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高适诗歌中的忧患意识.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高适诗歌中的忧患意识.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高适诗歌中的忧患意识.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高适诗歌中的忧患意识.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高适诗歌中的忧患意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摘要 论高适诗歌中的忧患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海蕴 指导教师刘明华教授 摘要 高适向来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目前对他的研究也较多地从边塞诗的角度入手,研究他诗 歌的艺术风格以及与岑参诗歌的异同,也有文章研究其诗歌特点与诗歌观念。鉴于此,本文 以他诗歌中体现出来的忧患意识作为切入点,分析盛唐繁荣鼎盛的面纱下社会上存在的诸多 矛盾,体会知识分子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焦灼感。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探讨高适诗歌中体现出的忧世之思,忧民忧国忧君共同构成了诗 人的忧世之思,这种忧世情怀具有讽喻性和批判性的特征。第二章探讨高适诗歌中体现的忧 生之嗟,岁,了无情流逝的生命之叹,长期怀才不遇的功业之悲,使他产生了难以排遣的忧愤 心理和失落情绪。第三章探讨高适诗歌中忧患意识的成冈和意义,其成因包括儒家思想的影 响、盛唐时期的特殊时代背景、建安文学的影响以及其家道的衰落。其意义在于这种浸润在 诗歌中的忧患意识,使得高适的诗歌具有雄浑悲壮的风格。 关键词:高适诗歌忧患意识 两南人学硕十学伊论文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0 1 1t h es e n s e o f c r i s i s i nt h e p o e t r yo f g a os h i p o s t g r a d u a t eo f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z h a n gh a i y u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l i um i n g h u a a b s t r a c t g a os h ih a sa l w a y sb e e nk n o w nf o rt h ep o e t r ya b o u tf r o n t i e r a tp r e s e n tm u c hr e s e a r c ho nh i m c o m e s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p o e t r ya b o u tf r o n t i e r ,s u c ha ss t u d y i n gt h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o fh i s p o e t r yo rs t u d y i n gt h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f o r mt h eo t h e rp o e tc e ns h e nw h oi sa l s of a m o u s f o rt h ep o e t r ya b o u tf r o n t i e r a n da n o t h e rr e s e a r c hs t u d y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o e t r ya n dp o e t r y c o n c e p t s i nv i e wo ft h i s ,t h i sp a p e rf o c u so nh i sp o e t r yw h i c hr e f l e c tt h es e n s eo fc r i s i s ,a n a l y z i n g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i nt h es o c i e t yu n d e rt h ev e i lo fp r o s p e r i t ya n df l o u r i s h i n gc o n d i t i o na n de x p e r i e n c i n g p o l i t i c a ls e n s eo f m i s s i o na n d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a s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a sw e l la st h ea n x i o u ss e n s eo f t i m e t h i st e x tm a i n l yw r i t e s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c h a p t e ri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t h o u g h ta b o u tt h es o c i e t y r e f l e c t e di nh i sp o e t r y ,w h i c hc o m p r i s et h et h o u g h to fe m p e r o ra n dn m i o n a l i t ya n dn a t i o n a la f f a i r s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t h i ss o r r o wm o o da b o u tt h es o c i e t yh a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i r o n ya n dc r i t i c i s m c h a p t e ri i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t h o u g h ta b o u tt h e l i f ea n d t i m e b o t ht h ep a s s a g eo ft i m ea n dt h e l o n g t e r m f r u s t r a t i o ni nh i sc a r e e r b r i n g a b o u t i n d i g n a n ta n dl o s te m o t i o n s c h a p t e ri i i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c a u s e s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b o u tt h es e n s eo fc r i s i si nh i sp o e t r y t h ec a u s e sc o n s i s to f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c o n f u c i a nt h o u 曲ta n db a c k g r o u n di nt h ep r o s p e r o u st i m e si nt a n gd y n a s t y a n d t h ec a u s e sa l s oi n c l u d et h ei m p a c to fj i a n a l ll i t e r a t u r e a tt h es a m et i m et h ec a u s e sc o n s i s to f d e c a d e n c eo f h i sf a m i l yf i n a n c ia 1s i t u a t i o n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i ss o r r o wm o o da b o u tt h es o c i e t yi s t h a ts e n s eo fc r i s i sm a k e sh i sp o e ms o l e m na n ds t i 玎i n g k e yw o r d s :g a os h ip o e t r yt h es e n s eo fc r i s i s i i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 主色富鎏妾丞宰茧! 垄塞蕉翌: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猢文作q 细蕴 签字日期:) p 。罗年砰月z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孑吕;历磊 签字日期:2o o 尸年4a z 。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2 曰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引言 ! i ! i ii i _ i h i 引言 据刘开扬先生的高适年谱载,高适生于唐武后长安四年( 公元7 0 4 年) , 卒于唐代宗永泰元年( 公元7 6 5 年) ,一生历经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五 朝。他的青壮年时期亲身经历和目睹了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一开元 盛世,国力的空前强盛,经济的巨大繁荣,给当时的士人提供了一个无比自信的 时代背景,生活在其时的知识分子,都以极大的热情积极谋求仕途的发展,进而 参与国事,给这个热情繁荣的时代留下自己的功业与成就。高适也正是这群知识 分子中的一员,旧唐书高适传称他:“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新 唐书高适传称他:“以功名自许。”开元二十一年( 公元7 2 3 年) ,二十岁的 高适“西游长安城”,本指望“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结果是“白璧皆言赐 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这次求仕以失败告终。 高适长安失意后,客居梁宋,以耕钓为生。躬耕陇亩的经历让他目睹并经历 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让他认识到了在开元天宝盛世的外衣下,在 自然灾害面前、在朝廷繁重的赋税下,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高适一生曾经三次 入塞,开元十九年( 公元7 3 1 年) 、天宝九载( 公元7 5 0 年) 入蓟北边塞,天宝十 一载( 公元7 5 2 年) 入河西边塞。边塞的游历,让他意识到许多问题的存在,与 边疆少数民族的和战问题,边塞驻守的军队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他都心怀忧虑。 从个人来讲,一向以功名自许的高适,他的仕途之路十分坎坷,早年长期不遇, 直到天宝八载( 公元7 4 9 年) ,他在宋州刺史张九皋的荐举下,中有道科。然而“时 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 这年,高适已 经4 6 岁了,长期的怀才不遇之感,时不我待的感伤之情,在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明 确的表露。作为一个关心国计民生,以济苍生为己任的诗人,他的诗歌中饱含着 深沉的忧患意识。 回 后晋 刘晌:旧唐书高适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3 3 2 8 页 圆 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高适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4 6 7 9 页 后晋 刘昀:l f 唐书高适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3 3 2 8 贞 l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第一章“孰云甘鼎镬,永愿手示刍荛”深广的忧世之思 ! e l 一一 i ! ! 曼曼皇曼曼! 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舅曼曼曼! 蔓曼曼量 第一章“孰云甘鼎镬,永愿拯刍荛一深广的忧世之思 第一节政治忧患的内容 易系辞传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 而国家可保也。”高适诗中的“忧世之思 正表现在这种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 一、爱民抚苦 ( 一) 关注民生疾苦 在封建社会,农民生活极其艰难,即使是在开元天宝这些向来被称道的盛世 年间,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大风、地震、蝗灾等都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极大 的威胁,尤其是对于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农民。据旧唐书玄宗本纪中的记载 统计,在开元、天宝年间发生过的自然灾害情况如下: 水灾( 含雨、雪灾) 15 次:开元二年、五年、六年、八年、十年、十四年、 十五年、十八年、二十一年、二十九年,天宝元年、天宝四载、十载、十二载、 十三载。 旱灾5 次:开元四年、十四年、十五年,天宝六载、九载。 风灾8 次:开元四年、九年、十四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二年,天宝十 载、十一载。 地震2 次:开元二十二年、二十六年。 蝗灾2 次:开元三年、四年。 其余还有雷电、霜、山崩等带来的灾害。 频繁的自然灾害,加上日益繁重的赋税,劳动人民生计之艰难由此而知。眼 光敏锐的诗人高适透过盛世的面纱看到了这点,并且写入了他的诗歌。“在开元时 代诗坛上,高适是首先接触到农民疾苦的诗人。 同时,“这类诗固然常与天灾连 在一起写,但诗人并没有把农民贫困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发生了自然灾害,还触及 到租税过重等社会问题。 封建时代的农民,负担着沉重的赋税,即使是在盛世, 这种赋税仍然是压在他们头上最沉重的负担之一,这在高适的诗歌中有明确的反 映。如 苦雨寄房四昆季 独坐见多雨,况兹兼索居,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里馀。 弥望无端倪,北风击林熊,白日眇难睹,黄云争卷舒, 国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第5 4 2 页 霉游困恩:中国文学史第二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3 ,第4 8 页 陈铁民:高适岑参诗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第4 页 固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第5 6 页 2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第一章“孰云甘鼎镬,永愿摞勺荛”深广的忧世之思 安得造化功,旷然一扫除! 滴沥檐宇愁,寥寥谈笑疏, 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惆怅悯田农,徘徊伤里闾, 曾是力井税,曷为无斗储? 万事切中怀,十年思上书, 君门嗟缅邈,身计念居诸。沉吟顾草茅,郁快任盈虚, 黄鹄不可羡,鸣鸡时起予。故人平台侧,高馆列通衢, 兄弟方荀陈,才华冠应徐。弹棋自多暇,饮酒更何如? 知人想林宗,直道惭史鱼。携手流风在,开襟鄙吝祛, 宁能访穷巷,相与对园蔬? 这首诗是高适在多雨的天气,不耐索居,寄于房四兄弟而写的。首段十四句写久 雨之景,天气昏暗,穷阴千里,天久雨而不晴,城郭内外,道路泥泞,水多为患。 农民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家罩没有斗米的存粮,生活更加不堪,而且还要负担 赋税。“井税 即井赋,这里用来指阳租,“曾是力井税,曷为无斗储”,农民终年 辛苦劳作,为什么家中却无斗米之储呢? 很显然,除了自然灾害的侵袭,更重要 的原因则是赋税过重的社会问题。 又如 东平路中遇大水 天灾自古有,昏垫弥今秋,霖霪溢川原,濒洞涵田畴。 指途适汶阳,挂席经芦洲,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 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 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 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农夫无倚着,野老生殷忧。 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 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这首诗是天宝四载( 公元7 4 5 年) 高适去汶阳途经东平所作,据旧唐书玄宗 本纪记载:“天宝四载秋八月,河南睢阳、淮阳、谯等八郡大水。这首诗就写 了农民在自然灾害侵袭下的悲惨命运。诗的开头就点出了水灾,并强调“今秋 的水患之重,接着从“川原”和“田畴 两个方面对大水弥漫的景象作了概括, 进一步揭示出今秋的天灾。以下紧接着具体描写大水侵袭下农村的凄惨景象,是 诗中描写最真切的部分,洪水侵袭下的川原,钜野泽畔,大水横流,虫蛇麇鹿, 争相奔命,“拥和“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动物的仓皇,真切的再现了水势的 凶猛。洪水侵袭下的田畴,庄稼被冲走,房屋被冲塌,辛苦劳作的农民再也没有 收获的希望,死者相互枕籍,青蛙遍地发出啾啾的悲鸣,愈发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这是水灾侵袭造成的农村破产人民死亡的凄惨图景。“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 西 后晋 刘昀:| 1 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1 7 5 页 3 两南人学硕+ 学伊论文笫一章“孰云甘鼎镬,永愿掭气荛”深广的忧世之思 农夫无倚着,野老生殷忧”,诗句借水上漂流的蚂蚁和天上飞翔的云禽,暗示出水 灾之中人民无家可归无所依附的悲惨遭遇,也体现出诗人深沉的怜悯。 再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七)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e l 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这首诗写诗人至黄河南岸与当地的老百姓谈话,深觉农夫之苦。“深觉农夫苦”是 本诗的主题,这种苦既有天灾带来的,即恰逢夏天天气干旱不雨,而且土地是“舄 卤”,就是不宜耕种的盐碱地。又有社会原因造成的,土地贫瘠,田中菜蔬稀稀落 落,虽然每天辛辛苦苦地劳作,也很难负担起这么沉重的赋税,生活状况也就可 想而知了。 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诗人对农民生计的忧患并非杞人忧天,即使在最 鼎盛的玄宗在位时期,也出现了农民由于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计而逃亡的现象。 政治压迫、经济剥削以及自然灾害的存在,使得他们在实在无法维持生计的情况 下逃亡,这种现象在高适的诗歌中以善政下逃农归乡的面目呈现。如奉寄平原 颜太守:“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富豪已低首,逋逃还力农。 遇卢明府有 赠:“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奸猾唯闭户, 逃亡归种田。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关于开元年间有农民逃亡的现象,其它 材料上也有记载,全唐文卷二十八记载有唐玄宗发布的禁逃亡诏。 同时,由于高适曾躬耕陇亩,对田家耕作生活有深切体验,故而使得这种忧 民之情更加真切。高适长安求仕失败后,客居梁宋,除了几次外出或游历或求仕 外,长期居住在宋中,而且长期过着这种以耕钓为生的生活,这在他的诗歌中都 有所反映。如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 别韦参军) “余亦惬所从,渔樵十二年,种瓜漆园里, “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叉非耕种时, 凿井卢门边。” ( 途中酬李少府赠别之作) 闲散多自任。” (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 “年过四十尚躬耕。” (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这些诗歌所表露出来的生活细节,表明诗人也曾过着如同其它农民一样的劳动生 活,体验耕作的辛劳。正是有了这种真实的生活经历,相对于那些身居高位而伤 4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一一章“孰云甘鼎镬,永愿标刍荛”深广的忧世之思 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miii i ii m 生民病痛的诗人而言,他的忧民之情才更加真实更加浓烈。所以,当他看到农民 在水灾、干旱和繁重赋税下的艰辛和劳苦时,他的内心是悲凉酸楚的,东平路中 遇大水:“圣主当深仁,庙掌运良筹,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我心胡郁陶, 征旅亦悲愁,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这种渴望朝廷能够罢免f f j 租的愿望也 更加真切,高适不愧是一个心怀民生疾苦的诗人。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他正是亲 身感受到生民的苦痛,才更加努力进取,希望通过自己的跻身仕途实行善政来改 变他们的悲惨命运。 正是由于诗人早年的长期不遇,甚至为生活所迫躬耕田亩,才目睹了百姓生 存的艰难,这种经历对他认识现实和反映现实都很有意义。同时,诗人的忧民情 怀也体现在这些诗歌中。长期的渔樵和漫游生活,使高适对社会现实、民生疾苦 体会较深,也使他生当盛世,却常有“途穷 之感。 当高适后来身居高位后,也时刻关注着民生疾苦。旧唐书高适传说他: “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 尤其是在做地方官期间,高适晚年做过彭 州刺史和蜀州刺史,在任上均把百姓疾苦挂在心间。这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反映。 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这首诗是高适在彭州刺史任上写给朋友的一封诗歌体书 信,诗中提到“驱传及远藩,忧思郁难排,罢人纷争讼,赋税如山崖。”其中“罢 人”即“罢民”,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的讳称“民 为“人”,罢民即恶人,就是 不服教化但其行为又不足以触犯刑律的人,诗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出任彭州刺史, 驱车南行就任,见恶人争讼,赋税如山,当地百姓深为所苦,忧思郁结,难以排 解。 在蜀州刺史任上,高适曾上奏表西山三城置戍论,也是从减轻百姓负担的 角度给朝廷上的奏疏。当时的情况是唐玄宗回长安之后,把剑南地区分为两节度, 即在绵州和益州各置一节度,这种做法使得百姓劳敝,即高适奏疏中所说的“嘉 陵比困夷獠,日虽小定,而疮疣未平,耕纺亡业而言利者枘凿万端,穷朝抵 夕,千案百牍,皆取之民,官吏惧遣,责及邻保,威以罚,而逋逃益滋”。虽然高 适写这封奏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唐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也能起到减轻百姓 负担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这封奏疏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时刻把百姓的疾苦记挂在心上,尤其是步入仕 途之后,他勤政爱民,政存宽简,给辖地的百姓带来了许多便利。 ( 二) 赞许关心民瘼者 自先秦以来,关心民瘼已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传统,它直接影响了后世 文人的思想,文学史上为民生忧患的作品不胜枚举。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 。 后晋 刘啕:j 口唐书高适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3 3 2 8 页 5 两南大学硕+ 学何论文第一章“孰云甘鼎镬,永愿手示刍甍”深广的忧世之思 i il 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些都是感人至深的忧 民之叹。高适诗歌中对关心民瘼者都给予了强烈的认可和赞许。 第一,对历史上关心民瘼者的赞许。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对古代良吏的称颂。如对宓子贱的称颂,诗人多次称颂他 的德政: “常爱宓子贱,呜琴能自亲,邑中静无事, “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静然顾遗尘, “宓子昔为政,呜琴登此台,琴和人亦闲, 岂不由其身? ” ( 宋中十首其九) 千载如昨朝。” ( 同群公秋登琴台) 千载称其才。” ( 登子贱琴堂赋诗三首其一)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安知梦寐问,忽与精灵通。一见兴永叹,再来 激深衷。” ( 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 据韩诗外传卷二:“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宓子贱是孔 子的弟子,曾任单父( 今山东单县) 宰,为政三年,“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 至仁,加恳诚,致忠信。”以致于身不下堂而单父治。论语公冶长:“子谓子 贱: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对他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从而使宓子贱的德政受到后人的称颂,宓子贱也成为良吏的楷模。高适登宓子贱 琴台,看到贤人旧迹,难免发一通思古之幽情。 第二,对当世关心民瘼者的赞许。 高适生活的时代,也有许多关心生民病痛的良吏,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实施 惠民政策,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也得到了诗人的称颂。 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一麾俄出守,千里再分忧。不改任棠 水,仍传晏子裘,歌谣随举扇,旌旆逐呜驺。“不改任棠水”典出后汉书庞 参传:“拜参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侯之。棠不 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大盂置户屏前参思其微意,良久日:棠是欲晓太 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仍传晏子裘”典出晏 子春秋:“晏子相景公,布衣鹿裘以朝”。锄“歌谣随举扇 典出晋书袁宏传: “宏出为东阳郡,( 谢) 安取一扇授之,宏应声答日: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成都:巴蜀书社,1 9 9 6 ,第1 5 8 页 留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 ,第4 2 页 宋 范哗:后汉书庞参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第1 6 8 6 页 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第4 8 8 页 6 两南入学硕十学何论文第一章“孰云甘鼎镬,水愿掾刍荛”深厂的忧付之思 诗人连用三个典故,将其比作庞参、晏子与袁宏,称赞薛思贞到任东平太守以来, 清廉自守,施仁风以安民。 又如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有:“方伯恩弥重,苍生咏已苏,郡称 廉叔度,朝议管夷吾。”诗人称赞韦使君韦济政绩卓越,百姓深受其惠,把他比作 东汉时期为民请命的蜀郡太守廉范。此外,还把韦济比作管夷吾,管夷吾即管仲,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诗人称赞韦使君韦济治理有功,百姓深受其惠。这 是诗人北行干谒之作,干谒韦使君以求其援引,据新唐书韦济传载:“济文 雅,颇能修饰政事,所至有治声。 可以看出此诗所言并非一般干谒诗所用的溢 美之词,而是对韦济仁政的由衷称赞。 ( 三) 在诗中勉励朋友为民谋福 从高适的诗集中可以看出,他结交的做官的朋友许多都是下层官吏,如参军、 兵曹、少府等。据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所列出的编年和未编年的诗歌, 我们可以统计出高适结交的朋友中仅担任少府一职的就有1 7 位,据洪迈容斋随 笔卷一记载:“唐人呼县令为明府,丞为赞府,尉为少府。”由此可知,少府就 是县尉,据旧唐书职官志考察可以知道县尉只是个从九品下的小官。 虽然所结交的官员大多是下层官吏,并没有多么大的权力去解除民生疾苦, 但诗人在送别朋友的诗歌中依然勉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民谋福。同时, 下层官吏更直接面对百姓,诗人勉励这些为官的朋友善待百姓为百姓谋福也更具 有现实意义。 如途中酬李少府赠别之作,诗日:“终嗟州县劳,官谤复迪遑,虽负忠信 美,其如方寸悬。连帅扇清风,千里犹眼前,曾是趋藻镜,不应翻弃捐。连帅者, 太守也,“连帅扇清风,”仍使用晋代袁宏的典故,此处诗人用来勉励李少府辅助 主官实行仁政为当地百姓谋求福祉。再如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彼邦 本倔强,习俗多骄矜。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魑 魅宁无患,忠贞适有凭。”此诗作于天宝四载( 公元7 4 5 年) 秋,宋八充任南海太 守、岭南经略使彭果幕中判官,本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饯别之作。宋八所去的岭 南,豪强横行不法,骄横倔强,而且贪贿成风,诗人勉励朋友应当以忠贞为志, 不要轻信谗言,要铲除害群之马以抚慰当地的百姓。 二、忠君忧国 唐 房幺龄:晋书袁宏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第2 3 9 8 页 圆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 ,第 5 1 页 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书济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第4 2 3 4 页 清 永珞等: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8 5 1 册第2 7 5 页 7 两南入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一章“孰云甘鼎镬,永愿手示勺荛”深广的忧世之思 在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象征,爱国的诗人们通常以忧君的方式表达自己 对国事的关心,故而关心国事本身就是表达对国君的忠诚的方式之一。高适以边 塞诗著称,他对国事的忧虑突出地表现在对边事的忧虑上。盛唐的边塞诗,多数 是建立在亲临边塞的生活基础上,高适曾经三入边塞,开元二十年( 公元7 3 2 年) 到信安王李伟幕府,虽未能入幕,但在边塞游历了两年,了解了唐对契丹的战争 情况。天宝九载( 公元7 5 0 年) ,出使清夷军送兵,在边塞生活了近三个月。天宝 十一载( 公元7 5 2 年) ,到河西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从军塞外,并以此升迁, 成为“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 。这类诗歌中,高适以政治家的眼光和诗人的敏感议 论边防的得失,诉说内心的复杂感情。 首先,他对边事问题有深沉的忧虑。 唐代在西北边地有和当地少数民族的矛盾和战争,戎狄是封建社会朝廷对西 边和北边少数民族的称呼。在诗人看来,戎狄之欲望是无止境的,睢阳酬畅大判 官:“戎狄本无厌,羁縻非一朝,饥附诚足用,饱飞安可招? “降胡满蓟门,一 一能射雕。”唐代的历史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安禄山的始附终反就是最沉痛的 历史教训。 在边事战争与和亲的问题上,高适则是强烈反对和亲政策的,高适在塞上 诗中说:“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边界局势紧张, 敌虏正野心勃勃地挥师南下,诗人明确对以和亲来换取和平的作法表示怀疑,就 以唐和契丹的关系为例,据旧唐书契丹传记载,玄宗开元年间: 开元四年,( 契丹首领) 李失活入朝,封宗室外甥女杨氏为永乐公主以妻之。 开元十年,鬻于入朝请婚,上又封从妹夫率更令慕容嘉窟女为燕郡公主以妻 之。 开元十三年,又封皇从外甥女陈氏为东华公主以妻之( 即契丹首领邵固) 。 可是,几位公主的下嫁并没有给唐王朝带来永久的和平,开元十八年( 公元7 3 0 年) ,契丹的实权人物可突于杀其首领邵固,率部落并胁奚众降于突厥,背叛了唐 王朝,成为严重的边患。 和亲固然能够暂时缓和边疆矛盾,可是只有唐王朝足够强大,军事上和经济 上都遥遥领先,才能够达到缓和民族矛盾、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唐太宗贞观年 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就成功达到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目的。可是,和亲不是 解决边患的良策,尤其是出现了像可突于这种野心勃勃的政客,和亲从某种程度 来说,是一种趋于妥协的无奈之举。所以高适认为和亲不是长久之计可谓真知灼 见。 其次,高适还把他的目光投向了驻边的本国军队上。在高适的诗歌尤其是边 后晋 j i j l 询: l p l 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5 3 5 1 页 8 两南大学硕 :学何论文第一章“孰云甘鼎镬,永愿标左i 荛”深广的忧世之思 ,n1, i 曼曼! 曼量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 皇皇皇曼曼曼皇蔓曼蔓曼曼皇曼皇曼皇曼曼曼曼皇 塞诗中,有许多反映军中矛盾的篇章,在这类诗歌中我们可以读出他对诸多问题 的忧虑。有士卒的艰辛,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 公:“云屯寒色苦,雪合群山高,远戍际天末,边烽连贼壕。 写戍守之地的荒寒 和萧条,白雪覆盖,天气苦寒,而且靠近敌人的营垒,危险重重。蓟门五首其 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 将军。”写的是一位孤苦伶仃白发已满双鬓的老军人,不为将军所重,心中充满了 功业无望的悲哀。有士卒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如金城北楼:“为问边庭更何 事? 至今羌笛怨无穷。 幽怨的羌笛声,传达的是边事未已久戍不归的怨恨。燕 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士卒久别亲人,亲人渴盼征人归来,两地相思,烘托出征夫的悲凉心境。有将帅 和士卒的苦乐不均,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刀光剑影 闪烁中是士卒的浴血苦战,杯光酒影交错中是将军帐下美人的轻歌曼舞。 此外,还有驻边将领的无能和骄奢,这使得诗人无比愤懑,这种愤懑之情突 出表现在对古代名将的推崇上。如对李广的推崇: “惟昔李将军,按节临此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 塞上) “至今犹忆李将军。” ( 燕歌行) “李广从来先将士。” ( 送浑将军出塞)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叫而且李广英勇善战,匈 奴称之为“飞将军”。此外还有汉代抵御匈奴有功的卫青与霍去病,淇上酬薛三 据兼寄郭少府微:“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睢 阳酬畅大判官:“大夫拔东蕃,声冠霍嫖姚。” 推许古代名将,赞赏他们身先士卒的精神,赞许他们的赫赫战功,都从侧面 反映出诗人对当时边将无能的不满,表达了诗人要求选用良将,优遇士卒,并且 解除边患的良好愿望。 三、推崇怀有深重忧患意识的古代人物 高适对怀有忧患思想的古代人物给与了热情的赞许。从诗歌题材上看,主要 体现在咏史诗上;从写作手法上看,主要体现在他对典故的使用上。高适是一个 怀有深沉忧患意识的士人,在他的诗歌用典中,他写到了古代许多像他一样有着 国 汉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第2 8 7 2 页 9 两南大学硕卜学位论文第一章“孰云甘鼎镬,永愿手汞刍茺”深f “的忧世之思 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 曼曼曼曼毫曼曼曼! 曼! 蔓! n m ,m i 曼蔓鼍曼鼍蔓皇皇 忧患意识的人物,而且高适对他们是推崇的。 如使用冯谖的典故,行路难二首:“席门穷巷出无车。”自蓟北归:“谁怜 不得意,长剑独归来。”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仍怜门下客,不做布衣看。 冯谖是一个有着深厚忧患意识的历史人物,据战国策齐策四材料记载,冯 谖是孟尝君的门客,在孟尝君春风得意之时,他能够居安思危,为孟尝君设置“三 窟”,使其在齐国为相数十年而高枕无忧。 又如使用贾谊的典故。汉代的贾谊也是一位有着深沉忧患意识的古人。他生 活在汉文帝时期,这是被史家称作“文景之治的盛世。西汉帝国正蒸蒸日上, 朝廷上下均认为国泰民安,独贾谊居安思危,时发忧世之言。他在治安策中 对文帝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并针 对秦亡教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安者非一日之安也,危者非三日之危也,皆以积 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 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他有忧国忧民的使命感和 高标逸世的道德人格,他迫切地希望通过统治者的清明政治达到生民安居乐业的 和美理想。但贾谊一生不得志,由于忧闷伤心,三十多岁就死了。高适古歌行: “田舍老翁不出门,洛阳少年莫论事。”洛阳少年即贾谊。据汉书贾谊传:“贾 谊,洛阳人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 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 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固此诗中, 高适以贾谊自比,除了表达自己的失意外,还表达了对贾谊身处盛世却能居安思 危的敏锐洞察力的认同。 第二节政治忧患的特点 一、批判性 高适诗歌中体现的政治忧患具有批判性的特点,这种批判性突出表现在不满 君王过分器重道士方面。道教在唐朝有着特殊地位,唐朝的皇帝把老子认作先祖, 尤其是到了玄宗朝,道教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玄宗亲注道德经并颁 布天下。还开创道举,新唐书选举志日:“开元二十九年,始置崇玄学,习 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亦日道举。”固这里,“道 指道教,“举 是 科举,就是说,通过修习道家经典而被选拔为官的制度,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 吏选拔史上是很独特的,它体现了道教在唐代备受尊崇的一个侧面。同时,还把 。 汉 班固:汉书贾谊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第2 2 3 0 页 母 汉 班固:汉书贾谊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第2 2 2 1 页 固 汉 班固:汉书贾谊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第2 2 2 1 页 固 来 欧阳修,术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1 1 6 4 页 1 0 两南人,学硕十学伊论文 第一章“孰云甘鼎镬,永愿标勺荛”深广的忧世之思 曼曼! ! ! 曼曼! 曼! 曼曼曼曼! 曼曼曼! 舅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i i i 曼皇曼曼! 曼! 曼 道士认作自己的本家,据旧唐书玄宗本纪:“道士女冠宜隶宗正寺。”山宗正 是管理皂家宗族事物的机构,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宗正,秦官,掌亲属, 有丞。 固由此,道教的地位和影响可见一斑。 道教在唐代盛行并受到尊崇,甚至许多公主都甘愿放弃养尊处优的宫廷生活 而出家做了女道士,如玉真公主,高适有诗: 玉真公主歌 常言龙德本天仙,谁谓仙人每学仙, 更道玄元指李日,多于王母种桃年。 仙宫仙府有真仙,天宝天仙秘莫传, 为问轩皇三百岁,何如大道一千年! 玉真公主是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胞妹,据新唐书诸帝公主载:“玉真公 主字持盈,始封崇昌县主。俄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天宝三载,上言日: 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 玄宗不许。又言:妾,高宗之孙,睿宗之女,陛下之女弟,于天下不为贱, 何必名系主号、资汤沐,然后为贵? 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帝知至 意,乃许之。薨宝应时。 由此可见道教在唐朝尤其是玄宗朝的巨大影响力。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身为至高无上的君王,纵情享乐之余最令他们感到惶恐 不安与忧心不己的是人生短促和寿命不永,身体的r 渐衰老更是充分享乐所难于 克服的障碍。因而,他们不得不处心积虑地希望凭借他们具有的权力和巨大的物 质财富,去寻求延续寿命的仙丹妙药,以达到长寿不死永享人间荣华富贵的目的。 于是他们拼命寻觅不死药,幻想能够摆脱生死寿夭的困扰。于是他们把祈求长生 不老的愿望寄托在神仙方士的良方上。因此,玄宗对道士的宠幸更加肆无忌惮。 高适有诗: 遇冲和先生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头戴鹃鸟冠,手摇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犹忆鸡呜山,每诵西升经。 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冲和先生即姜抚,新唐书方 伎传:“姜抚,宋州人。自言通神仙不死术,隐居不出。开元末,太常卿韦稻祭 名山,因访隐民,还白抚己数百岁。召至东都,舍集贤院,因言服长春藤使白发 后晋 刘晌:i n 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2 0 7 页 圆 汉 班崩: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第7 3 0 页 固 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3 6 5 7 页 1 1 两南大学硕卜学传论文第一毫“孰云廿鼎镬,永愿拯刍荛”深广的忧t 廿= 之思 转鬓,则长生可致帝遣使者至太湖多取以赐朝中老臣,因诏天下使自求之。 宰相裴耀卿奉觞上千万岁寿,帝悦,御花萼楼宴群臣,出藤百奁遍赐之,擢抚银 青光禄大夫,号冲和先生。抚又言终南山有旱藕,饵之延年,状类葛粉,帝做汤 饼赐大臣。右骁卫将军甘守诚能韶药石,曰:长春者,千岁菖也。旱藕,杜蒙也。 方家久不用,抚易名以神之。民间以酒渍藤饮者多暴死,乃止。抚内惭悸,请求 药牢山,遂逃去。 诗云:“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这个欺世盗名的道士,凭着几旬荒谬的 言辞一下子就做了银青光禄大夫,而像诗人高适这样有才华的读书人却入仕无门, 相比之下,诗人的内心无疑是辛酸的,也足以看出当时帝王在用人方面的弊病。 而且,这个道士颇得皇帝的重视和恩宠,享受的待遇是“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 听”,天子亲自问道,六宫不敢出听,何其尊且贵也。 唐玄宗尊崇道教,给一些奸佞小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史载:“帝尊道教慕长生, 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李林甫等皆请舍宅为观以祝圣寿,帝悦。”玄 宗朝,有不少高级官员,就是凭着与道家的关系才登上高位的。比如左相陈希烈, 资治通鉴卷二一五:“陈希烈,宋州人,以讲老庄得进,专用神仙符瑞取媚于 上。 又如独孤及,新唐书独孤及传:“独孤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为 儿畴读孝经,父试之日:儿志何? 语对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宗党奇之, 天宝末以道举高第。 鲫 唐阙史也有明皇朝崇尚玄元圣祖之教而以道举入仕者的记载,其中著名 的有姚子彦、靳能、元载等人。据载,开元二十九年( 公元7 4 1 年) 九月,玄宗 御兴庆门楼,亲自策试通晓道德经、庄子、文子、列子的举人,当时 有姚子彦、靳能、元载等人对策深得皇上旨意,而随即被授予官职。 迷信道教,进而偏信方士,甚至影响到朝廷官员的选拔制度。对此,范祖禹 唐鉴认为:“昔秦始皇削平六国,汉武帝驱攘四夷,皆雄才之主也。及其为方 士之所欺玩,无异于婴儿,人君唯恭俭寡欲清虚以居上,则邪韬无自而入矣。其 心一有所蔽,鲜不为惑也。明皇不正其心,故小人争为患以惑之,其神明精爽既 夺矣,此所以养成大乱也。 高适的忧患意识具有批判性特征还表现在边塞诗中对边将骄奢和跋扈的不满 上。有将帅的贪图爵赏,如赠别王十七管记:“遥飞绝漠书,己筑长安第。”边 尘未熄,诸将却己经筑第长安,可见主将之不重国事。又如蓟中作:“岂无安 回 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方伎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5 8 1 1 页 窜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第6 9 0 0 页 谚 宋 司马光:资治通答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第6 8 7 2 页 。 宋 欧1 5 丌修,宋祁:新唐书独孤及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第4 9 9 0 页 宋 范祖禹:唐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4 ,第1 2 9 页 1 2 两南人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一幸“孰云甘鼎镬,永愿手示血i 荛”深广的忧世之思 1 i i | 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 曼曼曼! 曼曼 边书,诸将己承恩。 对此,明钟惺唐诗归卷十二:“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 二意具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 边塞胡虏还没有消灭,也并非没有安边的计策 可以献于朝廷,只因为诸将巧诈以图爵赏,也致使贤者不能自达于上。 有边将的跋扈,蓟门五首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糟糠, 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涕沾臆。”佘正松先生认为这首诗是针对安禄山发 动对奚和契丹的不义战争而写的。佘先生认为诗中的“降胡”即指安禄山准备叛 乱而纠集的私人武装,那么,按照这种说法,安禄山无视士卒温饱,一心蓄养私 人武装并心存谋逆,其跋扈之态可见一斑。同时,“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也 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开边政策的反感,唐玄宗在位时期,曾经多次发动边战以求 边功。赠别王十七管记:“星高汉将骄,月盛胡兵锐。沙深冷陉断,雪暗辽阳闭。 亦谓扫橇枪,旋惊陷蜂虿。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遥飞绝漠书,已筑长安第。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归卫。”余先生也认为这首诗是针对安禄山发动不义战争写的, 批判其骄矜轻敌的惨败,隐败冒功的丑行。同时,对最高当权者对安禄山的恩宠 和对人才的压抑,也表示了极大的愤懑。 二、讽喻性 封建社会里君王是国家的象征,忧国与忧君是紧密相连的。爱国的诗人们通 常以忧君的方式忧虑国事,尤其是唐代诗人,他们有的在咏史诗中不厌其烦地吟 咏前代君王的误国史事,有的在诗歌中借题发挥,于微言大义中提醒并警戒当时 的君王,从而达到利国利民的目的。在高适的诗歌里,也有忧君的咏史诗,这类 诗歌带有明显的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