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社会性软件支持的webcl中人际交互的研究.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社会性软件支持的webcl中人际交互的研究.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社会性软件支持的webcl中人际交互的研究.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社会性软件支持的webcl中人际交互的研究.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社会性软件支持的webcl中人际交互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w e b c l ,即网络协作学习,从兴起、发展到广泛应用都为学者们所重点关注,并在 实践中受到学习者的欢迎。这种学习方式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交流,尤其是人际 交互,因此能够消除远程学习者的孤独感,提高网络学习的效果。网络协作学习的研究 和实践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这种学习方式也被证明是有 效的。但是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往往不能很好的满足学习者人际交流互动的需要,不能 促进协作学习的充分进行。 计算机网络发展到w e b 2 0 时代,网络上出现了多款开放的并且操作简单的的社会 性软件,它们具有强大的人际交互功能,使计算机网络的普通用户变成了网络的主人, 增强了用户间的协作与交流,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工具。 为此,本文提出来:将网上流行的社会性软件与现有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相结合, 以此来加强对网络学习中人际交互的支持。 为了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网络协作学习人际交互的现状以及理论 基础,并对社会性软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然后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为实例,对该平台 中的人际交互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探讨了两款社会性软 件对促进网络协作学习人际交互的作用,以期更好的发挥网络协作学习的优势。 论文中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演绎推理法、统计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几种研究方 法。 关键词:w 曲c l ;人际交互;社会性软件;协作交流;w 飚;q q a b s t r a c t w r c b b 弱e d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l c 啪i n g( w 曲c l )h a sb e e nam a j o rf o c u ss i n c ei t sr i s i n 岛 d e v e j 叩m e n tt j l lt h ew i d e s p r e a d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h a sb e e nw e l 咖e d 钿p m c t i c eb yl e 棚l e r s t h i sl e 锄i n gm e t h o dh i g l l l yv a l u e st h e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d u r i n gt l l el e 锄i n g p r o c e 豁,e s p e c i a l l yt h em a n - t o m 锄i n t e r a c t i o na n dt h u sc 锄e l i m i n a t et h el e a m e 心f c e l i n g0 f l o n e l i n e s s ,i m p r 0 v et l l ee 饪e c t i v e n e s s0 ft h ew e b b a s e dl e 锄i n g n u m e r o u sa c h i e v e m e n t s h a v eb e e nm a d ei nt l l er e s e a r c h 柚dp r a c t i c e0 ft h ew e b c lb o t ha t h o m e 卸da t ,r o a d 柚da l s 0 t h i sl e a r n i n gm e t h o di sp r o v e dt ob ee 妇e c t i v ei nm o d e md i s t 卸c el e 锄i n g h o w e v e r t h c p l a t f 0 姗o fp r c s e n tw e b - b a s e dl e 啪i n gc 锄0 ta l w a y sm e e tt h ed e m 卸d so ft l l el e 锄e 心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柚di n t e 础i o nv e r yw e l l ,柚dm o s tl e 锄e r sa r cj u s tp e r i p h e mp a n i c i p 龃t s0 f l e a 玎l i n g w i t ht h ea p p r o a c h0 fw 曲2 0e r a ,t h e r ea p p c a rm u c h0 p 明柚de 弱y - t 0 - 0 p e r a t es o c i a l s o f t w a r c ,a l lo fw h i c ha r ep o s s e s s e do fp o w e r f u li n t e r a 甜v ef l l n c t i o l l s 柚da c 0 0 r d i n 西ye n a b l e s c o m m 咖n c t u s e r st ob et h eo w n e r so fl h ew e b ,e n h a n c e sl l l ec o l l a b o r a t j 彻柚di n t a 剃鲫 a m 加gu s e r s 锄da l s 0p r 0 v i d e sav a r i e t y 0 fs u p p o n i n gt 0 0 l sf o rt l l ee d u c a t i o n a sar e s u l t ,t l l ea u t h o rp f o l p o s e s 啪b i n i n gt h ec i l r r e n ts 0 c i a ls o r w a r cw i t l lt h ep 托n t p l a t f 0 姗o f 、 ,e b - b a dl e 锄i l l gt oe n h a n c et l i es u p p o r tt ot h ei n t e r a c l i o ni l lt l l ew e bl e a m i n g 1 of u r t h e rr c s e a r c ht h i sp r o b l e m ,t h ea u t h o rf i r s t l ys t u d i e dt l l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 柚d t l l e o r e t i c a lf b u n d a t i o n so fi n t e r a c t i o ni nw 曲c ka n dg a v eag c n e r a ls u m m a r y 锄da n a l y s i s t h e nar e s e a r c hw 勰c 0 n d u c t e do nt h ei n t e r p e r s 0 n a li n t e r a c t i v e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p l a t f o 姗b 勰e d o nt h ev i r t u a ll e a r n j n g 姗m u n i t yo f 脚i t a ln o 咖a lu n i v e 璐i t y a tl a s t ,t h c r ew 勰a d i s c u s s i 伽0 ft l l em os o c i a ls 咖a r e s0 nt l l ee 疵c t so fi l l t e r p e r s o n a li n t e 嬲i 明t 0b c t t c r e x p l o i tt l l ea d v 锄t a g e so fw c b - b 觞e dl e 锄i n g s e v e r a l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w e 他a d o p t e dd u r i n gt l i cw r i t i n 吕i e :q u e s t i 0 肋a i l 伪,d e d u c t i v e 删j n 岛s t a t j s t i c a l 柚a l y s i s ,c o n t 锄t 锄a l y s i se t c 1 畸 w o r d s :w c b c kf a c e 一心f a c ei n t e 嬲i ;s o c i a ls o 小船坨;c o u a b o m t i v e翻d g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w i l 【i ;q q h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辜l 垄毕日期:卫缸j 牡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 术信息研究所)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垒垒圭磐 日 期:叫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二剑一主一 日期:趁堡:谚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国家重视度的增大,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这 个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欢迎,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多种 新的学习方式,网络协作学习就是广为人们推崇一种。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协作,这就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协作技能 和较强的协作意识,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习者的协作技能和团队精神。这也是协作 学习广为重视的原因之一。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计算机网络的跨时空性和开放性能 够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优势。但是,网络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到及 时解决,造成计算机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一直不高。而网络协作学习能够增进教学过 程中的交流互动,它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进深度学习、降低学习者在网络学习 中的孤单感等方面都有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现有网络协作学习平台上 对入际交互的支持工其主要是转b s 和公告板,手段比较单一,它们不能满足小组协作学 习中人际交互的需要,这影响了网络协作学习的效果。 互联网发展到w 曲2 0 时代,入性化的社会性软件不断蹬现。这些软件,将计算机 网络中的人一机交互转变成了人一入交互,使人们可以方便的在网络上共享资源、交流信 息,并且可以作为支持网络协侔学习的工具。对于我因现阶段大范戮的开展远程教育的 情况下,要高效率的开展网络协作学习,可以借助社会性软件来弥补现有平台的不足。 ( 二) 研究的意义和思路 1 研究的意义 近几年,网络协作学习是圈内外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不过关注点多集中在网络协作 学习基础理论研究( 包括网络协作学习的概念、理论基础、一般模式) 和网络协作学习 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嬲络协作学习资源库的建设等方面,从人际交互焦度对网络扔作学 习进行研究和实践的较少。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必要对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人际交互进行 研究。 基于w e b2 o 概念的社会性软件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和简易性的特点,但是它们在 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迸处在探索阶段。将这些交流工具与现有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结合起 来,并在此硬件基础上采用相应的促进策略,可以改变网络协作学习中学习者协作动机 不高、参与性不强的现象。这种结合是一次薪的尝试,如果实施得当,将带来网络揍作 学习的新局面。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的思路 针对网络协作学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现状,以及我国广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需 要,有必要提高网络协作学习的效果,进而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本文从促进网络 协作学习中人际交互、改善学习过程中协作交流效果的角度出发,首先研究网络协作学 习、网络协作学习中人际交互和社会性软件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然后对首都师范 大学的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实例研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实时和非实时社会性 软件与现有网络协作学习的平台相结合的方案,最后探讨两款社会性软件促进网络协作 学习的人际交互功能。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利用社会性软件弥补现有网络协作学习的不足,加深小组 内的协作深度,增强所有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w 曲c l 的定义 ( 1 ) c l 的定义 上个世纪7 0 年代以来,学者们一直在提倡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一一协作学习 ( c 0 1 l a b o r a t i v el e a r n i n g ,简称为c l ) ,它也逐渐在基础教育中盛行起来,并被证明 为是成功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的定义也随之发展,其中黄荣怀博士在研究他人成果的 基础上提出: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到达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 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n 1 。 ( 2 ) w 曲c l 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远程教育推展到新的阶段,也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新的实践领 域,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协作学习成为网络教育的主流。学者们也 给出诸多的网络协作学习( w 曲b a s t e d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k 锄i l l g ,简称w 曲c l ) 的定义。 比较和总结了多种网络协作学习的概念后,笔者认为:w 曲c l ,即网络协作学习,是指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以及社会性软件等相关平台和工具,多个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 共同学习,针对同一学习内容相互交流与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 学习方式。 2 w e b c l 中人际交互的定义 ( 1 ) 交互的概念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交流,韦杰( w a g n e r1 9 9 4 ) 将 交互定义为:“个体与小组间的交互作用,至少需要两方和双边的行动”。他认为交互指 两者之间或两种行为之间的互动事件,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 交互其实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教育学者们也都认为交互是教育和教学过 程的本质,教育教学领域中关于交互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盖里 森( g a h i s ,1 9 9 3 ) 认为交互是在两者或多个个体为解释和挑战观点而进行的持续的 2 东北p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双向通讯;吉尔伯特和穆尔( g i l b e f | & m o o 糟,1 9 9 8 ) 则认为交互就是在某种学习环境 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间进行的双向交流,其目的在与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或人际 关系的构建;我国学者陈丽将远程教鸯中的交互界定为远程学习者与所有远程教育资源 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其中包括远程学习者与与学习材料、与学习支助组织( 包 括辅导教师、蹶闯、行政管理人员、机构设麓等) 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这样束理解交互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资 源( 学习者可以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一切人、工具、材料、场所等) 进行信息交流和 情感沟通的过程。这璧“人 既包括参与学习的教师和学伴,也包括学习者本身。那 么交互过程既可以面对蘧的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媒分远程的完成。 ( 2 ) 人际交互的定义 从字面上讲,入际交互指的是人与入之闻的相互交流。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孛的人 际交互是在继承和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智慧成果的同时,以个人的品质修养、智慧 才能、情感体验、社会观念、人生价值和行为规范作为信息丽进行的人际之间的交流过 程。 w b b ( = l 中的人际交互研究的是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媒介准时空分离状态 下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本文所说的w 拍c l 中的人际交互,指的是在网络协作学 习平台中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者与教师或者学习者之闻逶过平 台中各种交互工具进行的相互交流与相互沟通。这种交互以生生交互为主,交互也不仅 仅局限在与学习有关的内容上,还包括学习方式和策略的交互以及入际闻的情感交流。 穆尔( 1 9 8 9 ) 认为,远程学习中的交互主要有三种类型: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 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2 。在穆尔提出三种类型的交互中,后两种交 互(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属于人际交互的范畴。 人际交互的内容不仅包括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主的与认知相关的交互,称为认知性交 互。还包括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情感方面的交流,称为社会性交互,它能达到相互鼓励 或社会融合、创造_ 二穗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目的。人际交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积极的 知识建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和谐的入际交流过程中,强化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 从而实现良好的知识建构和正确的人格建构。 ( 四) 箨e b e l 中交互的研究现状及综述 本节查阅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目的在于与找到本文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状况, 也为探讨闯题的解决方案寻找出发点和参照系。 1 w e b c l 中交互的研究现状 ( 1 ) 国内研究现状 黄荣怀教授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对前人关于协作学习 1 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中国远程教育,2 0 0 4 ( 3 ) 2 麓f e ,m i 蠊猫g 蹦l a 掰f 1 9 8 9 ) m l e 诧l 豫co | 波e 臻穗鳃哦。弧ea m e 秭e 徽触援蕾联s 豳融c 蕊朔,文2 ) :1 6 。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互动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且对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c s c l ) 进行了全面阐释。他认 为当前c s c l 的两大研究焦点是c s c l 评价研究及交互过程分析,而c s c l 交互研究最常 用的研究方法是会话内容分析方法、交互活动方法。根据他的研究,我们可以说w e b c l 是c s c l 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中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远程教育中,陈丽教授一直关注交互问题,并且深入研究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社会 性交互。丁兴福博士在远程教育学一书中指出远程学习中的三种基本交互作用:学 生与教育资源、学科内容的相互作用;师生双向交互;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的赵建华博士等人探讨了基于w e b 的学习和协作学习,提出了基于 w e b 的协作学习的四个基本条件以及w e b 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六个组成部分。同时他们还 分析了几个基于w e b 环境的协作学习系统,如c s i l e ,k o l u m b u s 等系统,在此基础上对 w e b 环境下协作学习系统开发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w e b 环境下 协作学习系统开发的趋势。在关于中小学综合学习课程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中,华 南师范大学的徐晓东等人通过分析网络平台上学习者学习历程及对实验学校调查的结 果,总结出了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开展经验,列举了在网络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常 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2 0 0 0 年北京师范大学以“基于w e b 的协作学习平台 作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关 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立项,课题组对c s c l (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的系统结构、相 关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资料分析和实验探究,提出了c s c l 通用学习过程模型、系统设计 模型和评价模型。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发了w 曲c l 平台,平台从2 0 0 0 年3 月开始设计, 5 月开始开发,9 月开始测试使用,至今已经过去七个年头了。其中经过无数的修改和 更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的、为广大师生广泛使用的网络教学支撑系统。北京师范 大学信息科学学院的多门课程和该校的一些公共课都采用这个平台,同时多所中小学教 师“教育技能培训 等项目也都是基于这个平台的。 首都师范大学的王陆教授等人设计开发了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通过对网络合作学 习小组的学习过程的观察和研究,提出网络小组的设计要重视地位、角色、规范和权威 四个结构要素。他们认为教师在进行小组活动设计时需进行的活动指导策略包括:合理 分工;促进组员发展的相互依靠关系;促进组员间的面对面交流;设计评价量规,使用 评价技术,处理好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运用决策方法和技术,有效进行冲突调 解。 ( 2 )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网络协作学习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k u m a r 教授对本国的协作学习进行了全面 的调查和研究,并对国外协作学习作了全面的介绍。他在作了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 提出了协作学习的六个维度,即:协作交互作用的控制、协作学习的任务、协作学习环 境的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角色、协作的范围和支持协作的教学方法,这对解释网络协 作学习和开发网络协作学习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d i l l e n b o u r y ( 1 9 9 9 ) 建议不要仅乏乏地讨论协作学习的一般效果,而要非常具体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地针对特定类型的交互探讨其有效性;c r o o k ( 1 9 9 8 ) ,健认为有三种重要的交互因素会 影响协作的成功,这些因素是3 : 成员之 鑫l 的亲密程度 协作组外部资源的丰富程度 对该类型活动的熟悉程度 g r c 9 0 r yj k e l l y & t c r c s ac r 拍响r d ,( 1 9 9 5 ) ,研究的是交互中的角色问题;l n g e b o r g 融雒g c & 蠢( 2 0 0 2 ) 研究了c s c l 学嚣环境小组交互的模式。 泰勒( t a y l o r ,2 0 0 1 ) 根据网上教学环境的特征,提出网上教学设计的四个原则: 霹团体原则、情境原则、互助原则以及基础结构原则,并详细阐臻了基于每一原则的瘸 上教学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网上教学”这门课程中的实际应用经验。他 还对“网上教学这门课程的学生阙上参与活动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参与情 况,他把学生分为积极参与者( 称为积极者) 、周边参与者( 称为旁观者) 以及极少参 与者( 称为消极者) 。研究表骥,学生的霹上参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积极参 与者的平均学习成绩最高,而旁观者的平均学业成绩与积极者接近强1 。这说明通过有适 当的周边参与进行学习也是行之有效的。然焉,极少参与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很差,甚至 大部分的消极参与者没有达到学业的最低要求。 在技术方面,国外成功的网络学习平台比较多,其中w 的双和嫩蕊是功能最 为完善、最广为使用的两大网络教学平台。w 曲c t ( w 曲c o u f s et 0 0 l s ) 是加拿大b 酊t i s h c b l 珏毽b i 鑫计算机科学系为高校开发的异步课程传递及管理系统,包括一系列可以自动与 课程内容紧密集成的强大的学习工具,可以用于开发完全联机的课程,也可以用于将现 有的课程内容在网上发布。赛尔b l a 呶泌a 砖霹络教学管理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 教与学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 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闻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闻,都可以根据教、学的 需要,围绕所教所学的课程进行讨论和交流。它是支撑网络远程教育的重要应用系统, 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圈上虚拟环境。 这些平台开发的目的都是为了支持网络教学,它们都属于综合类的学习平台,功能 较全面,但是着重对于协作学习蘸支持部分只是平台中的一个功能模块。例如:w 秘四 注重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赛尔b i a c k b o a r d 强调的是其资源优势,课程资源、技术资源 和用户资源,该平台提供异步的讨论区和同步的虚拟教室等交流工具,僵是它对协作交 流的支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己,没有过多地强调平台的交互功能,只是一般的交流 和讨论;其他的还有一些平台能够较好遗体现协作学习的思想和内涵,铡如v i 魏斌越 对学生角色扮演的支持、c 1 a s s f r o n t e r 实现的多个学生实时合作书写同一文件的功能、 豫e p 的协同写作功能等。 2 ,研究综述 3 汹o c ( 1 鳕鞋蕊溯瑚菸硼瑚l c f 潞粥:娃培e a 辩o f 羟袖。揩l i v el e a 撒迦。c c 曛嗲绝堪a 稠剁| l l c 蛹强,3 侠p 2 3 7 奄秽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对所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来看,国内外对网络协作学习的研究多集中在网络 协作学习基础理论研究( 包括网络协作学习的概念、理论基础、一般模式) 和网络协作 学习平台的设计和丌发、网络协作学习资源库的建设等方面,这些研究都已经用于实践 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是,网络协作学习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学习者是边缘参与者,他们不能与其他学习 者和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导致网络协作学习效果不佳。最近国内外也已经开始重视对 网络协作学习的交互和效果以及评价的模式和实施进行研究,但是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从人际交互的角度研究网络协作学习也是没有形成系统。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w 曲c l 中人际交互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w e b c l 的理论基础 1 学习理论 ( 1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虽然自然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则来源于我们对 经验的解释。意义不会也不可能独立于认知个体而存在。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传授的结 果,丽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健人( 包括老师和协作伙伴) 的 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1 。建构学习理论中社会性建 构主义流派的研究者认为,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性 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入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作用内化的结 果。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强调在一个情景化的环境下,学习者设定他们自己学习的责任。 当人们在一个可信的活动中协同地工作时,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并且可以 通过共享的理解进行协商产生有意义的认识和解决方案,强调通过社会的、文化的、历 史的情境活动的参与进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的教学影响深远,研究w e b c l 中的人际交互可以从中得到 的启示是:学习本身就是个体与物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包括与学习相关的所有人和物) 相互作用和交互的结果,焉其中人际交互对改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在学习者之间进行人际交互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为他们建设协商情 景,另一方面要明确他们的个体责任,调动他们参与交互的动机。 ( 2 ) 社会认翔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的核心是个体社会认知的发展的。研究重点在于人们如何获得并 发展各种认知功能、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自我行为的形成与社会构成各种各样的关系。社 会认知学派认为,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可以分为内部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三类。 魂部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目标设置、归因和情感等,行力因素包括自我观 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等。环境因素包括他人提供的帮助、榜样、学习的技术环境等 【蝣 。 社会认知理论认识到个入、社会、环境、行为之闻的三元交互作用。并试图对影响 学习的诸种因素进行全蕊的解析。其对教育的启汞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认 知诸因索如人际关系、情绪状态、学习态度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取得好的成绩, 获得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紧密相关。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番是,我们建构网络协作学习的环境时要注重营造一种相互协 作并友好竞争的氛围,提供充足的小组协作任务,让学习者在协作和竞争的过程中获取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知识经验和人际交互技能。 ( 3 ) 协作学习理论 研究表明,协作学习( c l ) 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理论。在美国,协作学习与掌握 学习( m a s t e r yk a m i n g ) 一起,被人们誉为当代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策略。协作学习的 定义有很多,其中美国教育学者嘎斯基( g u s k e yt r ) 博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 斯来文( s l a v i n ,r e ) 教授、明尼苏达大学“协作学习中心”( c 0 0 p e r a t i v ek a m i n g c e n t e r ) 的约翰逊兄弟、我国合作学习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王坦、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给出 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并且广为接受。 关于协作学习基本要素研究者都有着自己的认识,但是目前大家较为公认的是美国 明尼苏达大学“协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提出的五因素理论,其中包括积极互赖 ( p o s i t i v ed e p c n d 曲c e ) 、面对面地促进性互动( f a c e t 0 f a c cp r o m o t i v e si n t e r a c t i o n ) 、个 体和小组责任( i n d i v i d u a l 锄dg r o u pa c c o u n t a b i l i t y ) 、人际和小组技能( i n t e 印e r s a l 卸d s m a l lg r o u ps k i l l s ) 和小组自评( g r o u pp r o c e s s i n g ) 4 。 协作学习理论是我们研究网络协作学习的基础,协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也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以此为参考我们可以更好的理清网络协作学习中人 际交互的相关因素,并且为我们构建促进网络协作学习中人际交互的策略提供了指导。 2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将人类认识的起点和心理发展的过程放在活动上,强调心理发展源于人与 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人的主体活动是人发展的基础。活动理论者认为,有意识的学习 和活动( 表现) 完全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靠的。活动不能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意 识也不能发生在活动情境之外5 。活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1 ) 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和外界 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2 ) 活动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 3 ) 活动对于人的存在和发 展具有多种影响;( 4 ) 教育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关注。社会一历史学派还共同强 调了活动情境中的社会互动,以及通过互动和中介行为产生的内化过程6 。 与行为主义者关注个体的外部行为,认知主义者关注个体大脑内部的信息加工机制 相比,乔纳森认为,活动理论则是一种重在把活动系统作为分析单元的社会文化分析模 式。这是一个集体性的建构活动,它不能再简化为个体行为。活动系统包括的要素有主 体、客体、工具、分工、共同体和规则 我们可以看出,活动理论的很多观点对于研究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交互问题都有一定 的意义。同时活动理论启发我们通过对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协作机制和协作中交互行为进 行分析。活动理论为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指导,提示我们要重视网络协作学 习中支持工具的作用;为研究网络协作学习的相关因素提供了理论框架;并为网络协作 4 约翰逊( j o h n s 伽,d w ) ,约翰逊( j o h 撇,l l 工) 著:伍新春等译合作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年版,第 3 2 页。 5 从活动理论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d 】m d lj 啦逝丛凸监2 1 逝l 璺。鲢幽熊妇醚幽p l 丝笾醚1 2 1 q ! 至垡堑筻。垂鲢 6 同上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习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 = ) w 曲c l 中人际交互的理论基础 重人际传播理论 “帕洛阿尔托学派 ( 蹦。越埯g 约瓣p ) 提出了传统人际传播的五项基本原理 ( w 乱z l a w i c k ,b c a v i n ,削a c 】k s o n ,1 9 6 7 ) ,其中的第二项和第四项与我们的研究密切 相关。第二项:每一次入际对话中,既有内容传播又有传播者相互关系的存在,后者决 定前者。内容信息的传播一般使用语言符号( v e 两a ls i 鹜1 1 ) ,磊溺时进行的关系信息的 传播,包括接近、微笑、肢体和延伸的接触,依赖非语言符号( 赫o n v 曲a ls i 留) 7 。第 四项:人际传播活动兼有数字码( d i 酉t a lc o d e ) 和模拟码( 矩a l o 西c a lc o d e ) 。数字码主 要是语言符号,有相对精确的意义,用子传播内容信息;模拟码包含大多数的菲语言符 号,含义比较丰富,是关系信息的载体。在个传播进行过程中,数字码与模拟码同时 发挥作用,两者不可分割,承担了不同的传播功能。8 将上述两项结合,“帕洛阿尔托 学派 得出如下结论:当人们用数字码进行内容上的传播时,同时在用模拟码解释他们 的关系。根据这种理论,基予瘸络的入际传播中,以文字为基础的交流中,不能里现非 语言符号,缺少模拟码的存在,传播是不完整的9 。 那么,在网络协协作学习中,人际之间( 即师生和生生之间) 的关系是影响协作效 果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协作过程中要重视菲语言符号的传播,以促进参与者的情感交流、 为其创建模拟匿对面的真实环境。 2 交互理论 远程教学中的交互阀题对予远程教学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学者们 所普遍关注的,其中丹尼尔和穆尔的研究比较具有指导意义。 丹尼尔( d a n i e l ,2 0 0 1 ) 的独立活动与交互活动平衡论认为俦,远距离教学中独立 学习的优点是灵活性和成本一规模效益,但如果独立学习的比重过大,刘学习的成功率 会相对降低。交互活动是社会化的反馈,有利于提高学习成功率,但交互活动程度过高, 则会削弱学习灵活性,降低成本效率,远距离教学特色淡化。所以远距离教学中的交互 活动具有一定的限度,它必须傈证独立学习和交互作用的适当平衡。迈克穆尔 ( 麓。鹾o o r e ,王9 8 3 ) 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中谈到,如果麓够加强师生之闻的对话( 帮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则可以缩短远程学习中师生之间的“交互距离 ,当然这种距 离不是指物理距离,而是指“心理距离 。也就是说在远程学习中,如果师生之间交互 更加频繁,饱们的请求和询闯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学生就不容易感到孤单和无助,学 7 酶引:胡一峰虚拟现实乏人际传播 j 传播与管理耕究2 0 0 4 ( 1 ) :3 1 觚 8 爨 : 9 胡峰廉拟现实之入酥传播 j j 传播与管理研究2 0 0 4 ( 1 ) :3 1 6 轮f 兴塞编著。远程教弯攀 嘲憩寨:= l 鬏衷瘘蓬入学毽舨社。2 瀚l 。l l :5 7 5 8 1 1 张秀梅,丁新迈克尔穆尔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2 0 0 4 ( 3 )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习效率和效果也会得到提高。他认为交互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学习者一内容交互,学习 者一教师交互,学习者一学习者交互。 因此,在网络协作学习中我们要重视交互的作用,尤其要重视人际交互,但是交互 的设计和运用要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特征等来确定,并且有时候也要把人际交互的 学习和独立学习结合起来。 1 0 东= l 匕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社会性软件的概述及其交互功畿研究 ( 一) 社会性软件的概述 王什么是社会性软件 美国社会性软件的研究者s t o w eb o y d 认为埋:社会性软件首先是基于个人的,其次 是基于群体的这个群体产生予个体间的交流,个体以社会交往展示自我的个性:兴 趣、偏好、社会关系等,而群体也又经由交往丽形成。我国研究社会性软彳牛的学者毛离 辉认为:社会性软件就是个人带着软件成为社会网络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社会性软件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现象,是软件社会化过程的产物,是一 个过程概念,外延非常广泛。广义上说所有可以帮助入们建立社会网络、支持社会交瓦 和群组交流合作的一类软件就是社会性软件( s 础蠢s o 鲰a 羚) ;也就是说一个软件,只 要其功能的目标任务能够由多人协作参与完成,并且这些协作有现实需求的必要性( 能 通过协作改善功能对应的作用) ,就能通过软件社会化各个环节的实施( 网络化、协同 纯、开放社会化等) 改造为对应的社会性软件。 现在比较流行的社会性软件有:q q 、m s n 、融a j l ( 电子邮件) 、i m ( 即时通讯) 、 b b s ( 电子公告牌) 、w i l 【i s ( 维客) 、p e r s 0 n a lw 曲l o g s ( 个人博客) 、s o c i a ln e t 、】l ,o 憾n g s y s t e m s ( 社会网络系统) 、s o c i a lh g s ( 社会性标签) 、p e f s o n 啦j o u n l a l s ( 个人杂志) 、 骡e b q u e s t 、酗w i d 辞、m d l c 等。这些软件操作简单,恧且都是免费的。 ( 二) 社会性软件的分类及功能 l :常见的社会性软件分类 为了全面的研究一种事物,人们常常对其进行分类。从功能和应用范围的等不同的 角度来划分,社会性软件也可以分为多种类别。常见的社会性软件分类有以下两种: 庄秀丽教授认为碍3 :社会性软件按其所体现和促进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显现程度不同, 可以分为显性社会性软件和隐性社会性软件。显性社会性软件直接促进某种程度入际互 联关系的构建和发展。褥隐性社会性软件则是在完成某种作业饪务酶过程中促进了人际 关系的生成。另外社会性软件按照任务指向性,可以将其分为即时通讯类和协同作业任 务应用的社会性软件。在与国内社会性软件研究者讨论的基础上她绘制出了如下的图 形: 1 2 徐忠惠基于社会住软件的英语学习f j l 教育教学刊2 0 昕( 8 ) 1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群体 y r o y o n e t r y 臻 、) q l i nk i e d 蛔 g r o o v e q q b l o g 疆 个体 ( 隐性) 发布 应用 有的学者根据社会性软件出现的早晚和社会关系功能的强弱将社会性软件分为 “第一代社会性软件 和“第二代社会性软件 。他们认为”:从最初的电子邮件到b b s 论坛系统,从网络游戏到即时通讯软件( 国内的q q ) 等,均已具备一定的社会关系功能, 因此我们称上述几类软件为“第一代社会性软件 。2 1 世纪专注于社会关系的互联网软 件诞生,典型的代表是博客( b l o g ) 、维基( w i k i ) 、社交网络服务( s n s ) 等,这类软 件社会性功能趋于完善,涵盖从个人导向到群体导向,从简单的通讯到群体的网络协同 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互联网用户的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这类软件被称为“第二代社会 性软件 。 2 本文对社会性软件的分类 有些社会性软件是在社会性软件的概念提出之前就已经广泛应用了,随着i n t e m e t 和 实践的发展,新型的社会性软件还在不断涌现。目前应用较多的有e m a i l 、q q 、b l o g 和 w i k i 等。本文从支持网络协作学习的角度,将社会性软件分为实时的和非实时的。并且 实时社会性软件中选择了为国内网民广泛使用的腾讯q q ,非实时的社会性软件中选择了 协作性比较好的w i k i 。本文以这两款软件为切入点阐述社会性软件对现有网络协作平台 的补充作用。 ( 1 ) 非实时社会性软件 非实时社会性软件是支持用户进行非实时异步交互的软件。虽然它没有同步交互的 功能,但在很多情况下非实时社会性软件更能促进网络协作学习中的深度协作,例如 w i k i 。w i k i 是一个开发性( 任何人都可以编辑) 的群体协作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 聚合平台。l e u f 和c u n n i n g h 锄将维客定义为:“一个可自由扩展的超链接集合;一个面 1 3 惠志斌社会性软件一网络社会的互联 特别观察1 2 东j 乏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向社区的用泉存储和修改信息的超文本系统;其中任何一页都可以被用网络浏览器查看 w i k i 站点的辟l 户修改的数据库”。本文以w i k i 为例对非实时社会性软件的入际交互功能 进行讨论。 ( 2 ) 实时社会性软件 这晕所说的实时社会性软件就是具有支持实时通讯功能的一类社会性软件,例如腾 讯q q 。本文以q q 为例对实时社会性软件的人际交互功能进行讨论。一方面,q q 功能比 较强;大另一方藤,媳广为嬲民熟悉耩接受,有弱于在学习中随时使用。 ( 二) 社会性软件的教学交互研究 社会性软件概念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情,但使用网络软件进行交流,几乎是伴随瓦 联网络产生就已经出现。早期网络中的社会性软件包括e m a i l ,u s e n e t ,n c w s g r o u p s , 魏糠联糯s ,秘醚皴l 瓒e s s a 季纛g ,b 癌l e l i 藏的a 砖s ,m 珏l l i 。狂她g 锄e s 等,这些襁会性软件 功能还比较简单,主要为了完成通讯交流的功能。伴随着w 曲2 o 时代的到来,社会性 软件正发生着激动人心的变化,例如b l o g ,w i 蜮等。它们功能趋于完善,涵盖从个人 导向到群体导向,从简单的透讯到群体的嬲络协同作业,以及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 ( e s c w ) ,网络协作学习等众多方匾。 1 社会性软件的教学应用分析 自从社会性软件出现之际,就有学者关注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也有一些一线教 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它们。本小节分析骣主k i 和娴的教学应用情况。 ( 1 ) w i k i 的教学应用 现在对w i k i 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其中理论研究居 多,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还比较少。 国内教育实践应用中,大多数的应用仅是将w i k i 作为资源平台,也有部分应用将 其作为专题研究和问题讨论的共享环境。例如,w i k i 被做为些学术课题研究的工具,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文献室暨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徐平的“针灸研究和教学 是在师生之闻率先利用骠i k 主一起进行国家课题的研究和内容共剖。此外,北京师范大 学与上海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