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邹元标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邹元标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邹元标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邹元标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邹元标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ii 摘摘 要要 邹元标,江西吉水人,晚明著名忠臣。曾师欧阳德、罗洪先,得王守仁真传, 因此在明儒学案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黄宗羲将其列为“江右王门”学派的代 表人物。他一生三起三落,饱受挫折,但是他始终长存正气,不向邪恶屈服。本 论文着重探讨邹元标在仕途、理学思想、书院教育以及在诗歌和书法方面取得的 一些成就。在仕途上邹元标身无媚骨、不畏显贵,建言献策、尽忠尽职,矫明党 之弊、奏陈倡学;在理学思想上,邹元标继承并发展了王阳明的“良知之说” , 同时在其思想中也夹杂着儒、佛、道成分;在书院教育上,他先后在贵州都匀、 江西吉水讲学三十多年,培养了当地不少人才;和冯从吾创建的“首善书院” , 与东林书院“三千里外遥相应和” ;与此同时邹元标在诗歌和书法方面也取得了 一定的成就。通过对邹元标的研究,展现一代忠良的坎坷人生。 关键词:关键词:仕途;理学思想;书院;诗歌与书法 abstract iii abstract zouyuanbiao was from jishui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he was a famous faithful minister in late ming dynasty. zouyuanbiao was ever taught by ouyangde and luohongxian, he got the essence of wangshouren thought. so he occupied an important seat in “ming confucianism case”. huangzongxi put him as a “right- yangtze” wangyangming school representative. he experienced “three ups and downs” in his life, he suffered setbacks. he had always righteousness, and he did not succumb to evi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chievements in official career, neo-confucianism, college education and poetry and calligraphy. when zouyuanbiao was an official, he had not obsequiousness. he didnt flatter and fear the greater officials than him. he put forward a lot of good advice and dedicated himself to his duty completely. he suggested that everyone should live in harmony between parties and advocate learning. in zouyuanbiaos neo-confucianism, h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wangyangmings “conscience doctrine”. at the same time his thoughts also contained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in education, he gave lectures in douyun and jishui over 30 years. he trained many local talents. zouyuanbiao created shoushan college with fengcongwu. dongling college was 1500 kilometers far away from shoushan college, but they echoed each other. zouyuanbiao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poetry and calligraphy. through the study on zouyuanbiao, we want to show the rough life of zouyuanbiao who was honest and upright. key words: official career; neo-confucianism; college education; poetry and calligraphy 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南昌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 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 导师签名(手写) :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第 1 章 引言 1 第 1 章 引言 第 1 章 引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1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割不尽的韭菜蔸,打不死的邹元标”说的是晚明著名忠臣邹元标。关于邹元 标,人们了解较多的是他对朝廷的忠诚。而对于邹元标在理学思想、教育以及诗 歌和书法等方面成就的研究还很少,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面研究邹元标的专著或 论文。 前人写邹元标,关注最多的是他的人生经历。清代张廷玉纂修的明史 , 在二百四十三卷里比较详细的记述了邹元标的一生。 “邹元标,字尔瞻,吉水人。 弱冠从直游,举万历五年进士。邹元标观政刑部时,张居正夺情,邹元标抗疏切 谏,论江陵夺情 ,后谪戍都匀卫。居正殁,召拜吏科给事中。疏几万言,帝 怒,后家食三十年。光宗立,召拜大理卿,进和衷之说。魏忠贤窃柄,猜忌 元标, 元标乞请归里, 卒于家。 ” 1类似记载的还有清代王鸿绪等纂修的 明史稿 ; 清代万斯同等纂修的明史 ;清代定祥、刘绎等纂修的吉安府志 ;清代彭际 盛等纂修的吉水县志 ;清代查继佐撰写的罪惟录 ;今人刘斌总纂的江西 省人物志 ;刘文源总编的吉安古代名人传等等。此外,涉及到邹元标生平 事迹的还有沈佳撰写的明儒言行录续编 ;徐开任撰写的明名臣言行录 ;今 人吴海林、李延沛主编的中国历史人物词典 ;朱文杰撰写的东林党史话 ; 陈抱成撰写的明代人物轶事 ;周谷城主编的中国事典 ;许嘉璐主编的二 十四史全译明史 ;白玉林等主编的明史解读等等。 邹元标弱冠从直游,师欧阳德、罗洪先,得王守仁真传,因此在明儒学案 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黄宗羲将邹元标列为“江右王门”学派,认为他乃王学的代 表人物。对邹元标为学的特点,黄宗羲评论说: “先生之学,以识心体为主,以 行恕于人伦事物之间,与愚夫愚妇同体为工夫,以不起意,空空为极致。离大道 无所谓大本, 离和无所谓中。 故先生于禅学亦所不讳。 求见本体, 即是佛氏之 本 来面目也。其所谓恕,亦非孔门之恕,乃佛氏之事事无碍也。 ”2邹元标的 理学思想中最重要的是继承并发展了王阳明的思想。 然而在他的思想中又夹杂着 儒、佛、道成分,我们可以从他自己写的愿学集中得到印证。涉及到邹元标 理学思想的著作还有明代曹于汴撰写的修是堂合编序 ;清代永瑢、纪昀总纂 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杜洁祥等纂修的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吴枫、宋一夫 1 清 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四十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63016306 2 清 黄宗羲: 江右王门学案八.明儒学案卷二十八.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年沈芝盈点校本 第 1 章 引言 2 等主编的中华儒学通典等等。 作为晚明在教育上取得一定成就的邹元标,他与冯从吾创建的“首善书院” 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涉及到“首善书院”的资料较多。如明代方大镇 撰写的 闻斯录 ; 明代金日升撰写的 颂天胪笔 ; 明代刘侗等纂修的 西城内 首 善书院 ;明代叶向高撰写的首善书院记 ;明代何乔远撰写的首善书院上梁 文 ;明代曹于汴撰写的题首善书院 ;清代孙承泽撰写的首善书院一卷 ; 清代朱彝尊撰写的书冯尚书元飚题首善书院后等等。今人陈时龙在史学月 刊上发表的论文从首善书院之禁毁看晚明政治与讲学的冲突记载了首善书 院的创建及其禁毁过程;李国钧主编的中国书院史里面的第五章“书院的繁 荣与辉煌”也较详细的叙述了“首善书院”的兴衰过程。其实,邹元标讲学时间 最长的当数“仁文书院” ,他在这里前后讲学近三十年。清代李元鼎撰写的仁 文书院兴废纪略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仁文书院”的兴废历程。 “ 仁文书院初 名文江书院 ,明万历初张居正禁毁书院,售为民居。万历十一年重建书院, 更名仁文 ;邹元标为之记,并在此讲学三十年,时从游者日众,名高天下 ” 3李劲松在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邹元标与仁文书院 , 也比较详细的描述了仁文书院的创建、发展及其沿革,同时也叙述了邹元标参与 “仁文书院” 讲学活动的有关情况; 此外, 日本小野和子撰写, 李庆等翻译的 明 季党社考 ;张伊主编的江西学府志等都或多或少的介绍了“仁文书院” 。然 而,邹元标最早的讲学活动应追溯到他“举万历五年进士,观政刑部,论江陵 夺情 , 谪戍都匀卫”之时。清代张广泗等纂修的贵州通志记载: “邹元标 号南皋,谪戍来匀及再入朝省,声望益重。余显凤,陈尚象,吴铤先后慕名 来拜他为师,时称邹门三先生 ” ;明代郭子章等纂修的黔记 ,窦全曾等纂 修的都匀县志稿也都记载了邹元标在贵州的讲学活动。此外,张明撰写的论 文王阳明与黔中王学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编写的黔南布 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 (修订本) ,汪茂湘主编的江西人杰当代大学生成才 教育读本 ,顾明远主编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上) (教育大辞典)第八卷等等 也都或多或少地记载了邹元标的讲学活动。 邹元标在诗歌与书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诗 歌,有赞美美丽家乡的,如吉水县志收录的吉水八景 ,江西吉安师专中 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纂的庐陵名胜诗选中收录的游青原翠屏等。有赞 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如季伏昆主编的金陵诗文鉴赏中收录的春日赴白 鹭洲 ,吴汉卿等主编的九华山诗选中收录的登九华山歌等。还有大量 写给朋友或者自己人生感悟的诗歌,绝大部分收录在邹元标自己写的愿学集 3 清 王雅:吉水县志卷五. 康熙刻本 第 1 章 引言 3 里。与诗歌相比,邹元标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他也因此成为明清书法名 家之一。 现在在上海图书馆馆藏的明清名家手稿中, 就有邹元标的 邹元标尺牍 、 行书五言诗 、草书七言诗 ;常熟博物馆馆藏的邹元标书写的赵用贤传并 书后等等。杨新民撰写的论文关于邹元标及其小楷赵用贤传并书后卷 分析了邹元标书法作品的特点,指出其书法作品“书体结构严谨,端正中见清眉 舒展,形神兼备,一气呵成,不难看出是出自清新劲健,神凝心寂的柳家风貌。 ” 4 此外,邹元标自己也写了很多著作,通过他自己的著述,我们可以更清晰更 直观地了解邹元标。例如,通过邹忠介公奏疏五卷、 邹南皋先生集、 邹 南皋续集十二卷等这些著作,我们可以窥见邹元标的刚正不阿、身无媚骨的人 生品性;通过邹南皋语义合编四卷可以了解邹元标在教育方面的所思所想、 所作所为;而愿学集八卷则收录了邹元标大部分的文集以及诗歌等,从中我 们可以了解邹元标在诗歌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也可以从中了解邹元标在理学思 想等方面的成就。 1.2 选题的缘由及其研究意义 1.2.1 选题的缘由 1.2 选题的缘由及其研究意义 1.2.1 选题的缘由 说到邹元标,人们通常只知道他是一个忠臣,而作为“江右王门”学派的代 表人物,人们却知之甚少;他在书院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人们了 解的也不多;在诗歌和书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了解的人就更少了。为什么会 产生这种情况呢?因为以往涉及到邹元标的著作或论文,大多是写他不畏权贵、 对朝廷的忠心耿耿; 至于邹元标的其它方面, 人们通常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并没有对邹元标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考察研究。即使写得最多的这方面(邹元标 对朝廷的忠心耿耿) ,人们也写得不够全面,他们记述最多的是邹元标疏论“江 陵夺情” ,而他接下来的坎坷仕途人们描写的也不多,这就为我研究邹元标留下 了很大的空间。在我之前还没有出现全面研究邹元标的专著或论文,本人试图在 这方面做一些尝试,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邹元标,这是我选这个论题的最重要原 因。 在我搜集资料,准备写邹元标时,我对他那种百折不挠的崇高气节、淡泊名 利的心境非常钦佩,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写此论题的信心。我试图进一步了解邹元 标产生这种百折不挠精神的原因,这是我选此论题的第二个缘由;另外,邹元标 4 杨新民: 关于邹元标及其小楷赵用贤传并书后卷. 东南文化. 2002 (7) 第 1 章 引言 4 是江西吉水人,与我是同乡,作为我们家乡的骄傲,我很有兴趣挖掘邹元标,宣 传邹元标,这是我选此论题的第三个缘由。 1.2.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研究邹元标,学习邹元标,对于今天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中华民 族的向心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邹元标在都匀卫的教化,对于汉文化的传播、促 进边远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也客观上加强了民族间的 融合。邹元标创建书院以及在书院的讲学活动,对于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选拔 当地的人才、扩大当地的影响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研究邹元标,对 于“赣文化”的研究以及“赣文化”的传播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其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及其创新之处 1.3.1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就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占有大量文献资 料,从而全面、正确的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收集邹元标的著 作以及别人写的有关邹元标的文章,并通过整理、鉴别搜集到的资料,确认资料 的客观性、有效性及可靠性,以形成正确的认识,使下一步的研究建立在真实、 可靠的基础上。 1.3.2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进一步挖掘 史料,全方位的展现了邹元标的一生。 第 2 章 邹元标的生平简介及其主要著作 5 第第 2 章章 邹元标的生平简介及其主要著作邹元标的生平简介及其主要著作 2.1 邹元标的生平简介邹元标的生平简介 邹元标画像邹元标画像 邹元标(15511624) ,字尔瞻,江西吉水人。5 九岁通五经 。6 元标弱 冠(1571)从直游。即有志于学。举万历五年(1577)进士。观政刑部。7 万历五年(1577)秋,张居正“夺情” ,邹元标抗疏切谏。张居正大怒,亦 廷杖八十, 谪戍都匀卫。 8 邹元标被贬都匀六年 (15771583) , 在此期间, 他 “究 心理学,学以大进” 。9 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病逝。万历十一年(1583)八月,邹元标被 召回为吏科给事中。邹元标一上任,首陈“培圣德、亲臣工、肃宪记、崇儒行、 饬抚臣”五事,又上时政六事,帝怒,调元标南京。万历十三年(1585)春,邹 元标被贬到南京,任南京兵部主事。同年五月,改任吏部验封司主事。万历十四 年(1586)夏,邹元标因病归里。万历十八年(1590)二月起补原职。万历十九 年 (1591) 四月, 任南京刑部主事。 三年考满, 邹元标先后于万历二十一年 (1593) 九月、二十二年(1594)三月两次以病上疏乞休,并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四 月获准回乡调养。自此居家讲学近三十年(15941620) 。期间曾于万历二十六年 (1598)起本部广西司郎中,不赴。10 光宗即位,邹元标于泰昌元年(1620)被召回拜授大理寺卿。还没有到任, 又晋升刑部右侍郎。天启元年(1621)四月,邹元标回到朝廷。同年(1621)十 5 明 傅维鳞: 明书. 清顺治刻本 6 清 张廷玉: 明史(卷二百四十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p 6301 7 包遵彭: 明史.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印行,1984 .p2763 8 清 张廷玉: 明史(卷二百四十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p 6302 9 清 万斯同: 明史(卷三百四十四). 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10 明神宗实录.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第 2 章 邹元标的生平简介及其主要著作 6 二月,改任吏部左侍郎。还没有就任,又拜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在任都察院左都 御史期间,他推行考察官吏“惟求公平” ;奏陈倡学并与冯从吾创建首善书院。 天启二年(1622)十月,邹元标遭魏忠贤猜忌,辞职归乡。11 天启四年(1624) ,邹元标在家中逝世,享年七十四岁。天启五年(1625) , 魏忠贤假传圣旨削夺邹元标官籍。崇祯元年(1628) ,追赠邹元标为太子太保、 吏部尚书,谥忠介。 2.2 邹元标的主要著作邹元标的主要著作 邹元标一生著述颇丰,有些著作已经散失;有些著作只见著录,不见内容。 现在介绍现今保存完好的邹元标的主要著述: 邹南皋语义合编四卷,此书分 为会语及解义,都是“论天地万物生于无又归于无之说” ;诗文集愿学集八 卷、 邹南皋先生集 、 邹南皋续集十二卷;奏疏邹忠介公奏疏五卷;此 外,邹元标还著有: 朱庚行状一卷、 仁文书院集验方十卷、 岳武穆精忠 传六卷等。12 11 清 张廷玉: 明史(卷二百四十三). 北京: 中华书局,1974 12 汪泰荣: 庐陵古文献考略.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第 3 章 邹元标的为官之路 7 第第 3 章章 邹元标的为官之路邹元标的为官之路 3.1 初入仕途,身无媚骨、不畏显贵初入仕途,身无媚骨、不畏显贵 3.1.1 观政刑部,抗疏切谏,论江陵“夺情”观政刑部,抗疏切谏,论江陵“夺情” 邹元标“弱冠从直游,即有志为学,举万历五年进士,观政刑部。 ”13所谓 “观政” ,是指明代考中进士的读书人,在正式任官之前,被派往各衙门去实习, 目的是习练政务,期限一般定为三个月,期满后再补选京官。万历五年(1577) 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明代制度规定,官员父母或祖父母丧亡,必须 回家守丧三年,称为“守制” 。如有特殊情况,皇帝可以批准不得回家或提前起 用,称为“夺情” 。在神宗和两宫皇太后的一再挽留下,张居正选择了“夺情” , 于是激起了朝野的纷纷谴责。此时的邹元标还在“观政” ,刚步入政坛,但他却 初生牛犊不怕死,上书弹劾朝廷首辅权臣张居正“夺情” ,他说: 陛下以居正有利社稷耶?居正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 其设施乖张者,如州县入学,限以十五六人,有司希指,更损其数。是进贤未广 也。诸道决囚,亦有定额,所司惧罚,数必取盈。是断刑太滥也。大臣持禄苟容, 小臣畏罪缄默,有今日陈言而明日获遣者。是言路未通也。黄河泛滥为灾,民有 驾蒿为巢、啜水为餐者,而有司不以闻。是民隐未周也。其他用刻深之吏,沮豪 杰之材,又不可枚数矣。伏读敕谕朕学尚未成,志尚未定,先生既去,前功尽 隳 ,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 廷无人也。且幸而居正丁艰,犹可挽留;脱不幸遂捐馆舍,陛下之学将终不成, 志将终不定耶?臣观居正疏言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办非常之事 ,若以奔丧为 常事而不屑为者,不知人惟尽此五常之道,然后谓之人。今有人于此,亲生而不 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 之非常人哉?14 张居正曾在万历三年(1575)五月上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 ,其 中严格规定了生员人数 “大府不得过二十人, 大州县不得过十五人; 若地方乏才, 即四五名亦不为少。 ”15邹元标在奏疏中批判张居正“进贤未广” ,他说“先朝各 13 清 定祥,刘绎: 吉安府志(卷二十六). 光绪元年(1875)刻本 14 清 张廷玉: 明史(卷二百四十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63016302 15 明 张居正: 张太岳文集(卷三十九). 影印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年(1612)唐国达刻本 第 3 章 邹元标的为官之路 8 郡邑,进学数十人。居正任事,限郡邑不过十六七人。是阻进贤之路也。 ”16 还是在万历二年(1574)九月,刑部请决囚, “慈圣太后以上冲年,宜省刑 教,仍欲停刑。 ”17十月,万历皇帝遵照太后的旨意,再一次提出此一问题。张 居正不同意此一意见,上奏称: “今看审录揭帖,各囚所犯皆情罪深重,有以子 杀父母者,有杀非死罪二三人者,有强盗行劫杀人得财者,其他违条犯禁,坑人 性命,破人家产者又不可胜数。若以犯罪之人为可怜悯,则被其杀害、遭其毒虐 者,又独何辜而不为偿抵之乎!”18万历皇帝又说太后信佛,以慈悲为怀,不忍动 刑。张居正以佛教因果报应之说,称: “佛言为恶之人,必坠地狱,而地狱之刑 罚,比之王法,更为惨酷。 ”19到了万历五年(1577)九月,司礼监太监孙得胜 又口传圣旨,称奉皇太后之命,已定明年皇上大婚,今岁大喜,应该暂免行刑。 张居正为此再上论决重囚疏 ,不同意此一决定,并说了与以前同样的话: “连 日详阅法司所开重犯招情,有杀祖父母父母者,有殴死亲兄及同居尊属者,有杀 一家非死罪三人者, 有强盗劫财杀人者, 有斗殴逞凶登时打死人命者, 据其所犯, 皆绝灭天理,伤败彝伦,天人之所痛恶,覆载之所不容者。 ” “奈何不忍于有罪之 凶恶,而反忍于无辜之良善乎! ” 20所以邹元标在奏疏中批判张居正“决囚太滥” 。 为什么张居正不“守制”而要“夺情”呢?邹元标认为: “今观居正之于父 也,凭棺泪奠,未尽送终之礼;在京守制,尚贪相位之尊。 ”这种行为无异于“禽 彘” 。21把张居正骂得狗血喷头,禽兽不如。 邹元标写完奏疏,揣在怀中入朝。正碰上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简讨赵用贤、 刑部员外艾穆、主事沈思孝各上疏论居正“夺情” , “被逮至午门,吴、赵被廷杖 六十,削为民;艾、沈廷杖八十,发极边充军。 ”22他们都被打得血肉横飞,瘸 脚拐腿,死去活来,但是眼前的惨象并没有使邹元标退缩。他毅然取出弹劾张居 正的奏疏给太监,太监不接,劝邹元标不要去送死,他谎称“此乞假疏也, ” 23太 监才把奏疏送进内宫。张居正看完后更加气愤。仅隔了三天,邹元标也遭到八十 杖重打。这位身无媚骨、不畏显贵的“刑部观政” ,同样被校尉打得惨不忍睹。 东林党史话描述了当时行杖的情形: “行杖之日,太监强行将邹元标的两腿 交压在一起,因此无法正跪,只得向左倾斜。所以右半边从臀位至股部被打得最 严重厉害。杖毕后,股部等已血肉模糊。医者帮其将已被打烂的皮肉用刀剔去, 再将黑羊腿上的皮生割下来敷到已损伤的尻骨等部位,上了药,再用针缝合后才 16 明 邹元标: 邹忠介公奏疏(卷一). 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四年(1642)林铨刻本 17 万历起居注(影印本)第一册.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18 万历起居注(影印本)第一册.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19 万历起居注(影印本)第一册.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20 明 张居正: 论决重囚疏. 新刻张太岳先生诗文集(卷四十). 影印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年 (1612)唐国达刻本 21 明 邹元标: 邹忠介公奏疏(卷一). 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四年(1642)林铨刻本 22 明神宗实录(卷六十八).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 23 清 张廷玉: 明史(卷二百四十三). 北京: 中华书局,1974 . p6302 第 3 章 邹元标的为官之路 9 得以再生。 ”24事后不久,邹元标就被“谪戍都匀卫。 ”25朱庚在送邹生南皋序 中这样评价邹元标: 有进士邹生者,挟一疏,累千百言,排闼上之,语兹厉。上怒甚,又杖之阙 下,谪戍都匀。四公者可以为难矣。乃邹生者,无一命之寄,当雷霆方震之日, 目视四公骈首被箠, 曾不少慑, 且从容待罪。 胸中若无一物, 然可不谓难之难矣! 26 3.1.2 谪戍都匀卫谪戍都匀卫 邹元标从北京到贵州都匀卫有千里之遥,徒步行走,其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都匀卫设在崇山峻岭之中,属古夜郎之地,是“蛮夷”之民聚居的地区,环境十 分险恶,而邹元标却“处之怡然。 ”27当地文化教育一向落后,读书的人不多, 邹元标来自京城,又是饱读经书的进士,格外受人尊敬。他在这里探究学问,聚 徒讲学。 黔记载: 元标谪匀六年, 时与都匀人士讲天人性道之学 , 无夷狄患难相,亦无夷 狄患难心 。门人多不负所学 ,深得邹氏家法 。邹召回后, 匀弟子有羹墙 之思 。都匀本以安置罪人之地,但不病君子,而匀之人又能尊信罪行, 反资贤者以孚化 ,与王守仁讲学龙冈一样, 能垂世立教,化俗育才而百 世可师 ,是惟贞一不二之精 。称记虽不足道,但邹元标自有为匀地重者 , 定能与鹤楼竞爽,且与龙冈并传。 28 邹元标自己也“究心理学,学以大进。 ”29并且声望大增, 贵州通志载: “邹元标号南皋,谪戍来匀及再入朝省,声望益重。 ”30 由于邹元标的奏疏言辞过于激烈,张居正的怒气仍然未消,暗中授意去贵州 的巡按御史,欲将邹元标置于死地,以绝后患。然而这位御史却是个短命之人, “行次镇远,暴死。 ”31邹元标得以免遭暗算。 24 朱文杰: 东林党史话.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p18 25 明神宗实录(卷六十八).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 26 明 朱庚: 送邹生南皋序. 朱文懿公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卷三. 影印天启刻本 27 清 张廷玉: 明史(卷二百四十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p6302 28 明 郭子章: 黔记(卷十六). 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刊本 29 清 万斯同: 明史(卷三百四十四). 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30 清 张广泗: 贵州通志. 乾隆六年(1741)刻本 31 清 申发祥: 吉水县志. 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 第 3 章 邹元标的为官之路 10 3.2 再入仕途,建言献策、尽忠尽职再入仕途,建言献策、尽忠尽职 3.2.1 首陈“培圣德、亲臣工、肃宪记、崇儒行、饬抚臣”五事首陈“培圣德、亲臣工、肃宪记、崇儒行、饬抚臣”五事 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病逝。万历十一年(1583)八月,邹元标被 重新启用,召拜为吏科给事中。首陈“培圣德、亲臣工、肃宪记、崇儒行、饬抚 臣” 32五事。就在这年九月,发生了冯景隆弹劾李成梁事件。冯景隆因此被外放, 科道官纷纷上书为之申救。邹元标也上复言官以重国体疏救景隆, 疏称: 天下之事,习见者多真,传闻者眇实。事在辇毂,一日之内,讹言踵至,矧 辽海去金陵数千里哉!景隆之失言故可罪,而事属风闻,亦所可原也。景隆 以成梁故,不得安其位。臣等以成梁故,不得竭其志。成梁为大将,谙国大体, 必忸然不能安。忸然不能安,欲其缓带边陲,难矣。33 他请求恢复冯景隆的职位,称: “如此则御将之恩,容谏之仁,乃两得之。 ” 34邹元标又荐举“耿定向、罗汝芳、许孚远等,约十人号十俊。 ”35这些人都成为 一代明儒。 不久邹元标弹劾罢免礼部尚书徐学谟、南京户部尚书张士佩。 徐学谟者,嘉定县人。嘉靖中,为荆州知府。景恭王之藩德安,欲夺荆州城 北沙市地。学谟力抗不予,为王所劾,下抚按逮问,改官。荆州人德之,称沙市 为“徐市” 。居正素与厚。万历中,累迁右副都御史。居正归葬父,学谟事之谨, 召为刑部侍郎。越二年,擢礼部尚书。自弘治后,礼部长非翰林不授,学谟径拜 尚书,廷臣以居正故,莫敢言。居正卒,学谟急缔姻于大学士申时行以自固。36 到奉命选择墓祠时,通政参议梁子琦弹劾他开始结交张居正,继而倚附申时 行,诏令夺梁子俸禄。邹元标又弹劾他,于是令他退休还乡。 3.2.2 上时政六事上时政六事 慈宁宫发生火灾,邹元标又陈述呈上当时政治六件事。其中说到: “臣曩进 无欲之训,陛下试自省,果无欲耶?寡欲耶?语云: 欲人勿闻,莫若勿为。 陛 32 清 彭际盛,胡宗元: 吉水县志. 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 33 明神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一).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 34 明神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一).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0 35 清 查继佐: 罪惟録(第 2 册).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p 1620 36 清 张廷玉: 明史(卷二百四十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 p6303 第 3 章 邹元标的为官之路 11 下诚宜翻然自省,加意培养。 ”37当时,皇帝正值壮年,留意声色游宴,认为邹 元标讽刺自己,十分愤怒,降旨斥责。 吉安府志载: “当是时,帝方壮龄,留 意声色游宴,谓元标刺己,怒甚,并降旨谯责。 ” 38首辅申时行因邹元标是自己的 门生,却弹劾罢免自己的姻亲徐学谟,也心中怀恨,于是于万历十三年(1585) 春贬为南京刑部照磨,并就地升任兵部主事。 邹元标在南京兵部主事的职位上, 接到调他到北京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 郎的邸报,即上恭陈下悃恳乞改南疏 ,要求仍留在南京任职。 恭陈下悃恳乞 改南疏称: “臣于五月二十日接邸报,蒙圣恩调臣吏部验封司主事。自兵而吏, 自南而北,依至尊而近日月皇上在宥,三月内两移官焉。 ” 39 但他这一要求 未被批准,万历十三年(1585)五月,召入改任吏部验封司主事,并进升为员外 郎。万历十四年(1586)夏,邹元标因病免职,回到家乡。 3.2.3 陈吏治十事,民瘼八事陈吏治十事,民瘼八事 万历十八年 (1590) 三月, 起用补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 邹元标在 邹 忠介公奏疏卷二中途患病不能赴任疏中说到: “万历十四年夏因病归里, 十八年三月接邸报,起补原职,因病求缓,未被允许,七月携家赴任。 ”40到任 即上八千五百余字的敷陈吏治民瘼事宜疏 ,陈奏吏治十件事,民众疾苦八件 事,这些都是当时人们所不敢谈论的弊政。邹元标说明了“陈吏治十事,民瘼八 事”的原因: 臣往以惊逐游魂, 辱陛下赠之生环; 鹿豕余悰, 辱陛下召之华省。 感国厚恩, 顶踵莫知所报。窃惟人臣之义,或宣力,或矢摸,各有攸当。臣有一得之愚,直 陈君父之前,舍己从人者,得采择其间。人之力,皆臣力也,人己何异焉。臣故 条吏治事宜十款。 语云: 新沐者弹冠,新浴者振衣。 兹当铨臣秉公持正, 百度维新之日,正嘉谟敷陈,明日达聪之始。若使臣悠悠默默,微一时浮荣,负 平生夙学,臣不忍也。又臣数载穷乡,田来之与居,鉏樵之与伍,熟知民间凉燠 状,臣复陈民瘼八款。夫救民疾病,譬医者灼艾,灼艾而不得其窍穴,受楚何益? 臣似非尝试漫言之者。盖人臣济世如拯溺、如救焚,众或解颐,臣心独苦,岂得 已哉?伏愿陛下敕下各部大臣,矢心天日,纯心为国,用意详览,可行则行,可 止则止,臣绝无一毫成心其间。倘中有窒碍处,臣因此得晓畅世务,通达国体, 亦罔非仕学之地。于冒天威,无任陨悚之至。为此开款具本。 ”41 37 清 沈佳: 明儒言行录续编(卷二). 四库全书钞本 38 清 定祥,刘绎: 吉安府志(卷二十六). 光绪元年(1875)刻本 39 明 邹元标:恭陈下悃恳乞改南疏.邹忠介公奏疏(卷一).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四年(1642)林铨刻本 40 明 邹元标:中途患病不能赴任疏. 邹忠介公奏疏(卷二).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四年(1642)林铨刻本 41 明 邹元标:中途患病不能赴任疏.邹忠介公奏疏(卷二). 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四年(1642)林铨刻本 第 3 章 邹元标的为官之路 12 邹元标陈奏的吏治十件事: “定等则、洗侯习、便升转、议久任、重京考、褒 名德、慎抚臣、搜遗逸、审边臣、恤边臣。 ”42民众疾苦八件事: “秤头之苦、虚 粮之苦、由票之苦、积荒之苦、科场之苦、积疫之苦、清军之苦、释递之苦。 ”43 字字句句都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他能从处于中下层地位人的立场反观整个 朝廷的局势,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朝廷困局的措施,这种一心为国、尽忠尽职的 本性在他的字里行间一览无余。 文选缺员外郎,尚书宋纁请求任用邹元标,久不得命,宋纁接连上疏催促。 给事中杨文焕、御史何选也为邹元标进言。皇帝大怒, “诘责纁,谪文焕、选于 外,而调元标南京。 ”44刑部尚书石星上疏相救,也被斥责。万历十九年(1591) 四月,邹元标调南京刑部主事,在南京居留三年。三年考满,邹元标先后于万历 二十一年(1593)九月、万历二十二年(1594)三月两次以病上疏乞休。万历二 十二年(1594)四月皇上允许邹元标回乡调养。 “久之,起本部郎中,不赴。 ”不 久遭遇母亲病丧,居住在家乡讲学, “从游者日众,名高天下。 ”45朝中内外上疏 举荐隐士遗才,共有数十上百次,没有不以邹元标为首的,但最终没有起用。邹 元标由此“家居讲学近三十年。 ”46 3.3 三入仕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入仕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3.1 进和衷之说进和衷之说 光宗即位,泰昌元年(1620)召回拜授大理寺卿,还没有到任,又进升刑部 右侍郎。天启元年(1621)四月,邹元标回到朝廷。当时辽东战局紧迫,敌在门 庭,他有感于三十年来朝中大臣只顾门户之争,而不问封疆之事,致使祸见于今 日。于是首倡和衷之说,称: 今日国事,皆二十年诸臣酝酿所成。往者不以进贤让能为事,日锢贤逐能, 而言事者又不降心平气,专务分门立户。臣谓今日急务,惟朝臣和衷而已。朝臣 和,天地之和自应。向之论人论事者,各怀偏见,偏生迷,迷生执,执而为我, 不复知有人,祸且移于国。今与诸臣约,论一人当惟公惟平,毋轻摇笔端,论一 事当惩前毖后, 毋轻试耳食, 以天下万世之心, 衡天下万世之人与事, 则议论公, 42 丁守和: 中国历代奏议大典.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1994. 13961397 43 丁守和: 中国历代奏议大典.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1994. 13971398 44 清 万斯同: 明史(卷三百四十四). 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45 清 李兴元,欧阳主生: 吉安府志. 顺治十七年(1660)刻本 46 吴海林,李延沛: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 p 505 第 3 章 邹元标的为官之路 13 而国家自享安静和平之福。47 邹元标真心希望天下太平,大家和衷共济,共谋发展。 邹元标“和衷”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 明史记载: “初,元标立朝, 以方严见惮,晚节务为和易。或议其逊初仕时,元标笑曰: 大臣与言官异。风 裁踔绝,言官事也。大臣非大利害,即当护持国体,可如少年悻动耶? ” 48邹元 标解释了为什么他刚入朝廷时以方正严肃著称, 而晚年追求平易?因为大臣的职 责就是护持国家体统,不能像少年那样怒形于色。 3.3.2 矫明党之弊矫明党之弊 明朝晚期,阉寺之祸与明党之乱,已经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邹元标对这种 拉帮结派,派别之间相互倾扎,非常痛心。他说: “方今上在冲岁,敌在门庭, 只有同心共济, 倘复党同伐异, 在国则不忠, 在家则不孝。 世自有无偏无党之路, 奈何从室内起戈矛耶?” 49因此,邹元标“思矫其弊” 。他在荐引官吏时,总是举 荐贤才,并且“不专一途” 。邹元标举荐涂宗浚、李邦华等十八人,皇帝下褒美 嘉奖诏书予以采纳。过了二日,又陈奏举荐隐士、整理财政振兴军武等数件事, 以及保持安定的四条规章。 “且请召用叶茂才、赵南星、高攀龙、刘宗周、丁元 荐,而恤録罗大紘等十五人,帝亦褒纳。 ” 50邹元标还想举拔任用李三才,因谏官 不支持,立即中止。王德完讥讽他迟疑不决,邹元标也不计较。南京御史王允成 等认为两人不和,请皇帝训谕调解。邹元标说我与王德完起初没有任何嫌隙,这 必定是有人在中间挑拨是非。 皇帝继位已久, 而先朝被废死去的众臣还没有赠恤, 邹元标再次陈奏阐明幽隐的典章,言辞更加恳切。 同年,即天启元年(1621)十二月,改任吏部左侍郎。还没有到任,又拜授 左都御史。天启二年(1622)掌管外察官吏,官员的去留由他决定,他尽力做到 公平。御史潘汝桢、过庭训一向受到众人议论,到过庭训任期届满,潘汝桢写考 核评语多加美化之辞。邹元标上疏弹劾他们,两人一起称病辞职。之后,说丁巳 年审察京官不公正,专门禁锢异己,请求收录章家祯、丁元荐、史记事、沈正宗 等二十二人。由此众臣多获得昭雪。邹元标又说: “明诏收召遗佚,而诸老臣所 处犹是三十年前应得之官,宜添注三品崇秩,昭陛下褒尊耆旧至意。 ” 51皇帝采纳 他的意见。于是两京太常、太仆、光禄三卿各增添二员。 47 清 张廷玉: 明史(卷二百四十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 p6304 48 清 万斯同: 明史(卷三百四十四). 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1999 49 清 徐开任: 明名臣言行录(卷八十). 康熙辛酉刻本 50 清 夏燮: 明通鉴(卷七十六). 长沙: 岳麓书社 1999 年王日根等点校本 51 清 王鸿绪: 明史稿(卷二百二十七). 敬慎堂刊横云山人集本 第 3 章 邹元标的为官之路 14 孙慎行议论“红丸”事件时,邹元标也上疏说: 乾坤所以不毁者,惟此纲常;纲常所以植立者,恃此信史。臣去年舟过南中, 南中士大夫争言先帝猝然而崩,大事未明,难以传信。臣初不谓然。及既入都, 为人言先帝盛德,宜速登信史。诸臣曰: 言及先帝弥留大事,令人阁笔,谁敢 领此?臣始有疑于前日之言。元辅方从哲不伸讨贼之义,反行赏奸之典,即谓 无其心, 何以自解于世?且从哲秉政七年, 未闻建树何事, 但闻马上一日三趣战, 丧我十万师徒。 试问谁秉国成, 而使先帝震惊, 奸人闯宫, 豺狼当路, 惗邪乱政? 从哲何词以对?从来惩戒乱贼,全在信史。失今不成,安所底止。 52 当时刑部尚书黄克缵迎合内廷旨意,众小人附和,而且方从哲世代居住京城, 党附之人很多,崔文升党又在内宫设法遮掩,阻止孙慎行以及众人的议论,都不 得伸张。不久,孙慎行以及王纪一同被驱逐,邹元标上疏相救,皇帝没有听从。 万历十年(1582) ,张居正被神宗籍没抄家。政局一变,各式各样的人都以 追论张居正的过恶为时髦。被张居正打断了腿的邹元标却不计前嫌,他上疏说, 有些人昨天把张居正捧为伊、吕,呼为“恩师” ,今天又把张居正斥为异类,当 作仇敌。对这些望风匿影之徒,皇上要加倍小心。在一派反张狂潮中,邹元标有 他的清醒认识。他说: “江陵相公过在身家,功在天下,所以,昔年我不得不上 章弹劾他。今天,江陵已被追夺官阶,对他的惩罚已经够重了,我不能以私人嫌 怨再说他的坏话。 ”邹元标刚刚升任左都御史,便对御史们说: “江陵相国有功于 国家,我看应当给他复官复谥,诸君以为如何?”53御史们对他这种不立门户、 不记前仇、论事惟公的胸怀,都同声钦佩。在他的提倡下,熹宗下诏恢复了张居 正的名誉。 3.3.3 奏陈倡学奏陈倡学 邹元标自还朝以来,不说危言耸听的话以及激烈的议论,与人没有猜嫌。但 小人还是忌恨他。给事中朱童蒙、郭允厚、郭兴治担心第二年考察京官不利于自 己,暗中谋划驱逐邹元标。正逢邹元标与冯从吾建首善书院,集会志同道合者讲 学, 兵科给事中朱童蒙首先发难, 认为 “宪臣议开讲学之坛, 国家恐启门户之渐, 宜安本分,以东林为戒, ” 54上疏请求禁止讲学。他在奏疏中说: 昔在皇祖时, 有理学之臣顾宪成、 郭正域开讲东林, 其初亦以发明圣贤蘊奥, 52 明 张嘉和: 皇明通纪直解(卷十一). 明崇祯年刻清初增刻本 53 陈抱成: 明代人物轶事.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1. p139 54 清 黄宗羲: 江右王门学案八.明儒学案(卷二十三).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年沈芝盈点校本 第 3 章 邹元标的为官之路 15 开示后学, 岂不甚善?逮从游者众, 邪正兼收, 不才之人借名东林之徒以自矝诩, 甚至学士、 儒生挟之以扞文网, 冠裳仕进借之以树党援。 欲进一人也, 彼此引手; 欲去一人也, 共力下石。 京察黜陟非东林之竿牍不凭, 行取考选非东林之荐不与。 日积月累。门户别而墙壁固,所以朝端之上,士林之间,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