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无厘头电影的审美文化解析.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无厘头电影的审美文化解析.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无厘头电影的审美文化解析.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无厘头电影的审美文化解析.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无厘头电影的审美文化解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无厘头电影的审美文化解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垄腽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蕴且盟 导师签名:窿: 日 期:之鳢生臼垒回 避,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无厘头电影作为一种风行一时的电影文化,用其特有的语言风格、表演风格 等特征影响着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话语机制和行为机制,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新 的审美心理,本文从无厘头电影和后现代的关系入手,以对香港社会的历史体察 为背景,分析其社会文化根源,探讨无厘头电影产生发展的历史因素,并着重从 后现代主义和无厘头电影文化、无厘头电影的审美特征、无厘头电影的后现代审 美心理等几方面作为探讨的切入点,来探寻无厘头电影的审美特征。 无厘头电影以其狂欢语言和平民视线,充分展现了语言的魅力和世俗化的快 乐。该类电影对语言意义的解构,使创作丰体和受众从语言规范的束缚中解脱出 来,自由地把语言当作一种消遣、游戏;同时也使语言更牛动和更具表现力。无 厘头电影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荒诞等表象使得庄重的历史走向凡俗, 严肃的叙事走向谐谑。对原作进行戏仿,对经典进行解构的无厘头电影迎合了大 众心理,它所具有的感官化、平面化、无深度等特性和大众当下审美心理相吻合; 它所体现出的狂欢化本质正与人的狂欢心理相呼应;它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隐藏了 人内心深处多层面的潜在欲望。 目前国内对于无厘头电影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其文化现象、语言特点、商业效 果和简单的是非批判上,并没有探究它之所以发展的深层次社会因素,缺乏从审 美特征和审美心理两个维度对无厘头电影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这与它的迅速发 展是不相适应的。本文试图对上述缺失有所填补,在分析后现代与无厘头电影关 系的基础上,对无厘头电影的审美特征和大众心理因素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为新文化研究作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关键词:无厘头电影;后现代;审美特征;审美心理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c u l t u r eo fw u l i t o u ( n o n - l o g i c ) m o v i e si sav e r y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 i ta p p e a r s f r e q u e n t l yi nt h eu t t e r a n c ea n db e h a v i o rs p a c ea n de s t h e t i cs p a c eo fm o d e mp e o p l e , e s p e c i a l l yy o u n gp e r s o n t h es t u d yi nt h i sa r t i c l er e v i e w s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p o s t m o d e m i s ma n dw u l i t o u ( n o n - l o g i c ) m o v i e sc u l t u r e ,a n a l y z i n g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 h o n g k o n gw u l i t o u ( n o n - l o g i c ) m o v i e sc r e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b a s e do nt h e p o s t m o d e m i t yo fw u l i t o u ( n o n - l o g i c ) m o v i e sc u l t u r e ,t h i sa r t i c l ef o c u s e so na n a l y z i n g t h ea e s t h e t i cf e a t u r eo ft h e w u l i t o u ( n o n - l o g i c ) m o v i e sc u l t u r ef r o mt h e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sw h i c hi st h e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p o s t m o d e r n i s ma n dw u l i t o u ( n o n - l o g i c ) m o v i e s ,t h ea e s t h e t i cf e a t u r eo fw u l i t o u ( n o n - l o g i c ) m o v i e s ,t h ea e s t h e t i c m e n t a l i t yo fw u l i t o u ( n o n l o g i c ) m o v i e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u l i t o u ( n o n l o g i c ) m o v i e sb a s e do nt h ep o s t m o d e r , i th a s d i s t i n c tp o s t m o d e mf e a t u r e w u l i t o u ( n o n l o g i c ) m o v i e sc u l t u r ec a t e r sf o r l ep u b l i c p s y c h o l o g y ;, i t sc h a r a c t e ro fs e n s u a l ,p l a n e ,n od e p t hc o i n c i d e st h ep u b l i cc u r r e n t a e s t h e t i cp s y c h o l o g y ;, i t se s s e n c eo fc a r n i v a lc o i n c i d e st h er e v e lp s y c h o l o g y ;a sak i n d o fc u l t u r ef o r mi tc o n c e a l sm u l t i l e v e lp o t e n t i a ld e s i r eo ft h ed e 印h e a r t a tp r e s e n t ,t h ed o m e s t i cs t u d yo nw u l i t o u ( n o n l o g i c ) m o v i e sc u l t u r ei sn o tm u c h d e e p j u s ts t o pa tt h es i m p l e ,n o n - c r i t i c a lj u d g e i td o e sn o te x p l o r et h ed e e p r o o t e d s o c i a lf a c t o r so f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l a c k so ft h ed e e pa n ds y s t e m i ce x p l o r a t i o nt o w u l i t o u ( n o n l o g i c ) m o v i e sc u l t u r ef r o mt h et w od i m e n s i o n sw h i c hi st h ea e s t h e t i c f e a t u r ea n dt h ea e s t h e t i cm e n t a l i t yo fp u b l i c t h i si sn o ts u i tt o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w u l i t o u ( n o n l o g i c ) m o v i e sc u l t u r e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st of i l lu pa b o v e m e n t i o n e dd e f e c t o fs t u d y i ta d v a n c e st h eu n i q u eo p i n i o na b o u tt h ef a c t o ro ft h ea e s t h e t i cf e a t u r eo f w u l i t o u ( n o n - l o g i c ) m o v i e sc u l t u r ea n dt h ea e s t h e t i cm e n t a l i t yo fp u b l i c ,w h i c hd e p e n d 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p o s t m o d e m i s ma n dw u l i t o u ( n o n l o g i c ) m o v i e sc u l t u r e t h ep u r p o s ei st ot h r o wo u tam i n n o wt oc a t c haw h a l e ,d o s o m eb a s i cw o r kf o rs t u d yo nn e wc u l t u r e ,a n de m b o d yt h ev a l u eo fs c i e n c es t u d y 2 w u l i t o u ( n o n - l o g i c ) m o v i e s ;p o s t m o d e m i s m ;a e s t h e t i cf e a t u r e ;a e s t h e t i c m e n t a l i t y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一) 问题的提出 所谓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话,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 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 非没有道理。无厘头的语言或行为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嬉戏、调 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无厘头电影应属于后现代文化之一 脉,它的主要特点是反逻辑、反崇高、反精英、调侃一切、无所顾忌等等。无厘 头电影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至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这种张扬和流行是和整个社会的形态结构的变化有着很大关系的,它在嬉笑怒骂、 及时行乐、破坏秩序、离析正统、浅层化、娱乐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话语机制。 无厘头电影本身也许没有什么深邃的文化内涵,精英阶层对它褒贬不一,有时还 笔伐有加。笔者无意探讨它的好与坏,只是觉得一种文化的出现和流行必然有它 内在的原因,无论这种原因是高雅的还是粗俗的,都有其合理化的成分和值得关 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后现代主义和无厘头电影的关系、无厘头电影的审美特征、无厘头 电影的审美心理等几方面作为探讨的切入点进行分析。 ( 二) 研究的意义 无厘头电影作为喜剧电影文化的一种能够流行必然有其特殊的审美意义,本文 主要从无厘头电影的产生发展的状况、审美特征、流行的文化解析以及该类电影 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意识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找出它能够流行的深层次 原因,这种分析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当前对无厘头电影的研究一般都是就其娱乐性、商业性本身提出一些个 谭眶明:周星驰现象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0 年,第2 2 6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观点,虽然有些也涉及了该类型电影的审美文化特征,但是缺乏系统性。本文 的理论意义就在于把无厘头电影置身于后现代语境下,从该类电影的审美特征以 及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意识的影响等几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 研究视角。 第二、无厘头电影作为喜剧电影的一种新形态,它的流行一定有很多现实的因 素在发挥作用,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对这种文化现象由浅到深的研究, 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下社会,了解大众生活环境下群体的心态和他 们内心深处最本能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第三、本文对无厘头电影的发展进行了纵向的梳理,可以为更深入无厘头电影 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和参考。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自九十年代开始,一种新类型的喜剧电影突然席卷香港,也就是所谓的无厘头 电影。该类型电影利用对原有文本的游戏式疏离产牛全新而深刻的喜剧效果,无 厦头电影比较突出的代表性人物是周星弛。从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看国内学术界 对无厘头电影的研究现状是,对无厘头现象、无厘头的后现代性及无厘头语言的 研究很多,t u 从该类型电影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心理相结合进行探讨的研究成果较 为少见。笔者查阅了国内近五年本专业相关期刊,包括文艺评论、电影文学、 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评介、文艺争鸣等,综合所收集 到的文献来看,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丰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从现象角度把握:无厘头词源的探讨、无厘头的实例全面列举,包括 电影、电视、杂志、网络视频、图片等等。董雅欣的我癫故我在一论无厘头 电影的魅力从电影价值观念和电影技巧两个方面来揣摩无厘头电影的魅力。 第二、从无厘头电影的教育意义角度对它进行批判,如更改了原著作的内容, 将正统、严肃、崇高这些元素进行无情嘲弄,加速了文化的低俗化,是一种文化 污染等。更有人认为无厘头那种嬉戏、不认真的态度,其实是一种文化的退化, 是一种逃避。更与香港薄弱的文化传统,教育水平降低及一种对文字、价值失去 最雅欣:我颧故我在一论无厘头电影的魅力,眄部,2 0 0 6 年第0 5 期,第7 8 8 l 页。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兴趣和信心的新野蛮主义有关。陶东风在大话文学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 运中认为,“大话文学与大话文化是思想解放的一枚畸形的果实。一味的游戏、 戏说态度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消解了人为树立偶像、权威之类的现代迷信、 现代愚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这种叛逆精神或怀疑精神由于采取了后现代式的 自我解构方式,没有正面的价值与理想的支撑,因而很容易转向批判与颠覆的反 面,一种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式的人生态度”。固 第三、学者或者民众一般都以评论的形式说明无厘头的娱乐性和反讽性,都是 举例说明。对无厘头缺乏系统的研究。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绝大多数研究者 总是局限于某个具体的人或文本,很少有人做整体性的研究。高少星等人著的无 厘头啊无理头虽然有做整体性研究的意思,但又太过笼统,缺少深入的分析。 由此可见,国内对无厘头电影这种文化的审美特征并没有深入系统的理论性探 讨,一般都是学者或者民众各抒己见,呈现的是一种碎片式的说明,所以应该以 后现代为文化语境,结合其特征和审美心理进行探讨,本文的突破点和创新点恰 在于此。 三、文献综述 无厘头电影审美文化研究所依托的理论框架丰要是后现代理论、大众文化理论 以及大众审美心理,以下的文献综述将围绕这几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展开。 ( 一) 关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研究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西方的文化思潮,在伴随着中国的全球化、现代化、城市 化的进程中,后现代时代的特征,从精神价值体系到大众日常生活,从哲学、艺 术、电子媒介到流行时尚,都产牛了重要的影响。影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也成为 后现代理论繁荣发展的重要之地。当然我们的无厘头电影也是借着这后现代之风 发展起来,契合了后现代当中的娱乐性、消费性、浅层化的特点。关于后现代主 义理论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弗雷德里克、德里达、迈克费瑟斯通等。 詹姆逊的代表作是后现代主义和晚期资本丰义的文化逻辑。詹姆逊着 陶东风:大话文学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天津社会科学,2 0 0 5 年0 3 期,第9 3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提出“审美平民丰义”、“历史或社会语境的缺失与历史性的批判”、“无深度与 情感的消逝”等后现代所具有的特征,无厘头电影作品的特点恰恰就是深度的削 平与历史感的消失,不再试图对哲学的必然、人生的意义,社会的本质等深度问 题做挖掘和表现。这对我们理解无厘头电影为何会具有无历史深度、浅层化等特 点具有理论上的帮助。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奠基人,以其为首的解构主义思潮几乎影响了2 0 世纪中 期整个思想文化界,他的理论著作贯以一种解构性思维渗透到人文科学的许多领 域,对哲学、历史、语言学、艺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里达在行文论述时力 避完整统一的体系和逻辑严密的结构,从歧义相关角度剖析,创造了“延异”“播 撒“痕迹”“替补 等解构性术语。其中“延异”和“播撒”这两个术语成为解 构主义最根本的核心概念,无厘头的搞笑片中嘲弄一切,戏讽一切,否定一切的态 势,与德里达的解构丰义理论,形成了微妙的暗合关系。 迈克费瑟斯通则以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为其理论代表。从消费文化的 视角来探索后现代丰义。“后现代主义”所关注的大众文化、形式与称号、影像、无 秩序、牛活的审美呈现等等,恰恰拥有“消费文化”的特征。“这样,对后现代主义 的理解,就必须置于消费文化的成长、从事符号牛产与流通的专家和媒介人人数 增加之长时段过程的背景中。”无厘头电影丰要是一种娱乐模式,即强调为处 于现代社会紧张牛活节奏中的人们提供娱乐消遣功能,它有着极强的群体消费的 特点,这也符合了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的理论。 关于后先现代丰义的各种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语境和坚实的理论 基础。也能更好的离析出无厘头电影的后现代特征。 ( 二) 关于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它丰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 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 特别是电子传媒) 为介质大批量牛产的当代文化 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 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 英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江苏译林f l j 版社,2 0 0 0 年,第1 8 2 ,1 2 3 页。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产物。 大众文化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 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 一些原则差异的。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大众传媒的依赖性是大众 文化的特点。它具有主体参与、感官刺激、精神快餐和文化消费的都市化、市民 化、泛社会化的审美追求。 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隶属于与普通大众相关的文化范畴,主要有费斯克的大众 文化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理论。 约翰费斯克是美国的著名学者,他的大众文化理论以其解读大众文化和 理解大众文化为代表。解读大众文化是一部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借以创 造了其大众文化的文本和场所所作分析的辑录,并有一篇理论性的引言,关注的 是理论性和政治性的拓展,而非分析性的,是从文本到理论的阐释,而理解大 众文化则是从理论到文本的阐释。 狂欢化是二十世纪前苏联的思想家巴赫金提出来的理论,他通过对托斯妥耶夫 斯基小说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研究,尤其是对拉伯雷小说的研究提出 狂欢化理论。在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首先提出这一理论,弗朗索瓦拉 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进而 形成了他的狂欢诗学。他对根植于民间大众的笑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他认为, 要真正理解笑这种喜剧性的文化,就必须向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时空体狂欢 节追根溯源。这对理解无厘头电影独特场景的设置、情节的突变和各种人物形象 的分析作了理论的奠定。 ( 三) 关于受众欣赏心理的研究 本文运用到的与受众欣赏心理相关的理论丰要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荣格集 体无意识以及勒庞“群体心理 的分析。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并把对于 人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描述达到人类有史以来的最深层。在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 学中,无意识中的“本能 是核心词汇,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研究丰要通过本能 研究构建起来,欲望一词被遮蔽在本能之下。荣格则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把人的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意识分为三个部分:意识、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勒 庞则在其代表性著作乌合之众中对群体心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人们理解 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这些理论在对分析电 影观众的审美心理时具有指导作用。 这些和受众心理分析相关的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打开了思路,为更好的阐释无 厘头电影所具有的狂欢化特点和观众的审美心理进提供了佐证。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一部分内容首先分析无厘头电影和后现代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在后现代文化 语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必然承继着后现代文化的特征;然后分析无厘头电 影产生与发展状况的整体概述;最后分析无厘头电影的后现代特征,总结出三点 精英文化身份的失落、戏仿、碎片、拼贴和挪用以及“延异 的思维。 第二部分从无厘头电影的文本结构出发,来分析其结构的游戏,化情节的反常 规以及历史深度感的消失等特点;然后从狂欢、戏仿、自嘲等几个方面分析无厘 头电影的独特的语言魅力;最后再分析该类型电影在表演发面所展现的审美特征。 无厘头影片在中国香港生长并形成电影界的独特景观必然是满足了大众的心 理需求,所以第三部分将从无厘头电影所具有的特色和大众心理契合角度来分析 无厘头电影的审美心理。当今,受众审美心理发牛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追求 思想深度和高雅的精神,而是审美越来越趋向感观化和平面化,注重感观的享受, 而无厘头电影作为视觉文化的一种淋漓尽致地满足了受众的感官享受。然后根据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分析无厘头电影迎合了大众的狂欢娱乐心理,无厘头电影带 有狂欢特色。最后分析了无厘头电影是大众潜在欲望的满足,这些欲望主要包括 二个方面:自由意识的释放、猎奇心理的满足、集体无意识的本能情结等等。 在正文的三个部分中主要采取以下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是概念界定和特征分 析,采用分析、归纳的论证方法,并结合理论归纳出无厘头电影的后现代特征。 第二部分从无厘头喜剧与以往喜剧的比较中,包括结构、语言、表演来分析无厘 头电影独特的审美特。在第三部分,丰要用理论论证的方法,分析无厘头电影和 大众心理的关系。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后现代文化和无厘头电影 电影是大众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它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还让人们 感悟人生,尤其是喜剧电影,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达到一种宣泄和娱乐。我们要想 很好的研究这种媒介文化形态,就要研究它的发展背景,正如传播学家麦克鲁汉 提出:“有效的媒介研究不仅是要处理媒介的内容,而且要对媒介本身及其发挥作 用的这个文化环境。只有站在对象的旁边对它进行全局的观察,你才能发现它的 运作原理和力线。所以我们要想深入地分析无厘头电影,必须结合它所生存的 时代环境来阐述。 一、后现代文化背景及语境 后现代丰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2 0 世纪6 0 年代,并于7 0 与8 0 年代流行于西方 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它是在现代主义思潮上产生的。在全球化、虚拟 世界里,各种异质的东西没有国界,没有封锁,异质的东西总是相遇,这和现代 化下的一律性、对抗性完全不同,时代背景变了,现代主义开始不完全合乎时宜, 这些都导致了人的思维观念开始变化,多元化、差异化等后现代观念开始兴起。 后现代丰义开始迎合现代社会中的消费主义,通过商品生产和大众传媒在人们的 日常生活中如鱼得水,从而使文化产业化、商品美学化,于是高雅文化和通俗文 化的差别消失了,艺术与牛活的界线也消失。因此后现代主义是对社会的一种妥 协的文化思潮,文化与社会不再是对抗的关系,文化和社会的差别消失,大众文 化取代了精英文化,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开始模糊,文化消费中没有权威和专家, 只有大众或平民。后现代文化是对以前极大丰富文化的一次重新分解组合,是一 次精神上的自由之旅,后现代文化具有如下语境:快乐原则( 多元化、大众化) , 消费社会。 后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语境就是快乐原则,大众化、多元化体现的淋漓尽致。 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第1 8 7 页。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下牛存已经不是问题,追求创新发展成为急需,于是,大众文化就让大家在紧 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享受生活,放松身心,而年轻一代则开始以调侃的方式选择了 自己的文化生活。快乐原则让我们能更加平和的去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拒绝对 抗,提倡多元化,提倡大众参与。无厘头电影以笑为中心,以快乐为目的的特性 正是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发展起来的。 后现代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化语境是消费社会。美国学者詹姆逊认为,后 现代主义其实是一种最符合晚期资本主义环球经济体系的意识型态。消费意识横 扫一切,所有文化都成了商品“至于文化,说到底,后现代性已经具有文化消融 于经济和经济消融于文化的特征。 所以,文化艺术与工业生产及商品消费紧密 的结合在一起,艺术创作与欣赏成为一种“复制 生产和大众化的商业消费。在 这样一个消费社会里,电影作为后现代社会代表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电影 影像的“似真性”所带来的直接冲击力和其独特的视听语言符号对人的感官体验 的重要影响,使它成为人们宣泄自我、放松自我的一种特有的消费形式。 无厘头电影的特征与传统的电影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t u 却与西方后现代文化 理论相契合。“后现代丰义是对现代丰义的清算,它要消除现代主义的二元对立、 霸权主义、中心丰义而将一种傲慢的知识态度还原为一种平等的知识对话,将一 种中心丰义的自大迷恋还原为平等对话中的新意义产生,将一种过分精英丰义的 态度还原为普世性的大众文化。 无厘头电影所具有的浅层化、无中心、碎片化、 想象化、娱乐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无不彰显着它的后现代特色。正如丹尼尔贝 尔对于后现代文化本质所言的那样“极其自由地搜检世界文化仓库,贪婪吞食任 何一种被抓到于的艺术形式。这种自由来自它的轴心原则,就是要不断表现并再 造自我,以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 无厘头电影是一种影视艺术大杂烩,它 主动追求的一种效果就是把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艺术混合在一起,由你选 择。从实质上讲,无厘头电影自身就是出于对本质丰义的摧毁而出现的,反对深 刻,追求感官的愉悦,它所具有的肤浅、直觉、娱乐、个性,边缘化等特征更能 体现后现代丰义的特征。 美 弗笛德幔兜詹姆逊:论个球化的影响,新译j l i 方文论选,2 0 0 1 年第2 期,第6 页。 于岳川: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与未来导向,创q 川师范人学学报苏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5 期,第l o l 贞。 美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凡等译,三联书店,1 9 8 9 年,第5 8 、1 5 5 贞。 l 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厘头电影,作为喜剧电影文化的种,时刻散发着后现代的气息,彰显着后 现代的魅力,它能够流行是由于处于后现代的人们竞争和压力的增大而需要一种 调昧剂以求自我平衡。所以在解析无厘头电影的审美特征时就应该结合后现代文 化语境,分析它所具有的后现代特征和能够流行的因素,从一种微观的具体文化 中看后现代更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后现代的文化症候。 二、无厘头电影的产生发展 我国的无厘头电影产生在香港,经历了一百年殖民史的香港,东西方文化的冲 突与融汇,使香港发展为一个集工业、贸易、金融等多元行业为一体的国际性港 口城市和经济中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重要一员。这些情况使得香港更早 的与后现代的一些思想相碰撞。英国殖民者对中华文化采取的是隔绝与扼杀的政 策,导致了许多香港人不了解、不熟悉自己的国家、国情、历史、民族文化的根 源所在,正由于香港社会缺乏民族文化的深厚的根基,因而产生了许多文化不成 熟、不深刻的形态。但香港毕竟是一个华人聚居的地方,它还承袭着中国的一些 传统文化,这种中西结合的文化态势造成了香港市民新旧交融的思想意识,那就 是即对戏仿的商业文化充满向往与渴望,又斩不断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商业化 的运作使牛活于其中的市民日复一日的为赚钱而奔忙,相应的文化也往往是休闲 娱乐、广告的代名词。而对传统文化的牵绊,使香港市民想要发掘人牛的存在意 义和价值,两者的碰撞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想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 涵中发掘人的终极价值,但是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却让他们迷惘和不知所措,于 是只能通过无奈的自我调侃和自嘲去掩盖内心的无措,而无厘头电影的那种反映 小市民生活的无厘头电影适时的出现了。 从8 0 年代开始,新浪潮电影运动将中国香港电影推进了一大步,西方电影的 许多表现形式开始在电影中被大量地运用,浓烈的色彩、急速运动的镜头,刺激 性场面以及爆炸性的噱头和笑料开始充斥在电影中,那个极其讲究拍摄效率的年 代,拍摄经常昼夜不停,整个电影剧组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如此之快的节奏使 得香港电影留给观众进行思考的时间少到几乎等于没有。因而一些匪夷所思的噱 头才被加入进来,这就是早期的无厘头电影的雏形。早期香港的喜剧表演的代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物是许氏三兄弟( 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 ,代表作品有半斤八两、最佳拍 档系列等,位许氏三兄弟的电影也只是无厘头喜剧的一种雏形,还不能称为真 正意义上的无厘头。 1 9 8 8 年,香港演技派影星周星驰以霹雳先锋为起点,开始了喜剧电影的 “另类”探索。他广泛吸收了传统三大类型( 武打、社会牛活、鬼怪) 喜剧片的 各种表现元素,在融会贯通的同时又追求鲜明的个性,表现出异质的品格。这正 是后现代丰义大众消费文化在喜剧电影中的渗透。它表面上放弃了传统香港喜剧 对社会的批判性,仅是为了搏取观众们的开心,为了搞笑而搞笑。但实际上它运 用巧妙高超的剧情设计,除了提供社会大众情绪宣泄的一种管道外,也建立了自 成一格的人生观。无厘头电影作为香港人集体潜意识的积淀物,充分体现出通俗 性、颠覆性、市俗性、多元性等特点。它表达了香港人的社会生活模式、心态和 行为取向,展示了他们的迷茫和彷徨,并通过电影宣泄了这种困惑。 该类型电影的的代表人物丰要就是周星驰,基本上提到无厘头电影就会想到周 星驰,提到周星驰也就想到无厘头电影,两者之间互为等号,无厘头电影与周星 驰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无厘头电影的发展脉络与周星驰的表演风格有着密切 的联系,具体的说无厘头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这也是周星驰表演风格的 四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1 9 8 8 年一1 9 0 0 年 这是无厘头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以周星驰刚步入影坛时所拍的霹雳先 锋、捕风汉予、江湖最后一个大佬等为代表。在这几部片予中,改变了传 统香港喜剧的表演模式,开始融合以往喜剧电影的搞笑元素于一体,形成了无厘 头电影风格的基础。 第二阶段、1 9 0 0 年一1 9 9 2 年 这一阶段是形成无厘头电影风格的阶段,也是该类型电影为观众所初步接受 的阶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电影是望犬成龙、小偷阿星、咖喱辣椒等一 批影片。在这些影片中,周星驰喜剧表演已具备了一定的个人风格。如最典型的 大笑以及一些富有个性的俗词俚语的使用,同时一些肢体表演开始被引入到电影 中。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阶段、1 9 9 2 年一1 9 9 4 年 这个阶段是从赌圣系列影片开始的。在这个阶段中,周星驰风格凸显, 锋芒毕露,在各大影展中的获奖更是表明电影界对他的认可。周在拍摄过程中, 自己的表演基本上左右了影片的制作。并创造了一个与现代道德观念相冲突,在 普通人眼里是个有点思想和文化但比较叛逆的小混混形象,无厘头影片也基本定 型。这一阶段的代表性电影是审死官、鹿鼎记系列以及唐伯虎点秋香 等一些为人所熟知的电影。同时,社会上对无厘头电影的批判也逐渐进入高潮。 第四阶段、1 9 9 4 至今 这一阶段以周星驰参与执导的 国产零零漆为始记,到2 0 0 2 年上影的少 林足球,2 0 0 4 年的功夫及刚刚发行的 :长江七号都可以纳入这一范围。这 一阶段众可以称之为无厘头电影的巅峰期,这一阶段的代表影片包括 大话西游 系列、喜剧之王、少林足球等几部影片。尤其是大话西游之仙侣奇缘被 公认为是目前无厘头电影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片子。 无厘头电影的后现代性 ( 一) 精英文化身份的失落 无厘头电影体现了精英文化身份的失落。精英文化下的现代主义大师往往要求 观众理解其作品的深刻含义,观众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是通过不断的解释和领悟, 发现作品的寓意。而后现代丰义则深度消解了作品内涵意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 表层的、浅层的内容, 给人一种无需解释的体验,即一种形象可以用另外一种形 象解释,从而变得平面化,平面化也使得文化大众化成为可能。 著名社会学家洛文塔尔认为:大众文化是现代文明的机械化生产的结果,它取 代了民间艺术和高雅艺术,它还具有自身真正特质、标准化、俗套、保守、虚伪, 是一种媚悦消费者的商品。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相对应的一种高阶层的文化, 也被称作高雅文化,是社会上一定知识分了所精心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居 于统治者的姿态;在媒介技术不发达之前,精英文化直居于统治的位置,有着 千百年的历史。而到了后工业社会,主流文化变成了大众文化,它消解了崇高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术与日常牛活的界限。大众文化艺术抛弃了精英文化的纯粹的唯美丰义,它利用 现代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根据市场的需求复制化的批量生产,以满足人 们的精神消费需要。大众牛活艺术化激励了个体的创造性思维与积极性。在精英 文化下大众集体无所作为,而在大众文化下出现了个体的积极参与,人们在参与 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自我生存价值的寻找,对自我的肯定。 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在被统治的状况下产生出来的。”他 指出“一个文本要成为大众文化,它必须同时包含宰制的力量,以及反驳那些宰 制力量的机会,也就是说,从臣属式的但不是完全被剥夺权力的位置出发,反抗 或规避这些宰制性力量的那一类机会。也就是说大众文化是一种抵抗性的文化, 它的发展必然会对精英文化构成威胁,精英文化受到大众文化的挑战,必然自身 会感到焦虑,他们在表现贵族式的轻蔑与厌恶的时候也会感到自身身份的失落。 而无厘头电影是一种反权威性的文化,它注重感官的愉悦、视觉的冲击,散发世 俗的浓烈气息,是大众文化的鲜明代表,是大众文化的繁衍之地。 无厘头电影迎合了大众的审美心理,大众更需要一些无历史性和无深度性的纯 娱乐性的内容。它体现着大众对长期以往主流文化压抑的一种宣泄,是大众文化 对精英文化的抵抗。如由周星弛丰演的大话西游对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的戏仿和讽刺作为典型的例举,传统的孙悟空是一个不近女色、疾恶如仇、具有 铁石心肠的神灵角色,但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则变成凡人形象,成为虚张 声势、以抢劫为生的斧头帮帮- 丰,并且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多情公子。唐僧的形象 则从一个刻板、迂阔的和尚形象被戏拟为一个既唠唠叨叨又心怀宽厚,既让人不 厌其烦又有其憨直可爱之处的具有多面性格特征的复杂人物形象。唐僧形象寄寓 着多样的喜剧性特征,既含有对传统说教的讽刺,也糅合了某种宽容大度的幽默 情怀。这些戏仿和讽刺都体现了大众文化对精英权威的无情消解。 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抵抗,是大众在努力开创空间,试图规避各种权力的规 定,他们在创造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空间的认同性。无厘头电影作品对经典的篡改 和解构是文化抵抗的一种方式,大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完成最大程 度的解构和重建。“我们看见那些图像所以产牛快感,就因为我们一面在看,一面 英 约翰费斯兜:理解人众文化,千晓钰- 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 0 0 1 年,第5 6 、3 l 贞。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求知,断定每一事物是某一事物”。 在未来的文化撞击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抗争会成为一种丰题,这种主题 要求意识形态给予大众合法化狂欢的机会。精英文化在这种对抗当中感觉有些无 所适从,自己的权威性不断被挑战,不断被颠覆,他们有着自己的担忧和焦虑, 大众文化的崛起对其自身的身份认同产牛了很大的威胁,所以说无厘头文化彰显 了精英文化身份失落的这一后现代特性。 ( 二) 戏仿、碎片、拼贴和挪用 戏仿、碎片、拼贴、挪用是后现代的几种方法论,它们构成了后现代看待、观 察、言说文艺理论的基础。无厘头电影的特性与这几种方法论有契合之处,所以 笔者借用这几种方法论来解析无厘头电影的后现代性。 戏仿又称为“戏拟”、“滑稽模仿”、“派罗蒂模仿”( p a r o d y ) ,是一种戏谑性、讽 刺性的模仿。戏仿是“语言对语言的模拟,它包含了不甚恭维,不太严肃的成分, 有开玩笑、戏谑、逗哏、调侃的性质。圆戏仿常常把代表权威性的经典文本为自 己的模仿对象,戏仿电影,是类型片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它以特有的手段和 方式来改造传统、颠覆经典。马克思曾经作出一个有趣的断言,许多著名的历史事 变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往往就成为喜剧。 某种程度上,这个观点有助于 阐述戏仿的效果。戏仿就是僵硬或者漫画式地再现以往的悲剧和正剧。当模仿对 象被送入哈哈镜,一本正经的形象将在笑声涌动中颠覆。 碎片意味着由一个整体破碎为碎片,不能回到整体,碎片可以进入任何整体, 可以向一切开放。在这一意义上,后现代的文本都因其碎片性而有了自己的独特 特征。由于后现代个体具有碎片性,当我们用碎片去形成一个整体的时候,不是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是拼贴成一个整体。拼贴出整体的各部分和整体没有必 然的关系,只有偶然的关联,不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只是外在的暂时组合,历史 被拆裂为没有中心意义的碎片,“迷失在超真实的游乐园,后现代自身消融在人为 s e a nc u b i t s i m u l a t i o na n ds a c i n lt h e o r y l o n d o n 2 0 0 1 p 5 6 刘糜: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巾目人民人学f i 版社,1 9 9 5 年,第1 6 6 贞。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同,乌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f f 版社,1 9 7 2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体验王国之中,自己变成一套变异的符号,凭外观、款式和影像来界定身份。” 挪用就是把别人那里的东西,本是别人整体之一部分的东西挪过来为我所用, 它强调的是从别人作品中巧取豪夺,是在一个已经充满创造物的世界里的后现代 的再创造的自由。正如南帆所说,戏拟“不是虔诚地景仰经典,相反,是用种种浮 夸的方式破坏经典。既定的叙事成规之中的意识形态由于不伦不类而遭受嘲笑, 自行瓦解”。无厘头电影体现了这种碎片的拼贴和挪用。无厘头电影作品打破了 时间的前后、空间的顺序、因果的关系、逻辑的连贯,完全按照偶然的组合,随 心所欲的交换,东平西凑的对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一般在原作的基础之上进 行修改或者是抽离原作中的某个片断重组成一个新的故事。如 大话西游从文 体特征上看,它用戏仿、跨时空拼贴、并置等方法完全打破了经典作品原来所具 有的完整性,它把经典打成碎片,选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然后再将其与其他文 化资源、与自己的当下牛活经验组合拼装到一块。如至尊宝对白晶晶一见钟情, 为博取其欢心,决定改变形象,于是穿上书生的服装在桥头等待晶晶姑娘。除了 腿上贴着的狗皮膏药,扮相和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唐伯虎一模一样。在牛府后 院,紫霞用宝剑抵在至尊宝的咽上,此时画外音响起: 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喉咙有零点零一公分, 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 这把的女主人将彻底地爱上我 这段经典对白也借鉴于王家卫导演的名片重庆森林中金武饰演的警察遇 到了林青霞饰演的毒贩时的对话: 在公一千玖佰玖拾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夜晚九点的那一间, 我和她最接近的时候,距离才零点零一公, 五十七个小时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 大话西游颠覆了经典作品原有的神圣光环,将传统的文学和艺术打碎,然 美 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纳:后现代转l 幻,南京人学 i j 版社,2 0 0 2 年,第1 3 0 页。 南帆: 夜晚的语言:当代先锋小说精品序青,社会科学文献i 版社,2 0 0 0 年,第2 1 页。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戏仿其他的艺术形态重新拼接和组合起来,形成了与原作完全不同的作品,碎 片本身的意义、所指代的内容完全丧失,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化的符号,失去了任 何意义的深度,成为平面化的信息。“这是一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言,即表征和 意义之间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和理性的逻辑推理关系。 】碎片的原来意义已经消 解,具体地说被戏仿的某种艺术形态中的某个场面所指代的原义在大话西游 中完全丧失,只剩下由创作者所拼贴出的外在的暂时性的意义。 “媒介在讯息的传递过程中不仅吞噬意义,而且在拼贴意义,制造意义。”这 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戏仿、碎片的拼贴和挪用会颠覆我们曾长期 习惯的自然媒介中的真实,媒体制造的非真实呈现在人们面前,所以传统真实观 念的颠覆也就成了无厘头电影的后现代性之一。 ( 三) “延异刀的思维 无厘头电影的搞笑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与原作的冲突引发通常的人们的审 美经验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它所起的嘲弄与反讽效果和西方解构主义大 师德里达“延异的思维有暗合之处。 那么,什么是“延异”呢? 波伊斯做过这样一个雕塑油脂椅子,一块楔形的黄油,抹成4 5 度角放 置于椅垫上,这个丑陋而巫术般的“雕塑”有什么审美意义呢? “我使用油脂的 原意是要激发讨论,这种材料的可塑以及对温度变化的反应特别令我喜爱,这种 可塑性具有心理上的影响力人们本能地感觉到它与内心的过程以及感情有关 系。 这个l :油脂椅子和“延异”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给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