)薄层板的制备:称取约3g硅胶G,加相当于硅胶量2倍-3倍左右的水,用力研磨1min-2min至成糊状后立即倒于涂布器内,推成5cm*20cm,厚度约0.25mm的薄层板三块。在空气中干燥约15min后,在100活化2h,取出,放干燥器中保存。一般可保存2天-3天,若放置时间较长,可再活化后使用。(2)点样:将薄层板边缘附着的吸附剂刮净,在距薄层板下端3cm的基线上用微量注射器或血色素吸管滴加样液。一块板可滴加4个点,点距边缘和点间距约为1cm,点直径约3mm。在同一块板上滴加点的大小应一致,滴加时可用吹风机用冷风边吹边加。滴加样式如下:第一点:10u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0.04ug/mL)第二点:20uL样液。第三点:20uL样液+10uL0.04u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第四点:20uL样液十10uL0.2u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3)展开与观察:在展开槽内加10mL无水乙醚预展12cm,取出挥干。再于另一展开槽内加10mL丙酮一三氯甲烷(8+92),展开10cm-12cm,取出。在紫外光下观察结果,方法如下:由于样液点上加滴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可使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与样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荧光点重叠如样液为阴性,薄层板上的第三点中黄曲霉毒素B1为0.0004ug,可用作检查在样液内黄曲霉毒素B1,最低检出量是否正常出现;如为阳性,则起定性作用。薄层板上的第四点中黄曲霉毒素B1,为0.002ug,主要起定位作用。若第二点在与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的相应位置上无蓝紫色荧光点,表示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在5ug/kg以下;如在相应位置上有蓝紫色荧光点,则需进行确证试验。(4)确证试验:为了证实薄层板上样液荧光系由黄曲霉毒素B1:产生的,加滴三氟乙酸,产生黄曲霉毒素B1,的衍生物,展开后此衍生物的比移值约在0.1左右。于薄层板左边依次滴加两个点。第一点:0.04u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10uL,第二点:20uL样液。于以上两点各加一小滴三氟乙酸盖于其上,反应5min后,用吹风机吹热风2min后,使热风吹到薄层板上的温度不高于40,再于薄层板上滴加以下两个点。第三点:0.04u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10ul第四点:20ul样液。再展开,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样液是否产生与黄曲霉毒素残标准点相同的衍生物。未加三氟乙酸的三、四两点,可依次作为样液与标准的衍生物空白对照。(5)稀释定量:样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荧光点的荧光强度如与黄曲霉毒素B1标准点的最低检出量(0.0004lug)的荧光强度一致,则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即为5ug/kg。如样液中荧光强度比最低检出量强,则根据其强度估计减少滴加微升数或将样液稀释后再滴加不同微升数,直至样液点的荧光强度与最低检出量的荧光强度一致为止。滴加式样如下:第一点:10u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使用液(0.04ug/mL).第二点:根据情况滴加10uL样液。第三点:根据情况滴加15uL样液。第四点:根据情况滴加20uL样液。2.6.4.3结果计算 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按式(4)进行计算。 0.0004*V1*D*1000 X= (4) V2*m式中:X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ug/kg);V1加人苯一乙睛棍合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2出现最低荧光时滴加样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D样液的总稀释倍数,m加人苯一乙睛混合液溶解时相当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0.0004黄曲霉毒素B1的最低检出量,单位为微克(ug)结果表示到测定值的整数位。2.7游离棉酚(本法适用于棉籽油)82.7.1原理 试样中游离棉酚经用丙酮提取后,在378nm有最大吸收,其吸收值与棉酚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2.7.2仪器 紫外分光光计。2.7.3试荆(1)丙酮(70%):将350ml,丙酮加水稀释至500mL.(2)棉酚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棉酚,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丙酮(70%)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mg棉酚。(3)棉酚标准使用液:吸取棉酚标准溶液5.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丙酮(70%)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0.0ug棉酚。2.7.4分析步骤称取1.00g精制棉油或0.20g粗棉油,置于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人20.0mL丙酮(70%),并加人玻璃珠3粒-5粒,在电动振荡器上振荡30min,然后在冰箱中放置过夜。取此提取液之上清液,过滤。滤液供测定用。吸取0、0.10、0.20、0.40、0.80、1.6、2.4mL棉酚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5、10、20、40、80、120ug棉酚),分别置于10mL具塞试管中。各加人丙酮(70%)至10mL,混匀,静置10min。取试样滤液及标准液于1cm石英比色杯中,以丙酮(70%)调节零点于378nm波长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2.7.5结果计算试样中游离棉酚的含量按式(6)进行计算。 m1*100*2X= - (6)m2*1000*1000式中:X试样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m1测定用样液中游离棉酚的质量,单位为微克(lag); m2试样质量,单位为克(9)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7.6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2.8铅的测定 和砷元素的测定方法一致。2.9苯并芘的测定92.9.1原理 试样先用有机溶剂提取,或经皂化后提取,再将提取液经液一液分配或色谱柱净化,然后在乙酞化滤纸上分离苯并(a)芘,因苯并(a)芘在紫外光照射下呈蓝紫色荧光斑点,将分离后有苯并(a)芘的滤纸部分剪下,用溶剂浸出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荧光强度与标准比较定量。2.9.2试剂 (1)苯:重蒸馏。 (2)环己烷(或石油醚,沸程300C - 600C):重蒸馏或经氧化铝柱处理无荧光。 (3)二甲基甲酞胺或二甲基亚矾。 (4)无水乙醇:重蒸馏。 (5)乙醇(950%) (6)无水硫酸钠。 (7)氢氧化钾。 (8)丙酮:重蒸馏。 (9)展开剂:乙醇(95%)一二氯甲烷(2,1)。 (10)硅镁型吸附剂:将60目-100目筛孔的硅镁吸附剂经水洗四次(每次用水量为吸附剂质量的4倍)于垂融漏斗上抽滤干后,再以等量的甲醇洗(甲醇与吸附剂量克数相等),抽滤干后,吸附剂铺于干净瓷盘上,在130干燥5h后,装瓶贮存于干燥器内,临用前加5%水减活,混匀并平衡4h以上,最好放置过夜。 (11)层析用氧化铝(中性):120活化4 h。 (12)乙酞化滤纸:将中速层析用滤纸裁成30 cm* 4 cm的条状,逐条放人盛有乙酞化混合液(180 mL苯、130 mL乙酸醉,0. 1 mL硫酸)的500 mL烧杯中,使滤纸充分地接触溶液,保持溶液温度在21以上,时时搅拌,反应6h,再放置过夜。取出滤纸条,在通风橱内吹干,再放人无水乙醇中浸泡4卜,取出后放在垫有滤纸的干净白瓷盘上,在室温内风干压平备用,一次可处理滤纸15条一18条。(13)苯并(a)芘:标准溶液:精密称取10.0 m g苯并(a)芘,用苯溶解后移人100 mL棕色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苯并(a)芘100 ug。放置冰箱中保存。 (14)苯并(a)芘标准使用液:吸取1. 00 mL苯并(a)芘标准溶液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苯稀释至刻度,同法依次用苯稀释,最后配成每毫升相当于1.0及0. 1 ug苯并(a)芘两种标准使用液,放置冰箱中保存。2.9.3仪器(1)脂肪提取器。(2)层析柱:内径10 mm,长350 mm,上端有内径25 mm,长80 mm-100 mm内径漏斗,下端具有活塞。(3)层析缸(筒)。(4)K-D全玻璃浓缩器。(5)紫外光灯:带有波长为365 nm或254 nm的滤光片。(6)回流皂化装置:锥形瓶磨口处连接冷凝管。(7)组织捣碎机。(8)荧光分光光度计。2.9.4分析步骤2.9.4.1试样提取 称取20.0 g -25.0 g 的混匀油样,用100m L环己烷分次洗人250m L分液漏斗中,以环己烷饱和过的二甲基甲酞胺提取三次,每次40 mL,振摇1 min,合并二甲基甲酞胺提取液,用40 mL经二甲基甲酞胺饱和过的环己烷提取一次,弃去环己烷液层。二甲基甲酞胺提取液合并于预先装有240 mL硫酸钠溶液(20 g/L)的500 mL分液漏斗中,混匀,静置数分钟后,用环己烷提取两次,每次100 mL,振摇3 min,环己烷提取液合并于第一个500 mL分液漏斗。也可用二甲基亚矾代替二甲基甲酞胺。用 40 -50温水洗涤环己烷提取液两次,每次100m L,振摇0.5 m in,分层后弃去水层液,收集环己烷层,于50-6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40 mL,加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2.9.4.2 净化(1)于层析柱下端填人少许玻璃棉,先装人5 cm-6 cm的氧化铝,轻轻敲管壁使氧化铝层填实、无空隙,顶面平齐,再同样装人5 cm-6 cm的硅镁型吸附剂,上面再装人5 cm-6 cm无水硫酸钠,用30 mL环己烷淋洗装好的层析柱,待环己烷液面流下至无水硫酸钠层时关闭活塞。(2)将试样环己烷提取液倒人层析柱中,打开活塞,调节流速为每分钟1 mL,必要时可用适当方法加压,待环己烷液面下降至无水硫酸钠层时,用30 mL苯洗脱,此时应在紫外光灯下观察,以蓝紫色荧光物质完全从氧化铝层洗下为止,如30 mL苯不足时,可适当增加苯量。收集苯液于50-60水浴上减压浓缩至。1 mL-0. 5 mL可根据试样中苯并(a)芘含量而定,应注意不可蒸干。2.9.4.3 分离(1)在乙酞化滤纸条上的一端5 cm处,用铅笔划一横线为起始线,吸取一定量净化后的浓缩液,点于滤纸条上,用电吹风从纸条背面吹冷风,使溶剂挥散,同时点20 uL苯并(a)芘的标准使用液(1 ug/mL),点样时斑点的直径不超过3 mm,层析缸(筒)内盛有展开剂,滤纸条下端浸人展开剂约1 cm,待溶剂前沿至约20 cm时取出阴干。(2)在365 nm 或254 nm 紫外光灯下观察展开后的滤纸条用铅笔划出标准苯并(a)芘及与其同一位置的试样的蓝紫色斑点,剪下此斑点分别放人小比色管中,各加4m L苯加盖,插人50-60水浴中不时振摇,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