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学化学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人性化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学化学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人性化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学化学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人性化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学化学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人性化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中学化学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人性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2 0 0 1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九年级) ( 上、下册) ,这套教科书在实验内容部分采用了人性化的陈述方式,此种方式对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拉近教科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起到了非常好的 效果。 教科书是服务于学生的,应以学生为本。对教科书的编写如何体现人性化进行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出发,分析化学教科书内容的微观构成 要素,对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如何体现人性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以“人 教”和“上教”两个版本的化学实验教科书为实例,作为论文研究的论据。 本研究以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认为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应充分尊重学 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文总结出人性化教育理念的四方 面特征:人性化教育理念肯定学生知识学习的情景性;人性化教育理念强调以真实活动 为载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人性化教育理念注重教育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 际;人性化教育理念旨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人性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本文总结出教科书内容的微观构成要素,并提出各要 素在呈现过程中怎样体现人性化。最后,本文对目前人性化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几 点建议。 关键词:教科书:呈现方式;人性化 a b s t r a c t s h a n g h a i 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e s s p u b l i s h e d a n t e x t b o o k i n2 0 0 1 i nt h e t e x t b o o k i tu s e sah u m a n i s t i cs t a t e dp a t t e r nt o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a r t t l l i sp a t t e r nh a sa ne f f e c t o nm o b i l i z i n gt h eg u m p t i o n ,r e s p e c t i n gs t u d e n t s p e r s o n a l i t y ,a n dp e r f e c t l ys h o r t e n i n gt h e d i s t a n c eb e t w e e ns t u d e n t sa n dt e x t b o o k t e x t b o o kw o r k sf o rt h es t u d e n t sa n ds h o u l dt a k et h es t u d e n t sa st h ec e n t e r i t s s i g n i f i c a t i v et os t u d yh o w t oi n c a r n a t eh u m a n i s mw h e n c o m p o s e t e x t b o o k t h et h e s i ss t u d i e s o nah u m a n i s t i cv i s u a la n g l e ,a n a l y s e st h em i c r o c o s m i ce l e m e n t so fc h e m i s t r yt e x t b o o k ,a n d m a k e sas y s t e m i c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o nh o w t h et e x t b o o k sc o n t e n tp r e s e n tp a t t e r ni n c a r n a t e h u m a n i s m t h et h e s i sa l s ou s e st w o - e d i t i o nc h e m i s t r yt e x t b o o k so fr e n j i a oa n ds h a n g j i a oa s e x a m p l e t op r o v et h er e s e a r c h a tt h eb a s eo fs c i e n t i f i c h u m a n i s t i ce d u c a t i o n a lt h e o r y ,t h er e s e a r c hc o n s i d e r st h a t h u m a n i s t i ce d u c a t i o n a li d e ao u g h tt or e s p e c tt h es t u d e n t sa n dt h e i rs t u d yd i s c i p l i n a r i a n a c c o r d i n ga sc o n s t r u c t i s mt h e o r y ,t h er e s e a r c hr a i s e sf o u rc h a r a c t e r so f h u m a n i s t i ci d e a : a f f i r m i n g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o fk n o w l e d g e ;s t r e s s i n g t h ea c t i v i t ya st h ec a r r i e rf o rs t u d e n t s t oc o n s t r u c tt h e i rk n o w l e d g e ;p a y i n ga t t e n t i o nt om a k i n go u re d u c a t i o nc l o s et os o c i e t ya n d o u rr e a ll i f e :a i m i n ga tp r o m o t i n gt h es t u d e n t s s c i e n c el i t e r a c y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r o u n d 、聃t h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h u m a n i s t i ci d e a t h et h e s i sb r i n g sf o r w a r dt h em i c r o c o s m i c e l e m e n t so f c h e m i s t r yt e x t b o o ka n dt h e i rh u m a n i s t i cp r e s e n t a t i o n a tl a s t ,f o rt h ec o m p o s i n g o f h u m a n i s t i cc h e m i s t r yt e x t b o o k t h et h e s i sr a i s e ss o m ea d v i c e k e y w o r d s :t e x t b o o k ;p r e s e n tp a t t e r n ;h u m a n i s t i c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i 塾壹璋日期: 递壁:垒! ! 之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 妾重堡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堑亟笙指导教师签名: h期:丝! 圭:s ! y 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一、引言 2 0 0 1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九年级) ( 上、下册) ( 以下简称“上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 。这套教科书对实验内容部分采用 了人性化的陈述方式。在化学实验内容的陈述中,加进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使用“请” 字,使学生有种亲切感,使他们感到化学实验内容并不是“计算机程序”,只呈现操 作的步骤,而是“拟人化”的一种交流,是实验内容与学生的一种互动。这样的呈现方 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师与学生、教科书 与学生、实验内容与学生的相互平等上,比那种“板着面孔”、“命令式”的学术化陈述, 效果好得多。 例如,书中有一段实验内容是这样陈述的:“3 请预测图卜1 中两个实验的结果。l 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描述你所观察到的 现象。 用分液漏斗滴加稀盐酸有什么优点? 1 ;制取一瓶:氧化嗣艮用燃着的 把:氧化碳气体慢懂侯入放有 : ! 火荣伸到瓶口处t 疆襄现象燃着螬烛的烧辑中观察现象; i ;图卜1 : i ! l 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由此你能否试着说明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i ! 一j 这一案例在体现化学实验内容人性化陈述方面的特点较为突出: 1 在陈述之初,就“请”字开头,使学习者有一种亲切感和相互尊重感。 2 在陈述的过程中,两次用到第二人称“你”,使学生有一种平等交流的感觉。 3 在第2 条的陈述中,用的是“自己”,而不是“学生”;用的是“老师”,而不是 【1 1 郊长龙等编著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 :9 7 。 2 1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九年级上册) 上海:上海 教育出版社,2 0 0 1 :4 1 。 1 “教师”。这样的称谓将学生作为陈述主体的口气,很容易拉近教师与学生、教科书与 学生、实验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学习。 由“上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中实验内容的人性化陈述方式上我们可以考虑到,教 科书是服务于学生的,是学生的“学材”。教科书应保证让学生容易学、学得轻松愉快。 因此,对教科书的编写如何体现人性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在上个世纪初瑞典作家爱伦凯( e l l e n k e y ) 就发出“2 0 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的呼吁。澳大利亚的教育史学家康内尔( w e c o n n e l l ) 提出教育要转向“人性化”。前苏 联教育家也提出“教育人格化”的要求。从7 0 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 存”,到8 0 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学会关心”,都体现了教育人性化的走向,体现了教 育关怀人的发展的趋势。 日本在上个世纪7 0 年代就提出了“人性化理科”的概念;班华教授在“德育理念 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中,提到德育教育要从物化走向人化,由灌输 走向对话,由限制走向解放,由分离走向融合。在郑长龙教授等编著的化学实验教学 新视野中,有对上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中实验内容部分人性化陈述方式的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就教科书编写的人性化问题进行的相关研究虽然比较丰富, 但目前还没有见到有明确提出教科书人性化这一概念并对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怎样 体现人性化进行深入、系统、专门论述的文章或著作,对这一观念的阐释也往往都是零 散或潜在的。 本文从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出发,分析化学教科书内容的微观构成要素,对教科书内 容的呈现方式怎样体现人性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论文对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人性化作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以“人教”和“上教” 两个版本的化学实验教科书为实例,作为佐证本文研究的论据。 二、中学化学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 人- 性化的理论基础 ( 一)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1 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由来及其主要观点 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科学技术在人类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取 得了巨大成就。科学的巨大成功不仅带来了人们对科学的普遍信任和尊重,而且带来了 人们思想上对教育的重新认识。 “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是人类知识的典范,用它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 题。科学是探索真理的唯一模式和途径,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是社会进步的 标志;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用于包括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 并规范这些学科的内容,是一种强调科学方法的独特性、恒定性的科学方法万能论。 科学主义对教育理论的巨大影响导致了“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科学主义教 育崇尚科学知识,认为科学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强调课程的结构性、专门性,学术化 倾向严重。科学主义教育中的学术化课程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忽视学生 的需要、经验和生活。代表成人世界、体现成人意志的逻辑知识与儿童的世界、儿童的 需要和经验并非直接同一,而过于强调逻辑知识势必造成漠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 点,使学习变得乏味枯燥。再者,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接体不能人为地分 为“数学部分”、“语文部分”、“化学部分”、“物理部分”等。因此,过于强调课程的学 术性可能肢解学生完整的生活。 总之,“科学主义”重社会、轻个人,重物质、轻精神,把人物化成知识的容器, 忽视了人自身的需要和价值。 2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由来及其主要观点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截然相反的,这两种教育思想一直处于此 消彼长的状态中。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以个人的需要为其存在的基础,教育的主要目 标是使个人形成完善的人性和获得美好的精神生活,其次才是使个人获得谋生的手段和 求得物质生活的满足。追寻一下入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历史,其实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并自那时起就一直贯穿着攫个教育史。 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人的内涵丰富性,因此,在教育方法上,它不仅坚持教育要发挥 兴趣、情感因素的作用,强调启发教学,而且认为受教育者具有个别差异,应该因材施 教。人文主义教育的入与自然、信仰以及他人关系的和谐观,有利于为人的生存构建一 个自然与人长久共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有利于建设人的精 神家园,为人的生活提供精神活动。人文主义教育主张弘扬人自主、自强的品质以提高 内在的修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不仅是提高人自尊、自信、实现自我完善的 3 途径,也克服了把人作为容器、工具进行教育的弊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 是,它培养的是人,是情感丰富、兴趣浓厚、热爱生命的、有个性的真正的人,而不是 社会加工的材料或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 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的培养功不可没,然而由于其内容偏于追求内在修养的“善”, 缺乏追求客观世界真相的“真”。因此,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是很微弱的。 正是这一点给人文主义教育带来了危机。 1 9 世纪末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受到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发 展和国家经济的变化,这一挑战愈加尖锐。尽管在这期间,盛行了数千年的人文主义教 育开始走向衰落,但借着强大的传统势力,人文主义教育仍旧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 与科学主义教育进行顽强的抗争。 3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2 0 世纪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大碰撞的时代。二者经历了从相 互对立,相互排斥到相互理解,又逐渐相互融合的剧烈变动。两大教育思潮的融合是现 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与自我实现等对现代教 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功利性要求,人们期望它有助于采矿业的 革新;有助于航海者安全到达更远的地方,以实现探险和贸易的目的;有助于提供更廉 价更有效的军事武器。诚然,科学技术的繁荣给人类社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另一面:现代化武 器所带来的毁灭人类的危险,生态环境的灾难性破坏等等。所有使人类失去安全感的阴 影,几乎都与科学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迫使人们正视科学的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 思考科学主义的弊端。人类逐渐意识到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应当将科学与人 文融合为一体。 随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曰渐融合,“科学人文主义”这一新概念日益被 普遍接受。有学者认为“科学人文主义”是一种以科学主义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主义为 方向和目的的人的发展观和社会发展观:它的最高目的是要在科学和人道的相互协调和补 充中促进入和社会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自身的解放。 在此思潮的影响下,科学教育也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科学教育以学生为 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人性化的。这里所说的人性化是融合了科学主义与人 文主义教育思想精髓的教育理念,它完全摒弃了科学主义学术化教育中重社会、轻个人, 重物质、轻精神,把学生物化成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自身需要和价值的弊端,也弥补 了人文主义极度宣扬人的个性、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科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局限 性。 ( 二) 人性化教育理念解析 教育者应以人文的视角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存在,考虑如何满足学生的自身需要 4 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应是人性化的。 一般而言,研究者的认识视角和出发点不同,对人性化内涵的看法并不一致。我们 认为,人性化是一个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的概念。对于中学阶段学习化学学科的学生而 占,人性化即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性化教育理念摒弃了“学术化”教育忽视学生自身需要的弊端,也避免了“庸俗 化”教育盲目追求功利的局限性,与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统一的。 我们认为,人性化教育理念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对人性化教 育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1 人性化教育理念肯定学生知识学习的情景性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 作用而实现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景有着密切的关系。首 先,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是在不同的情景中被个体重新建构并获得意义的;其次,学 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具体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具体的思维和行 动,能够学会科学地看待世界的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参与 社会生活实践。 另一方面,知识并不是可以简单地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物品,它永远不 会脱离认知主体而事先以某种特定的模式客观地、独立地存在。相反,它仅仅存在于个 体的头脑中,与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的活动和经验相关。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符号赋予 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这些形式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通过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 验背景进行建构之后,知识才能体现出其意义。 由此,不应将知识从其被应用的具体情景中隔离出来,学生的学习应该在与现实情 景相类似的情景中进行,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教师应当努力创 设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在真实情景下积极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运用真实情景中 的各种资料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便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应当说明,学习情景中的“情景”既包括“情”又包括“景”,所刨设的“景”必 须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情”是情感体验、动机培养,“景”是学习环境、知识文化 背景和各种活动。确切地说,学习情景中既蕴涵了一定的知识内容和学习任务,同时又 渗透蓿学习者的动机和情感。 在创设学习情景时也应充分考虑学习情景的特点:首先,学习情景具有真实性。按 照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并不一定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达,而是学生个体基于自己 的经验背景建构的一种解释、假设和意义。因此,学习情景越真实,就越接近学生已有 的知识经验,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其次,学习情景要有针对性。 学生在学习情景中进行的是目标明确的学习,参与的是目标定向的活动。也就是说,学 习情景必须指向一定的课程目标。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景中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会获得 不同的知识,形成不同的情感体验,没有知识和情感蕴涵其中的学习情景不论多么真实 毕华林等编著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 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 :1 0 7 。 5 都是毫无意义的。学习情景决定了学习内容的取向,决定了学生所要建构的课程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另外,要注意学习情景的情感性。真实且 具有实际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主地 探究事物的意义。学生感受到学习情景的“真实”,而容易“理解”情景中蕴含的情感、 观点。充满积极情感的学习情景可以在教科书与学生之问建立“对话”的桥梁,促使学 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全面发展。“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在“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单元都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 习情景素材”,以帮助教师利用这些情景素材创设与所学主题内容相关的学习情景。素 材共约6 0 个,皆紧密联系化学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注意体现化学科学知识在 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中的作用。这些素材对于激发学 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理解化学学习内容、感受 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人性化教育理念强调以真实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活动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载体。一则世界闻名的古训中曾说:“i h e a ra n d i f o r f e t ,i s e ea n d ir e m e m b e r ,ld o a n d iu n d e r s t a n d ”( 告诉我的事情,我忘汜了;展示给我的事情, 我记住了;把我融入其中的事情,我理解了) 。的确,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过的事情比 较不容易忘记,也能够帮助加深理解。对教育者来说,课程的实施不应是一种简化的机 械的知识训练活动。知识的价值确实重要,但引导学生认知的目的不是停留在知道客体 是什么,而是要将这种知识内化到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之中。只有被学生自主内化 了的,成为了学生自身的价值、态度、信念的知识才是学生主体的真正知识。啦往学生 学习化学的主要特征是“听化学”、“记化学”,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化学学习处 于种被动接受状态。严重忽视了活动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也是学生理解科学过程与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讨论和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 见解,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 在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与反思,不仅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并 且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全面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活动”时,既要关注学生自主活动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 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不仅仅重视学生身体上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在活动中被刷新而结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应当说,我们强调学生活 动的内化”,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活动,还关注他们在做什么,更关注通过 活动是否激发并促进学生新知识体系的建立,关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放到和知识 与技能目标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显示出教育者不单纯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同 毕华林等编著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口哪,北京;高等教育出舨社,2 0 0 3 :1 0 8 。 6 样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及其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义务教育化 学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活动与探究建议”作为内容标准的一部分,提出了可供教师参 考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在活动中学习化学知识,在体验中感悟 化学原理、定律的真正含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是与s t s 教育紧密结合的, 标准中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调查当 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是主题中“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 利用”部分中的一则活动与探究建议。与单纯的说教相比,如像“建议”中那样,让学 生有机会亲自去化工厂或在现实生活中目睹化学是怎样在发挥作用的,相信更加能够激 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起被动的接受,对学生而言,在活动中自主探究、挖掘出知识的 奥秘更加有意义。所以,上面例举的这条建议给教师提供了丰富教学内容的启示,有条 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以更真实地了解生活中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来源, 同时认识到节约能源的必要性。化学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建筑亲自 动手参与、体验的舞台,让学生身体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 3 人性化教育理念注重教育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 科学是现实生活的产物,它常常与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密切相关。对于r 常社会、生 活中的一些事物或现象,学生常常会产生探究的需求和愿望,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农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实验 室研究走向工农业生产,从基础研究走向应用研究,化学科学积极丽向社会生产和生活。 冶金、制药、洗涤用品等化学工业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人们的生活 带来了极大方便。既然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学生头脑中对化学 定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所以,化学教育应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 经验入手,将他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闯题作为学习的切入口,让学生在熟悉的 气氛下进行科学探究,而不能不切实际地强调化学学科学术性问题,用成人的标准来要 求学生。 但是,反观过去几十年我国化学教育的现实,我们无法否认,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社 会、生活现实。虽然早在上个世纪初,著名教育家就曾尖锐地指出:“中国的教育太注 重书本,教育与生活没有了联系,教育没有溶入到儿童的生活之中。”被誉为当代教 育思想发展中的里程碑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也强烈呼吁基础教育 “为了生存”、使学生“学会生存”,把基础教育视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为学科式课程,只重视认知性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技 能、情感的培养。只强调理性课程,课程结构的设计脱离了人的生活的多样性。学生生 活的多样性和发展过程的主动性,并不意味着要用多种学科课程来满足。课程门类繁多 和课程结构失衡的问题在于:完全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的课程取代了生活世界的需 要,书本世界的课程独立于生活世界之外,侵占了生活世界的时空。书本或科学知识是 川余子侠著陶行知【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2 2 7 。 7 重要的,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将儿童生活世界的完全书本化、理性化,意味着儿童的成 长和生活被无情地“殖民地化”。】 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人,是与生活世界密不可分的。化学教育应该充实学生 的生活,使学生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强调化学教育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 就要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儿童生活的联系;要关注化学教育与学 生生活的相互促进,关注教育对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化学教育与学生社 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并不是要在化学教育与学生生活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而是试图通 过教育能够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人的 生命价值。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与化学教学大纲相比,不仅对知识点的要求总 体上降低了,而且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在“标准”中常常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学 生所能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出发,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该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 的相关知识。例如,在有关“水”的内容中,“标准”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接触到的水 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从学生熟悉的水的净化这 一问题入手,通过水的净化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净化水的过程与方法,也可以使学 生以此活动为载体,学习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 4 人性化教育理念旨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人性化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对于科学教育而言,即要促进学生 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科学素养”一词源自英文l i t e r a c y 。这个词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个是指有学识、 有教养,是跟学者、专家有关的;另一个是指能够阅读、书写和计算,有文化,是跟普 通公民有关的。 “科学素养”并不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兴起于2 0 世纪5 0 年代末的西方发达国家。按照美国当代著名科学教育家拜比( r w b y b e e ) 的研究b j , 第一次使用“科学素养”一词的是美国学者科南特( c o n a n t ) 。他在1 9 5 2 年出版的科 学中的普通教育( g e n e r a le d u c a t i o n i ns c i e n c e ) 一书中认为,被人们称之为专家的那些 人,其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具有科学素养。这是从科学家的角度论述科学素养。 最早尝试给科学素养下定义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教育专家赫德( h u r d ) 。他于 1 9 5 8 年撰写了科学素养:对于美国学校的意义( s c i e n c el i t e r a c y :i t sm e a n i n gf o r a m e r i c a ns c h o o l s ) 一文。文中把科学素养解释为理解科学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并探 讨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赫德这里所使用的“科学素养”是现今意义上的科学素养的含 义。自此以后,人们开始关注科学素养的问题,培养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口号也经 常被提及。 随后的几十年中,科学素养教育逐渐从一种“口号”向科学教学的“目标”演进。 f 1 1 郭元祥生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2 1 。 【”r w b y b e e a c h i e v i n gs c i e n t i f i cl i t e r a c y :f r o mp u r p o s e s t op r a c t i c e s p o r t s m o u t h ,nh :h e i n e m a n , 1 9 9 7 :4 7 。 8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 a a a s ) 分别于1 9 8 9 年和1 9 9 3 年发表了两份重要报告:为全体 美国人的科学:2 0 6 1 计划;科学素养的基准,这两份报告确立了科学素养的标准。 1 9 9 6 年,在对科学素养的标准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公布了国家理科教育标准 ( n s e s ) ,建立了一个以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国家理科课程。 随着对科学素养的研究日益深入,专家认为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兴趣、科学知 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四个要素。【l j 科学兴趣。它既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又是形成较高科学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按 照水平高低,可将化学教学中的科学兴趣分成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 趣四种水平。 科学知识。它是形成一定科学素养的物质基础。 科学方法。主要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事实,整理加工资料和事实,提出和验 证假说, ! 导出结论,交流与应用等科学一般过程,以及在过程中所运用的观察( 包括测 量和记录) ,实验( 包括实验条件的控制,测定和记录) ,资料、事实的处理( 包括化学 用语化、表格化、线圈化) ,科学抽象,模型,假说等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思想是重要的精神力量。科学思想作为科 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导向,是形成正确科学素养的思想保证。化学课程与教学中的科学 思想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形成的对自然、对科学的基本看法。这些看法主要有科学 自然观、科学社会观和科学价值观、科学审美观和科学品德观。 我国在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与教学的总目标, 这使得化学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取向从为少数人的化学转变为为全体学生的化学。 长期以来,化学课程与教学所偏重的是化学科学的学术性,科学知识居于中心地位。 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试分数和能否通过升学考试、考上大学。但升入大 学的,毕竟只占学生的少数。这使得化学课程与教学成为了“为少数尖子学生的化学”, 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为代价的。学生过早地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放弃了继 续学习化学的机会,这一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人们的反复思索中,逐渐意识到化学课 程与教学应是为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那些未来想成为科学家的少数尖子生。 提倡“为全体学生的化学”,将化学课程与教学转变为“培养公民的化学”【2 】。让 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来认识科学的本质和价值。 积极参与有关科学技术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即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2 1 世纪的 社会,科学技术将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 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和重要发展趋势。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 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个不具有基本科学 素养的公民是很难在未来的社会中生活和生存的。因此,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公民适 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郑长龙主编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嗍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2 3 a ”a a a s p r o j e c t 2 0 6 1 :s c i e n c e f o r a l l a m e r i c a n s ) ) n a t i o n a lp r e s s c l u b ,1 9 8 9 。 9 三、中学化学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人性化 ( 一) 人性化教育理念下中学化学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由教科书内容的微观构成要素整合后的总体效果来体现。 从人性化教育理念出发,微观构成要素应包括: 1 引言。在学习之前,教科书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提出本节( 或课题) 所要学 习的主要内容,起到任务驱动的作用。 2 学习任务。化学学习任务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落实 一定的化学教学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习课题。i l j 有效的学习任务具有驱动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 化学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跟化学有关的事物,获得相关的知识、体验, 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一旦形成,学生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深刻, 同时能使中枢神经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产生愉快、满意和欢喜等情感,进而发展成内 部的驱动力,推动学生主动地承担学习任务并进行相关的化学学习活动。 有效的学习任务具有诱发性,它容易诱发出每一位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对问题和现 象的个人观点和认识,并且有利于产生观点和想法的差异,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 有效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全身心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根据自 己的爱好和兴趣取向选择活动及其方式方法,并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 我控制和自我评价,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 3 学习情景。教科书中可以直接运用文字或是图表来刨设情景,大量精美的图片、 表格、线图,极大地增加了情景的生动性。注重学习情景的创设是“课标”实验教科书 的特色之一。 学习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 系,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社会中的化学问题、为 学生熟悉或愿意关注的科学史实以及高瓤科技等素材创设学习情景,可有力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情景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情景中蕴含着知识存在的背景,学生可以在了 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知识。学习情景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具体 实例,让学生从不同侧面挖掘知识的本质和联系,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学习情景还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应用,在真实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情景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并发展 的,探究活动的展开需要一定的情景为之提供素材与支持。学生借助学习情景中提供的 素材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在许多情况下,学 郑长龙著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1 8 2 。 1 0 习情景与探究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在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密切联系、生动有趣的学习情 景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学习有关的主题内容,并逐渐养成科学态度, 获得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正文。主要讲解具体的学习内容。此部分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是现象( 如 自然现象、生活现象、社会现象和实验现象) 与事实( 如实验事实) ,二是概念与规律 ( 如定律与原理等) ,三是有关现象与事实、概念与规律的s t s 方面的内容。 正文历来是教科书呈现学习内容的重要部分,尤其在传统教科书中所占比例更大。 正文揭示与化学有关的现象与事实,讲解化学定律、原理、概念的实质并进行深入剖析, 列举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及重要作用。 5 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学生理解科学 过程与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教科书中的活动多为探究性的 且以栏目形式出现,如“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调查与研究、 “家庭小实验”等栏目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科学家是怎样探索科学知识的真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 科学探究的方法。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栏目活动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建筑了平台,为帮助学生养成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方式提供了可能。 6 图片。教科书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图片在教科书中的主要用途有两方面, 是以图代文,提供丰富的信息,与正文互为补充,形象生动地说明或解释知识。还能呈 现实验的仪器、装置、现象、操作过程和方法等。二是图片可以显示实际生活中难以见 到的物质或景象,多姿多彩的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图片有时成为创设情景的工具,有时又代替正文文字呈现学习内容。由于图片功能 的特殊性将它单独列为教科书的微观构成要素之一。 7 习题。习题是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提供各种信息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题还能 够帮助教师得到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等。 8 阅读资料。是教科书正文内容的拓展。教科书中每部分内容的篇幅有限,无法 将与知识点有关的内容都写在正文中。故在各部分结束之后,教科书中都会穿插些阅读 资料供学生阅读以拓展视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如“拓展视野”、“资料”、“化学 技术社会”等等。 在教科书内容的微观构成要素中学习任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微观构成要素 都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并服务于学习任务的。 ( 二) 中学化学教科书内容量现方式的人性化 1 引言的人性化 引言的呈现应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向学生介绍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抓住学生的 1 l 注意力直接将他们引入到学习任务中。 “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第八单元课题2 开篇就指出“金属移够诱孑政与穹7 9 劲 物理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丽盈还s 它们的化学性质香密切关系”。开门兜山,直摄把题 让学生了解本课题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上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第2 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引言中提到“承( w a t e r ) 是生命2 源,生命的产生、发曹和絮锈都里不开水没有水就没确生命:衣还是宝贵的 自然资源,水覆盖了地球大约3 4 的表面但地球j 二可以直接翻甬的淡水不足总水量 的百分2 一,扶这个意义上说,地球上的衣又是极为有限的,要合理甬水使有限的隶 资源更好地为久类暇务。我们必须认识水和磺究水的组成稻性质,谴段弓亳献学整曳 边的水资源的重要用途出发,让学生意识到合理用水、节约水资源的重大意义,进而向 学生提出要学习水的组成与性质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会感到陌生抽象,可以自然地过渡 到学习中。 2 学习任务的人性化 ( 1 ) 从整体上设计学习任务 中学化学教科书应综合考虑课程目标、内容、学生的平均水平等,从整体上设计学 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先认真分析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综合起来。 ( 2 ) 学习任务应有较强的参与性 面向全体学生的中学化学教科书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应具有易参与性。也就是说,学 习任务应尽量使所有学生都能参加。尽管不同学生参与的深度、侧重点不同,但通过交 流、讨论,学生不仅可以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果,而且能获取他人的观点并加以借 鉴。另外,过难或过易、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比较远的学习任务,也不会引起学生的 参与热情。只有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学生熟悉但却又似懂非懂的东西,才能够激 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索的欲望。学生乐于参与,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有 效地应用已有知识,发展新知识,培养对有关问题做出判断或决策的能力,全面提高科 学素养。 ( 3 ) 学习任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科书设计学习任务的最终目的是产生高效的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 展。一般而言,学习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 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展开。化学学习要确保基础知识,但更要注重基本概念、认识的形 成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从宏观过度到微 观的内容,从研究具体的物质上升为研究一类物质,让学生产生由此及彼的联系,从注 意事物的外在表现发展到分析事物的内在本质的思想,等等。 另外,通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科学过程并使用科学方法, 发展学生的能力并带来情感态度的升华。这些都是在设计并呈现学习任务时应该考虑的 问题。可以说,成功的学习任务将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