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吕温及其诗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吕温生活在“安史乱 后的中唐社会。此时的大唐帝国内忧外患,危 机四伏,昔日统一、强盛的国家已被分裂动乱所取代。许多有识有志之士 开始思考现实,酝酿改革,积极寻求各种兴利除弊的措施,力图实现唐王 朝的“中兴”。吕温即是其中一。员。他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对社会现实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文学方面,他的诗文同韩柳、元白有 着相似的旨趣,强调有裨于时政教化和i 进道人心。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政治 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说,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吕温绝非是一个 可有可无的人物,其文学地位不容低估。 本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梳理了吕温的生平和思想状况,重在探究他与新春秋学派 及永贞革新集团的关系。吕温从小接触儒家典籍,后又跟随儒学大师陆质 研治春秋,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个忠实的儒家学者。而新春秋学派又具有 革新思想,这坚固了吕温参加革新运动的意念。虽然由于出使吐蕃,吕温 未能直接参与“永贞革新”,但是这场政治革新运动不仅决定了吕温的政治 命运,也决定他的文学命运。 第二部分,主要总结了吕温的散文理论和散文创作。吕温少时曾从古 文大家梁肃学文章,他的文学思想也深受其师影响。在散文理论方面,吕 温主张“文以明道”,将“文 与“道”紧密联系起来,与韩柳“文以明道 的理论主张相互呼应。在散文创作上,吕温在选材和表现内容上与当时社 会现实的联系比较紧密;艺术上,其文往往援史为证,据理推阐,且言之 有物,持论醇正深厚,成就甚高。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吕温的诗歌理论与诗歌成就。吕温的文章具有 政治家经世致用的特点,他的诗也具有相似的特点。在诗歌理论上,吕温 主张“诗不可以伪 ,因而他的诗能够紧密联系现实人生,关心黎庶哀苦, 揭露弊政,谴责藩镇割据,抒发个人忧愤,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从艺术 性- 卜看,其诗题材多样、感情真切,于平直中蕴含着一股刚健之气。 关键词:吕温,诗,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l vw e nl i v e di nt h em e d i u mt a n gd y n a s t ya f t e ra n - s h i hr e b e l l i o n a tt h a t t i m et a n gw a sf u l lo fd o m e s t i ct r o u b l e sa n df o r e i g ni n v a s i o n s t h eu n i t e da n d p r o s p e r o u sr e g i m eh a db e e nr e p l a c e db yt h es p l i ta n dt u r b u l e n c e m o s to ft h e p e r s o n sw i t hl o f r yi d e a sb e g a n t ot h i n ka b o u tt h er e a l i t yf o rs e a r c h i n gv a r i o u so f m e t h o d st of e r m e n tr e v o l u t i o na n dt r y i n gt o ”p r o s p e r i t y o ft a n g l vw e ni so n e o ft h e m h et o o kp a r ti nt h ep o l i t i c a lr e f o r mm o v e m e n tl e db yw a n gs h u w e na n d e x p r e s s e dg r e a tp a s s i o no ns o c i a lr e a l i t y i n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w o r k sh a v et h es i m i l a r p u r p o r t sw i t hh a ny u ,l i uz o n g y u a n ,y u a nc h e na n db a ij u y i ,e m p h a s i s i n gt h e b e n e f i t s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a n de d u c a t i o no ft h et i m e ,a n dt h ew a y so ft h e w o r l da n dp u b l i cs e n t i m e n t w ec a nk n o wh i sp o l i t i c a la m b i t i o na n dt h ef e e l i n g s o fc o n c e r n so fh i sc o u n t r ya n dp e o p l e l vw e ni sn o tad i s p e n s a b l eo n ei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a n g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 , a n dh i sl i t e r a r ya c h i e v e m e n t ss h o u l dn o t b eu n d e r e s t i m a t e d t h et h e s i sb o d y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s e c t i o n s i nt h ef i r s ts e c t i o n ,s t a t i n gt h e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t h o u g h t ss i t u a t i o no fl v w e n ,t h em a i np o i n ti st os t u d y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m o n g h i ma n dt h en e ws p r i n g a n da u t u m ns c h o o la n dt h ey o n g z h e ni n n o v a t i o ng r o u p l vw e nw a st a u g h tt h e c o n f u c i a n i s t s b o o k sa n dr e c o r d s ,t h e nf o l l o w i n gt h em a s t e rc o n f u c i u sl uz h it o s t u d ys p r n g a n d a u t u m nt h a tm a d eh i mt ob eaf a i t h f u lc o n f u c i a n s c h o l a r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n e ws p r i n g a n da u t u m ns c h o o lh a si t so w n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i d e a sw h i c hs t r e n g t h e nh i sd e c i s i o nt op a r t i c i p a t er e f o r m l vw e n d i dn o tt a k ep a r ti nt h e y o n g z h e ni n n o v a t i o n ”d i r e c t l yb e c a u s eo ft i b e t a n e n v o y b u tt h i sm o v e m e n td e c i d e sh i sd e n s i t yo fn o to n l yp o l i t i ca l s ol i t e r a t u r e i nt h es e c o n ds e c t i o n ,c o n c l u d e i n gl vw e n st h e o r ya n dc r e a t i v eo f e s s a y w h e nh ew a sy o u n g ,h eh a db e e nl e a r n tf r o mt h eg r e a ta n c i e n tw r i t e r l i a n gx i a o ,a l s oi n f l u e n c e dd e e p l yb yh i m i nt h ee s s a yt h e o r y , l vw e n a d v o c a t e s 一 堕蓥直堕堇奎兰塑主兰垡重壅 _ - _ - _ _ _ _ _ - _ - _ _ - - j - _ - - - _ - _ - - _ - _ ,- _ 一一一 t h eg a o lo fe s s a yi st oe x p r e s st h et r u t h h ec o n n e c t st h e ”e s s a y ”a n d t r u t h ” c l o s e l ye c h o e dt h et h e o r yo f h a ny ua n dl i uz o n g y u a n i nt h ee s s a yc r e a t i v e ,t h e s e l e c t i o na n d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c o n t e n tc l o s e l yc o n n e c tw i t ht h es o c i a l r e a l i t y i na r t s h i se s s a y sa l w a y sc i t e sh i s t o r ya sa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a s s i s t a n c e ,a n d e l a i m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h e o r i e s m o r e o v e r h es t a t e st h ef a c t sw i t hr i g h t t h e o r y , g e t t i n gq u i th i g ha c h i e v e m e n t i nt h et h i r ds e c t i o n ,d i s c u s s e s i n gt h et h e o r y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o fl v w e n i t i s w o r k sh a v et h ef e a t u r e so fp r a c t i c a lp o l i t i c i a n sa l s oh i sp o e t r y i nt h ep o e t r y t h e o r y , h ea d v o c a t e s ”p o e t r yc a nn o tb ep s e u d o ,t h e r e f o r eh i sp o e t r yc a ng e t c l o s e l yt ot h er e a ll i f e ,c o n c e r n i n gt h ec o m m o np e o p l e ss u f f e r i n g ,e x p o s i n gt h e m a l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c o n d e m n i n gt h ec h i e h t u s h i hs e p m a t i s ma n de x p r e s s i n g i n d i v i d u a lw o r r i e da n di n d i g n a n tw i t hs t r o n g l y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a r t s ,h i s p o e t r i e sh a v ed i v e r s et o p i c sw i t ht r u ef e e li n g so f h i so w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i t c o n t a i n se n e r g e t i ca t m o s p h e r ew i t h i nt h ec o m m o n s t a t e m e n t k e yw o r d s :l vw e n ,p o e t r y , p r o s 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力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 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必蜢日期:眄年寸月:y s -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 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 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廷玖够 导师签名:高件尹 日期:砷年,月划一日 绪论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吕温( 7 7 2 年8 1 1 年) ,宁和叔,一字化光。唐代著名文人。他的一生,经历 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四朝,这正是“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吕温今存文集十 卷,有诗文二百多篇。传世文集比较常见的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各要本,丛书 集成初编本等。书名或题作吕衡州集,或题作吕衡州文集,或题作唐吕和叔 文集。 对于一般的唐诗爱好者甚至唐诗研究者而言,吕温可能是个比较陌生的人物。这其 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的著作成就远不能与李杜、韩柳、元白等人比肩,还不能被称 为“唐诗大家”,因而没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他的思想和作品也因此而未能得到深 入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然而,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吕温绝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安史乱后,唐王朝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面对现实,许多有识之士酝酿改革, 积极寻求各种兴利除弊的措施,力图使唐王朝达到“中兴。吕温即是其中之一。他对 当时的政治革新是抱有极大的热情的。刘禹锡晚年所作子刘子自传中回忆说:“自 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吕温、李景俭、柳宗元信以为然。然三子皆与予厚道,日夕过, 言其能。”n 1 可见,吕温是王叔文最早的支持者之一,在中唐的政治活动中扮演着非常 重要的角色。吕温不仅在政坛上名声显赫,而且在文坛上亦声名远播。对此,刘禹锡在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中做了相关描述:“始以文学震三州,= 三州守以为贡士之冠。 名声四驰,速如羽檄,长安中诸生成避其锋。两科连中,芒刃愈出。德宗闻其名,自集 贤殿校书郎擢为左拾遗。”瞳j 吕温的诗文深刻反映了中唐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对于研究中唐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 价值。另外,吕温与元白“新乐府运动”及韩柳“古文运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研究吕温的诗文创作对于进一步研究新乐府运动及古文运动有积极影响。 ( 二)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对吕温的研究相对较为沉寂,只有寥寥可数的几篇相关论文,这与吕温 在政坛上的地位以及文学史上的成就并不相符。根据笔者所收集、掌握的材料,目前学 术界还没有研究吕温及其诗文创作的专著;对于吕温及其诗文的认识和评价,我们只能 从一些论文中去了解。现将目前学界关于吕温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成就综述如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吕温生平事迹考证 赵荣蔚吕温生平及被贬真象考辨,该文试图通过对吕温生平的考察和对其全部 作品的分析,考证吕温被贬的真相。他认为:“吕温被贬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他和窦群诬 奏宰相李吉甫。实际上,吕温获罪遭贬的更深一层原因,是因为他是王叔文集团的重要 成员 ;【3 1 多洛肯吕温事迹考述,该文综括文献,并对有关吕温生平事迹的材料做了 较为严密的考辨;在“吕温使吐著不归于元和元年考一文中,谭青认为:“新、旧 唐书记吕温使吐蕃归年均误,今之学人似未注意于此,检各种版本和叔集,和 叔之归当于贞元二十一( 永贞元年) 年九月 。n 1 2 吕温家族研究 谭青吕温家世考,该文运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吕温家族史进行了考证。作者 认为,“其先祖或高尚不仕,祖父延之以下,历仕肃、代各朝,父渭官至礼侍,三典 贡举,惠益士林。温官终道州刺史。有弟恭、俭、让,均俊才 ;1 董超唐代吕温家 族与文学,该文第二章作者着眼于吕温家族本身,从世系、婚姻、经济、文化、仕宦 等多个方面作了具体的爬梳,大致呈现出了吕温家族的全貌和整体创作特征。 3 吕温作品版本研究 多洛肯吕集版本考述,该文对吕温诗文集的版本渊源及其嬗变作了考察。作者 认为“其文集版本自明清以来可大致归类为两大系统,即冯本和吴本系统 ;1 吕明涛 吕和叔文集版本流源考,该文通过梳理历代目录学类书籍,对吕和叔文集的编 订、流传进行了探讨,并勾勒出了吕温集版本源流的大致轮廓。 4 吕温思想研究 赵荣蔚在论吕温的政治思想一文中,分析了吕温的诗文创作情况,并总结出吕 温的政治思想表现为:“否定天命、重视人事的爱民思想,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 一的爱国思想和要求打破常规、超拔贤能的改革思想。盯1 5 吕温诗文创作研究 王晓玲在试论中唐诗人吕温的诗歌成就一文中,认为:“吕温的诗歌虽不如他 的政论文以及赞颂碑铭,但在中唐的诗歌发展史上,他的诗歌紧密联系现实人生,关心 下层百姓疾苦,歌颂沦陷区人民爱国精神,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抒发有志之士遭受 压抑,才能无法发挥的悲愤,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有的含 蓄蕴藉,摧刚为柔:有的明白如话,慷慨激昂”;m 1 柳海莉在天才俊拔,文彩赡遗一 一略论中唐散文家吕温这篇文章中,认为:“吕温提出了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 的文学主张,是韩愈、柳宗元等人文以明道文学主张的呼应与补充,吕温也以自己 2 绪论 的文学创作实绩起到了推动古文运动发展的作用 ;1 在论吕温对中唐文学的贡献 一文,赵荣蔚认为:“吕温的文学成就逊于柳宗元、韩愈和刘禹锡,其文章尚不足称为 大家,但从他留传下来的作品看,他的政论文紧密为现实政治服务,立意新颖,思想海 刻,出入上下古今,纵横捭阖,雄辩滔滔;他的铭赞内容丰富,充满激情,流荡着一股 奇逸之气,既继承了秦汉古典散文平易流畅、表达力强的优良传统,又创造性地吸 取了汉魏六朝骈文讲究对偶排比,声韵节奏的长处,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的 赋、祭文、墓表、序、记等都有优秀的篇章”。【l 町 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学术界对吕温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研究范围,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这与吕温在创作上所取得的实际成就很不相称。因此, 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吕温的创作做进一步的深入考察和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吕温的生平及思想 ( 一) 吕温的仕宦经历 吕温出身于唐代仕宦家族。祖吕延之曾任越州刺史、浙江东道节度使;父吕渭,字 君载,一生仕途显达,官至礼部侍郎。嫡母柳氏,为屯田郎中、集贤殿学士柳识之女。 吕温兄弟四人:温、恭、俭、让。新、i h 唐书对于他们的文学才能颇多赞誉,称吕 温兄弟四人“皆美才 。吕温是长兄,少即好学。幼年从父亲学习儒家典籍,后从陆质 研治春秋,并从梁肃学写文章。在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中,刘禹锡言:“( 温) 早闻诗、礼于先侍郎。又师吴郡陆质,通春秋,从梁肃学文章,勇于六艺之 能,咸有所祖。川川在祭陆给事文中,吕温自称:“某以弱龄,获谒于公,旷代之见, 一言而同。”2 1 因之,吕温的文章具有政治家经世致用的特点,诗文也为时流柳宗元、 刘禹锡所赏识。柳宗元言:“文章过人,略而不有,素志所旧,巍然可知。川1 3 1 刘禹锡亦 言:“始以文学震三川,三川守以为贡士之冠。名声四驰,速如羽檄,长安中诸生成避 其锋。 ( 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 吕温生于“安史之乱后的中唐社会。这时,大唐王朝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中兴 局面。吕温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同许多有识之士一样,他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 的情感趋向,同时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贞元十四年( 7 9 8 年) ,吕温“年益壮,志益大”,n 钔他以辅佐君主治国安邦为己任, 决心参加科举会试。由于学识渊博,吕温先登进士第,接着中博学宏词科,两科连中, 以致“誉动朝端,生驰毂下 。剐 贞元十九年( 8 0 3 年) ,吕温三十二岁。他为父守孝三年归来,j 下逢王叔文在东宫侍 候阜太子( 即后来的顺宗李诵) ,备受宠信。吕温因与叔文交谊深厚,学识又颇受叔文 的赏识,被骤然提拔为左拾遗。据旧唐书- 吕温传记载:“温与( 韦) 执宜尤为王 叔文所眷,起家再命拜左拾遗。一n 剐贞元二十年( 8 0 4 年) ,吕温以副吊祭使出使吐蕃。 贞元二十年三月,吐蕃来使,报牟尼赞普已逝。唐政府于是派张荐、吕温分别以吊祭使 和副吊祭使去吐蕃奔丧。不料,行至青海赤岭纥壁绛时,张荐不幸病逝于此。吕温独自 担当重任,前往吐蕃完成吊丧任务。吕温逗留吐蕃期间,顺宗即位,随后唐政府发生了 重大政治革新运动“永贞革新”。遗憾的是,作为与王叔文等同游东宫之人,吕温 未能直接参与这场政治革新运动。旧唐书吕温传载:“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 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元和元年使还,转户部员外郎。时柳宗元等 4 一、吕温的生平及思想 九人做叔文贬逐,唯温以奉使还。”n 7 1 韩愈对此也有过说明:“叔文最所贤重者李景俭, 而最所谓奇才者吕温。叔文用事时,景俭持母丧在东都,而吕温使吐蕃半岁,至叔文败 方归,故二人皆不得用。 n 8 1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吕温确实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成员 之一。 元和元年( 8 0 6 年) ,吕温被吐蕃放还,回到长安,依例擢升为户部员外郎。永贞之 变后,朝中形势发生巨变,宦官拥立宪宗即位,“二王八司马 或被杀或被贬,韦执谊、 凌准等人也相继病死。作为革新党人的吕温、李景俭、李谅、房肩等人,因种种缘故当 时未遭贬谪,史书亦诬之为“永贞逆党”。之后,宰相李吉甫所代表的旧山东土族阶级 在朝中得势? 并深受宪宗宠信。随着“永贞革新”的失败,吕温等人所代表的新进士阶 层,早已失去了他们的政治优势。因此,即使是暂时未被逐出朝廷,吕温等人在政治上 也只能是一种苟延残喘。不久,吕温囚参与弹劾当权人物李吉甫而被贬均州刺史。后朝 中商议,认为对于吕温等人的责罚太轻,元和三年( 8 0 7 年) ,吕温又被贬为道州刺史。 据新唐书吕温传载:“群为御史中丞,荐温知杂事、士谔为御史,宰相李吉甫持 之久不报,温等怒。时吉甫为宦侍所抑,温乘其间逐之。会吉甫病,夜招术士宿于第, 即捕士掠讯,且吉甫阴事。宪宗骇异,既诘辨,皆妄言,将悉诛群等,吉甫苦救乃免。 于是,贬温均州刺史,士谔资州。议者不厌,再贬为道州。 n 们 元和五年( 8 1 0 年) ,吕温调任衡州刺史。在任期间,颇有政绩,受到了当地民众 的爱戴。柳宗元在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中述及吕温在衡州政绩时说:“欺吏悍 民,先声如失。逋租匿役,归诚自出。兼并既息,罢赢乃逸。 可谓言得其实。元和 六年,吕温不幸病逝于此。道、衡二州的百姓悲痛不已,如丧考妣。后世称吕衡州。吕 温不幸中年夭折,世人痛惜不已。柳宗元在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中说:“呜呼! 君有智勇孝仁,惟其能,可用康天下;惟其志,可用经百世。不克而死,世亦无由知焉。 【2 i 】 ( 二) 吕温与新春秋学派 吕温从小就跟从父亲学习儒家典籍,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刘禹锡为吕温所作集 纪,称他“早闻诗礼于先侍郎( 吕渭) 。 四库全书也称其“深有得于六经 之旨。( 四库全书卷一五零吕衡州集) 六经,即指诗、书礼、乐、易、 春秋等儒家经典。吕温自己在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曾言:“尝阅雅论,深于春 秋,其问所得渊正。窃不自揣,愿以春秋三传,执抠衣之礼于左右。童蒙求我, 兄得辞乎? ”(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七) 看来,吕温很早就接触儒家典籍了,随之,儒 家情结也早已根植在了吕温的思想中。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除家学渊源、个人喜好等因素外,要探究吕温的儒学思想渊源,就不得不提及陆质 及整个新春秋学派。 新春秋学派以啖助、赵匡发其端,至陆质,又吸纳了吕温、柳宗元、韩泰等为其门 人,最终集其大成。啖助,字叔佐,赵州人。以儒学入仕,做过县尉和县主薄之类的小 官。后罢职家居,花十年的时间精研春秋三传,著春秋纂例六卷。“安史之乱 前后的社会变化,使他的儒学思想极具经世致用的时代特点。赵匡、陆质都是啖助的学 生。新唐书儒学传称:“门人赵匡、陆质、其高第也。 幻赵匡也是天水人,曾在 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幕中任职。他与啖助“深话经意,事多向合,( 陆质春秋集传纂例 卷一修传始终传k ) 幢副在治学方面志同道合。陆质,吴郡人,先后任台州、信州刺 史,师从啖助十一年之久,又曾问学于赵匡、故尽传二家之学,著有集注春秋、春 秋微旨、春秋辨疑、春秋逸传、春秋宗旨等,成为著名的春秋学者。吕温 在代国子陆博士进集注春秋表中言:“以故润州丹阳县主薄臣啖助为严师,以故洋 州刺史臣赵匡为益友。 乜钔柳宗元为陆质作墓表说:“有吴郡人陆先生质,与其师友 天水啖助洎赵匡,能知圣人之旨,故春秋之言及是而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 以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教,是其德岂不侈大矣哉。 嘶1 在此,柳宗元阐明了陆质儒学 的大旨及渊源。 他们所治春秋,摒弃了依据三传解经的传统方法,直接探寻经文之微言大义, 从经的立场翻转过来对三传的解经进行批判,更多主观批判的成份。这有利于将自己的 政治观点融入春秋之学中去,为实现政治变革“永贞革新”提供思路,这同时也是 中唐新春秋的主要特点之一。啖助说:“夫子之志,翼行道义拯生灵也。( 纂例 卷一春秋微旨议第一) 他认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一生都以行道济民为目标,后世 口诵夫子之言的学者更应该效法孔子的救世精神,而不应该把治学与行道判为两途。赵 匡在举选议一文中,言:“疏以释经,盖筝蹄耳。明经读书,勤苦已甚,其口问义, 又通疏文,徙竭其精华,习不急之业。而其当代礼法,无不面墙,及临人决事,取办胥 吏之口而已。所谓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者也。”睇1 他批评了那些远离实用的章句之 徒。陆质也有相似的看法。他曾对吕温说:“子非入吾之域,入尧舜之域;子非观吾之 奥,睹宣尼之奥。良时未来,吾老子少。异同河图出,凤鸟至,天子成临泰阶,清问理 本,其能以生人为重,社稷次之之义,发吾君聪明,跻盛唐于雍熙者,子若不死, 吾有望焉。川别在陆质看来,国家的根本在于“生人为重,社稷次之”。可见,陆质等人 在章句训诂盛行于世的时代,独具慧眼,重申儒家文化的用世精神。因此说,他们的治 学并非纯学术性的,而是有着浓厚的解决现实政治民生问题的倾向和功利性特点。对当 6 一、吕温的生平及思想 时已走向死胡同的章句经学来说,这无疑是耳目新的反动。清皮锡瑞经学通论 四论啖、赵、陆不守家法未尝无扶微学之功宋儒学治春秋者皆此一派谈及其进步 意义时讲:“啖氏正当其时,于经学废坠之余,为举世不为之事,使公、谷二传 复明于世,虽不守家法,不得谓其无扶微学之功也。”啪1 新春秋学派对吕温、柳宗元、 韩愈诸人皆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吕温是新春秋学派的中坚人物。他不仅继承了陆质 等人的新春秋学说,而且还有所开拓和创新。吕从陆质治春秋,大致是在贞元十四 年。刘禹锡在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也言:“又师吴郡陆质通春秋。 在跟从陆 质学习的过程中,吕温接受了陆质的春秋集注,而且代陆质撰写了进集注春秋表。 然而,作为一个学者,吕温又并非完全吸纳陆质的观点,人云亦云,他同时也致力于对 春秋及儒家经典做出新的、不同于他人的释解。从吕温的实际创作及柳宗元所作祭 吕衡州文和唐故衡 k i l n 史吕君诔两篇文章,我们大致上可以将吕温的学术思想特 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传统儒学的反省。吕温要求学以致用,充分发挥经典之于经国济世、辅 正建业、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 其次,他并没有把孔子神格化,而是将其作为“有心”之人来认识和把握的。吕温 从孔子思想与当前现实的共通点出发,走一条理性解经、明于治用的路线。故其与族 兄皋请学春秋书否定了章句之学,古东风城铭并序否定了左传解经,他的学 术理想重在究明孔子阐扬的尧舜圣人之理道,以建立“明章大中,发露公器”泅1 的新型 价值体系。( 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 吕温的这种思想必然抛弃了传 统解经方法,客观上丰富了中唐春秋新解释学,为“永贞革新”运动提供更为完备 的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 吕温从小接触儒家典籍,后又跟随儒学大师陆质研治春秋,使得自 己成为了一个忠实的儒家学者。而新春秋学派又具有革新思想,这坚固- j ,吕温参加革新 运动的意念。 ( 三) 吕温与“永贞革新” “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失去了原有的高度繁荣和强盛,种种严重的社会矛盾和 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地方上藩镇跋扈,朝廷中则有宦官专权、朋党相争。贞元二十 年( 8 0 5 年) ,唐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王侄等革新派,果断地对弊病深重的朝政 进行改革。开始时,改革势如破竹,可惜的是只经历一百多天就遭遇惨败。这场短暂的 革命,史称“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贞革新”发生之际,吕温恰好出使吐蕃。据旧唐书王叔文传记载:“王叔 7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最所重者,李景俭、吕温。叔文用事时,景俭居丧于东都;吕温使吐蕃,留半岁,叔 文败方归。 啪1 可见,虽然“永贞革新”发生时吕温不在京师,他也因此没能成为革新 派的核心人物,但他确为永贞一党的重要成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吕温与“永贞革新 集团成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上,从吕温的政治态度方面得到印证。 王叔文是引领吕温步入革新之途的第一人。王叔文( 7 5 3 - 8 0 6 ) ,越州山阴( 今 浙江绍兴市) 人。他出身寒微,颇知民间疾苦;又读书知治道,慷慨有大志,足庶族文 人中的优秀分子,一位有抱负、有才能的政治家。贞元三年,王叔文以善棋入侍东宫, 陪侍皇太子即后来的顺宗李诵。李诵仁慧聪颖,有志于革新。王叔文也常常劝太子纳时 之英俊以自辅,并提出了许多卓有见识的治国之道,受到了太子宠信。王叔文在朝中秘 密结交陆质、李景位、韩哗、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人,并订为生死之 交。在革新集团成员之中,温与执谊尤为叔文所重。韩愈顺宗实录卷五:“上将大 论宫市事,叔文说中上意,遂有宠。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幸异日用之。 密结韦执谊,并有当时名欲侥幸而速进者:陆质、吕温、李景俭、韩华、韩泰、陈谏、 刘禹锡、柳宗元等十数人,定为死交,而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交游踪迹诡秘, 莫有知其端者。口订资治通鉴卷二三六唐纪:“贞元十九年七月,初,翰林待诏 王1 丕善书,山阴王叔文善棋,俱出入东宫,娱侍太子密结翰林学士韦执宜及当时朝 士有名而求速进者陆淳、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定位 死交:而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以进。”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后,立即起用革 新派,以王叔文代表的“二王八司马”集团随之正式登上政治舞台。至此,一场酝酿已 久的政治运动就此爆发了。此时,吕温人在吐蕃,不为所用,王叔文对此十分遗憾:“王 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宫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 在永贞革新集团 的成员当中,乇叔文对吕温尤为赏识,史称“最所奇才者吕温”。吕温虽然不是革新的 核心人物,也未及直接参加这场革新运动,但他的确是永贞革新集团的一员。王叔文的 器重和引领,是吕温参与永贞集团的关键因素。 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需要思想理论方面的支持。陆质学派的最主要特征是将春 秋之学与当时现实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符合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需要,因而陆质新学 成为了这场政治革新运动的指导思想。因之,陆质也成为了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陆质, 本名淳,字元冲,吴郡人。吕温是陆质较早的门生。据新唐书吕温传:“从陆质治 春秋,梁肃为文章。”。让1 陆质门下除吕温外,还有韩哗、韩泰、凌准、柳宗元,刘禹 锡等。他们所治的春秋,是公羊、谷梁一脉的今文经学,不重视章句,更多 主观评断,重点探索“微言大义”。这样也就便于将自己的政治观点融注予春秋之 一、吕温的生平及思想 学中去,有利于现实的政治改革。陆质曾对其弟子吕温说:“良时未来,吾老子少。异 日河图出。凤鸟至,天子威临泰阶,清问理本,其能以生人为重,社稷次之之义, 发吾君聪明,跻盛唐于雍熙者,子若不死, 是言之,陆质对吕温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吾有望焉。”( 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一) 嘲 吕温作为陆质的弟子,研治春秋并将其 作为革新的指导思想,他必然和这场政治革新运动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陆质新春秋学 派的门人,吕温不仅仅是一位学问的传承者,同时还是新型思想的传播者。 柳宗元是吕温的好友,其言“交侣平生意最亲,衡阳往事似分身。袖中忽见三行字, 拭泪相看是故人。”口3 1 柳宗元在与吕道州温论( 非国语) 书中说:“吾自得友君子, 然后知中庸之门户阶室。 嘲1 在祭吕衡州温文中又说:“宗元幼虽好学,晚未闻道, 泊乎获友君子,乃知适子中庸,削去邪杂,显陈直正,而为道不谬。川蚓可见,柳宗元 和吕温的交往对他的思想发展的作用。在祭陆给事文这篇文章中,吕温曾说过:“某 以弱龄,获谒于公”,则知他师事陆质的时间很早。现可考知“陆知贞元二年为太常博 士,历任刑部员外郎、仓部郎中,至十一年任左司郎中,后出为信州刺史,大约在贞元 十七年前后。 呻3 可能是通过吕温,革新派人士接触到新春秋学的思想学说。且柳 宗元在永州贬所写的答元饶州论( 春秋) 书里回忆说:“往年曾记裴封叔宅,闻兄 与裴太常言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觳一义,常讽习之。又闻亡友韩宣英、吕和叔辈言他义, 知春秋之道久隐,而近乃出焉。京中于韩安平处,始得微指,和叔处始见集 注,恒愿扫于陆先生之门。及先生为给事中,与宗元入尚书同日,居又与先生同巷。 始得执弟子礼。未及讲讨,会先生病,时闻要论,尝以易教诲见宠。不幸先生疾弥甚, 宗元又出邵州,乃大乖谬,不克卒业。”口7 1 这一点,柳宗元在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 诔中有过说明:“春秋之元,儒者咸惑。君达其道,卓焉孔直。圣人有心,由我而 得。敷施变化,动无不克。1 这样,对柳宗元的政治观念和哲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 陆质一派的学说,首先是通过吕温而被柳宗元所了解和接受的。柳宗元在诔文旱还形容 他们交好的情况:“君昔与余,讲德讨儒。时中之奥,希圣为徒。志存致君,笑咏唐虞。 揭兹f 1 月,以耀群愚。”n 卅可见,他们志同道合、密切交往、特立独行于迂儒俗吏间的 情形。由是言之,吕温在中唐新春秋学思想的传播上是功不可没的。作为该学派的传人, 吕温将此学说传授给其他人,壮大了中唐新春秋学派的力量,从而使永贞革新集团人员 的政治主张达成一致,为革新运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陆质新学作为王叔文政 治改革的理论基础,吕温又是其传播者。由此,我们断定吕温是永贞革新一员。 综上,虽然由于出使吐蓄,吕温未能直接参与“永贞革新”;然而,诸多历史事实 可以证明,吕温是“永贞革新”运动的策划者之一。这场政治革新运动不仅决定了吕温 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政治命运,也决定他一生的文学命运。三百年后,陆游在夜读吕化光文章抛尽爱功 名之句戏作诗中说:“玉关西望气横秋,肯信功名不自由。却是文章差得力,至今知 有吕衡州。“们对吕温不以功名而以文章传世表示赞许。 二、吕温的散文理论与散文创作 “永贞革新”后,创新精神成为了中唐后期文学的主体精神。罗宗强说:“贞元末 至元和年间出现了一种改革朝政、渴望中兴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唐文学的 第二次繁荣。文坛充满革新精神。 n 这种革新精神,反映在文学思想上,集中表现为 功利主义文学观得到了充分发展。从初唐开始的散文改革,至此也终于发展成为了轰轰 烈烈的韩柳古文运动。 吕温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他积极参与政治,对社会现实表现出了极 大的热情。在文学方面,他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文学为现实政治服务,有明显的 重道轻文倾向。吕温是韩柳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其散文成就在当时颇具影响力。 ( 一) 吕温的散文理论 韩柳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集其大成者,其“文以明道 ,“不平则鸣”、“气盛言宜”、 “陈言务去 、“文从字顺 等古文观念,内涵丰富,理论贡献巨大。其中尤以“文以明 道”理论对当时散文创作的影响最为深远。实际上,“文以明道 理论并非韩柳所首倡。 西魏文帝时,宇文泰、苏绰最早提出文体改革,周书苏绰传日:“自有晋之 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太祖欲革其弊,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 奏行之。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州4 2 1 到隋代,文帝有“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的诏书,李谔也要求革除华伪文风的上书,其言:“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绩;指 儒素为古拙,用辞赋为君子。故文笔同繁,其政同乱,良由弃大圣之规模,构无用以为 用也。损本逐术,流偏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h 刚无论是宇文泰等人的改革还是 李谔的复古,他们都反对六朝以来的绮靡文风,强调文之用,以有益于教化。但只因骈 文根深蒂固,骈文写作已成积习,虽有多人倡导古文,但文坛风气却变化不大。 以唐代而论,在韩、柳之前,陈子昂大张“复古”旗帜,在力矫六朝诗风的同时, 尝试文体革新。他针对晋宋以来的“文章道弊”、“彩丽竟繁”的弊病,倡导“汉魏风骨”, 打击浮艳之风。此后,李华、萧颖士、孤独及、梁肃、柳冕等盛唐诸家,在文学理论上 也强调“宗经”、“体道”。萧颖士自称“有识以来,寡于嗜好,经术之外,略不婴心”; n 独孤及在宗经之外,主张“先道德而后文学”;1 4 引其门人梁肃虽精通佛理,但论文却 l o 二、吕温的散文理论与散文创作 继承了儒家的传统观点,认为“文之作,上所以发扬道德,正性命之纪;次所以财成典 礼,厚人伦之义;又其次所以昭显义类,立天下之中”;h 们柳冕更以儒道为根本的文学 思想,“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道不及文则德胜,文不及道_ ! 1 1 0 气衰 , h 7 1 极力主张文以明道。可以说,宗经、复古、明道的主张,在韩、柳之前已经完备了。 到韩、柳时,明道说的概念更加明确。韩愈给予明道说以全新的解释,将文学作为 对抗佛老思想侵蚀的工具,坚决捍卫儒家道统。以柳宗元为代表的永贞党人大谈儒道, 以儒学为政治革新服务。韩柳的政治主张、哲学观念、文学倾向,不尽相同,其关于文 道的认识在内涵上也还是有其差异性的。但在主张文道统一,体现求实精神,追求功利 性目的等方面是相同的。 吕温少时曾从古文大家梁肃学文章,他的文学思想也深受其师影响。梁肃所倡导的 本道、致用的理论,为吕温所继承。吕温也主张“文以明道,将“文与“道”紧密 联系起来,这与韩柳的文道观有着相同的内涵。吕温二十几岁时所写的送薛大信归临 晋序,被四库提要称为“洞见文字之源,其中讲到: 吾闻贤者志其大者。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专其饰则道丧,反其本而文存 且使不存,又何伤矣! 这里,吕温谈到了“文 与“道”的关系。吕温认为,“道 是根本,“文 是用来修饰 “道、为“道”服务的。他反对那种过于追求“文”以致妨碍“道的形式主义倾向。 然而,吕温的“文以明道”说,真正与韩、柳的文道观达成契合的,应该体现在与族 兄皋请学春秋书这篇文章中: 其所责乎道者六,其诗、书、礼、乐、( ( 大易,春秋欤,人皆知 之,鄙尚或异。所日礼者,非酌献酌酢之数,周旋裼袭之容也,必可以经乾坤, 运阴阳,管人情,措天下者,温愿学焉。所曰乐者,非缀兆屈伸之度,铿锵鼓 舞之节,必可以厚风俗,仁鬼神,熙元精,茂万物者,某愿学焉。所日易者, 非揲蓍演数之妙,画卦举繇之能也,必可以正性命,观化元,贯众妙,贞夫一者, 某愿学焉所日书者,非古今文字之舛,大小章句之异也,必可以辩帝王,稽 道德,补大政,建皇极者,某愿学焉。所日诗者,非山川风土之状,草木鸟兽 之名也,必可以警暴虐,刺淫昏,全君亲,尽忠孝者,某愿学焉。所日春秋者, 非战争攻伐之事,聘享盟会之仪也,必可以尊天子,讨诸侯,正华夷,绳贼乱者,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某愿学焉。此外非圣人所论,不与f - 君- 臣父子之际,虽欲博闻,不敢学矣h 1 所谓“温所贵乎道者六 ,即儒家六艺;显然,吕温将他的“道 与儒家的六经紧密结 合在了一起。在吕温看来,礼“可以经乾坤,运| 5 f j 阳,管人情,措天下”,乐“可 以厚风俗,福鬼神,熙元精,茂万物”,易“可以正性命,观化元,贯众妙,贞夫一 者”,书“可以辩帝王,稽道德,补大政,建皇极”,诗“可以警暴虐,刺淫昏,全 君亲,尽忠孝 ,春秋“可以尊天子,讨诸侯,正华夷,绳贼乱 ,因此他才“愿学 。 显然,吕温对六经的认识,并非拘泥、套用传统儒学观念,而是以陆质的新春秋学 作为指引,把自己的政治见解和观点灌注于对六经的解释之中,使自己的“道 与当时 的社会现实、政治现实融合在了一起,并因此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政治观点。在这里, 吕温对儒学的推崇与韩愈颇为接近。韩愈评六经日:“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 殷盘,估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春节气品牌传播策略
- 2025标准期权交易委托合同范本
- 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 2025河北省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外语系首届团委主题晚会策划书
- 中国水射流塑料切割机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授权合同代理办理进出口许可证协议
- 2025煤炭销售合同范本
- 2025碧桂园合同样本
- 《实验N:股票问题》课件
- GB/T 32788.6-2016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第6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GB/T 20492-2006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丝、钢绞线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国外文献综述》2500字
- 食品防护、食品欺诈、过敏原管理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 长输管道施工技术(完整版)
- 2023年赤峰龙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导论)课件
- 专利申请培训课件
- DPtechIPS2000系列入侵防御系统培训胶片课件
- 竞争性谈判二次报价单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