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国民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451949).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国民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451949).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国民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451949).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国民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451949).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国民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451949).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 1 9 4 5 - 1 9 4 9 ) 摘要: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慈善救助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 美德。近代以后,慈善思想由传统向近代嬗变。青岛近代慈善事业在国民政府时期 ( 1 9 4 5 1 9 4 9 ) 有了新的发展。它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慈济思想、制度实践酝酿的必然 结果;是民国以后不断出现的天灾人祸的客观需求:也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慈 善救济思想与中国传统慈救理念融合、交汇的产物;而近代以来青岛经济的发展则 为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政府创办的慈善组织机构主要有:青岛市立 救济院及其他临时性赈济机构,如青岛市冬令救济委员会等,这些机构的创设有力 的支撑了政府慈救事业的开展。民间慈善团体也在1 9 4 5 年至1 9 4 9 年间得到恢复和 发展,并呈现出与政府慈善组织不同的特色。宗教慈善组织虽然以传经布道为己任, 但所举办的大量慈善活动客观上带来了西方的慈善救济理念。随着慈善团体的增多 和其社会救助功能的扩大,青岛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一方面继续重 视济贫助困、赈灾救荒等传统的慈善活动;另一方面,则将范围拓展到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等方面。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让青岛慈善事业的发展更为规范,特征更为 突出,如慈善机构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在救济范围上突破狭隘的畛域观念;慈善筹 款渠道多样化。国民政府时期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状况,各慈善组织都进行了力所 能及的救助和扶持,在稳定政局、提倡人道主义、教化普众之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 的社会影响。总之,国民政府时期( 1 9 4 5 - 1 9 4 9 ) 青岛慈善事业的发展,对当代慈善 事业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民政府;慈善组织;慈善活动 t h er e s e a r c ho nq i n g d a o sp h i l a n t h r o p yo f t h en a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 ( 1 9 4 5 1 9 4 9 ) a b s t r a c t :b e i n go n e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v i r t u e s p h i l a n t h r o p yh a sal o n gh i s t o r yi n c h i n a ,a n dl a s sf r o mg e n e r a t i o n st og e n e r a t i o n s s i n c em o d e mt i m e s ,t h ei d e a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p h i l a n t h r o p yi nc h i n ah a sg r o w nm o d e r n i z e d t h ep h i l a n t h r o p yd e v e l o p e d v e r yw e l li nq i n g d a od u r i n gt h en a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 ( 1 9 4 5 1 9 4 9 ) f i r s t l y , i ti s a l l i n e v i t a b l er e s u l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i t yi d e aa n dp r a c t i c ei ns om a n yy e a r s i tw a ss u p p o s e d t oh a p p e na l s ob e c a u s eo fn a t u r a la n dm a n m a d ed i s a s t e r sd u r i n gt h en a t i o n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n e x t i tw a sa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e a s t e r nc h a r i t yi d e a sw i t hw e s t e r n i nt h es e c o n dh a l fo ft h e1 9 t hc e n t u r y a n dl a s tb u tn o tl e a s t q i n g d a o s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m o d e mt i m e sp r o v i d e d i tw i t hag o o dm a t e r i a lb a s i s t h em a i n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a n d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tt h a tt i m ei n c l u d e d :f i r s t ,q i n g d a os h i l ih o u s e ;s e c o n d , o t h e rt e m p o r a r yc h a r i t yi n s t i t u t i o n s ,s u c ha sq i n g d a od o n g l i n gc h a r i t yc o m m i t t e ea n ds o o n t h e yw e r ep l a y i n gas u p p o r t i n gr o l ei nt h ec a u s e n o n g o v e r n m e n t a lc h a r i t yg r o u p s w e n tt h r o u g hu p sa n dd o w n sa n dw e r er e s t a r t e df r o m1 9 4 5t o1 9 4 9 s h o w i n gd i f f e r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f r o mg o v e r n m e n t a lc h a r i t y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t h o u g ht h em a i nd u t yw a st o p r e a c h t h e i ra c t i v i t i e sb r o u g h tw e s t e r nc h a r i t yi d e a st oc h i n a 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i n n u m b e ra n dt h ee x p a n s i o ni nf u n c t i o n ,q i n g d a om o d e mp h i l a n t h r o p yb e c a m em o r ea n d m o r eh e l p f u l o no n eh a n d ,t h e yh e l dc h a r i t ya c t i v i t i e st oh e l pp e o p l ei np o v e r t yo ri n d i s a s t e r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i t ss e r v i c es c o p ee x p a n d e dt o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 ,m e d i c a l h e a l t h s m a l ll o a na n ds oo n n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l a ws y s t e mm a d eq i n g d a o sc h a r i t y c a u s em o r es t a n d a r da n dm o r eo u t s t a n d i n g c h a r i t y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b e c a m ed i v e r s e d i t t o o ko nan e wl o o k ,b r e a k i n gt h ea r e al i m i t ,a n dr a i s e dm o n e yi nm a n yd i f f e r e n t w a y s c o n f r o n t e dw i t hs om a n ys o c i a lt r o u b l e sd u r i n gt h en a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 ,c h a r i t y g r o u p st r i e d t h e i rb e s tt oh e l pa n ds o l v et h e s ep r o b l e m s ,a n dt h e i re f f o r t sm a d eal o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ei n s o c i e t y , f o re x a m p l e ,s t a b i l i z e d t h ep o l i t i c a l s i t u a t i o n ,p r o m o t e d 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n dh u m a n i t a r i a n i s ma n dh e l p e dal o tt of o r mag o o ds o c i a la t m o s p h e r e 砧li l l a l l ,q i n g d a o sp h i l a n t h r o p yd e v e l o p e dv e r yw e l ld u r i n gt h en a t i o n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 1 9 4 5 - 1 9 4 9 ) i te x e r t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e n l i g h t e n i n g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m o d e ms o c i t yt o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a n dc h a r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t h en a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 ;c h a r i t yo r g a n i z a t i o n ;c h a r i t ya c t i v i t i e 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 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 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 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论文作者签名:0 勺 ) 日期:留年j 嚏炒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 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 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 青岛大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于本声明。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4 ) 论文作者签名: 高批 导师签名:三要一 日期:渺年,月沪 日痧砰髟h 衫日 ( 本声明的版权归青岛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引言 ( 一) 选题意义 引言 慈善是一种社会行为,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与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 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的实施救助的一 种高尚无私的支持与奉献行为。 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慈善救助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 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其发扬光大。从中国古代来看,先秦时 期,慈善活动就已经萌芽。西周时期开始设立大司徒负责救荒工作,地官司徒还采 取慈养幼童、扶助贫困等措施来安辑万民。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仁爱”、“民本 、“大 同思想则为后来慈善事业的崛起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时期的统治者也采 取了救灾振荒、恤老慈幼的善政。到了两汉时期,慈善事业得到初步发展。统治者 为谋求长治久安,在一定程度上对贫弱疾病等弱势群体进行了救济,加上自然灾害 频繁不断,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备荒、救荒的措施来恢复经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 期佛教寺院慈善活动的开始,促成了民间慈善业的发展。隋唐宋金元时期,慈善事 业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发展。隋唐时期仓廪制度兴盛和佛教慈善事业的拓展丰富了 慈善活动的内容,特别是两宋时期,民间慈善和朝廷逐渐相结合,朝廷主办的慈善 机构如居养院、慈幼局、漏泽园等,成为朝廷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之一。与此同时, 民间的慈善宣传及私人慈善活动也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古代慈善事业达到鼎盛。 明末清初,慈善事业逐渐发生了变化,最为重要的是民间社会主持的慈善活动趋于 兴盛,善堂善会的数量迅速增加,慈善机构种类繁多,慈善活动内容丰富,在维持 社会生产和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圆 1 8 4 0 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以降,中西两种异质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交汇, 西方社会的各种理论学说、思想观念纷至沓来,其慈善思想也随着这股潮流融入中 国,中国传统慈善思想遂由传统向近代嬗变,主要表现为吸纳了教会慈善等一些崭 新的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慈善事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沧桑巨变也经历了由调 整与改造、衰落和停滞到复兴和蓬勃发展的三个阶段。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 9 2 7 - 1 9 4 9 ) ,特别是1 9 4 5 1 9 4 9 年,是中国政治动荡、社 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时期,连年的内战与天灾导致难民、灾民、失业大军、游民、 老幼病残等为主体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加剧了社会震荡,并由此导致其他 参见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第6 页。 参见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第6 3 - _ 2 1 4 页。 1 青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问题滋生蔓延。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民政府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不得不重 视慈善事业,并为此傲了很多工作。 青岛作为近代较为发达的工商业沿海城市,由于有开放的海港和优越的地理优 势,较早较多地接触和接纳了西方文明。1 8 9 8 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占领青 岛,此后,青岛便处于德、日列强的轮番统治之下。为了建成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 殖民地,德、日殖民者都对青岛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包括市政、园林规划、教育、 军事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到2 0 世纪2 0 年代,青岛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近代化城 市。1 9 2 9 年,国民政府将青岛设为特别市,青岛较其它城市有了更高的地位,国民 政府也在此投入了更多的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城市建设。因此,研究青岛慈善事业在 传统力量和外来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成什么态势,在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发展中占据什 么地位以及对新中国建立后的慈善事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便具有了重要的价值。 青岛作为典型的北方城市,做好青岛慈善事业研究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我整个国民政 府时期北方慈善事业发展的状况。同时,对青岛慈善事业进行探祥,极大的丰富了 青岛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内容。 ( 二) 研究概况 中国慈善事业研究是社会史研究领域的一个方向,它的演变与社会政治、经济 状况及国家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2 0 世纪以来,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思想也 日趋解放。这一切都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与此同时,人们的慈善意 识也在不断觉醒和提高,社会舆论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亦不断加大。在这样的氛 围中,慈善事业研究自然受到了学界重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2 0 世纪2 旷- 5 0 年代 真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慈善史研究起步于2 0 世纪2 0 年代。一些学者在探讨历 代灾荒的同时,开始对慈善救济活动及思想进行初步研究,注意到了中国慈善史研 究的重要性,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2 0 世纪2 0 年代,于树德发表的我国古代 之农荒预防策常平仓、义仓和社仓( 东方杂志第1 8 卷第1 4 、1 5 期,1 9 2 1 年7 、8 月) 一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关于慈善方面的专题论文。此后,关于古代慈 善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佛教、育婴等方面。如何兹全关于中古时代之佛教 寺院的研究,其论述的范围已涉及佛寺的济贫救灾等善举( 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 寺院,中国经济第2 卷,1 9 3 4 年第9 期) 。随后,全汉升在此基础上对两晋南 北朝及隋唐的佛寺慈善事业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他认为佛教的慈善活动除济贫赈 灾外,还应包括施医治病、戒残杀、劝行善等内容( 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 食货,第1 卷,1 9 3 5 年第4 期) 。高迈对古代慈善事业的研究也颇有收获,其我 2 引苦 国慈幼事业之检讨( 政治评论第3 1 号) 一文对育婴慈善事业的发展进行剖析 了和反思。他还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论述了两宋的慈善事业,认为宋代慈善救济有突 飞猛进之势,并分移民救济、儿童救济、贫老救济三类,并对此作了详细、深入的 探讨( 宋代的救济事业,文化建设第2 卷,1 9 3 6 年第1 2 期) 。此外,龚山友、 梁云谷、徐益棠等学者对古代慈善事业均有论文涉及,但多语焉不详。此时,最具 学术价值的著作当属邓云特先生的中国救荒史( 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版) 。该著 以救荒思想、制度和措施的演变为主线,在详尽介绍中国历代灾荒实况的基础上, 分析了灾荒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原因,并且分析了灾荒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更为可 贵的是邓先生从更高的层面总结了中国历代救荒思想的发展沿革,最后列举了历代 政府采取的救荒措施。该书立论充足,结构严谨、史料翔实,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 价值的有关慈善救济的专著。 2 0 世纪3 0 4 0 年代,不少学者从现实的角度来关注慈善事业,如马君武的失 业人及贫民救济政策( 商务印书馆1 9 2 5 年版) 着重考察了失业者、贫民的产生根 源、生活现状,并分门别类地论述了各项社会救济政策。另外还有王龙章( 中国 历代灾况与救济政策,独立出版社1 9 4 2 年版) 、陈凌云( 战时社会救济,商务 印书馆1 9 4 3 年版) 等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救济问题。但总的 来看,2 0 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慈善事业研究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但研究没有达到全面系统的程度,也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概括。 2 、2 0 世纪5 0 - _ 8 0 年代 1 9 4 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的慈善事业研究道路曲折。由于受极“左 思 潮的影响,人们一度对它产生了误解和偏见,认为那是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手 段。另外,受阶级斗争路线的影响,有入认为慈善事业是剥削阶级中社会名流和上 层人士的“伪善 。所以,在这段时期内,慈善事业研究在大陆失去了它应有的位 置。与此相反,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中国史专家学者对中国慈善事业的研究则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 ( 1 ) 。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慈善史的研究 这一时期,成就最为突出的是顾长声和冯尔康两位先生。顾长声在传教士与 近代中国(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 一书中论述了教会在华慈善活动,该书第 十章从医疗、慈幼、救济三个方面系统审视了近代西方教会在中国创办慈善活动的 情况。 冯尔康先生则将目光主要放在清代慈善研究上。他在清代地主阶级述论( 中 国古代地主阶级研究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 9 8 4 年版) 文中认为:慈善机构 至迟在宋元出现,当时已有慈幼局、惠老慈济堂等机构,至i j 清代又有了更大的发展。 3 青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要表现为机构的增多,范围的扩大。其后,冯尔康又著清人社会生活( 天津 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 一书,书中对清人社会生活状态作了真实的描述,其中在 第十章作者专辟章节介绍了清代的社会救济情况,认为正是由于受灾民众的反抗斗 争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才带来了清代慈善救济事业的发展。 ( 2 ) 港台地区的中国慈善史研究 港台地区的学者早在2 0 世纪6 卜7 0 年代就在慈善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 果。如王德毅的宋代的养老与慈幼( 台湾中央图书馆特刊庆祝蒋慰堂先生七 世荣庆论文集,1 9 6 8 年) 和金中枢的宋代几种社会福利制度居养院、安济 坊、漏泽园( 新亚学术年刊第l o 卷,1 9 6 8 年) 都不约而同地对宋代兴盛的慈 善事业进行了探讨。这时期,台湾学者盛清沂的清代本省之一般贫困暨行旅救济 事业( 台湾文献第2 l 卷第4 期,1 9 7 0 年1 2 月) 和黄秀政的清初台湾的社会 救济措施( 台北文献,第3 3 期,1 9 7 5 年9 月) 都对台湾本省的慈善救济业进行 了专题研究。8 0 年代取得成就最大的是梁其姿对明清慈善的研究。她在收集全国大 量方志、笔记、文函等资料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 9 8 4 年,她发表了十 七、十八世纪长江下游之育婴堂( 曹永和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台北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 9 8 4 年版) ,此后便开始对明清慈善事业的探索历程, 在发表大量相关论文的基础上最终写成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 台湾联 经出版公司1 9 9 7 年版) 一书。此书除系统深入的考察明末清初后期各类慈善组织 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外,还着重对慈善组织的教化作用进行了探讨。其论点颇 有新意,堪称一家之言。 3 、2 0 世纪8 0 年代至今 经过了多年的沉寂,到2 0 世纪8 0 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关于慈善事业的研究, 在改革开放之后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并呈日趋繁荣之势。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经济 史逐渐受到学界重视,古代社会慈善事业问题也开始备受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出现 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如邢铁的宋代的义庄( 历史教学1 9 8 7 年第5 期) 、王兴 亚的明代养济院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1 9 8 9 年第3 期) 、张弓的唐代仓廪制 度初探(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 、赵文润的唐代义仓的赋税变化( 陕西师大学 报1 9 8 7 年第4 期) 等。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有关断代慈善事业史方面的研究比 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唐宋、明清两个时期,其中王卫平在传统慈善事业领域的的研 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1 9 9 7 年以来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颇有价 值。如清代苏州的慈善事业( 中国史研究1 9 9 7 年3 期)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的民问慈善事业( 社会学研究1 9 9 8 年1 期) 、清代江南市镇慈善事业( 史林 1 9 9 9 年l 期) 、清代江南地区育婴事业圈( 清史研究2 0 0 0 年1 期) 、清代江 4 引言 南地区的乡村社会救济以市镇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农史2 0 0 3 年第4 期) 。 这些文章主要对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慈善事业的设置、分布、类型、运作及兴盛的 背景等作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后来他所关注的视角又有所扩展,通过唐宋慈善事 业概说论述了唐宋时期悲田养病坊和福田院的发展情况。另外,其他学者也有大 量关于地方史慈善研究的论文发表。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研究成果也很丰硕。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周秋光著熊希 龄与慈善教育事业( 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1 年版) 、王卫平、黄鸿山著中国古代 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 群言出版社2 0 0 5 年版) ,两部著作的问世极大的推动 了中国慈善研究的进程。而大量学术论文章从不同视角,如慈善理论、慈善实践、 慈善运作机制及近代慈善德转型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阐释了慈善事业在近代的发展 与转型。+ 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2 0 0 6 年2 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秋光和曾桂林先生 的中国慈善简史。该书首先在宏观上勾勒了慈善、慈善事业与慈善史研究的基 本问题与基本研究方法。其次又从微观、渊源上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观念和社会变迁的关系。最后,缕述了先秦以来的慈善、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衰落与再次崛起。该著是目前仅有的一本通史性质的慈善事业专著,具有很高的学 术价值。 海外关于中国慈善事业的研究,取得成就最大的当属日本学者。他们的研究始 于2 0 世纪5 肛_ 6 0 年代,到2 0 世纪8 0 年代取得重大进展。比之大陆学者,日本著 名学者夫马进对中国明清时期慈善事业的研究不仅具体,而且达到了新的高度。 1 9 9 7 年,夫马进将相关研究成果汇集为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 日本同朋舍1 9 9 7 年版) 一书出版。在此书中,夫马进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明清以来的慈善 组织的出现、演变、分布、经营实态、在城市近代化中的作用以及慈善事业发展中 所体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众多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另一位日本学者小浜征子的 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 日本研文出版社2 0 0 0 年版) 一书也对民国时期慈善 公益事业做了专门研究,对近代以来上海慈善事业的发展贡献很大。 美国学者也很关注中国的慈善事业。1 9 8 6 年,玛丽兰金( m a r y 丑r a n k i n ) 出版了中国的精英能动主义与政治转型:浙江省( 1 8 6 5 1 9 1 1 ) ( r a n k i n ,m a r y b a c k u se l it ea ct i cv i s ma n dp o l it i c a lt r a n s f o r m at i o ni nc h i n a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肛,9 1 1 s t a n f o r d :s t a n d f o r du n i v p r e s s ) ,在书中,作者充分 肯定了善会善堂在清末地方自治中的积极作用。罗威廉( 盯j 砌zr o w e ) 于1 9 8 9 年出版了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与协调( 1 7 9 6 - - 1 8 9 5 ) ( r o w e ,w i l l i a mz h a n k o w :c o n f i l i c ta n dc o 删n u n i t yi nac h i n e s ec it y , 1 7 9 6 一1 8 9 5 s t a n f o r d : s t a n f o r du n i v p r e s s ) ,在书中作者也指出1 8 世纪末至2 0 世纪初善堂已成为协 s 青岛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调中国城市各种力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遗憾的是,关于山东地区的慈善研究,目前仅有赵宝爱撰写的慈善救济事业 与近代山东社会变迁( 济南出版社2 0 0 5 年4 月) 一部著作问世。该书以抗战之前 山东地方的慈善救济事业与社会变迁关系为主线,分别叙述了各级政府、民间组织 的救济行为,以及省外乃至海外各界对山东的慈善事业的关注。在论文方面,赵宝 爱的近代济南慈善事业论略( 1 9 0 4 - - 1 9 3 7 ) ( 济南大学学报2 0 0 5 年第l 期) 论 述了济南在开埠通商之后慈善事业发展的动因及近代慈善事业兴起的标志。其另一 篇论文山东女道德社慈善活动简论(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 0 0 5 年第l 期) 则论述了民国时期由于社会的变迁、妇女参与意识的增强以及道院的推动,女 道德社在山东省普遍设立。他认为女道德社通过阐述道慈关系来激发妇女内心的善 念并吸引妇女求修,救济对象以不幸的妇女、儿童为主,但其活动仅限于修身和行 善等方面,在妇女解放问题上显得比较迟钝。韩丽的晚清时期的山东慈善机构 ( 中国减灾2 0 0 6 年第l 期) ,以慈善机构为线论述了晚清时期山东慈善事业发展 的概况,文章虽短小,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前,关于青岛慈善事业的研究尚处于空白。本选题拟在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 之上,依据青岛市档案馆馆藏资料,基本厘清国民政府时期( 1 9 4 5 1 9 4 9 ) 青岛慈 善事业的发展概况,同时将点滴己见融会其中,抛砖引玉,希冀有更多的人关注青 岛历史,关注青岛的慈善事业。 参阕参见局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第1 7 2 3 页。 6 一、国民政府时期青岛的慈善组织机构 一、国民政府时期青岛的慈善组织机构 慈善事业是社会性的事业,而非单个的慈善活动和个体慈善行为,只有通过专 门的慈善组织来运作,才能保证最有效地开发和运用各种慈善资源,同时保证救助 活动的经常性、持续性、规范性和稳定性。慈善事业要发展,慈善义举要进行,必 须有完善的组织机构相依托。国民政府时期青岛的慈善组织机构既有量的增加,也 有质的提高,逐渐向近代慈善事业发展的模式靠拢。 ( 一)慈善组织建立的背景 1 、慈善救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青岛市各慈善机构的成立也是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表现,这是其成立的内在根源 在中国古代,不但有慈善救济思想理论,而且还有制度和实践。 第一,从思想理论上看,尚书中讲:“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礼记则 日:“以保息养万民,一日慈幼,二日养老,三日振穷、四日恤贫,五日宽疾,六 日安富。孟子中也论说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制民之产,必使仰 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一是为“民本 和“仁 政”思想。礼记中还这样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孟 子中也说:“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 姓亲睦 。唧是为“大同思想。显而易见,在慈善救济方面,儒家是主张政府积极 介入( “民本 、“仁政) 和提倡民间互助互济( “大同) 的。 道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脉,老子、庄子等道家文化典籍中 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伦理思想,成为古代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思 想源头。老子认为,“道 是天地万物之源,不可名状,亦无法察知,却可赏罚应 时,使善人得福,恶人遭祸,由此,他提出尘世间应依照、遵循“道 的规律,人 人向善,善待芸芸众生,“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o 这样,以善意 对待不善良的人,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社会走向至善。这种观点,经过进一 步的引申与升华,便成为了后人劝善去恶的慈善道德基础。 尚书禹贡,顾颉刚、刘起;尚书校释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第5 6 8 页。 礼记,王文锦:礼记译解,北京:中华书局,2 0 0 i 年,第2 0 页。 孟子公孙丑上,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8 0 页。 孟子梁惠王上,杨伯峻:孟子译注,第1 7 页。 礼记礼运,王文锦:礼记译解,第2 8 7 页。 孟子滕文公上,杨伯峻:孟子译注,第6 7 页。 老子第四十九章,朱谦之撰:老子校译,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第1 9 4 页。 7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墨家的“兼爱”思想也广为流传。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提倡“天下 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有力者 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 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圆是为“兼爱 思想。墨 家“兼爱 思想的重点是建立在“爱心 基础上的互助互济,是最具“社会性”的 济贫思想。墨家文化中还强调粮食积储对救灾备荒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也是墨家 慈善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养也。故民无仰则 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备也,地不可不用也,用不可不节也。 固重 视粮食储备,方可国泰民安。这也成为后来义仓、常平仓积谷备荒的理论依据和思 想渊源,在长期的慈善救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从制度和实践上看,中国自汉朝以来的历朝社会,儒家思想处于正统地 位,所以它对中国慈善救济制度的影响很深。国家的积极介入是中国古代济贫实践 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汉朝开始,中国就有了由朝廷兴办、名为“常平仓 的仓储制 度;到了隋朝,又有了以地方劝募为主的“义仓”;到了南宋年间,出现了主要由 社区管理、居民普遍加入、带有一定社会保险意义的“社仓”。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济贫、养老和育幼等慈善事业。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的六 疾馆和孤独园。更为著名的则是唐宋年间的悲田养病坊,这种慈善机构最初为佛教 寺院所兴办,所以采用佛教名词“悲田”固命名。后来采取在官方补助下由佛教寺 院办理的形式,所以得到较大的发展。最后逐渐完全转到官府手中,由官方委托地 方名人管理,改称“福田院”或“居养院 。 在宋朝年间,出现了完全由民间乃至个人兴办、而且没有宗教背景的慈善事业, 最著名的有范仲淹的“义田 和刘宰的“粥局 。前者是一个以庇护和造福宗族为 宗旨的“家庭扩大化”模式的慈善事业;而后者则以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社区组织 的方式进行慈善活动。这些组织主要为乡绅所掌握,并得到官府的认可和支持。到 明朝年间,出现了最早的以民间互助为主的慈善社团同善会。 上述种种慈善救济思想理论和制度实践在中国一直延续到近代,儒家的国家积 极干预思想也一直得到贯彻执行。 墨子兼爱中,【清】毕沅校注,吴旭民标点:墨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4 年版, 第5 2 页。 墨子兼爱下,【清】毕沅校注,吴旭民标点:墨子,第5 9 页。 墨子七患,【清】毕沅校注,吴旭民标点:墨子,第1 5 页。 悲田系佛教用语,是佛教中诸福田之一。所谓福田,就如农夫在田地里播种一样,有耕种就 必然有秋收的回报,即多行善事于前,便将受好报于后。佛教不同的宗派对福田有不同的分 类。如大智论把福田分为怜悯福田和恭敬福田;优婆塞经认为福田有三类:报恩田、 功德田、贫穷田。唐代影响最广的华严宗将福田分为五种:恩田、敬田、德田、苦田、悲田。 8 一、国民政府时期青岛的慈善组织机构 2 、民国以来,天灾人祸不断,是其成立的客观条件 民国以来,灾害频仍,近代山东亦是灾害连连,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难。据 史料记载,1 9 3 0 年,“2 月,4 月和8 月,黄河在山东3 次决口,沿河县乡沦为泽国”; 1 9 3 3 年,“黄河中游因连续两场暴雨,出现特大洪水,晋、豫、冀、鲁各省连决数 十口,“从而肇本世纪迄此的最大一次河患。罾民国以来的大小旱灾也以百计,可 谓是大江南北,处处时时都有。其中危害最大的两次分别是1 9 2 8 一1 9 3 0 年和1 9 4 2 1 9 4 3 年。除水、旱两种巨灾奇j ! 受外,其他如风、虫、疫诸灾也时常发生,甚至数 灾并发。整个社会生活状态是“天灾人祸,交相煎迫,把这一片苦难深重的土地变 成了一座人间炼狱 。固 从青岛本地域的情况看,生活环境也日趋恶化。“1 8 9 7 - - 1 9 2 8 年,青岛先后经 历德、日侵占和北洋军阀的统治。3 1 年间,所记载大水、干旱、风暴等灾害数起”, 仅在1 9 2 9 到1 9 4 9 年2 0 年间,青岛有记载的大灾害就达1 7 起,如“1 9 3 5 年7 - 8 月,薛家岛区2 5 个村大旱成灾,受灾7 成以上者有l o 个村,5 成以上者1 5 个村 , 1 9 3 9 年8 月,青岛遭受台风袭击,发生大型海啸,房屋倒塌4 0 0 余间,沉没船只 7 0 余条,死亡6 7 人,很多盐池也被冲毁,“1 9 4 5 年8 月5 日,大沽河上游水突 然暴涨,境内河段河水四溢,三区1 0 0 余村庄处于一片汪洋之中;1 9 4 9 年8 月,连 续大雨,墨水河、胶河等决口,水涝地5 0 余万亩。 “1 9 4 7 年3 月9 日,商河路 国民党第八军弹药库突然爆炸,灾情惨重,为青岛市之空前浩劫。居民受灾者9 3 1 户,死亡1 0 1 人,伤4 2 2 人,房屋倒塌2 8 5 6 间,无家可归者2 0 4 3 人 。锄此数次灾 害,使青岛历史上的灾民数量巨增,有时还出现“民大饥,人相食 的人间惨剧。 青岛曾被誉为“经济亚于上海 ,作为一个工商业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青岛工厂 林立,埠头繁盛,所以“一旦发生失业,就动数万计”,而工人相对微薄的工资也 不足以养活家口。嗷嗷待哺的灾民、贫民急需社会的救济,这就是青岛在国民政府 时期所面临的社会状况。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讲,天灾人祸成为近代青岛慈善事业兴 起、发展不可忽视的社会背景与客观条件。 3 、近代以来,西方的慈善救济思想和制度促进了中国慈善救济思想和制度的 发展与完善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国门洞开,逐步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伴随 李文海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第3 8 3 页。 李文海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第3 8 4 页。 李文海等著:中国近代十犬灾荒,第2 6 9 页。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纂:青岛市志民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 9 9 7 年。 胶州志编纂委员会:胶州市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 9 9 2 年,第1 2 7 页。 青岛史志办:青岛市志民政,h t t p :q d s q q i n g d a o g o v c n s h i z h i n s f l a n m u ? r e a d f o r m ,2 0 0 6 3 4 9 青岛人学硕 :学位论文 着外国资本及外国的政治、文化、宗教势力的不断进入,与宗教组织有着密切关系 的西方慈善事业和慈善机构也开始进入了中国,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保障发展中的一 个特殊现象。 二十世纪初在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清廷被迫宣布“预备立 宪 ,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回国后五大臣之一的端方奏请,设“为民治事的 内务部。1 9 0 6 年1 1 月6 日,清廷颁布清帝厘定官制谕正式定名设“民政部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管理民政事务的中央政府机构。 清末的民政部与历史上的民政兼管机构相比,无论其职掌范围和业务内涵上都 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以后的民政机构也不全相同。清末民政部,是在原巡警部 的基础上,加入原礼、工、户、吏部的部分业务。其职掌包括:地方行政、户口户 籍、救灾救济、卫生防疫、营缮公用、警政治安、风俗社教、疆里版图等,地位仅 次于外务部,是当时的第二大部。民政部下设承政、参议二厅,民治、警政、疆里、 营缮、卫生五司,在民治司下设有专门的保息科,主管业务有:官办绅办的育婴、 抚恤、济良等局及其它慈善事业;各地水旱偏灾及其它变故的善后赈济;国内移民、 拓值等事宜。清末民政部的设置是对传统民政兼管机构的变革,是当时社会存在着 建立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要求的反映。并为以后民政机构的设立提供了样本,在中 国民政管理发展史上有一定的意义。 民国以后,尤其是在一战期间中国的近代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两者日益结合,最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由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因此,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立 适应工业发展需要和维护劳动者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了更为强烈的时代要求。由 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把争取和维护劳动者基本生存保障 权利始终作为一项重要的斗争目标,迫使政府和一些企业不得不正视建立社会保障 的要求,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实施了一些社会保障的项目与措 施。 在社会福利救济方面,南京国民政府的主管机构是内政部和社会部,地方主管 救济事务的机构,省为民政厅和建设厅,县为县政府的民政科或社会科。救济项目 主要包括:济贫、贷款、施医、丧葬等。1 9 2 8 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发布了各地方救 济院规则,规定各省、市、县及有条件的乡镇设立救济院,教养无自救能力的老、 幼、残废者。救济院分设养老所、孤儿所、残废所、施医所等,各地原有的慈善机 构或各地因特殊情况所需还可设立妇女教养所、游民感化所、贫民习艺所等,这些 机构隶属于救济院管理。据1 9 3 0 年统计,当时全国共有救济院8 3 0 多所,收养了 l o 万余人。救济机构主要有政府官办、地方公办和私人举办三种方式。为了鼓励和 规范社会与个人举办慈善事业,1 9 2 8 年和1 9 2 9 年内政部还分别颁布了管理各地 1 0 一、国民政府时期青岛的慈善组织机构 方私立慈善团体机关规则和监督慈善团体法。规定慈善团体为济贫、救灾、 养老、恤孤及其他以救济事业为目的的团体,既不能兼营为私人谋利的事业,也不 得利用其事业进行宗教宣传。同时对慈善团体发起人资格,会员、财务及官署的考 核检查等也作了具体规定。 2 0 世纪3 0 年代,是时担任民国政府监察院参事的陈凌云受命赴欧美实地考察 救济事业,认为以往“慈善、布施等方式急应改变,使成立积极互助与公共责任之 观念”,搞慈善是“政府对于人民之一种重要责任,在人民方面,则为一种应享之 责任 ,救济事业乃为“社会福利”,“公共协助”。所以近代西方的救济理念也为 当时的中国人所接受,政府应负起救急、救贫的责任。 4 、青岛近代经济发展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经历近代初期列强入侵的阵痛之后,1 9 世纪6 卜7 0 年代,中国社会开始产 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与外国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较多,资本主 义性质的工商业便最先兴起。而青岛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曾被誉为“经济亚于上 海 ,圆不仅有天然良港,航运系统也很发达。早在德国占领青岛之前,德国殖民者 已充分认识到青岛殖民地与英国的香港不同,香港因为处在中国与东南亚交通枢纽 上,是进行转口贸易的天然良港,不需要与中国广大的腹地沟通。而1 9 世纪末的 青岛则不同,当时的青岛处在山东半岛的南部,远离华北传统的商业中心,与腹地 联系缺乏上海与腹地沟通的那种密集水运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