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探析.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探析.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探析.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探析.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近代意义上的海关是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工具,旨在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来提 高本国工业品的竞争能力,保护本国市场。然而,清初几处海关设置的目的是为 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鸦片战争前后, 清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削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海关分裂割据、管理混乱、贪污腐败等弊病丛生。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入主中国海关并在海关建立了外籍税务司制度,海关先前那种落后、 混乱的状况得以改变,在英籍总税务司的管理下出现了所谓的“完整性” 。太平 洋战争爆发前,历届总税务司都竭力推行其海关“完整性”政策以维护海关的这 种“完整性” 。但由于所面临形势的差异,各个总税务司的政策又表现出很大的 不同。 总税务司梅乐和在任时期,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争取海关自主运动的高涨, 使得维护海关“完整性”的任务更为艰巨,也更加艰难,其海关“完整性”政策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之前有很大不同。针对地方实力派、革命势力以及日本侵略 势力对海关“完整性”所造成的冲击,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逐步演进,由 一开始的初步实践,逐渐地范围扩大,程度加深。海关“完整性”在一定时期一 定范围内得以保全,但最后海关仍没有逃脱分裂的结局。 梅乐和海关 “完整性” 政策具有一些独特之处, 既有鉴于形势变化的变通性, 又有受中英政策影响的两面性,同时还极力彰显出对内对外措施的妥协性。而在 总体上分析,梅乐和的海关“完整性”政策带有很大的虚伪性,其实际上只是维 护海关在形式上的完整,也就是英籍总税务司对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完整;从根本 上讲也不是要维护中国的利益,而是要维护英籍税务司在中国海关的优势地位, 维护英国在华利益。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也造 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海关“完整性”是中国近代社会 大环境的产物, 就当时的背景而言, 只有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 国内的安定统一, 才能真正拥有海关的“完整性” ! 关键词:梅乐和;海关; “完整性” ii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he maritime customs was a tool to implement the trade protection policy from the modern means, designed to impose high tariffs to rai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to protect their own markets. but the purpose of the maritime customs which was set up in early qing dynasty, was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feudal rule of the qing dynasty. before and after the opium war, the capacity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qing dynasty to control the local had been weakening,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split separatism, chaotic management, corruption and other ills proliferated in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entered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and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foreign commissioner, the situation that backward, chaotic previously had changed, in the management of british i.g (inspector general),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became integrity. before the pacific war, every i.g had spared no effort in implementing the integrity polic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situation that faced by them, the policy that every i.g took expressed very differently. in the period of i.g maze,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had changed, the independent movement of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had been raising, preserv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became more arduous and more difficult, the integrity policy expressed very differently from before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strength against the impact to the integrity that caused by local faction, the revolutionary forces and the japanese invasion forces, mazes integrity policy evolved gradually, from the very begin of the initial practice, gradually expanded the scope, dept the extent. the integrity was protected in a certain period and within a certain scope. but in the end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had not escaped the outcome of split. mazes integrity policy has some uniqueness, the flexibility in view of the changing situation, two sides affected by chinese and british policy, at the same time also strongly underlines the compromise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asures. analysis on the whole, mazes integrity policy has much shames, in fact only safeguarded the integrity of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in form, that is the integrity of british i.g management to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fundamentally speaking is not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hina, but to uphold the british i.g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kingdom in china. mazes integrity policy had done something positive, but also caused a very large negative impact, maze compromise and concession blindly will certainly end up on his feet, ultimately failed. and we should also recognize that the integrity of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was the product of the chinas modern social environment, on the background of that time, only to achieve national independence, national stability and unity, can we have the integrity of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truly! key words: fredrick william maze; maritime customs; the integrity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绪 论 一、选题的缘起 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 是依据法律, 对进出关境的运输工具、 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及其他物品进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其它税、费, 查缉走私,并负责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 中 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关”出现,有人认为那就是中国海关最早的雏形。 唐宋 元明以来, 各封建王朝在沿海一些重要口岸设有市舶司、 市舶提举司一类的机构, 管理朝贡贸易的市舶、商舶的征税事宜,这类机构已具有海关性质。但是直到 1685 年(康熙二十四年) ,康熙皇帝在广州、漳州、宁波和江南四地分别设立粤 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在中国才正式出现了以海关命名的管理对外贸 易的机构。 近代意义的海关是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工具, 旨在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来提高 本国工业品的竞争能力,保护本国市场。清初几处海关的设置不是为了应对资本 主义商品贸易,而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其实际上也就是清政府所设立的 以海关为名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征税机构,仍然是属于封建性质的。鸦片战争前清 王朝海关所采用的既不是财政关税,也不是保护关税,而是封建性质的关税。那 时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延续,海关监督是海关的最高首脑,掌管海关 的全部事务,一般由内务府和户部满旗司员充任,由皇帝直接派遣;有时由各省 督抚或将军兼任。具有官商性质的行商是对外贸易的经营者,也是外商活动的管 理者,管理中国所有的进出口贸易,外商进口的货物只能卖给行商,行商负责代 理外商赴关纳税,对外商货船实行担保等,行外之人及外国人根本无从插手。 而近代以来,清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削弱,当时的海关在清朝官 吏的管理下,沿袭鸦片战争之前的一套方法,组织管理散漫松弛,规章制度形同 虚设,弊窦丛生。除了粤海关一处重要的口岸,由皇帝亲派海关监督,并由两广 总督协助办理外,其它都是由将军、总督、巡抚委派兵备道管理,或自行兼管, 这些地方官员分辖各地,不相统属。海关在形式上已经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了,海关的行政权也不能完全地统一了。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铜枪铁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强迫 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人逐步得以控制中国海关,先是执行领事代 参见王意家、甄明、孙国权著: 中国海关概论 ,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年,第 1 页 参见陈霞飞、蔡渭洲著: 海关史话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第 5 页 2 征制度,之后成立关税管理委员会实行共管,破坏了中国海关的关税自主,攫夺 了中国海关的行政管辖大权,最终在中国海关建立起外籍税务司制度。 而外籍 税务司制度的建立使中国海关行政实现了统一, 英国凭借其实力抢先一步登上 了总税务司的宝座, 之后又倚仗其在中国海关的地位取得了比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更多的利益,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其在中国的实力,巩固了其在海关的地位。在英 籍总税务司的管理下,海关似乎出现了一种“完整性”的局面:首先,海关有一 个统一的管辖机构总税务司署,对中国海关实行统一的领导;其次,海关的 组织划一,从上至下形成了一套严密的体系,各地方税务司只听从总税务司的命 令, 对总税务司负责; 再次, 海关权力集中, 总税务司一再剥夺海关监督的权力, 将权力集于己身。 由于列强各国的债、赔都是以海关税款做担保的,各国对于保持中国海关的 “完整性”是极为重视的,历届总税务司都竭力地把海关的统治大权掌握在自己 手中, 为列强各国尤其是本国的殖民利益服务。 赫德 (robert hart, 18351911) 也曾经说过,英国在中国的利益海关占了大半,而凭借其在中国海关的地位,英 国又能够取得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在华利益。直到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总税 务司职位一直由英国人担任,历届英籍总税务司都尽力维护海关的“现行制度” , 维护海关的这种“完整性” 。维护海关“完整性”的理念在历届总税务司的思想 中都存在,陈诗启先生也曾提到,总税务司安格联(f.a.aglen,18691933)曾以 海关的“完整性”来抵制革命军截留关税、收回海关行政权的要求。针对其他势 力对中国海关“完整性”的破坏,总税务司都想方设法地积极应对,这也是总税 务司海关“完整性”政策的核心内容,而围绕着维护海关“完整性” ,总税务司 也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和手段。海关“完整性”政策是总税务司为了维护海关 在外籍税务司制度的统辖下而出现的那种“完整性”而做出的努力,而在总体上 分析,其要义有两点:第一,就是要维护中国海关的外籍税务司制度;第二,就 是要维护英籍总税务司在中国海关的统治地位。而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方针和 政策也是总税务司的一项重要的施政内容,在历任总税务司之间传承、发展。 梅乐和(frederick william maze,18711959) ,英国人,赫德的外甥,生 于贝尔斯特。1891 年进入海关工作,1929 年登上了海关总税务司的宝座。梅乐 和上任之后到南京去觐见国民政府当政的诸位要员,很明确地表示,历届总税务 相关研究可参阅,陈诗启: 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创设及其巩固过程(18401875) , 厦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80 年第 2 期;陈诗启: 中国近代海关史总述之二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扩展时期 (18751901) , 厦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80 年第 2 期;叶凤美: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海关 的半殖民地化 , 高校社会科学1989 年第 5 期;程镇芳、黄国盛: 赫德与总税务司制度的确立 , 福 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 年第 4 期;廖菲: 略论中国近代半殖民地海关制度的确立 , 历史教学1987 年第 9 期;许碧晏: 近代中国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 云南师范大学 学报2000 年第 1 期等 参见陈诗启著: 中国近代海关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 79 页 3 司及其个人以后的施政方针和政策都是以“维持海关现行制度,维护海关的完 整性以巩固财政之基础及内外债之信用,为第一要义” , 而梅乐和施政方针 自述中也表明,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政策是梅乐和任职时期施政的一项重要 内容。梅乐和任职时期海关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其境遇与前几任总税务 司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其维护海关“完整性”的任务更为艰巨。当面临其他势力 对海关“完整性”的冲击时,总税务司梅乐和就逐步地推行其海关“完整性”政 策,以求维护其统治下的海关的“完整性” 。由于总税务司梅乐和所处时代的特 殊性,维护海关“完整性”活动在这一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基本上贯穿于梅乐 和任职过程的始终, 维护海关 “完整性” 也成为总税务司梅乐和一项重要的方针、 政策。 梅乐和的海关 “完整性” 政策, 与前面几任总税务司在出发点上是一致的, 只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围绕着维护海关“完整性”这个中心所采取的一系列 措施和行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维护海关“完整性”政策的具体做法 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中国近代海关由外人来管理并非全都是罪恶, 但是也不等同于近些年来有些 人在评价中国近代海关时所提出的那些比较偏激的观点, 认为中国海关促进了中 国近代化的进程, 并以此为由, 对外籍税务司制度管辖下的海关加以近乎美化的 肯定。 对于特定的历史现象我们更应该透过其表面认识其本质。自从英籍总税 务司获得对中国海关的统辖大权之后,就不允许其他势力过分涉足其中,在以后 的过程中总税务司总是想方设法地排除异己势力,不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内部 的, 甚至一再剥夺政府的权力。 总税务司梅乐和在位时期, 面临着一个新的境遇, 内部动荡、外部威胁的双重危机并存的局势影响了这一时期海关的稳定,而先前 总税务司用以维护海关“完整性”的优势条件已不复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维护 海关“完整性”就更加艰难。与前面几任总税务司相比总税务司梅乐和时期的海 关“完整性”政策具有其独特之处,很值得加以探讨研究。中国近代的海关在某 种程度上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了解中国近代的海关有助于把握中国近 代社会的历史。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任 职时期所推行的维护海关“完整性”政策的探讨,来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的海关, 洞悉中国近代社会,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 我们也可以从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维护海关的完整,使其能够真正地发挥应 有的作用。 1934 年 5 月 1 日总税务司机要通令第 106 号附件,海关总署、 “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编译 委员会主编: 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通令选编第三册,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5 年,第 271 页 参见知日: 海关视野里的历史镜像中国旧海关与近代社会图史评介 ,载民国档案2007 年第 1 期,第 141 页 4 二、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中国近代海关史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学科,但是在史学研究中,同其他专门 学科相比,对海关史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各国学者研究中国海关史和海关人 物的也有不少,迄今为止已经取得很多研究成果。自民国初年开始,关于近代海 关的研究大部分倾向于关税自主问题,以后研究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展,不仅仅 局限于与税务有关的问题,同时对于海关所兼办的海事业务,诸如港务、航政、 气象、引水、检疫、灯塔等;海关所开展的洋务活动,诸如外债、内债、赔款、 邮政等;海关各项制度的研究,诸如外籍税务司制度、关税制度、缉私制度、薪 酬制度等;与海关有关的人物,诸如李泰国、赫德等;以及海关所从事的“业余 外交”活动;海关与中外关系等如此诸多的领域,基本上都有论及,对海关的研 究至此也可谓硕果累累。此外关于海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出版,同样也取得了很大 的成效。 关于梅乐和在任时期海关的综合状况的研究著作主要有:陈诗启先生著中 国近代海关史 (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民国部分的内容,从第三十章开始一 直到第四十七章,是关于总税务司梅乐和时期的海关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内容涉 及到海关的人事、行政、财政、海关制度、海关缉私以及海务等诸多方面;文松 著中国近代海关洋员概略以五任总税务司为主 (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 年版)第六章第四任“洋掌柜”梅乐和,是关于总税务司梅乐和时期的海关 的介绍, 行文简略, 勾勒了这一时期海关的概貌; 另外蔡渭洲著 中国海关简史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年版)第四章第四节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殖民地、 半殖民地海关 ;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著当代中国海关 (当代中国出版 社,1992 年 11 月版)绪论中第一节第四部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海关 ;王意 家著海关概论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二章第五节国民党南京政 府统治时期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海关都是涉及到总税务司梅乐和时期中国海关 的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于梅乐和个人的研究、评介主要有:1995 年台湾“财政部”关税总局编 撰 中华民国海关简史 , 在附录中有关于梅乐和约 500 字的介绍; 陶源深的 浅 说梅乐和一文,载于海关教学与研究1997 年第 3 期。关于梅乐和在任时 期所从事活动的研究主要有:1948 年 5 月由总税务司署统计科印行的海关制 度概略丛刊 ,共 12 册,其中有对梅乐和在任作为的简略评介; 梅乐和施政自 述 ,由重庆市档案馆选编,刊载于档案史料与研究1995 年第 3 期,讲述了 总税务司梅乐和施政的一些主要方针和政策, 而其最根本的就是维护海关的外籍 税务司制度;朱建忠梅乐和与旧中国海关一文,载中国海关1990 年第 2 参见佳宏伟: 近二十年来近代中国海关史研究综述 ,载近代史研究2005 年第 6 期,第 205 页 5 期;叶凤美著梅乐和与中国海关一文,收录在吴伦霓霞等编的中国海关史 论文集中;吴亚敏写作东北海关的沦陷与梅乐和 ,发表在海关教学与研 究1992 年第 3 期。这些研究中,既有对梅乐和其人的探讨,也有其在任时期 的具体活动或方针、政策的研究,以及梅乐和时期海关的总体状况的考察,对于 总税务司梅乐和时期海关的再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梅乐和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活动,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吴亚敏写就 民国时代总税务司维护海关完整的活动 (厦门大学,中国近代海关史,1988 年硕士论文) 一文, 对民国时期总税务司所进行的维护海关完整的活动进行论述, 其中有总税务司梅乐和在国民政府内部分裂的政局中如何维护海关“完整性”的 活动的探讨;吴亚敏的南京政府的内部分裂与海关“完整性”的破坏收录在 中国海关与中国近代社会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中,专门论述了南 京政府内部分裂对海关“完整性”的挑战及所造成的破坏。他认为在那样一种形 势下,总税务司梅乐和鼓吹海关要超然于政治漩涡之外,竭力维护海关的“完整 性” ,实际上是为了维持海关行政的完整,以达到维护外籍税务司制度生存的目 的。陈诗启先生在其中国近代海关史一书中第三十五章总税务司梅乐和维 护海关“完整性”的活动 ,介绍了国民政府时期天津、广东、福建海关出现分 裂时,总税务司梅乐和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活动。他认为总税务司梅乐和之所 以这样做, 是为了维护英国对中国海关的全面统治, 为了维护列强的债、 赔利益。 王方中先生在 中国近代海关史评介 (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 年第 1 期) 一文中也提及,所谓“完整性”就是“中国的海关行政只能由以英国人为主的外 国人垄断,不容中国人插手” 。前人对总税务司维护海关“完整性”活动的研究, 大多涉及的是内部的分裂对海关“完整性”所造成的破坏;而且也主要是对总税 务司梅乐和维护海关 “完整性” 的各项活动进行概述, 侧重于对事件本身的介绍, 在此基础上对其实质略作分析,认为维护海关“完整性”活动是为了维护中国海 关的外籍税务司制度,维护英国对中国海关的全面统治。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上,以海关“完整性”政策为切入点,对梅乐和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活动加以 进一步地探讨,将其范围扩展,并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进一步深化对其实质的 把握,有拙著两篇:其一, 日本侵华时期梅乐和的海关“完整性”政策发表 于船山学刊2007 年第 1 期;其二, 津海关事件中梅乐和的 “完整性”政 策探析发表于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 年第 1 期。 另外,也有不少学者对总税务司梅乐和任职时期海关个案的研究。对于天津 海关事件的探讨,主要有林能士、陈进金著一九三零年天津海关事件 (中国 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 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04 页) ,从阎氏政权、国民政府、英国三方探讨了天津海关事件 6 的始末。 对于 1938 年英日 关于中国海关问题的协定 , 也有学者论述, 邱霖 论 1938 年海关协定和英日在华冲突(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年第 1 期) ; 吴铁稳、 张亚东 论一九三八年英日关于中国海关的非法协定 ( 湖 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3 期) 。关于日本对中国东北、华北 海关的侵略,亦有不少论著,连心豪日本夺取中国东北海关述略 ( 厦门大学 学报 (哲社版)1997 年第 1 期) ;王洪涛浅谈日本对华北海关的侵占 , ( 江 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5 期) ;崔禄春抗战初期日本 劫夺华北海关税款保管权述论 ( 历史教学1997 年第 2 期) ;曾业英日本侵 占华北海关及其后果 ( 近代史研究1995 年第 4 期)等等。对于海关个案的 研究,基本上还原了事件的原貌,这些作为个案的海关事件大多都危及到总税务 司所一再强调的海关的“完整性” ,而总税务司处理海关事件中所推行的维护海 关“完整性”的政策则散见于其中,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本论文的写作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研究有一些材料可以参阅,大致介绍如下: 1.档案史料。海关的档案主要集中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其中海关总 税务司署的通令以及与各个关口的来往函电都有珍藏, 对于研究海关总税务司的 政策有很大帮助。如:密函,confidential letters to and from british legation,中 文译名总税务司与英国公使馆来往密函 ;密电,confidential telegrams to and from i.g,中文译名总税务司来往密电 。另外还有些档案资料已经整理出版, 如:john king fairbank etc: the i.g in peking, letters of robert hart,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1868-1907,中文译作,费正清等编著总税务司在北京 ; 总 税务司署通令是总税务司署下发的具有普遍性质的命令,包含了各任总税务司 在职时期的通令; 总税务司机要通令第一卷(19111933) 、第二卷(1933 1949) ,由海关总税务司署统计科印发,主要是总税务司署下达的一些机密、 重要的指令;海关总署、 “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编译委员会主编的 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 (共三册)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5 年版) ;由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中国近代海关历史文件汇编集中了关于中国近代海 关的一些重要的文件; 财政部关务署法令汇编 (图书馆中美百万图书资源)记 载了作为海关的管辖机构国民政府财政部下达的一些重要法令; 中国第二历史档 案馆编的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 第三、 五辑, 是国民政府关于经济方面的法令的集中体现;王铁崖编的中外旧约章汇编第 一、二、三册(三联书店 1982 年版) ,集中汇拢了中外交往中的重要的条约及规 章,其中有些涉及到海关方面的重要决策;由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 会主编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系列丛书(中华书局 1983 年版,主要参考的 7 有: 中国海关与义和团运动 , 中国海关与庚子赔款 , 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 款 , 中国海关与辛亥革命 , 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 , 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 , 一九三八年英日关于中国海关的非法协定等) ,也记载了一些重大事件中总 税务司与各地海关税务司的来往函电;陈霞飞主编的中国海关密档赫德、 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 19 卷(中华书局 19901996 年版) ,对于本 文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江恒源编中国关税史料 (学海出版社 1970 年影印本,主要参考第三、八、十一、十二、十三编) ;广东省档案馆编孙中 山与广东广东省档案馆库藏海关档案选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 戴一峰主编的厦门海关历史档案选编(19111949)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等等。在这些档案资料中,总税务司下达的普遍性质的通令以及与各个关 口税务司的来往函电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总税务司在一些具体事件中处理海关 有关事务的决策。 2.各地海关志。在各地海关和海关学会所编的海关志中,有些内容记述了当 地海关的重大事件,有些涉及到在处理这些重大事件中总税务司的态度,以及所 采取的措施、对策。对于本课题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主要有:福州海关编福 州海关志 (鹭江出版社 1991 年版) ;广州海关志办公室编广州海关志 (广州 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天津海关编制室编印天津海关志 (天津海关 1993 年版) ;厦门海关编著厦门海关志 (科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等。 3.报刊资料。 中国近代海关所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事件, 成为当时社会的焦点、 热点问题,各种报刊根据其侧重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其中可供参考的报刊资料 主要有: 申报 、 新华日报 、 大公报 、 东方杂志 、 民国日报 、 京报 等。 三、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以总税务司梅乐和的海关“完整性”政策为切入点,结合历史和时代背 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中国近代的海关,借以加深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认识。 论文在结构安排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缘起及意义;与论题相关的研究及其 现状,并对于可资参考、借鉴的文献资料进行介绍,主要包括有关档案史料、地 方志以及报刊资料等;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安排,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的背景。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内忧 外患的双重危机, 使得总税务司梅乐和时期的海关 “完整性” 面临着诸多的威胁; 而中国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争取海关自主运动的高涨,对于此一时期的海关又 8 是一个致命的冲击。诸多因素叠加使得维护海关“完整性”活动在这一时期表现 的尤为突出,总税务司梅乐和适应形势的变化逐步推行其海关“完整性”政策。 第三部分,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的实施及效果。根据海关所面临的分 裂危机的状况的差异以及梅乐和维护海关“完整性”政策的演进,大致将梅乐和 维护海关“完整性”政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29 年 1 月梅乐和上任 至 1931 年 9 月九一八事变前;第二阶段,从 1931 年 9 月九一八事变至 1937 年 7 月七七事变前;第三阶段,从 1937 年 7 月七七事变至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 争爆发。本部分主要介绍各阶段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的主要表现以及所取 得的效果。 总税务司梅乐和时期维护海关 “完整性” 的政策由一开始的初步实践, 逐渐地范围扩大,程度加深,一步步推进;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梅乐和的政策 维护了海关的“完整性” ,但最终海关仍没有逃脱分裂的结局,海关总税务司的 宝座也被其他国家的人所占据。 第四部分, 梅乐和海关 “完整性” 政策评析。 由于梅乐和所处时代的特殊性, 使得其在这一时期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政策具有一些独特之处。鉴于内外局势 的变化梅乐和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不得不相应调整具体措施,使得其维护海关 “完整性”的政策具有变通性;而梅乐和作为中国政府雇员的英国人,具有双重 身份,其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政策也受到中英双方政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同时,时代变迁,海关“完整性”所赖以存在的强势基础发生动摇,总税务司梅 乐和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政策在具体措施上又极力彰显出对内对外的妥协性。 而总起来分析,梅乐和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政策带有很大的虚伪性,我们理应 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其本质,梅乐和所宣扬的海关“完整性”是以让渡海关的主权 为前提的, 其维护海关 “完整性” 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国民政府的愿望, 但是却背离了其初衷,超出了国民政府的授权范围,梅乐和不惜牺牲海关的部分 利益换取海关的“完整性” ,其实际上只是维护了海关在形式上的完整,也就是 英籍总税务司对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完整性” ,梅乐和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政 策从根本上讲并不是要维护中国的利益, 而是要维护英籍税务司在中国海关的优 势地位,维护英国在华利益。梅乐和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政策在当时环境下有 其必要性,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是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 第五部分, 结语。 中国近代海关由洋人来管理, 客观上起到了一些进步作用, 这是不可否认的,总税务司梅乐和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政策起到了一些积极作 用,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之所以会出现海关“完整性”的问 题是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整体环境分不开的,梅乐和不顾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味地 追求海关的“完整性” ,必然会失败。 而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只有实现国家的 独立自主,国内的安定、统一,才能真正拥有海关的“完整性” ! 9 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史观,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上,运用比 较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总税务司梅乐和维护海关“完 整性”的政策做进一步的探讨,从一个新的切入点来认识中国近代的海关,希望 能够为中国近代海关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当然由于个人的能力、水平 有限及其他方面条件的制约,也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1.前人有关于总税务司维护海关“完整性”活动的探讨,但大多是涉及内部 的分裂对海关“完整性”所造成的破坏,而且侧重对事件本身的介绍。外部的侵 略同样会给海关的“完整性”造成威胁。由于面临着不同的境遇,总税务司梅乐 和在位时期,对于维护海关的“完整性”是高度重视、也是高度警觉的,不仅要 应对国内分裂对海关“完整性”的破坏,还要应对日本的侵略对海关“完整性” 的威胁,其为此而做出的努力也大大超过了前任总税务司。本文对总税务司梅乐 和的海关“完整性”政策进行探讨,扩展了其活动的范围,并注意到政策在不同 阶段的演进特征,在这一方面做了些探讨和分析。 2.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和时代背景,通过比较分析,注意到总税 务司梅乐和时期海关 “完整性” 政策与前几任总税务司时期在具体表现上的差异, 对总税务司梅乐和维护海关“完整性”政策的独特之处进行探讨;并注意历史和 时代的因素对于总税务司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加深对 其实质的把握。梅乐和的海关“完整性”政策是以让渡海关的主权为前提的,在 一定程度上符合国民政府的愿望,但是却超出了其授权的范围,其实际上是维护 总税务司海关管理权的完整,在根本上也是为了维护英国的在华利益。 本文存在的不足: 1.中国近代海关档案浩如烟海,要想详尽地占有资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另外,海关原始档案大都是用英文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其中有 些内容专业性比较强,不易读懂,对其查阅、摘抄也相当费时、费力。同时由于 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任职时期所处的时代背景的特殊性, 使得维护海关 “完整性” 的活动几乎充斥于整个时期, 散见于相关的档案材料之中, 内容零碎、 散乱,搜集资料的工作相当复杂,难免有所疏漏。 2.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切入点入手,来探讨中国近代的海关,认识中国近代 的社会。但是由于本人知识水平、个人能力有限,对于材料的运用、把握不是很 到位,个别之处的论述可能不是很透彻,也难免有不妥、不当之处。 10 第一章 梅乐和海关“完整性”政策的背景 梅乐和于 1891 年进入海关工作, 9 年后成为北京总署稽核科署理税务司, 之 后曾在宜昌关、闽海关、腾越关担任署理税务司、副税务司或税务司等职,并曾 在中国几个较大的海关,比如:粤海关、津海关、江海关担任税务司,1928 年 曾被任命为海关总署副总税务司,1929 年 1 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税 务司,成为继李泰国(h.n.lay) 、赫德、安格联之后中国近代海关第四任实任总 税务司。在此之前,素有“太上财政总长”之称的安格联被撵下了总税务司的宝 座,代理总税务司易纨士(a.f.edwardes)“对于管理关余及其他事宜,仍遵循安 前总税务司之成规” , “重蹈其前任之覆辙” ,也被免职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变 化,争取海关自主运动的高涨,使得从 1927 年到 1929 年大约两年的时间中,任 职海关总税务司的一连有两个被罢免,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少见的, “总税务司 之一言,其效力等于财政部之成法” , “他的一言一笑都可以决定中国财政总长 的命运,也可以影响公债的价格”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梅乐和正是在这 样一种形势下受命的。 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 机一步步加深,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在华利益,纷纷觊觎中国海关,英国抢 先一步占据的在中国海关的优势地位开始受到冲击。中法战争前期,代表德国势 力的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诱和成功,对清政府的影响激增,伺机取代赫德。赫德 对此极为关切,想方设法尽力维护英籍总税务司对中国海关的统治地位,不失时 机地介入中法谈判中,促成了不平等条约的达成,对清政府的影响激增,保住了 总税务司的宝座。同样在进入 90 年代后,俄法的崛起使总税务司赫德非常警惕, 中日战争期间他们试图通过干涉还辽、提供借款等方式,取得清政府的信任,借 机捞取在中国海关的利益,而且俄国已提出共同分享管理海关的权利,赫德认为 “这是企图控制海关的楔子, ” 因此尽力在中日之间的谈判、赔款活动中争取主 1934 年 5 月 1 日总税务司机要通令第 106 号附件, 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通令选编第三册,北京:中 国海关出版社,2005 年,第 271 页 林乐明著: 海关服务卅五年回忆录 ,香港:香港龙门书店,1982 年,第 6 页 1933 年 10 月 8 日宋子文在海关赠鼎仪式上之答词 总税务司通令第二辑(19331934 年) ,第 143 页转引自陈诗启: 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行政改革 ,载历史研究1995 年第 3 期,第 133 页 千家驹主编: 旧中国公债史料(18941949) ,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代序,第 1 页 1895 年 8 月 25 日赫德致金登干 z 字第六七四号函,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 中国 海关与中日战争 ,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190 页 11 动。凭借英国的强大实力,及其在中国海关的地位,经过反复的较量和斗争,赫 德最终挫败了其他列强国家争夺中国海关的图谋,自己苦心经营的海关的“完整 性”终获保全,而且在争取到的借款条约中明确规定“借款未清偿前维持海关行 政完整。 ” 中日战争后由英、德包办的两笔借款,期限长达 45 年,并且不得提 前还款,这就使得英国在中国海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稳固下来,至少在未来近半 个世纪中英国在中国海关的地位是有保障的。我们可以看出,英籍总税务司对中 国海关统治的“完整性”是由英国的实力做保证的。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峙,政局混乱的环境中,形势变 幻莫测,孰胜孰负难以预料。 “海关在中国内战中无论倾向于哪一方,最后都会 由于局势的变化而陷入困境,无法保证继续履行过去所履行的各种职能” , 因而 总税务司安格联“努力使海关成为一个中立的机构,也就是在代表全国的巩固的 政府成立之前,对双方维持严格的中立态度。我们只能管收税的事情,凡是与征 税无关的事,我们决不能用自己的人员或势力帮助任何一方” 。 于是在这种特 殊的时代背景中,以“中立”来换取海关“完整性”的原则应运而生。在这样的 方针、 政策的指导下, 当革命党人对所占领地区的海关提出要求时, 宜昌、 广州、 沙市、福州、上海等各口岸海关税务司均以海关的“中立性”和“完整性”为由, 拒绝接受军政府的命令。其实“中立”只不过是一种手段,通过“中立”来达到 维护海关完整性的目的。而在这样的局势当中,海关能够保持“中立” ,也 是有条件的,是以外国领事团的支持和武力干涉为前提的。而所谓的“中立”政 策就是每当海关出现危急状况之时, “让有关方面直接与外国当局发生关系,以 便在有关各方违背中国政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时,由各国政府出面干涉,维护海 关行政的统一和完整,维护外国的债赔利益” 。 正是因为有各国列强作为其坚强 的后盾,所以在战乱时期,海关依然保持了其“完整性” 。总税务司安格联任职 期间,中国内战频仍,北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