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周消费观念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周消费观念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周消费观念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周消费观念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周消费观念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人学硕+ 学位论文摘要 两周消费观念研究 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杨铭 指导教师徐难于教授 摘要 人在消费活动之中既要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又必须兼顾消费活动的社会属性。所以如 何消费是整个人类世界时刻关注的问题。本文所选取的丽周时期乃是中国历史的源头,这一 时期所产生出的消费观念对整个中国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整体上来对两周时期 三个不同时段的消费观念发展历程进行一个纵向的梳理,以揭示其发展的规律。 全文包括前言和正文两个部分。 前言在概述相关学术动态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本文所用之研究方法。 正文包含三个部分,分别论述了两周时期三个不同时段的消费观念: 第一部分说明西周人在社会生产水平低下的条件下产生了哪些主要的消费观念,在此基 础上归纳和分析西周消费观念所具备的主要特点。并论述西周时期这些消费观念产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首先说明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的物质欲望。 但是受生产所限,社会剩余产品并无法满足人强烈的物质需求,而人们强烈的物欲及相应的 奢侈行为则激化了社会矛盾。其次根据史料春秋时期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奢俭观,文章从其具 体表现、伦理评价、对奢侈的后果的认知以及节俭可行性主张四个角度进行论证。同时春秋 时期已经开始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人奢俭行为的观念,提出了相应的“崇俭抑奢”对策。 第三部分战国时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既促进了社会财富积累的增加,也为社会带来了新 的危机。文章论述新的经济形势之下,战国时期一般民众的消费活动的表现和社会风气的变 化。最后论述儒家、墨家和管子以及吕氏春秋等战国时期主要流派基于对人性的不 同认识而产生出不同消费思想。 关键词:消费观念社会生产两周时期 t 肺士ta 1 1 dt h e0 p l n i o no f f e a s i b i l i t yo fl u x u r ya n dt h r i r m e a n 、h i l e ,t 1 1 i sd i s s e n a t i o n a l s o e x p j a l n st h ea n c l e n tp e o p l ea n a i ) ,z e dt h ec o n c e p to fl u x u r ya 1 1 d 嘶帅y h 姗a 1 1n 舭 a n db r o u 曲t 叩t h e c o n c 印to fa d v o c a t i n gt 胁f ta n d r e s 捌n i n g1 u x 峨地c hw a s b e g a n i ns p n ga n da u t l _ 1 1 n np e d o d 上n et h l r dp a r te l a b r a t e s l ee c o n o m y 如n h e rd e v e l 叩m e n t d o e s n o to n l yp r o m o t e d n e1 n c r e a s eo f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s o c i a lw e a l t h ,b u ta l s ob r o u 曲ta b o u t n e wc r i s i s 南rt h e s o c l e t y 枷n gt h ew a r r i i 培s t a t e sp e r i o d b e s i d e s ,i ta l s o e x p l a i n st 1 1 ee x p r e s s i o no f c o n :1 1 1 1 0 np e o p l e sc o n s l l r n p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a n d c h a l l g e s0 fs o c i a lc o n d u c ti nm en e - w e c o n o m l c a is l t u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m ed i s s e n a t i o ne l a b o r a t e st h ed i f r e r e n t c o n s u i i l p t i o ni d e a o n t h eb a s i so fd i 髓r e n tc o 鲥t i o no nt 1 1 eh 啪a 1 1n a 嘶,州c h w 铺a d v a n c e db vt h e s c h 0 0 l sd u n n gt h ew a r r i n g s t a t e sp 硎0 d ,s u c ha s c o n 矗j c i a l ls c h o o l ,m os c h 0 0 1 g u a n t z ua n dm el vs p 咖ga 1 1 da u t l l m na n n a l s k e yw o r d s : c o n 汕n p t i o nc o n c 印ts o c i a lp r o d u c t i o n z h o ud y i l a s t ) r i i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己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谓 。 学位论文作者: 嘲晚 签字日期: 2 00 8 年 3 月2 9 勺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义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疵,允 一: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e jj 、缩 印或扫 x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前言 _ 上- j l 刖吾 ( 一) 研究的现状、意义 消费是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进行消费可以说是一个无 时无刻不在被讨论的问题。在先秦时期所形成的消费观念做为一种生存的经验有 着深远的影响。以传统消费观念中崇尚节俭为例,今天都依然存在并深刻影响着 国人的消费观念。民国时期已经有了对精英消费思想的研究,但学界对消费观念 起源和初期发展的研究较少,所以并没有专门研究两周时期的消费观念的著作出 现。 在对两周的消费环境研究方面: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整个社会再生产的 过程中,生产决定消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媒介,所以有关两周时 期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研究都可以视作对两周时期消费环境的研究。而两周时期 的消费环境在学界前辈和师长的辛勤耕耘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廖仲凯等井 田制度之有无研究( 商务印书馆1 9 3 2 年) 、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 三联 书店1 9 5 7 中华书局1 9 6 2 年) 、李亚农中国的封建领主制与地主制( 上海人民 出版社1 9 6 1 年) 、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 等 等。 在对两周消费行为的研究方面:观念主导行为,而行为体现观念,这方面的 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如总论方面有许倬云的周代的衣、食、住、行( 史语所 集刊4 7 本3 分册1 9 7 6 9 月) 、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 商务印书1 9 3 8 年) 、杨村等漫话先秦时代的衣食住行( 文史知识1 9 8 6 年5 期) 等等。具体到 消费的某个方面的有宜林住先秦时代的房屋( 文史知识1 9 8 6 年5 期) 等。 这些物质生活和社会风尚既是具体的消费行为,也间接体现了两周时期人的消费 观念。这一点主要集中在对等级消费观念的体现上,吕思勉先秦史( 上海古籍 出版社1 9 8 2 年) 认为先秦时期在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诸方面都有着明显 的等级差异;许倬云在其西周史( 增补本三联书店2 0 0 1 年) 中通过对上层贵 族生活的主要方面的考证,认为上层生活,物质生活的实质意义之外,礼仪层级 化的社会意义,也增加了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及由此衍生的分化。 从对精英消费思想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在著作方面对精 英消费思想的研究多载于经济思想研究著作当中。其中最早可见于甘乃光所出的 先秦经济思想史( 商务印书馆,1 9 2 6 年) 和李权时的中国经济思想小史( 世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前青 界书局,1 9 2 7 年) 。虽然论述较为简略,但却有开创之功。此后,唐庆增的中国 经济思想史( 商务印书馆,1 9 3 6 年)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第一卷( 上 海人民出版社,1 9 6 2 年) 、王延琮等先秦两汉经济思想史略( 海洋出版社,1 9 9 1 年) 、赵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 、戴家龙、赵建所著 中西经济思想纲要( 安徽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 以及叶世昌古代中国经济思 想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 都对先秦时期的精英消费思想进行过较为简略 的研究。把精英消费思想单独列出进行专门的研究著作有两例,即欧阳卫民的中 国消费经济思想史(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 9 9 4 年) 和陈新岗古代中国消费思 想史( 兵器工业出版社,2 0 0 5 年) 。其二,在论文方面以诸子的消费思想为主。 其中以学派为研究对象的有:骆祚炎、任健略论先秦儒家消费思想( 中州学刊, 2 0 0 0 年5 期) 、高力先秦儒家消费思想( 经济理论研究,2 0 0 7 年6 期) 、赵玲 先秦儒家的消费伦理解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2 期) 、 王丰年,李正风道家消费观的生态伦理意义(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2 年6 期) 等。以具体一人为对象的有:尹砥廷论孔子的消费思想( 吉首大 学学报( 哲社版) 2 0 0 1 年1 期) 、尹世杰略论孔子的消费思想( 舟山学刊,2 0 0 4 年3 期) 、郭金鸿老子的消费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齐鲁学刊,2 0 0 5 年1 期) 、储 昭海、朱华孟子的消费伦理思想浅析( 经济师,2 0 0 6 年3 期) 、管绘宇浅析 管子消费思想的矛盾性( 中州大学学报,2 0 0 3 年4 月) 、符必春,李丽杰墨子 的消费观蕴涵的现代西方消费思想诠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2 0 0 7 年 第2 期) 、杨韶昆论苟子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 社版) ,2 0 0 4 年5 期) 等。此外也有少量文章从宏观角度对消费思想进行研究,如: 王德培论周礼中“凝固化”的消费制度和周代民本思想的演变( 河北大学学报, 1 9 9 0 年l 期) 、宋超中国传统消费观念剖析( 河北学刊,2 0 0 4 年4 期) 。其中 王德培对先秦消费观念涉及较多,而宋超的文章对此涉及则较少。 从以上挂一漏万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诸多学界前辈和师长的努力下取 得了很多成果。虽然两周消费观念的研究并不是处女地,但对消费观念的研究成 果主要集中在对物质生活和社会风尚的考察来间接反映消费观念以及对先秦诸子 消费思想的考察上。也缺乏对相同观念不同时代内涵的变化考察。本文的目的即 在以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来把握两周时期的消费观念,注重考察相同 消费观念不同时期的变化。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即从整体的角 度来反映两周消费观念的发展与变化。 2 西南大学硕+ 学何论文r u 再 ( 二)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方法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 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从广义上来说,消费包括生产资料的消费和生 活资料的消费;从狭义上来说,消费仅指生活资料的消费。本文所选取的消费仅 从狭义出发。 消费观念则是指人们对消费活动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指导消费的思想规范, 它受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影响,规定着人们消 费行为的基本性质和方向。此条定义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是它依然说明人消费 观念所产生的两个环节,即人对外在的认知和人内在的调节。所以本文的方法也 以此定义为出发点: 第一,归纳概括法。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前提下,本文将运用此法对两周时期 西周、春秋和战国社会生产问题进行一一概述,以分析出经济变革对社会所产生 的影响。并以此为背景从找寻出不同时段中人希望通过消费活动所达到的目的。 第二,比较分析法。在论述过程中,本文将对两周时期三个不同阶段中消费 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哪些因素是从前代继承下来的,哪些因素是时代所赋予 的。以此勾勒出两周消费观念的发展脉络。 国司金銮:消费心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 9 9 4 年1 2 月,1 1 9 页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一、两周时期的消费观念 有“乐 之义。劫、佚、逸,可理解为生活上的享受。在尚书、诗经当中, “逸 所涉及的对象较多。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 勉尔遁思 所指之“逸”所指的是游玩;上举材料b 中的“逸则指的是饮酒;多 士中所说“有夏不适逸则”中的“逸”则指的是物质享受。所以“逸 在尚 书里不单指的是生活上的安逸,凡是统治阶级的可以享受的,如田猎、游观、 宴饮等等都包括于“逸”字之内。而“无逸 ,史记中的鲁世家、今文尚 书作“毋逸”,毋,有“止 义 ,“无逸 、“毋逸 即是指不要贪图生活上的享 受。 2 周易节卦中所体现的消费观念 节卦之“节,一般均将其理解为“节俭之义。虽未必妥当,暂从其 说( 下文再对此做进一步的说明) 。节卦的卦辞主要是将奢俭的后果与卜筮的 吉凶相联系,以说明“节俭的重要性。六五爻辞认为“甘节,吉。往有尚。 是说以节为乐,不但是大吉大利之事而且还会受到意外之赏移;六四爻辞认为“安 节,享 ,是说坚持了节俭则能够诸事顺利。这是“节俭 给人的命运带来正面影 响。如果没有对“节俭的坚持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六三爻辞认为“不节若, 则嗟若” ,即是说以不节之故招致灾祸而生出对自己命运不幸的嗟叹;上六爻辞 认为“苦节,贞凶,悔亡,是说因以节俭为苦则不利于贞。总的来说,节卦 中的消费思想似是以当遵循“节俭”为主张,虽然其行文较为简单,其突出特点 在于明确意识到卜筮的结果已经为人的行为所决定。对“节 的遵守即是以消费 为手段来把握自己未来的生存境遇。 3 西周人对“无逸”观的实践 首先是一般实践上的“无逸 。尚书无逸中周公教育周的后王:“继自今 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并且认为必须时刻保持这种生活习惯 不能动摇,不能以“今日耽乐 为借口来放纵自我。西周时人对“无逸”观的一 般实践虽限于史料的缺乏无法做出详细的描述,但是在所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很 少有酒器,则可说明周人在饮酒这一方面对“无逸 观念的贯彻情况。同时,西 周统治者所提倡的“无逸 也并非是绝对的禁欲,酒诰中明言在完成了对长辈 o 广雅释诂:“佚,乐也”;国语吴语:“又不自安恬逸”韦注:逸,乐也;亦请参见王念孙:广雅 疏证,中华书局,2 0 0 4 年4 月,1 5 3 页。 王德培: 书) 传求是札记( 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8 3 年5 期。 说文毋部。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重订本) ,中华书局,1 9 8 4 年3 月,3 3 7 页。也请参见关玉惠;周易中的经济 思想,载于巫宝三:先秦经济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9 6 年1 月,9 1 9 2 页。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重订本) ,中华书局,1 9 8 4 年3 月,1 9 3 页。 两“若”字为语辞( 胡楼安:周易古史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6 月,2 5 9 页) 。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一、两周时期的消费观念 的奉养或者祭祀的完备等本职工作前提下,亦能够“致用酒”或者“自介用逸 。 其次是周人“无逸”在“祭祀”上也有所表现。王德培先生在其论周礼中 “凝固化 的消费制度和周代民本思想的演变一文中通过对周人的祭祀与古埃 及人的祭祀所做之比较可滋借鉴,所以摘录于下: 左传桓2 年臧哀伯谏鲁桓公纳郜大鼎日:“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 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 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大雅有一篇洞酌,说远远地去舀那流潦的积水,就可以用来做祭祀的 酒食,洗濯祭祀的礼器。 ( ( 左传隐3 年君子日:“苟有明信,涧溪沼浊之毛,蒴蘩菹藻之菜,筐笛 镝釜之器,潢汗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祭祀俭约到这种程度,真 不可思议。 现在择录两段著名的古埃及“哈里斯”大纸草所记法老献神的文字做一比较。 “我用埃及大地的产物来充实它( 神) 的宝库:白银、黄金,数以万计的应 有尽有的宝石;它的谷仓充溢着大麦和小麦,它的田地和畜群象岸边的沙土那样 多。一 “我在你面前增加了新的祭祀,面包、酒、啤酒、鹅、牛、犊、无角的牛, 在它的屠宰场上有许多畜群、羚羊和非洲羚羊。” 两者相比较应得出什么结论,不言自明 结论也确如王先生所说,比较之下周人在祭祀上的“无逸 不言自明。虽然 王先生所用之史料并非全是西周同期之材料,但是这些祭祀上的传统也非一日可 成,应形成于周人长期之生活习惯。周易既济中即有“东邻杀牛,不如西邻 之榆祭,实受其福 ,可见周人祭祀上“无逸”之传统实有其可寻之根源。 ( 三) 西周时期消费观念的主要特点 首先,抽象概括反映具有价值判断的奢、俭等观念尚未形成。“无逸 观所涵 盖的内容虽然与后世“节俭 观所涉基本相同。然而其毕竟不是对“节俭现象 的抽象概括表达。易节卦中反映的“节 观,一般都将其视为上文所涉及的 “节俭 观,然而未必妥当。其一、同期材料金文、诗经、尚书中并没有直 接表明消费“节俭”的观念。其二、节,有制、法度之义 。节卦之“节 , 回王德培:论周礼中“凝同化”的消费制度和周代民本思想的演变,河北大学学报,1 9 9 0 年第l 期。 国春秋时期既然已形成系统的的“奢俭观”,从逻辑角度讲至少西周晚期奢、俭观念当开始出现。只是囿于材 料的阙如,本文无法涉及。 国语鲁语:“夫祀,国之大节也”。节,注日:“制也”;亦可见礼记曲礼下:“是以君子恭敬樽节”。 节,疏日:“法度也”。 6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一、两周时期的消费观念 其义当为度、法度之义。其“不节”,类尚书微子的“非度”、尚书多士 中的“无度”,指对度、法度的违反。当然周易节卦强调对“度”的遵守, 反对不节,似也包括了对经济、消费方面“度 的肯定。 其次,西周消费观处于初期阶段,其系统化、理论化水平不高。 再次,从可见之史料来看,西周消费观所涉及对象不广泛,仅限于统治阶层。 ( 四) 西周时期“无逸 观形成的原因 西周人是站在天命的高度对“无逸 的原因进行了思考,认为“无逸 是天 意所在。为什么必须“无逸 ,西周人做出了如下主要思考: 1 惟土物爱 尚书酒诰中强调“惟土物爱 ,“土物 即产自土地之物,当特指“粮 食 。从字面义上讲,“惟土物爱强调的是必须珍惜粮食。然而我们认为,这是 西周人为“无逸 寻求终极依据的命题。从根源上上讲,西周人认为下界芸芸众 生来自于天,即所谓“天生悉民。天帝不仅降生了下民,同时也为下民的存在、 发展提供了保障。诗周颂思文云:“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即天帝将麦种 赐予后稷,命其播种以养育百姓。既然“种粮养民是天帝的旨意,所以必须惜 爱“土物 。“土物”是用以养民的,所以周人将与“养民”无关的奢侈行为视为 “暴殄天物。“惟土物爱”、“暴殄天物,是西周时人从粮食来源的角度为“无 逸 寻找的终极依据。 2 上帝引逸 尚书多士谓:“上帝引逸 ,“引”有制引、制敛之义。这是西周时人从 天命与政权存亡的关系角度对“无逸 原因的思考。西周人于夏、商败亡的教训 中意识到放纵、追求享乐必然导致失去天命的眷顾,而致使政权丧失。“有夏不适 逸则,惟帝降格,向于时夏。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乃命 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 、“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 民自速辜”,这些都是西周时人对夏、商因贪图享乐而失命而做出的分析。“逸” 的与否为什么能与天命相关联,这里则是我们所需要追问的。在西周人在“天命 靡常 的命题之下所做出的思考是如何是保命、永命,西周人对此的自我解答则 国诗大雅燕民。 。尚书武成。 尚书多上。 尚书酒诰。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一、两周时甘月的消费观念 是“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那么要维系天命就必须做到“敬德保民 。 因此民心民意即是保命、永命的依据。如何获得民心民意则是西周时人所做的进 一步思考。 一 首先在于“知小人之依”。依,有隐痛之意。尚书无逸中强调“知稼穑 之艰难 、“闻小人之劳 ,最高统治者再三强调以“知 、“闻”的方式,体察民情、 民意。统治者高度关注的民情、民意即是指直接从事生产劳作的下民生计的艰难 和劳作上的辛劳。将对下民生计艰难和劳作上辛劳的体恤做为保持“无逸 的前 提认知,这对消费实践无疑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因为生计的艰难和劳作上的辛 劳易直接催生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而应当珍惜的观念,这是人于劳作之中或对劳作 进行直接观察最易产生的直观感受。在无逸中也提到了殷商的高宗以及祖甲 都有过民间的生活经历,能够保持“无逸”的生活习惯即可能与此有关。所以“知 小人之依 当如后世谚语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当思织之维艰 , 即是要求统治者将心比心的方式来体验下民的情感从而保持对“无逸 的重视。 其次,情感上的理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需要从制度上对此做出回 应。所以西周时人也提出了“以庶邦惟正之供 ,“以万民惟正之供”。统治阶级的 享乐必须有足够的物质来维持。而西周统治者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庶邦 的供奉 和下民在籍田上的劳作 。西周时人从经济来源上对统治阶层的消费行为进行了限 制并使之成为严格制度,以西周时期的经济体系为背景使统治阶层无法扩大自己 的收入以满足自己过度的欲望。在西周低生产力水平下,“惟正之供提供了维持 制度正常运转所需,也从根源上杜绝了统治阶层消费放纵、奢侈的可能。其最后 的结果也有利地保障了下民能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生活环境,为西周统治者的政 权提供了保证。 。 请参见顾颉刚先生所做职贡一文,载于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2 0 0 5 年1 月,2 0 2 3 页。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4 月,2 7 2 页。 8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二春秋时期的消费观念 二春秋时期的消费观念 ( 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概况与经济思想的变化 1 。春秋时期的经济概况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提高。农业上,虽然生产工具上并未 产生较大的改变,但是青铜农具可能比商周时期要多,也可能出现了少量的铁制 农具。加上春秋中期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生产力比西周有了明显的进步。统治者开 始重视土地的规划,子产在其上台执政后,发布过“使田有封恤,庐井有伍” 措 施。楚国的令尹子木也提出过辨识土壤,规划田地的要求 。春秋时期的中原地区 也出现一年两熟制。技术上的变化,使农业生产开始有了向精耕细作发展的趋势, 如国语齐语中“及耕,深耕而疾稷之和左传昭公元年的“是穗是 蓑 等记载。也有水利设施的出现,吴王夫差就曾开凿出邗沟。亦有楚相孙叔敖 主持修建的当时最著名的水库“期思陂 。春秋时期的手工业与商业也有所发展。 在手工业上囿于史料的缺乏,不能给予充分的说明。在商业上,春秋延续了西周 晚期以来的商业发展但速度缓慢,新兴私人商业逐渐形成。中后期商业上有较大 的提高,大商人逐渐增多。商人所经营的物品多是满足贵族生活享受的奢侈品。 也出现了货币的应用,管仲和周景王都铸造过铜币。但似是仅在小范围内流通, 对一般民众影响可能微乎其微。春秋中期,各诸侯国违制扩大城市。齐国的临淄, 在春秋时期已发展到了约四、五万人的规模。城市中独立的专业肆,如羊肆、马 市等的出现。这些都使得作为政治与军事中心的城市的商业性质大为增强。 总的来说,春秋经济的变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地域不广泛,变化不具有 普遍性;二、时间段上靠后,能够反映变化的史料集中在春秋中晚期。同时,西 周晚期至春秋中期间经济变化产生的影响仅限于对贵族生活的改善,对一般下民 影响不大。下民的经济生活仍是自给自足,收入有限,生计困难 。 2 经济思想上的变化 由于社会发展,剩余产品增多,有力地刺激了人们的物质欲望,出现了关注、 认识人物质欲望的思想。“欲 这一观念的出现,其所表达的是人在生活上存在某 国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世纪出版集团,2 0 0 1 年6 月,1 9 9 2 0 3 页。 o 左传襄公三十年。 o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童书业:春秋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5 月,4 6 页。 。童书业:春秋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5 月,4 7 页。 9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二春秋时期的、消费观念 种趋向的肯定。春秋时期,“富,人之所欲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 从人内在动机的角度对人求富的行为提出了解释,反过来也为春秋人提供了从动 机上限制人行为的启示。所以相应出现了足欲、节欲、毋专欲等观念。 社会失序与求富、逐利现象的活跃。失序即固有秩序被冲破,为人们求富、 逐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求富、逐利的欲望致使人们有内在的毁则、败度的 冲动,所以求富、逐利的结果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失序。一方面,加剧了统治者 与民众间的矛盾。“承嗣大夫,强易其贿。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 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借令于鄙。私欲养求,不给则应”作为 统治者为了求富、逐利的第一途径则是向下的横征暴敛。从上举材料中可看出除 开卿大夫,但凡有点权力的人都竭尽全力来掠夺下民以完成自己的财富积累。其 所产生的结果则是被统治者因生活负担过重而产生出“民人苦病,夫妇皆诅” 、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固这样的怨恨与反抗;另一方面,卿大夫求富、逐 利亦造成了统治阶层内部的混乱。横向或者向上的财富争夺也引起了血的报复。 我们可从一些具体的事例当中来发现财富争夺的惨烈:郑国的大夫公孙阏与颍考 叔争车,引起了子都对颍考叔的不满,子都于战场之上将其射杀。战争本为极讲 究配合与协作的场合反成了以泄私愤的地方,则可知因财富争夺而使人头脑发热 到了何种地步。类似现象也可见于齐懿公尚未成为国君前曾与邴歌之父争田不胜, 等齐懿公即位之后将邴歌之父的尸体挖出来再砍断其双足以发泄自己的旧愤 。上 举两例都是因财富争夺而引起的事后报复。春秋时期围绕财富所展开的争夺不在 少数,这种相互的报复也习见于左传与国语当中。 现实的混乱反过来也导致了以义制约人的求富、逐利行为义利思想的丰富。 利,在春秋时期,则从泛言利害而逐渐限于物质生产,即指对入有使用价值的物 质利益,义则是春秋时期出现的调节人际关系的一个新的伦理范畴。春秋时期的 义利观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以义制利 x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二春秋时期的消费观念 孟献子的宅屋华美,不但没有引起孟献子的愤怒,反而孟献子对此所表示了极大 的惭愧并表示要毁室。亦有楚国的屈建拒绝以细微的“芰 作为祭祀品而不从其 父之遗命,认为:“不羞珍异,不陈庶侈,不以其私欲干国典”管,从中可看出春 秋时期不但中原地区的人能够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或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伦理的 评价,而且分属不同文化系统的楚人也接受了这一观念。这说明春秋人在黜奢崇 俭伦理评价已经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一 这种评价所依据的标准则是“礼 。在春秋人看来,越过“礼”所限定的标准 而进行的消费既是“奢侈 。鲁庄公把宗庙的柱子绘以颜色,并把屋椽刻缕雕饰, 便被认为“皆非礼也 ,并被指责为“先君俭而君侈之,令德替矣 。亦有晋国 张老就曾据此而批评过赵文子“富而忘礼”,因为“天子之室,斫其椽而砻之,加 密石焉;诸侯砻之;大夫斫之;士首之。备其物,义也;从其等,礼也 ,只有 按照自己所处的地位进行消费才是对“礼 的遵循,一但超过了礼的限定便是“奢 侈的表现。在左传、国语的记载中奢侈违制者大有人在,如栾屎、伯有、 庆封、子常等等,这些人的行为则受到了春秋人的抨击和非难。与西周相比较, 春秋时期“黜奢崇俭 之论既有鲜明的是非观念,也具备了明确的评价标准,这 也是其理论化的程度要远高于西周重要表现之一。 3 对奢侈后果的认知 春秋时期商业的发展程度并不足以改变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系,农业的低产 出、低积累完全无法适应大量的消费。春秋时期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奢侈行为 首先导致了国家的衰亡。子产就曾预言陈国将亡,认为“陈,亡国也,不可与也。 聚禾粟,缮城郭,恃此二者,而不抚其民。其君弱植,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 政多门,以介于大国,能无亡乎? 不过十年矣。 子产亦曾认为自己可以不以楚 国为患,“汰而愎谏,不过十年。 齐国的晏婴在批评齐国国君的奢侈行为乃是“守 国之大殃”o 。这三条材料中子产、晏婴敢做出这样的论断,则可见统治者奢侈行 为与国家命运联系已为春秋人所熟悉。 统治者的奢侈行为不仅仅给国家带来危害也对自己的家、族带来了危害。刘 康公论鲁国的三桓,认为:“东门之位不若叔孙,而泰侈焉,不可以事二君。叔孙 之位不若季、孟,而亦泰侈焉,不可以事三君 ;叔向回忆邵昭子因其奢侈无礼 o 左传襄公十五年。 o 国语楚语上。 国语鲁语上。 固左传晋语八。 左传襄公三十四年。 左传昭公p q 年。 o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 国语周语中。 1 2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二春秋时期的消费观念 定,能够实现上下相顺,使“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反过来“礼”中的 等级消费规定也限制了统治阶层的纵欲与无度,卸至认为:“政以礼成,民是以息。 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扦城其民也。及其乱也,诸侯贪冒, 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在他看来,“礼”也有保民之功能,能够“不使 一人肆于民上 。而无“礼”则必然使统治者肆无忌惮地掠夺下民。因此春秋时期 消费等级规定的政治意义是为政治的等级制度提供物质保障,而其社会经济意义 则在于以制度限制了奢侈性消费,为节俭提供了制度保障。 2 ) 建立在危害认知基础上对个人道德的重视。 奢侈的巨大危害迫使人思考化解之道。一部分春秋人理性地意识到并不是财 富本身给人带来了危害,而是人行为上的失序。这种重视对个人道德上的修养有 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富而好礼”。春秋时人认为遵循“礼能够为个人生命 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楚申叔时认为:“礼以庇身 。鲁国的子贡也曾认为:“夫 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反之,没有对“礼的遵循则必然招致灾祸。“多行而 无礼,必将自及 ,郑国大夫子皙亦认为“无礼而好陵人,怙富而卑其上 其结 果只能是“弗能久也 ;其二、“贵而能贫 。叔向以栾武子、桓子、怀子以及谷口昭 子的事例向韩宣子说明“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 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这是就但就个体的生命安 全而言,这与“富而好礼是一致。同时“贵而能贫也涉及到了对国家利益的 考虑,“生于乱世,贵而能贫,民无求焉,可以后亡” ,作为上位者所必须考虑 不仅是个人利益的得失,还应该为国家的长远利益有所打算。 5 消费与人性相联系 尤为引入注目的是春秋时期开始从人性的角度认知人的奢、俭并找出相应的 对策。来看如下史料: 1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 思,思则善心生;选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选也;瘠 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 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稀、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 回左传成公十二年 o 左传成公十五年。 左传定公十五年 回左传昭公元年 国语叔向贺贫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 4 两南大学硕十学仲论文 二春秋时期的消费观念 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怊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 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 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国语鲁语下 2 、中人之情也,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则败。是 故鞭朴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令,此言疾之难忍,急之难行也。 故君子不急断,不急制,使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积有数,车器有 限,所以防乱之原也。夫度量不可不明,是中人所由之今 孔子家语- 六本 材料1 认为保持常态的劳作能够使人心不忘善,而生活上的安乐则会孳生人的恶 心。据此提出应当从整个社会的有序向民众的内心扩展,以心理暗示的方式使民 众从外界意识到应该选取怎样的生活方式。材料2 认为普通人的人性难定,所以 当有稳定的制度来限制普通人财富占有的多少以及消费的数量。两条材料其区别 和共通之处则可归纳为“两异两通 :其一、对人性的理解似有不同,但都意识到 了消费与人性间的联系;其二、约束人性的手段有所不同,但都主张从建立外在 稳定的制度入手使人行为有序。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二三战国时期的消费观念 三战国时期的消费观念 ( 一) 战国时期的经济概况与侈风下移 1 战国时期的经济概况 从春秋晚期到战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在农业上,铁农具的使用,既增强 了开荒的能力,又提高了深耕的技术。庄子则阳说“深其耕而熟棱之,其禾 蘩以滋”,这样种出的谷物,不仅颗粒饱满,结实也更多。吕氏春秋任地说 深耕的另一好处是:“大草不生,又无螟蜮 ,即可减轻草害和虫害。施肥也有 很大发展。苟子富国说:“多粪肥田,是夫众庶之事并认为田肥,就可多 收谷实。“粪 ,是指以水沤草或焚草为灰。当时农民于夏末芟刈杂草,待其干 后纵火以焚之,经过大雨使田地既不长草,又起到施肥的作用。对人工灌溉也很 重视。田间则普遍修建沟渠、水闸或防。另外还有大规模的入工河道或其他水利 工程。魏惠王曾开大沟,引黄河之水入圃田泽,又引圃田之水到大梁。魏襄王时, 邺令史起,开渠引漳水灌溉邺一带的田地,使盐硷地变为良田。秦昭王时,蜀郡 守李冰在今四川灌县修都江堰,解除了岷江的水害,并使成都大平原获得灌溉和 航运之利。战国末年,秦用韩水工郑国,在关中开凿出有名的郑国渠,渠两岸的 “泽卤之地 四万馀顷,变成“收皆亩一锺 的良田,关中成为沃野,秦因此更 加富足。这类大规模的工程,改变了部分地区的经济状况。随着农业经验的丰富, 出现了有关农学的着作,如管子地员篇就记录了许多农业耕作的知识,亦 有吕氏春秋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农业的发达,使农 作物产量有所提高。孟子说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田,上者食九人, 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这些话似可表明当时一家耕田 百亩,其收成除供其家庭消费外,还能养活多少不等的非农业人口。农业的发达 是战国时期经济繁荣的重要技术条件。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进步,促进了商业发达。荀子王制说当时北方的走 马、吠犬,南方的羽翮、齿革、丹干,东方的织物和鱼、盐,西方的皮革、文旄, 都出现于中原市场上。史记货殖列传列出市场上名目繁多的商品名称,从农 产品、手工业产品到矿产品、畜牧产品等物,几乎应有尽有。据云梦秦简,可知 秦国粟、麻、丝、牛、羊、豚、鸡、鱼到脂、胶、筋、角以及铜器、铁器,都是 可买卖的商品。为了适应商业交换的需要,金属铸币开始大量使用。大约在春秋 末年,晋、周等国已有青铜空首布流通于市场,以后变为小型平首布,三晋和燕 都铸造这种小布。而燕齐两国以铜刀币为主。布和刀的发行量很大,上面一般有 1 6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三战同时期的消费观念 铸地的地名。三晋和周还铸造过圆孔圆钱。战国晚期,齐燕通行方孔圆钱。楚国 的铜币较特殊,是仿海贝形的铜贝,俗称“蚁鼻钱 。各地出土的铜币、金币数 量很多,表明当时已有大量的货币投入于流通。随着商业的发达,许多城邑都划 出一定地段、范围作为交易场所的市。市里面分成若干列,即出售货物的“市肆”。 市里有国家派去的市啬夫、市掾、市者等官吏,其主要职责是收税和维持秩序。 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城市的繁荣。一是人口的大量增加,二是城邑规模的扩大。 城市的人口增多,如齐的临淄多达七万户,人口达三十馀万。战国策卷八齐一, 说临淄城内的大街之上,“车毂击,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弹琴, 斗鸡走狗 。亦有燕国的涿、蓟;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安邑;楚国的宛、 陈、寿春、郢;秦国的咸阳、雍等等。城市既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也反过来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较之西周与 春秋,物产更为丰富,交换更为发达,这均有利于战国人物质生活的改善。 2 、奢侈之风下移与获取财富不正当手段的增加 春秋时期统治阶层纵情享乐的风气于战国并未有所改观。诸子著作中都曾再 三强调统治者当克制自己,可以说明现象的严重及给战国人带来的紧迫感。战国 时期经济的发达也使大量的民众生活上有所改善,也能够享受一定程度的奢侈生 活。下文所述隆丧厚葬可为一证。此外,苟子中也曾记载“今夫偷生浅知之属, 曾此而不知也,粮食大侈,不顾其后,俄则屈安穷矣。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 瓢囊为沟壑中瘠者也 ,也可说明这一点。 隆丧厚葬之风在战国亦较为盛行。吕氏春秋、墨子都曾对此提出过批 评,也探讨过如何进行丧葬的问题。此种风气中“士、庶往往骤跻富厚,而儒与 巫竞以贵族排场奉之,以为容悦。即非富厚,而风俗已成,亦必向富家看齐,以 尽其孝、友之谊,于是而有破家治丧及鬻身葬父事矣 。反过来随葬品的丰厚也 使生活无所依靠者或者期望一夜暴富者挺而走险,庄子中就曾记载有生活困顿 的儒生一边吟诗自我宽解一边盗墓的滑稽之行 。 战国时期偷盗、绑架等现象也较为严重。九店楚简和史记龟策者列传 中都出现了许多卜问盗贼来不来、路上会不会遇盗、能否捕获盗贼等辞条;庄子 中“窃勾者杀 这样严酷的刑法条文的出现,都能够说明偷盗与抢劫、绑架等现 象的日趋严重,政权对此也缺乏有效的防治只能依靠求神问卜。 除此之外,从史记货殖者列传中则可知尚有“为倡优、行骗等多种不 o 苟子荣辱。 o 吴锐:中国思想的起源,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9 月,1 0 8 3 页。 庄子外物。 1 7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三战同时期的消费观念 正当手段,这些迸一步加深了战国时期社会的混乱与不安。 ( 二) 战国诸子的消费思想 1 孟子的消费思想 孟子的消费思想包含了“等级消费”与“节俭 。这两种不同消费观念在孟子 消费思想中并非自相矛盾而是“亲密无间 的,来看如下材料: 1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滕文公上 2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告子上 上举材料中可看出孟子认为人行为的产生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无论是富裕或者 匮乏都会使人产生不良行为。为了使人能够实现共同生活的目的,则必须首先满 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应使民“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 ,只有这样才能使民 “驱之从善、“从之也轻”。同时孟子亦认为“富,人之所欲 ,人不仅有满 足生理需求的愿望,也有求富之心。这种求富的心理在孟子看来也是应该予以满 足的,因此孟子主张统治者通过种种手段来实现富民。但这仅仅是依靠经济手段 以杜绝人因贫困而产生不良行为方面的内容。人物质上的满足也致使人有可能丧 失人性善的危险,孟子认为“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人为 什么有如此之危险,则可再次与上揭两条材料相联系,乃是心丧失或陷溺致使人 行为混乱。在孟子所论人性善中心有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心具有“仁之四端”回、 “仁义礼知皆根于心 ,在他看来人对道德原则的遵循皆是人自然心性的流露。 那么保证了心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人的行为则不会发生混乱。因此孟子认为人在 养体之外也有养心的责任,“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 日,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即是此义。养心的作 用则在于“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o 。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万章上。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尽心上。 孟子告子上。 孟子告子上。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三战国时期的消费观念 一曼曼曼曼曼! 曼曼! 曼曼皇曼曼皇曼量曼曼曼曼皇曼曼量曼! ! 苎曼曼曼曼曼曼! 皇曼曼! !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舅曼曼曼皇曼曼皂曼曼曼鼍曼曼曼! 皇曼皇曼曼笪曼 孟子认为养心最有效果的途径则是“养心莫善于寡欲 。这种“寡欲”并 不是消灭人的物质欲望,而是主张人实现自己的物质欲望应当以遵循社会伦理为 前提。这种消费思想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对“礼”所规定的等级消费限 定的遵守。“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入,我得 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 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孟子认为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消 费,纵然数量上如何惊人都不值得自己去享受。其原因就在于有“在彼 与“在 我 之别。选择了符合自己身份与地位的消费则是向内与人的精神生命相匹合, 有益于人之性善。反过来则是“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不合 于“礼所规定的物质享受对人性善缺乏帮助;二、对政治关系以外人际伦理的 遵守。孟子批评的“五不孝 其中即包括了对个人纵欲,认为在消费活动中当遵 循血缘伦理,不可不顾“父母之养 。孟子亦认为“俭者不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