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摘要 城乡矛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这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不但制约了城乡产业协调 互动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加快城镇化进程。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 济学、城市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采用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 方法,以城乡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为依据,从理论到实践对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与城镇化之间相关作用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提出和界定了城乡产业链、城乡产业互动等概念和内涵,阐述 了城乡产业互动发展与城镇化的促进与反促进作用。其次,实证分析了长 沙市城镇化及城乡产业发展现状,就如何深化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 镇化,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两种 实现方式及其必备条件。最后,结合长沙市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城乡产 业互动与城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不足,分别就三次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 环境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并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要素有序流 动、城乡产业分工合作、中心城市产业扩散、乡镇企业直接推动、城乡环 境整治等六个方面建立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的机制。本文将城 乡产业互动与城镇化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兼顾解决城乡二元经济 结构和农村城镇化的问题,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和典 型实例。 关键词: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城镇化 s t u d yo nc h a n g s h ac i t y su r b a na n dr u r a l i n d u s t r i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 t op r o m o t e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t h ec o n n i c tb e t w e e nu r b a na n dm r a li so n eo ft h em a i np r o b l e m sw h i c h n e e dt ob es o l v e d d u a l - s t n i c t u r eo fi n d u s t i yi n b a na n dr u r a la r e a u si s r e m 破a b l e ,w m c hr e s t r i c t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u r b a na n dm r a lm d u s t r i e s , a n d m e p r o c 。s s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m e o uo f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s , i n d u s t r i a le c o n o m i c s ,u r b a ng e o g r 印h ya n ds oo n , t h r o u 曲t h er e v i e wo fm e t h e o 巧o fu r b a na n dm r a li n d u s t l yi n t e r a c t i o n , t h i sp 印e ra d o p t s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a n a l y s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u r b a na n dm r a li i l d u s t r i e s i n t e r a c t i o na n d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u t sf o r w a r dm d u s t l 哕d e v e l o p m e n ti st h ep r e m i s e o fu r b a n i z a t i o n f i r s t l y i tp 吣f o 刑a r da n dd e f i n e st h em e a n i n go fu r b a na n dm r a l i n d u s 仃y c h a i n ,u r b a na n dm r a l i n d u s t 巧i n t e r a c t i o n ,d e s c m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u r b a n a n dr u r a li n d u s t r i e si n t e r a c t i o na n du r b a n i z a t i o n s e c o n d l y t h ep 印e ra n a l y s e s 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c h a n g s h ac i t ) ,su r b a l l i z a t i o na n du r b a na n dr u r a l i n d u s t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r o u g he m p i r i c a lm e t h o d e s p e c i a l l yr e f e r r i n gh o wt o d e e p e nc h a n g s h a su r b a na n d r u r a li n d u s 仃yi n t e b a c t i o nt op r o m o t e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i tp u t sf o n v a r dt 、v ol d n d so fr e a l i z a t i o nw a y sa n de s s e n t i a lc o n d i t i o n so f a g r i c u l t u m l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a n dt o w n s h i pe n t e 叩r i s e s 丘o mt h ea n g l e so ft h e i n d u s t 巧a n dt h ee n t e 叩r i s e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 f i n a l l y ,c o m b i n gw i t ht h ea c t u a l c o n d i t i o no fc h a n g s h ac i 吼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e f i c i e n c yo f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o f u r b a l la n dm r a li i l d u s t r i e si n t e r a c t i o na n du r b a n i z a t i o n ,m i sp 印e rp u t sf o r w a m c o n - e s p o n d m g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w h i c hm c l u d et h r e ei n d u s t r i e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b 撕z a t i o nc o n s t m c t i o na n de n v i r o m l l e n t a lp o l i c ya n ds oo n t h e nt h i s p a p e r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u r b a na n dm r a li 1 1 d u s 硒a l i n t e r a c t i o nt op r o m o t eu r b a m z a t i o n 仔o mt h ev i e wo fu r b a na n dm r a l i n d u s t r i e s 缸e r a c t i o n i nt h i sp 印e r u r b a na n dm r a li 1 1 d u s t 拶i m e r a c t i o na n d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r ec o m b i n e d t o g e t h e r nr e s o l v e st h e p r o b l e m s m a ta r et ow e a k e n d u a l s t m c t u r eo f i 1 1 d u s t 叮 a n dr e a l i z er u r a l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a n d p r o v i d e s r e f e r e n c e dt 1 1 e o 巧a n dt ) ,p i c a l e x a m p l ew h i c hc a np u s ho nt i l ep r o c e s s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 c h a n g s h ac i 妙; u r b a l la n dn l r a l i n d u s 时 m t e r a c t i o n ;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i i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 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 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 谢。 论文作者签名: 油路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劢萨月“日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函口时发布口解密后发布 罴谣= 巍铲 论文作者签轹帚编导师签轹缓彩彩哗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1 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1 1 选题的背景 1绪论 城乡矛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城市相对发达的 现代工业与乡村传统经济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不但 制约了城乡产业协调互动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加快城镇化进程。 ( 1 ) 我国城镇化的现实背景 城镇1 是以人为主体,以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为特点,以获取聚集效益为目的的一 个集中人口、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的空间地域系统。城镇的产生和发展是与非农产业 的产生和发展分不开的。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资本、生产资料不断地与农业相分离, 同时不断地向城镇集中,人们把这样一个历史过程称作城镇化。概括起来说,城镇化包 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农村生产要素向城镇转移;其二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世 界各国城镇化进程的历史表明,不同国家由于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背景各不相同,通 向城镇化的道路大相径庭。我国城镇化不同于那种产生于城镇工业扩张、第三产业发展 对剩余劳动力大量需求的以城镇拉动为主的城镇化。在中国农村,由于人口的增长和耕 地的减少造成了劳动力的绝对剩余。同时,又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形成了劳动力 的相对剩余。这种不断增多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农业外寻找就业机会,城镇化就是在 这种背景下发展的。 ( 2 ) 现有的城镇化思想难以有效地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 2 0 世纪5 0 年代国家推行的城市化与工业化,造成了工业集聚于城市,人口大多集 中在农村,形成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城乡分工格局。2 0 世纪7 0 年代末和8 0 年代 的农村改革及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分离和对立问题,封闭的城乡关系逐渐走 向开发合作,最难突破的城乡壁垒户籍制度也开始松动,城乡之间加强了商品交换、 要素流动以及人口的迁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然而,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以农民离土不离乡为主要特征的。这种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有其历 1 晏群如何界定小城镇的概念与范围叨,j 、城镇建设,2 0 0 2 ( 2 ) :5 4 5 5 i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史的必然性,但潜伏的问题不可忽视。一是没有从根本上克服大中城市与乡村的分割, 城市对农村的产业、市场、技术等扩散效应仍然很弱;非农产业化的乡村地域没有转变 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地域。二是出现了农村产业结构与大中城市的产业结构高度趋同问 题,即城市有工业,农村也有工业,城市和乡村的工业之间形成恶性竞争,而不是良性 互动关系。 究其原因,无论是过去实施的城市化还是现在进行的农村城镇化都没有把城乡当成 一个整体来看待如何实现城镇化,仅仅单独就城市而论城市化,或就农村而论农村城镇 化,割裂了城市与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同时,就如何实现城镇化也 仅仅从依靠发展农业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依靠发展城市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角度来 考虑,没有从全局上、系统性考虑通过发展城乡产业互动的方式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和城镇化。为此,基于目前我国城镇化的背景及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内城镇化的实 践经验城乡产业发展是实现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支撑,本论文尝试着从城乡产 业互动的角度来探讨加快城镇化的类型和机制,推进城镇化研究工作。 1 1 2 选题的意义 在动态系统的理念指导下,探讨地区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机制,具有现实、创 新、典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 1 ) 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 中国的现代化是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现代化,要实现的是包括农民在内全民富裕的 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关键,要用现代物质条 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使二三产业和农业 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一二三产业互为因果、互为市场,联袂而动,形成合力。以城乡 产业的互动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缓解农村的资源压力,适度转移农村人口,促进城 镇化建设,达到城乡的和谐发展,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推进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 ( 2 ) 提出城乡产业互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 城市之所以比农村发展得好,是因为城市现代工业比农村传统农业更具有竞争力, 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影响,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城乡产业 互动,即一方面传统农业接受现代工业的改造,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化;现代工 业吸收传统农业的生态平衡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城乡产业之间加强分工合作, 形成完整的城乡产业链条,避免城乡之间的恶性竞争。 2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 3 ) 丰富和创新城镇化理论 目前常见的城镇化机制是,通过农村发展实现农村剩余,通过中小城镇发展创造城 镇空间,两者相互作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本文将从产业的角度来思考城镇化机制, 即通过城乡产业互动发展,创造就业空间,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实现城市吸 纳与农村内部消化相结合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式;同时,通过城乡产业互动繁荣城 乡经济,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城镇化进程,改变传统城镇化观点认为转移农村剩余 劳动力必须进城的片面说法。 ( 4 ) 总结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长沙市地处中部湖南省经济最为发达地区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位于湖南 省首列,市域内城镇密集,城镇化水平较高,2 0 0 7 年城镇化率达到6 0 2 。经过几十年 的快速发展,长沙市己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乡镇企业( 农产品加工业企业) 发 展的城乡产业发展模式,呈现出“城市产业一城镇工业一农业”三元经济结构,并正逐步 走向产业一体化。因而,选择长沙市为例探讨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的发展与机制具 有较好的典型性,总结其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的典型类型,为全面推进城乡产业互 动促进城镇化工作提供借鉴。 1 1 3 论文创新点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 1 ) 研究的视角新 鉴于既有研究大多从农业产业化或城市工业化角度入手,以农村内部能力的挖掘或 以城市对农村的拉动为着眼点,而在城乡间产业链条的延伸,尤其是在以产业互补发展、 双向互动促进城镇化的建设方面研究不足。本文试图以城乡产业互动为主线,合理构建 和延伸城乡产业链,把城市产业与乡村产业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 分发挥各自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城乡产业互动形成合力,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 2 ) 改变传统的城乡观念 传统的城乡观念认为,城乡关系是主仆关系,即农村为城市服务。而笔者认为两者 是平等和相互作用的,即通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产业互动,实现两者共同发展,否则一 损俱损。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1 2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 2 1 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共分为六章: 1 绪论。论述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简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研究 思路和论文结构图。 2 城乡产业互动及城镇化的相关理论综述。主要涉及到涉及的理论有城镇化概念、 产业结构、城乡产业链、城乡产业互动等。 3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的分析。主要分析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 化的情况,探索其存在的不足。 4 深化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的构想。就如何深化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 促进城镇化发展,提出其实施方式和必备条件。 5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及机制。针对目前长沙市城乡产业互 动与城镇化之间作用存在的不足及深化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机 制。 结束语。 1 2 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 ) 理论构建与实证演绎的方法。 在理论构建方面,通过总结和回顾城乡产业互动相关理论,分析城乡产业互动与城 镇化之间的关系。在实证研究上,通过分析长沙市城乡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 基础上,提出该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的相应对策及机制,并理论上论证其可行性。 ( 2 )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一种以数据和图表说明为主的分析手段,如实证分析长沙市城镇化及城 乡产业发展情况。定性分析是一种以语言描述为主的分析手段,也是传统社会科学最基 本的研究手段。如通过定性分析,我们了解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对长沙市城镇化的促进 作用。 4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1 3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图 1 3 1 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分为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两大模块。理论方面包含城镇化理论、城乡产业 互动和城乡产业互动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理论。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长 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的情况,深入研究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 办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适当的机制。用实证验证前文所述的理论。 1 3 2 论文结构图 城镇化理论 1 r 城乡产业互动理论 一 1 r 城乡产业互动与城镇化之间关系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 促进城镇一七的分析 r 深化长沙市城乡产业互 动促进城镇化的构思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 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及机制 图1 论文结构图 c h a r tlp a p e rc h a n 5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2 城乡产业互动及城镇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本章主要对城镇化、城乡产业互动及两者之间互动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涉及的理 论有城镇化、产业结构、城乡产业链、城乡产业互动等。 2 1 城镇化概念及相关理论 城镇化是由于城市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日益增长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聚集的社会进步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 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 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过程1 。 目前有关城镇化的理论主要有如下四种: ( 1 ) 集聚扩散理论2 。该理论是对城乡动态关系,特别是小城镇形成机制的描述。 其中,集聚效应是指在工业布局的技术因素影响下,通过最大限度的空间集中获得最高 的经济效益,从而产生工业由农村疏散布局方式集中到城市中心,随后,人口、建筑等 要素在城市快速发展。扩散效应是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发展速度将放慢,原 来已经积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于是出现由增长点向周边地区的 扩散,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劳动力、市场、自然资源等方面 的原因使新的增长点得以形成。由集聚一扩散产生的地域结构变化推进城镇化进程,实 现的关键是,资金、技术、信息能从城市自由流入农村,促进人口、产业聚集在农村, 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 2 ) 三元结构理论3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 刘易斯,在1 9 5 4 年发表劳动无限供 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首次提出二元结构,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可以概括 为落后的农业部门与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同时并存。三元经济结构则是指旧有的城乡二元 经济结构已逐步转向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三元结构,即位于农村地域上的 农村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以及位于城市地域上的城市传统工业区和城市新型经济区。 “三元结构”比“二元结构”多出来的另一元,就是以中间技术为主导,以乡镇工商企业为 1 张永桃市政学【m 1 | e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0 2 潘永康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中的理论问题【j 】,河北学刊2 0 0 6 年1 1 月,第2 6 卷第6 期 3 郑弘毅我国乡村城市化的主要理论和基本特征叨城乡建设,1 9 9 9 ( 2 ) :6 8 6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主体的农村非农业部门及其载体一小城镇。 ( 3 ) 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1 。费孝通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在地方经济社会体系 中的影响,作为乡村工业化、城市化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小城镇道路理论、人口流动论、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论等理论。他认为决定发展小城镇的因素是人口及其分布特点和大城 市模式不利于广大居民安居乐业,指出大力发展农村特色工业,促进农村工业化,从而 加快小城镇建设,走小城镇为主,大中城市为辅的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道路。其中农村剩 余劳动力转移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离土不离乡 和“离乡不离井 ,第二阶 段“离土又离乡 和“离乡又离井 ,主张通过发展人口蓄水池的内地小城镇和疏散人 口到地广人稀的边区开发资源来实现农村人口的流动转移。此外,费孝通在1 9 8 3 年小 城镇再探索文章中提出了“经济发展模式 的概念,即从整体出发,探索每个地区发 展的背景、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与其他地区相区别的发展特色。其中有:由乡镇 工业的兴起而进入工业化的“苏南模式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形成了家庭工业与专业市 场的“温州模式 ,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格局的“珠江模式 。此外,费孝通还提出了一 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如“民权模式 、“侨乡模式 等。 ( 4 )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梁漱溟认为2 0 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崩溃源 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败。必须把来自西方的“团体组织 和“科学技术 应用于乡村,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提出,经济建设要“从农业引发工业,更从工业推进农业: 农业工业垒为推进,农业乃日进无疆。一实际上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涉及到乡村 的文化教育与文化复兴、农民的自我组织与管理、乡村合作事业与乡村工业建设等内容, 是有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一整套设计方案,而非仅仅是关于解决乡村问题的。正如 他自己所言的那样:“我所主张的乡村建设,乃是解决中国的整个问题,非是仅止于乡 村问题而已。 乡村建设运动也是一种内容广泛、意义深远的社会综合发展实验。 1 9 3 1 年,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开展乡村建设运动,开始系统实施其乡村建设理论。 对于乡村建设,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认为2 ,“事项虽多,然可类归为三大方面,即经 济一面,政治一面,教育或文化一面。”这三方面,构成了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综观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的实践来看,政治方面就是要实行乡村自治。经济方面 主要通过技术的改进与信用合作、产业合作等来给予保证。对于教育,梁漱溟的乡村建 设理论更重视民众教育,指出宜结合农村实际需要及职业教育来进行。对于这三方面措 1 费孝通费孝通论小城镇建设【嗍北京:群言出版社,2 0 0 1 0 。 2 宋思荣,梁漱溟教育文集( m )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8 7 ( 4 5 、4 7 ) 7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施,梁漱溟认为,“不论从何方入手,均可达于其他方面 。总的来说,乡村建设应该采 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全面实施,相互促进。 从上述四种城镇化理论看,决定城镇化的关键是城市产业通过乡镇企业、农村工业 等载体向乡村产业渗透和扩散,促使城乡产业之间的互动,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形成增长 极,以企业为吸纳载体不断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往该区域转移和集聚,从而促进 城镇扩张,加速城镇化进程。由此,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强城乡产业链的关联度, 促进城乡产业互动,成为实现城镇化的必经之路。 2 2 城乡产业互动理论 实现城乡产业互动的前提是城乡产业链的构建,而构建城乡产业链必须通过城乡产 业结构的调整,在城乡产业之间形成比较合理的分工和合作,从而有利于强化城乡产业 链,不断发挥城乡产业互动所产生的集聚和扩散效应。 2 2 1 产业结构理论及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 ( 1 ) 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1 。这种产业 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2 :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看产业间技 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 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 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 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 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 与“产出 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 关联理论。 ( 2 ) 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产业结构是同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的,这 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 这种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推动经济的向前发展,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 的演进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 阶段。前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有一定发展,第三产业的地位微 乎其微。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缩小;第二产业有较大发 展,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重心从轻工业主导型转向基础工业主导型;第三产业有一 1 产业经济学 ,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 2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 8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1 是进城镇化研究 定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较小。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 工业转变,第二产业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工业化后期:工业向电子、信息 产业、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二产业仍然占据第一位;第一产业进一步缩小; 第三产业进一步上升。后工业化时期: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替代工业占据主导地 位;工业则向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的方向发展,传统产业和机械业衰落。 ( 3 )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自然 条件和资源禀赋、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投资、商品供应、进口、技术进步等,还包括国 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 ( 4 ) 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可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 推进,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乡村产业将向乡村工业、乡村服务业等产业多元化转化,而以 第二产业为主的城市产业将逐步向城市工业、城市建筑业、城市服务业等产业共同发展 转变,从而在城乡产业之间形成比较合理的分工和合作,实现城乡产业之间资源优化配 置,提高城乡产业效益。 2 2 2 城乡产业链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 1 ) 城乡产业链的概念及内涵 城乡产业体系是一个庞杂的复杂巨系统,里面包含着各式各样、各个门类的产业部 门,城乡产业链则是由各具体的城乡产业链群组合而成,组成各条产业链的产业部门彼 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 如图2 1 ) 。 前向联系产业b 主导产业b 后向联系产业b 前向联系产业c 主导产业c 后向联系产业c 图2 1 城乡产业链的基本框架图 c h a r t2 - 1t h eb a s i cf r a m e w o r kc h a r t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ii n d u s t r i a lc b a i np l a n s 城乡产业链中主导产业的空间载体可以是大中城市,也可以是小城镇或农村地域, 一般来说中心城区的大中型企业,或是在农业地域形成的中小企业集聚区或企业集团都 9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长沙市捌l 乡产业互动砸u 乇城镇化研究 具有发展成产业链主导产业微观载体的基础。根据我国目前现状和发展要求,在城乡产 业分工上,有二种情况:一是中心城区。规模上以大、中型企业与企业集团为主,技术 上以高新技术为主,所有制形式上国有控股企业在本世纪初仍占优势,产业结构上以第 二、二产业为主;二是农村区域。规模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技术上以适用先进技术 为主,所有制形式上以集体、个体、私营、混合制为主,产业结构上以第一产业为基础, 一、二、三产业并重。其中作为城乡经济和产业联系的桥梁,以及城乡产业链主导产业 的重要载体,乡村工业在专业化分工中与城乡之间的联系方式是灵活和机动的,它既可 与大企业形成网络联系,成为配套企业,在区位上可分散布局( 当然也可围绕大企业集 中布局) ;也可在专业市场基础上与众多中小企业形成网络,在区位上应选择聚集。 ( 2 ) 城乡产业链的基本特征 在社会生产过程,城乡产业之间必然形成相互联系,某种发挥主导作用的产业对其 他相关产业表现出强烈的链式连锁反应。这种由于生产力系统内部的相互关联性而导致 的产业延伸和发展,就是城乡产业链式发展特征。 从城乡产业发展的动态过程看,城乡产业链式发展特征体现为城乡产业的顺序发展 和有机衔接。城乡产业链以主导产业为中心,辅助产业一部分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的“后 向联系产业”,另一部分是吸纳主导产业产出的“前向联系产业 ,而基础产业则为全部 物质生产创造出一般的共同条件。 从城乡产业发展的静态结构看,城乡产业链网还应包括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 特征。城乡产业不可能再是无所不包的“大而全”生产体系,必须形成一种专业化程度较 高的经济结构,又由于主导产业发展对辅助产业的链式联带作用,从发展的一定阶段截 面看,也不可能是极端单一化的结构,必然呈现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产业结构。 比如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所有涉及电子信息产品价值链上 的各个环节,从产品及配件产品、基础元器件、零部件,各种原材料、辅助产品及相关 产品等方面的分工,均有专业化的企业介入。 2 2 3 城乡产业互动的概念及内涵 笔者认为产业互动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企业多方促进的一二三产业优势互补、 协作配套、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它的本质是各产业之间有较强的互补和谐关系和 相互转换能力,其实际是构建产业支撑体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形成一 二三产业互动的产业链条。良好的产业互动会让农业添动力、工业强实力、服务业增活 l o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力。 产业互动包含以下三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 ( 1 ) 从静态方面看,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的比例要相互协调。这种协调不仅 要符合经济运行过程的内在要求,而且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即使是相对静态的比例 关系,也要反映动态过程的一般特点。 ( 2 ) 从动态方面看,各产业内部及三次产业之间增长与发展的速度要相互协调, 即在产业联系的基础上,产业结构要反映部门之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 ( 3 ) 从质态方面看,各产业部门的联系、变动和流向要符合经济发展过程的一般 规律。 城乡产业互动是在合理构建和延伸城乡产业链的基础上,按照产业互动的要求,把 城市产业与乡村产业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理 配置资源,实现城乡产业互动形成合力,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产业互动的主要包括 城市产业扩散、城乡产业合理分工与合作。其中,城市产业扩散是指产业从经济较发达 的城市向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扩散或转移,主要是城市把一些传统产业,如粮食加工业、 纺织业、手工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散或转移到农村地域,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城乡经济差距的缩小,这种扩散转移的势头会越来越强。常见的扩散方式为公司总部或 某个部门设在中心城市,生产部门则转移到农村地域,通过中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 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城乡产业合理分工是把城乡产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城乡资 源及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之间在工农业、农业与非农产业以及工业内部各行业 之间的合理分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城市与乡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城乡产业合 作是随着城乡产业分工深化而不断发展的,需要城乡各个产业彼此合作。主要合作方式 有集团型合作、科研型合作、合资及合作经营、产、供、销等形式。 2 2 4 城乡产业互动的效应分析 城乡产业互动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城乡产业互动效应,提高城乡产业效益。其中,城 乡产业互动效应主要有城乡产业的关联效应和城乡产业的集聚效应。 ( 1 ) 城乡产业的关联效应 城乡产业关联是指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包括物质技术联系和社会经济联系。物质 技术联系相对比较清晰和容易把握,它的数量关系随着所依据的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 化:而社会经济联系不仅仅由现有产业所依赖的技术状况所决定,更多受到客观经济条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 ! 型望竺堡r 三竺苎翌堡兰苎兰竺竺墨 竺竺霎竺竺竺约,因而更为复杂和多变。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城乡产业关联还应包括 城乡空间联系。 一。“胜巴珀 钴竺凳兰:兰竺竺来看,城乡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是多方面的,互为因果,互为市场, 竺宴耋着竺量系:具体来说,一、二产业作为基础和蝇对;i 蒜磊 竺激篓霎二! ! 苎亏舭搬展概又能反映鼽第二产蚴羞趸磊焉主羞: 霎二相互存在多种关联作用( 图2 2 ) 1 。进一龇产业问的物质技术吴毒翼芸 表示促进作用 叶 表示相互促进作用 图2 - 2 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c h a n2 - 2t h ei n t e r r e i a s h i p b e 帆e n t h r e e i n d u s t r j 嚣 龇竺鬻冀曼皇篓前者是指城乡某平业的产品在被其他产业利用时所形成的 篓篓竺:竺竺鼢其他产蚴投糯这样该产业黼一磊磊磊: 霎耋三妻兰主某二:蛀魃赳程中需要从其他产业获徽入品击三淼泛嚣:。 昙黧:兰:纂攀关产蚴飙进而推动和促进其他淼。嚣 强弱往往是由城乡产业的技术特点所决定。 “伏厥。兀顸厦 1 2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单向和多向循环关联。在实际过程中城乡产业关联并非单纯的前向或后向关联,还 具有单向或多向循环关联性。单向循环关联是指城乡产业关联链条从某一产业开始,沿 单一方向向前延伸,而最后又回到这一产业。多向循环关联是指一个产业的产业关联链 条同时指向许多方向,以至于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产业关联网络。在现代生产条件下, 无限延伸的投入产出链条已把城乡各个经济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 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从城乡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来看,直接关联就是那些具有 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各产业之间的依存联系:间接关联则是具有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 产业之间的依存联系。 城乡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对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城市和乡 镇企业内、外的各种联系,导致了经济活动的集中与分散;另一方面,城乡内部的产业 关联,还将带来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通过建立推动性产业来推动就业或生产的增长。 实现城乡产业关联,一般来说应做到两点:一要营造一个以利益导向为特征的经济行为 环境。即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提供导向系统和激励机制。这是城乡产业关联赖以存在 和发挥作用的真正的微观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城乡产业关联的实现表现为经济行为主 体的内在要求,依靠的是一种自发的力量,经济行为主体的利益实现与产业关联的实现 保持了最大程度的一致性。二要要求市场在城乡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作用。这是城乡产 业关联现实地建立起来并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 ( 2 ) 城乡产业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1 是指要素集中过程中相互之间形成外部性而提高要素报酬的影响。城乡 各产业之间在价值链上的上下游关系,同一层次产业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共同利用地方 组合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均是促使城乡产业间发生集聚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城乡产 业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由于集聚地的各种配套条件较好,城乡企业在不 至于大幅扩大固定成本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聚集在一起的企业共同使用交通、供水、供电、学校、银行、咨询和科研机构等生产 生活性服务设施,降低成本。城乡企业间相互协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 例如多个企业组织联合采购,联合远销,使一些较小的企业也可以分享大批采购和大批 销售所带来的好处,降低前后关联企业之间的运输费用等。 由此可见,城乡产业在城乡空间上的集聚,厂商、顾客和供应商的集中,有利于信 1 陈栋生区域经济学【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3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息集中、传递与扩散,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和专业化水平,进而促进具有竞争优势的城 乡产业群的出现。 2 3 城乡产业互动与城镇化之间关系 在城乡产业互动过程中,农业、加工业、流通服务业各个环节在城乡空间上形成聚 集的节点,为城镇体系的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使产业发展和城镇体系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过程,促使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从而形成以城乡产业链为支撑的大中小城市 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加速城镇化和产业城乡互动。为此,城乡产业互动与城 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纳如下两个方面。 2 3 1 城乡产业互动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加快城乡产业互动是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必 然途径。由于农业本身的弱质性,要在农业自身的范围内去实现城镇化是不可能的,必 须通过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乡产业的逐步升级,改善城乡居民就业质量,提高城乡居 民收入水平。 由产业的互动使得城乡产业由分离到融合,城乡产业互动即是城镇产业( 主要是二 三产业) 和随之而来的相对先进的文化意识形态不断向农村渗透的过程。经济较发展的 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开始转向非农业活动。非农活动及其从业人员在地域空间上实现 相对集聚,形成和发展小城镇,充分发挥城镇基础设施和所有非农产业活动的集聚效应 和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推进城镇化进程。 随着产业的互动与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迅速增加,使小城镇逐渐发 展成为大城市。 2 3 2 城镇化对城乡产业互动的反促进作用 从区域发展角度讲,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城乡产业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乡村产 业不发达,要在乡村自身范围内寻求产业升级也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 促进乡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进一步市民化,减少农民数量,增强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辐 射能力,带动城乡的共同繁荣。 广大中小城镇是城乡结合部,也是城乡产业融合区,不仅为城乡产业互动提供实现 载体,也为城乡产业互动提供产业发展空间。因此,加快城镇化建设也是加快城乡产业 1 4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之间互动,主要表现为: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土地 利用日益集中,农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上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的发展,使农业的 生产力大为提高。同时,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由此刺激了乡村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 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充裕的初级产品,使得三次产 业的关联性加强,进一步推进了城乡产业间的互动。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研究 3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的分析 上一章的理论综述明确了城乡产业互动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的关系。本章 在简单介绍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分析目前长沙市城镇化 和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与城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 探索其存在的不足。 3 1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背景 笔者主要从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和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 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两方面来论述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现实 背景。 3 1 1 长沙市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 根据长沙市“十一五”规划1 的目标,2 0 0 5 2 0 1 0 年长沙市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视野、 创业之都的宜居城市”。具体到2 0 1 2 年实现城区面积达3 0 0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3 0 0 万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按此推算,五年内平均每年需建设新城区2 0 平方公里以上,新增城市人口1 2 万人以上,这就要求在基础设施、住房及相应配套工 程建设方面需要增加大量投资。 同时,随着长沙市三十多年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初步具备了良好的城乡产业互动 和城镇化的基础条件。具体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 ) 农业方面。一系列的优惠农业、 农村政策加强了农村道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龙头 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已具规模以及农产品市场、特色农业园区、农业产 业带和基地等设施建设完善,形成了“一带三环、四廊四区、六园八业”的城郊都市型农 业格局。( 2 ) 工业方面。工业产业结构逐步从以技术含量低的粗加工为主向以科技含量 较高的精深加工为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