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面向自考生的网络助学前期分析研究.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面向自考生的网络助学前期分析研究.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面向自考生的网络助学前期分析研究.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面向自考生的网络助学前期分析研究.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面向自考生的网络助学前期分析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自学考试制度创建于2 0 世纪8 0 年代的中国,是针对自学者进行的高等教育国家 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是中国高等教育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 0 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规模上有绝对的优 势。但是,自考的考试通过率偏低,很大的因素是由于对考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不够, 社会助学形式单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网络、i n t e r n e t 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进 入到各个领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需要通过基于i n t e r n e t 的网络助学来为社会助学 注入新的活力。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对 教育改革有重要的作用。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也不再停留于单一媒体。 自考生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来看,面向自考生 的网络助学系统研究较少。对它进行分析研究是规范和发展网络环境下自考教学的客 观要求。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网络助学发展的现状以及前期分析的相关理论,并运用前期分 析理论对自考网络助学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最后完成了对自考网络助 学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关键词: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前期分析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s e l f - s t u d ye x a m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 ,f o u n d e di n19 8 0 si nc h i n a ,i ss e l f - l e a r n e r st o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f o rt h en a t i o n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i sap e r s o n a l s e l f , s o c i e t ya n dt h es t a t ee x a m s t u d e n to f h i g h e l e d u c a t i o ni nt h ef o r mo f ac o m b i n a t i o n ,w h i c hi sa n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 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 a f t e rm o r et h a n2 0y e a r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s e l f - s t u d ye x a m i n a t i o ni nt e r m so fs c a l eh a sa na b s o l u t ea d v a n t a g e h o w e v e r , t h ep a s sr a t e i nt h el o ws e l f - s t u d ye x a m i n a t i o n s i g n i f i c a n tf a c t o ri st h ec a n d i d a t eb e c a u s eo fi n s u f f i c i e n t 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l e a r n i n gp r o c e s sa n ds o c i a lf o r mo fas i n g l es t u d e n t a st i m eg o e sb y , c o m p u t e r , n e t w o r k ,i n t e r n e tf o ra n i r r e s i s t i b l et r e n di n t ov a r i o u s f i e l d s ,s e l f - s t u d y e x a m i n a t i o n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a l s on e e dt oi n t e r a c t b a s e dn e t w o r ko fs t u d e n tt ot h e c o m m u n i t y t oi n j e c tn e w v i t a l i t y w e b - b a s e dt e a c h i n ga n dl e a r n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i st h eb a s i s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t og e n e r a t ean e wt y p eo f 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 s ,f o rr e f o r mh a v ea n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e d u c a t i o ni sn ol o n g e rl i m i t e dt ot r a d i t i o n a l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 ,a n dn o l o n g e rs t a yi n a s i n g l em e d i a b u t ,f o rn o w , s i n c et h e c a n d i d a t e sn e t w o r ko f s t u d e n t - o r i e n t e ds y s t e mf o rl e s s s i n c et h ec a n d i d a t ei sc h i n a sn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a n i m p o r t a n tp a r tc a nn o tb ei g n o r e d i ti san o r m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n e t w o r ke n v i r o n m e n ts e l f - s t u d ye x a m i n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o b j e c t i v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 t h i sa r t i c l ed e s c r i b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d o m e s t i c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n e t w o r ko f s t u d e n ts t a t u s ,a sw e l la sp r e l i m i n a r ya n a l y s i so ft h er e l e v a n tt h e o r ya n dp r e l i m i n a r y a n a l y s i so ft h eu s e o fn e t w o r kt h e o r yt os e l f - s t u d ye x a m i n a t i o ns t u d e n ts y s t e m si nam o r e d e t a i l e ds t u d ya n da n a l y s i s ,f i n a l l yc o m p l e t e dt h es e l f - s t u d ye x a m i n a t i o nn e t w o r ks y s t e m f u n c t i o nm o d u l ed e s i g n k e yw o r d s :s e l f - s t u d ye x a m i n a t i o n ,t h en e t w o r ks t u d y , p r e - a n a l y s i s i i 第1 章诸论 第1 章诸论 现代社会,人们所面对的知识和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持续学习成为人类适应不断 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来自i n t e r n e t 和各种传播媒体的大量信息为 我们提供了近乎全面的知识来源,为我们不断更新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提供了更有效 的途径和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正在向多渠道、多媒体转变。迅 猛发展的网络技术为高等教育自考生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台,为个体自主学习提供了 现实的可能。从现实及发展的角度来看,同样网络也可以对自学考试起到很好的支持 与推动作用。 1 1研究问题的提出 在以自考生为主体的网络学习,主要体现的是学生与学习系统及学习资源之间的 互动。基于网络的助学系统一定程度上是满足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时间和空间的 需要,但自考生的学习要倚重于其自身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自 考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目标偏移、认知负载加重、孤独和无助感等现象,导致 学习兴趣的减退和学习效率的降低。 在传统的自考学习过程中,往往以自主学习教材为主,集中时间找辅导老师面授。 这种学习方式,在遇到问题需要互动交流时,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而网络助学 应用在自考助学过程中时,辅导教师基本上已被物化、隐身为精心设计的程序。而网 络助学的前期分析过程是在分析学习者特征及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合理要求教育工作 者对这种学习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自主学习的支持系统的必经阶段,由网络学习 系统来担当辅导教师、教材、课后练习,从而实现学习的智能化管理,对自考学生学 习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支持。 如果将教学的全部过程都由学生自身控制,或许只能有少部分经验丰富的学生能 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系统表示满意。对大多数学生,自由控制顺序、步调、 练习的数量和难度常常导致令人失望的成绩。网络为自主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但 网络不会自然的成为自主学习良好的支持,要使网络环境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成为自 主学习的真正支持,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网络助学系统,而对网络助学进行前期分析研 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2 网络助学国内外发展现状 网络教学从上世纪9 0 年代在社会各界普及开,国外国内在网络用于教学已屡见 第l 章诸论 不鲜,应运而生众多网络教学平台和系统,在教学各方面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1 2 1 国外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2 0 世纪5 0 年代,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学派、 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 自主学习作过一些探讨。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 深入,尤其在自主学习的实质、机制、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的 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认知学派的c o m o 和m a n d i n a c h ( 1 9 8 3 ) 最 早提出了一个自主学习模型,对自主学习的产生、保持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作了说 明。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社会认知学派的z i m m e r m a n 和s c h u n k 认为它是一个 把外部学习技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的过程,要先后经历一系列学习阶段。 随着科学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外国教师利用广播电视讲座式进行自主学习, 它主要侧重教学中某些章节的讲授并且是以示范课的形式进行,其间,既展示了教师 观摩教学活动的过程,又开展了专题讨论和教学研究,对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 高大有益处。随着i n t e r n e t 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成了国 外教育教学的一个新的课题,即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的学习,教师关键要设计 一个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 生通过网络掌握大量的学习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愿望,按照自己的学习 方法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使学生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中树 立“自主学习观”。目前网络教育支持系统设计已进入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其中有 很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成功在线培训网。 国外发达国家在网络在线教育应用方面的开发与实施均早于我国。在国外网络教 学发展的初期,就有许多软件开发商为学校提供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目前,国外比较 有特色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 ( 1 ) w e b c t 。该系统是由b r i t i s hc o l u m b i a 计算机科学系开发,包括会议系统、 在线聊天、学生学习过程跟踪、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自我评价、成绩管理与发布、访 问控制导航、课程内容搜索等功能。 ( 2 ) v i r t u a l u 。该系统是由加拿大s i m o nf r a s e :大学开发的基于w e b 的教学和培 训集成工具。它可以使老师方便的建立和管理协作小组,创建会议以方便主题讨论, 允许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消息中插入多媒体素材。 ( 3 ) w i s h 。这是由美国p e n n s y l v a n i a 州立大学开发,包括课堂管理、电子通信、 课程公告牌、电子白板、实时音频系统、邮件列表等系统模块。该系统的特点是提供 教学资源管理服务,网络教学功能是通过一些通用的工具来实现的。 ( 4 ) l u v i t 。该系统是第四代网络在线教育工具中较先进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有: 2 第1 章诸论 电子邮件、新闻论坛、分散式聊天、视频会议、电子白板、个人主页等。 ( 5 ) b l a c k b o a r d 。它是以课程为中心,包括内容资源管理、在线交流、考核管理和 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内容资源管理模块方便教师发布、管理、组织教学,在线交流 功能同时为用户提供同步虚拟教师以及异步讨论板等交流工具,它集成了网络“教 与“学”的环境,每一个课程都具备独立学习区、交流区、考试区、管理区。以上这 些平台开发商目前已经成为行业的主导者。特别是b l a c k b o a r d 公司,5 年来共计投入 数千万美元开发该网络教育平台软件,2 0 0 4 年其平台软件使用费方面的收入已超过l 亿美元,其客户从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等一些著名大学,到一些政府机构、大公 司等,应用十分广泛,其产品占整个美国市场的5 0 以上。目前,此平台已进入中国 市场,我国的一些高校也纷纷购买它,作为学校网络教学的平台。 1 2 2 国内网络助学的发展现状 在国内,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开发与使用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我国教育技术工 作者的努力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在线教育支持平台对于网络在线教 育的重要性。现在也已经有一些优秀产品问世,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 1 ) 金海航新数字学校。该平台可以支持文字交互、电子白板、声音交互等功能, 而且还可以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在各组中教师可指定讨论主持 人,教师也可查看各个讨论组的讨论情况并将讨论的结果存储和打印。 ( 2 ) 方正校园解决方案。这是采用i n t e m e t 技术,配合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一个 软硬件一体化的现代化教学、管理的解决方案。协作学习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资源, 如在互联网环境中检索信息、需要计算机支持下的通讯交流手段、从虚拟资料室中查 阅资料等,而“方正校园解决方案”可满足这种需求。在利用“方正校园解决方案” 进行协作学习时,在局域网内实现i n t e m e t 仿真浏览、快速进行网络搜索、方便地收 取电子邮件,还可以实现网上讨论、网上会话、网上教学等功能。 ( 3 ) v c l a s s 系统。这是国内比较全面的一套基于w e b 的教学支持平台,包括网上 课程的丌发系统、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和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几 个部分。在网上教学支持系统中,它提供了学生的管理系统,可以记录学习过程,对 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具有讨论、搜索、公告等功能。 ( 4 ) 天空教室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包含备课、作业、通知、讨论、邮件、管理 等基本模块。其特点是备课时可以在线导入各种格式的文件( 视频、音频、动画、文 档等) ,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编辑,学生可以自动选题作业,平台还可以兼容各种网 络化教学资源。 3 第1 章诸论 1 3 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发展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个人自学和 社会助学基础上的一种教育形式,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 3 1自学考试特点 自学考试的主要特点是: 1 低门槛、低投入和高质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宽进严出”,不进行入学考试,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都 可以直接报名参加考试,考试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合格后即可申请毕业。然而, 低门槛和低投入并没有影响自学考试教育质量,相反其质量非常高,经得起实践检验。 同时,自学考试的高质量也赢得国外的关注和认可,学历国际认可度是相当高的。 2 灵活性强、开放度高。 首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具有极大灵活性。考生可以完全自由地选择专业、 报考时间、学习方式等。 3 报考无地域限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没有省、市、区等地域的限制,转学方便自由。它面向全 国招生,具有最大的覆盖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 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教育部前部长陈至立同志指出:“自学考试不能强调考试, 考试只是检验学习的一种手段,要强调自学”。陈至立同志还指出:“积极开发和利用 计算机网络教育、广播电视卫星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考生提供多样化的助学形 式,以满足考生的不同选择。”这充分表明了加强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的重要性。 自学考试的考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凭借教材、学习指导书或近年来辅以多媒 体光盘进行自学,学生不可能和教师见面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另一种形式是社会力量 办学、民办高校和普通高校助学。教学方式主要以集中而授为主,而且学习资料形式 单一。基本上是以文字材料为主,局限性很大,效果不佳。 1 3 2 网络助学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i n t e r n e t 网络的出现为建立网上自学考试助学辅导提供了 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实现可能。网络助学是采取自主学习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教育 形式,二者有共同的发展特点和内在规律性。认真研究、探讨和尝试网络助学在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中的运用,对于拓展自学考试发展空间,提高教育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 进作用。网络助学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生自学、传统的助学辅导不能满足自学考试的需求 首先,自学考试主要是依靠自考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刻苦努力地钻研而实现的。 4 第1 章诸论 一方面,部分数理、操作技术专业和新兴学科单靠自学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教育落 后地区的自考生单靠自学完成学业难度也很大,特别是理工类专业,考生自学起来难 度更大,这就直接影响了考试的通过率。所以,自学难度大也是导致目前报考自学考 试理工类专业考生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开展集中面授形式的助学辅导,考生很难集中。要广泛开展自学考试的助 学活动,传统形式是将要参加学习辅导的考生集中起来面授上课,通过教师言传身教 让学生获得相关课程知识、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在课堂上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但自 学考试的考生不仅自来不同单位和行业、不同的地区而且各自可以支配的学习时间也 各不相同,考生很难集中。另外,经济欠发达省份普通高校较少,民办高校发展还未 形成规模,要大规模开展自学考试助学面临师资、教学设施、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要集中偏远地区和农村考生辅导更是困难重重。现行的自学考试体制不能满足这部分 求学者的需要,而将他们距之于门外。将自学考试向网络延伸,可以打破自学考试多 年一贯制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教育方向发展,较好地解决制约自学考试发展的瓶颈 问题,实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 另外,教学活动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自学考试考生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参差不 齐,而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满足不同考生的要求。这就致使这种统一组织教学效 果欠佳。而且,以课堂辅导为主的助学方式,使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 位。自考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人刁的培养;不利于培 养自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利于自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自学考试 的特点,为了给广大自考生创造更有效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 术手段,特别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技术覆盖全国的面向自考生的助学系统,这也是丌 展大规模“社会助学”的惟一的、有效的途径。 2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使网络化助学形式成为一种必然结果 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部发展环境看,国家、社会和科技进步需要网络化的教育 形式与自学考试相结合,以使其在更广阔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大的跨度上,发挥 更好的作用。 首先,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网络助学。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和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需要科学的、完备的和能够满足 广大国民需要的教育体制作保障。目前,我国农村、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教育亟待 改善和提高,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独特的教育形式是解决上述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方 法。 其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助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 以其高科技的强大动力,广泛运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等各个领域。在普通高等 教育领域,许多大学也已经引入网络教学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甚至承担模 5 第1 章诸论 拟实践训练、虚拟案例分析、特种实验研究等重要教学任务。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 教育的发展方向。 3 网络化的助学形式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部发展特点看,网络助学符合自学考试发展规律,二者有 较好的兼容性和催化性,可以产生1 + 1 2 的效用。 首先,网络助学突破了时空限制,适应自学考试开放性教育的要求。与传统教学 相比,网络助学在时间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自己喜欢的进度学习;在 空间上,虚拟的教学中心将实现跨地域、跨机构教学,助学空间无限拓展。 其次,网络助学突破了教学对象和目标限制,适应自学考试社会性教育的要求。 信息网络集成了大量的数据、资料、课件、软件服务和操作功能,可提供无限共享的 助学与实践平台,这就使网络助学的对象走向多样化;可根据助学对象的不同需求和 助学阶段的不同特点,灵活确定目标,从而提高助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有,网络助学突破了教学内容和和教学方法的限制,适应自学考试包容性教育 的要求。网络助学可根据专业需要,建立助学信息库;可按照目标要求,把不同媒体 信息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可按照内容要求,把单元内容、案例、提问、作业、测验、 答案、演示和实验等组合在一起,无论是教学还是自学都比传统模式更加直观和便利。 网络助学突破了教学方法限制,适应自学考试创新性教育的要求。网络助学可以模拟 和构造各种虚拟环境,进行数字化教学实验,在虚拟的环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学生通过信息网络的引导、激发、帮助、发展个性化多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 6 第2 章前期分析相关理论基础 第2 章前期分析相关理论基础 前期分析( 前端分析) 理论是美国学者j h a r l e s s 在1 9 6 8 年提出的,是指在教学设 计过程进行之始分析教学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问题,以避免后续工作无的放矢,浪费人 力物力。 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背景分析。 通过学习者分析既可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起点水平,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 起点水平,也能了解与教学决策有关的学习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及学 习者的个别差异。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是诊断教学问题,确定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在 此基础上阐明设计对象的目标。学习任务的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教学资 源分析阶段,分析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提供决策依据。学习背景 分析能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活动提供基本的条件和相关的信息,同时也能迁移背景的创 设提供依据。总之,前期分析有利于教学设计工作更加科学化,更具针对性。 2 1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需要了解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年级、学习科目等基本内 容外,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焦虑等内容。因为按 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者的学习不仅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而且是具 有个体差异的,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也是动态的,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习者分析 在教学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是为了设计符合学习者个体特征的合适的教学,而不是让学习者去适 应单一的教学。学习者分析的结果不仅使学习者清楚自己的特征,从而更加有效地进 行自主学习;而且根据学习者分析的结果在教学中考虑学习者的个别差异,使学习进 程与个体因素相适应,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成功,成功的经验能够提 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强,并对其目 标定向及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 2 2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是以系统的方式找出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态与所期望达到 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学习需要的核心是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 性,据此提出解决方案。即只有先明确问题及其原因,才可能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模式为:确定期望达到的状态,即确定预期的结果并按重 要性进行排序。由于结果是以目标的形式反应出来的,因此,也可以认为把该步骤归 7 第2 章前期分析相关理论基础 纳为:确定设计对象的目标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确定目前的状态,也即确定上 述目标的现状。分析和确定目标的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确定差距的类型( 即学 习需要的类型) 。根据差距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确定 问题解决的优先顺序,并制订设计对象的目标。 学习需要分析的结果或输出是:第一,确定了从设计对象中反应出来的各种问题 是否都是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解决,如果不是,那么应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第二,提出 了关于设计对象的目标。设计对象的目标为学习任务的分析提供了依据。如果目标的 定位出现了偏差,势必影响学习任务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将影响学习者起 点水平的有效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方法主要有内部需要分析法和外部需要分析法。内部需要分析法是 将学习者学习的现状与教师期望学习者达到的目标进行分析,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 距,从而了解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外部需要分析法是根据外界社会的要求制定 教学目标,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习者的状况,找出两者差距的一种方法。 学习需要分析的主要作用是:使教学设计者明确了学习者的具体需要,并确定 了关键的需要。使教学设计者明确了对教学进行教学干预时应优先考虑的需要。 为教学设计者提供了一个评估有效教学的起点。为教学设计者提供了后续设计工作 的充分依据。 2 3 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中非常关键的资源分析阶段,它不仅是阐明教学目 标的依据,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和设计教学策略的依据,是对学习者必须学 会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分析的程序或过程。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旨在揭示学习 者从起点行为到终点行为之间必须掌握的任务及其任务的关系。所谓起点行为指的是 在教学开始之前,学习者学习的现状一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 观等,终点行为:通过教学活动后所形成的知识与技能、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等。 学习任务分析的基本功能包括:编制任务清单;描述任务;选择任务; 序列化任务和任务要素;分析任务和内容层次。 学习任务的基本过程:根据学习需要分析确定的关于设计对象的目标,确定任 务分析的目标。根据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依据初步分析任务的类型并评价之。根 据任务的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组合,选择任务分析的方法。确定任务分析的程序。 根据具体执行的情况,适当地调整分析过程。将任务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描 述,为阐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实施形成性评价等提供依据。 8 第2 章前期分析相关理论基础 学习任务分析的结果是初步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确定学习任务的重点难 点,并确定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 2 4 学习背景分析 学习背景是指持续影响学习者学习的、由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学习背景分析 就是考察各种影响学习者学习的环境因素。学习背景分析的目的就是确定影响学习者 学习的复杂因素系统。 从时间角度看,影响教学发生的背景因素主要包括教学前、教学过程中、教学后 的背景因素。教学前的因素是指发生在教学前的,对预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学习 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产生影响的因素。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是指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对 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教学后的背景因素是指影响学习迁移的背景因素,如 学习者学习的内容与后续学习的关系、与学习者生活的关系等,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 多样化的迁移背景。 从空间角度看,学习背景分析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师、学习者、学习资 源、迁移因素、社会环境等。 9 第3 章自考网络助学前期分析 第3 章自考网络助学前期分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高等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以个人自 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我国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来, 已开考2 2 4 种专业,累计报名人数( 本科、专科) 9 0 0 0 多万人,在籍考生1 3 0 0 多万人, 已有毕业生2 6 0 多万人。考生是自学考试活动的主体,因此,了解与分析清楚他们的 特点,对自考网络助学系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3 1 自考网络助学学习者分析 自考网络助学学习者分析主要从针对自考生进行现状调查以及对其特点进行分 析进行。 1 自考生现状调查 2 0 0 7 年1 0 月,全国自考办在全国内开展了“自考生对远程助学的认可和需求 的网上调查从考生的学习习惯、收入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调查自考生是否愿意接受 基于互联网的自考助学方式。同时,也对7 5 4 名在全国考办立体化教材网上学习课程 的自考生进行了网络适应性调查,调查显示,大专学历的在职者是目前自学考试的主 力军。 调查问卷结果展示 ( 1 ) 参加自考的人员年龄 ( 2 ) 参加自考的人员学历水平 团2 0 岁以下 2 0 岁一2 8 岁 口2 8 岁一:3 5 岁 囹3 5 岁以上 回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h t t p :h w w w y 锄g t s c c o m j y p d z k 2 0 0 7 1 0 t 2 0 0 7 1 01 9 _ 3 6 6 i 9 3 h u n2 0 0 7 ,1 0 1 0 加 d 第3 章 自考网络助学前期分析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 3 ) 参加自考人员有无工作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0 ( ) ( 4 ) 参加自考的人员每天平均上网h , j 。问 圜i 圈未工作i 囫5 个小时以上 3 5 个小时 口1 3 个小时 囫1 个小时以下 第3 章自考网络助学前期分析 从此调查数据来看,在职考生偏爱网络复习。由于超过七成的自考生属于在职工 作者,因此自考网络助学以其学习方式自由、优秀师资异地共享、学习成本低廉等优 势为自考生所青睐。 ( 5 ) 你希望通过网络学习哪些自考课程 囹公共课程英语 、高数 专业基础课 口小语种、农科 等 授课教师对学科重点、考点的把握程度,以及授课经验丰富程度是影响学员能否 顺利通过考试的重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以上几类自考课程的共性都在于优秀师资 和专业师资的稀缺,而网络助学可以满足全国范围内优秀师资的共享,很好地解决了 地域教学力量不平衡问题。 ( 6 ) 对顺利通过考试最有利的网络课程资源依次为: 最有利的网络课程资源百分比 试题解析中每道题涉及的知识点要讲解清晰 5 6 5 在考前串讲时配带历年真题的讲解,并进行不同题型考核知识点的汇总 5 4 5 试题解析中给出详尽的问题解答过程 4 1 6 4 希望重要的音频材料和讲义可以下载 3 6 0 8 希望能记录下学习者学习的进度,并在下次学习前给出提示 3 4 4 5 希望能结合动画、图片米生动展现课程内容,否则与读教材没区别 3 1 2 3 我希望通过网络与其它同学一同协作学习 5 7 希望通过网络传输作业 5 0 ( 8 ) 由于个人原因遇到比较严重的3 个困难依次为: 遇到的困难 百分比 没有整块时间来上网,网络课程的很多服务不能有效利用 4 0 5 8 把握不好考核点,考试通过率低3 7 6 7 无法坚持学习,经常临考了才开始突击 3 7 从“自考生对远程助学的认可和需求”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数据得出,参加自学 1 2 o o 0 o 0 o i-b钍口)o厶 l 第3 章自考网络助学前期分析 考试的考生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职业不同,年龄跨度大,且学历不等,但都有一个共 同的特点:学习兴趣大,求知欲望强。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即学好专业, 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身价值。 2 自考生的特点分析 自考生特点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 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 意志和性格。 ( 1 ) 智力因素 自考生的组成相对我国的其它教育形式的群体组成要复杂得多:有高考落榜的学 生,有中专、职校、技术的毕业生,有社会失业人员,甚至还有已取得第一学历要求 自学第二学历或更高学历的人员。而且,他们年龄特征、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等方 面也不相同。自考生对同一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吸收程度是大相径庭的。 ( 2 ) 非智力因素 一个人性格、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程度等非智力因素也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 果。自考生的学习习惯有着极大的差异。部分自考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会合理安排和有效学习时间,造成学习的效率不高;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于表面, 不求甚解,只是为了考试过关而片面、孤立、机械地去死记硬背;平时不注意对知识 的积累,造成考后学过的知识所剩无几。这就致使大部分学生虽然一开始都有良好的 学习愿望,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吃苦的思想准备,在学习上缺乏坚忍不拔的精神。在 学习中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内容,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半途而废,这也是造 成自考生流失率高的主要原因。当然,不可否认,自考生中也存在一部分既具有良好 学习愿望又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学员。 自考生对学习媒介和学习环境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学 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之间存在联系,对计算机持积极态度的学习者,其学习效果优于对 计算机持消极态度的学习者。学习者对学习媒体的理解也影响其决定付出的努力的程 度。可见,自考生之间的差异也所会影响到他们使用学习媒体的能力和对所处的学习 环境控制力能力不同。当然,学习态度在学业中的作用可能受年龄等方面特征的影响, 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可能是能力,而成年人则首先取决于态 度、动机和人格因素。 自考生对网络学习的态度和认同程度受他先前的网络学习经验的影响。先前在网 络课程中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结果的自考生,将直接强化他通过网络课程学习知识的决 心。他认同这种学习工具和学习环境,并倾向于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大多数自考 生随着自己对高级的、先进的学习媒体的掌握和对学习工具的控制能力的增强,他们 对这种学习工具和环境的积极态度也将逐渐增强。有学者证实,尽管多媒体并不定 1 3 第3 章自考网络助学前期分析 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回忆,但其富有意义的刺激环境和生活化的表现方法至少能 使学习者对这种学习媒介和学习方式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认同,由此产生对后续学习的 积极影响。 另外,自考生的学习风格也是与网络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的因素。学习风格指在学 习情境中个体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处理方式和倾向,包括感觉通道偏好、认知风格、 社会性环境偏好等。其中,认知风格涉及学习者所偏向和习惯的处理信息的方式,与 网上学习关系甚密。 通过对自考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研究得到如下结果,自考生在知识基础、认 知能力和认知结构以及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 此,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时要在易操作性;教师指导的及时性;知识呈现形式多样化上 多下功夫,以满足自考生的需要。 3 2自考网络助学学习需要分析 自考生的学习需要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探讨不同类型自考生学习需要的特点 和规律,将有助于自考网络助学系统设计的完善。 3 2 1自考生的学习需要分析 1 自考生学习需要的类型 自考生的学习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 ) 职业提高的需要。自考生为了在激烈的岗位人才竞争中不被淘汰,不得不持 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各个行业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不但要求提高而且更新也非常迅速,这种现象在各种基于信息或信息技术的行 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这种压力下,职员在自身行业中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都需要 不断学习,为求得个人职业进步、职务的晋升或为接受更高级的教育做准备。 ( 2 ) 社会交往的需要。很多自考生将学习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需要,他们在学习 的过程中主动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进行交流,建立友谊。因此,对他们而言,学习在 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增进人际问的友谊,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同。 ( 3 ) 社会刺激的需要。部分自考生借助学习这种社会群体活动来摆脱生活的单调 乏味和孤寂。这些学生希望在与他人的共同学习中获得愉悦惊喜,分享彼此的各种经 验和体会。对他们而言,学习使得原来单调的、孤独的生活丰富和生动起来。 ( 4 ) 外部期望的需要。有的自考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满足所在社会群体对他们的 外部期望,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特殊的待遇。 ( 5 ) 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有的自考生需要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以便更多、更好 地为社会组织服务,同时得到人们的理解。 1 4 第3 章自考网络助学前期分析 ( 6 ) 认知兴趣的需要。有的自考生学习是为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满足自己的 认知需求和兴趣。这类自考生学习是为了充实精神生活,认为学习即享受。 2 自考生学习需要的特点 自考生的学习需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和具有社会性和变动性 两个方面。 ( 1 ) 多元化、多层次。年龄跨度较大的自考生群体在从业范围、教育水平、社会 经济地位、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自考生的学习需要各不相同, 其学习需要的层次也具有较大的差异。 ( 2 ) 社会性、变动性。自考生的学习需要与其社会角色和职责有密切关系,因此 学习需求具有显著的社会特征。社会期望、职业竞争和个人需求都可能引起自考生学 习需要的变化,因此自考生的学习需要还具有变动性的特点。 3 2 2 辅导教师的需求研究 网络环境下辅导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 ( 当然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 作用外,还在自考辅导当中 起到查看全体学习过程的作用。自考网络教学中,辅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 课程内容的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是对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的最主要的支持。 教师在进行同步或异步的教学之前,必须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教学目 标,选择适合网络教学的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 设计要以知识点为核心进行组织,具有先进性、系统性,教学体系要科学地体现学科 的发展方向和时代特征。针对自考生知识水平不一,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现实,对于 同一教学内容教师应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教学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 合自身的教学内容。为此,系统设计时,要为教师分层次,分阶段教学设计提供方便。 2 教学资源设计:在本系统的设计中,为了了解问题的背景与含义,建构自己的 智力模式和提出问题解决的假设,自考生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并需要学习 必要的预备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详细考虑自考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 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教师都可以参考资料的方式为自考生提 供。 3 教学策略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时,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加强教师的引 导作用。在网络教学中,由于自考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在网络信息污染等诸多因素下 容易造成“信息迷航”。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教师的“导学 作用,增加教师对教学 过程的控制力并引导自考生主动探索。其次,要提高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在自主学习 的基础上,为自考生提供伙伴,加强协作学习,既可以消除学习孤独感更能获得理解 1 5 第3 章自考网络助学前期分析 的学习效果。 4 撰写教学叙事、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是以叙事的办法开展的教学研究,它 是一种能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研究方法,能有效地促进辅导教师的教学 实践水平和理论修养的提高,促进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科的 教学实践、教学后记、学科资源等通过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以增加实践经验与反思; 还可以将辅导的相关课题研究进程和重要成果进行实时记录,以达到课题活动、研讨 交流、研究成果展示的目的。因此,系统设计时,要为辅导教师提供进行学习反思的 “工具”。 3 3自考网络助学学习任务分析 自考网络助学学习任务分析是自考网络助学系统设计中非常关键的资源分析阶 段,主要是研究网络学习资源的内容、构成以及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3 3 1自考网络学习资源的内容与构成 1 白考网络学习资源的内容 自学考试是一种以考促学的高等教育形式,它的课程体系包括文化课程和实践操 作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等,其学习资源体系中要让学生去识记的东西比较多,然传统的 助学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资源的有限性,网络资源的无限性正好是对这一缺陷的有效 弥补。自学考试的文化课程主要以教材为中心,并辅助以参考书,辅助读物等;实践 操作课程一般是到工厂学校实习为主;毕业设计一般是论文由考生自己把握。由此我 们可以判断自考网络学习资源应包括课程资源,辅助性资源两个部分,及包括教师教 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由于自学考试是一种高度统一的教育形式,在课程教材的选 择上是全国统一的,这样在课程资源这块可以表现得十分集中为教师教案、教材导读、 教材解析、参考书目、课后辅导、巩固练习等等,让考生围绕教材为中心拓宽自己的 知识面,并通过辅导练习等来弥补传统助学教学资源缺乏,考生以背记教材为主的局 面。自学考试网络学习辅助性资源十分丰富,各种各样的考试资料、论文题库、论坛、 博客等等,只要是对自考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有帮助的,都可以称之为辅助性资源。 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