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韩愈是我国中唐杰出的散文家,他一方面从先驱那里吸取了思想材料,又克 服了他们散文创作理论上的弱点。韩愈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 会现实,在散文创作中,提出了“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务去 陈言”等理论主张,本文试从以上几方面作一些探索,以期对韩愈的散文创作理 论有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 、l 、文以明道 “文以明道”的提出及其渊源与发展。 韩愈提倡儒道的个人方面的原因有三点:l 、受师友的熏陶与鼓动;2 、家庭 的影响;3 、个人的内在原因。韩愈倡导儒道还有其社会方面的原因:1 、社会问题 的更加严重;2 、佛老的畸形发达。 韩愈的“道”有对儒家教义的阐释,但较少有新的突破;他主要用于反对藩 镇割据和佛老。韩愈的“道”主张“兼济天下”,而不赞成“独善其身”;他的“道” 比较重视人材,选拔人材;此外,他的“道”还包括其它方面的广泛内容。 韩愈的“道”具有兼容性,他的“道”是吸收了佛教、道家、墨家、法家的 思想成分,从而使他的“道”更符合社会现实政治生活的需要。 在“文”与“道”的关系上,韩愈自谓重“道”轻“文”,而结果却是“文” 过于“道”。他最终变成了成功的文学家,而没有成为成功的哲学家。他不仅恢复 了散文的历史地位,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并且使散文真正走进了文学殿堂。 二、不平则鸣 t t 不平则鸣”的出处及“不平”含义的争论:清何焯、林云铭、吴楚材、吴 调侯等意见各不相同。“不平则鸣”实际包括欢乐与哀怨两种不同的情感,并非仅 指哀怨。 “不平则鸣”的理论渊源:这可以追溯到礼记乐记,后来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曾作了相关论述,并给韩愈以有益的启示。 韩愈的“不平则鸣”观点的提出,也与其不得志有相当的关系。他进而又提 出“穷苦之言易好”的观点,认为作家的个人经历越曲折、坎坷,对生活的感触 也就愈深刻、愈强烈,写出的文章便愈有情思,便愈富感染力。 不平之“鸣”与儒家之“道”是一致的,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战斗性。 韩愈“不平则鸣”的观点,在其作品中有表述,也可在其创作中得到印证。 韩愈的功绩也正在于他能正确地吸收“缘情”观念,顺应历史发展地更新“言志” 观念,从而情志并茂地开创了儒家散文创作的新路线。 三、气盛言宜 韩愈不仅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注重文气,而且在他的古文理论中也十分具体 地谈到文气问题。“气盛言宜”说,不仅是韩愈的文论主张,也具有广泛的社会人 生意义。 韩愈“气”说的渊源:最早由孟子提出“养气”说,孟子认为“气”是后天 培养的,原是用以论道德修养。真正以“气”论文,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不过曹丕论“气”,指先天的才气和体气,韩愈的“气”却重后天的学识修养。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气盛言宜”呢? 首先,韩愈强调必须加强思想品德的 修养。其次,要加强儒家的理论修养。最后,要加强艺术修养。 四、务去陈言 “务去陈言”的提出及其背景。 李翱对“陈言”最先作出了解释:指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反对陈词俗语。 韩愈对樊绍述不剽窃前人的创新精神的高度评价,在后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清人王应奎、陈衍、林纾所持意见也各不相同, 所谓“务去陈言”,不仅指造语,依韩愈之意,当也包括题材、构思、立意、 内容、观点、文笔等方面的创新。清人黄宗羲、方东树、刘熙载等人对此的理解 2 似更为深刻,更贴近韩愈的本意,这从韩文的创作实践也可加以说明。 五、 结论y 韩愈散文创作理论实际上是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性 和现实必然性。对此,前人少有关注。他对“道”有着自身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他的“道”是充满浩然之气、浩然之情的人间正道。他的“不平则鸣”是为“道” 之不行而“鸣”,或者说是“鸣”的内容或情感必须符合“道”的原则、规范。那 么如何使自己的“不平之鸣”符合儒家之道呢? 这就要求要“养气”,养符合孔孟 之道的情感,养“浩然之气”。不仅要“鸣”,而且要“善鸣”,所以应务去陈言。 语言上要自铸伟词:思想内容要独出流俗;情感要真挚感人;行文气势要刚健有 力。在创作中这四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此可见,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 的整体,形成了韩愈散文创作理论的特有体系。 a b s t r a c t h a n y ui saf a m o u sp r o s ew r i t e ri nm i d d l ep e r i o do fd y n a s t yt a n g o no n eh a n d , h ei n h e r i t e dr e a s o n a b l ee l e m e n t sf r o mh i sp r e v i o u st h e o r i s t s a tt h es a l n et i m e ,h e o v e r c a m et h e i rd e f a u l t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o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o ft h a tp e r i o d ,d u r i n gh i s p r o s ec o m p o s i t i o n ,h ep u tf o r w a r dh i st h e o r i e sa sf o l l o w s :t h ef u n c t i o no f l i t e r a t u r et o c o n v e yt h et a n ;o u t c r i e sp r o v o k e db yi n j u s t i c e ;i m p o s i n gm a n n e ra n ds u i t a b l ew o r d s ; r e m o v i n gs t a l ep h r a s e s t h ea u t h o ri st r y i n gt oe x p l o r eal i t t l ef r o ma b o v e a s p e c t si nt h i sa r t i c l es ot h a ti c a n g e ta w h o l ea n d 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ni t p a r to n et h ef u n c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t oc o n v e yt h et a o t h ea d v a n c eo f t h e t h e o r y , i t so r i g i n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r ew e r et h r e er e a s o n sf o rh i sc a l l i n gf o rt a o :f i r s t l y , h ew a sc u l t i v a t e db yh i s t e a c h e r sa n de n c o u r a g e db yh i sf r i e n d s ;s e c o n d l y t h ea f f e c t i o no fh i sf a m i l yn u m b e r s ; t h i r d l y , f o rh i sp e r s o n a ls i t u a t i o n w h i l et h e r ew e r ea l s os o c i a lc a u s e s :o n ei n v o l v e dt h e s e r i o u ss o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 ;t h eo t h e rw a sc o n n e c t e dw i t ht h eu n h e a l t h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 h et r i e dt oe x p l a i n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o f t a ob u th ed i d n tb r e a k t h r o u g ht o om u s h h e m a i n l yu s e di ti nf i g h t i n ga g a i n s tw a r l o r da n db u d d h i s t h ea l s oi n s i s t e do nd e l i v e r i n g t h ep e o p l ef r o ma n a b y s so fm i s e r y , b u td i d n ta g r e eo nl i v i n gf o rh i m s e l f h ea l s op a i d a t t e n t i o nt oc u l t i v a t et h ey o n g p e o p l e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 r ew e r ea l s oo t h e ra s p e c t sa b o u t h i s t a o h ea b s o r b e dv a l u a b l ee l e m e n t sf r o mb u d d h i s t 、t a o i s m 、m o h i s ts c h o o la n d s oo n n a m e l y , h i st a ow a sc o m p l i c a t e d t h u si tk e p tm o r e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n e e d so f s o c i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l i f e o n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p r o s ea n dt a o ,h ef o c u s e dm o r eo nt a ot h a no n p r o s e b u t l h es u c c e e d e di np r o s ew r i t i n gi nt h ee n d h ew a sn o ts oas u c c e s s f u lp h i l o s o p h e ra sa l i t e r a t if i n a l l y h en o to n l yr e i n s t a t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t a t u so f p r o s e ,b u ta l s oe n l a r g e di t s a p p l i e ds c o p e a n dm a d ei ts t e pi n t ot h ep a l a c eo fl i t e r a t u r ei n d e e d p a r tt w oo u t c r i e sp r o v o k e db y i n j u s t i c e t h es o u r c eo f t h ep h r a s ea n dt h ec o n t r o v e r s yo ni t sm e a n i n g :t h e r ew e r ed i f f e r e n t o p i n i o n sa m o n g h ez h u o 、l i n y u n m i n g 、w uc u c a i 、w ud i a o h o uo f d y n a s t yq i n g i n f a c t ,i tc o n t a i n e dt w od i f f e r e n ta f f e c t i o n :j o ya n ds o r r o w , i td o e s n tm e a ns o r r o wo n l y t h e t h e o r yi sf i r s t l yr e c o r d e di nl ,a f t e r w a r d s ,l u j i 、l i ux i ea n d z h o n gr o n g a l lp u tf o r w a r dt h e i ro w n o p i n i o n s t h e yc o n v e y e d c e r t a i nu s e f u lt h i n g so nh a ny u t h e r ew a sa l s o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a d v a n c ea n dh i sn o tr e a c h i n gt h eg o a l h e a d v a n c e dt h a tt h em i s e r ys p e e c hw a s m o v i n g h i so u t c r y i n g k e p t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d a o t h ea d v a n c eo ft h i so p i n i o nw a s d e p i c t e da n d c o n f i r m e di nh i sp r o s e 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h a n y uw a st h a th ec o n n e c t e d e x p r e s s i o no f h i s e m o t i o nt oh i sa m b i t i o na n d p a v e d an e w p a t ho f p r o s ec o m p o s i t i o n p a r tt h r e e i m p o s i n g m a n n e ra n ds u i t a b l ew o r d s h a n y un o to n l y p a i da t t e n t i o n t ot h ev i g o ro f s t y l ei nh i sw r i t i n gp r a c t i c e ,b u ta l s o e x p l a i n e dt h ep r o b l e mc l e a r l y i nh i st h e o r y t h et h e o r yw a sn o to n l yh i sp r o p o s a l so n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b u ta l s oo fw i d e l y s o c i a la n dl i f ev a l u e t h es o u r c eo f t h i sp h r a s e :i tw a sf i r s t l ya d v a n c e db ym e n gz i ,h er e g a r d e dt h a ti t w a sa c q u i r e da n du s e di nm o r a l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i ti sr e a l l yu s e di n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b yc a op i ,b u th em e a n ti n n a t e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q u a l i t i e s ,w h i l e h a n y uf o c u s e do n p o s t n a t a l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o f k n o w l e d g e h o wc o u l dw er e a c ht h eg o a l ? f i r s t l y , h a n y ui n s i s t e d o n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o f m o r a l i t y s e c o n d l y ,h e i n s i s t e do nt h et h e o r y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o f t a o f i n a l l y , o n eo u g h t 2 t of o c u so nt h e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o f a r t p a r tf o u rr e m o v es t a l ep h r a s e s t h es o u r c eo f t h i sp h r a s ea n di t sb a c k g r o u n d : l ia oe x p l a i n e di t f i r s t l y ;h em e a n t t h eh a c k n e y e da n ds t e r e o t y p e de x p r e s s i o n s s h o u l db er e m o v e dw h e no n eu s e dt h el a n g u a g e h a ny us a i dh i g h l yo nf a ns h a o s h u sc r e a t i v ea p t i t u d e ,i tr a i s e dm u c hc o n t r o v e r s y i nt h ec o m i n g d y n a s t y t h e r ew e r e d i f f e r e n t o p i n i o n sa m o n gw a n gy i n g k u i 、c h e n y a n 、 l i ns h u i td i d n tm e a nt h eu s eo f l a n g u a g eo n l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h a n y u , i ta l s oc o n t a i n e dt h ec o m p o n e n t s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a r t i s t i ct e c h n i q u e 、c o n t e n t s 、o p i n i o n s i tw a s d e e p l y u n d e r s t o o db y h u a n gz o n g x i 、f a n gd o n g s h u 、l i u x i z a io f d y n a s t y q i n g i ts o u n d e da l i k et oh a r ty u sr e a l m e a n i n g ,i t c o u l da l s ob ei l l u s t r a t e d b y h i s c o m p o s i t i o np r a c t i c e p a r tf i v ec o n c l u s i 0 1 1 h a ny u st h e o r yo np r o s ec o m p o s i t i o ni sr e a l l yaw h o l e 、t i g h ts y s t e m i tw a s n e g l e c t e db yt h ep r e v i o u s h i st a oi sc o n n e c t e d t oh i ss p e c i a le x p e r i e n c e i ti sf u l lo f i m p o s i n gm a n n e r a n de m o t i o n s h ec r i e so u tf o rt h a th i st a oc a n tb ep u ti n t ou s e i n o t h e rw o r d s ,h i so u t c r i e sm u s tk e 印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r e g u l a t i o no ft a o t oa t t a i n t h i so b j e c t ,q ii sn e e d e dt ob ec o n s e r v e da n dt om a k ei tc o n f o r mt ot h ew a y i tn e e d s n o t o n l y t oo u t c r yb u ta l s ot oo u t c r ya r t i s t i c a l l y s oo n em u s tr e m o v et h es t a l ep h r a s e s t h ef o u ra s p e c t sc o n n e c tw i t ht h eo t h e r s i n s e p a r a b l y t h u s ,w ec a ns a yt h a tt h e y c o n s t i t u t ea n o r g a n i cs y s t e mo f h a n y u s t h e o r yo f p r o s ec o m p o s i t i o n 3 试论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 引言 韩愈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 陈寅恪论韩 愈) ,他历来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人们从文、史、哲等方面对韩愈进行了全面 的研究。近二十年来,出版的论著在8 0 部以上,发表的论文达6 0 0 多篇。研究者 的队伍不断壮大,老、中、青相结合。在此期间还成立了韩愈研究会、韩愈研究 所、韩愈古籍整理研究所,举办了四次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基础研究也得到加 强,资料建设系统化,涉及面广泛。有对古文运动的研究,主要是对古文运动产 生的原因的研究、分期问题和作家的研究、整体评价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的研 究;有对韩愈生平、性格和思想的研究;有对其文学理论和审美观的研究;有对 其散文创作、诗歌创作的研究:也有对韩集的整理和韩学史的研究等等,都取得 了相当的成就。本文以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为探索对象。韩愈早年曾师从独孤及、 梁肃等。他一方面从先驱那里吸取了思想材料,又克服了他们散文创作理论上的 弱点:如先驱的散文理论的提出,虽然意在拯救时弊,但是他们的理论主张却没 有加进任何与当时现实生活、政局有关的新内容,只是空言明道,缺乏实践性。 同时,先驱们对骈文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只强调文学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它 自身的艺术性。此外,先驱们写作的文章也缺乏艺术创新,他们只是一味地摹仿 古人,从内容到形式都缺乏新创,而且语言也是陈旧的。韩愈在总结前人关于散 文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特殊的客观社会政治条件,在不 断的社会实践和散文创作中丰富发展了散文理论,提出了“文以明道”、“不平则 鸣”、“气盛言宜”、“务去陈言”等理论主张。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作一些探索, 并试图将其体系化,以期对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有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 一、文以明道 “文以明道”是韩愈文学创作理论的指导思想,韩愈曾多次提到作文的目的 是为了恢复古道,从“学”的方面说,要“因文见道”;从“作”的方面说,要“文 以明道”。如答陈生书云:“愈之志在古道,又好其言辞。”题欧阳生哀词后 云:“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旬读不类于今者耶? 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 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答李秀才书云:“然愈之所志于古者, 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这就是韩愈学古文的原因,为的是“因文见道”。 又如争臣论云:“君子届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 上宰相书云:“其业则读书著文,歌尧舜之道。”上兵部李侍郎云:“谨献 旧文一卷,扶树教道。”这讲的是作古文的原因,为的是“文以明道”。可以说“道” 是“文”的实质,“文”是“道”的形式。由此,我们可看出“道”在韩愈心目中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文章宗经明道,乃儒家的文学思想,其说可谓源远流长。先秦的苟子就特别 重“道”,苟予正名篇说:“辩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 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这正是一种文以明道的 主张。汉代的扬雄也说“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 1 ) 二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 给后代古文家以有益的启示。而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更系统明确地 提出了“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面明道”的主张。然而在唐代,“道”的地位的提 升,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人们对这次叛乱进行着深刻的历史反思,力图探寻 挽救世道危亡的良方。严于区分君臣之间的关系,以正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来匡正 社会弊端,使人心思定,就成为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这种思潮表现在文学领域 便是要求作文要宗经明道,如李华的杨骑曹集序、崔沔集序,独孤及的检 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梁肃的补阙李君前集序等,这些文章集 中表现了他们宗经明道的主张。李华在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中说: “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 哀幽厉也。立身扬名,有国有家,化人成俗。安危存亡,于是乎观之。”这就要求, 为文要本于六经,化人成俗,从而有益于世教。独孤及也感叹道:“自典谟缺,雅 颂寝,世道陵夷,文亦下衰,故作者往往先文字后比兴,其风流荡不返,乃至有 2 饰其辞而遗其意者。则润色愈工,其实愈丧。”( 2 ) 梁肃则说:“文之作,上所以发 扬道德,正性命之纪:次所以财成典礼,厚人伦之义;又其次所以昭显义类,立 天下之中。”( 3 他是把文章和道德、礼乐以及人伦结合在一起的。可见,古文先驱 者用文来明道,不仅仅是为了充实文章的内容,而且是籍此以拯救社会危机。 然而李华晚年好佛,独孤及兼信佛道,梁肃乃天台宗的弟子;因此,他们的 “道”并非纯正的儒家之道。不过在“道”的实践性上,他们通向现实的一面却 为后人奠定了基础。比如柳冕,他对当时社会现实已有深刻的认识,有别于萧、 李等人只倾心于文章如何宗经明道。他不再把儒家经典当作创作的源泉,而是侧 重于对王道教化的思考。他在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中说:“相公如变其文, 即先变其俗,文章风俗,其弊一也。变之之术,在教其心,使人日用而不自知也。 伏维尊经术,卑文士。经术尊则教化美,教化美则文章胜,文章胜则王道兴,此 二者,在圣君行之而已。”这里他把“经术”、“教化”、“文章”三者与王道结合起 来,认为圣君行王道能够促进文章的发展变化,这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他可能 已认识到文章的发展变化与时代政治、尤其是与统治思想密切相关。柳冕强调君 主在文章盛、王道兴中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强化君主的权力。在“道”的运用上, 他与现实更加贴近了,这是韩愈文、道理论产生的前奏。 韩愈提倡儒道的个人方面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受师友的熏陶与鼓动:旧唐 书卷一六0 本传说;“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学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 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一代。”这 是师传的熏陶。张籍两次上韩愈书,力言老释之害,劝其“嗣孟轲扬雄之作,辨 杨墨老释之说,使圣人之道,复见于唐。”这是朋友的鼓动。第二、家庭的影响: 他的父辈和长兄都兼奉儒与崇文两个方面。韩愈三岁而孤,受其兄韩会抚养。其 兄韩会在唐代宗永泰年间与卢东美、张正则、崔造四人为友,好谈经济、尝以王 佐自许,时人号之“四夔”。韩会是能文的,韩愈说自己“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 能文”,竹j 司能与韩会的抚育有关。他的父辈韩云卿亦能文,李白在去思颂碑 中称其“文章冠世”。韩愈也龅:“愈叔父当大历世,文辞独行中朝。”( 5 由此看来, 韩愈生于这样一个叔父和兄长都以文章名世的家庭,这对他后来的济世尚文思想 不无影响。第三、个人内在的原因:韩愈对儒道抱着极大的热情和自信,而面对 儒道的衰落、人心涣散,为恢复儒道正统,挽救世道人心,韩愈提倡儒道,并以 3 儒道直承者自居。如他说:“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 ”( 6 ) 又说:“自古 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悯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 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i i 乞砣,死而后已。叫7 ) 还说:“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 不当在弟子之列。”( 8 上宰相书云;“其业则读书著文,歌尧舜之道。”这就可 看出韩愈恢复儒道的信心和决心。 韩愈倡导儒道更有其社会方面的原因:首先,社会问题更加严重。韩愈的时 代经济动摇,政治腐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致使权贵不愿 受道的束缚,农民不能受道的束缚。当贫富双方都不受道的约束,于是有心济世 者,为了加强道的约束力,便产生了韩愈的载道文论与文章。其次,佛老的畸形 发达。从原道“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我们可知不耕而食,不织而 衣的佛老,已与士农工商占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了0 这样韩愈自然要排斥佛老,而 排斥佛老必然要提倡儒道以维护正统。 韩愈阐述了“道”的具体内容,并联系实际,更加强调“道”同现实斗争的 需要相结合。韩愈的“道”有对儒家教义的阐释,如原道、原性等,初步 提出了“心性”的问题,要求正心诚意以济世救民,但较少有新的突破。因为他 所阐释的儒家之道的内涵,已被此前的儒者解释得相当透彻,至韩愈已无太多之 处可供阐发。因此,尽管韩愈对儒道抱有相当虔诚的态度,也只能作实行的儒家, 不能作理论的儒家。原道一文中说他的“道”是合仁义而言的,具体内涵可分 为两部分:一是古圣人教给人民的相生相养之道,即生产、交换、医药等方面的 道:一是圣人所制定的礼乐刑政制度及君臣父子、长幼尊卑之间的伦理秩序。儒 家之道要求君臣民各识其职,用礼乐刑政以维护封建秩序。这不同于古文先驱们 与佛老二家若即若离、似断实连的关系。韩愈在儒道的阐发上尽管没有实质性的 突破,却体现出了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唐时代的社会弊端:一是藩镇割据, 一是佛老为害。对前者,韩愈痛心疾首,他说“自天宝之后,政治少解,文致未 优,武克! 不剐,孽臣奸隶,蠢居棋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父死子代,以祖以 孙,如古诸侯自擅其地,不贡不朝六七十年。” 9 对此韩愈明确区分了君、臣、民 三者各自的职责,认为圣人当施博爱而臣民则应行其所宜。原道云:“是故君 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 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民 4 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藩镇割据恰恰背离了为臣之 道,不听君令,致使君权衰落。韩愈从维护封建等级观念的立场出发,要求强化 中央集权、安定社会秩序,而且能身体力行。唐宪宗欲讨淮西叛镇吴元济,韩愈 不仅写了论淮西事宜状,提出用兵策略,而且在元和二十年( 8 1 7 ) 以行军司 马的身份随裴度出征。后又于唐穆宗长庆元年( 8 2 1 ) 往镇州宣慰王廷凑,他临危 不惧,正气凛然,说之以儒家的伦理纲常,终于使叛军折服,归顺朝廷。 佛道二教,在唐代由于受到皇帝的厚爱,发展极盛。佛道之弊,主要表现在 经济上,寺观广占田地。它们通常是不纳赋税的,而僧徒本人又享有免役的特权,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朝廷的赋税来源。佛寺道观实际上成为逃避赋税者的避难所, 坐享其成的僧侣,实际上已交成社会的毒虫。从实用角度看,韩愈排斥佛老,是 为了打击寺院经济以确保唐王朝赋税来源;从思想角度看,是为了抑制佛老思想 的泛滥,进而捍卫儒道的独尊地位。他认为佛教徒“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o 】 “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1 i ) 是与儒道的忠孝仁义等伦理思想 格格不入的。因此,在元和十四年( 8 1 9 ) 唐宪宗迎佛骨入禁中时,韩愈冒死谏迎 佛骨,主张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1 2 对于道 家绝圣弃智的观点,韩愈认为这更是对儒家伦理道德的直接挑战。因此,他批驳 说:“老子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13 ) 直截了当地指出 道家的反儒本质。同时他还认为,如果真的绝圣弃智,按老庄的思想去治理社会, 人类就会倒退到“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无爪牙以争食”( h ,的原始蒙昧状态, 最终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韩愈虽未从哲学本体上给予佛道以有力的批判,但他 对佛道不遗余力的抨击,抵制了佛教势力的扩张,唤醒了世人对佛教危害的认识。 通过反佛,他进步巩固和强化了儒道的正统地位。 韩愈的“道”主张“兼济天下”,而不赞成“独善其身”。前人很少注意到这 一点,而这种政治态度在当时是相当积极的。比如他说:“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 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 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 ”他只 求兼济,不愿独善,认为“如有忧天下之心”,是不能“独善其身的”。御史台上 论天旱人饥状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心,虽屡屡被贬却不求独善其身。而且, 他以后的政治态度更加积极。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乃是其行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s 韩愈的“道”还比较重视人材,选拔人材。韩愈的一生,始终注意人材的培 养和推荐。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 弟子。”行难一文反复醴明选拔人材的重要;与祠部陆员外书曾向陆参推荐 侯喜、韦群玉、李翊等。他认为,为国家选拔人材,是“为国家树根本之道”:马 说、讳辩则对人才不得于用表示了极大的愤慨。韩愈当时重视人材的言论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能使更多庶族子弟有参与政治的机会。重视人材是韩愈行 道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此外,如论从师之道时,他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也。”( 16 j 强调应须心学习,以求道为根本,不以贵贱少长为累。论用兵之道: “夫一众人心力耳目,使所至如时雨,三代用师,不出是道。”( 要求齐心协力, 定能无坚不摧。又论交友之道:“古之道。不苟誉毁于人,( ”) 而今“朋友道缺绝 久,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 1 9 ) 为古道之不行而感叹。又言立身处世,当“以道德 为己任,穷通之来,不接吾心”,( 2 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旷达自适、淡泊名利 的人尘态度。总之,韩愈“道”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仅仅是对儒家道义的阐 释。他强调“由道及物”的观念,从理论上明确了“明道”和现实政治的关系, 克服了古文先驱以六经为文,而不在现实中发扬儒家义理的弊端。由于他的“道” 与现实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现实意义。他不再 象盛唐人那样把儒家教条作为粉饰盛世文明的标志,而是把这些教条作为匡正时 弊的依据。他的道统既是封建正统,其中又蕴含着儒家的诗教传统。韩愈用前者 反对佛、道势力,抗衡藩镇割据:又以后者为理论依据,积极反映现实。两者紧 密结合,相辅相成。他的许多创作不仅合乎传统,同时又能直指社会弊端。如平 淮西碑是对唐王朝军事上的胜利的讴歌;论佛骨表是词诚意切的舰讽劝谏。 韩愈的“道”具有兼容性:尽管韩愈声称其道为纯而又纯的儒家之道,甚至 把荀子、扬雄也排斥在道统之外,并以道统的直承者自居。但事实上他的“道” 是吸收了其它学派的思想成分的,绝非纯正的儒家之道。他虽多次声明自己“非 圣人之志不敢存”、( 2 ”“所读皆圣人之书,杨墨释老之学无所入于其心”,( 2 2 但这 只不过是他为了标榜自己道统的纯正而已。其实他读书的范围极广,博览古今, 穷究百家。他在读仪礼中说:“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其对“百氏杂家”思 想成分的吸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 1 、对于佛教:韩愈在历史上尽管以反佛著称,但与其交往的和尚有名的就达 十多个,如惠师、文畅、灵师、大颠等。韩愈在潮州与老僧大颠交往尤为密切, 韩愈与孟尚书书赞大颠“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司马光说: “世称韩文公不喜佛常排之,予观其与孟尚书书论大颠云能以理自胜,不 为事物侵乱,乃知文公于书无所不观。盖尝遍观佛书,取其精粹而排其糟粕耳。 不然,何以知不为事物侵乱,为学佛者所先耶! ”( 2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谈 及高闲学习草书的心境及所达的境界时说“今闲师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胶。是 其为心必泊然无所起,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 收拾,则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 然吾闻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闲如通其术,则吾 不能知矣”。王彦法认为“观此言语,乃深得历代祖师向上休歇一路”。( 2 4 ) 而且, 韩愈所虚构的儒家道统的历代承传方式,似乎与历代祖师传宗传法的方式不无关 系。陈寅恪先生也曾说过“韩愈幼年随兄会谪居韶州,此处为新禅宗之发祥地, 又值此新学说宣传极盛之时,以退之之幼年颖悟,不能于此新禅宗浓厚之环境气 氛中无所接受感发,后又贬到连州阳山和潮州,此二地皆与禅宗之胜地接近,而 韩又与僧徒多有交往,不能不无感发”。( 2 5 ) 诚然,韩愈与僧人交往及在某些言论中 触及佛事佛理,这并不能说明他已经信服于释氏之学。但对于一向以反佛卫士自 居的韩愈来说,这终究是个无法回避的矛盾一一毁其教而交其徒,或许这个矛盾 本身就说明了韩愈在某种程度上或者说是在某些方面受到佛教思想或多或少的影 响。 2 、对于道家:韩愈虽然也反对老庄,但对道家思想还是有所认同的。他不但 与衡山廖道士、少室张道士多有交往,而且其读鹃冠之一文对于鹃冠之 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进 学解对庄子一书的称道;送孟东野序称庄周为善鸣者:师说中,韩 愈不回避孔子师老聃之事,这些都可说明韩愈认为其有可取之处。 3 、对于墨家:韩愈在与孟尚书书中说“杨墨行,正道废二帝三王群 圣人之道于是大坏”,他认为儒道的不行是“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 其反对杨墨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其它文章中韩愈却对墨家思想有所肯定: 在读墨子一文中,他认为墨子讲尚同、兼爱、尚贤、明鬼,而孔予的思想中 也含有四者;两家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他们原本是 7 相通的,后来由于“辩生于术学,各务售其师之说”,才导致两家的“不相悦”。 他进而提倡“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孑l 墨”。因为两家各 有所长,必须互相为用。原人中“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的思想,与 墨子的“兼爱”思想相似;杂说其四所表现的人才观也与墨子的“尚贤”思想 相似;争臣论中还把孔予、墨子相提并论,并且对墨子一心为天下的精神给予 了高度的评价。 4 、对于法家:韩愈虽推祟孔孟的仁政王道,但对法家的霸道亦有所肯定。他 对法家的管仲、商鞅颇为誉美:“当周之衰,管夷吾以其君霸,九合诸侯,一匿天 下,戎狄以微,京师以尊。四海之内无不受其赐者。天下诸侯奔其政令之不暇, 而谁与为敌。此岂非便于人而得于己乎? 秦用商君之法,人以富,国以疆,诸侯 不敢抗,及七君而天下为秦。使天下为秦者,商君也。而后代之称道者,咸羞言 管商氏,何哉? 庸非求其名而不责其实欤? ”( 2 6 )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商鞅 辅助秦孝公变法,为秦国后来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对此,韩愈并未为儒家的 贵王贱霸观念所限制,反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韩愈尽管一再标榜自己的“道”的纯正, 事实上他对各家思想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肯定或吸收,他的思想表现出相当的兼容 性。他因此而遭到了后人的非议:朱熹说韩愈在“道”方面,“全无要学古人底意 思”,说他的原道是“无头学问”。( 2 7 就连对韩文非常推崇的苏轼,在论及韩 愈的“道”时,尽管赞其“道济天下之溺”,( 2 8 ) 却又说:“韩愈之于圣人之道,盖 办知好其名矣,而未能乐其实。何者? 其为论甚高,其待孔子、孟轲甚尊,其距 杨墨佛老甚严,此其用力亦不可谓不至也。然其论至于理而不精,支离荡佚,往 往自叛其说而不知。”( 2 9 ) 苏轼的话也正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韩愈“道”的兼容性,这 也是他对儒道的突破,从而使他的“道”更符合社会现实政治生活的需要。 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古文先驱者独孤及主张“必先道德而后文学”。 梁肃则认为“道”应兼有“气”和“辞”,要求把“道”与“辞”统一起来。这对 韩愈文气说产生了影响。柳冕则不再盲目地尊经复古,他对“文与教分而为二”的 现实有着清醒地认识,并且试图通过复古的理论主张达n - 者的统一。他在答徐 州张尚书论文书中说:“圣人之道,犹圣人之文也。学其道,不知其文,君子耻之。 学其文。不知其教,君子亦耻之。”由此看来,柳冕是不仅要学圣人之道,还要学 r 圣人之文。这种观点已经和此后的韩愈比较接近了。其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 慨叹自己“志虽复古,力不足也。言虽近道,辞则不文,虽欲拯其将坠,末由已 也”。他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有“道”无“文”是其志尚复古而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这给后起之韩愈以有益的启示。 在答李翊书中,韩愈说:“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那么他 所重的是道的实质,其次才是文的形式。因为古文是圣人之道的载体,这种散体 单行的文体更适于说理,所以要宣传古道必须先从学习古文入手。但韩愈曾多次 提及他的载道文论与文章不容于世:如答尉迟生书说:“抑所能言者,皆古之 道。古之道不足以取与今。”答李翊书感慨道:“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 之。”与冯宿论文书也说:“不知古文直何用于今世也? ”上兵部李待郎书 说:“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薄 命不幸,动遭谗谤,进寸退尺,卒无所成。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 遂得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沉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砻磨乎事业,而奋发 乎文章。”他明儒道,僻佛老,谏佛骨而险些丧命。以道救世,反为世所弃,这是 何苦呢? 不如做文章吧。韩愈自谓重“道”轻“文”,而结果却是“文”过于“道”,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汇编与接口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塔里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2025年初三5月热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六盘水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摸底(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能源职业学院《学术与实务讲座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2025届初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自选模块试卷含解析
- 盐城工学院《古代文学Ⅱ(4)》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回族固原市原州区2025届小升初数学重难点模拟卷含解析
- 顺德市李兆基中学高三月月考英语试题
- 邯郸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2023年《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管理手册》
- 第二届全国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北京交通大学一队全国决赛作品
- 全飞秒激光技术
- 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 ABB变频器ACS510说明书
- 城轨道交通接触网检修工职业标准
- QC成果减少隧道工程Ⅳ类Ⅴ类围岩超挖量
- LY/T 1763-2008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 校园网站设计论文
- GB/T 17213.4-2015工业过程控制阀第4部分:检验和例行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