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这个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 代,教育更是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加 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竞争力,纷纷推出新一 轮的教育改革。人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 此,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教育及其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也逐 渐成为我国教育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近几年,随着各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加强,一大批师范院 校毕业生进入了教师队伍,其中有一些初任教师,由于不适应由学生 单一角色向教师多重角色的变化,不适应任职学校环境氛围和人际关 系的改变,迟迟不能适应教师角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些初 任教师们容易受到学生、同事、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怀疑,导致个体 出现紧张、焦虑、畏惧甚至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 为连接学生生活与教师生涯的入职期就成为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一 个关键时期,期间需要初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理论、实践及其关系 不断进行“反思”,也需要学校、有经验教师对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 帮助,才能逐渐克服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不适应。 本论文试图以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素质结构和终身教育等理论为 基础,深入分析和探讨中学初任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初任教师专业 发展的因素,并借鉴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解决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的 实践经验,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师范院校及中学提供一些建议, 试图构建一套比较完整且合理的初任教师入职引导方案,使初任教师 尽快适应角色转变,进而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 量,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入职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a b s t r a c t e d u c a t i o nl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s o c i e t y i n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i z e d ,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la n dg l o b a l i z e dt i m e s ,e d u c a t i o nh a sb e e nv a l u e da ta n 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h e i g h t i no r d e rt oi m p r o v ei t sp o w e ra n d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i nt h eg l o b a lp o l i t i c a ls t a g e ,a l lt h ec o u n t r i e sc a r r yo u tan e wr o u n do f 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h u m a ni st h ec o r eo fe d u c a t i o n ,t e a c h e ri st h ek e y f a c t o ro f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 s om a n yn a t i o n sp a y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o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i ti sb e c o m i n gan e wr e s e a r c hf i e l di no u rc o u n t r y 。 i nt h ep a s ty e a r s ,l o t so fn e wg r a d u a t e sh a v ee n t e r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 c a r e e r , s o m eo ft h e mc a nn o ta d a p tt h er o l ec o n v e r s i o nf r o m s t u d e n t t o t e a c h e r ,t h en e ws u r r o u n d i n g sa n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o ft h ei n a u g u r a ls c h o o l a n d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t h e n e wc u r r i c u l u m t h e s e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s m a yb es u s p e c t e db yt h es t u d e n t s ,c o l l e a g u e s ,o rs t u d e n t s p a r e n t s ,t h u s l e a d st os o m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p r o b l e m ss u c ha sn e r v o u s ,a n x i e t ya n df e a r i nt h i s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t h ei n d u c t i o ns t a g eb e c o m e sak e yp e r i o di nt h e i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sh a v et or e f l e c tu p o n t h e t h e o r y , p r a c t i c e a n d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n do v e r c o m et h e m a l a d j u s t m e n tw i m t h eh e l po f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dt e a c h e r sa n ds c h 0 0 1 r e f e r r i n gt o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so f t h e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a n db a s e do n t h et h e o r i e so ft e a c h e r s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q u a l i t ys t r u c t u r ea n d l i f e l o n ge d u c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p r o b l e m st h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 t e a c h e r sf a c e ,t r i e st oa n a l y z et h er e a s o n sa n df i n do u tt h ep r o p o s e sf o r t h ed e p a r t m e n to fe d u c a t i o n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h i g h s c h o o l s ,s ot h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sc a na d a p tt h er o l et r a n s i t i o na s q u i c k l ya sp o s s i b l ea n dt h u s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o ft e a c h e r s t e a c h i n ga n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d u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s ,i n d u c t i o no b s e s s i o n ,i n d u c t i o nt r a i n i n g , t e a c h e r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欠娟 2 0 i 。年6 月;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囱。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王天媚 诊似王 e l 期:2 0 o 年6 月弓日 日期:沙牟么月夕日 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 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绪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这个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 教育更是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 基石,是整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奠基工程。如何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 这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 加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竞争力,纷纷推出新 一轮的教育改革。“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 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和教育事业的 成败,进而关涉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教 育及其专业发展,教育理论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获得了大量的成 果,关注的主要问题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变化过 程;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胡森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职前培 养、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三个阶段,并认为这三个阶段是教师教育中 一脉相承、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以往人们比较注重研究教师的职 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而忽略了教师的入职阶段。而事实上教师的入职 阶段是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期”。美国教育学者布什 ( r n b u s h ) 认为,一个教师头一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以后4 0 多年 教学生涯所持的教学态度有重要影响,而且决定他能否在教学领域持 续教下去,决定他将会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近几年,各地纷纷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都有一大批师范院 校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他们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也带来 了初任教师普遍存在的适应问题。大多数初任教师能够在指导老师的 。【瑞典】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 9 9 0 :1 9 帮助下,迅速克服入职阶段的不适应情况,顺利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 师。但也有一些初任教师,由于不适应由“做学生”向“为人师 , 由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由自我准备到组织学生的这种角色转换,不 适应就学学校和就职学校环境氛围和人际关系的改变,不适应教学实 践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他们往往容易受到学生、同事、学校以 及学生家长的怀疑,从而导致个体出现紧张、焦虑、畏惧甚至一些更 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初任教师在走上岗位之前一般是生活在师范院校或者综合大学, 这一相对单纯和封闭的环境中,在这里学习的主要是教育理论知识, 很少得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机会,毕业前的教育实习与实际的教学 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根本无法满足提高实 践教学技巧和能力的需要。因此,入职期就成为连接学生生活与教师 生涯的桥梁,这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它不仅面临着 角色转换和环境变化问题,还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智慧的“磨合 期”,期间需要初任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再实践其教育 理论,也需要教育当局、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同事给予有效的指导。 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初任教师入职阶段出现的问题,分析隐藏在背后 的原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帮助他们找到顺利有效地完成从教学新 手向熟练教师过渡的对策。 二、研究意义与方法 ( 一)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教师职业生涯最初的i - 3 年是初任教师从事并适应教学专业工作 的关键时期。现实表明,绝大多数初任教师在此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问题,即所谓的“现实冲击咖。据调查,美国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流 失率大概在5 左右,而其中第一年参加工作的初任教师的流失率就 达到1 5 。1 9 9 9 年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繁华的大都市中任教 杨深坑各国实习教师制度比较【m 】台北:师大书苑,1 9 9 4 :1 8 5 2 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 的初任教师更是不堪重负,前三年离任改行率竞高达2 0 。因此,如 何吸引并留住这些有潜力的初任教师,为教师队伍输送新鲜血液是国 内外学者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终身教育、教师素质结构理 论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国内中学初任教师的入职困扰及其 原因,比较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初任教师的入职引导制度的可借鉴的经 验,以构建一套比较完整且合理的初任教师入职引导方案,同时也希 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其他学者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2 、实践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中。但是前面我们提到有一些初任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入职阶段的角 色转变,由于经验缺乏而导致实践教学能力很难跟上新课程改革的要 求。此外,在现实学校环境中,初任教师们的工作量往往与资深教师 一样大,沉重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使得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艰难, 这可能会导致部分初任教师对工作的新鲜感和高涨的热情在严峻的 日常教学工作面前彻底破灭。因此对初任教师进行综合性的入职引导 是刻不容缓的。笔者通过对初任教师入职困扰的探讨与分析,试图为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校提供一 些建议,使初任教师尽快适应角色转变,进而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 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查阅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各国初任 教师入职引导制度实施状况的专著和文献,通过网络也获得了大量素 材,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既分享到前人在这些方面 的研究成果,也为自己的研究寻找到进一步探究的空间和方向。 2 、比较研究法:本文全面梳理了关于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成果 和实践探索经验,并对有代表性的初任教师入职理论与实践进行比 较。理论部分主要分析和比较不同的教师素质结构观和教师专业发展 理论,实践部分则以英国、美国和日本为对象,在分析他们的初任教 师发展和实施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我国初任教师入职引导制度的 理性思考。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1 、初任教师 “初任教师 ( b e g i n n i n gt e a c h e r ) 也称新教师( n e wt e a c h e r ) 。 根据麦克唐纳( m c d o n a l d ) 的观点,是指已完成了所有职前训练教育 课程,包括学生阶段的教学实习,己被授予证书并受雇于某个学区; 和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履行同样的职责;同时他或她正处于从事这个 职业或服务于某个特定的学区的第一年。简言之,“初任教师 是指 接受了师范教育的,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高校毕业生,他们走上讲台 正式进入教师职业生涯,但又尚未完全适应和胜任教学工作。不同国 家对初任教师期所界定的年限从卜5 年不等,本文的初任教师特指参 加工作3 年以下的中学教师。 2 、入职困扰 入职困扰( i n d u c t i o no b s e s s i o n ) 指初任教师对于发生在工作 情境中的事件,自我觉察到的,无法有效解决内在的冲突、满足内在 的需求、或有效处理与教职务有关的事项,而导致心理或情绪方面的 不安状态。本研究中的入职困扰主要包括初任教师在面对教学、班 级管理、新的人际关系和对学校文化及角色转换等方面的不适应状态 ( 文中将有详细论述) ,他们往往会感觉到对教学工作缺乏自信,或 者感到自己对教师这一角色尚未准备好。这种情况被许多学者称为 “现实的冲击”( r e a l i t ys h o c ko rt r a n s i t i o ns h o c k ) 。 3 、入职引导 入职引导( i n d u c t i o np r o g r a m ) 也称入职培训( i n d u c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 或入职教育( i n d u c t i o ne d u c a ti o n ) ,是指教育行政部门 和学校为初任教师提供的为期1 - 3 年的有计划、有系统而持续的支持 【瑞典】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五卷【m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 9 9 0 :9 1 台湾师范教育学会主编愿景与承诺一展望新世纪的师资培训【m 】台北:台湾书店,2 0 0 0 : 3 2 1 4 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 和帮助,其目的在于帮助初任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的技巧, 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更有信心地面对教育教学工作,迅速 适应学校环境和教师角色转变。入职引导是一体化教师教育的第二阶 段,是连接职前师范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的桥梁,为初任教师提供实 践指导和技能训练,有助于初任教师从第一年的教学向进一步专业发 。展过渡。 4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t e a c h e r s p r o f e s s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 的概念 由于人们对于“教师”、“教学 、“知识”等相关概念的不同理解而有 不同的界定,我国学者近年来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分 析,在对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后指出,“教师专业 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 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 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 熟的境界。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 的专业化提高,其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 平。因此,一个人从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都需要不断学 习与研究,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四、已有研究综述 近些年来,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已经成为教育研究领域 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过去人们的研究往往只关注教师职前培养和 职后培训,而忽略了初任教师的入职阶段,而事实上,初任教师在这 个求“生存 的阶段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使得他们感 到无所适从,也就是所谓的“现实冲击”。关于这一问题,国外学者 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美国学者维恩曼( v e e n m a n ) 曾对1 9 6 0 年 至1 9 8 3 年中关于初任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调查研究成果进 行了归纳;英国的泰勒( j k t a y l o r ) 和戴尔( i r 。d a l e ) 也曾对英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 :5 0 5 国3 5 8 8 名初任教师和2 5 2 8 名指导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虽然 两人对研究结果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内容大体一致。对他们的研究成 果进行分析归纳之后,发现初任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课堂 管理问题、不了解学生的前在知识基础、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动机、缺乏特定的教学技能、获取教学资源、针对学生差异因材 施教、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与同事及学生家长关系问题、繁重的 教学任务与压力等。 关于对初任教师进行有效的入职引导,国外学者的研究起步较 早。胡森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教师指导计划的目标和内容做 过详细的论述,他指出初任教师的指导计划应达到如下7 个目标:为 促进所有的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而单独提供种种必备的技能;学科教 学的技能;一般的教学工作和班级工作的技能;与同事的交往;学校 的工作程序;地方教育当局的工作程序;教师的人格要求。有效的新 教师指导计划应该包括:新教师的额外豁免时间;校内的指导应得自 于担任辅导教师或专业指导教师的同事,他们也应该得到某些额外的 豁免时间,并且有初始的培训和继续进修;有计划的、系统的包括课 堂教学观摩和校内指导活动;地方教育当局和教育学院教学人员组织 的有机会有系统的校外指导活动;学校校长和地方教育当局管理人员 的明确而积极的支持。 国内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研究成 果愈发丰富。继台湾欧用生的教师专业成长、饶见维的教师专 业发展和王秋绒的谈教师专业发展之后,大陆学者也发表了不 少专著,如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唐松林的 教师行为研究、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 实践、梁忠义主编的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美英日韩四国教师教育 改革和发展等等,此外还有许多公开发表的论文,学者们对教师专 业发展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大部分成果都 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5 卷【m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 9 9 0 :1 0 0 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 只是关注到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对于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要么 忽略不提,要么一笔带过,入职教育这一环节的研究就显得相对薄弱 了一些。目前对此问题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是赵昌木教授,他曾经对 1 9 6 名初任教师做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任教师在最初教学的几年 里经常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主要有:教材不熟,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教法不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管理能力 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不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以解 答;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学材料匮乏;难以处理与 同事的关系。任学印在教师入职得的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 中通过分析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征和比较国外入职教育实践,对我 国教师入职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院长许明曾经对国外教师入职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教育科学 上发表了几篇研究成果,如从入职培训看美国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英国新教师入职培- i j l l n 度概述等,为 我们了解国外入职引导实践提供了素材。此外,王小棉的新任教师 入职初期所遇困难的研究,王笑梅的关于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研 究和孟洁的新教师入职培训途径的探索与思考也表明初任教师 入职困扰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但是目前我们对初 任教师入职困扰的表现和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入 职引导实践也没有形成系统和规范的制度。因此,本文正是试图从终 身教育、教师素质结构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出发,对初任教师的入 职引导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期待能引起更多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 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 0 0 4 :4 9 硕l j 学位论文 第二章理论依据 第一节终身教育的理论 2 1 世纪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各国学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 极推动下,终身教育思想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对全人类的教育观 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开始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贯穿 于整个教师职业生涯,教师教育绝不仅仅局限于职前的师范教育,而 是包括职前、入职和在职的一体化过程。 在这个知识爆炸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必须养成知识更新 和学习反思的能力,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持续不断地学习,否则就会有 被时代遗弃的危险,传统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终 身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终身教育是连续性的、个性化的、 民主化的、开放性的、全面性的教育,它意味着传统的制度化教育的 终结。终身教育作为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将打破家庭教育、学校教 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彼此隔离状态,它是从一个人出生那一刻起一直 到生命终结时的不间断的发展,实现人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 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之间的连贯,促使人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变化, 培养具有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具有丰富个性的新人,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其最终目标是要使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学会生存。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揭示了人的学习的一般原理,即连续性和整体 性,不仅对于普通学校教育,而且对于教师教育都有很强的示意功能。 在终身教育指导下,整个现代教育逐渐从分离走向融合,并为学习化 社会的构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终身教育理念促使教师教育必须 考虑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 工作和生活相适应,通过培养教师研究、反思、批判和改革精神,使 他们能够充分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通过对知识的解读、问题 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 的探讨和与学习者的互动,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确立自己在工作中的 主体意识。从终身教育思想的视角来看,教师教育必须贯穿教师人生 的各个阶段,并提供教师一生各阶段的生存发展的多方面教育服务, 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师 教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形式,强调的是教师职前的师范教育,从而 割裂了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与一体性。而终身教育思想则破除了传统的 教师教育观,认为教师教育是由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三者缺一不可 的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师的自身教育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把课程、分数与相关的制度定型化, 教师年复一年地讲述着同样的知识,教师牢牢占据了教学主导权,不 管外界发生多大的变化,其内心深处总是渴望保护着现有的秩序和自 身的既得利益。然而现今人类正面i 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个人凭借某 种固定知识和技能就能生存的观念已成过去,人只有通过终身教育完 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才具有存在的价值,终身教育思想要 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其认识到现代教育不是传授给学生管 用一生的知识,而是应当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 力,提供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基础。也就是说终身教育倡导 教师自己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完善自身素质,提 高教育教学能力,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变强制为激励,变消极为积极,实现对学 生更有效的指导。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否则将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淘汰。要使教师成 为真正的终身学习者,教师教育就必须是一个能激励教师成长和调动 教师学习主动性的过程,这要求不管是师范教育、入职教育还是继续 教育都必须摈弃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更加注重教学实 践技能的培养,注重教师个体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征,既要为教师职 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为进一步提升个人内在品质,提高生活质 量打下基础。 第二节教师素质结构理论 什么是教师素质? 这是当前教育界亟待明确的一个概念,不同的 教师素质观,直接影响着师资培训工作的目标,影响着师资培训体制 改革的方向。国内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素质概念提出了不同 的界定。科学的教师素质的定义应当着眼于教学活动,为教育实践和 教师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要体现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殊性, 反映教师独特的本质。本研究中的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 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 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由于对教师素质概念持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对教师素质的具体构 成也自然难有统一的定论。对于教师素质结构,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教师的个性品质、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等4 个方面。 在我国,也有不少研究者论及教师素质的结构问题,下表是对于这一 问题不同看法的归纳( 见表2 - 1 ) : 表2 - i 教师素质结构 叶澜l 、教育理念2 、知识结构3 、能力结构 张传燧1 、宽厚坚实的知识结构2 、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3 、具有创造精神 的个性品质 彭森明l 、普通素养2 、专业知能3 、专业信念与态度4 、人格特质5 、专 业学科素养 教育部师1 、专业知识2 、专业能力3 、专业情意 范司 唐松林l 、认知结构2 、专业能力3 、教育能力 饶见维1 、教师通用知识2 、学科知识3 、教育专业知识4 、教育专业精神 教育大辞l 、良好的个人品德2 、职业道德3 、有比较广博的知识,精通所教 典学科知识4 、教育理论素养5 、语言素养6 、能力7 、身体健康 马录堂 l 、品德2 、才学3 、能力 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 】中国教育学刊,1 9 9 6 ( 6 ) :1 0 - - 1 4 1 0 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 胡艳1 、服务社会或人类的理想2 、师德品质3 、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 力4 、文化素养和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5 、研究和反省能力 b a r b a r al 、精神的内容知识2 、教育教学技能3 、了解学生,对学生负责4 、 k e l l e y评价学生和给予评价的教学5 、课堂管理能力6 、反省实践能力与 方法7 、合作的观念和能力 林瑞钦1 、所教学科的知识( 能教) 2 、教育专业知能( 会教) 3 、教育专 业精神( 愿教) 目前理论界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 是越来越反对那种元素主义的教师素质观,而是把教师素质看成一个 多维的结构和动态的过程。在这个结构或者过程中各个要素不是简单 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结构整体。比如谢安邦 等人提出的由任务、目标及相应的素质内涵结合而成的包含三个维度 的教师素质结构( 见表2 - 2 ) : 表2 2多维教师素质结构 教师任务教师素质目标教师素质结构的维度教师素质结构的内容 教学生求知“经师”目标真( 认知结构)知识 理念 教学生成人“人师 目标 善( 专业精神)道德 个性 “教”的有效性“效能”目标 美( 能力与技能)实践能力 临床技能( 含艺术) 林崇德等人根据他们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认为教师素质结构 包括以下成分: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师 的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其中,职业理想是教师 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 件,教育观念是心理背景,教学监控能力是核心要素,教学行为是教 师素质的外化形式。但这5 种成分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结构,而且这个结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结 构。其教师素质结构模型如图2 - 1 : 图2 - 1 教师素质结构模型 孟万金等人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教师专业素质的三维立 体架构。结构包含四个相互联结的系统:作为统帅灵魂的专业理念系 统,起核心和支柱作用的专业智能系统,教师内部方面的有动力作用 的专业情怀系统,外部要求的专业规范系统。对每一个系统的详细指 标及具体功能都作了介绍( 见图2 - 2 ) : 专k 理念 专业智能 专业规范 专业情怀 图2 2教师专业素质三维立体架构 综上所述,尽管不同研究者对教师素质的关注点不同,但是通过 比较、分析和综合,我们可以把他们关于教师素质的认识大致统一为 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 】中国教育学刊,1 9 9 6 ( 6 ) :1 0 一1 4 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 五个方面,即: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能力、教师的个性品质 或人格特质。这五个方面并不是彼此孤立地存在,也不是简单地机械 结合,而是一个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整体。 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从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教育理论界开始关注和研究教师专业发 展阶段理论,目前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已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许多学 者从不同的角度,如生命的过程和周期、教师心理结构的改变、教师 专业素质发展、个人需要和能力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教师关注焦点的 变化等来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下面将归纳介 绍几种有影响较大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1 、弗兰西斯傅勒( f r a n c e sf u ll e r ) 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傅勒的的关注阶段理论是日后众多相关研究 的源起,她的研究为教师发展理论开辟了先河,对教师教育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她的研究兴趣是为德克萨斯大学主修教育的学生规划有意 义的职前培养方案,通过广泛的访谈和文献研究,编制了著名的“教 师关注问卷”( t e a c h e rc o n c e r n s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 ,运用这份问卷, 调查得到了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个人关注的不同焦点: 第一阶段是“教学前关注( p r e t e a c h i n gc o n c e r n s ) :这个阶 段还是职前培养时期,此时教师们还是处于学生的角色,没有正式地 开始教学实践,所以只关注自己。第二阶段是“关注生存 ( e a r l y c o n c e r n sa b o u ts u r v i v a l ) :这是教师第一次正式步入教学岗位,接 触实际教学的阶段。这时他们关注的是自己对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 作能否胜任以及学生、同事和上级领导的评价。这个阶段的教师往往 都非常焦躁和紧张,感觉压力比较大。第三阶段是“关注教学情景 ( t e a c h i n gs i t u a t i o n sc o n c e r n s ) :这个阶段的教师关注的是教学 f u ll e r ,f a n db r o w n ,0 t e a c h e re d u c ati o n ,s e v e n t y f o u r t hy e a r b o o ko f t h e n a t l e n a is o c i e t yf o r t h es t u d yo fe d u c a t i o n ,p a r t 2 【m 】c h i c a g o :u n i v e r s i t yo f c h i c a g op r e s s ,19 7 5 :6 8 7 0 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以及是否能够熟练地将它们运用到实际 教学中。这个阶段的教师关注的依然是自我的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 习。第四阶段是“关注学生 ( c o n c e r n sa b o u tp u p i l s ) :此时的初 任教师已经开始适应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工作和教师角色,开始能够 关注学生的学习、品德及情感的需求。 2 、卡茨( k a t z ) 的教师发展时期理论 卡茨的理论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他根据自己的 经验和调查,以教师职业发展的全程作为研究对象,提出按照教师的 发展的不同时期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求生存( s u r v i v a l ) 时 期,即初任教师关注的是自己能否适应就职学校这个新环境。这个阶 段的初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技巧,对自己能否胜任教学 工作没有充分的信心,期待得到支持、鼓励和帮助。二是巩固 ( c o n s 0 1 i d a t i o n ) 时期。经过了生存和适应的第一阶段的教师这时 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学会了一些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基 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因此可以开始转向对学生的关注,期待进一步 巩固自己的职业能力口三是更新( r e n e w a l ) 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师 开始对日复一日的繁杂单调的工作产生职业倦怠,此时需要鼓励他们 更新知识,学习新的经验和方法并鼓励他们进行教学创新,以保持他 们对工作的热情。四是成熟( m a t u r i t y ) 时期。进入成熟期的教师已 经完全适应自己的角色了,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课堂教学和班级管 理,此时应鼓励他们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心得,尝试进行教育 理论研究。 3 、费斯勒( f e s s l e r ) 的教师生涯周期理论 费斯勒是美国教师发展研究领域内的一位杰出学者,他根据自己 观察、访谈和典型调查,结合对成人发展和人类生命发展阶段等研究 的文献分析,提出了整体、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他认为教师职业 发展不纯粹是生命周期的翻版,而是作为发展中的人的教师与个人环 k a t z ,l g 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a g e so fp r e s c h o o lt e a c h e r s 【j 】e l e m e n t a r ys c h o o l j o u r n a l ,1 9 7 2 ,7 3 ( 1 ) :5 0 - 5 4 1 4 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 境和组织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既受生命周期影响,也受环境影响, 因此他的理论是放在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中考察得出的,提供了一个 较为完整的纵贯整个教师职业生涯的理论框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中的一个突破,具有非常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费斯勒的教 师职业生涯周期分为八个阶段: ( 1 ) 、职前期( p r e s e r v i c e ) 。职前期通常是针对在高等师范院 校接受教育的准教师来说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专业学科和相关 的教育理论知识,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做好准备。 ( 2 ) 、职初期( i n d u c t i o n ) 。这个阶段与傅勒的“关注生存 阶 段类似,是指教师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前三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 适应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争取学生、同事和领导的积极评价。 ( 3 ) 、能力建构期( c o m p e t e n c yb u i l d i n g ) 。这个阶段的教师已 经能够基本胜任教学工作,他们渴望得到提高,于是积极寻找新的资 料、方法和策略,努力扩展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欲望强。 ( 4 ) 、热情与成长期( e n t h u s i a s t i ca n dg r o w i n g ) 。在这个阶 段,教师的工作能力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他们热爱工作,不断寻求 进步,不断创新、改进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有较高的职业满意度。 ( 5 ) 、职业挫折期( c a r e e rf r u s t r a t i o n ) 。这个阶段的教师通 常已经步入中年,他们的家庭生活已经稳定下来,工作积极性降低, 开始出现“职业倦怠”,容易遭受挫折,职业满意度下降。 ( 6 ) 、职业稳定期( s t a b l ea n ds t a g n a n t ) 。稳定期教师已经进 入到了职业生涯的高原期。他们满足于基本要求,只会做好分内之事, 不愿多做其他事情,不再追求成长和自我完善。 ( 7 ) 、职业消退期( c a r e e rw i n dd o w n ) 。这是指教师准备离开 教学岗位前的状态,有些教师可能因为取得过好成绩而满足和愉悦, 有些则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工作岗位,职业倦怠达到最高峰。 r a l p hf e s s l e t ,j u d i t hc c h r i s t e n s e n t h et e a c h e rc a r e e rc y c i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n dg u i d i n g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e a t h e r s 【m 】b o s t o n :a 1 l y n 盏 b a c o n ,1 9 9 2 :2 4 硕l :学位论文 ( 8 ) 、职业离岗期( c a r e e re x i t ) 。教师职业生涯的离岗期是指 教师离开教学工作后的一段时间。这个阶段的教师已经达到退休的年 龄,大部分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含饴弄孙,安度晚年,教师职业生涯 就此结束。 中学初任教师入职困扰及其对策研究 第三章中学初任教师面临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中学初任教师面临的问题 “适者生存”的普世进化论对于初踏工作岗位的中学教师来说其 特征更为凸显。因为在入职期,他们进入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生 存和“适应”成了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在这一阶段,他们需面对 理想与现实的诸多反差,如实际教学效果跟所预想的成功间的反差、 职前所学所解与现实教学间的反差等使相当多的中学初任教师感到 无所适从,甚或对进一步进行教学工作缺乏信心而从此拒踏教师行业 之门。对于初任教师面临的这一“现实冲击 问题,我们在前文已经 介绍了国内外几位学者( 美国学者维恩曼、英国学者泰勒和戴尔以及 我国学者赵昌木) 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学初 任教师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面 中学阶段被许多家长视为孩子未来发展的转折期,这给学校的教 育教学带来了无形的压力,继而对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 求。掌握合适的教学策略与发展教学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取得学习上的 进步是初任教师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在教学准备方面即备课阶段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 初任教师往往缺乏对教材的整体了解与把握,分不清重难点,使教学 成为一盘散沙而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是初任教师对所教学生 缺乏深入地了解与沟通,从而不能有效地发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更谈不上能因材施教,因而致使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 第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现在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条件相 对优越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而又灵活多变,但中学初任教师教学实 践经验缺乏,当遇到突发状况时容易迷失思路。对教学方法的使用机 械模仿、缺乏对多种方法的分析整合,从而使教学活动常常与教学目 标相偏离。 二、班级管理方面 对于刚刚大学毕业初踏工作岗位的中学初任教师来说,他们与学 生之间没有太大的年龄差距,有着相似的兴趣和爱好,更容易寻找到 更多的共同话题,这样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营造一种 平等交往、互为理解型的师生关系。 另一方面,很多的中学教师在任职初期更迫切希望得到学生的认 可。为了避免被学生憎恶或不想表现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