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非法治思想的道德审视 专业名称:伦理学 指导教师:彭自强教授 潘佳铭尉教授 岳跃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化 作者:姜腾兵( 2 0 0 2 0 2 0 ) 中文摘要 韩非是我国先秦晚期最后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站在时代的高度,顺应历 史的潮流,提出了一套以法为本,法、术、势结合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部分:韩非法治思想的深刻依据 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依据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吸收了老子“道”的哲学范 畴,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从而提出了“君道同体说”:二是继承了萄子“性恶 论”思想,并把它推向极端,认为人性好利,皆有自为之心,从而为其法治思想 从人性上找到了根据;三是历史进化论,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进化的,时代不同, 治国的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韩非法治思想的现实依据是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 据,群雄争霸,“当今争与气力”,实行法治是时代的呼唤。 第二部分:韩非法、术、势治结合的法治思想 本部分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以法为本。主要探讨韩非对法下的定义,法的 重要性,实行法治所应遵循的一些原则;二是法与术的结合。法与术都是君主统 治不可或缺的两种工具。法是公开的,主要是对待民众的,术是隐秘的,主要是 对待臣下的。三是法和势的结合。势是君主推行法和术的前提和依靠,没有势, 法和术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法术势一体,不可分割。 第三部分:对韩非法治思想的道德审视 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在性质上是一种地道的帝王统治术。一种合理 的政治须是以道德准则作为制度保障的。公正、平等、自由和人道构筑了政治的 道德准则。韩非的法治思想的本质是一种君主集权的专制主义制度,缺乏做为一 种政治制度所应内涵的公正、平等、自由和人道等道德价值,是一种不道德的政 治。 第四部分:韩非法治思想的人治主义本质 人治和法治是治理国家两种不同的主张。韩非法治思想的主旨是为了君主人的 专制独裁统治服务的,与现代法治含义相去甚远。因而韩非提倡的法治思想在本 质上仍然是一种人治思想。 第五部分:韩非法治思想的历史影响 韩非的法治思想,尽管有种种缺陷,但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巨大作用与影响,却是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平心而论,韩非的法治思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主宰了整 个封建社会,而且也具有显现实价值,值得参考。 关键词:韩非法术势道德审视 2 m o r a l l ys t u d y o fh a nf e i z i sl a w t h e o r y m a j o r :e t h i c s s p e c i a l t y :r e s e a r c h o n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r a lc u l t u r ea n d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p e n gz i q i a n g ,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p a nj i a m i n g ,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y u e y u e g r a d u a t e :j i a n g r e n g b i n g ( 2 0 0 2 0 2 0 ) a b s t r a c t h a nf e i z iw a st h el a s tf a m o u st h i n k e ri nc h i nd y n a s t y a tt h eh e i g h to f a g e s a n da d j u s tt h ec u r r e n to f t i m e ,h ep u tf o r w a r das e to fl a wt h e o r yo nt h eb a s eo fi a w , a n dc o m b i n e dl a w , p o l i t i c a ls t a t e c r a f ta n dp o w e r , w h i c hh a s g r e a t l y i n f l u e n c e d 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t h ea u t h o ro f t h i sp a p e r g i v e sas t u d y o nh a nf e i z i si d e o l o g yn o ti n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l a w i d e o l o g y b u to f m o r a l i t y p a r to n e :d e e pf o u n d a t i o no f l a w t h e o r y h a nf e i z i sl a w t h e o r yc o n s i s t so f 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o n e i st h a th e p u tf o r w a r d “c o n s u b s t a n t i a l i t y o ft h e s o v e r e i g n a n dt a o t h e o r y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o ft a o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c a t e g o r yo fl a oz i t h es e c o n do n ei st h a th ek e p to na n dw e n tt h e e x t r e m eo fx u nz ih u m a nn a t u r e 括e v i lt h e o r y h et h o u g h tt h a th u m a nb e i n g sa r e b l i n d e db yg a i na n de g o t i s t i c a l ,a n dt h i sp r o v i d e dh i mt h ef o u n d a t i o ni nh u m a n i t y t h et h i r do n ei s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 i s m h et h o u g h tt h a tt h et i m e si sc h a n g i n gs ot h a t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s t a t ea f f a i r ss h o u l db ec h a n g e dw i mt h ev a r y i n go ft i m e s h i s p r a c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i st h a tt h ei n d e p e n d e n ts t a t e ss e tu pas e p a r a t i s tr e g i m eb yp o w e r o fa r n l si nt h ep e r i o do f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a n do t h e rt h e o r i e ss e e m e du n r e a l i s t i c c o m p a r e d w i t ht h el a w t h e o r yw h i c hc o u l dw i no v e ri nt h ec r u e lb a t t l eo f t h er e a ll i f e p a r tt w o :m a i n c o m p o n e n t s o fl a wt h e o r y h a nf e i z i sl a wt h e o r yc o n t m n st h r e em a i n c o m p o n e n t s l a w , p o l i t i c a l s t a t e c r a f tm a dp o w e r s ot h i sp a r to ft h ep a p e ri sm a d eo ft h r e ea s p e c t s t h ef i r s ti s l a w ”w h i c hs t u d i e st h ed e f i n i t i o n ,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 p r i n c i p l e so f l a w t h es e c o n do n e s t u d i e so n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 so f l a wa n d p o l i t i c a ls t a t e c r a f l l a w a n dp o l i t i c a s t a t e c r a f t 3 a l e1 1 e c e s s a l yt o o l so ff e u d a ld o m i n i o n l a wi so p e na n da i m e da tt h em a s s e sw h i l e p o l i t i c a ls t a t e c r a f t ,i s c o v e r ta n dm a i n l ya i m e da tl i e g e m a n t h et h i r do n ei s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p o l i t i c a ls t a t e c r a f ta n dp o w e r p o w e ri st h ep r e c o n d i t i o no fl a wa n d p o l i t i c a ls t a t e c r a f tf o r t h e s et w oc o u l dn o tt a k ee f f e c tw i t h o u tt h es u p p o r to f p o w e r p a r tt h r e e :m o r a l l ys t u d yo f l a wt h e o r y h a nf e i z i sl a w t h e o r yi st o t a l l yak i n do fk i n g c r a f tu s e df o rf e u d a le m p e r o r s h i p w i t hr e g a r dt ot h eq u e s t i o nt h a tw h e t h e rp o l i t i c sa n dm o r a l i t ya r ec o m p a t i b l ew i t h e a c ho t h e r t h ea u t h o ro ft h i sp a p e rp u tf o r w a r dt h a tm o r a l i t yi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 p o l i t i c sa n dm o r a lp r i n c i p l e sa r e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i n s u r a n c eo fp o l i t i c s j u s t n e s s ,e q u a l i t y , l i b e r t ya n dh u m a n i s m c o n s i s t i t u t et h em o r a lp r i c i p l e so f p o l i t i c s t h es y s t e mb a s e do n h a nf e i z i sl a w t h e o r yi sak i n do fa u t a r c h ya n d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o f s t a t ep o w e r l a c k i n g o f t h e s em o r a lv a l u es u c ha s j u s t n e s s ,e q u a l i t y , l i b e r t ya n dh u m a n i s m ,a n d i ti sak i n do f i m m o r a lp o l i t i c s p a r tf o u r :a u t o c r a t i cn a t u r eo f h a nf e i z i sl a w t h e o r y a b s o l u t i s ma n dl a wa r et o t a l l yd i f f e r e n tr u l ep r o p o s i t i o n s t h e r ea r em a n y p o s i t i v ea n d e s s e n t i a lp r o p o s i t i o n si nh a nf e i z i 。sl a wt h e o r yw h i c ha r ei nt h en a m eo f l a w h o w e v e r , h i st h e o r yi sa u t o c r a t i ci ni t s e l fb e c a u s e i ts e r v e df o ra u t a r c h ya n di ti s t o t a l l yd i f f e r e n tf r o mm o d e ms i g n i f i c a t i o no f l a w p a r t f i v e :i m p a c t o nc h i n e s e h i s t o r ya n d m o d e mt i m e s h o w e v e r , t h o u g ht h e r e a r es o m el i m i t a t i o n s ,h a nf e i z i s t h e o r yd o u b t l e s s l y i m p a c t e d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a n dm o d e m t i m e s i na l lc o n s c i e n c e ,b e s i d e sh i s t o r i c a l v a l u e ,h a nf e i z i sl a wt h e o r yh a sd o m i n a t e dt h ew h o l ef e u d a le r a e v e nt h o u g hi n n o w a d a y s ,i ts t i l lh a sg r e a t r e f e r e n t i a lv a l u e k e y w o r d s :h a n f e i ,l a w ,s t a t s c r a f t ,p o w e r 4 文献综述 韩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震撼力,来自他卓而不群、惊世骇俗 的法治思想。他提出的法、术、势相结合的的法治理论,成为我国历史上封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韩非法治思想 的评价,是政治学界、法学界和伦理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综观学界对韩非 法治思想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韩非法治思想的主旨问题 法、术、势是韩非法治思想的三个组成部分。在法、术、势三者中,何者才 是韩非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学者对此存在争议。一些学者从机械的方法出发, 据固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分类,以为韩子既然著录于法家,那么除了法 之外,术和势的思想内容就不可能属于韩非的法治思想范畴。有的学者认为,在 韩非的法治思想中,韩非对术的论述最多,术是韩非法治思想的核心。郭沫若就 称韩非为“法术家”,并说:“在他的书中,关于术的陈述与赞扬,在百分之 六十以上。”王元化也认为:“一部韩非子主要谈的是术,而不是法。”吴亚 东认为势是韩非法治思想的发端和归旨,泫只是实行势治的公开性强制手段,术 是巩固势治的谋略和权术。 与此不同,另一些学者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认为在韩非的法治思想体系中, 法术势三者不可分割。冯友兰认为,法、术、势三者皆帝王之具,不可偏废。陈 汉钦认为,法术势三者,皆为社会统制及政治统制之工具,相依为用,不可偏废。 蒋重跃认为,法术势三者中,法与术有矛盾,法与势也有矛盾,法术势是一种循 环互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政治思想体系。类似的观点还有 很多,不必赘述。 二、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来源 韩非博大精深的法治思想体系是建立在坚实牢固的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韩 非的思想渊源十分丰富,他的思想是出于各家,又不同于各家,为他的法治思想 提供了活水源头,这使他的思想左右逢源,蔚为大观。最早对韩非进行研究的司 马迂将韩非的法治思想归纳为刑名法术之学,并指出了它与“黄老”之学的渊源 关系,是后来学者研究韩非思想的重要资料。学者们认为韩非的思想与儒家、道 家、法家、墨家的关系较为密切。侯外庐等人认为:韩非的思想不仅源于法家, 而且源于墨子与苟子。郭沫若则进一步指出:“韩非个人在思想上的成就,最重 要的似乎就在把老子的形而上观,接上了墨子的政治独裁的这一点。他把墨子的 尊天明鬼、兼爱尚贤扬弃了,而特别把尚同、非命、非乐、非儒的一部分发展到 了极端。 三、韩非法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关系 韩非主张以法为本,将法家以外的学派说成是五蠹,将不合时宜的儒家主张 的仁义、墨家主张的兼爱学说看成是愚诬之学。在韩非的法治思想中,是不是完 全否认了道德的价值,这是学者在研究韩非的伦理思想时争议颇大的问题。有学 者认为,韩非认为人性是自私好利的,人与人之间纯粹是一种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韩非的法治思想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阴暗的人性基础上的,在韩非眼里,世界上 没有一个好人。因此,韩非的法治思想中没有任何道德价值可言。有的学者认为, 韩非主张以法为本,只是将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韩非并非完全排斥道 德的价值的存在。韩非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 孤得长,边境不侵,群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 也”就是一种最高的道德价值。因此,认为韩非完全否认道德的价值是偏颇的。 四、韩非法治思想和现代法治思想的关系 学者人为,韩非的法治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地道的帝王统治术,与现代法治 的内涵貌合神离。韩非所谈的法,只是君主统治人民的根据,缺乏现代法治的基 本价值:以人为本,正义,平等,人权,从道德价值层面上衡量,是一种不人道 的恶法。但无庸质疑的是,韩非关于法的论述是我国法律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其中有不少带有封建糟粕的垃圾,我们当然应该毫不犹豫的抛弃,但是,对 韩非法治思想中一些进步的合理性的东西,我们则应该加以借鉴,为我国当前进 行中的法治建设服务。 五、韩非法治思想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比较研究 韩非法治思想的比较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和亚里士多德的比较研 究,二是和马基雅维里的比较研究。 1 、韩非和亚里士多德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将韩非的法治思想和亚里士多 德的法治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很有意义,学者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认为 6 韩非的法治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既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也有明显的差 异。其相通的地方是都主张人性恶,认为需要通过法律对人性恶予以制约,法律 应该稳定,不要轻易变更,并且都认为法律应该由官府制定并向人民公开。韩非 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差异主要是对法的内涵理解不同。韩非所说的法实质只 是- 种s f r j 法,是镇压人民的工具,缺乏对君主的制约: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应该具 有正义,符合公共利益,强调公民的权利。在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中包含着权 力制衡的因素,认为应该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 2 、韩非与马基雅维里分属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政治家,他们在政治问题 上的观点,却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学者们对韩非与马基雅维里的比较研究 主要集中在权力观,人性、统治术等方面。认为都他们的帝王术理论都极端强调 权力的重要性,都主张人性恶,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君主要实行有效的统治, 就要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方式,尤其推崇术的运用,认为君主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可 以不择手段,否认传统道德的作用。 韩非法治思想的道德审视 韩非是先秦晚期学术界的最后一位思想大师,他博学多闻,知识丰富,眼 光犀利,是“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对于法治理论的贡献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把法、术、势融于一体,形成了一套适于操作的帝王统治术:二是为这套统 治术寻得哲学基础,使“法治”理论真正成为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他韵学说后 来成为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 的影响。 人们对韩非思想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这主要是由于各自所持 的立场和观点不同的缘故,所以得出的结论自然是大相径庭。本文旨在继承前人 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道德的视角,重新对韩非的思想进行探讨。 一、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根据和现实依据 一种主张,如果缺乏哲学理论的支持,则不可谓一种思想体系,对思想理论 界也不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哲学基础。中国独有的哲 学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也影响了其历史发展进程。韩非法治思想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基础更是明显。韩非法治思想的哲学基 础可以从三个发明来加以阐释。 ( 一) 君道同体说 司马迁指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在哲学思想上, 老子对对韩非的影响非常明显。韩非专门做了解老和喻老两篇来阐述他 的哲学思想。韩非借用了老子哲学思想最核心的范畴“道”,并在此基础上做了 改造,将之用于政治领域。“道”是老予哲学的最高范畴,这是人所共知的。在老 子的论述中,“道”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一方面它是一方面是指产生万事万物 的总根源;另一方面是指事物的规律。韩非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上述思想,他 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物之所以稽也。”圆也就是说,“道”是世界上万事 万物得以形成的总根源,任何具体事物都是作为万物本源的道的体现,都受着道 的制约,道充塞整个宇宙,无边无际,无所不载,无所不包。“天得之以高,地 得之以藏,维斗得之咀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 。司马迁:史记申不害韩非列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版,1 6 6 6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舨,第1 4 6 页 8 之以端其行,四时得之以御其气。” 不仅自然界是如此,整个人类生活也是如此, “道与尧舜俱智,与接舆俱狂,与桀纣俱灭,与汤武俱昌。娼正因为万事万物都 受着道的制约,因此韩非强调,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动一定要符合道的要求, 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故冬耕之稼, 后稷不能羡也;丰年大禾,臧获不能恶也。以一人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 臧获有余。”。违背自然规律,即使像尧和后稷那样的圣人,在冬天种植庄稼也不 会获得收成;如果遵循客观规律,即使地位十分卑贱的入,也会获得收成。这种 体现社会生活规律的道被韩非称为“必然之道”。按照“必然之道”的要求,统治 者首先必然考察社会现状,“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然后才能做到“赏 罚随是非”、“祸福随善恶”、“死生随法度”。正是从这里,韩非得出了“抱法处 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结论,也就是说,要治理国家,使国家富强,就必 须建立一套“法术势”为主体的政治措施。这是作为宇宙本体和事物规律的道在社 会生活中的自然体现和基本要求,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也抗拒不得。 既然如此,“道”是否可以认识呢? 这个问题在老子那里没有得到很好地解 决,他曾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 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o 道在老子那里是身摸莫测。 不可捉摸的。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 韩非则明确地肯定了道的可知性,他说:“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意思是说,“道”是万物的 本体,是是非的纲纪。英明的君主只要掌握了“道”,就能够知道万物的根源和 成败的缘由。而这种能够认识的“道”,就存在于“事”中,它与具体事物结合 在一起,决不是玄虚的,无法捉摸的。韩非指出:“道者,下周于事,因稽天命,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1 4 7 页。 o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1 4 7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2 0 7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1 6 6 页 o 王先慎撰,钟哲点拉,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1 0 2 - 贞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 9 9 8 年版,第3 9 2 页 。王弼:老于注诸子集成第三册中华书局1 9 5 4 年版,第1 4 页 ”王弼:老子注,诸子集成第三册,中华书局1 9 5 4 年版,第1 2 页。 o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2 6 页 9 与时生死,参名与事,通一同情”固,这也就是说,道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顺应自然法则,有兴有灭,并参照名称和事情,使人的言行得以统一会通。这种 理论是对老子“道”论的一种扬弃,在此基础上,韩非为当政者设计了许多治国之 道他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治国之道,治理天下者不必是贤主,只要有中人之才, 就可达到“治千而乱一”o 的效果。 按照韩非的理论,“道”只能为君主所掌握。“道”是独一无二的,它起着左 右和支配一切的作用。因此,道不同予具体事物。韩非说:“道不同于万物,德 不同于阴阳”。,也正由于道的独一无二,所以他称之为“一”,“道无双,故曰 一”。在这里,韩非将“道”称作“一”,完全是沿用了老子的说法。老子说 过:“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咀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以生,侯 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这里的“一”就是“道”。道的特性决定了任何人只能 依道而行,循道而为,决不能反道而行,逆道而为,即使君主也毫不例外,必须 服从“道”。韩非说:“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但这仅仅 是理论的设计,在现实生活中,君主就是一切,至高无上,独一无二,“君不同 于群臣”,按照道与万物的关系,君与道相等同,臣民与万物相齐一。这样一来, 君主就成了道的代名词,两者成了体。君即道,道即君,韩非的君道同体说就 这样产生了,其法治学说也从这里找到了理论基石。只不过,老子的“道”经过 这样一番改造,其中的自然唯物主义思想也就变成了“圣化君主强化君主专制的 辩护词”o 。 ( 二) 韩非法治思想的逻辑起点:人性好利论 先秦诸子在设计政治主张时,一般都是以对人性的判断为基础的。由于对人 性认识的不同,对统治政策、手段和政治理想的设计也就不同。儒家主张人性善, 政治上实行仁政,提倡道德教化,主张用礼来规范人的行为。法家认为人性好利, 不可以教育,因此要用强权和刑罚来控制人们的行为,他们否定一切伦理道德, 是非道德主义者。正是基于对人性不同的认识,儒家思想强调限制人欲,而法家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6 页 。王先慎攫,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3 9 2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6 页 o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6 页 o 王弼:老子注,诸子集成第三册,中华书局1 9 5 4 年版,第2 4 页。 o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t 9 9 8 年版,第4 6 2 页 o 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版。1 9 9 1 年版,1 4 0 页 1 0 不主张限制人欲,而是承认人的欲望,用赏和罚约束、引导人的欲望。 在人性论上,韩非继承了前期法家人性好利思想,并进一步发挥。在韩非 看来,好利是人的本性,人性好利是由人的本能需要所决定。他说:“以肠胃为 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韩非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直接 动力就是追逐利益,所以,对于人的一切行为,就不必用道德去衡量、解释,一 切都是利欲的驱动。韩非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医善吮人之伤,含 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 欲人之夭死。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卖,情非憎 人也,利在人之死也。”。非但一般关系如此,即使是父子夫妻关系也不例外。韩 非不承认人的亲情关系,他认为儒家的伦理道德都是骗人的。他说:“父母之于 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父母的态度截然相反,其原因就在于有利和 无利,“虑之后便,计之长利也。”父母子女之间“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 无父子之泽乎! ” 韩非由此得出了非道德主义法治观。 在君与臣的关系上,儒家学派强调君臣相依,君臣之间要讲究信、忠、仁、礼。 韩非不相信这一套,他直截了当地指出君臣之间是赤裸裸的买卖关系、虎狼关系。 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像市场上的交易,“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臣市。君 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君臣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也不必讲什 么道德,“主卖官爵,臣卖智力” ,相互交换而己。如此,则君臣之间纯属利害 关系也就不必再多说,君臣之间没有什么道德可言,更不存在什么信任,“夫以 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也。” 在韩非看来,所有的人都处于“利”的关系网中,所有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 既然如此,君主在控制臣民时,决不能用道德教化,“不养恩爱之心”国,否则必 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对于好利的人性,韩非不主张压抑控制,而是主张“因情”利导”。他说: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 4 王弼:老子注,诸子集成第三册,中华书局1 9 5 4 年版,第1 4 6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1 1 6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7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3 5 2 页 o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3 3 8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1 1 5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1 8 页 1 t 具矣。”。“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所谓因情顺人并不是顺应民心民 意,而是要摸透百姓的利欲,承认人的好利,利用人的好利,根据人性好利的本 性来制定统治政策,用利去调动百姓。这就把统治者的需要与个人的需要结合起 来一切统治政策都从现实出发,使现实政策落到了实处。人性好利,如果不按 一定的秩序和方向去追求,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因此,统治者要导之,使好利的 追求为统治者所用。“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 韩非 主张用赏罚来规定求利的秩序和方向,“赏罚者,邦之利器也” 。君主要控制利 的获得,既要满足臣民对利的追求,又要使臣民的私利的获得与君主分不开。臣 民的私利不能违背君主的“公利”,“匹夫有私便,人主有公利,不作而养足,不 仁而名显,此私便也;息文学而名法度,塞私便而一功劳,此公利也。” 私利的 获得由君主控制,臣民就必须为君主效劳,从而强化了君主的权利。 在战国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韩非承认人的欲望,在一定意义上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恩格斯曾说:“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们恶 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韩非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对 人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而深刻的见解,但是也有片面 之处。其深刻之处在于,他对人性中利己的一面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而其片 面之处在于其忽略人性中无私利他的一面。韩非对人的好利本性的强调,否定了 人的存在的价值追求,把人变成了赤裸裸的追求利欲的动物,人际关系也成了赤 裸裸的利益关系。这是任何一个专制制度最需要的。韩非法治理论中许多非道德 的思想正是以这种人性论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 ( 三) 进化的历史观 韩非继承了商鞅等前期法家关于古今异势、因时变法的思想,认为社会历史 是不断地由低级到高级进化的。韩非叙述历史进化的情况说:“上古之世,人民 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 使王天下,号之日有巢氏。民食果菔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3 0 页 o 王先慎攫,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2 0 4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5 9 页 o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1 5 9 页 o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2 5 页 。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慝格期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6 月第2 版,第2 3 7 页。 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中古之世, 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 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滨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韩非把人类的历史从远古到当今分为四个时期,即“上古”、“中古”、“近 古”和“当今”四世。“上古”的特点是人类刚从自然中分化出来,是初创造衣 食住生根方式的时代。人类最初混迹于野兽之中,茹毛饮血,有巢氏教人“构不 为巢”,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从而使人与动物分离开来,开创了 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古”以鲧、禹治水为代表,表明人类进入了改造自然的时 代。“近古”指殷周之世。近古的特点是一治乱。“当今”是争统一的时代。 韩非对历史进化的原因作了探讨。他认为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生产增长的 速度,人们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就会引起社会矛盾。最初人口少,自然财富有余, 人 l i e u 平相处。由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太快,打破了事态的平衡。他说“今人有五 子不为多,予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于是造成了“人民众而货财 寡”。,人们之间的矛盾斗争便是为争财与争夺生存空间而引起的。既然人人皆 是自私的,那么在“人民众而财货寡”的当今世界,不争夺是不可能的。那么 解决这些纷争,在韩非看来,绝对不能依靠儒家所鼓吹的“仁政”,而只能依靠严刑 峻法。所以他认为,实行“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韩非又认为,古代和当今的人情不一样,所谓“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 当今争于气力。”。韩非断然反对人伦道德退化的理论,认为个时代有一个时代 的道德标准。上古竞于道德,并不是人人都好,而是因为当时物多人少;今天人 们相互争夺,不是人的退化,而是财少人多造成的。韩非这种理论的本身虽然远 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但他的思路令人赞叹,他是沿着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人们道 德精神面貌这条论来观察问题的。儒、墨两家总是歌颂古代人品高尚,辞让而不 为己,当今之人处处为己而不辞让。在韩非看来,这都是时代的产物。 既然时代在变,政治也应随时而变。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只是在它哪个时代 才具有意义。把它原封不动地拿到后世,决不是对历史的尊重,只能说是一种愚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4 2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b 年版,第4 4 3 页 8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4 5 页 蠢。如果历史进入“中古”,还有人提倡“构木为巢”,必然为鲧、禹所笑:同样, 现在赞扬尧舜、汤武,守成不变,也必定为新圣所笑。在韩非看来,既然社会是 不断进步的,那么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就不能拘泥旧的东西不放,统治措施也 要也要作相应的改变。韩非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的结论 是:“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认为,个祖述 尧舜,倡导文武之说的,都不过是“守株待兔”式的愚蠢经验主义者。历史上有 作为的、有创造的人物,固然应受到定的尊重。韩非断然反对把任何历史人物 当作现实的旗帜举起来招摇于世。当今的旗帜只能掌握在当今的“新圣”手中。 因此,韩非所设想的英明的君主就是一个奉行法治而不是只懂得仁义的圣人。这 与儒家所主张的“内圣外王? 的理想君主截然不同。 综上,韩非通过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改造,从哲学层面为其法治思想提供了 形而上的理论依据,又通过对现实人性好利的阐述,为其法治思想寻找到了了人 性论的依据,最后从历史进化的角度为其法治思想提供了历史的依据。这样,韩 非就从哲学理论的高度为他的法治主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四) 韩非法治思想的现实根据 任何思想理论,都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但对已有思想材料的选择、 建构,却要依据现实社会最基本的事实。韩非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末期,当此 之时,“礼崩乐坏”,群雄割据,社会矛盾尖锐。“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 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至战国时,这种形势依然愈 演愈烈,社会政治秩序几乎荡然无存。整个社会在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都呈现出 严重的失范现象,即所谓天下大乱。如何应对天下大乱的局面、重铸社会秩序, 是先秦诸子共同的课题。可以说,先秦“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不 同解决方案之间的理论斗争。 面临社会危机,孔子认为,西周的宗法封建制很好,“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孟子比孔子更为绝对,言必称三代,一切率由f e l 章。墨子则大讲“兼爱”、“非 攻”和“天志”、“明鬼” 。壬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4 5 页 。壬先慎撰,钟哲点投,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4 5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4 2 页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8 月第1 版,2 4 8 5 页 o 刘宾楠:诸子集成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 9 5 4 年版第5 6 页 1 4 与此不同,韩非对社会变动反映得最灵敏,观察得最细致,他断然否定了这 些说教,大声疾呼:“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历史的经验表明,“慕仁义 而乱者,三晋也;不慕而治者,秦也”圆,天下之乱盖源于辩智。而当今之世人 们只知道“尊主安国者,必以仁义智能”,惟独不知道“卑主危国者之必仁义智 能”。韩非告诉人们,仁义辩智之士所鼓吹的那套救世说教,只不过是不能够 充饥的画饼。韩非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小孩子嬉戏的时候以尘土为饭,泥汤为羹 断木为肉,但到了天黑时一定要回家吃晚饭,这是因为“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 可食也” 同样,“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 可以戏丽不可以为治也”。 韩非对于当时“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 的局面极为不满,认为这些虚言浮 说不适应时代的需要,“非所以成治”,靠了它只能是“功名不成,霸王不立” 。 韩非告诉人们,“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悍马”,到头来只 能够落个身坠命亡的下场。同时,这些仁义辩智之士“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 战之危而有贵之尊”,使社会上百人游闲“而人用力”;游手好闲者多“则法败, 用力者寡则国贫”。如果君主“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言无定术,行无常 仪”,天下岂能不乱。韩非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认为,在那弱肉强食的战 国时代,国家间的关系全靠实力来调节,要避免灭亡,必须富国强兵。根据历史 的经验,“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所以只有 “去私行,行公法” ,才能够国治兵强,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韩非为社会 治乱开出的主张比起其他学派来,是最冷酷、最现实、最功利的。据史记老 子韩非列传记载:“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日:嗟乎,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因急攻韩”。我想,这样的历史际遇决非偶 然。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4 5 页 。王先慎撰t 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2 7 3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0 0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箱2 7 3 页 o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5 i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0 3 页 o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4 5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5 2 页。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4 5 8 页 4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3 2 页 二、韩非对前期法家思想的批扣l 在韩非之先,已经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法家人物,并形成了法家学派。如商鞅, 以及略早于商鞅的魏国的李悝,在楚国进行改革的吴起,还有与商鞅同时的赵人慎 到和稍晚一些时候的韩国的申不害等等。他们在总结前代和当代统治者统治经验 的时候,主张在采用法治的同时,还需采取一些其他手段。如商鞅重“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8年中国杏种植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中国压延玻璃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中国RFID标签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玉烟缸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杀菊剂杀菊剂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5年中国叉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知识产权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8-2024年中国别墅装修行业市场深度调查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4年食品杀菌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省呗借款合同范本
- 无人机应用技术概论-第-1-章-绪论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HG∕T 2366-2015 二甲基硅油 标准
- 2024年风力发电运维值班员(技师)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上(选择题)
- 槟榔园出租合同范本
- 煤炭开采特种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
- 小米公司财务绩效分析
- 室内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 G -B- 39800.6-2023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6部分:电力(正式版)
- 《水泵及水泵站》配套习题资料
- 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单(带存根回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