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汉武帝崇奉鬼神问题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汉武帝崇奉鬼神问题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汉武帝崇奉鬼神问题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汉武帝崇奉鬼神问题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汉武帝崇奉鬼神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汉武帝作为一代伟大帝王,对方士学说、神仙怪谈和巫蛊之术等都十分迷信,其鬼 神思想构成非常庞杂,主要表现在举行大规模郊祀、封禅活动,迷信方士、向往长生不 老的神仙学说以及迷信卜筮、巫蛊等方面。 汉代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浓重的神鬼气氛,祭祀、占卜、巫术以及方士思想盛行。汉 武帝亦不能摆脱时代主导思想的限制,他初即位便“尤敬鬼神之祠 。汉武帝对鬼神学 说的痴迷与他的性格和个人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他精力充沛、热情好动,自幼受到家庭 的影响以及对国家怀有的强烈责任感使他最终选择了追求长生不老这条道路。统一的封 建王朝下各区域文化迸一步融合与发展,同时包含在各区域文化中的一些神秘主义东西 也在统一环境下相互影响和吸收,汉武帝受浪漫的楚文化和神秘的齐鲁文化影响极深。 他对方士之学的相信与偏爱与道家黄老思想以及秦汉时期儒学与方士学说的融合有很 大关系。而武帝在相信巫术、方术的同时,考虑更多的是怎样利用它们为政治服务,以 利于他对天下的统治。 武帝居于全国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他这种对方士鬼神学说的特别嗜好对整个国家和 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西征大宛、淮南王之狱以及方士与儒生的合流都与武帝的 神仙思想有着密切关联。 秦皇汉武两位伟大帝王都非常迷信神仙学说,其原因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但二人的 行为表现却不尽相同,汉武帝晚年悔过使汉王朝拉开了“昭宣中兴”的帷幕,与秦始皇 形成鲜明的对比。 关键词 汉武帝,鬼神思想,长生不老,方士学说,神秘文化 a b s t r a c t a sag r e a te m p e r o r ,h a r te m p e r o rw u - d iw a si n t e r e s t e di na l c h e m i s td o c t r i n e ,i m m o r t a l i t y i d e 0 1 0 9 ya n dm ew i t c h c r a f tt e c h n i q u e t h eg h o s t sa n dg o d si d e o l o g yo f h a ne m p e r o rw u d i w a sc o m p l e xa n dc o n f u s e d ,m a n i f e s t e d i nh o l d i n gt h eg r e a ts u b u r b sc e r e m o n y a n d c o r o n a t i o na tm o m a t t a ,b e l i e v i n gi na l c h e m i s ta n di m m o r t a l i t y a n dp l a c i n gb l i n df a i t hi n d i v i n a t i o na n dw i t c h c r a f tt e c h n i q u e t h ce n t i r ch a nd y n a s t ys o c i e t y w a sf i l l e dw i t hat h i c kg h o s t s a n d g o d s a t m o s d h e r e r r e l i g i o u ss a c r i f i c e ,d i v i n a t i o na n dw i t c h c r a f tw a sp o p u l a r h a ne m p e r o rw u d i c o u l d n - ts i l a k eo f ft h er e s t r i c t i o n so ft h ed o m i n a n ti d e a s ,s oh e “s a c r i f i c e dg h o s t sa n dg o d s e s p e c i a l l y ”o nh i sa c c e s s i o nt o t h et h r o n e h i so b s e s s i o ni ng h o s t sa n dg o d sd o c t r i n eh a da c l o s er e l a t i o nt oh i s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 s h a ne m p e r o rw u - d i w a sa c t i v ea n d 矗mo fe n e r g y ,t h ea f f e c t i o nf r o mh i sf a m i l ya n dt h ei n t e n s es e n s eo f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t ot h e c 0 1 m t r vm a d eh i mc h o s et h ew a y t oi m m o r t a l i t y t h e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w a sf u r t h e rb l e n d 纽d d e v e l o d e du n d e rt h ee m p e r yo fu n i f i e df e u d a ld y n a s t y , s o m em y s t e r i e s i n c l u d e di nt h e s e 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w e r ei n f l u e n c e da n da s s i m i l a t e dm u t u a l l y i nt h es a m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h a n 咖d e r o rw u d iw a si n f l u e n c e dp r o f o u n d l yb yt h er o m a n t i cc h u c u l t u r ea n dt h em y s t e n o u s o i l uc u l t u r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t h et a o i s th u a n g l a ot h o u g h t a n d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c o n 舭i a m s ma n da l c h e m i s tc u l t u r e ,h a ne m p e r o rw u - d ih a dap r e f e r e n c ef o r a l c h e m i s t d o c t r i n e e m p e r o rw u d ih a db e l i e fi nw i t c h c r a f ta n da l c h e m y , a n d h ec o n s i d e r e dm a k i n gu s e o ft h e mt os e r v ep o l i t i c a lt os t r e n g t h e nh i sg o v e r n m e n ta tt h es a m e t i m e e m p e r o rw u d iw a st h es u p r e m er u l e r o ft h ec o u n t r y ,s o h i se s p e c i a li n t e r e s t sm a l c h e m i s ta n di m m o r t a l i t yd o c t r i n e h a d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 so nt h e e n t i r e c o u n t r y a n d s o c i e t y w e s t e r ne x p e d i t i o no nd a y u a n ,c a s eo fp r i n c eh u a i n a n a n dt h ef u s i o no fa l c h e m i s t s a n dc o n f u c i a ns c h 0 1 a r sh a da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t h ei m m o r t a l i t yi d e o l o g y o fh a n e m p e r o rw u - d i b o t ho ft h ef i r s te m p e r o ro fq i na n dh a ne m p e r o rw u d iw e r e i n t e r e s t e di ni m m o r t a l i t y d o c t r i n e , a n dt h e r ea r es c l m es a m er e a s o n s b u tt h e i ra c t i o n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a r ed i f f e r e n t h a r t e m p e r o rw u d i ,sp e n i t e n c e i nh i sl a t e rl i f er a i s e dt h ec u r t a i no f z h a o x u a nr e s t o r a t i o n ”,t 1 0 n n e d av i v i dc o n t r a s ta g a i n s tt h ef i r s te m p e r o ro fq i n k e y w o r d s h a ne m p e r o rw u d i ,g h o s t sa n dg o d si d e o l o g y ,i m m o r t a l i t yi d e a s ,a l c h e m i s t d o c t r i n e , m y s t e r i o u sc u l t u r e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 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缸氇知指导教师签名:幺! 童立丝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 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 亡己 恩。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硼年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现状综述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他在位期间,对内对外都推行了一系 列极为重要的变革和措施。这些变革和措施将汉王朝的统治推向辉煌的顶峰,创造了大 汉盛世局面;同时在中国历史上也具有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然而,汉武帝还有一个非 常突出也是让人困惑不解的特点,那就是史书所记载的他“尤敬鬼神之祀”1 。汉武帝非 常迷信长生不老、神仙学说,对方士大加宠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巡游求仙、封禅 活动,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是他人所难以匹及的,并因此有过许多荒唐的举动以及国家政 策上的失误,从而对国家、人民、包括自己都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秦汉时期神秘文化以及帝王鬼神思想研究是一个比较有意思也值得学者进行深入 探讨的学术问题,而汉武帝作为一个极为突出的例子,其迷信思想之深固、求仙封禅活 动规模之大、造成影响之深远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武帝时期是战国至秦汉神仙思想 发展过程中的第三次求仙高潮,神仙迷信思想发展至此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以汉 武帝鬼神思想为切入点,可以让我们对当时西汉整个社会大背景、社会风尚以及思想文 化发展状况等有更全面、深入和形象的了解。 关于秦汉时期神秘文化以及武帝崇奉鬼神问题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涉及。专著 方面如顾颉刚先生在其著作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中对“方士”这一战国秦汉时期特殊 集团的产生、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阐述,指出秦汉时期方士与 儒生的合流使整个社会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吕思勉先生在其大作秦汉史中对秦汉 时期迷信巫鬼习俗以及帝王的迷信活动专门列章目加以论述;钱穆先生在其著作秦汉 史中对汉武帝改制中体现的迷信思想和求仙活动等有较为独到的阐述和分析;张维华 先生的汉史论集中有论文提及汉武帝迷信思想,更专门著文将西汉时期西征大宛的 军事活动与武帝神仙思想相联系,角度颇为新颖;卿希泰先生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一 卷中对秦汉时期方仙道发展情况以及影响有系统论述;安作璋、刘德增先生的汉武帝 大传对汉武帝一生功过进行详细评述,更提及了武帝改正朔、易服色是为了长生不老, 这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见解可谓不凡;韩养民先生在其著作秦汉文化史中 对齐楚等区域文化对秦汉迷信思潮的影响有所论述;余英时先生东汉生死观一书结 合考古资料,对秦汉社会流行的长生长寿观念有较细致的阐述和分析;王青在其著作汉 史记卷2 8 封禅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1 3 8 4 页。( 下引此书皆据此版本) 绪论 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中对国家宗教和民间宗教在两汉时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描述,对 汉武帝一朝的宗教建立与发展状况做了详细解析;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学说史 6 卷本从学术史角度深化思想史研究,对中国思想发展历史提出了全新的认识,其中秦 汉卷一卷由黄留珠等先生编撰,对整个秦汉时期的思想学说进行了详细论述,既有宏 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阐述,特别是其中关于秦汉时期流行的神仙学说以及儒家学说在这 一时期转折变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李零先生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等书 中对中国古代社会术数方技之学进行了阐述,特别是他结合文献记载和近年来的考古资 料,对秦汉时期存在的各种实用方技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李立先生汉墓神画研究 神话与神话艺术精神的考察与分析一书把汉墓神画与两汉时期的神话与信仰相结 合进行了系统研究;剑桥中国秦汉史一书也有一些关于秦汉时期的神秘文化的论述。 另外有大量的论文对此问题有论述,比如韩玉德汉武帝神仙思想刍议( 齐鲁学 刊1 9 8 1 年第3 期) ,黄留珠秦汉祭祀综义( 西北大学学报1 9 8 4 年第4 期) ,卢 云秦汉时代滨海地区的方士文化( 复旦学报1 9 8 8 年第6 期) ,高宇论西汉“巫 蛊之祸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 9 9 0 年第2 期) ,林剑鸣秦汉政治生活中的神秘主义 ( 历史研究1 9 9 1 年第4 期) ,荣文库汉武帝的“神道 观与“政道”观( 辽宁大 学学报1 9 9 2 年第5 期) ,张兴杰方士:汉代文化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兰州大学学 报1 9 9 4 年第1 期) ,谢谦大一统宗教与汉家封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 9 9 5 年第 2 期) ,赵世超巫术盛衰与西汉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 9 9 7 年第5 期) ,奚椿年 秦始皇的神仙思想与秦之速亡( 江海学刊2 0 0 0 年第2 期) ,贾贵荣儒家文化与 秦汉封禅( 齐鲁学刊2 0 0 0 年第4 期) ,马新论两汉民间的巫与巫术( 文史哲2 0 0 1 年第3 期) ,倪润安秦汉之际仙人思想的整合与定位( 中原文物2 0 0 3 年第6 期) , 王克奇齐地的方士文化与汉代的谶纬之学( 管子学刊2 0 0 4 年第3 期) ,何平立中 国封建皇帝封禅略论( 安徽史学2 0 0 5 年第1 期) ,王子今两汉的“越巫”( 南都 学刊2 0 0 5 年第l 期) ,赵雷战国至汉初神仙观念的演变(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 0 0 7 年第4 期) 等等。关于这一问题的论文数量多、涉及范围较广,而且内容也是各有所论、 较为繁杂,在此不一一列举,本文将在有关注释和参考文献中提及。 另外,近年来还有一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对此类问题有所涉及,如内蒙古大学邢 子艳的硕士学位论文论迷信神仙思想与汉武帝朝政治( 2 0 0 7 年) ,对迷信神仙思想在 汉武帝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做了较详细论述;重庆师范大学刘峰久的硕士学位论文 汉代儒学神化研究( 2 0 0 7 年) ,认为儒学从百家思想之一上升为官方指导思想的根本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途径是自身思想的神化,而这一结果是神秘主义盛行的秦汉社会环境的产物;华东师范 大学武锋硕士学位论文秦汉魏晋神仙观念的历史考察( 2 0 0 4 年) ,对神仙观念在秦汉 魏晋时期的发展演变以及对政局产生的影响做了较详细的考察;陕西师范大学史海娜硕 士学位论文秦汉神仙方士文化的神学化与儒学化早期道教产生的两个步骤( 2 0 0 2 年) ,对秦汉时期方士文化的神学化与儒学化以及与道教产生的关系进行了论述;郑州 大学张文安博士学位论文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 2 0 0 5 年) ,对周秦两汉时代神仙信 仰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对神仙信仰在两汉的理论化、宗教化、政治化 等问题进行了揭示和探讨;南京艺术学院汪小洋博士论文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 ( 2 0 0 4 年) ,对汉代宗教结构的发展演变以及汉画像石的宗教艺术价值和宗教品质做了 阐述。 以上提及的大量著述和论文从各自的角度对秦汉时期神秘主义文化以及帝王的迷 信思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取得了广泛成果,这些都将成为本文的重要参考。然而 也应该看到,以上论述大都对社会迷信风潮的概括论述较多而详细论述某一具体问题较 少,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和思想发展状况对武帝崇奉鬼神思想的探讨更少,特别是对导致 汉武帝如此痴迷于鬼神思想的原因问题和秦皇汉武两人的比较研究等更是鲜有论及。那 么,汉武帝鬼神思想构成如何,表现得究竟又有多狂热? 这位伟大帝王为什么会如此痴 迷于神仙迷信思想而不能自拔? 汉武帝鬼神思想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又产生了 什么样的影响? 秦皇汉武二人都痴迷于求神拜仙,但两人又有什么样不同的原因、表现 与结果?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可以帮助我们 深刻理解武帝自身的经历与性格、当时整个社会文化背景、政治阶级状况、区域文化融 合以及思想文化发展情况等等诸多问题;而且对于研究当今社会风俗信仰以及迷信破除 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本思路及相关说明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 1 ) 论文将汉武帝对鬼神思想的崇奉问题放在整个秦汉社 会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人是社会中的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与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背 景是不可分割的。仔细考察武帝的迷信思想以及其种种表现,会发现他如此痴迷于求神 拜仙活动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有着极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他所处的整个时 代背景、文化思想以及现实政治的需要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汉武帝痴迷于神仙 思想对当时社会政治、风俗文化等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绪论 ( 2 ) 把汉武帝的迷信思想与他的亲身经历与性格相联系。一个人的思维方法与行 为活动与他的经历性格有着密切关联,汉武帝对鬼神思想的崇奉与他的自身经历和性格 是密不可分的。 ( 3 ) 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将秦皇汉武各自的迷信思想原因、表现与结果进行对比 研究。两位帝王在迷信神仙思想上有很多相似之l i , - , 但促使两人相信并痴迷于神仙思想 的原因、两人各自的求仙拜神活动与最终产生的后果是不尽相同的。 ( 4 ) 采取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作为一重要研究方法,把文献 中记载的秦皇汉武神仙迷信思想与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简牍、画像石以及秦始皇陵汉武 帝茂陵等的考古资料相结合,以更深刻了解秦汉社会思想文化特点以及其对当时人们生 存生括各方面的影响。 论文的框架结构大致如下: 第一章分析汉武帝鬼神思想的构成及其表现。汉武帝在推行神鬼迷信方面是一位 史无前例的帝王,其迷信思想构成非常庞杂,表现大致有:( 1 ) 无休止的郊祀、封禅活 动,在位期间实现了受命改制并首创帝王年号( 2 ) 迷信方士,向往长生不老的神仙学 说( 3 ) 迷信卜筮、祝诅厌胜等巫术。 第二章主要对武帝沉迷于鬼神思想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是本篇论文探讨的一个重要 内容。主要从汉代社会迷信风尚对武帝影响、汉武帝的性格特点以及个人经历、齐楚等 区域文化的影响、儒道思想中鬼神迷信思想的体现及其影响、封建政治迷信与帝王迷信 思想等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汉武帝痴迷神仙方术的原因。 第三章讲武帝崇奉鬼神思想对西汉社会思想、政局等产生的重大影响。主要包括西 征大宛的军事活动,淮南王狱,以及导致了汉代学术与政治巨大变化的方士与儒生的斗 争与合流等。 第四章对汉武帝和秦始皇迷信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两位伟大帝王生前都痴迷于神仙 学说,其中原因有类似的地方,但表现行为和最终结果又是不同的。本章以封禅为切入 点,将秦始皇汉武帝两人鬼神观进行比较,对两人最后的不同表现和造成的截然不同的 两种结果进行分析。 最后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况总结,综合论述。 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汉武帝鬼神思想的构成及表现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与秦皇并称、与唐宗齐名。他在位 共5 4 年,占了整个西汉王朝的四分之一时间。其在位期间,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 或是对外关系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措施和变革。这些变革和措施,不仅推动汉王朝走 向了辉煌,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然而,汉武帝作为一代伟大君王, 又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他对方士学说、神仙怪谈和巫蛊之术等都十分迷信,一生中用 大量人力物力去寻神求仙和封禅,并因此有过许多大的失误,从而于国、于民、于己都 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从史记封禅书等记载来看,汉武帝确实是个神仙迷,他在推行神鬼迷信方面 是一位史无前例的帝王。封禅书叙述汉武帝时期的故事,开篇即提及:“今天子初即 位,尤敬鬼神之祀。 。司马迁通过对汉武帝的封禅、祭祀神仙、海上求仙最终失败等种 种事迹的描写,批判了汉武帝的迷信、愚昧和荒唐。许多近代史家也认为,汉武帝之举 事,“尤亡谓者,则事祠祭,求神仙也。”2 汉武帝在崇信神仙方道方面所施展的雄才可 谓是浪漫滑稽至极,其鬼神思想构成非常庞杂,表现在:( 1 ) 进行大规模郊祀、封禅活 动,实现了受命改制的皇家盛举,并顺应天命、首创了帝王年号( 2 ) 迷信方士,向往 长生不老的神仙学说,以图祛病消灾,益寿延年( 3 ) 迷信卜筮、祝诅厌胜等巫术,屡 兴巫蛊狱。 第一节武帝一朝的祭祀、封禅与改制 “洪范八政,三日祀。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 3 秦汉时期的祭祀活 动本就极其复杂,武帝即位后依仗着汉王朝立国六十多年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又广 建祭祀场所,不断翻新祭祀花样。史记武帝本纪中记载,武帝时期比较重要的郊 祭对象有五畴、太一、后土等。 五畴即郎畴白帝,密畴青帝,吴阳上畴赤帝、下畴黄帝,北畴黑帝。之前秦在雍立 有祠祀上帝的“四畴”,祠白、青、黄、赤四帝,其祭祀之法规定“三年一郊”,在十 月( 岁首) ,天子亲临郊外举行郊祀。刘邦建立西汉后,又增立北畴,祠黑帝,祭法一 如秦制。至文帝十五年( 公元前1 6 5 年) ,开始实行亲郊之礼,即皇帝亲自到雍去郊见 1 史记卷2 8 封禅书,第1 3 8 4 页。 2 吕思勉:秦汉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1 3 4 页。 3 汉书卷2 5 上郊祀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第1 1 8 9 页( 下引此书皆据此版本) 第一章汉武帝鬼神思想的构成及表现 五帝。当时,文帝又听信赵人新垣平的话,立渭阳五帝庙,并于第二年亲拜郊见。后来 新垣平骗术败露被杀,文帝从此也就不复亲祠,而仅使有司以时致礼。直到景帝中六年 ( 前1 4 4 年) ,才又至雍行了一次亲郊之礼。武帝于元光二年( 前1 3 3 年) 亲郊雍之五峙, “后三岁一郊”,基本成为定制。 毫人薄诱忌又建议武帝祠太一方:“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日五帝。 元狩三年( 前 1 2 0 年) ,“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致祭具以致天神。”又 有人建议“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亲郊之。 武帝疑而未定。然而元鼎三年 ( 前1 1 4 年) 武帝生了一场大病,巫医无所不致而病却始终不愈,最后听从了神君的话 而痊愈,“置酒寿宫神君。寿宫神君最贵者太一,其佐日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由 于神君的神奇能力,使武帝对太的信仰得到巩固。因而到了元鼎五年( 前1 1 2 年) , “令祀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祠坛放薄忌太一坛,坛三垓。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 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在这一年的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太一。 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太一如雍郊礼。”2 古人对大地的祭祀典礼称为“社”,社神的祭祀对象很复杂,到了战国末期比较普 遍的说法相对集中到了后土身上,所以一般也就以此为准了。然而汉得天下之后,在国 家祭祀的礼仪中偏偏没有祭祀后土,成了一个很大的缺典。3 史书载元鼎四年( 前1 1 3 年) 冬天,“天子郊雍,日: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 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宣于泽中圆丘为五坛,坛一黄犊 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尽汾阴雕丘,如宽舒 等议。4 这样对大地的祭祀也建立起来。 太一祠在长安西北的云阳,属左冯翊,祭天;后土祠在长安东北的汾阴,属河东郡, 隔河与左冯翊界,祭地;雍五畴在西,属右扶风,祭五帝。由此形成国家级的三大祭祀 中心。这样大规模的“郊”和“郊祀”前所未有,武帝把古代郊祀放大扩张到极至,汉 代郊祀制度也粲然大备。5 古代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祭祀形式封禅。按史记封禅书中正义的解释: “封”是指“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禅”指“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 i 中国思想学说史- 秦汉卷,主编:张岂之,分卷主编:黄留珠,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第6 5 页。 2 史记卷2 8 封禅书,第1 3 8 6 、1 3 8 8 、1 3 9 5 页。 3 中国思想学说史秦汉卷,主编:张岂之,分卷主编:黄留珠,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第6 6 页。 4 史记卷2 8 封神书,第1 3 8 9 页。 一 5 李零:中国方术续考,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 年,第l l l 页。 6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地之功。封禅仪式源于上古先民对山岳天地的祭祀,史记等秦汉典籍曾记载传说 中的上古三代七十二王封禅泰山之事。至秦汉时代,封禅礼仪已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皇 帝“应天受命”神圣崇高的旷世盛典。2 据汉书武帝纪引孟康所说,封禅乃是“王 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的典礼,是封建帝王在国家长治久安、国势强盛的情况下对 天地之神灵的最虔诚的礼拜。西汉一代封禅次数最多,并且都集中在了汉武帝时期。汉 武帝听闻方士公孙卿所述黄帝封禅成仙的故事,激起浓厚的兴趣,于公元前1 1 0 年首次 举行封禅大典,并为此特把年号改为“元封”,乃是西汉政治宗教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其后武帝遵循五年一修封的定制,分别于元封五年、太初三年、天汉三年、太始四年、 征和四年共进行了五次修封,如此大规模地、密集地举行封禅大典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 项创举。3 汉武帝在对大将军卫青评论自己的文治武功时曾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 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4 由此 可见,武帝认为“变更制度”乃是自己最大的政绩之一。 战国时期齐人邹衍用阴阳变化、五行相胜来解释朝代更替和人世变迁,创“五德终 始说 ,为帝王“受命 “革命”提供了一个固定循环的神秘模式。秦统一中国后,五 德终始说被秦始皇采纳而登上政治舞台。秦始皇自认秦据水德,故受命改制,“更命河 日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5 继秦而 立的西汉,其开国皇帝刘邦继祭祀青、黄、赤、白四帝后而增祀黑帝,“亦自以为获水 德之瑞”而“袭秦正朔服色 6 。汉王朝经过2 0 余年的发展,到了汉文帝时期“天下和洽” 7 ,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人按五德终始说提出改制的问题,认为应改水德为土德。当 改制进行到关键时刻,发生了新垣平事件,“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8 ,改制活 动不了了之。 到武帝即位,汉兴已经六十余年,“天下艾安,措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 受命改制提到朝廷议程。武帝起用赵绾、王臧等人“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 1 史记卷2 8 封禅书,第1 3 5 5 页。 2 何平立:中国封建皇帝封禅略论,安徽史学2 0 0 5 年第l 期,第1 7 - 2 3 页。 3 黄留珠: 秦汉祭祀综义,西北大学学报1 9 8 4 年第4 期,第4 8 5 6 页 4 资治通鉴卷2 2 汉纪十四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武帝征和二年,北京,中华书局,1 9 5 6 年,第7 2 6 页( 下 引此书皆据此版本) 史记卷2 8 封禅书,第1 3 6 6 页。 。 史记卷2 6 历书,第1 2 6 0 页。 史记卷8 4 贾生列传,第2 4 9 2 页。 。史记卷2 8 封禅书,第1 3 8 3 页。 7 第一章汉武帝鬼神思想的构成及表现 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1 这次活动因遭到窦太后的反对而告失败,但改制的总趋势并没 有因此被遏制。窦太后死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终于可以实施其定德改制的事业了。太 初元年( 公元前1 0 4 年) ,各方面准备工作就绪后,武帝正式宣布改制,变更原来的水德 制度为新的土德制度。据史记中封禅书历书以及汉书中武帝纪律 历志等有关记载,改制后新的土德制度主要内容为:正朔,正月朔,建寅;服色上黄; 度数,以五为纪;音律,上黄钟。这样就实现了西汉天子孜孜以求的受命改制的皇家盛 举,武帝也就坐稳了受天命的人间帝王神位。 武帝还应符瑞首创了帝王年号。公元前1 2 2 年,武帝行幸雍,祠五畴,获得一只头 生一角、足生五蹄的白麒麟,认为这是“上帝报享”的神物,应以此“天瑞 命名皇帝 的年号,“不宜以一二数推”。于是,追称“元日建,二元以长星日光,今元以郊得一 角兽日狩”2 0 自有皇帝以来,正式建元自此始。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共用了1 2 个年号, 如此频繁的改元与武帝迷信符瑞有关。元狩元年( 前1 2 2 年) ,应白麟之瑞建元;元狩六 年( 前1 1 7 年) ,得宝鼎,改元日元鼎;元鼎六年( 前1 1 1 年) ,武帝首封泰山,改元日元 封;元封六年( 前1 0 5 年) ,宣布改制,应土德之运,改元日太初;太初四年( 前1 0 1 年) 夏,天下大旱,以祈甘雨而改元日天汉。武帝建元、改元之举乃是顺应上帝所赐符瑞, 应合于天,从而以达祈福祛祸和神化皇权的目的。 第二节痴迷神仙宠信方士 祭祀神明、致礼名山大川是一般帝王都参与的带有封建色彩的习惯式礼仪,而在信 奉方士、痴迷神仙、求不死之药以获长生等方面武帝表现得比其他帝王更为突出,他对 神仙方术狂热迷恋,终生不渝。 神仙信仰流传已久。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得不面临生存的艰辛与死亡的 恐惧这两大问题,拥有生命的永恒以及精神的自由成为人们热切的期待和幻想。这种追 求生命永恒与精神自由的愿望慢慢发展,逐渐具体到以长生不死和自由飞升为特征的神 仙信仰上。在先秦古籍中就有不少关于神仙、仙药的记载,如山海经中海外南经、 海内西经中就有关于不死之民和不死之药的记载。屈原的楚辞远游中提到了 仙人赤松子、韩众的登仙传说,并表达了对神仙生活的热烈向往。庄子逍遥游中 更具体描写了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游乎四海之外 i 史记卷2 8 封禅书,第1 3 8 4 页。 2 资治通鉴卷1 9 汉纪十一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武帝元狩元年。第6 2 3 页。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风姿。1 到了战国中期,在燕、齐一带近海地区兴起的方士之学,成为神仙信仰的积极 鼓吹者和求仙活动的实践者。 方士们不断编织长生不死的仙话,他们以修炼成仙和寻找不死之药等方术迎合一些 封建君主的需要,骗取了统治者的信任,从而逐渐发展起来,其地位也日益重要。方士 们鼓吹神仙学说,自称可以见到神仙,并从神仙那里求得不死之药;而且他们还声称收 藏着一些秘方,利用秘方即可炼成仙丹,凡人吃了可以成为仙人,那样即可无限延长生 命、永享快乐。方士的这一学说投合了人们畏惧死亡、追求长生和享乐的心理,对世人 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那些饱尝荣华富贵的帝王将相,更被方士们的神仙学说迷 住了心窍。于是,“统治者的热衷与支持为神仙信仰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神 仙方士集团的崛起为神仙信仰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主体力量,两者的有效互动,直接推动 了神仙信仰大规模的发展。2 从齐威、齐宣和燕昭,到秦始皇,再到汉武帝,在统治者 的支持和方士们的推动下,共兴起了三次大规模的求仙热潮,其中武帝时期神仙信仰达 到高潮。 汉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最初受其外婆平原君的影响,他非常迷信一位 叫做神君的女神,置厚礼于神君祠中。武帝人生中也曾经历过巫师显灵而祛病消灾的神 奇。“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乃言日:上郡有巫, 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日:天子毋忧病,病少愈, 强与我会甘泉。于是病愈,遂幸甘泉,病良已。大赦天下,置寿宫神君。3 从此武帝对 神仙鬼神之事更加深信不疑。 由于武帝对神仙鬼神之事兴趣浓厚,为方士们创造了极好的活动舞台,他在位期间 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巫鬼之风,并掀起了继齐威、齐宣、燕昭和秦始皇之后的第三次求 仙热潮。史记、汉书中记载了大量武帝时期方士们表现的奇迹与丑态,那时比较 有名的方士有李少君、李少翁、栾大、公孙卿等人。他们利用其高明的“方术 ,把汉 武帝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他们则封侯拜爵、威震四海,以至于“元鼎、元封之际,燕齐 之间方士嗔目扼腕,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术者以万数 。4 如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 老方见上,上尊之”,他自称七十岁,“能使物却老 ,他能一看便知古铜器的来历,劝 得汉武帝亲祠灶并谴方士入海求仙。李少君病死后,汉武帝“以为化去不死”,不死心, 1 吕锡琛:道家、方士与王朝政治,长沙,湖南出版社,1 9 9 1 年,第3 0 页。 2 博十论文:张文安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郑州大学,导师姜建设,中国古代思想史,2 0 0 5 年5 月,第4 6 页。 3 史记卷1 2 孝武本纪,第4 5 9 页。 4 汉书卷2 5 下郊祀志下,第1 2 6 0 页 9 第一章汉武帝鬼神思想的构成及表现 结果又引来一大批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纷纷仿效,后来又出了个李少翁。齐人少翁“以 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 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日: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 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避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 祭具以致天神。”他用了一个类似皮影戏的小花招为王夫人招魂,取得了汉武帝的信任, 并用其花言巧语哄得汉武帝大建宫室,费了不少物力财力。虽然后来其花招被汉武帝识 破而被杀,但汉武帝却“后悔其早死,惜其方不尽”,对方士的信任仍未减少,并找到 了与其同师的栾大,汉武帝对栾大的宠信可谓是无以复加。栾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 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 ,对于此人汉武帝非常赏识,“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 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并且汉武帝还特意制诏御史以易经乾 卦的爻辞“飞龙”、“鸿渐于般 来比喻得到栾大的兴奋之情。还封他做乐通侯,“又 以卫长公主妻之,赉金万斤,更名其邑日当利公主。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共给, 相属于道。自大主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 武帝为求仙,竟然把女儿嫁给了 方士,这样还不够,“天子又刻玉印日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 军亦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以示臣也。 栾大数月间“佩六印,贵震天下”,以致“海 上燕齐之间,莫不扼腕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大大推动了方士思想的进一步泛滥。 然而,与李少翁一样,后来他的阴谋亦被识破,落了个腰斩的下场。至此,汉武帝依然 不知悔悟,对方士的信任不减,于是又有为求荣华而不怕死的人出来了,即公孙卿。公 孙卿投武帝之所好,常向他讲述黄帝封禅而成仙的故事,引发武帝的无限向往;当听到 公孙卿所讲的黄帝乘龙升天的故事后,武帝感叹到:“嗟呼! 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 子如脱踞耳。”若能成仙,妻儿都可以不要了,其希望成仙的迫切与渴望可见一斑。公 孙卿接受了少翁和栾大失败的教训,把神的降临总说的很玄妙,似在可及与不可及之间。 如他到处为汉武帝寻找仙迹,“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 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使武帝相信那就是仙人留下的。这显然要比栾大、 少翁那一套高明一些。他还怂恿武帝建高楼以迎仙,大兴土木,以此拖延时日和转移视 线,耗费了不少财力与精力。1 后来武帝为自我安慰,在建章宫北挖了“太液池”,池中 建造了“蓬莱”、“方丈 、“瀛洲”、“壶梁”四个仙岛2 ,以此表示他的精神寄托。 可以说,武帝为求神仙对方士的崇信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虽然再察觉方士的 i 史记卷2 8 封禅书,第1 3 8 5 - 1 3 9 7 页。 2 史记卷2 8 封禅书,第1 4 0 2 页。 l o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骗术,却杀一个再寻一个,求仙的欲望始终没有扑灭。直到去世前两年( 征和四年,公 元前8 9 年) ,武帝还不顾年迈体衰亲临海上,希望能遇到仙人:“欲浮海求神山。群臣 谏,上弗听;而大风晦冥,海水沸涌。上留十余日,不得御楼船,乃还。”真是可怜又 可叹。然而,求仙活动始终没有任何结果,最终武帝发出了:“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 耳! 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的人生感悟,并接受了田千秋的进谏,“悉罢诸方士侯 神人者”。1 关于武帝最后的感悟和转变,是否表明他最终明白了自己求仙寻长生的愚惑行为 昵? 有学者提出这“与其说是醒悟的自白,毋宁说是绝望的悲鸣”2 ,似有些道理。 甘肃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中,有一件七面棱形觚,前半部分是一篇诏 书的抄件,计1 3 3 字:“制诏:皇大子,朕体不安,今将绝矣! 与地合同,众( 终) 不 复起。谨视皇天之笥( 嗣) ,加曾( 增) 朕在,善禺( 遇) 百姓,赋敛以理;存贤近圣, 必聚糈士;表教奉先,自致天子。胡孩( 亥) 自汜( 圮) ,灭名绝纪。审察朕言,众( 终) 身毋久,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 告后世及其孙子,忽 忽锡锡,恐见故里,毋负天地,更亡更在,去如舍庐,下敦闾里。人固当死,慎毋敢佞。” 有学者分析,这可能是汉武帝后元二年( 公元前8 7 ) 年二月临终遗诏之一。3 诏书 中多感伤之词,如“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 这样一 位一生勇健豪放、自信有为的雄主,临终竟然发出了如此沉痛的感叹,体现出在步履生 命末途时武帝凄切哀怨和绝望无奈之心态。 第三节迷信巫蛊 “巫”泛指“事鬼神者 ,现存史料中有关巫的详细记载最早的应该算楚国大夫观 射父的一段陈述:“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 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4 班 固在汉书郊祀志中继承了观射父的说法:“民之精爽不贰,齐肃聪明者,神或降 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使制神之处位,为之牲器。”5 “巫”在汉人眼中一般都具有 某种精神特质及特殊技能,能与鬼神交通,从而达到求福去祸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资治通鉴卷2 2 汉纪十四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武帝征和四年,第7 3 7 7 3 8 页 2 韩玉德:汉武帝神仙思想刍议,齐鲁学刊,1 9 8 1 年第3 期,第2 5 3 0 页。 3 嘉峪关市文物保管所: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汉简研究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 这枚觚在敦煌汉简(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1 年) 和敦煌汉简释文( 兰卅i :甘肃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 中编号 为1 4 4 8 。转引自中国思想学说史秦汉卷,主编:张岂之,分卷主编:黄留珠,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8 月,第5 0 7 页。 4 左丘明撰,鲍思陶点校:国语卷1 8 楚语下,济南,齐鲁书社,2 0 0 5 年,第2 7 4 页。 汉书卷2 5 上郊祀志上,第1 1 8 9 页。 第一章汉武帝鬼神思想的构成及表现 武帝即位,对巫尤其膜拜,他“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成得自 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数年之间,太卜大集。”1 其时诸凡政治、军事、经济 甚至婚姻各项措施,事无巨细地以祭神占卜来决定是否推行。褚少孙补史记日者列 传在篇末有一段汉武帝时招集各派占卜家b 问“某日可取妇乎”的记述;而巫术在军 事中的应用更是汉代战争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武帝伐南越时曾经“告祷太一。以牡荆 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太一锋,命日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 所伐国。”2 武帝北征匈奴、西征大宛、南收百越,“卜筮至预见表象,先图其利。及猛 将推锋执节,获胜于彼,而蓍龟时日亦有力于此。上尤加意,赏赐至或数千万。如丘子 明之属,富溢贵宠,倾于朝廷。3 丁夫人、雒阳虞初等都因以方祠诅匈奴、大宛而著名。 武帝还积极引进了南越事鬼巫术,使之在中原地区推广。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