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doc_第1页
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doc_第2页
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doc_第3页
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doc_第4页
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学生变声期唱歌教学 略阳荣程中学 淡芙蓉【摘要】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学生处于变声期时,音乐老师要充分认识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状况,灵活驾驭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新观念,提高学生对音乐唱歌的兴趣。 【关键词】 变声期 唱歌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给变声期的学生上音乐课程中的唱歌课,不但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备好学生就要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以及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变声期阶段,学生的年龄在11-17岁左右,心理上认为自己是成人了,可以有独立的意识,对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这时他们渴望自由、平等,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从生理上说进入了变声期。青少年在1216岁时,开始进入变声期,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冲血、水肿,音调、音色逐步发生变化,变声期的完成一般需要半年至1年时間。对于音乐而言,变声期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所以本文是从音乐教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在变声期中如何通过唱歌教学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掘他们的音乐潜力。 1.正确处理学生变声期与歌唱教学的关系 1.1 选用合适的声乐教材 歌曲音域不能太宽,一般来说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内,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曲调要优美流畅,切记大跳,以免学生叫喊。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变声情况,选用适当的曲调确定歌曲的音高。 1.2 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 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气息支持来歌唱。平时练唱时尽可能用轻声,这样既能保护嗓子,同时又能使学生在轻声演唱时能感受到音乐旋律的动人之处极其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音乐修养逐日得到提高。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1.3 引导学生保护好嗓子 要求学生在唱歌之外的时間里尽量的少说话,少用嗓子,避免长时間的高谈阔论、争论不休或呐喊助威。情绪激动时,大笑不止或号啕大哭都应尽量控制。 1.4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在少年变声期里练唱的时間应适度,不宜持续过长,否则很容易引起声带疲劳甚至受到损伤。我在上一堂音乐课时,常将唱歌教学划为两个部分,分别放在一堂课的头尾两个时間段,中間一段时間可穿插讲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等活动,这样不仅使声带得以休息,以减轻学生的额外负担,同时又能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增加他们的音乐知识,这对今后的唱歌教学是大有益处的。对暂时失声的少年应允许他们在别人唱歌时禁声。此外,还适当以器乐训练来代替,如学习口风琴、竖笛,并将此列入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2.正确分析由少年变声期引起的音乐心理特点 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心理特点是怎样的呢? 2.1 向往高雅音乐 高雅音乐的内容健康、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细腻,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陶冶、美的享受。少年人向往它、追求它也就非常必然。但是高雅音乐的技巧艰深、难以驾驭,又往往使他们感到有距离。 2.2 热衷于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感情直接外露、表演技巧简单易学。变声期的少年很容易从中得到愉悦感并在情感上与之共鸣。但是流行音乐中优劣相杂,难免有鱼目混珠、内容不健康之作,大力提高青少年的鉴别能力及审美情趣实属必需。 2.3 音乐兴趣与爱好向多极方向发展 当少年进入变声期之后,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对唱歌、欣赏感兴趣,对演奏乐器、创作音乐、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等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兴趣并且日益浓厚起来。也就是说,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兴趣与爱好具有多极方向的特点。 3.变声期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针对学生变声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唱歌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变声期之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学生变声期时,就应提早让学生了解变声期的生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变声期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使学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让学生了解用嗓卫生知识。如:切忌大声喊叫;有感冒、喉咙痛等不适现象要及时治疗;不吃带刺激性的食物等。 此外,教师还要明确教学进度和及早做好变声期教学准备。尤其是男生,在他们未经历变声期之前,要尽量多进行声乐基础训练。因为学生在变声期間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教师势必会放慢教学进度和降低教学要求。如果教师不及早做好准备,学生在变声期过后,学习进度会和没有明显变声期的学生拉开一定的差距,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3.2 变声期学生的心理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变声期学生大多对唱歌有抵触情绪。如果这个阶段教师不正确引导,就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声乐的兴趣。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多谈心、多鼓励,使学生对变声期有个坦然快乐的心态,减少对变声期不适的焦虑,从而往良性方向发展。 3.3 低八度演唱 变声期間,男生声音的最显著特点是音域低了一个八度。这一生理现象众所周知,但是在声乐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把这一生理现象和声乐教学结合起来。很多年轻的教师虽然知道孩子在变声期中,却仍然要求学生用童声的音高来演唱歌曲,自然学生连唱小字一组的e都有问题。其实只要让学生低八度演唱,就可以发现变声期的学生大多还是能胜任中声区歌曲的演唱。 3.4 混声训练 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进行过声乐训练,唱歌多以大本嗓为主。大本嗓歌唱极易损嗓,尤其是变声期的学生声带常水肿,闭合不好,如果还是继续用大本嗓歌唱,这对声带无疑是“雪上加霜”。要克服大本嗓,建立有呼吸支持的混声是关键。混声即真假声结合,这样才能使变声期学生原本变化的声带得以正常地振动并得到保护。建立歌唱性混声,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训练。采取从中声区开始,打好呼吸、姿势等基础,逐步寻找混声效果,然后再往高低声发展。教学中,可以采用下行音阶哼鸣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体会高位置头声演唱;多做“u”母音的练习,体会歌唱的“管道”感。学会混声歌唱,不仅可以使变声期学生避免过度用嗓,而且音区容易统一,学生也不会出现变声期不敢唱的情况。 3.5 多样化教学 变声期学生由于声带的特殊性,声乐教学不仅要缩短演唱时間,而且要降低演唱难度。如此,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多做文章,让原本有苦恼的学生找到学习声乐的快乐。 3.5.1 无声训练 一是无声朗诵歌词训练。它要求学生保持歌唱的呼吸和状态,无声地模拟唱歌或朗诵歌词。通过这种训练,学生能快速找到歌唱的咬字状态。如渔光曲这首歌的第一段,“晒”和“吹”两个字都是大跳,就可以建议学生在气息支持下无声朗诵歌词,找到唱歌咬字时喉咙的打开状态,反复几次再让学生发声,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声带得到休息,又可以避免不正确发声带来的声带损害。 二是无声的呼吸训练。它包括:缓吸缓呼、急吸缓呼、急吸急呼等。缓和急代表呼吸的快慢。急吸急呼的训练可模仿“狗喘气”的感觉找呼吸支点(小腹周围),训练腹肌的弹力和呼吸的灵活性;缓吸缓呼的训练可以全面调动呼吸器官参与工作,它是呼吸训练的基础。为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我还将无声呼吸训练和有声呼吸训练穿插进行。如让学生吸完气保持气息,在不换气的情况下,轻声口念“一个萝卜、二个萝卜、三个萝卜”谁越省气息,谁念的萝卜个数就多。这样的游戏性教学使声乐课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快乐中不但忘掉了变声期的烦恼,腰部控制气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3.5.2 气泡音训练 气泡音就是运用气息吹动声带,使喉室内出现打“嘟噜”、出“泡泡”的效果。它的要领是:用微弱但有支持力的气息吹动声带,就会出现一个气泡(声带吹开又并拢一次),连接起来就形成非常清晰的气泡音。早晨起床前,躺在床上最易找到气泡音,因为通过一夜的睡眠休息,声带较易产生最松弛的闭合振动。气泡音对于声带疲倦或变声期的学生来说,可起到按摩声带的作用。 3.5.3 轻声慢速 轻声唱法是变声期唱歌教学中较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暴地猛冲声带。变声期声乐训练,时間不宜过长。一般练10分钟就应该休息,保护嗓子。挑选的曲子音域也应该以中声区为主,避免唱高音,音量不宜过大。速度应较慢速,以训练气息为主。 3.5.4 打嘟训练 其方法是:像闻花一样吸气,嘴唇轻闭,将气息有控制地缓缓呼出,促使上下嘴唇振动,发出嘟嘟的声音。打嘟训练不必有音高,如此可以锻炼腰部力量,为学生打好呼吸的基础。 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能有效地将变声期学生学习声乐的不利因素减至最低程度,并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只要变声期的声乐训练方法得当,则学生不仅完全能安全顺利度过变声期,还能为今后的声乐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宝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