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研究.doc_第1页
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研究.doc_第2页
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研究.doc_第3页
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研究工程管理系 何 仕摘 要:阐述了建设和谐校园迫切需要和谐师生关系,分析了当前高校师生存在着紧张化、 自由化、淡漠化和利益化等不和谐的状况,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中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更新观念,教书育人,引领和谐师生关系;学校要人本管理, 务实创新,保障和谐师生关系;学生要尊敬老师, 明理善学,增进和谐师生关系。关键词:和谐校园 高校 师生关系 现状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高校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 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1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涵盖的要素、协调的关系涉及方方面面,但是在诸多关系中,学校发展建设的主体人的和谐是关键。师生关系是高校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只有感情的接近与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启迪智慧和培养能力。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建立符合时代教育需要、适应和谐校园建设要求的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一、建设和谐校园迫切需要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发展的机会,并依据个性特点最大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既然面向全体学生,就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建设和谐校园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一)和谐校园发挥人的潜能,需要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以发挥人的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己任。人的潜能需要教师、 学生共同去发现,潜能的发挥需要教师引导,也要学生配合。所以,整个教育过程都要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而不是照本宣科、强塞硬灌。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为目的,以开放式、互动互促为主要模式缔结师生关系。教师不仅给予学生知识层面的教导,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情感、行为、认知等心理方面的支持。教师善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尊重和鼓励方式,营造学生愉悦轻松的心理环境。(二)和谐校园尊重人的个性,需要和谐师生关系。在和谐校园里,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里灵活的教学方法与多元的学习方式相适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合作、或体验、或探究等等,教师不一味地展示自己的教学预案,而是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提出的的问题,耐心、及时地引导。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以思想激活思想,以智慧引领智慧,以个性启发个性。(三)和谐校园提倡民主学习,需要和谐师生关系。在和谐校园里,有着浓厚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民主学习氛围。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知识体系,学生掌握的知识应当包括教材里的知识、师生共同探索和互动产生的发展性知识和发现性知识。学生主动探索真知,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教材和教师质疑,将自己的观点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大胆表达。教师给予学生应有的指导与呵护,共同探讨和研究学科前沿知识,实现教学相长。 二、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随着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逐步深化,与和谐校园相适应的教学观、教育观和师生观逐步确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共识。但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转型加快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矛盾与冲突等因素,对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当前高校师生关系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和谐因素。(一)师生关系紧张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不满意,而教师抱怨学生素质一届不如一届。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对教师的急需和市场机制导致的人才流失的加剧,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出现了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的不足。一些教师不下功夫钻研教学,无法把握专业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对学科专业的发展变化不敏感,表现平庸,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教学方法依然是满堂灌,上课传授的仅是制度化的知识,只能照本宣科,不能旁征博引;更有甚者教学态度不端正,敬业精神弱化,把应付课堂50分钟作为教学目的。2另一方面,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呈下降趋势。一些老教师总是感到学生的悟性、学习风气大不如前。某高校一位教师向同事诉苦:“我要崩溃了,现在的学生不知怎么回事,你讲到精彩处,他们没有任何表情,你讲的不精彩,他们也没有任何反应”调查显示,有29. 6 %的学生认为高校“教学内容陈旧”,有28.4%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枯燥乏味”,有31.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够敬业”,有20.7%的学生认为“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有35.2%的教师认为“学生生源素质明显下降”,有27.4%的教师认为“现在学生学习风气差”。可见,学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产生怀疑,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而教师对学生也是怨言颇多,教师困惑,学生迷茫,这就使师生关系出现了疏离与紧张。(二)师生关系自由化少数教师,以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幌子,放松自己的教育责任,对学生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有的教师上首堂课就开宗明义地说,上课不愿听可以,只要不讲话,也可以做其他事情,甚至准许学生不来上课。有的教师缺乏育人意识,认为教育工作是学生政治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调查表明,有21.3%的教师认为“课堂上我只负责上课,学生穿拖鞋、玩手机等我不管”;有10.6%教师认为“我负责上课,学生的出勤情况我一般不管”。 师生双方,除了上课,互不见面,互不了解。学生从教师那里既不能满足求知的欲望,也不能得到情感上的交流抚慰。个别教师甚至为了在教学评价中学生能给自己高分,就有意迁就或迎合学生等。这些现象明显滋长了学生自由散漫的行为和不求真知的学风,也使师生关系庸俗化、自由化。(三)师生关系淡漠化在问卷调查中,对“我和老师(学生)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这个问题,有13.0%的学生表示“非常同意”,有49.7%的学生表示“同意”;有19.1%的老师表示“非常同意”, 有45.7%的老师表示“同意”。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交往并不密切,淡化现象比较明显。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多校区办学开始大规模形成,尤其是各地的大学城一般建在城市的边缘或郊区,造成了教师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较远,课后就要赶班车回家,客观上使师生交往时间、机会变少,交往渠道不够畅通,交往范围相对狭小。3同时,许多高校教学资源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实行教室流动和合班上课,教师常常面对上百个学生,这种状况自然减少了师生间接触的机会,增加了交往的难度。另外,互联网等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使学生更愿意在宿舍或家里便捷地获取一些学习参考资料,解决疑难问题,非不得已,一般不愿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无形中减少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师生关系渐行渐远。(四)师生关系利益化高校扩招后,实行缴费上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商品买卖关系、服务与消费关系,使得师生间缺乏人情味。尤其是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无力交付高额学费,而学校及老师又不得不“非人道”地催缴,致使师生间心理亲近感很难形成。4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师生纯洁的关系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和等价交换原则,在一些师生中产生了错误观念,诱发了利己主义、唯利是图等思想,部分教师用市侩的眼光看待学生,出现了利用手中的权力向学生寻租,部分学生或家长也企图用物质利益等手段从教师那里得到某种利益。问卷调查中,有17.3%的学生承认因为各种原因,自己(或家长)给教师送礼。在对给教师送礼行为的看法,有31.2%的学生认为“很正常,可以得到教师的关照或是得到某种好处”,有29.6%的学生认为“很正常,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16.7%的学生承认自己是为了担任学生干部、入党等主动和相关教师拉关系、套近乎,并收到了效果。这些数据表明,师生关系发生了异化,出现了相互利用、扭曲的状况。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建立适应和谐校园要求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必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和谐师生关系,同时,创新学校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学生的主动意识,保障和增进和谐师生关系。(一)教师更新观念,教书育人,引领和谐师生关系1、更新教育观念,奠定思想基础。思想观念是先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赖于高校教师进一步确立新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在和谐校园里,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方法,开启智慧;教师和学生是知识探究过程中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 广大教师要破除传统观念,放下“师道尊严”,走向学生, 平等地站在学生中间, 当好一个长者和首席,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把教育教学过程和研究探索结合起来, 能动地实现教学相长。同时,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教书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自觉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 真正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2、更新知识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才华,增强才能吸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广大教师要不断吸取新知识,不仅要更新和充实本学科知识,还要注重跨学科知识学习;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精通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技巧,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提倡民主互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如案例、研究、讨论、置疑等教学形式,积极探索和实践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发现和研究的教学方法,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和高水平的实验教学等,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和支持学生的突破性见解,善于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追求的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其次,进一步更新课程内容,创造性地克服高校课程知识划分过细、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和实践等问题,让学生掌握既有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发现知识、探求和发展新知识;同时,要注重实践环节,重视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努力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使学生产生信服感和敬慕感。3、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艺术。 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广大教师要从人格、思想、道德、风尚、意志、情操等方面加强自我修养。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一是注重教学工作的情感性。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5这就是说,一个教师,不论从事哪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工作,都不应当冷若冰霜,毫无感情,而应当在工作中饱含着热爱,渗透着激情。把自己对于知识、对于真理、对于智慧、对于高尚、对于富有创造性的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真诚地向学生表达出来,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二是增强教学工作的形象性。运用形象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牢固持久的威信。4、主动贴近学生,加强沟通交流。和谐校园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生其乐融融。因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熟悉学生,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等,主动克服由于自己所处的主导地位所造成的师生心理隔阂,合理地理解、分析和引导学生,在优化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更要注重课外交往渠道的拓宽。(二)学校人本管理, 务实创新,保障和谐师生关系1、创建良好校园文化,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创建良好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校园文化使置身于校园中的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对于增强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要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学校特点、健康向上和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激发师生的灵感,激励师生的追求, 创造师生共同参与的机会, 使之在自由、宽松、宽容的校园人文环境中, 能够自由、平等、积极地进行交往。2、规范教师的职业责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形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在和谐校园中, 尽管师生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由于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攻,就自然地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学生特别容易接受他所仰慕的教师的影响。所以学校应当规范教师的职业责任,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6一方面,从制度上规定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应当从制度上促进教师重视立德修身、以身立教和与时俱进,规范教师的师德教育和进修培训。在评价教师时,不但要评价其教学效果,还应当评价其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学生的满意度和影响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把教书育人融为一体,有效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3、建立和创新教师与学生联系的制度,增强和谐师生关系活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因此要从制度上保证师生有一定的交往频度,使师生的思想在交往中碰撞和升华。例如建立班导师制度,不仅导学,更重要的是导行;规定教师联系一个班级,参加学生集体活动;建立教师访问和接待学生的制度,把教师访问和接待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搭建师生网络交流平台,为师生的便捷交流提供条件。这些从制度上纠正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片面思想,改变师生仅仅在课堂上见面的局限性,大大扩展交往的渠道,促进师生的互相沟通和认同,充分发挥教师在建设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关系充满活力。 4、完善弱势群体扶助制度,维护和谐师生关系发展。在和谐校园里,对贫困生、特困生、个别残疾学生和心理负担过重的学生群体要特别关心、爱护和体贴,要用好用活“奖、贷、助、补”等政策,并为贫困生提供足够的勤工助学岗位,以缓解学生过重的生活压力。学校在学籍管理和违纪处分上要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出台和违纪事件的处理,实行“学生旁听会”和预警制。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校园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正确引导和感化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以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消除危害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维护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三)学生尊敬老师, 明理善学,增进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角,尽管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但学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尊师重教, 学生先行。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是高校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当代大学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大学生具有青年人易冲动、易眼高手低、易目中无人、自制力差等特点,往往因为教师的一点小差错就武断地认为“这个教师不行”。7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涉, 也是感情的交流, 心灵的沟通。教师在工作中理应追求尽职尽责尽善尽美, 但学生对教师的行为、思想、情感应给以人性的理解, 而非神性的苛求,理解教师在获取知识方面的有限性和自己知识的不足。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