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文章四友”初探.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文章四友”初探.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文章四友”初探.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文章四友”初探.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文章四友”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文章四友”从高宗时入仕,是武后垂拱至中宗神龙时期重要的宫廷作家。他 们身兼朝臣与文士双重身份,活跃于政治与文学之间。垂拱至神龙是初唐入盛的重 要阶段,“文章四友”的创作和当时其他作家一起,对盛唐的到来起了奠基作用。全 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文章四友”考论,分成四章: 第一章:对“文章四友”所谓的“文章”进行辨析。认为其“文章”可分为“诗”、 “文”二端。“诗”则为诗、为赋,兼及箴铭、碑诔、哀吊诸体;“文”者,为章奏、 论议、史传诸体。“四友”闻名,是“诗”、“文”俱佳的结果。 第二章:对“四友”的交游进行考证。把他们的交游分为四个阶段:高宗时, 两两互动:武后前期,雏形初具;武后后期,发展高潮;中宗时期,玉树凋零。 第三章:以李桥、苏味道为例,对他们的仕宦心态进行分析,并对其人进行评 价。 第四章:以崔融、李峤为例,对他们的诗歌进行论述。 第二部分为附录:“文章四友”年谱。 关键词:“文章四友”交游仕宦心态诗歌论年谱 ! :苎主型垄! :塑堡一 _ _ _ 一 a b s t r a c t “f o u rl i t e r a r yf r i e n d s e n t e r e dt h e i r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i nt a n g o a o z o n g s d a y s t h e yw e r ea l li m p o r t a n ta u l i ca u t h o rf r o mw u z e t i a n sc h u i g o n gy e a r s t o t a n g g a o z o n g ss h e n l o n gy e a r s t h e yw e r en o to n l yc o u r t i e r sb u ta l s o 1 i t e r a t o r s t h e ys a s h a y e di np o l i t i c sa n d1 i t e r a t u r e i tw a sa ni m p o r t a n t t i m ef r o mc h u i g o n gy e a r st os h e n l o n gy e a r sb e c a u s eap u i s s a n tt a n gd y n a s t y w a sc o m i n g “f o u rl i t e r a r yf r i e n d s ”a n do t h e r se s t a b l i s h e dp u i s s a n tt a n g l i t e r a t u r e sf o u n d a t i o h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d i s p a r t st w o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 “f o u rl i t e r a r yf r i e n d s ”s p o r a d i c a l l yd i s c u s s i n g t h i sp a r th a sf o u r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o n e :i td i s c r i m i n a t e sw h a t “l i t e r a r y ”w a s i tt h i n k st h a t “l i t e r a r y c a nb ed i s p a r t e d “p e o m ”a n d “p r o s e ”“p e o m ”w e r e s h i ,f u ,z h e n m i n g ,b e i l e ia n da i d i a o :“p r o s e ”w e r ez h a n g z o u ,l u n y i a n ds h i z h u a n “f o u rl i t e r a r yf r i e n d s w e r ef a m o u sb e c o u s et h e y “p o e m ” a n d “p r o s e ”w e r ef i n e c h a p t e rt w o :i tr e s e a r e h s h o w “f o u rl i t e r a r yf r i e n d s ”t of o r m g a o z o n gd a y s :t w op e r s o n sa f f i l i a t ew i t he a c ho t h e r w u z e t i a np r o p h a s e : “f o u rl i t e r a r yf r i e n d s ”p r i m a r i l yf o r m e d w u z e t i a na n a p h a s e :“f o u r l i t e r a r yf r i e n d s ”d e v e l o p e da n dm a t u r e d z h o n g z o n gd a y s :“f o u rl i t e r a r y f r i e n d s ”w i t h e r e d c h a p t e rt h r e e :i ta n a l y s e s “f o u rl i t e r a r yf r i e n d s ”o f f i c i a l m e n t a li t ya n da p p r a is e st h e m i tu s e sl i q i a oa n ds u w e i d a oa se x a m p l e s c h a p t e rf o u r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 i rp o e m su s i n gc u i r o n g a n dl i o i a oa s e x a m p l e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a p p e n d i x : “f o u rl i t e r a r yf r i e n d s l i f ec u r r i c u l u m v j t a e k e y w o r d s :“f o u rl i t e r a r yf r i e n d s :a f f i l i a t e :o f f i c i a lm e n t a l i t y p o e m sd i s c u s s :l i f ec u r r i c u l u mv i t a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 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 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 : 2 弓年1 2 月2 弓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学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 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 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4 ”) 作者签名:曼蛴 日期:1 。o 弓年,上月2 弓日 跏虢奚磁吼。婷岁日 第一章“文章p q 友”之“文章”辨 第一部分“文章四友”考论 第一章“文章四友”之“文章”辨 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以“文章四友”的名号并称,已很难从唐人的著 述中找到痕迹。“四友”之合称,并以“文章”名者,最早的记载见于宋人: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二百一杜审言传( p 5 7 3 5 ) : “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杜审言( p 4 5 0 6 ) : “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上别集类上( p 6 7 4 2 4 8 ) : “杜审言集一卷。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 宋人之述必所出有自,惜限于材料,无法详考。宋及后之称“文章四友”者, 多据以上诸条。 唐人以诗著称于世,而“四友”以“文章”名之。此之“文章”所指为何? 仅 指诗歌? 诗歌而外的其他文体? 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并称? 抑或另有所指? “文章”一词,其所指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有大体界定。所谓有韵之文与无韵 之笔,就概括了其大端。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九从文体的辨析到文笔的 区分( p 7 2 ) 一章中认为: “文指诗赋,兼及箴铭、碑诔、哀吊诸体属于纯文学一类的作品;笔 指章奏、论议、史传诸体,属于杂文学一类的作品。” 其论述大体不差,故今沿其说。 谈到“文章四友”之“文章”,我们当然不可能作如此细致的划分。猜想当时 人名四位为“文章四友”时,也不可能对“文章”一词有多么复杂的界定。我们不 妨将“文章”一词简单化:首先承认其分为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而有韵之文,无 论它是诗赋、箴铭、碑诔、还是哀吊,均以“诗”概之;无韵之笔,无论它是章奏、 论议、还是史传,均以“文”言之。由此,所谓“文章”,就可以分为二途:- - n 为 “诗”,- - n 为“文”。那么,“文章四友”之“文章”就可以“诗”、“文”二 “文章叫友”初探 体析之。 “文章四友”这一美誉的获得,当是“诗”、“文”俱佳的结果。这一结论有 无道理,须以史料辩证。 首先,我们看一下四友的著述情况: 崔融: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下( p 2 0 7 5 ) : “崔融集四十卷。” 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四: ( p 1 6 0 0 ) “崔融集四十卷。”、又( p 1 6 1 7 ) “崔融宝图赞一卷”、 又( p 1 6 2 3 ) “珠英学士集五卷。崔融集武后时修三教珠英学士李峤、张说 等诗。” 卷五十八艺文二( p 1 4 7 1 ) : “则天皇后实录二十卷。魏元忠、武三思、祝钦明、徐彦伯、柳冲、韦承 庆、崔融、岑羲、徐坚等撰,刘知几、吴兢删正。” 李峤: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下( p 2 0 7 5 ) : “李峤集三十卷。” 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四: ( p 1 6 0 0 ) “李峤集五十卷。”、又( p 1 6 0 9 ) “李峤杂咏诗十二卷。” 卷五十九艺文三: ( p 1 5 5 1 ) “李峤军谋前鉴十卷。”、又( p 1 5 6 3 ) “三教珠英一千三 百卷,目十三卷。张昌宗、李峤、崔浞、阎朝隐、徐彦伯、张说、沈俭期、宋之 问、富嘉谟、乔侃、员半干、薛曜等撰。开成初改为海内珠英,武后所改字并复 旧。” 苏味道: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下( p 2 0 7 5 ) : “苏味道集十五卷。” 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四( p 1 6 0 0 ) : “苏味道集十五卷。” 杜审言: 第一章 “文章四友”之“文章”辨 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下( p 2 0 7 6 ) : “杜审言集十卷。” 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四( p 1 6 0 0 ) : “杜审言集十卷。” 按常理推测,“崔、李、苏、杜”之集予,应当是“诗”、“文”俱收,而且 是这些集子里所收诗文在当时的传播,为他们赢得了“文章四友”的“文章”称号。 不考虑史实辩证,仅以四人著述的丰厚程度,新唐书杜审言传中所谓“崔、李、 苏、杜”的名号次序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再者,崔融在四人中年龄最小,而著作 不让其余,审言蹇傲,欲衙官屈、宋,言味道当羞死,尚服膺崔融,为服缌麻。新 唐书所云,非泛泛语也。 当然,仅凭集子的卷数,仅凭推测,便认为“文章四友”之“文章”是“诗”、 “文”俱称,很难让人信服。需进一步辨析。 “四友”的著述,惜遗散太多,故难以窥其“诗”、“文”全貌。特别是苏、 杜二人,仅有数十篇诗存诸于世:全唐诗收苏诗一卷( 卷六十五) ,诗1 6 首。收 杜诗一卷( 卷六十二) ,诗4 3 首。因而,对于苏、杜之“文”如何,很难凭空定论。 崔、李二人,崔诗虽少,全唐诗收其诗一卷( 卷六十八) ,诗1 8 首;全唐文新 编尚收其文四卷( 卷二一七- - z 零) ,包括赋( 1 篇) 在内,共计5 2 篇。李因其 一百二十首杂咏诗而其诗数量较多,全唐诗收其诗五卷( 卷五十七六十一) , 诗2 0 9 首。全唐文新编收其文七卷( 卷二四二二四八) ,包括赋( 1 篇) 在内, 共计1 5 9 篇。 在这里,只能采取以偏概全的方法,通过对崔、李二人所存之“文”的研究, 推测苏、杜二人“文”的倾向与风貌。这虽不科学,但四人既然是一个文学群体, 除了官场上的应酬、私下的情谊,当然其在对文学兴昧的理解、其文章的内容风格、 其创作范式、审美取向等方面必有许多交汇点。正是这些交汇点,使得他们以“文 章”名世,而非其它。 下面,从史料记载中分析其“文章”之含义。 一、崔融 全唐文新编卷九零杨炯收其庭菊赋( p 2 1 8 7 ) “崔融、徐彦伯、刘知柔、石抱忠以文章显。” 3 “文章四友”初探 就是这位“初唐四杰”中自称“耻居王后,愧在卢前”的杨炯,在说到小他三 岁的崔融时,尚有几分艳羡。杨炯以诗而为初唐之秀,诗之外,其它文章亦为一时 之选。此之谓崔融“以文章显”,当是“诗”、“文”并称。 旧唐书卷七十八张行成传( p 2 7 0 6 ) : “时谀佞者奏云,昌宗是王子晋后身。辞人皆赋诗以美之,崔融为其绝唱, 其旬有昔遇浮丘伯,今同丁令威。中郎才貌是,藏史姓名非。 且不说崔融以诗谀张昌宗这件事本身的是非善恶。就史书所载而言,崔融和 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一诗,乃当时众多宫廷诗人诗作中的绝唱。在武后 时代,文柄掌于台阁之臣。崔融能技压群雄,独秀一枝,其在宫廷文人中的诗才自 不可低估。 旧唐书,卷八十九王方庆传( p 2 8 9 0 ) : “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 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 新唐书卷 一百一十六王琳传互见。) 武则天喜爱王羲之书法,于王方庆处求得王氏各代遗迹十卷。崔融被钦点作宝 章集序。- - n 可知则天对崔融的器重;再则,崔之文章名世,必非虚誉。时人所荣 者,既荣方庆之得则天恩宠,亦荣崔融之序为其增光也。 旧唐书卷九十四崔融传( p 2 9 9 6 ) : “中宗在春宫,制融为侍读,兼侍属文,东朝表疏,多成其手。”( 新唐书 卷一百一十四崔融传互见。) 崔融为太子侍读时,年方二十九( 参见年谱) 。试想东宫僚属,皆肩负培养 皇储的重任,才学之士不乏其人。而东朝表疏,多成于崔融之手。崔融之“文”, 必擅价一时。 本传又载: “圣历中( 6 9 8 7 0 0 ) ,则天幸嵩岳,见融所撰启母庙碑,深加叹美,及封 禅毕,乃命融撰朝观碑文。” 全唐文新编卷二二零崔融( p 2 4 9 8 ) 收其嵩山启母庙碑。其文二干五 百余字,既见崔融之才学、博识:又见其洋洋洒洒、一泻千里之气势。如斯大文, 无怪则天叹美。 又载: 4 第一章“文章四发”之“文章”耕 “融为文典丽,当时罕有其比,朝廷所须洛出宝图颂、则天哀册文及诸 大手笔,并手敕付融。” 崔融之文以典丽著称,当时难有与其匹敌者。1 日唐书作者之评,可知崔之文 章才华,绝非妄传。 新唐书本传( p 4 1 9 5 ) : “融为文华婉,当时未有辈者。朝廷大笔,多手敕委之,其洛出宝图颂尤 工。撰武后哀册最高丽,” 欧阳修诸人又以“华婉”称崔之文:并赏其洛文尤工,武文高丽。崔“文” 之美,已成公论。笔记小说中,甚至称其武文日:“时人以为,三二百年无此 文。( 见类说卷五十四隋唐嘉话三二百年无此文( p 8 7 3 9 3 0 ) ) ”;“时人 以为二百年来无此文。( 见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八文章崔融( p 1 0 4 4 3 0 3 ) ) ”。 就崔融之文而言,除以上所提到的,旧唐书本传尚收其谏税关市疏。宋 人叶适认为此疏“陈六不可,利害深切。”( 全唐文纪事卷二十二论列( p 2 7 7 ) 引习学记言) 。文章从旧例、法理、人情、物议诸多方面对税关市的利弊进行了 分析。认为行之则两害,不行则俱益。其文详密可观、论理精深、条例清晰、引古 证今皆可为楷则。此外,其吏部兵部选人议、断屠议、拔四镇议等文章, 论议朝政,切实可观,既能从小处着眼,又能从大处统观,非泛泛无稽之谈,亦无 书生学究之气,乃有大气魄,故能作大文章也。 二、李峤 旧唐书卷九十四李峤传( p 2 9 9 2 ) : “则天深加接待,朝廷每有大手笔,皆特令峤为之。” 由是可知,李峤制诰章奏、碑铭哀诔之文,当为朝廷文士之领袖。其“文”之 称于时,亦为意中之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李峤传( p 4 3 6 7 ) : “举制策甲科,迁长安。时畿尉名文章者,骆宾王、刘光业,峤最少,与等夷。” 年方二十六岁左右时( 参见年谱) ,李峤便以其文章与长他二十余岁的骆宾 王、刘光业等齐肩。此中“文章”,盖“诗”、“文”并称也。诗乃是时唐之风尚, 骆宾王时年四十八岁左右,其诗名当已为时所称,峤与之等,其诗须佳;书判不佳, 则在制科试中中举绝非易事。“诗”、“文”俱工,方可与骆、刘并驱。 “文章四友”初探 新唐书本传又载: “久乃召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主为之。” 身为凤阁舍人,专主朝廷“文册大号令”,其“文”不佳,自难胜任。此处言 其“文”也。 又载: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武后时,汜水获瑞石,峤为御史,上皇 符一篇,为世讥薄。” 李峤文章,为时人所传扬讽诵者,亦“诗”、“文”两者兼之。 本事诗事感第二( p 1 4 7 8 2 3 7 ) : “天宝末,玄宗尝乘月登勤政楼。有唱李峤诗者云:富贵荣华能几 时,时上春秋已高,问是谁诗? 因凄然泣下,不终曲而起。日: 李峤 真才子也。又明年幸蜀,又歌是词,复言李峤真才子,不胜感叹。”( 次 柳氏旧闻( p 1 0 3 5 - 4 0 9 ) 、唐诗纪事卷十李峤( p 4 5 4 6 ) 亦载。) 梨园弟子所唱者,乃李峤汾阴行中的末四句:“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 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此诗从西汉的兴起着笔,铺排了 汉时的昌盛,转入江山依旧,人事两空。读之千古兴亡之感油然而生。玄宗幸蜀, 眼见自己建立起来的大好河山落入狼子之手,其感伤更增几重。其叹李峤为才子, 乃肺腑语也。玄宗幸蜀,去李峤之亡故,已历时四十余载,其诗尚为梨园弟子歌唱, 可见其诗流传盖广,诗名当亦为人所称。 唐诗纪事卷十李峤( p 4 5 4 6 ) : “张仁宜自朔方入朝,中宗于西苑迎之,从臣宴于桃花园。峤歌日:岁去无 言忽憔悴,时来含笑吐氛氲。不能拥路迷仙客,故欲开蹊待至尊。明日宴承庆殿, 上令宫女擅讴者唱之。词既婉丽,歌仍绝妙,乐府号桃花行。”( 同书卷九李 适亦载。) 李峤之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因造词婉丽,而入乐府。此亦言其诗也。 唐新语卷八文章( p 1 0 3 5 - - 3 6 1 ) : “长寿三年,于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题日“大周万国述德天 枢”,武三思为其文,朝士献诗者不可胜纪。唯峤诗冠绝当时,其诗日: 辙 迹光西崦,” 武则天铸天枢成,朝士纷纷献诗,李峤作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冠绝 6 第章“文章叫友”之“文章”辨 当时。其诗为当时所称,办不足怪也。 则天一朝,人才济济,其余续延至中宗、睿宗;玄宗一朝,尚有则天提拔的臣 僚被重用。李峤能位极人臣,除了文学才华,亦有经邦济世之能。故而其上疏论事 之文,亦有可观。其余如书信、碑铭等,亦不让时辈。 与李峤同时的徐坚在其所编写的初学记里有三处引用李诗: 卷第六洛水第七( p 1 3 4 ) ( 诗) 收其奉和拜洛。 卷第十公主第六( p 2 4 6 ) 诗) 收其长宁公主东庄侍宴。 卷二十二- 剑第二( p 5 2 8 ) ( 篇 收其宝剑。 芮挺章编于天宝三载的国秀集里,已收李峤诗四首。 卷上李峤四首( p 1 3 3 2 6 5 ) :侍宴甘泉殿、饯薛大夫护边、送崔主簿赴 沧州、送司马先生。 皎然诗式中也有三处引用李峤诗。 卷二作用事第二格律诗( p 1 5 7 ) 引其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垂旒 沧海晏,解网法星空。云散天五色,春还日再中。”( 德也) 又登州城南楼寄远:“四气分寒少,散光置日偏。”( 意也) 卷五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格( p 2 4 7 ) 引其送别:“白云度汾水,黄河 绕晋关。” 这些选者,或从文学本身出发、或以文学批评着眼,目的虽不同,但都将李峤 的诗作为典范。无论后人从什么角度,给予李峤如何的评价,在当时人的眼中,李 峤的诗不能说全部被人们认可,至少有一部分为人称赏。文学的规律不就如此么? 有时只一首诗,一篇文章便可以为某人赢得无穷声誉。 三、苏味道 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志二( p 1 8 5 3 ) : “翰林院。其所重者词学。乾封中,刘懿之刘稀之兄弟、皆以文 词召入待诏,天后时,苏味道、韦承庆,皆待诏禁中。” 苏味道以“词学”在则天执政时待诏禁中。此之所谓“词学”、“文词”当是 阻“文”为重也。 旧唐书卷九十四苏味道传( p 2 9 9 1 ) : “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再登左金吾将军,访当时才子为谢表,托于味道,援笔 “文章四发”初探 而成,辞理精密,盛传于代。” 是时,苏味道年二十六岁左右( 参见年谱) ,便有才子之名。其名当是文章 为其延誉。他代人作表,因词理精密而盛传于当时。而这样的文章,苏味道援笔便 成,亦可见其才思敏捷。这是苏“文”工致的明证。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四苏味 道传( p 4 2 0 2 ) 亦称此文“闲彻清密”,当是公允之论。 大唐新语卷八文章( p 1 0 3 5 3 5 9 ) : “苏味道使岭南,闻崔马二侍御入省,因寄诗日:振鹭齐飞日,味道 富才华,代以文章著称,” 文中提到苏味道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一诗,称苏才华丰赡,且以 文章著称。此处以诗为证。则苏之诗名,时人当有耳闻。 又载( p 1 0 3 5 3 6 1 ) : “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文士皆赋诗一章,以纪其事。 作者数百入,惟中书侍郎苏昧道、吏部员外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为绝唱。 味道诗日:火树银花合,” 此中所提诗,即为苏味道赢得许多名声的正月十五夜。当时赋诗者数百人, 必不乏有识之士、英俊之才。而味道与崔、郭二人能在这么多人中胜出,其诗为一 时之秀,亦可信也。 苏味道之文,今已不传,故难窥其阃陕。史传之赞赏,当有所据。 苏味道之诗,徐坚初学记中引用达十一处之多。 卷第二霜第三( p 3 2 ) ( 诗) 收其咏霜。 雾第六( p 3 7 ) ( 诗 收其咏雾。 虹蚬第七( p 3 2 ) ( 诗) 收其咏虹。 卷第四正月十五日第三( p 6 6 ) ( 诗】收其正月十五日。 卷第五石第九( p “0 ) ( 诗) 收其咏石。 卷第六江第四( p 3 2 ) ( 诗) 收其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 洛水第七( p 1 3 4 ) ( 诗) 收其奉和受图温洛。 卷第七井第六( p 1 5 6 ) ( 诗) 收其咏井。 卷第十一侍中郎中员外郎第八( p 2 7 0 ) ( 诗) 收其在广州闻崔马二御史并拜 台郎。 卷第十二侍御史第八( p 2 9 3 ) 诗) 收其赠封御史入台。又始背洛城秋 第一章“文章四友”之“文帝”辨 郊瞩目奉怀台中诸侍御 旧唐书卷一百二徐坚传( p 3 1 7 5 ) : “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 坚父子以词学著闻,议者方之汉世班氏。” 就是这位多次参与修书、被且之为班固的徐坚, 响,或可臆测也。 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 对苏味道独垂青眼,苏诗之影 四、杜审言 大唐新语卷五孝行第十一( p 1 0 3 5 3 3 3 ) : “杜审言雅善五言,尤工书翰。”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杜审言传( p 4 9 9 9 ) : “雅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 新唐书卷二百一杜审言传( p 5 7 3 5 ) 互见。) “五言”,谓其诗也。“书翰”,大指文章,小指公文信札,亦可指法书。杜 审言亦“诗”、“文”俱佳也。 旧唐书本传又载: “乾封中,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预选。试判讫,谓人日:“苏味道必死。” 人问其故,审言日:见吾判,即自当羞死矣! 又尝谓人日:吾之文章,合得 屈、宋作衙官:吾之书迹,合得王羲之北面。” 此虽有小说家语的味道,当是事实。它一方面表现出了杜审言性格的蹇傲,同 时也表现了杜审言对自己文章才华的自负。对于很早就以“苏、李”并称的苏味道, 他觉得自胜其一筹。其书判优,文章自工;其俯视屈、宋,诗赋亦是射雕手。 新唐书卷二百一杜甫传( p 5 7 3 6 ) : “数上赋颂,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 章显中宗时。” 杜甫常以其祖审言诗为傲。其“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等语,对乃租 的诗进行了高度赞扬。审言之诗,为时人所称,此信不疑也。 杜审言的诗,初学记、国秀集、诗式等均有收引。其诗的受关注程度, 在“四友”中最高。此不赘述。 “文章四友”初探 五、“四友”合称 “文章四友”中,有三位曾官中书舍人( 风阁舍人) 。崔融两迁凤阁舍人:约6 9 7 7 0 0 一入;7 0 2 再入。李峤:约6 9 5 6 9 8 。苏味道:约6 9 0 6 9 3 。崔融还曾官著作 佐郎、著作郎、右史、以春官郎中知制诰、以司礼少卿知制诰等。杜审言虽未官中 书舍人,却也曾官著作佐郎。 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志三( p 1 8 5 0 ) : “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 既下,则署而行之。制敕既行,有误则奏而正之。” 又载( p 1 8 5 5 ) : “著作郎、佐郎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也。” 在唐以科举取士的前提下,“四友”能执掌国之典章文诰,其文章须为当时英 华才能入选。其“文”是为国家代言的,文章水平代表着国之体面。因而,其“文” 必佳。 1 日唐书卷九十四徐彦伯传( p 3 0 0 4 ) : “史臣日:苏味道、李峤等,观其章疏之能,非无奥赡;崔融、卢 藏用、徐彦伯等,文学之功,不让苏、李,规谏之深,崔比卢、徐,稍为优矣。 赞日:苏、李文学,一代之雄。凡人有言,未必有德。崔与卢、徐, 皆攻翰墨。文虽堪尚,义无可则。” 作者从史家的角度,对苏、李、崔三人进行评价。虽然鄙薄其政治行状,但不 废其文章成就。此间提到“章疏之能”,则誉其“文”也。评之日“奥赡”,亦中 肯之言。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杨炯传( p 5 0 0 4 ) : “开元中,说为集贤大学士十余年。常与学士徐坚论近代文士,坚日:李 赵公、崔文公之笔术,擅价一时,其间孰优? 说日:李峤、崔融、薛稷、宋之 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坚以为然。”: 有燕许大手笔美称的燕国公张说,提到李、崔之文时,比之良金美玉,暗含崔、 李之文自有善价。此中之“文”,非仅言“文”,当亦言诗也。张说五君咏五首李 赵公峤有“新诗冠宇宙”语,时李峤亡故不久。 旧唐书苏味道传: “少与乡人李峤俱以文辞知名,时人谓之苏李。”( 新唐书本传互见。) 第一章“文章四友”之“文章”辨 苏李文名早著,此中称其文词,亦当为“诗”、“文”二途也。 新唐书李峤传: “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 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崔、李、苏、杜四人承王、杨、卢、骆等后步,著名于世。“四杰”之“诗”、 “文”俱佳,则四友之“诗文”并美也。 “四友”以文章见赏于朝廷。在初唐文坛,文柄握于朝阁大臣,故以宫廷文学 为胜。“四友”之称“文章”,是“诗”、“文”二者俱美的结果。除以上所列诸 例外,他们或领导参与撰修三教珠英这样巨大的文学工程或兼修国史,或编 纂诗集,均以其文学才华,列位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基于其官职,朝廷章奏表 疏多出其人之手,且擅名于时。因博才多能而近侍君主,游宴唱和、奉诏应制之篇 应接不暇,流于时世者必多。时人谓之“文章”。故而,所谓“文章四友”之“文 章”,分为“诗”、“文”二端:“诗”者,为诗、为赋,兼及箴铭、碑诔、哀吊 诸体:“文”者,为章奏、论议、史传诸体。 “文章凹发”初探 第二章“文章四友”交游考 “文章四友”以“诗”、“文”俱佳而名于当时。那么,这一文学群体是如何 形成的? “文章四友”以文章而入仕,因文名而见用于朝廷。正是同朝为官的机缘,使 他们相交为友。宫廷僚属生活,不但为他们提供了为国效力的政治舞台,也为他们 搭建了展示才华的文学舞台。未入朝前,他们或许已闻各自大名,但四人称之为 “友”,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正是在同朝为官的前提下,他们有了相互唱和、交 流的机会,这才奠定牢固的“友”的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使得他们在以后的 生涯中,无论在不在一起,都不曾忘了“友”的情谊。要考证这一群体的形成,当 然可以从许多方面着手,本章着重从四人的交游来考辨。 一、高宗时期 “四友”当中,李峤、苏味道同为赵州人:李赞皇县,苏栾城县。 旧唐书苏味道传: “少与乡人李峤俱以文辞知名,时人谓之苏李。” 则苏、李之号,在二人少时便己盛传。二人其时当各闻对方大名,然因史料阙 如,加之二人既无来往书札可证,又无唱和诗歌存留,所以,二人交往是否始于少 时,已无从辨证。 就现存资料,有证可举者,“四友”之中交游最早的是李峤和崔融。 唐高宗仪凤二年( 6 7 7 ) ,李峤为三原尉:崔融为夏县尉。是年,李峤三十三岁, 崔融方二十五岁。峤虽长融八岁,但对这位少年才俊的文章才华极其赞赏。峤少时 即名闻乡里,高宗麟德元年( 6 6 4 ) 二十岁时登进士第,亦可谓一时之俊秀。至是时 已于官场十余载。虽载笔下僚,然其文名必不在入仕不久的崔融之下。他愿意侧身 相交,一则是闻崔融之大名:二则也是爱其才华,赞其文章也。高宗咸亨三年( 6 7 2 ) 左右,崔融同样在弱冠之岁中进士第。峤闻融之名,除了文章方面的赞赏,崔融在 制举考试中“应八科举擢第”( 旧唐书崔融传) 的表现,大约也是原因之一。 仪风二年夏秋间,峤使绛州,访崔融不遇,却受到了崔融之弟的接待。全唐文 第二章“文章心友”交游考 新编卷二二零崔融报三原李少府书( p 2 4 9 8 ) : “仆闻高仪之日久矣,缅维徽范,虔想德音。仆去夏遄征徂秋,戾止于舍 弟圆处。王事不遑,行役无定。及君降止,伊余载驰。而吾子泛交,直造 余室。” 卷二四七李峤与夏县崔少府书( p 2 7 8 1 ) : “首路之日,驰情下风。不谓燕雀联翩,鸿鹄已远;行留神往,室迩人遐。孤 此宿心,延伫何及。然喜遇贤季,得抒幽襟。仰承背夏徂秋,方期戾止;契阔 不会,我劳何如? ” 李峤访崔融虽不遇,但交结之心未泯。因而作书一封,并留诗贻融,期得知音 之赏。与夏县崔少府书: “顷者关塞羁游,风尘旅泊,抒情歌事,略有短篇。未足追踵词人,亦以言其 所志。窃不自外,思简知音。所冀南郢之声,时参委巷:东里之润,或被庸章。则 驽骀获荐于九方,腹背可俦于六合矣。仍恐豚肩祷薄,未足享盈车之报;掊饵非香, 不能致吞舟之获耳。” 峤长融八岁,名当不下于融。言语之中,自谦之意盈目,以谦谦君子,互敬互 赏也。融得峤书与诗,于次年仪凤三年( 6 7 8 ) 回书- $ l 。崔融首先对李峤的书 信进行了赞赏。报三原李少府书: “龙文发扬,居然异气射人:风律雄鸣,自有奇音震物。是何词裁清雅,兴旨奥 深。黄缣白缎吐其文,玉篆银钩艳其彩。超超美论,上陵于八十五篇;婉婉成章,下 该於五十六字。心灵密会,许予以烟霄鸾凤之交;景气潜通,博我以风雨鱼龙之感。” 接着又对李峤的才华进行了褒扬。 “足下博闻强学,丰才赡思。以为魏蜀名游,吴郑奇节,不独於古,可生于今。” 李峤在书信中提到了自己处境不顺利。 “行为诮累,动成嗤鄙。且仆智不效于一官,谋不周于千虑。德惭季路, 诉胜伯寮。仆事已清白,寻就西辕。” 崔融对此表示理解,痛心其不平之遇,并予以激励。 “夫黄金之为宝也重矣,而众或铄之;白玉之为璞也真矣,而众或非之。木秀 于林,堆出于岸者,卒为风波所击;才出于众,行高于人者,必为时俗所议。以孔 宣之德也,而招毁于武叔;以周公之德也,而见疑于管叔。此古而有之,予何为怪 者? 若吾子之兰薰雪白,冰清玉润,变通古今,识惯始终,而不免于谗口者,斯亦 “文章四友”初探 可痛心哉! 然则霜雪增加,然后知松柏之劲也;阴阳薄蚀,然后知日月之明也。湿 而不淄,磨而不磷者,此非其效欤? ” 李峤在书信中对自己和崔融结交的期望很高。 “以为魏蜀两俊,可复生于今;吴郑两贤,不独美于古。” 李峤在赞赏崔融的居处时,实暗含了对崔融的称扬。 “筵有丘中之琴,案有濠上之帙。瑰情落落,无事草元:虚馆阴阴,自然纯白。 此傲吏之遗赏,高人之远致也。” 崔融回书,对李峤其人其文评价很高,并对其赐诗书以切磋深表感怀。 “足下德擅宗师,名推雄伯。文高积玉,升学日以照天光;韵警锵金,激思风 而吹地籁。至若山柱河官之作,珠胎鼎气之篇,并登作者之心,每讽词人之口。窃 沾余论,久已怀音;重劳赐简,殊深荷戴。” 李峤之文章,当时在社会上已有流传,崔融也曾过目,这一次得到其亲贻诗书, 自是别样滋味。 崔、李二人早已各闻其名。此次结缘,虽不能耳提面命,相对论文,但结交的 心情大约一致。初次以书信往来,自然少不了客套之语,誉扬之词,但这两篇书信 也显示了二人相结交的诚意。 唐高宗调露元年( 6 7 9 ) ,裴行俭征突厥,引苏味道为管记。本年末明年初,苏 味道在边,杜审言有诗寄赠。全唐诗卷六十二赠苏味道( p 7 3 8 ) :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 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 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 此诗作于调露元年( 6 7 9 ) 秋冬间。从“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两句看, 杜审言当在京师附近。诗以“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两句开首,看似写环境, 真情实暗含其中。北地寒苦,南戍未归,开题便寄托了深深思念。“舆驾还京邑,朋 游满帝畿。”两句直接抒情,希望朋友凯旋早归,待到春日,便可一起游赏春景。 苏、杜二人的交往诗歌,以此首的时间最早。是时苏三十三岁,杜三十五岁左 右。旧唐书杜审言传: “乾封中,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预选。试判讫,谓人日:苏味道必死。 人问其故,审言曰:见吾判,即自当羞死矣! ” 第二章“文章四友”交游考 因此条记载,人或疑苏、杜之关系。首先,这里的时间记述有误。唐高宗乾封 共两年( 6 6 6 6 6 7 ) ,时杜审言约二十一岁,杜及第在咸亨元年( 6 7 0 ) 。史无杜在及 第前参加科考的记载,故可存疑。再者,苏味道时年约十九岁,不可能官至天官侍 郎。因为时间误差,这条记载往往被人质疑,斥为小说家语,或者完全否认其存在。 杜审言生性蹇傲,曾欲衙官屈、宋;使羲之北面;更因此为时辈所不容,遭受贬谪, 与同僚不叶,险些送命,而失一子( 见大唐新语卷五) 。正因有如此个性,说这 样的话亦非不可能。苏味道了解其性格,当不会挂怀于心。再者,作为一句玩笑话, 自夸其书判精美,亦不伤大雅。 高宗时,“四友”尚年轻,为官职微,流转调动频繁,处所不定。因而,缺乏长 时间共处的机会。且其年轻时的有关资料不足,共同的交游活动已无法详考。但是 这一时期,他们当是各闻其名。无论是苏、李的齐名,崔、李的书信,还是苏、杜 的赠诗,都说明“四友”在高宗时已有了交往互动。他们正式形成一个文学群体, 并被冠以“文章四友”的佳号,是在武后时期。 二、武后前期 唐武后垂拱元年( 6 8 5 ) 四月,崔融自洛阳赴泾州为官,杜审言有诗送之。全 唐诗卷六十二收杜审言赠崔融二十韵( p 7 3 8 ) 。 此诗开首两句云“十年俱薄宦,万里各他方。” 全唐诗卷九十七沈俭期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并序有“大名齐弱岁”一 句。则崔融成名时二十岁左右,在唐高宗成亨三年( 6 7 2 ) 前后。崔融上元三年( 6 7 6 ) 制举及第,其仕途或始于此时,至垂拱元年( 6 8 5 ) 其在官场整十载。 杜审言高宗成亨元年( 6 7 0 ) 中进士,稍后进入仕途,到垂拱元年( 6 8 5 ) 也在 官场十年有余了。是时杜审言己四十岁左右,故诗中有“雅节君弥固,衰颜余自伤。” 崔、杜之交往,在此之前已开始。诗中有: “北使从江表,东归在洛阳。相逢慰畴昔,相对叙存亡。人事盈虚改, 交游宠辱妨。雀罗争去翟,鹤氅竞寻王。思极欢娱至,朋情讵可忘。琴樽横宴席, 岩谷卧词场。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兴酣鸲鹆舞,言洽凤凰翔。抚 躬衔道义,携手恋辉光。忽嗟离别易,行役共时康。” 杜审言对于崔融的行迹比较了解。所谓“北使从江表,东归在洛阳。”即是也。 两人相逢,追忆往昔,共话人间变迁,世事沧桑。谁知相逢又是别离。想起宴席横 “文章四友”初探 琴,词场欢赏,念及友朋待己以悬榻之谊,而离别就在今朝,恋恋不舍,情谊绵长。 唐武后垂拱四年( 6 8 8 ) 秋,苏味道以侍御史出使岭南,冬回洛阳。本年十二月, 武后拜洛水,受“天授圣图”,李峤、苏味道扈从,且有诗奉和。全唐诗卷六十 五收苏味道奉和受图温洛应制( p 7 5 4 ) 。卷六十一收李峤奉和拜洛应制( p 7 2 3 ) 。 “四友”中,苏、李二人最先进入武后文官近侍圈。这当是“四友”进入武后政 治层的开始。从此以后,因为武后招揽文士,崔、杜也因文章才华集聚到政治中心。 周武则天天授元年( 6 9 0 ) ,“四友”已齐聚洛阳,开始了他们在武则天政坛上官 僚兼文士的生活。本年,李峤四十六岁,杜审言四十五岁左右,苏味道四十三岁, 崔融三十八岁。本年九月,则天发十道存抚使,李嗣真列位其中,合朝有诗送之, 编为存抚集十卷。其中杜审言、崔融、苏味道等人的诗尤为著名。 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纪( p 1 2 1 ) : “( 天授元年( 6 9 0 ) 九月) 令史务滋等十人分道存抚天下。” 资治通鉴卷二零四( p 6 4 6 8 ) : 天授元年( 6 9 0 ) 九月“命史务滋等十人存抚诸道。” 唐会要卷七十七巡察按察巡抚等使( p 1 4 1 4 ) : “天授二年( 6 9 1 ) ,发十道存抚使,以右肃政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等为之。 合朝有诗送之,名日存抚集,十卷。行于世。杜审言、崔融、苏味道等诗尤著焉。” 按:唐会要系年错误。 存抚集已不存于世。杜、崔、苏三人诗,仅杜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 东存留。此诗为五言四十韵排律。唐会要未及李峤,然李峤此时在洛阳。武则 天易唐为周,李峤有诗奉和,此次合朝相送,峤或亦参加。“四友”此时齐集洛阳 是事实。在这样大排场的诗酒饯行会上,“四友”有三人拔得头彩,可谓盛极一时。 正是这样机会,既让他们交往唱和、赋诗谐韵,又让他们大放异彩、展示才华,把 他们团结到了一起,齐名并称。 “四友”初进入则天近侍群,此时尚未站稳根基。他们虽也为则天所赏识,但 政治上的复杂变化,人事任用上的不时变动,使得这一次聚合有些不稳定,但大多 时候,他们都在洛阳。 垂拱四年( 6 8 8 ) 四月,李峤为侍御史,献皇符一篇,为人所讥;十二月, 武后拜洛水,李峤有奉和拜洛应制。天授元年( 6 9 0 ) 九月,则天即位,李峤有 皇帝上礼抚事述怀。长寿元年( 6 9 2 ) 一月,李峤因覆狱忤旨,贬为润州司马。 1 6 第二章“文章四友”交游考 自垂拱四年( 6 8 8 ) 至长寿元年( 6 9 2 ) 李峤一直在洛阳。 垂拱四年( 6 8 8 ) ,苏味道归朝,十二月,他也参加了武后拜洛受图的盛典,作 奉和受图温洛应制。天授元年( 6 9 0 ) 九月,则天发十道存抚使,苏味道等诗尤 著。长寿二年( 6 9 3 ) 苏味道以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延载元年( 6 9 4 ) , 正式拜相。天册万岁元年( 6 9 5 ) 坐事贬集州刺史。白垂拱四年( 6 8 8 ) 至天册万岁 元年( 6 9 5 ) ,苏味道一直在洛阳。 证圣元年( 6 9 5 ) ,刘子玄作思慎赋以刺时。苏味道、李峤为之击节赞叹, 认为陆机豪士所不及。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 p 3 1 6 8 ) : “证圣年,有制文武九品已上各言时政得失,知几上表陈四事,词甚切直。 知几乃著思慎赋以刺时,且以见意。风阁侍郎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日:陆机 豪士所不及也。” 苏、李二人,自垂拱四年( 6 8 8 ) 至长寿元年( 9 6 2 ) 都在洛阳,同朝为官。他 们既是同乡,少时又以才华并称。这一次交往,除了官场上的诗酒文会外,私人情 谊亦当增进不少。然文献不足,这些只能作为猜测提出。从二人同赞刘子玄思慎 赋,一则可知他们会一起探讨文辞,- - n ,他们在评判文章时有相同的价值取向。 载初元年( 6 8 9 ) 前后,崔融归朝。去年( 6 8 8 ) 十二月,武后拜洛受图。本年 崔融奉勒撰洛图颂。天授元年( 6 9 0 ) 九月,武后发十道存抚使,融等诗尤著。 长寿三年( 6 9 3 ) 崔融在右史任,作拔四镇议。万岁通天元年( 6 9 6 ) 七月,崔融 从武三思东征,短暂地离开了洛阳。本年十一月,又返朝。自载初元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