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TD菜籽坯预处理及榨油车间工艺流程设计_第1页
1500TD菜籽坯预处理及榨油车间工艺流程设计_第2页
1500TD菜籽坯预处理及榨油车间工艺流程设计_第3页
1500TD菜籽坯预处理及榨油车间工艺流程设计_第4页
1500TD菜籽坯预处理及榨油车间工艺流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目录TOC\o"1-2"\h\z\u总论 -1-第一章工艺流程设计方案的确定 -3-1.1设计要求 -3-1.2菜籽原料 -3-1.3工艺指标 -3-1.4工艺流程 -3-1.5生产工艺方法选定的依据及特点 -3-第二章工艺流程说明 -4-2.1菜籽的清理 -4-2.2油料生坯的制备 -5-2.3蒸炒阶段 -6-2.4压榨 -8-2.5油渣分离 -9-第三章工艺计算 -10-3.1物料衡算 -10-3.2热量恒算 -12-第四章设备选型 -13-4.1输送设备 -13-4.2清理设备 -14-4.3轧坯设备 -14-4.4蒸炒设备 -15-4.5螺旋榨油机的选择 -15-4.6油渣分离设备 -15-第五章设备清单 -16-第六章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8-总论油菜籽多为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为1.27~2.05mm左右,容重560~620kg/m3。按千粒重大小可分为极小粒(1~2g)、小粒(2~3g)、中粒(3~4g)、大粒(4~5g)、极大粒(5g以上)五种。我国主栽的甘蓝型油菜籽为中粒(3~4g),白菜型小些,芥菜型菜籽最小油菜籽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乳已退化成由几层细胞组成的胚乳残迹。胚是油菜籽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两片发达的子叶,呈黄色,子叶内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在子叶外部可看到胚乳的遗迹。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两片子叶内。种皮根据品种的不同分为淡黄、深黄、淡红、红褐和黑紫等颜色,有浮浅网纹,黑色籽的网纹比较明显。种皮占油菜籽总含量的14%一20%,厚度在26一28μm之间,种皮和子叶结合紧密,较难去除菜籽种皮俗称为菜籽壳,占菜籽重量的12~2O,它由栅栏层、海绵层、色素层等构成。种皮含有30%以上的粗纤维,油菜籽中绝大部分的芥子碱和色素以及部分植酸和单宁等抗营养物质也存在于种皮中,因此种皮是影响菜籽饼粕蛋白饲用的主要因素,更是限制进一步开发菜籽食用蛋白的关键。种皮薄且与子叶结合紧密,难以分离,其厚度与种皮颜色、栅栏层密切正相关(r=0.96~0.97)。按国际标准菜籽种皮的色泽从黄到黑分为1淡黄、2浅黄、3中黄、4深黄、5暗黄、6暗褐、7暗红黑、8黑色等8级。随着颜色的加深种色厚度和皮壳率上升,且在5至6级间差异极显著。黄籽种皮厚度为173-259μm,皮壳率为12~l4%;褐籽为222~318μm.皮壳率为17%~19%。褐籽种皮较厚主要表现在栅栏组织细胞的加长和增大,且沉积黑色素较多,海绵组织细胞亦有所增大。黄籽种皮薄,表现在栅栏组织细胞减少约1/2至2/3,且细胞较少、较短。不同类型菜籽种皮表现特征不同:芥菜型表现为明显的网状结构,无粘液层;蓝型和白菜型网状结构轻微,有的还有粘液层。在我国,油菜籽主产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湖北、安徽、四川、重庆等省份的国产优质油菜籽优势发展我国的油菜籽加工业。在我国,以加工油菜籽为原料的干吨以上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湖北利沙、重庆、安徽芜湖和浙江新市等地,而在陕西、青海、云南、贵州等省区分布着一些日处理200-300吨的加工企业。这些加工企业以国内民营企业为主。我国油菜籽加工主要建在油料产区。油菜籽属于高油分的软油料类,油菜籽细胞的细胞壁的显微结构与其他油料有明显不同。油菜籽散体的密度、摩擦因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以及渗透性和吸附性等物理特性对油料的输送和压榨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根据油菜籽的这些固有特性,选择适宜的预处理方法和压榨工艺对改善油脂的提取效率具有实际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冷榨还是热榨,油菜籽在压榨前进行水分调节对油菜籽散体的物理特性有明显改变,有利于油脂的提取。本设计项目为1500T/D菜籽预处理及榨油车间工艺流程设计,菜籽经清理后直接脱皮、轧坯,轧坯后进入蒸炒锅蒸炒,最后进行预榨。第一章工艺流程设计方案的确定1.1设计要求:1500T/D菜籽坯预处理及榨油车间工艺流程设计1.2菜籽原料:含油率:40%含杂率:清理前:6%,清理后:0.50%清理损耗:1.50%水分:8%—10%饼中残油:15%—17%1.3工艺指标:清洗后净籽含杂:0.5%脱皮后皮中含仁:0.5%仁中含皮:6-10%(取8%)辅助蒸炒锅第一层润湿水分:14-18%(取16%)辅助蒸炒锅出料口料胚水分:5-8%(取6%)入榨水分:4.5-6.5%(取5%)压榨后干饼残油:15%1.4工艺流程:油料(菜籽)→风选→筛选→磁选→并肩泥的清选→软化→轧坯→蒸炒→压榨1.5生产工艺方法选定的依据及特点工艺流程选择取决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原料的性质:是什么油料,油料的成分与结构。2.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品种所提出的要求,如成品油的要求,粕利用的要求,副产品综合利用的要求。3.工人的生产能力:一般要日加工量,副产品要日或年产量。4.辅助材料:蒸汽,水,电力消耗量。5.地方条件:工艺基础,原料产量,来源,产品供销第二章工艺流程说明2.1菜籽的清理油料的清理就是清除油料中夹带的泥沙、金属、茎叶等杂质,分离出混在油料中的杂籽、瘪籽。油料在收获、干燥、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难免混进一些像石子、泥沙、茎叶、麻绳之类的杂质。虽经过初选,在运输至油厂时,仍会夹带部分杂质,其含一般在左右,这些杂质对制油极为不利,必须时行清理。油料中所含的杂质分为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及含油杂质三类。大多杂质本身不含油,在制油过程中不仅不出油,反而会吸附一定量的油在饼粕中,含有的泥土、植物茎叶、皮壳等杂质会使油脂色泽加深、产生异味等不良现象;含有的石子、铁质等硬物会磨损设备。因此,在油脂制取之前对油料进行有效的清理和除杂,可减少油脂损失,提高出油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清理主要包括风选、筛选、磁选及并肩泥的清选。菜籽的清理流程:油料(菜籽)→筛选→磁选→并肩泥的清选→筛选2.1.1依据:筛选是利用油料和杂质在颗粒大小上的差别,借助含杂油料和筛面的相对运动,通过筛孔将大于或小于油料的杂质清除掉。无论选用哪种筛选设备清理油料中杂质时,都必须选择筛孔大小适当的筛面,才能将杂质从油料中清理出去。若清理大于油料的杂质,则采用稍大于油料颗料的筛孔,而杂质从筛面上排出;若清除小于油料的杂质,则采用稍小于油粒颗粒的筛孔,油料留在筛面上,杂质穿过过筛孔而被排出。因此,在介绍各种筛选设备之前,需先对筛面进行必要的分析。特点:通过筛子的相对运动以及筛面的不同选择可除去油料中的大型杂质和小型杂质,筛选是一种传统的清理工艺,此方法简单易行,可实现较好的分离效果。2.1.2磁选设备是专门用来清除油料中滋性金属杂质的清选设备。依据:油料在收获、清选及输送过程中难免混入一些铁钉、螺帽、螺栓等磁性金属杂质。虽然这些杂质在油料中含量很少,可是它们的危害很大,容易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严重的会导致设备事故和安全事故,对此必须引起重视。清除磁性金属杂质的方法,是利用它们的特有的能被磁铁吸引的物理性质,将永久磁铁或电磁铁装置在油料进入运转速度较快的剥壳机、破碎机和轧胚机之前的流程中,油料中将磁性杂质除去。特点:能耗低、水耗低、环境污染小。设备价格低,操作方法简单,除杂效果好。2.1.3“并肩泥”是指形状大小和油料相近或相等,而且其比重和油料相差也不很显著的泥沙石粒。依据:特别是在油菜籽中“并肩泥”的含量较多,用筛选和风选设备均不能有效地将其清除。因此必须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即利用并肩泥和油料的机械性能的不同,并肩泥结构松散而油料富有韧性的特点,先将含并肩泥的油料在碾磨或打击作用下将并肩泥粉碎,然后将泥灰通过筛选除去,磨泥和打泥所用的设备,在油厂使用的有铁辊筒碾米机、立式圆打筛、立式花铁筛打麦机、胶辊砻谷机、圆盘剥壳机等设备。特点:可除去难以除去的杂质,经过摔打碾磨,并肩泥可很容易的除去,选用风机除尘,合理利用设备。2.2油料生坯的制备轧坯的目的在于破坏油料的细胞组织,增加油料的表面积,缩短油脂流出的路程,有利于油脂的提取,也有利于提高蒸炒效果。2.2.1轧坯轧坯的作用是初步破坏细胞组织,为下一步蒸炒创造有利条件。众所周知,油料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一种有机体。在细胞的表面有一层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比较坚韧。而油脂和其他一些物质(如蛋白质、磷脂及水分等)包含在细胞里面。若要顺利地提取出细胞内的油脂,就必须首先破坏细胞壁。轧坯一方面可以部分破坏细胞壁,同时可以增加油料的表面积,从而缩短了油脂从油料中间被压榨出来或渗透(指浸出)出来的路程。轧坯时,坯的厚薄要均匀,菜籽坯厚一般控制在0.3mm一0.35mm之间,并要求尽可能少带粉末,不露油不粘辊。粉末度大说明软化时水分和温度偏低;料坯粘辊或露油说明软化时水分和温度偏高,均需适当调整操作另外,辊筒“掉边”或“拉沟”都可能造成轧坯后的料坯中带有整坯或半坯菜籽,这时降低饼中和粕中残油都是不利的,故需及时更换辊筒或进行辊筒磨光。现在常用的轧坯机多数为液压紧辊单对辊轧坯机,辊径比较大,辊筒采用台金钢离心浇注,辊面厚度在25n~30n之间,最大产量已达400t/d·台。特点:其对坯片的要求是薄而匀、少成粉、不露油。2.3蒸炒阶段完成了软化轧坯工艺操作后的菜籽生坯,需经过蒸坯和炒坯这一蒸炒工序,使之成为适合于压榨需要的具有一定可塑性和弹性的熟坯。蒸炒的作用主要是:在轧坯已经破坏部分细胞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吸水膨胀和加热,使油坯细胞破裂,从而进一步破坏油料的细胞组织;促使油料中的蛋白质充分凝聚变性,胶体破坏,从而使高度分散的细微油液能够从连续的胶体相内释放出来,聚集成较大的油液;由于蒸炒加温,油料温度的升高,降低了油料中油脂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增加了油脂的流动性;通过蒸炒,调整熟坯的水分、温度和结构,使物料达到适合于榨机压力的可塑性和弹性,便于在压榨时能更好地承受榨油机的压力,以使预榨机多出油,且饼较结实不易碎;能使磷脂充分吸水凝聚而与蛋白质结台,从而大大减少磷脂在毛油中的溶解度,降低毛油中的磷脂含量同时,由于磷脂凝聚后其表面活性的降低,从而减少蛋白质、醣类、胶粘质被带进油里去。生胚→湿润(润湿水分16-18%)→蒸胚(至95-100℃)→→熟胚2.3.1湿润的方法有加热水法、喷直接蒸汽法、加水和喷直接蒸汽混合法。除了要求均匀润湿和充分搅拌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让水分在料坯间和料坯内部扩散均匀,其中油菜籽的最高润湿水分为16%—18%,在润湿时为了使料坯有充分的时间与水分接触,保证料坯的润湿均匀,蒸炒锅润湿层的装料要满,装料量一般控制在80%—90%。要关闭排气孔,保持蒸炒锅密闭,以防水分散失。当采用高水分蒸坯时,必须有足够的蒸炒条件与之配合,以保证满足低水分入榨的要求,为此,可以在料坯进入蒸锅之前进行润湿,以延长蒸炒时间。2.3.2生坯湿润之后,应在较密闭的条件下继续加热,使料坯表面吸收的水分渗透到内部,并通过一定时间的加热,促使蛋白质、棉酚等物质发生较大变化。为保证蒸坯的效蒸坯时要求料坯要蒸透蒸匀。为此,蒸坯层的装料要满,装料量控制在80%-90%之间,以延长蒸坯时间。要关闭排气孔,保持蒸炒锅密闭,以增大蒸锅空间的温度,充分发挥料坯的自蒸作用,并防止油脂氧化和棉酚的变性。经过蒸坯,料配温度应提高至95℃2.3.3目的:炒坯的主要作用是加热去水,使料坯达到最适宜压榨的低水分含量。炒坯时要求尽快排除料坯中的水分,因此须将排汽孔打开,加强蒸锅中的水蒸气的排出。锅中的存料量要少,一般装料量控制在40%左右。经过炒坯,出料温度应达到105℃-110℃,水分含量在5%-8%之间。炒坯时间约20分钟,料坯一次压榨的入榨水分通常为1.0%-2.5%,入榨温度为1252.3.4均匀蒸炒对保证蒸炒后熟坯质量的一致性有重要作用。熟坯的一致性包括熟坯总体的一致性(如水分含量、塑性、粒度等)和熟坯内外的一致性。为了减少蒸炒过程的不一致性,生产上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料坯的均匀蒸炒:保证进入蒸炒锅的生坯质量(水分、坯厚及粉末度的)合格和稳定;均匀进料;对料坯的湿润应均匀一致,防止结团;蒸坯时充分利用料层的自蒸作用,防止硬皮的产生;蒸炒锅各层存料高度要合理,料门控制机构灵活可靠;加热应充分均匀,保证加热蒸汽质量及流量的稳定,夹套中空气和冷凝水的排除要及时;保证各层蒸锅的合理排气,保证足够的蒸炒时间;回榨油渣的掺入应均匀等。2.4压榨压榨取油的过程,就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将渣料中挤压出来的过程,压榨取油效果取决于许多因素,主要包括渣料结构和压榨条件两大方面。此外,榨油设备结构及其选型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影响出油效果。(a)榨料结构的影响,在要求残油率较低的情况下,榨料的合理低水分和高温是必需的,但榨料温度过高而超过某一限度(如130℃)不允许的;(b)压榨条件的影响,除榨料自身结构条件以外,压榨条件如压力、时间、温度、料层厚度、排油阻力等是提高出油效果的决定因素;(c)此外,压榨取油的必要条件:榨料里面的通道中油脂的液压愈大愈好一般说,压榨时传导于油脂的压力愈大,油脂的液压也就愈大。在料子一定的结构—机构性质下,为提高油脂上的压力,就必须提高施于料子的压力(要使克服凝胶骨架阻力的压力所占的比重降低,必须改变料子的结构——机械性质)。但如前所述,压力过度易使流通道封闭和收缩,影响出油效率。压榨过程中流油毛细管直径愈大、数量愈多愈好(即多孔性愈大愈好)榨料的多孔性是直接影响排油速度的重要因素。要求榨料(或饼)的多孔性在压榨过程中,随着变形仍能保持到终了,以保证油脂流出至最小值。流油毛细管的长度愈短愈好流油毛细管长度短即榨料层薄)而暴露的表面积大,则排油速度快。压榨时间在一定限度内要尽量长些压榨过程中应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榨料内油脂的充分排出,但是时间太长,则因流油通道变狭甚至闭塞而凑效甚微。受压油脂的粘度愈低愈好粘度愈低,油在榨料内运动的阻力愈小,愈有利于出油。因此,生产中是通过备料(蒸炒)来提高榨料的温度,使油脂粘度降低。2.5油渣分离毛油中悬浮杂质的存在,对毛油的输送、暂存及油脂精炼都产生不良影响,对毛油中悬浮杂质的分离,通常采用沉降和过滤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将压榨毛油中悬浮杂质的分离工艺分为油-渣分离(粗分离)和悬浮物分离(细分离)两个步骤。因此,在压榨毛油粗分离后,还必须进一步对毛油中悬浮物进行细分离,要求经过细分离后毛油中悬浮杂质含量控制在0.1%以下。一般要求压榨过程的排渣量需控制在10%以下,而实际上有时可高达15%以上。若仅利用澄油箱进行重力沉降,可以使分离后的毛油含杂量由10%-15%降至1%左右,而采用重力沉降和过滤机结合的方法,可使分离后毛油含杂量降至0.1%-0.3%。采用通常的分离工艺和设备,分离出的饼渣含油率一般为20%-50%。对于含渣量高的压榨毛油,最好采用沉降和过滤两步分离的方法,第一步在澄油箱内将大而重的固体饼渣分离,第二步用板框压滤机和叶片式过滤机分离细小的饼屑。第三章工艺计算3.1物料衡算输入某一设备的原料重量必=生产后所得产品重量加上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损失重量。3.1.1原料成分:含油率:40%含杂率:清理前:6%,清理后:0.50%清理损耗:1.50%水分:8%—10%(9%)饼中残油:15%—17%工艺参数:清洗后净籽含杂:0.5%辅助蒸炒锅第一层润湿水分:14-18%(取16%)辅助蒸炒锅出料口料胚水分:5-8%(取6%)入榨水分:4.5-6.5%(取5%)压榨后干饼残油:15%为了简化计算,假设杂质中不含油、水;脱皮后剩余杂质随壳排出。另外,毛油中含水和饼屑沉淀物都不计;原料和油份在生产中的无形损失不计算。3.1.2原料组分原料成分(T/D)含杂量:1500×6%=90净籽量:1500×(1-6%)=1410含仁量:1500×(1-6%)*92%=1300含皮量:1500×(1-6%)*8%=110含油量:1500×(1-6%)*40%=564含水量:1500×(1-6%)*9%=12.3N1净籽生胚熟胚原料菜籽→清理→软化→轧坯→蒸炒→压榨→预榨饼N6↓N2↓N3 N4 ↓N5↓杂质E1E2E3毛油E4图中:N1—原料菜籽量N2—经过清理后的物料量N3—经过软化后的物料量N4—经过轧坯后的物料量N5—经过蒸炒后的物料量N6—压榨后饼的量E1—清理去除杂质量和清理损耗量E2—脱皮量E3—蒸炒脱水量E4—毛油量3.1.3清理已知:原料菜籽处理量:1500T/D,原料含杂率:6%,清选后含杂率0.5%,清理损耗1.50%设清理后物料含杂质的量为X,则:X/(X+全籽无杂净籽重)×100%=清选后净籽中的含杂率%即X/(X+1410)×100%=0.5%即X=7.1T/D清洗过程除去的杂质:E1=全籽含杂量-X=90-7.1=82.9T/D清选后得净籽:N2=N1-E1=1500-82.9=1417.1T/D软化已知:原料菜籽水分:8%—10%取含水量为9%,则无需软化操作:N3=N2=1417.1T/D,E2=0轧胚已知:物料量不发生变化N4=N3=1417.1T/D蒸炒阶段已知:原料含水分:8%—10%(取9%),且蒸炒后水分为6%。根据前面计算可列如下方程:蒸出来的水分E3=N4-N5E3=127-6%×N5即E3=1417.1-N5E3=127-6%×N5解得:E3=44.9D/TN5=1367.8D/T蒸炒后熟料N5中水的含量为:6%×N5=0.06*1367.8=82.1D/T;蒸炒后熟料N5中油的重量(%):564/1367.8=41.2%。压榨阶段已知:压榨后N6含油15%。则有:E4=N4-N6E4=564-N6×15%E4=1412.7-N6E4=564-N6×15%解得:E4=414.2D/TN6=998.5D/T饼中含水量为82.1/998.5=8.2%;饼中含油量为15%×N6=0.15×998.5=149.8D/T。3.2热量恒算热量恒算是在油脂工厂中经常碰到的导热量恒算,热量恒算的结果可以确定输入式输出的热量,从而求出加热剂或者冷却剂的消耗量,求出准备传热面积的大小,能量恒算标准往往又为一些设备设计提供计算依据。油脂工厂中热量恒算一般用一下式子表示:Q1+Q2=Q3+Q4+…Qn第四章设备选型4.1输送设备4.1.1选用GSS32型输送机性能参数:处理量输送距离输送线速度槽体宽60-100t/h4.5-580.3-0.63m/s(0.5m/s)320mm取处理量为80t/h,则所需要的台数为:n=1500/(80×24)=0.78取n=14.1.2选用DTG63/28型斗式提升机性能参数:处理量畚斗带线速提升高度配备动力100t/h3.7m/s11-44m5.5-22kw所需的台数为:14.1.3埋刮板输送机主要由封闭的矩形断面机槽,刮板链条、进料口、卸料口、驱动装置和张紧装置等部件组成,主要用于粮仓、饲料、油脂工业的散装物料的水平、倾斜或垂直输送。TGSS型埋刮板输送机主要技术参数项目\型号TGSS16TGSS28TGSS36TGSS62TGSS85TGSS120理量(t/h)1628366285120TGSS85型埋刮板输送机的理论产量=85×24=2040吨/天根据工艺要求有四处用到了此设备,应选用TGSS85型埋刮板输送机4台4.2清理设备4.2.1查取资料,可用TQLM90×2型平面回转筛(4台),其相关参数如下:处理量动力外形尺寸机重15-18t/h1.5kw1940×2310×11000处理量取16t/h,则所需用的台数为:n=1500/(16×24)=3.9取n=44.2.2磁选器:选用TCXY40型永磁滚筒性能参数:处理量外形尺寸机重滚筒(长度×直径)磁钢尺寸(长宽高)20t/h955×620×680mm220kg400×300mm78×66×18所需要的台数为:n=1500/(20×24)=3.13取n=44.2.3去并肩泥设备:选用MLGT51胶辊砻谷机去并肩泥设备技术参数:外形尺寸处理量动力机重1344×1400×22524-5t/h11kw1400所需要的台数:n=1500/(5×24)=12.5取n=134.3轧坯设备设备型号FRFM32in/84in技术参数:处理量外形尺寸胚片厚度轧辊压力电机功率500t/d4690×3860×2150mm0.25-0.35mm35T160kw所需要的台数:n=1500/500=3取n=34.4蒸炒设备可选择YZCL400×7型号层式蒸炒锅(4台)日处理量为370—420D/T锅体直径φ=4000mm层数n=74.5螺旋榨油机的选择可选择ZY43型螺旋榨油机(3台)日处理量为450-500T干饼残油率18-20%配备动力160+2.2kw外形尺寸5560×940×3423MM净重15000Kg。此外,ZY43螺旋榨油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连续预榨设备,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适用于棉籽、菜籽、蓖麻、葵花子、花生等高含油料的压榨制油。具有处理量大、动力消耗小、运行费用低、榨出饼结构松而不碎、易于溶剂渗透、残油率低等特点,是大型油厂理想的榨油设备。4.6油渣分离设备选用YCYG60×250型澄油箱第五章设备清单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处理量台数水平刮板输送机GSS32型1920T/D2斗式提升机DTG63/28型2400T/D1埋刮板输送机TGSS85型2040T/D4平面回转筛TQLM90×2型384T/D4永磁滚筒TCXY40型480T/D1去并肩泥设备MLGT51胶辊砻谷机120T/D13轧坯机FRFM32in/84in型500T/D3层式蒸炒锅YZCL400×7型370—420T/D4螺旋榨油机ZY43型450-500T/D3刮板澄油箱YCYG60×250型220T/D7第六章设计总结通过本次的菜籽预处理及压榨车间工艺流程设计,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油脂工厂工艺设计中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绘图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增加和拓展了我们的专业技能;通过课程设计,深化了我们对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规范的理解,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学习方法,为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每次都会挺享受做小结时候的感觉,或许是可以梳理一下多天做设计的思路,或许是终于做完了设计,亦或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兴奋,毕竟是自己奋斗了多天的结果。其实仔细分析后,这个课程设计并不难,但是我还是碰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设备的选型,由于1500T/D的处理量相对较大,虽然我在图书馆查阅了不少资料,但是选择的设备还是有很多不太合适,后来又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经过总结以后终于列出了设备清单,相比较而言,这是一项比较耗时的工程。在工艺流程设计时,我对以前学过的一般油料的流程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因考虑软化水分是8-9%,而已知工艺中水分达10%,所以没有设置“软化”一项。对于CAD制图,可能是以前做过很多类似的课程设计,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大,就是中途的时候,不知怎么进入一个参照编辑状态,后来一直都删除不了在参照编辑状态时所画的块和线段,因为在该状态时进行不了建块和复制等很多功能,所以无疑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期间我也问了一些同学,但是由于都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所以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面对着已经快画完的流程图,我告诉自己要冷静下来,自己不会重新画的,既然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里,就一定会解决的,终于,我找到了解决的方面,问题迎刃而解,我感受很开心,不仅仅是因为找到了解决方法,更是因为我能在很慌张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冷静的对待问题,总之,我突然间意识到了很多问题。经过这次设计的洗礼,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了仔细、耐心的重要性,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我没有很强的工程思维,但是我还是以最积极、最努力的态度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参考文献[1]何东平.油脂制取及加工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赵红梅,于志玲.中国植物油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粮食流通技术,2000(6):39-40[3]刘大川.中国油菜籽加工业的现状[J].中国油脂,2004,29(5):5—9[4]刘玉兰,汪学德,马传国.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OO3.450—456.[5]马传国,张永太,梁少华.油脂深加工与制品[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190—191.[6]汤柳堤等.化工制图[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江苏省粮食厅.粮油机械产品样本[M].江苏:江苏省粮食出版社,1980.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