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的转型研究.pdf_第1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的转型研究.pdf_第2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的转型研究.pdf_第3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的转型研究.pdf_第4页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论文)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的转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而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中专升格而来这类 学校的专业教师作为其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面临学校升格带来的诸多挑战。只有教师的顺利转型, 才能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此类高职院校的专 业教师的转型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 参考。 论文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首先论证 了在社会、学校和专业教师的背景下,中专升格高职后的专业教师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通 过问卷调查并结合个案研究,对五所由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转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 探讨了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存在的若干 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专升格高职的专业教师转型,从转变思想观念、重构知识结构、增强 科研能力、优化心理素质几方面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中专升格高职专业教师转型 a b s t r a c t t h e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 si nc h i n ai sg r o w i n gr a p i d l ya tp r e s e n t t h e r ea r eq u i t eal o to f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o o l l e g e s d e v e l o p i n gf r o mt h et e c h n i c a l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 s ,i nw h i c hs p e c i a l t yc u r r i c u l u m t e a c h e r sa r et h eb a c k b o n e s w h oh a v et of a c et h ec h a l l e n g e st h a tt h ec h a n g eh a sb r o u g h t ,o n l yw h e nt h e t e a c h e r sa r ea c c u s t o m e dt ot h ec h a n g e ,c a na h e a l t h y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d e v e l o p sf a s t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y o nt h eb a s i so fi t ,t h i st h e s i sp r o b e si n t ot h ep r o b l e m st h et e a c h e r si nt h o s ec o l l e g e sa r em e t w i t h ,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p r a c t i c a la n de f f e c t i v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s oa st op r o v i d es o m e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 c o l l e g e sa b o u tb u i l d i n g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t e a c h e r s g r o u p f i r s to f a l l ,t h i st h e s i s ,w h i c hc o m b i n e st h e o r yw i t hp r a c t i c e t m a i n l yi 3 s e st h e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 , a n da d o p t sl i t e r a t u r ec o n s u l t a t i o n ,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a n di n t e r v i e w sc t c ,p r o v e st h en e c e s s i t ya n dt h e u r g e n c yo ft h es p e c i a l t yc u r r i c u l u mt e a c h e r s b e i n ga d a p t e dt ot h ec h a n g ef r o mh et e c h n i c a ls e c o n d a r y s c h o o l st o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 su n d e r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o f t h ec h a n g e a b i l i t yo f t h es o c i e t y ,s c h o o l a n dt e a c h e r s s e c o n d l y ,t h i st h e s i s ,t h r o u g h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a n dc a s es t u d y ,a n a l y z e s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 o ft h es p e c i a l t yc u r r i c u l u mt e a c h e r s c h a n g ei nf i v e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 s - a n dm a i n l ye x p l o r e st h e f o u ra s p e c t so f t h et e a c h e r sc o n c e r n i n gt h e i ri d e o l o g y ,k n o w l e d g es t r u c t u r e ,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a b i l i t y a n 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q u a l i t i e sa f t e rt h ec h a n g e l a s t l y ,t h i st h e s i sa d v a n c e ss o m ef e a s i b l e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v e s u g g e s t i o n si nt e r m so f t h ef o u ra b o v e - m e n t i o n e da s p e c t s , k e yw o r d s :t e c h n i c a ls c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b e i n gu p g r a d e dt o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 ;s p e c i a l t y c u r r i c u l u mt e a c h e r ;u p g r a d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责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 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 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 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 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 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第一篇前言 一、选题缘由 ( 一) 实践感悟 1 9 9 9 年笔者毕业于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现更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这是江苏省唯一一所以 工科专业为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当时学校的培养任务主要是为江苏省的各 类中等职业学校输送师资力量,学生毕业时也大多分配在职业中学或中专学校担任专业教师。随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的现象十分突出,笔 者的一些同学恰恰处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能从一名中专校的专业老师升格为一名高职学院的大学 教师,笔者起初认为这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但在和同学的交谈中却发现,他们在 自身层次得到提高的同时,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不论是来自职称、学历、转岗培训等作 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的困扰,还是如何调整教师角色、如何适应高职教学要求等诸多问题都已非 常迫切地摆在他们的面前。笔者不禁思考,升格后的高职院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具有了新的特征, 这一切呼唤着专业教师的角色与职能在更深层次上进行重塑与转换,因此专业教师的转型成功与否 对于中专升格后的高职院校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二) 理论思考 “九五”计划第一年,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同年全国 职教工作会议提出,通过“三改一补”( 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办 高职班作为补充)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院校。此后,通过调整,新成立了一批由中专校升格而来的高 等职业技术学院。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高职对师资水平要求的提高,使得其师资队伍建设也必 须加快步伐,因为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职教师 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因此,建设一支高 素质、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项战略性的措施。 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了层次上的实质性提升,要实现这一更高的 培养目标,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水平和能力上有一个实质性提升,不仅包括深度和广度,更应强调教 学能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升格后的这些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目前尚不容乐观。教 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师资队伍中真正符合高职教学要求的教师 比例偏低;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级职称的教师、“双师型”的教师数量较少 多数教师科研能 力和执教能力等都处于弱势;教师队伍来源的多元化导致很多教师欠缺职教育的理念与从事高职教 育的实践经验;相当一部分教师未经过进修提高:多数教师没有去工厂、企业等基层实践的经历, 不清楚当代经济发展需要哪些新技术、新工艺。这些都与商职教育教学的要求不相称。此外。升格 后尽管教师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心理素质的强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教育部把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设置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政府之后,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 高速发展期。从数量和规模看,1 9 9 8 年江苏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为1 2 所,2 0 0 1 年为3 2 所,到2 0 0 3 年9 月为止,江苏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已经达到5 9 所,它们大部分是由原来的中等专科学校升格的。 对这些从中专升格为高职的院校而言,教育层次的提高为学校及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 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改变中专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观念、业务素 质、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短时间内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要求, 成为升格后学校和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三) 自我反思 自从我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学习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在为自己在这个专业领域找个方向,在顾 建军导师的指导下,我逐渐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兴趣。这不仅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 发展正处在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而且我所工作生活的地方常州,更是一个高等职业教育蓬勃 繁荣的城市这些都为我的专业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常州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州市就拥有纺织,卫生、服装、电子、技 工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中专校。七八十年代,伴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一大批跨国公司来常投资兴业, 对高素质技术工人需求猛增,乡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更强化了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全市职业学 校经过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很多都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但原有的校舍、师资远远不能适应办高 职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常州市抓住国家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机遇,催化了常州大学城的诞 生,成为全国首家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基地。因此,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选择了常州大学城 中的三所高职院校,另外又选择了无锡和山西忻州的两所高职进行调研,这五所院校都是由中专升 格而来的,笔者认为它们在升格后所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专业教师作为这只队伍的主力军,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师资 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二、概念界定 ( 一) 专业教师 本文中的“专业”( p r o f e s s i o n ) ,是“专门职业”的简称,是指“具备高度的专门知能以及其他 特性而有别于普通的职业或行业( o c c p a t i o no rt r a d e ) 而言”专业教师一般是指专门从事 某一学科教学工作的人员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中,一般由以下几种类型课程的教师组成: 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教师,本文中的专业教师特指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包括专业理 论教师与专业技术教师。他们主要进行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的教学要求他们具各广博的专业基础 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备把这种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教学工 作的能力 ( 二) 升格 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身份、地位等的升高”。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u p g r a d e ” 词条解释为“r a i s es b s t h t o a h i g h e r g r a d e o rr a n k 提高某人( 某事物) 级别或等级”由此可见,升格 主要是指级别、层次的提升。在本文中中专升格高职主要是指层次结构上的变化。 陈奎熙教育社会学研究嗍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 9 9 0 :1 8 3 2 ( 三) 转型 现行出版的 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均未收录该词。新编新词语词典解释为“社 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转变。”该词虽然使用较为频繁,但往往难以规 范。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t r a n s i t i o n ”词条解释为“( i n s t a n c eo f ) c h a n g i n gf r o mo n es t a t eo r c o n d i t i o nt oa n o t h e r 过渡;转变:变迁”,有从一种状态转入另一种状态之意。本文中的“转型”是 指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从社会、学校和专业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 科研能力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的调整,转变。 三、研究基础 ( 一) 国内的相关研究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 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正面临巨大的挑 战,有可能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提 高职业教育教师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被认为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并正在成为 热点而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关于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关于学校升格后教师转型研究 笔者通过期刊网、图书馆等渠道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发现国内关于学校升格后教师转型方面 的研究比较少。文献资料中的升格学校大都指中专升格高职、专科学校升格本科的学校。崔晓军在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认识与实践中以自己所在的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为背景,提出在中专升格高 职的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策略:更新教育观念,制定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师资队 伍建设目标;严格上岗制度,促使教师自学提高学历或知识更新:健全激励机制,营造竞争氛围; 加速“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吴湘萍等在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兼论院校转 型后的教师适应性问题中认为研究专升本的院校中专科教师如何向本科教师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并以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为理论基础提出创建“学习型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应碧荷 在 中等专业学校转型过程中教师角色转换提出中等专业学校向高等院校转型过程中,教师队伍 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要想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自我跨越,必须转变观念,提升学历。 参与教改,重视科研上述研究,对我国学校升格过程中教师转型研究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都有 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仍有不足之处但从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其对于学校升格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把 握还不是很透彻;对于教师转型研究的内涵研究也不够深入,从而使提出的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也有些狭隘。此外,很多研究的立足点也只是在学校层面,这对于研究升格院校教师转型有一定的 片面性。因此,关于学校升格后教师转型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2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的研究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育行为的改善已成为提高教师素 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它同时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亟待研究和突破的重要课题。 从搜集的资料中,具体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鲍洁) 、 高师院校职教师资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陈选能) 、论职教师资培训的中心( 郎群秀) 等研究成 果。这些研究通过分析我国高职师资队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高等职业 教育教师教育的具体策略。如鲍沽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文中 分析到: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己成为普遍的共识,特别是职业教育 教师的教育与培训近年来受到关注,许多发达国家设有专门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硕士学位和课程。 在我国,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在课程改革取得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后。高 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也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2 0 0 4 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学术性大学的职业教 育研究机构在我国举办了以“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模型与问题”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我国大 学和研究机构合作申报国际组织科研立项,共同开展高职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的国际合作的课题研究。 在我国,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在课程改革取得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教育部已将高职教师的教育与培训 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始部署与实施,建立了全国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试 办了高职专业教师硕士学位课程班。这些为我国高职教师教育的发展,构建新型高职教师教育体系 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研究 “双师型”职教师资概念的提出是我国职教界的一个创举,它是在总结了世界先进的职教师资 培养模式并按照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最近几年,我国关于“双师型”教师及“双 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比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论研究 目前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研究者们的看法和表述不一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六种: “双证书一体化”说、“双证”说、“双能双素质”说、“叠加”说、“双职称”说和特定说。 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也是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从最近发表的关于研究“双 师型”教师的资料看,高职高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李云) 一文中提出:在建设“双 师型”师资队伍过程中应采取专业课教师去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聘请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 校兼职;参与合作企业的项目开发与研究等手段。裴春秀等在高职院校的核心能力与“双师型”教 师队伍建设文中分析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是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 校核心能力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质量水平的几个关键举措: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发 展;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 ( 二) 国外的相关研究 由于国外不存在类似我国中专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因此,在搜集国外相关研究的过程中,笔 者主要从国外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外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两个角度进行相关研究资料整理,以期 刘建湘,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研究【 _ 玎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0 5 :4 - 6 4 对本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1 关于国外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国外教师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如教师教育大学化、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一 体化等。陈笃彬在国际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启示中指出,二战以后国际师 范教育呈现以下几种发展趋势:教师职前培养朝高学历方向发展:师资培养多样化:师资培养职前 职后一体化。袁锐锷在世界师范教育的过去和未来的文中回顾了世界师范教育的发端、形成和 发展的历史以后指出,未来世界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是:在师范教育与学术教育深化整合的基 础上,提高师资培养质量和任职资格标准。各国都在寻求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如美国发展教学 专业,俄罗斯建立多层次师范教育体系等。 有些学者对某一国或几国的教师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门研究。兰英在英国师资培训新动向 及几点启示中认为,进人9 0 年代,英国师资培训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向;高校与中小学 合作,发挥中小学在师资培训中的作用;研究人员的研究视角臼益转向如何使师范教育理论研究与 师资培训工作协调统一。陈永明在主要国家教师进修的比较及启示中对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教 师进修进行了分析比较后认为,今后应该重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和专业化。范兆雄在欧洲师范教 育的新趋势的文中认为,欧洲师范教育出现了一些新趋势:职前师范教育已经延长;引进了新的 职前师范教育系统;职前师范教育的标准更为严格;职前师范教育与高等教育趋向于合作与统一; 许多职前师范教育培养计划包含了更多的职业因素:多数国家的在职师范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已经 得到认可,在职师范教育体系已经建立。 朱旭东在试论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国际趋势中对教师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论述,他在 分析教师培养机构和养成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七种国际趋势:学术性与师范 性的整合;师范教育的多层次化:师资培养渠道的非师范化:师范教育课程的通识化;教师资格认 可机制的三级制;教师专业化:实施研究生教育证书和教育硕士证书制度( 大学参与实习试用期培训 趋势) 这七种趋势基本上是整个教师教育发展的综合概括,也是对未来教师培养和培训发展趋势的 展望,为今后的教师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2 关于国外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的研究 目前,国外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师教育内容与方法越来越专业化一方面,越来 越重视统整课程( i n t e g r a t e dc u r r i c u l u m ) 即从教师从教的角度设置与编制课程。另一方面,越来越重 视教育科学的学习与实用其目的在于透过教育科学的研习,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专 业观念与工具性知识等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从搜集的资料来看,况琳在国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及启示的文中总结了国外教师专业 化发展趋势:特别重视实践性,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师素质越来越走向专业化:教师专 业划分越来越细;教师专业化有他动走向自动。连莲在西方教师专业化的传统模式及其转型中 分析了西方教师专业化模式转型的过程,以及转型后的西方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对内进行教师专业 教育和教师证照制度等的改革,对外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使西方教师专业化呈现 5 良好的发展态势。 除了对国外教师专业化比较宏观的研究外,我国的研究者还对许多国家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 了具体研究。例如,王春光等在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责任一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中 研究了美国从9 0 年代中期以来。采取建立责任共负机制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的方法,来扩大教 师的专业自主权,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承担起对学生发展的专业责任。连莲在日本教师 专业化的特色及其启示文中分析认为:日本拥有一支堪称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这主要得益几十 年来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日本在推进教师专业化过程中采取的卓有成效且富有特色的措施。这些措 施主要体现在“定向型”与“非定向型”教师教育并存、严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与完善教师录用制 度并重、在职教育多样化与实效性并重以及提高教师待遇与加强教师管理并重等方面。以上这些做 法都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四、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也比 较多。但从中专升格高职的背景下研究专业教师问题国内的研究成果还很少,因此笔者认为关注专 业教师的转型问题,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实践意义:通过对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转型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专业教师的现状,进 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希望对已经升 格或即将升格为高职院校的中专校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提供现实的参考建议。 五、研究方法及手段 ( 一)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有关理论书籍的购置、文献资料的检索与下载等方式,初步积累了一些与本课 题相关的研究资料,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 访谈法:本研究采用半开放型访谈,正规型访谈和非正规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时, 使用必要的录音设备,同时要笔录各种非言语行为,以免遗漏重要信息。主要以专业教师为访谈对 象。 3 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对中专升格高职后的专业教师转型适应情况做初步了解时使用的方法。 充分发挥闯卷调查法可以广泛收集资料的优势,设计问卷时应从研究者想要获得的信息和被调查者 愿意如实填写两方面来考虑。 在研究过程中,这些方法不是孤立运用的,也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它们相互补充,共同为服 务于研究。 ( 二) 研究手段 本研究需使用观察记录表、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表等收集资料的工具,通过纸、笔、录音笔等 进行记录。本选题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借助于网络、书籍、期刊等尽可 6 能地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挖掘出其中对本研究有价值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 找出本研究的思路。其次,把五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对专业教师转型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发 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对策。 7 第二篇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转型的背景研究 了解中专升格离职后专业教师转型的背景,是研究专业教师为什么转型、在那些方面需要转型、 如何转型等阿题的基础,本篇内容将从社会、学校和专业教师三个方面入手,对中专升格高职后专 业教师转型作背景研究分析 一、中专升格高职的社会背景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网络信息化趋势的迅速发展, 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迅速发 展,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 n e s c o ) 于1 9 9 8 年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 教育大会”,形成了 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这份文件在题为高等教育的趋 势一章中着重指出:“创造商质量的工作有赖于高质量的劳动大军,而高质量的劳动大军的培养正 是由高等教育与技术与职业教育一起来完成的。”1 ( 一) 经济方面:经济体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对职业教育的招生制度、培养目标、专 业设置等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即社会经济活动是构成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它对人类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发展水平也起决定性的制约作 用1 9 9 9 年4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千事马约尔先生在“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指 出:“未来,促进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的骨干力量是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大力发展职业 教育,是提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 要,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 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根本上要受到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的制约,职业教育的各 种结构都要受到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制约,这对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是深刻而全面的。 1 经济体制的转轨对职业教育的招生制度带来重大变革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职业高中、技校及中等专业学校实施。作为中专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 业生,学制3 年。2 过去的中专学校,尤其是一些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其办学历史长、条件好、实 力强。其招生面向全省甚至全国,学生被录取后转为城镇户口毕业后享受国家干部身份,并且工 作由国家包分配,这在当时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一些重点中专的录取分数线有 时都能达到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因此学校招收的大多是成绩优秀、素质不错的学生。到了1 9 9 9 年国 家招生政策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高校扩招导致“高中热”,并且逐年升温,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数量 与质量均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中专、技校、职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增多,招生自主权扩大, 招生秩序出现一定的混乱。为了保证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些地市甚至采取地方保护的政策在 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h 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前言 2 周丽华中职与高职上下贯通之我见【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0 0 ( 8 ) :5 2 5 3 8 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原来办学水平较高的中专的招生产生很大的影响。1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 教育的招生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企业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职业教育逐步要求 向高层次延伸。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很多重点中专校抓住这个机遇纷纷 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升格后的高职院校在招生制度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 育主要由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和本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二级学 院) 承担。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员,学制因专业不同为2 3 年, 也可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5 年。2 可以看出,中专升格高职后招生制度的改革带来的是生源的变 化,新的教育对象要求专业教师加快角色的转变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2 经济发展方式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在1 9 4 9 年建国后,由于技术人员极度缺乏,高等教育基础又十分薄弱,在这种特定国情下 设置了“中专”这一学历层次( 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前苏联有过中专学校) 。专门用于培养技术员。中 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一趋 势更加明显,以复杂、尖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建设,必然需要大量高质量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这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中专学校已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中等职 业教育培养目标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也须顺应时代而调整。对多数专业来说,由高职院校培 养技术员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定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以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社 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 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从以上要求中,可以看出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目标。3 作为由中专学校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培养目标上必须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 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两个本质特征,以适应学校升格给专业教师带来的挑战。 3 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带来深远影响 “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 为产业结构的变动。从世界范围看,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是:第三产业持续上升, 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缓慢增长或停滞不前。除产业结构变动外,产业部门中的行业结构也 在发生变化,一些行业如纺织、钢铁、采掘等日渐减少,而一些新兴行业如电子、计算机、合成材 料等则日趋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职业岗位结构会产生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 化会使社会原有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消失,而增加大批新职业岗位技术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动,对 社会职业岗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4 同时,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引发人力资源新的需求和新的分配格 1 任立军对中专招生工作的几点思考【j 】机械职业教育,2 0 0 3 ( 5 ) :“4 5 2 同1 3 崔周发中专“升格”高职院校的层次定位【j 】中国高教研究,2 0 0 6 ( 8 ) :5 9 - 6 0 吕鑫祥在新形式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m 】,自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1 7 - 2 3 9 局新兴产业的兴起,要求大量从事本产业的优秀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我国是人口大国,总人口 已达1 2 9 5 亿,每年还要增加人口12 7 9 万。三大产业中从业人员的比列,1 9 7 8 年是7 0 。5 :1 7 3 :1 2 2 , 到2 0 0 1 年是5 0 :2 2 3 :2 7 7 ,已有了很大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人才和劳动者的流动,产生大 量下岗、转岗人员,也对现有人员的岗位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1 职业岗位体系正演变为个动态大 系统,而且是一个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的动态系统。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越频繁,对高职人才 的适应能力要求也越高。同时,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与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将越 来越密切,专业的设置不能只适合在较狭窄的职业领域中工作,而应该有就业弹性;不因岗位内涵 的变化而失去自身的工作能力,而应该具有本专业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2 这些情况对中专升格高职 的专业教师在专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专业建设方案的制定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 二) 文化方面:文化观念和文化氛围的转变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精神塑造和学校管理方 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文化以其特有的约束力,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影响着职业教育,其教育 目的、内容、制度等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社会文化是确定职业教育目标、内容的重要依据。职业 教育的发展历史说明,社会文化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广大受教育者对教育类型的选择,现代社 会文化的发展对教育,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的行为总是与人的观念紧密相联的,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是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活 动的进步,都必须受到一定文化观念的制约。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总是对旧观念的扬弃和新观念的 催生相伴而行我国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理念深深地渗透到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重普教、 轻职教”“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的文化传统,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得不 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社会文化积淀至今仍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教育类型的选择,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中 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文化的发展同职业教育的发展紧密相关, 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转变使职业教育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研究发现,由于社会的发展,人 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更趋多样化,学习动机与方式也 相应地大为改观。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的转变一方面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精神塑造、人格再创 造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这种文化渗透对职业学校管理的结构方式、手段的变革产生了无形 的压力和推动力。由于人们文化观念的变化,也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个性化”的要求同时由于人 身依附关系向契约关系的转变,广大职业教育工作人员和接受者也要求职业教育由传统的“配给性” 转向“选择性”3 对中专升格高职的专业教师而言,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对高等职业教 育的重新认识,并最终落实到自身发展和教学工作中。 ( 三) 科学技术方面: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职业世界的不断变化和职业教育“终身化” 理念的确立 1 王浒高等职业教育爱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j 1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0 3 ( 2 ) :3 9 - 4 0 2 刘欣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摭论明职业技术教育:教科舨,2 0 0 3 ( i ) :3 9 - 4 3 楼一峰对我国职教发展宏观背景的研究【j 】职教论坛。2 0 0 2 ( 9 ) :1 5 1 7 1 0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社会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与其他形态的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受科技发展的影响更为强烈,从某种意义上讲。职 业教育是科技进步的产物。 1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职业岗位产生重大影响 2 0 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i ) 科技发展速度愈来愈迅猛。计 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技术,都产 生于这一阶段。同时,技术能迅速地应用于生产一线及工作现场,它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愈来愈 短。( 2 ) 现代技术的发展不断走向整体化。首先,表现为技术应用的广泛综合性,例如微电子技术 正渗透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管理等各个领域,它与该领域的传统技术结合后,使该领域改 变了面貌;其次,是技术结构的综合化。如空间技术、环境技术、海洋技术等都是多种技术的重新 组合。( 3 ) 科技复杂性与精确度愈来愈高。2 0 世纪出现的许多高科技,其复杂性和精确度是1 9 世 纪的机械技术、动力技术等所不能比拟的。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 延产生重大影响,社会上将出现新的技术岗位,同时不少岗位将消失,原由技术领域里的技术含量 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冲击原来的技术与工艺,这些必然要对承担这类岗位的 技术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从升格的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其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需要紧 密联系职业岗位的变化,专业教师也应该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变化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2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随着人们的职业变更和流动成为常事,人们要求自我完善,发挥自己潜能的愿望日益迫切。传 统的职前学历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于是终身学习( 教育) 的理念提了出 来。终身学习( 教育) 是现代社会的新理念、新体系。1 9 6 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负责 人郎格朗提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1 9 9 9 年4 月在汉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科林n 鲍维尔所作 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 1 世纪第一个1 0 年技术与职业教育计划中提出了未来1 0 年 的三项战略目标:加强作为终身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使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 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所有人提供技术与职业教育。报告中还特别提到,受到良好训练、掌 握技术的劳动力对于任何一个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充分表明,随着世界范 围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崛起,各经济部门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都在不断提 高,使得技术教育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同时,技术与职业教育将作为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普及到 “所有人”这必将使各国教育部门与劳工部门打破固有的界限,教育与培训日渐融合,职业教育与 就业的通道终将日益通畅2 我国也在逐步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 互为补充的灵活的现代教育体系,修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1 9 9 5 年我国教育法规定了“建 1 吕鑫祥在新形式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m 】,量色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1 7 - 2 3 2 李志宏,王伟,李津石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m 】职业技术教育,2 0 0 3 ( 2 7 ) :2 2 - 2 4 1 1 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2 0 0 2 年,党的十六大更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 会”作为2 0 2 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中专升格高职后的专业教师面对学 校的发展应该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以适应更高层次的岗位需要。 二、中专升格高职的学校背景分析 我国自1 9 7 8 年开始主动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努力构建“以初中后为重 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 业教育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 9 9 6 ) 。1 9 9 6 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1 9 9 6 年6 月第三次全教会提出“三多一改”( 多渠道、多规格、多模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重点是教学改 革) 的指导方针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的现象十分突出。中 国教育报2 0 0 3 年5 月1 8 日公布“2 0 0 3 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本 科院校6 3 9 所,高职高专8 1 2 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4 5 9 所,这4 5 9 所中由中专升格为高职 的院校约占一半以上。江苏省5 l 所高职高专学校中,由中专升格为高职的占2 7 所。1 从中专到高职 是学校全面转型的过程,也是办学的种突破与超越。 ( 一) 培养目标的拓展、提升对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专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