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礼臣与乡宦——霍韬14871540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礼臣与乡宦——霍韬14871540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礼臣与乡宦——霍韬14871540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礼臣与乡宦——霍韬14871540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礼臣与乡宦——霍韬14871540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是从霍韬作为礼臣和乡宦这两种身份的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全文共分四部 分: 第一部分:以明代的重要政治事件“大礼议”为背景,阐述了霍韬在“大礼议 事 件中对杨廷和派观点的反驳,考察了霍韬在此次事件中的作用。在“大礼议”事件中, 霍韬主张分开“继嗣 与“继统”。他援引古例,从与古礼不合、与圣贤之道不通、与 今日之事体不顺三方面对杨廷和派观点进行反驳,为支持明世宗以兴献王为皂考提供了 依据。 第二部分:“天地分祀 之争作为“大礼议的延续和发展,是明世宗对国家祭礼 的改制。霍韬作为礼臣,也参与到此次争论中,并站在了明世宗的对立面,主张“天地 合祀”。霍韬从传统礼制和当时社会现实经济情况两方面考虑,提出了四个反驳“天地 分祀”的观点:周礼天地分祀之说不可信、前代诸儒之论不可取、太祖定制不可废、 分祀礼繁且耗费财力。 第三部分:霍韬在就任南京礼部尚书之职时,进行了一系i 歹i $ l 仪整顿。一方面整顿 官礼,主要整顿官员的相见之礼及乘轿之礼,此外还对作为官员的储备人才的监生之风 进行了大力的整顿;另一方面整顿社会风俗,对寺院陋习和百姓陋俗进行了整治。霍韬 的一系列礼仪整顿使南京的风气有所好转。 第四部分:主要是从霍韬作为乡宦的一员在领导族人整合宗族组织事业为着眼点。 霍韬为发展宗族经济,大量置办族田、发展工商业。还利用创建大宗祠、创立书院、制 定家训等方式将霍氏家族子孙牢牢地链接在血缘关系的纽带上,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壮大了霍氏家族的发展。 关键词:明代;霍韬;礼臣;乡宦 a b s t r a c t t 1 1 i st h e s i st r i e st or e s e a r c ho nh u ot a ob a s e do nt h ei d e n t i t i e so fm i n i s t e ro nr i t e sa n d t o w n s h i po f f f i c i a l 。t h i st h e s i sh a sf o u rm a i np a r t s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o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p o l i t i c a la f f a i rn a m e dt h eg r e a t r i t u a lc o n t r o v e r s y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 i tt r i e st od e l i b e r a t et h a th u ot a od i s p u t e st h e o p i n i o n so fy a n gt i n g h ea n dh i ss t a f f ,w h i c hr e v e a l st h er o l eo fh u ot a oi n t h i sa f f a i r s p e c i f i c a l l y , i nt h i sa f f a i r , h u ot a oe x p r e s s e st os e p a r a t et h et e r m so fd e s c e n ta n dt h r o n e s u c c e s s i o n b yg i v i n gt h ee x a m p l ef r o mf a ra n c i e n ta g e ,h ec l a i m sa g a i n s tt h eo p i n i o n so f y a n gt i n g h ea n dh i ss t a f f h i sc l a i m sw e r ep r e s e n t e da st h ee v i d e n tf o re m p e r o rs h i z o n gt o c o n f e rh u a n g k a oo nt h ep r i n c ex i n g x i a n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a st h ee x t e n s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g r e a tr i t u a lc o n t r o v e r s y , d i s p a r t m e n to fs a c r i f i c i n gh e a v e na n de a r t hi sc o n f o r m e dw i t l le m p e r o rm i n gs h i z o n g t a k i n ga c t i o no nt h er e f o r m so fs a c r i f i c i a lr i t e s h u ot a ow h ow a sam i n i s t e ro nr i t e sa l s o p a r t i c i p a t e si nt h i si s s u e h o w e v e r ,h ed o e sn o ts t a n db yt h ee m p e r o r , w h i l eh ei n s i s t e do n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s a c r i f i c i n gh e a v e na n de a r t h i nr e g a r d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r i t es y s t e ma n dt h e c u r r e n ts o c i a la n de c o n o m i cc o n d i t i o n s ,h u ot a og i v e so u th i sf o u rv i e w p o i n t sa g a i n s tt h e d i s p a r t m e n to fs a c r i f i c i n gh e a v e na n de a r t h :t h ef i r s to n e i st h a tt h ei d e ao ft h ed i s p a r t r n e n t o fs a c r i f i c i n gh e a v e na n de a r t hi sn o tr e l i a b l ei nt h ec l a s s i co fz h o ur i t e ;t h es e c o n do n ei s t h a tt h ei d e a so fc o n f u c i a n si nt h ep r i o rd y n a s t ya r en o ta c c e p t a b l e ;t h et h i r do n ei st h a tt h e r i t es y s t e md e s i g n e db yt h ef o u n d e r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s h a l ln e v e rb ea b a n d o n e d ;t h el a s t o n ei st h a tt h es e p a r a t i n gs a c r i f i c i a lr i t e sw o u l dc o s tt o om u c hi nt e r mo ff i n a n c ea n dl a b o u n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h u ot a oh a sc a r r i e do u tas e r i e so fr i t u a l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w h e nh et o o k c h a r g eo f t h em i n i s t e ro fm i n i s t r yo fr i t e so fn a n j i n g o no n eh a n d ,h er e c t i f i e st h e e t i q u e t t e sf o rt h eo f f i c i a l si nt h e i rc a s u a lm e e t i n ga n d t h a tf o rt h es e d a nb a s e do nt h er a n k so f o f f i c i a l s h es t r e n g t h e n so u tt h em o r a l ea m o n gt h es t u d e n t so fi m p e r i a lc o l l e g e ,w h oa r e c o n s i d e r e da st h ec a n d i d a t e st ot h eo f f i c i a l so nt h ec o u r t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h et a k e se f f o r t s o nt h em o r a l ei nn a n j i n g ,e s p e c i a l l ye m p h a s i z i n go nt h ec o r r u p tc u s t o m si nt h eb u d d h i s t t e m p l e sa n da m o n gt h ec o m m o np e o p l e a sar e s u l t ,t h el o c a lm o r a l ei nn a nj i n gt u r n so u t b e t t e ra n db e r e r i i i nt h ep a r tf o u r , t h ef o c u si so n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fh u o t a o ,w h oa c t sa sat o w n s h i p o f f i c i a la n dl e a dh i sf a m i l ym e m b e rt oo r g a n i z ea n da d v a n c et h el i n e a g e h u ot a ob u y sal o t o fl a n dt oe n c o u r a g et h ea d v a n c eo fi n d u s t r ya n db u s i n e s sf o rh i sl i n e a g et oe x t e n di t s e c o n o m i cs t r e n g t h a sw e l l ,h et a k e sal e a do n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g r e a ta n c e s t r a lh a l la n d f a m i l ys c h o o la n df a m i l ym o t t o a l lt h e s em e a s u r e sf a s t e nt h ek i n s h i po fa l lh u o f a m i l y m e m b e r , w h i l ea c c e l e r a t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of a m i l ya n dt h ep e r m a n e n t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eh u of a m i l yi nt h el o c a lp l a c e k e yw o r d s :m i n gd y n a s t y ;h u ot a o ;m i n i s t e ro nr i t e s ;t o w n s h i po f f i c i a l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越纽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幺叠翘 日 期:巡如埒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趁篁奎峰! : 日 期:近2 :! 兰:! 窆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i吉 丁i 口 霍韬,明代人,字渭压,成化二十三年( 1 4 8 7 年) ,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石头乡,年 幼时跟随家人在家务农。弘治十八年,霍韬始入乡塾,天资聪颖,且过目不忘。正德九 年二月,会试第一。三月,参加廷试,赐二甲第一名进士出身,观政吏部。六月,归家 成婚。正德十一年,入广东省南海县西樵山讲学。正德十六年六月,回吏部任职。八月, 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十月,上大礼疏,支持明世宗考“兴献王 。嘉靖元年,正月上 嘉靖三刳疏,疏中切中时弊,指出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 嘉靖二年五月,霍韬归家。嘉靖三年,三月、五月明世宗两次催促霍韬进京“议礼”。 嘉靖四年,开始整顿宗室,建立祠堂,还建立石头书院。同年十二月,升詹事府詹士兼 翰林院侍读学士。 嘉靖七年四月,霍韬升任礼部尚书右侍郎,仍兼翰林学士,六月进明伦大典。 嘉靖九年正月,霍韬上亲蚕疏,二月上郊祀疏,在天地是否分祀或合祀的问 题上与夏言意见不合,惹怒明世宗,被下都察院狱。嘉靖九年八月至嘉靖十二年,霍韬 在家乡对家族进行整顿。 嘉靖十二年十月,霍韬升为吏部右侍郎。 嘉靖十五年,霍韬出为南京礼部尚书,整顿南京官场和社会礼仪。 嘉靖十八年,霍韬任京城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第二年,卒于官。赠太子太保, 谥号文敏。以上材料摘录于文敏公全集石头录一书。 明清时期对于霍韬的研究主要是为其立传,如郭菜的广州通志、粤大记,刘 廷元的南海县志,张廷玉的明史,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对其疏稿整理记录 有明实录。霍韬亲自撰写的渭压文集、霍文敏公石头录。这些都为后世研究 霍韬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8 0 年代之前,霍韬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8 0 年代以来,随着对明代“大礼议”研 究的深入展开,霍韬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员明代礼臣也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此时对于 霍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作为一个礼臣参与明代“大礼议”、“天地分祀”之争的过程中 所表现出的言行、主张等方面。如赵克生的明代嘉靖时期国家祭礼改制、胡吉勋的 “大礼议 与明廷人事变局的著作,对霍韬在“大礼议中的言行及其在其中的作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都有探讨。 郑克晟的试论霍韬的几个问题一文中,除了论述霍韬在“大礼议 中的作用, 还指出对霍韬所提出的政治理念进行研究的理论价值。对于霍韬的政治理念,郑克晟的 霍韬的政治主张和经济思想、甄晓岚的试论霍韬在“大礼议”中的地位和作用 均有所涉及。甄晓岚在论霍韬在嘉靖初年的法制建设一文中,从霍韬在“大礼议” 中的地位切入,阐述霍韬的法治思想,通过法制的改革来维护皇权、约束皂权,改善一 些社会弊端,缓和原有的社会矛盾。 在明代官礼的研究上学界也有所探讨,如谢景芳的理论的崩溃与理想的幻灭 明代中后期的仕风与士风、宋纯路的巡按御史权利的变化与明代地方政治,都是探 讨了内阁与六部官员相见之礼的前后变化。专门探讨明代官礼的文章有林金树的明代 嘉礼中文武百官的“以品序立”。但对霍韬任南京礼部尚书时在官礼的整顿中所起的作 用并未有所展开,对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 另夕卜霍韬在家乡的宗族事业管理中对宗族组织模式的重构,以及经营宗族事业中所 体现的经济思想也是学界关注的重要方面。罗一星的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书,重建了明清两代佛山都市化的全过程,有力地揭示了佛山都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 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在“明代佛山的宗族组织及其发展形态一节中,详细介绍了 霍韬重构宗族组织的模式和佛山镇内宗族组织的重构与发展。在“明代的文化教育组织 与民间宗教的建构一节中,介绍了教育组织的建立。黄启臣的霍韬的经济思想, 详细论述了霍韬的经济思想及其理念根源。 关于霍韬在教育方面的作为,蒋祖缘在明代广东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才蔚起中 进行了探讨,文中写到霍韬在广东南海西樵山创立四峰书院,并在此讲学,推动了社学 书院的发展。王元林、林杏荣的明代西樵四书院与南海士大夫集团,对广东西樵山 成为南海士大夫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培养本集团势力的基地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霍韬也 作为其中一员成为研究对象。 近些年史学界虽开始重视霍韬的研究,但纵观对霍韬的研究,各家选取的角度各异, 多从某一方面着眼,却未将这个人物的多种身份进行横向的联系和比较。本文试图从礼 臣和乡宦两种身份的角度对霍韬进行全面梳理,为后来的研究者做一引玉之砖。由于本 人学识浅薄、学力有限、理论水平不高,所以有些问题的论述研究尚不全面、系统,许 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故而所述之作难免错谬之处,尚祈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霍韬与“大礼议 一、“大礼议” 正德十六年( 1 5 2 1 年) 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正值而立之年突然病逝,明武宗既无 皇子也无同父兄弟,而且又没有预设皇位继承人,因此,只能从皇族旁枝系中选择当立 之人。 内阁首辅杨廷和联合张太后明确提出以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根据,以明武 宗的“遗诏”立兴献王之子朱厚熄继承皇位。杨廷和草拟武宗遗诏中写道:“皇考孝宗 敬皂帝亲弟兴献王长子某,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 太后,迎嗣皇帝位。遗诏中所选立的新君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遗诏明确提到朱厚熄 为兴献王长子,但只阐明了继统之事,却没有明确对“兄终弟及”之说给予具体的解释。 正德十六年四月初二,明世宗在从藩邸安陆出发到北京继承皇位的途中,阅览了杨廷和 命令礼官所上的礼部状,其笺文皆是表明明世宗应以皇子身份继承皇位。然明世宗对此 有所异议:“遗诏以吾嗣皇帝位,非为阜子也。 由于古代社会帝王继承制和宗法制的 互相交织,继任者如果是以旁支身份入承大统,那么在礼制上就会面临“尊亲”的问题, 也就是怎样处理亲生父母、前任帝王与自己的关系。在前朝中就有此种情况发生,西汉 定陶王刘欣、北宋濮王赵曙就任帝位时在礼制上都有一番争议。明世宗于四月二十二日 到达北京城内,当日即宰帝位。二十七日,命令礼官集议兴献王主祀称号。从此,揭开 议礼的序幕。 由于对武宗遗诏的内容没有给予清晰详尽的解释说明,因此,在明世宗对武宗遗诏 中的继位方式提出异议时,朝中大臣的意见不统一,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杨廷和为代表 的“考孝宗”,先“继嗣”后“继统”;另一派是以张璁为代表的“考兴献王 ,分开“继 统”与“继嗣”。 内阁首辅杨廷和授意礼部尚书毛澄引汉代定陶王和宋代濮王之事为依据,上疏日: “是足为据,宜尊孝宗日皇考,称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母妃为皇叔母兴国太妃,自 。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0 杨廷和传,第5 0 3 6 页。 国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0 杨廷和传,第5 0 3 6 页。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称侄皇帝名,别立益王次子崇仁王为兴王,奉献王祀。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杨廷 和以强硬的言辞主张明世宗先过继给孝宗、武宗这一系,然后再继承皇位,从而维护大 宗的统一。此外还依据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 之说并结合明世宗继位的特殊性 做出解释:“兄”是明武宗,“弟”是明世宗,“父 是明孝宗。如此,明世宗等同于先 在宗法上过继给明孝宗,为明孝宗之子,然后在政治上才能继承明孝宗的阜位。 观政进士张璁与侍郎王瓒就杨廷和派的说法提出反对意见:“帝入继大统,非为人 后,”他们认为应该把在政治上继承皇位与在伦理上为人子女分开来看。杨廷和唯恐王 瓒阻挠其目的,改派王瓒南京任官。后又于正德十六年五月,偕蒋冕、毛纪上奏日:“前 代入继之君,追崇所生者,皆不合典礼。惟宋儒程颐濮议最得义理之正,可为万世法。 至兴献王祀,虽崇仁王主之,他同皇嗣繁衍,仍以第二子为兴献王后,而改封崇仁王为 亲王,则天理人情,两全无失。” 针对杨廷和派之举,七月,张璁又上疏称明世宗当“继统,不继嗣”, 明确提出分 开“继统和“继嗣 。他认为武宗遗诏把皇位授与明世宗,即表明孝宗、武宗统传于 明世宗。但是在继嗣上,明世宗仍是兴献王的子嗣,这一事实不可更改,分开“继统” 和“继嗣”合理。两派关于“继统”和“继嗣”之争奠定了“大礼议”的基调。 嘉靖元年,明世宗称明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王、后为本生父母。 嘉靖三年四月,杨廷和派作出让步,兴献帝、后改称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 章圣皇太后。同年七月,去掉“本生二字,称皇考恭穆献阜帝,圣母章圣阜太后。作 为事件的“大礼议”基本结束。 二、霍韬对杨廷和派观点的反驳 在“大礼议”事件中霍韬支持分开“继统与“继嗣 。他认为此次议礼事件关系 重大,应及时纠正朝中大臣错误的认识,避免遭到后代的耻笑。他曾感慨道:“自念此 礼之大者也,变者也,议之失得,万代瞻仰也。苟不质诸天理之极,即夫人心之不安。 霍韬认为杨廷和派的观点在诸多方面不合礼制,并就此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有力的 驳斥了杨廷和派先“继嗣”后“继统”的观点,为推动“继统”与“继嗣”的分开提供 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o 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0 杨廷和传,第5 0 3 6 - - 5 0 3 7 页。 痂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0 杨廷和传,第5 0 3 7 页。 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0 杨廷和传,第5 0 3 7 页。 囝张廷玉等:j 史卷1 9 0 杨廷和传,第5 0 3 7 页。 霍韬:大礼议,渭压文集卷5 ,四库全书存日丛书集部第6 9 册,第5 5 页。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与古礼不合 霍韬认为先“继统后“继嗣”考之与古礼不合。霍韬认同礼不是天地自然转化的 产物,而是圣人依据人情来制定礼仪,那么礼也相应的体现人情。所以霍韬认为杨廷和 派的论调为人后为之子是推崇大宗,割除私恩,不符合圣人缘人情以制礼之说。如 此,明世宗虽被授以大业大统,但被剥夺为人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这是违背天伦的做法。 如果明世宗接受杨廷和的提议,就会给后世留下为继承皇位而放弃承认自己亲生父母的 恶名,“为人后者为之子之说矣,而不得子焉,举一国以与人,可谓有父道矣,而不 得父焉。 实质上是剥夺了明世宗尊崇亲生父母的权利,这与古代的“仁义孝亲之礼” 完全背道而驰。 同时对汉儒提出的为人后者为之子给予批评,认为其不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妄 下论断,后代人断章取义,选取其中有利于己之方面做辩解的依托。霍韬曾在上疏中曰: “汉儒不明其义,缪为邪说日为人后者为之子。果如其言,则汉宣帝当为昭帝后矣。 然昭帝从祖也,宣帝从孙也,则孙将谓祖为父,可乎? 圆他借用汉昭帝和汉宣帝的关 系来论证为人后者为之子之说的荒谬。所以,在人伦上为人子女和在政治上继承皇 位是可以分开考虑的,如果这样,则人伦天理之正,天命下顺,人心共戴。 ( 二) 与圣贤之道不通 杨廷和派曾以宋儒程颐“濮议”作为明世宗应先“继嗣”后“继统”的理论依据之 一。当年仁宗无子,先预立濮王之子赵曙为太子,养于宫中,赵曙即是英宗,后也因尊 生父还是仁宗为皇考的进行争论,英宗即位时以仁宗为父亲。当时是:“宋儒之告英宗 乃日:仁宗于宗室众多之间,简拔圣明,授以大业。陛下所以负宸端冕,富有四海, 子子孙孙万世相承,皆先帝之德。 宋儒的观点是仁宗把天下传给英宗,因此英宗应 以仁宗为父亲,这样就舍弃自己的亲生父母。故杨廷和派认为明世宗也应遵循前例,认 孝宗为父。 针对杨廷和派的观点,一方面,霍韬认为明世宗和宋英宗的情况不同,英宗是预立 为太子。另一方面,古者圣贤之人同样重视父子之情,三代之贤,莫过于舜,“昔舜为 天子,皋陶为士,瞽叟杀人,皋陶执之,舜则窃负而逃,是父母重天下轻也。若宋儒之 说,惟其以天下相授,受为恩德之厚,遂舍已之父母,谓他人为父母,是父母轻,天下 。霍韬:辞升少詹事兼学士疏,渭压文集卷i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 8 册,第4 7 5 页。 昏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7 霍韬传,第5 2 0 8 页。 o 霍韬:大礼疏,渭匪文集卷l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 8 册,第4 4 5 页。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重也”。贤者如舜尚且可以舍弃权力而选择仁义礼孝,轻天下而重父母,更何况明世宗。 霍韬认为:“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也,非一人所得私也。”天下不是某个人的私有 物,即便传承与某人,也不需舍弃父母以表恩情,仍需遵守人世间仁义孝亲、礼仪大道。 更何况明世宗能承载皇位,虽是继承先帝之德,还有个人的才能以及机遇。 ( 三) 与今日之事体不顺 针对杨廷和派的先“继嗣”后“继统”的观点,霍韬认为“继嗣”只是针对孝宗, 而忽略武宗。如此则只兴孝宗一统,孝宗有两子嗣,武宗却无子嗣,这是断武宗一统。 杨廷和派一直宣扬明孝宗的作为,明孝宗登基之后,十年有九年深仁厚泽于民,就 连穷谷小民提到孝宗都感激不已,更何况大臣。如今大臣考虑孝宗之嗣,只是武宗一人, 如果武宗无嗣,孝宗一脉从此断绝。故借口忠于孝宗,而要求世宗“继统”。霍韬认为 如果今日“夫陛下为孝宗之子矣,谁为武宗之子乎? 孝宗有两嗣子矣,武宗独无嗣子, 可乎? ” 霍韬认为古者帝王相继,只是继其统而已,如果今日嘉靖皇帝继承帝统,则 孝宗之统不绝,武宗之统也不绝。如果继其嗣,则孝宗有两嗣,武宗遂终无嗣,而且武 宗之统就此绝断。 再者,若世宗以孝宗为父,那兴献王之子嗣便从此断绝,如“昔者皂上之在藩邸, 固以兴献为父矣。今之莅登,大宝也,复以孝宗为父,是一身两父也,天之生物也,一 本曾谓一人可以两父也乎。兴献实天知有皇上为之子也,宁知今日皇上不得为之子乎”。 霍韬认为明世宗一身不可两父,这是和人世间的生命生长规律不相符。同时,即便为 国家之大统,兴献王可作出无子嗣的牺牲,因其已去世,但兴献王妃还健在,若以皇叔 母兴国太妃称之,则与皇上相处采取何种礼节。若从礼制上讲明世宗的生母蒋氏就需对 世宗称“臣”,此违反“子不臣母”的春秋大义,所以杨廷和在政治上的合理安排从礼 制的伦理上看却是一个悖论,因此说与今日之事体不顺。 在“大礼议”的论争中,霍韬支持明世宗分开“继统 和“继嗣”,反对杨廷和派 提出的先“继统”后“继嗣”的说法,并对杨廷和派“为人后为之子 论调的片面性给 予批判。霍韬引用的古礼之说,圣贤之说、今日事体之说,从理论、并结合具体事例对 杨廷和派进行批判,使杨廷和派的理论难以立足。 其后杨廷和派步步退让,折中想即考孝宗又兼考兴献王,霍韬坚持己责,进而上疏 日:“廷议欲陛下上考孝宗,又兼考献帝,此汉人两统之失也。本原既差,则愈议愈失。 函霍韬:火礼疏,渭压文集卷l ,( i j t l 库伞书存目从书集部第6 8 册,第4 4 5 页。 o 霍韬:人礼疏,渭压义集卷1 ,p u 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 8 册,第4 4 5 页。 o 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7 霍韬传,第5 2 0 b 页。 回霍韬:大礼疏,渭压文集卷l ,四库伞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 8 册,第4 4 6 页。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臣之愚虑,则愿陛下预防未然之失,毋重将来之悔而已。今一旦改称,大非人情所 堪。 霍韬提醒明世宗在考“兴献帝”的问题上如果有所妥协,那么仁孝之情会出现 变动。 从当时的政治环境看,朝政的把持者是杨廷和及其追随者,他们把持着官员外调或 解职的权利,如在前文中所提到的王瓒被改派到南京任官,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在此 种情况下,霍韬冒着被外调或解职的威胁,抗礼力争,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的守礼的决 心。 在此次事件中,虽然阻碍重重,但霍韬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礼制思想,不惜弃绝师 门。在“大礼议”争论中,霍韬之恩师毛澄作为杨廷和派的主力,曾就此发表诸多反对 言论。霍韬曾三次“私为大礼议 向毛澄劝戒,见毛澄不为所动,便要求自削门籍,不 以毛澄为师。霍韬如此做,本知道不认座主的后果,但为了坚持自己作为礼臣的原则, 不怕背负弃师之骂名。沈德符对此评价道:“座主门生之宜,自唐而重,然汉时州牧之 察孝、秀,三公之辟寮属。至有死相报者,其酬知己之恩,固不下乎唐也,本朝座主亦 如之,惟嘉靖间霍渭压韬,举甲戌会元,不认大主考梁文康、毛文简澄为座主此等 事,亦惟公能行,张罗峰欲效而不能矣,前乎此后乎此,俱未闻也。 明世宗因霍韬议礼有功,几次授予官职,他因避嫌媚上取宠,坚辞不受。霍韬的 行为证明自己是遵循礼仪大道,不是沽名钓誉之人,并非以“议礼”作为晋升官 场的方法,他曾对明世宗说:“今异议者谓陛下特欲遵崇皇考,遂以官爵饵其臣, 臣等二三臣苟图官爵,遂阿顺陛下之意,臣尝自概,若得礼定,决不受官,俾天 下万世知议礼者非利官也,苟疑议礼者为利官,则所议虽是,彼犹为非,何以塞 天下口。 o 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7 霍韬传,第5 0 2 9 页。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1 4 诬渭压不认座帅,第3 7 7 页。 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7 霍韬传,第5 2 1 l 页。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霍韬与天地分祀之争 洪武十年确立的天地合祀之制成为洪武定制,继任者相承。嘉靖九年,明世宗改天 地合祀为天地分祀。赵克生老师在明朝嘉靖时期国家祭礼改制一书中对明世宗发起 的一系列的祭礼改制给予了深刻的剖析,称:“明世宗嘉靖皇帝由藩王继承大统,为了 证明自己做皇帝的天然合法性,通过“大礼议”追尊其父兴献王为皇考兴献帝,以企使 兴献帝在礼仪上变成真皇帝,能担当传承帝位的中介。不过,对兴献帝帝系正统的朔造 不是一蹴而就,一个真正的阜帝生为帝统,死为庙统,皇帝只有称宗入庙,才算圆满。 世宗虽使兴献帝称皇、称帝,但没有称宗入庙。所以,世宗在“大礼议”后对国家祭礼 进行了全面改制,其目的就是要完成兴献帝“称宗入庙”的任务,。最终完成兴献帝帝系 正统的朔造。” 一、天地分祀 ( 一) 天地分祀的提出 嘉靖九年,明世宗提出把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明史志中记载: 嘉靖九年,世宗既定明伦大典,益覃思制作之事,郊庙百神,咸欲斟 酌古法,厘正旧章。乃问大学士张璁:“( 书称燔柴祭天,叉日类于上 帝,孝经) ) 日: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丈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以形体主宰 之异言也。朱子谓,祭之于坛谓之天,祭之屋下谓之帝。今大祀有殿,是屋下 之祭帝耳,未见有祭天之礼也。况上帝皇地祗合祭一处,亦非专祭上帝。”璁 言:“国初遵古礼,分祭天地,后又合祀。说者谓,大祀殿下坛上屋,屋即明 堂,坛即圜丘,列圣相承,亦孔子从周之意。”帝复谕璁:“二至分祀,万代不 易之礼。今大祀殿拟周明堂或近矣,以为即圜丘,实无谓也。”。 明世宗针对祭祀时上天与上帝是否同一向张璁提出疑问,因此对大祀殿的祭天之礼 也存在怀疑。再者上帝、皇地合祭,没有专门祭祀上帝的地方。明世宗意识到改变洪武 祖制的朝廷阻力,所以希望张璁能给予支持。张璁也深知明世宗的心意,但郊祀之制关 张廷禾等:明史卷4 8 郊祀之制,第1 2 4 7 页。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到洪武祖制的变更以及与对古礼的诠释,必然引起朝廷乃至民间的非议,阻力非同一 般,因此张璁以“祖制已定,无敢轻议 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明世宗改制的心意不肯轻易动摇,于是又欲借占卜之术的帮助来实现其目的,故于 嘉靖九年正月十二日在奉先殿占t - ,但不是吉签。十三日再占,仍不吉。明世宗想要作 罢,再待时机。恰值此时,给事中夏言上请举亲蚕典礼疏,建议天子亲耕于南郊, 皇后亲耕于北郊。此举正迎合了明世宗所追求的南北郊分祀。于是明世宗授意张璁让夏 言上疏支持自己,此事在文敏公全集石头录中有所记载:“上日:分祀复古,何 不可? 罗峰知上志在必行,乃请诏廷议。上日:廷议棼,可令言官建议。罗峰谕旨 汪都宪鲮,鲮不敢发。给事中夏言先与上所幸术士邵元节结交,宫中一言必达。邵密语 日:上锐意南北,交赞议者,卿相立致。言尚未信,至是罗峰令祭酒王激示密旨,言 欣然上疏,首倡其议。”罾嘉靖九年二月二十一日,夏言上疏日:“国家合祀天地,及太 祖、太宗之并配,诸埴之从祀,举行不于长至而于孟春,俱不应古典。宣令群臣博考诗、 书、礼经所载郊祀之交,及汉、宋诸儒匡衡、刘安世i 朱熹等之定论,以及太祖国初之 分祀之旧制,陛下称制而裁定之。此中兴大业也。” 夏言的上疏以天地分祀是复太祖之 初制,减轻面对祖制的压力。因此,夏言的上疏正式拉开了天地分祀的序幕。 ( 二) 天地分祀的展开及结果 明世宗借批评礼科给事中王汝梅来表明自己心意,言:“汝梅等举召诰中郊用二牛, 谓明言合祭天地。夫用二牛者,一帝一配位,非天地各一牛也。又或谓天地合祀,乃人 子事父母之道,拟之夫妇同牢。此等言论,亵慢己甚。”明世宗认为不应把父母之道 或夫妇同牢的人道观比拟天地,其是亵渎神明。同年二月,明世宗开列郊祀事宜十 条,限令文武官员十日之内具疏以闻,并命令礼部集议。世宗开列的郊祀事宜大体如下: 1 南北郊之祀为古礼,且为太祖初制,今当恢复遵守。 2 世宗以斯典重大,请于皇祖,得之有“过月”之兆,今夏言即以农桑二事上 疏,正合南北郊之意,遂敕行。夏言上疏郊祀疏,此叉合过月之义。所以降敕施行。 3 礼科给事中王汝梅引邱溶之说证明合祀之说,乃贼道叛经。 ( 4 天地合祀为人子事父母之道,也是夫妇同牢之义,亵渎神明。 5 朱子日天地分祀可为万世法。 6 周礼记载国丘方泽之制,则南郊祀天,北郊祀地,明矣。且祭社与祭方 张廷玉等:明史卷4 8 郊祀之制,第1 2 4 7 页。 函霍韬:文敏公全集石头录卷5 ,第2 6 4 页。 张廷玉等:明史卷4 8 郊祀之制,第1 2 4 8 页。 回张廷玉等:明史卷4 8 郊祀之制,第1 2 4 8 页。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泽不同,如此说社亲之,母道事之;天尊之,所以父道事之,不合于义。 ( 7 苏轼曰:“日、月尚可以祀圈丘,皇地祗反不及从祀。”世宗认为其论错误, 以日、月为天神,敌可从祀,皇地祗是本位之主,应独立祭祀。 8 朝臣认为朝廷多事,不宜变乱成法祖典说法为推诿职责。 9 近年天灾、地震频繁,意指是礼文不当。 10 大小官员不准隐默,不准附和天地合祭之说。 从以上十条郊礼事宜来看,明世宗首先认为南北郊乃太祖初制,且又依据周礼 实行天地分祀,具有合理性,同时强调大小官员各陈己见。三月礼部召开第一次分祀会 议,并将群臣近6 0 0 道奏疏加以分类: 郊祀意见人数统计表 主张代表人物人数 分祭夏言、汪鲲等 8 2 分祭,但应慎重成宪及张璁、翟銮等 8 4 时未可宜 分祭,以山川埴为方丘李瓒等 2 6 合祭方献夫、霍韬、魏校等2 6 0 无可否者张蝓等 1 9 8 从近6 0 0 位朝中大臣上疏表达对天地分祀的意见来看,有三分之一的朝臣对天地分 祀持保留态度,大部分是拥护天地合祀。支持天地分祀不到三分之一,其中坚定支持者 只有一小部分,其余是有条件的支持天地分祀。可见群臣已经意识到嘉靖皇帝的真实目 的,摄于皇威,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同时又不能违背祖制,所以一些人采取回避态度, 但霍韬、方献夫、魏校等二百多人以明确的态度反对天地分祀,支持天地合祀。 然大臣的反对意见并未被接纳,天地分祀的最终决定权取决于明世宗。嘉靖九年五 月,明世宗命令郊坛开始兴建。十月,圜丘建成。十一月,明世宗亲祀圜丘于南郊。嘉 靖十年,相继建成北郊、东郊及西郊。五月,明世宗亲祀方丘于北郊。天地分祀之制遂 定。 o 明世宗实录卷1 1 0 ,嘉靖九年二月癸酉,引文为原文摘录。 l o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次天地分祀的改革由明世宗亲力主导,并且对更改定制势在必得。所以从嘉靖九 年初议亲蚕礼到决定天地分祀只历经短短两个月时间,再到嘉靖十年中天地分祀之制确 定亦不到两年。其后,支持者夏言平步青云,而霍韬作为此事件的反对者入都察院狱, 后明世宗令其罚赎还职。 二、霍韬对天地分祀的反驳 霍韬反对明世宗天地分祀,主张天地合祀。主要是从古礼、祖制和现实操作过程中 耗费人力、财力等方面考虑的。从以下立论支持自己的观点。 ( 一) 周礼天地分祀之说不可信 嘉靖皇帝以周礼为其启动天地分祀的理论根源,夏言也引周礼为天地分祀 作依据。霍韬认为周礼中的天地分祀之说不可信,因为周礼非周公所书而为王 莽所造。并对此论证道:“莽以前无称周礼者,与臣日;盖有之矣,皆周制之出,惟 莽集其大成,是故后儒之宗师,莽众矣。”后代人认同周礼,只是:“王莽诳天下之 术,自王莽创行周制,爵五等地,四等卿,大夫士以次受禄,故凡世之愚儒喜,日:莽 行周礼,士无不受禄者矣,由是颂莽功德,莽遂由宰衡而篡帝位。王莽如此推 崇周礼,却篡夺皇位,是不忠之徒。一个本身礼制都不守之人所说的话是不足信。 并且忠告夏言“误用周礼,关系非细。固 霍韬还以春秋一书来印证无南北郊祀之说,认为孔子推崇周公之礼,如果有此 情况,春秋一书必然对此有记载。霍韬言:“天子之礼,莫大于郊谛,鲁人郊柿,借之 极也周有北郊,则鲁亦北郊矣,春秋宜书日某月1 - 南郊,某月卜北郊矣,惟闻 书日四卜郊不从,不闻书日卜北郊,夫然后知古之郊也,一而己矣,无南北郊也。 春秋一书中没有记载南郊、北郊之事宜,所以霍韬用春秋一书来印证周礼 中关于天地分祀之说不可信。 ( 二) 否定诸儒定论 霍韬针对汉、宋诸儒匡衡、朱熹等的定论,认定他们是假“经典”外衣来宣扬自己 的观点。霍韬在大司乐一篇中认为汉儒仅以“圜丘”、“方丘”作为天地分祀的根据 是不足为信,日:“宗庙则古有其数,无其制,汉儒附会礼记之言,不足准也。” 还指 。霍韬:大司乐,渭庄文集卷3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 8 册,第5 61 页。 圆霍韬:人司乐,渭压文集卷3 ,四库全书存日丛书集部第6 8 册,第5 6 1 页。 霍韬:附录与夏公瑾书,渭压文集卷3 ,p q 库伞书存目从书集部第6 8 册,第5 6 8 页。 4 霍韬:春秋,渭压文集卷3 ,叫库伞书存日从书集部第6 8 册,第5 6 1 页。 霍韬:春秋,渭匪文集卷3 ,四库伞书存目从书集部第6 8 册,第5 6 1 页。 1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假设周礼云,冬至于地之圜丘,夏至于泽中之方丘,犹未有南北郊之云也。 天地分祀分南北,匡衡、张谭为之先也,古礼所无也。然则匡衡者,假经饰说以误后世, 名教罪人也。 霍韬认为是匡衡、张谭最先提出天地分祀分南北,并且误导后世。霍韬 同时也认为朱熹不满天地合祀多是门人臆测,不足为信,日:“朱熹既云天地同祭, 不可矣,至是又云无北郊,是知朱熹之言多出自于门人所记,自相同异,门人自为 臆说,不足准也。 霍韬认为朱熹关于天地分祀之说多是门人的臆说,并且还有自相 矛盾之处,所以他认为诸儒定论是不可信的。 ( 三) 不守太祖定制 执事( 夏言) 日:“分祀、合祀皆阜祖之制也。今行分祀,复皇祖初制而已矣,非 变制也。 霍韬对日:“凡国家制度率以后定为善,皇祖于前十年行分祀,后二十年行 合祀。太祖迁都率从合祀,是合祀者,祖宗定制也。今假日:复太祖初制,以幸脱罪, 独不犯太宗定制乎? 太祖又日:自今永为定礼,指合祀而言也。如日:复太祖初 制,不亦上诬皇祖乎? 针对夏言认为天地分祀之说是恢复太祖初制,而不是变太祖 之制。霍韬指出太祖定制是经过几年发展才确定的,是成熟的定制。明太祖是受天命开 创新朝代,代表天来统治天下百姓生灵,所以不能轻议太祖之法。霍韬称:“太祖皇帝 天所命,以开亿万载太平者也臣民得罪太祖之法,即得罪于天也,敢勿惧乎,今日 臣工不敢轻议太祖之法。 来规劝夏言不要轻易更改太祖定制。太祖是在其执政经验教 训的基础上把天地分祀更改为天地合祀。霍韬称:“南北分祀之礼,太祖行之十年,然 后创合祀之制,是时也,太祖已五十矣,盖在知命之年矣,其仰体天道,内察天心,盖 有臣下所能窥测者矣。 太祖在天地分祀实行十年,且是天命之年,实行天地合祀时机 成熟。同时还认为祖宗家法不能随便更改,“闻商周哲王亦各守其祖宗家法已矣,未闻 舍其祖宗之法,他有所慕而更革之也。”所以,霍韬认为太祖定制所规定的天地合祀 更有可行性。 ( 四) 分祀礼繁,耗费财力 霍韬还从现实考虑到天地分祀礼仪繁琐。如果天地分祀必须兴建祭祀场所,四郊坛 殿,工事浩大,耗费财力。在文敏公全集石头录中对此也有所记载:“公料分祀 西霍韬:春秋,渭压文集卷3 ,四库伞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 8 册,第5 6 1 页。 国霍韬:春秋,消压文集卷3 ,四库全书存目从书集部第6 8 册,第5 6 2 页。 霍韬:附录与夏公瑾书,渭压文集卷3 ,p q 库全书存目从书集部第6 8 册,笫5 6 6 页。 4 7 霍韬:刚录与夏公氆书。消压文集卷3 ,p u 库全书存甘从书集部第6 8 册,第5 6 6 页。 鸯雀韬:附录与夏公瑾书。渭匿文集卷3 ,p q 库全书存目从书集部第6 8 册,第5 6 6 页。 世霍韬:议郊祀疏,沼压义集卷3 ,阴库拿书存日丛书集部第6 8 册,第5 5 7 页。 o 霍韬:附录与夏公瑾书,渭压文集卷3 ,四库伞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 8 册,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