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内蒙古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一、2018年全区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初步核算,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28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比2017年加快1.3个百分点,经济总体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1753.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807.3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8728.1亿元,增长6.0%。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到10.139.450.5,第三产业占比已过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302元,比上年增加4538元,增长5.0%。图1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一)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2018年,随着全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粮食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区粮食产量首次突破700亿斤大关,创历史新高,达到710.6亿斤,居全国第8位,取得“十五连丰”的佳绩,并自2013年以来连续6年稳定在600亿斤以上。农牧业结构逐步调整,由于种植面积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产量结构的变化。全区种植面积粮经饲结构由上年的75214调整为2018年的77194。图2 2013-2018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情况在推进畜牧业发展方面,自治区持续推进“稳羊增牛”发展战略,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稳中有增,猪牛羊禽肉产量259.2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牛肉产量61.4万吨,增长3.3%;羊肉产量106.3万吨,增长2.1%;猪肉产量71.8万吨,下降2.3%;禽肉产量19.7万吨,下降2.0%。牛奶产量565.6万吨,增长2.3%。由于2018年牛羊肉价格涨幅较大,出栏增加,直接带动了牧业产值占比的提高。农业和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7年的5142.7调整为50.743.2,农业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牧业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二)工业生产提质增效,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全区立足工业发展区情,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增效益为重点,工业发展高质量特征更为明显。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一是小微企业增长加快,全区规模以上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9%,增速比大中型企业快9.4个百分点。可见,各级政府落实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取得了成效,小微企业活跃度增强。二是三大门类全面增长,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制造业增长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三是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建材工业、高新技术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7%、14.7%、8.8%、17.1%和1.0%,上述5个产业占比达91.1%,共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6个百分点;农畜产品加工业下降4.8%。图3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累计增速四是各种经济类型增长向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集体企业增长12.8%,股份制企业增长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五是新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工业比上年增长17.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0.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六是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多数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增长面达62.1%,其中,原煤产量增长8.7%,发电量增长12.4%,钢材增长12.8%,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0%,婴幼儿配方乳粉增长38.6%。七是新产品增长强劲,价值量、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产品实现了明显增长,单晶硅增长1.2倍,多晶硅增长47.1%,稀土化合物增长45.9%,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42.8%,汽车增长26.6%。八是产销衔接持续好转,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9.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九是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保持良好,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1409.4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0.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三)服务业支撑日益增强,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区服务业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对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贡献率“双过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1%,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消费新业态加快成长,全区接待旅游者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6.6%;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货运量增长9.0%,其中,公路货运量增长8.5%,铁路货运量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增长8%;全区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7.6%和24.8%,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发展加快,网上销售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四)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势明显2018年,全区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2.1%,高于第二产业28.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8.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4.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16.4%,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0.0%,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持续回暖,2018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82.8亿元,比上年下降0.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7.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1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五)市场消费稳中趋缓,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1.1亿元,比上年增长6.3%。乡村增长快于城镇,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398.6亿元,增长6.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2.5亿元,增长8.1%,快于城镇增速2.0个百分点。餐饮零售实现双增,餐饮收入1103.9亿元,增长8.0%,商品零售6207.2亿元,增长6.0%。石油类等保持两位数增长,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4%,中西药品类增长12.9%,五金、电料类增长24.0%。图4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累计增速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665元,比上年增长3.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437元,增长3.4%;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661元,增长3.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养老、健康等支出占比逐步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2018年,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达27.1%,比2017年下降0.4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六)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开放步伐稳步加快全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8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值1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出口378.7亿元,增长14.4%;进口655.7亿元,增长7.5%。全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82.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对蒙古国、越南、德国、荷兰进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24.1%、1.4倍、64.2%和40.3%。全区实际利用外资3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品价格涨势平稳2018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涨幅比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牧区上涨1.9%。八大类价格均呈上涨态势,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0%,衣着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8%,医疗保健类上涨2.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8%,鲜菜上涨7.1%,猪肉下降11.0%。2018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2.4%。图5内蒙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跌幅(八)财政收支稳步增长,金融信贷小幅上涨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57.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99.7亿元,增长8.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4%。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四大税种比上年增长11.1%,快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53.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806.3亿元,比上年增长6.1%。金融信贷小幅上涨,201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261.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208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九)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就业形势保持平稳,2018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5.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低于4%的控制目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76元,比上年增加2164元,增长8.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05元,增加2635元,增长7.4%;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3元,增加1219元,增长9.7%,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78,比上年缩小0.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5.5%和7.7%,也均快于经济增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28元,基本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490元。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超过七成,全区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369.9亿元,增长6.4%,占比为70.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图6内蒙古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去降补”成效明显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商品房库存减少,企业负债率下降,企业成本降低,短板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2018年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下降1.9%。企业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3.5%,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企业成本降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77.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元。短板领域投资增长较快,2018年,全区居民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5.5%;全年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8.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8.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虽仅1.6%,但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16.4%,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0.0%,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2%。(十一)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区加大统筹东中西部发展,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协同性明显增强。呼包鄂协同发展成效明显,2018年,呼包鄂三市GDP占全区的比重为55.4%,实现GDP比上年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为55.9%,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的比重为52.2%,占比也超过一半;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的比重为40%。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2018年,全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年蒙东地区GDP占全区的比重为31.0%,比2017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增速为4.7%,比上年增速加快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为24.9%,比上年增长4.8%,比上年增速加快2.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的比重为35.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的比重为41.0%,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2018年,全区民营经济分别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4.4%、固定资产投资的48.1%、进出口总额的79.5%;民营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2.3%,低于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水平1.2个百分点。全区97%以上的民营经济主体,形成了近一半的投资,上缴了近六成的税收,创造了六成多的GDP,贡献了近八成的外贸。体现出了国家及自治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双创力度的成效,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十二)经济活跃度增强,绿色发展持续推进2018年,全区全社会用电量335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工业用电量2916.2亿千瓦时,增长15.1%。货运量比上年增长9.0%。其中,公路货运量增长8.5%;铁路货运量增长9.8%。民航客运量达到1340.2万人,比上年增长12.8%。图7内蒙古全社会用电量月度累计增速2018年,全区新能源发电量81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0%。其中,风力发电632.1亿千瓦时,增长14.7%;太阳能发电128.8亿千瓦时,增长14.6%。全区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区发电量比重由上年的15.7%上升为16.2%,提高0.5个百分点。(十三)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201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534万人,比上年增加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89.1万人,乡村人口为944.9万人。2018年,全区出生人口为21.1万人,出生率为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城镇化率达到62.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二、当前全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的来看,2018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支撑条件不断改善。但也要看到,经济运行面临稳中有变、稳中存忧的局面,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要引起关注。(一)装备制造业增长乏力,节能降耗形势严峻2018年,全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仅增长1.0%,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在一些高端领域产品上,如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集成电路、3D打印、光纤等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内蒙古尚属空白,而纵观部分转型升级较快的省份甚至一些西部省区市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已开始发力并取得成效。工业节能降耗形势仍较严峻,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13.0%,较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完成节能双控目标较为困难。(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基础设施投资仍需补短板201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虽然较上半年明显收窄,但仍连续两年增速下降。在投资统计的19个行业门类中,大多数行业均呈下降态势,全区基础设施投资、施工项目也增长乏力,“缺大少新”问题严重。投资项目储备不足,将影响后续相关产业发展。(三)消费增速持续回落,增长动力有所不足自2018年8月份以来,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连续5个月增速回落。主要原因有:一是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3月份以来始终处于负增长态势,在统计的23类商品中,有15种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下降面为65.2%,拉低了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二是汽车类重点商品销售下滑明显影响增大,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占比较大的汽车类商品下降明显,由于2018年全区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9.3%,直接下拉全区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6.3个百分点。三、对2019年全区经济走势研判展望2019年,全区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但不平衡且分化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加。从国内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会议同时指出,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发展战略机遇期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从区内来看,全区出台了减税降费等措施,将会促进民营经济和东部5盟市加快发展,但同时也要考虑目前我区经济增长基础仍不够稳固。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展望2019年,全区经济总体将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的运行态势。四、推动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2019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关键之年,全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持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一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努力改变“四多四少”状况。以创新为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加快煤电用产业升级,发展风、光、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提升电力外送能力和能源就地转化水平。三是发展新材料、新型环保、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等新兴产业,集中资源、重点培育、合力攻关,以自主创新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投资项目,淘汰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业,压缩产能过剩的行业。(二)优化营商环境,增加短板供给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消除政策体制障碍,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