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研究.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研究.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研究.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研究.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歹 9 1 f f i | i i11i i i ii i ii l i i l fi ir l y 18 8 3 0 3 6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1 章绪论。l 1 1 研究背景:l 1 1 1 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重要性l 1 1 2 顶岗支教实习模式的盛行1 1 1 3 师范生项岗支教实习中存在的问题2 1 1 4 信息技术为顶岗支教实习的优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2 1 2 研究目的2 1 3 研究内容3 1 4 研究思路与方法3 1 5 论文结构4 第2 章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2 1 教育实习。5 2 1 1 教育实习的内涵。5 2 1 2 国外教育实习研究综述6 2 1 3 国内教育实习研究综述8 2 2 顶岗支教实习1 0 2 2 1 顶岗支教实习的概念。1 0 2 2 2 顶岗支教实习模式的构成。l0 2 2 3 顶岗支教实习的实施流程1 2 2 3 在线支持系统1 5 2 3 1 绩效技术的定义。1 5 2 3 2 绩效支持1 5 2 3 3 在线支持系统1 6 2 4 本章小结16 第3 章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调查与分析1 7 3 1 调查情况说明17 3 1 1 调查目的17 3 1 2 调查意义。1 7 3 1 3 调查时间与方法1 7 3 1 4 调查内容一1 7 3 2 问卷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1 8 3 2 1 基本资料调查的结果与分析1 8 3 2 2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18 3 2 3 实习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师范生的信息素养调查结果与分析2 3 3 2 4 实习生对在线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调查与分析2 4 3 3 实地考察与访谈结果与分析2 5 3 4 调查总结2 6 3 4 1 调查结论与问题解决方案2 6 3 4 2 建构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的可行性分析。2 6 3 5 本章小结2 7 第4 章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模型构建2 8 4 1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模型构建的理论支撑2 8 4 1 1 实践共同体理论2 8 4 1 2 反思性教学理论2 8 4 1 3 知识管理理论2 9 4 1 4 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2 9 4 2 信息技术对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过程的支持3 0 4 2 1 信息技术拓展交流讨论方式3 0 4 2 2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共享工具31 4 2 3 信息技术改革实习评价管理手段。3 1 4 3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模型3 1 4 3 1 信息技术对顶岗支教实习基本环节的支持。3 2 4 3 2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模型的运行机制。3 4 4 4 本章小结3 6 第5 章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3 7 5 1 系统设计3 7 5 1 1 需求分析3 7 5 1 2 系统设计思想。3 8 5 1 3 功能设计。3 9 5 1 4 体系结构设计4 1 5 2 系统开发4 2 i i 声 。 , 舞 5 2 1 在线支持系统搭建4 2 5 2 2 系统功能实现4 4 5 3 本章小结4 9 第6 章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的应用分析5 0 6 1 应用研究设计5 0 6 1 1 应用目的5 0 6 1 2 应用方案5 0 6 2 应用研究准备:5 0 6 3 应用结果分析51 6 3 1 注册人数及发帖总数。5 1 6 3 2 案例分析5l 6 3 3 实习生问卷分析系统认可度及有效性调查。5 5 6 3 4 教师访谈分析系统效果调查5 9 6 4 系统应用总结6 0 6 4 1 取得的成绩6 0 6 4 2 存在的问题。6 1 6 5 本章小结6 1 第7 章研究总结与展望6 2 7 1 研究总结6 2 7 2 研究局限与展望6 2 参考文献:。 附录 6 4 6 7 附录一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调查问卷6 7 附录二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应用效果调查问卷7 0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7 3 i i i , 摘耍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研究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卫小慧 指导教师瞿垫副教授 摘要 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 - f - j 特 殊的集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必修课程。教育实习模式众多,在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带动下, 顶岗支教实习越来越成为教育实习的主流模式。然而,在顶岗支教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地 点分散、实习生人数多等原因,存在着教师指导不力,师生、生生交流不畅,教学资源获取 共享困难,实习评价不科学等问题。 近年来,信息化教育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和接受,信息技术在人际交流、资源共享、自 动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借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顶岗支教 实习在线支持系统,可以解决实习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教育实习、项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的 概念及其研究现状,调查分析了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开展现状及建构在线支持系统的可行性 和必要性,提出了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模型,并设计开发了项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 统,在酉阳支教团队应用,通过个案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考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 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系统对支持顶岗支教实习过程顺利进行、提高顶岗支教实习的绩效发挥了较 大的效用,尤其是它为实习生提供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评价反思的空间,为指导教师提 供了管理监督评价的平台。这为高等师范院校项岗支教实习工作的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使其更好地开展顶岗支教实习,同时也帮助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师范生实习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 , a b q r a c t 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w e ix i a o h u i s u p e r v i s o ra p r o f q uk u n a b s t r a c t 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a c t i c e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p r e s e r v i c e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a ni m p o r t a n ts o u r c e o fn o r m a ls t u d e n t s p r a c t i c a lk n o w l e d g e ,a n da ne s p e c i a lr e q u i r e dc o l f f s cw i t ht h ef e a t u r e so f i n t e g r i t ya n dp r a c t i c a l i t ya sw e l l t h e r ea rem a n yk i n d so f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a c t i c em o d e s w i t ht h e p o l i c yo ff r e ep a yn o r m a ls t u d e n t se d u c a t i o n ,i n p o s t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i si n c r e a s i n g l yb e c a m et h e m a i nm o d eo f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a c t i c e b u t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i n p o s t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b e c a u s eo f t h el a r g en u m b e ro f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s t u d e n t s ,s e p a r a t e dp r a c t i c ep l a c ea n ds oo n , t h e s el e a dt o m a n yp r o b l e m s ,s u c ha s ,t e a c h e r sg u i d a n c ei sv e r yp o o r , t h ee x c h a n g eb e t w e e nt e a c h e ra n d s t u d e n ti sn o ts m o o t h , s h a r i n gt e a c h i n gr e s o u r c e si s d i f f i c u l le v a l u a t i o no fs t u d e n t si sn o t s c i e n t i f i c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i sm o r ea n dm o r et a k e na t t e n t i o na n da c c e p t e d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m e e t st h en e e d se d u c a t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r e s o u r c e ss h a r i n g ,a u t o m a t i cm a n a g e m e n ta n do t h e ra r e a s it h i n k , c o n s t r u c t i n ga n o n l i n e s u p p o r t e ds y s t e mo fn o r m a l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i n - p o s t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c a nr e s o l v es o m ep r o b l e m s d u r i n gp r o c e s so fp r a c t i c e a 舭rt h ea n a l y s i so f d o m e s t i c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d o c u m e n t s t h et h e s i se l a b o r a t e st h ec o n c e p t s a n d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o f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a c t i c e ,i n - p o s t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a n do n l i n es u p p o r t e ds y s t e m , a n a l y s e s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i n p o s t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a n d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 & n e c e s s i t yo fc o n s t r u c t i n g a no n l i n es u p p o r t e ds y s t e m ,p r o p o s e sa no n l i n es u p p o r t e ds y s t e mm o d e lo ni n - p o s tt e a c h i n g p r a c t i c e ,d e s i g n sa n dd e v e l o p st h es y s t e m t h e nt h es y s t e mi su s e di nt h e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t e a mo f y o u y a n g f i n a l l yt h et h e s i sc o n c l u d e st h es y s t e ma p p l i c a t i o nr e s u l t st h r o u g ht h ec a s es t u d y , a n a l y s i so f 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a n dt h ei n t e r v i e w s t u d i e sh a v es h o w nt h a ti tp l a y sal a r g er o l ei na s s i s t i n gi n p o s t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a n di n c r e a s e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i n - p o s t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i tn o to n l yp r o v i d e sas p a c eo fe x c h a n g e ,r e s o u r c e s h a r i n g ,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r e f l e c t i o nf o r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s t u d e n t s ,b u ta l s op r o v i d e sap l a t f o r mo f s u p e r v i s i o n , m a n a g e m e n tf o rt e a c h e r s ih o p e ,t h i sb r i n gan e wi d e a sf o ri n p o s t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i nh i g h e rn o r m a ls c h o o l ,i no r d e rt oc a r r yo u ti n - p o s t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b e a e nb u ta l s ot ol a y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f o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r e s e r v i c et e a c h e r k e y w o r d s :n o r m a ls c h o o ls t u d e n t s ,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s t u d e n t s ,i n p o s t 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o n l i n es u p p o r t e ds y s t e m i i i 甜吣 1 p 1 p 卅 -w b e k k d e i i ,耋伽脏m 吐栅眦 h h , t c 崾鼬嘤 0 l m 曲 i 1 i曲m 煳 r r 一垤l 薹呲r 跎n e f r 0 e nt 1 et _ 一1 l r s , 讶1 帚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1 1 1 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重要主题,它要求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 通过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并逐步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教师素质对于基 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 然而教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教师教育,尤其是教师的职前教育,即师范生教育。此阶段的教 师教育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前最系统、最全面的受教育阶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 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而教育实习作为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来源,在 师范生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它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教师 的一次重要的职前训练,是执行师范教育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 节,因此各师范院校也非常重视教育实习。 1 1 2 顶岗支教实习模式的盛行 早在上世纪8 0 年代,西南大学( 原西南师范大学) 就提出了旨在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 践技能与“临床见习”经验,更新农村师资队伍的“顶岗实习支教”计划,该计划得到了国 家教育部的高度认可,并以文件的形式将其变成为对所有师范生的培养要求,纳入了师范生 培养计划。此后,顶岗支教实习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 地涌现出了许多师范院校实行顶岗支教实习。 2 0 0 7 年3 月5 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家总理温家宝向大会 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随后,国务院办 公厅于5 月9 日签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 国办发 2 0 0 7 3 3 4 号) ,该办法指出,从2 0 0 7 年秋季起,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中实行免费 教育,并且明确规定了免费师范生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责任,首先,免费师范生在四年 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和住宿费,并领取补助生活费;其次,免费师范生要在入学前与大学 学校、生源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将从事1 0 年以上的中小学教 育,要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2 年,国家鼓励免费师 范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幢1 。 伴随着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教育部于2 0 0 7 年7 月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 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师范生支教实习的意义,并对师范生实习环节进 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要求高师院校“冈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 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9 9 9 并且要“切实保障师范生实习支教经费”。该文件无疑推动了全国各 高师院校积极开展顶岗支教,顶岗支教实习逐渐变成为师范生教育实习的主要模式之一,因 雨南,:学硕l 学f :,论艾 此本研究聚焦在顶岗支教实习这一教育实习模式上。 1 1 3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带动下,顶岗支教实习在首届免费师范生中大规模地开 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与访谈,我们发现顶岗支教实习 工作的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参与指导不力;师生、 生生的交流沟通不畅;实习生难以获取与共享切实有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实习生很少进行系 统深入的反思总结并与大家共享;实习评价管理相对薄弱。 目前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某一方面的原因所 导致,而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综合并发症,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系统观、整体 观,针对现存问题对顶岗支教实习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改革。 1 1 4 信息技术为顶岗支教实习的优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 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创建学习环境和挖掘学习潜力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顶岗支教实习的 优化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或者各种交流通讯工具,例如q q 、e - m a i l 、 m s n 等,克服以往顶岗支教实习中实习生与指导教师、实习生之间交流的障碍,通过异步交 流和即时通讯拓展了交流讨论的方式,可以提高实习生之间的协作、交流的速度,能比较及 时地解决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信息技术能为实习生教育教学资源的获取提供很大的便利条件,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传输 的载体,可以说它就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库。实习生可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也可以通过给指导教师或实习同伴等发送e - m a i l 、通过留言板留言等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 息和知识。此外,实习生不仅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实习资源,而且还可以将自己搜集、整理 制作的实习资源上传到网络空间,供他人下载。 此外,信息技术还为实习生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实习过程提供了方便,这也为实习评 价提供了事实依据,并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程序对实习过程的相关 数据进行客观记录和自动化管理。 顶岗支教实习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 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信息时代,顶岗支教实习不会因为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出现而埋 没,它的理论精华始终会在教师教育领域发挥作用。并且,顶岗支教实习在理论和实践方面, 应随着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技术而有所突破和发展。 1 2 研究目的 教师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而本研究的主题则整合了这 两大热点问题中的相关内容,即将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与职前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 2 勇1 节绪论 环符教育实习进行整合,用信息化的手段解决项岗支教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为顶岗支教 实习的实施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案。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提高师范生教育教 学能力的需要,从现行的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构建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师范生项岗 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然后用于本校的顶岗支教实习中展开实践,全面支持项岗支教实习 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期辅助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任务的完成,解决顶岗支教实习中实习生与 指导教师、实习生之间的交流共享不足,实习资源匮乏,实习评价不够客观公正等问题,提 高顶岗支教实习的绩效,并能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1 3 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师范生项岗支教实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顶岗支教实习有 许多值得探索之处。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 对师范生顶岗支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探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后续研究提 供现实依据。 2 结合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并根据实践共同体、反思性教学、知识管理、发展性 教育评价等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发掘信息技术可以为顶岗支教实习提供的支持, 并基于此构建项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模型。 3 在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开发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 4 在顶岗支教实习中初步使用在线支持系统,实践过程模型验证其现实可行性及有效 性,为研究深入进行有益的尝试。 1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属于应用研究,研究题目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希望通过研究回归实际,解决顶 岗支教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思路与方法如下: 1 通过理论研究,理解顶岗支教实习的目标、内容、开展形式与操作流程,通过文献 分析法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教育实习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本论文所涉及领域的研究现 状。 2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与访谈了解实习生的信息素养、实习学校的硬件条件以及 顶岗支教实习开展的现状,分析构建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的可行性、 必要性,了解用户对系统的功能需求。 3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模型,并依据此模型, 按照软件工程设计方法,即软件定义( 问题定义、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 、软件开 发( 系统设计、编码、测试) 和软件维护三个阶段,设计开发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 系统。 3 两南,:学硕l 学位论文 4 把设计开发的系统用于顶岗支教实习实践。对系统中实习生的关键数据和重要事件 等软性资料对比和分析:通过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对系统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并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最终结论。 1 5 论文结构 本论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对本研究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分析 了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章对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总结 了现行的顶岗支教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现有问题的可行性和必 要性。 第四章,依据相关教育理论,分析了信息技术对顶岗支教实习的支持作用,并在此基础 上构建了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模型。 第五章,在顶岗支教实习在线支持系统模型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主要功 能模块,并自主开发系统。 第六章阐述了在线支持系统的应用情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第七章为总结与展望,总结本研究的研究成果,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内容。 最后是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 4 , , 第! 幸相篾理论j 研宽钙:述 第2 章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2 1 教育实习 2 1 1 教育实习的内涵 对于教育实习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是这样说的,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教 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师范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年级师范生剑初中 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通过教育实习,可以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 育和教学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 相 【3 】 ,! o 在教育大辞典中,顾明远教授把教育实习解释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到 实习学校进行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 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1 4 许高厚认为,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体来讲,是按照国 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教育教学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师范生自觉地运用已获得的教育理论、 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习学校( 主要指中小学和幼儿园) 中,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 教育工作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能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初 步掌握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增强从事教育 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事业感。1 5 】 以上对教育实习的界定,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首先,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实践必修课,是- r - j 有 别于理论课程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师范生能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在该课程中,师范生通 过教师的指导,积极主动地学做教师,其本质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只是这种学习活动在场所、 内容、方法等方面区有别于理论课程的学习。 其次,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进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一种实践活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的 开展,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使师范生在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更好地统 一对教育事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从而加深他们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与对专业知识的 理解。 最后,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培养未来的合格教师的综合教育环节。在实践中,师范生综 合运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和文化知识,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内化 为从事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有利于自身专业发展。 因此,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将教育实习概括为: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的实践必修课,是 在教师的指导下,师范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知识,在实习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 实践活动。 5 两南,:学硕l t f ? 7 论艾 2 1 2 国外教育实习研究综述 1 教育实习模式 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开展的比较早,水平也比较高,而不同国家在 教育实习实践操作中也各有侧重,教育实习模式也各不相同。 ( 1 ) 美国的交互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 之前,美国的教师教育比较注重技术性的训练。2 0 世纪7 0 年代以后,在认知主义学习 理论的指导下,美国的教师教育逐渐走向了专业化的构建,并且注重教师潜能的开发,反映 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上,主要是在教育实习实践操作中形成了交互自省型的教育实习模 式。该模式强调知识的形成以及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主体的行动参与和反思。这一模式促使学 生将教育教学理论用于反省教育实际问题,并将反省的心得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6 】。该 模式将教育实习活动分成三种,分别为模拟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模拟实习,基本上 是在实验室里进行,主要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师范生利用声像技术选择性地模拟、演练应 该掌握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技巧,并对演练过程进行录像,然后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对其进 行讲评和分析,学生自己进行反思和改进,进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1 7 。教育见习,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实习生到中小学充当教师助手,短期协作教学工作,其 目的是让实习生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掌握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类活动在 很多学院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贯穿于二、三年级,并且紧密结合着教师教育的其他课程【引。教 育实习,是指毕业前的集中实习,师范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到中小学去开展教育教学活 动。要求他们制定详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大学指派的视导人员进行 不少于六次的定期视察来评估教学开展情况。教育实习安排的时间各州不一样,一般安排在 第四学期。总的来看,美国的交互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大学 与中小学结合,科学指导;实习期长,注重反思;形式多样,教学实践贯穿职业教育。 ( 2 ) 英国的重负荷教学训练教育实习模式 早在1 9 8 2 年,英国皇家督学团就在其报告“学校里的新教师”中指出,四分之一的新 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前,没有对他们实际从事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尤其缺乏课堂组 织、课堂管理和课堂控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9 j 。这主要是英国的教师教育培养体制不完善造 成的。长期以来,英国的教师教育一直都是以高等院校的培养为主,在这种培养体制下,教 师教育课程以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教学实践环节通常被放在最后阶段,这导致了培 养出来的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实际的教学能力差,因而遭到了广泛批评。面 对社会各界对传统教师教育的强烈不满,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师范生都呼吁教师教育应该与中 小学紧密联系,加强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1 9 8 3 年英国政府向众议院提出的 提高教师质量白皮书中指出,提高对教师培训的要求,严格选拔学生,明确课程标准, 重视实践经验,这是对新教师的培养措施。因此之后,英国的教师教育特别重视师范生的教 育实践能力。同时,教学实践也表明只有“做中学”,即在真实的课堂情景中亲自教、亲身 6 筑2 章 棚冀理论j 研究:述 感受,才能很好地培养教育实践能力。所以教育实习的人部分时间,师范生都会到合作学校 去进行“重负荷的教学训练”,获得各方面的实践经验。此外,实习生还被要求到不同类型 的学校实习,让他们面对不同能力、文化背景和兴趣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这一切 都要求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此外,还需要大学指导教师的协作。 ( 3 ) 德国两段式教育实习模式 教师教育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德国一直以来都受到了高度重视。教师教育主要按照 学段和学校类型这两种模式在各个州自行培养,而教育实习都采用两段式教育实习模式。两 段式教育实习模式是指在修业阶段完成规定的课程,并分3 次到中小学进行人约1 2 周的教 育实习,合格者即可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通过考试后再进入学校实习阶段,内容有实地经 验和教育实习,要求每周5 天都参与学校生活,并且每周要上1 2 节课。实习合格后就可以 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考试的内容有口试、学科教学论文和试讲一节课,凸显了教师教育的 实践性和专业性两大特点。通过两次国家考试的就可以获得教师资纠1 0 】。 国外的教育实习尽管在模式上千差万别、各有特色,但从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越来越表 现出了明显的趋同性:“实习功能多元化,实习内容的丰富化,实习方式多元化,实习基地 稳定化,实习过程全程化。” 2 教育实习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并投 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例如在美国,大家都意识到,目前巨大多数学校和教室都己 经接入因特网,但是很多在职教师还不会很好地使用技术来进行教学,刚毕业的新教师信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巧非常有限。因此,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逐渐成为了教育信息化的 重心,教育部门普遍关注教师的职前教育。1 9 9 9 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创立了p t 3 ( p r e p a r e t o m o r r o w st e a c h e r st ou s et e c h n o l o g y ) 项目,即让明天的教师准备好使用技术,其目 标是加速培养高质量教师,使其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精通技术,并能更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 合到教学中去,保证进入课堂的新教师具备高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创建信息时代的 教学环境。此项目以期通过教师的转变,培养将来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 公副】。此外,职前教师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职前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例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p t 3 项目就在实习学校中培养职前教师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让 教育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学法教师结合在一起,为使职前教师体验实际教学而共同创设实习环 境。 国外关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育实习的研究成果丰富,实践的例子也很多,在应用 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设计、开发应用支持教育实习的工具软件,例如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l a m b d i n 等人和n o r t hc e n t r a lr e g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l a b o r a t o r y 联合 开发了s t r a t e g i ct e a c h i n gf r a m e w o r k ( s t f ) 平台,该平台是一种视频形式的交互式信息 系统,旨在帮助个人发展面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l l 习;印第安纳大学的b a r a b 博士和他的 7 两雨人。了:硕卜学f h 仑艾 同事共同建立起来了一个基于网络的专业发展工具:“探究学习论坛”( i n q u i r yl e a r n i n g f o r u m 简称i l f ) ,为不同经验和专长的教师创设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共同体,提供了一个环境, 促使其共享、提高和创造基于探究的教学实践【l3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k h i n e 和 l o u r d u s a m y 将“对话媒体”( c o n v e r s a n tm e d i a ) 用丁教师教育的协作学习中,该工具整合 了视频观看和在线讨论功能,支持用户通过为视频添加脚注来参与合作讨论【1 4 】。这些工具 和软件侧重于为师范生提供现场教学的案例和交流讨论的环境,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师范生对 教育理论的理解,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教育实习的评价方面,国外已经有很多高 校使用教师档案袋记录评价实习过程,即对实习生的评定除了开展终结性的评定外,还有经 常性的形成性实习评价,如美国r u t g e r 大学教育系规定对实习生的评价有四次:四周后的 第一次评价、八周后的第二次评价、十二周后的第三次评价和最后一周的第四次评价【1 5 】。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也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教育实习中,也在网站上提供一些 教育实习的资源,有学校举办的,比如美国伊利诺州格林维尔学院 ( h t t p :踟g r e e n v i l l e e d u ) ,它在学院网站上提供了教育实习的步骤和许多指导性的文 章,以便帮实习生更好地完成实习计划。另外还有许多社会性的网,有些事官方的,有些是 自发组织的,这些开放性网站提供了教师教育的资源,对师范类实习生是提供了很大帮助, 例如h t t p :t e a e h e r s n e t 、h t t p :嗍4 t e a e h e r s o r g 等等。 2 1 3 国内教育实习研究综述 1 教育实习模式 教育实习模式直接关系着教育实习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为了更好的开展教育实习, 国内许多高师院校一直都在对教育实习模式进行摸索。目前他们已经提出了多种教育实习的 模式,例如“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分散式教育实习模式”、“全程教师实习模式”、“项 岗支教实习模式”、“协作型教育实习模式”、“委托管理教育实习”、“三阶段教育实习模式”、 “河南师范大学q f d 模式”、“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等等。这些实习模式的 提出,丰富了教育实习的内容,对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教育实习中,不管是实习生的联系、管理,还是实习工作的指导、评价,一般都 由高等师范院校全权负责,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都很少介入。教育实习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育实习观念老旧,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实习共同体成员沟通、共享 不足,实习评价不客观等。针对这些问题,也有些研究者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但是由于 种种原因,在具体实施操作中还是未能把问题解决好。 2 教育实习发展现状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支持人际交互和实 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尝试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并付出了实际 行动,进行了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 1 ) 用b l o g 来支持教育实习 8 , 气 钙:芎科i 共卿i 仑如 1 0 :筇j 丕 上海师范大学的于旭卿教授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 框架,他首次把b l o g 应用于教育实习环境的创设,应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