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有多重要.doc_第1页
好爸爸有多重要.doc_第2页
好爸爸有多重要.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爸爸有多重要?缺少父亲关爱的孩子,即使表面上通过母爱得到了满足,但是他们成长之后对学业的兴趣、探索精神、创造力,乃至成绩,都可能会受到影响。我在一岁就上常青藤中曾记述过育女的经验,在女儿七岁半前,我每晚都要和她一同躺下,抚摸、按摩着她的背,直至她入睡。这一“保留节日”,没有一日错过。如今女儿十一岁半了,我偶尔跳过几天,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如此。连她自己都知道这样实在太娇惯了。女儿跟妈妈亲是天性。有时明明需要找爸爸的事情也本能地喊“妈咪”。这时当爹的总未免灰溜溜。但我的“保留节日”当妈的却抢不走。妈妈哄女儿睡觉,很难哄着,经常万般无奈之下把事情再推培我。而女儿一旦看到爸爸到了床前,马上有种安宁之感,睡意朦胧,会儿就进入梦乡。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哄女儿睡觉时,她话特别多。父女俩有时干脆讨论起问题来,从音乐、历史、文学,到道德、人生社会、经济、政治,几乎无所不涉及。我直称这足“床前讨论班”。比如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影响、政府是否应该在财政困难时大印钞票等等大人的问题,女儿居然也兴致盎然地要和我讨论,有时兴奋得不想睡觉和父亲亲密的孩子更聪明俗话说,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块肉。更不用说孩子一生下来就母乳喂养,和妈妈在身体上几乎都难以分开。养育孩子是母亲的天性,举世皆然。父亲在这方面和母亲竞争,难免要自讨设趣,还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好。甚至动物世界都是这个规矩。美国虽然经历了女权运动的洗礼,父亲越来越多地操持家务、带孩子,但耶鲁大学的临床心理教授和儿童专家Kyle D. Pruett曾惊叹,关于父亲在教育臻于中的角色司题在英文世界几乎没有像样的专著。这也是把他引向这个领域的重要原因。根据他的研究,新生儿六周时就能分辨出父母的声音,八周时对父母就发展出不同的期待。父爱和母爱样,对孩子的发育都非常重要。比如那些经常受到父亲照顾(包括换尿布、抱着哄觉、讲故事、读书等等)的孩子,长大后抵御生活压力的能力明显要强一些,更自信、更有耐心,功课也好不少。和父亲独处时间长的孩子,探索能力和社会技能都更加突出。这在父女关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心理学家Ellen Bing在六十年代初进行过一项开创性研究,发现父亲小时候给女儿读书,对女儿高中时的语文能力有重大影响,而母亲不管是给儿子还是女儿读书,都没有这种影响。另一位学者Norma Radin发现,不仅是女儿,儿子的智商和父亲的关爱程度有正比关系,和父亲的严厉程度则有反比关系。看来,中国那种“严父慈母”的教育方法,似乎有些站不住脚。Henry Biller则揭示出,缺乏父爱的孩子在数学上很慢。1977年对MIT一年级女生的研究也证实父亲和女儿分享在数学和分析性思维上的兴趣,对孩子日后在这些领域的能力和兴趣有着巨大的素质作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Frank Furstenberg和Kathleen Harris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具体的数据:那些感觉和父亲亲密的孩子与那些和父亲没有这种亲密感的孩子比起来,上大学或者高中毕业后维持稳定工作的比例要高一倍,进监狱的比例低80%,青春期怀孕的比例低75%,经历多种抑郁症的比例低一半。还有一些研究指出,父亲对孩子日后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有着巨大的塑造力。可见,尽管对父爱、父教的研究还很缺乏,但是父亲对孩子成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意义已经被许多心理学家所证实。那么,父爱、父教和母爱、母教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扮演好父亲的角色。父亲引领孩子认识外部世界生物进化过程造就了父母明确的分工。母亲从一开始就负责满足孩子基本的生存需求,比如喂奶。母亲后来对孩子的照顾,也多是围绕着这种生存的物质需求而展开的:孩子是否吃饱了,穿暖了,是否干净,等等。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当母亲完成了这些职能后,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也正好为父亲提供了舞台。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不关注在温饱等方面的基本物质照顾上。父亲经常上来就绕开这些,和孩子玩儿起来。母亲虽然也和孩子玩儿,但也处处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基本物质需求的考虑母亲总是用儿童玩具和孩子玩儿,玩的是地道的孩子游戏。父亲则更加“非功利”,经常不通过玩具,而是和孩子随意地玩,而且特别喜欢让孩于参与自己成人的游戏,比如打球而不足玩孩子的游戏。总之父亲和孩子的互动,往往超越了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进而引领孩子直接探索世界。当然,人类的文化,又强化了这一模式。即使在现代西方社会,一般家庭中还大多是父亲在外面闯天下,母亲在内理家照顾亲人。孩子往往会顺着父亲的视野去看社会。因此,父亲经常是孩子和外部世界的重要桥梁。父亲带给孩子“社会期待”我们在生活中能够体会到,孩子对父母的感情需要是不同的。父爱和父教,在塑造孩子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方面,恐怕比母爱母教还重要。怀孕、母乳喂养孩子的,只能是母亲。而父亲则扮演着更多的社会角色。通过这种社会角色父亲把定的“社会期待”带给了孩子。“爸爸期待我做个什么样的人”这种观念在学前孩子的心灵中就根深蒂固。所以,父亲在塑造孩于的价值观念人生目标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足母亲很难取代的。但是,只有当父亲和孩子关系亲密时,才能把自己的期待传达给孩子,让孩子的生活有个方向感。我和女儿的关系就是这样。以孩子练琴为例。你观察许多家庭就会发现,母亲监督孩子练琴孩子经常会发嗲,拖延或干脆拒绝练习。即使母亲自己是个音乐家,也往往一筹莫展。父亲监督,孩子则更多地集中精力工作。我们中国人往往把这种现象归结于“严父慈母”的功能。其实未必。女儿从来不怕我。她学钢琴从来是妈妈带着去,我等于是“圈外人”。但是,监督练琴总是我更有效率。女儿见了爸爸,本能的反应就是该工作了。见了妈妈,则摆出副吃奶的小样子没完没了地发嗲、贫嘴。中国的父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念特别强。工作一忙,就把家务和带孩子的事情推给“贤内助”。这一切似乎都天经地义。偶尔回家发现孩子哪点不如意,动辄横加呵斥“管教”,简单粗暴,完全不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和体会孩子成长中的细节。这样只能给孩子带来恐惧。孩子即使在小时候表面上通过母爱能够获得了足够的满足,但长大后,父爱、父教的缺乏则伤害了孩子在社会上的自信,其对学业的兴趣、探索精神创造力、乃至成绩都可能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